第一七一 至 第一八〇
171**時間: 地點:
(且說張巡在雍邱,那南霽雲、雷萬春,已投入麾下為郎將。)
(當車駕西幸之時,賊將令狐潮來攻雍邱,張巡率諸將悉力拒守。)
(圍困已久,城中缺箭。)
(張巡命作草人千餘,蒙以黑衣,乘夜縋下城去。)
(賊兵驚疑,放箭亂射,遂得箭無數。)
(次夜仍復以草人縋下,賊都大笑,更不為備。)
(張巡乃選將士五百人縋下去,逕砍賊營。)
(賊軍出於不意,一時大亂,棄營而奔,殺傷甚眾。)
(令狐潮憤怒,親自攻城,張巡使雷萬春登城探視時,雷萬春聞其兄雷海清殉節
(的消息,十分哀憤,才哭得過,便咬牙切齒,上城觀望。)
(不妨賊人連發弩箭,萬春面上連中六矢,只是挺然立著不動。)
(令狐潮疑為木偶人。)
(及見萬春用手拔箭,流血披面,方詢知是雷萬春,大為駭異,甚服張巡軍令。
()
(少頃,張巡引兵出戰,大破賊兵,令狐潮敗入陳留。)
(忽探馬來報,說賊將楊朝宗引兵襲取寧陵,斷我後路。)
(張巡引兵至寧陵擊破之。)
(至是,尹子奇來襲睢陽,許遠因兵少,遣使至張巡處求助。)
(張巡聞知,即引兵三千人馬至睢陽,合許遠所部兵,不過七千人。)
(張巡與南霽雲、雷萬春等數將,並力出戰,屢次得勝。)
(南霽雲射中子奇左目,子奇敗退入營。)
172**時間: 地點:
(自此,許遠將戰守事宜,悉聽張巡指揮。)
(睢陽被圍日久,城中糧少,漸已告匱,每人只日給米一二合,摻以茶、紙、樹
(、草為食。)
(賊兵攻城愈急,張巡乃修守具,所為皆應機立辦。)
(賊服其智,不敢復攻,但於城外,列營圍困。)
(張巡、許遠分門而守。)
(時許叔冀在淮郡,賀蘭進明在臨淮,皆擁兵不救。)
(而臨淮與睢陽左近,巡乃令霽雲突圍而出,告急於進明。)
(誰知進明素與許叔冀不睦,一來恐分兵他出,或為所襲;二來又心懷妒忌,不
(欲張巡、許遠成功,竟不發兵。)
李豬兒:(說道)此時睢陽當已失陷,我即發兵,已無及矣。
霽 雲:睢陽死守待救,大兵速去,必不至失陷。若果失陷,僕請以死謝大夫。
(進明只是不允,心愛霽雲勇壯,意欲留之。)
(遂命設宴款客,以待霽云。)
霽 雲:(哭道)僕來時,睢陽城中已不食月餘矣。今欲獨食,安能下咽。
大夫坐擁強兵,曾無分災救患之意,豈忠臣義士之所為乎?
霽 雲:(因齧落一指,以示進明道)僕既不能達主將之意,請留一指以示信。歸報主將
,與同死耳。
(座客皆為泣下。)
(進明決意不救,度霽雲不可留,竟謝遣之。)
(霽雲去至寧陵,與偏將廉坦,引數百騎冒圍至睢陽城下,與賊力戰。)
(砍壞賊營,方得入城。)
(城中人知無救,皆慟哭。)
(或議棄城東走。)
(張巡、許遠曉諭眾人道)
霽 雲:睢陽乃江淮保障,若棄之去,賊必長驅東下,是無江淮也。且我眾饑羸,走必不
遠,必遭殘殺。臨淮雖不肯相救,諸鎮豈無一仗義者,不如緊守以待之。但城中
絕糧,何忍強留你眾同受饑餓。今請眾自便,我二人為朝廷守土之官,義當以身
殉之,不敢言之去也。
(眾人聞之感激,願同心以守城。)
(茶、紙食盡,殺馬而食;馬食盡,羅雀掘鼠而食;雀鼠亦盡,張巡殺其愛妾,
(許遠烹其家僮,以享士卒。)
(人心愈加感激。)
(明知必死,終無叛志。)
(又過幾日,將士饑餒患病,不能拒守,賊遂登城。)
霽 雲:(巡向西再拜道)臣力竭矣,生既無以報陛下,死當為厲鬼以殺賊。
(城陷,巡、遠及諸將皆被執。)
(尹子奇將許遠解赴范陽,張巡與南霽雲、雷萬春等共三十六人皆遇害。)
(後許遠亦死節於京師,張巡至死神色如常,霽雲、萬春等都罵不絕口而死。)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李石上逢怪虎 老翁吹笛驚蛟龍)
173**時間: 地點:
(卻說河南節度使張鎬,聞睢陽危急,引兵倍道來援,猶恐不及。)
(先遣飛騎馳檄譙郡太守閭丘曉,使引本部先往。)
(閭丘曉素傲,不奉節制,竟不起兵。)
(及張鎬至,城已破三日矣。)
(鎬大怒,遣武士擒閭丘曉到軍前,杖殺之。)
(即移書於賀蘭進明,責其不救睢陽。)
(恰聞朝廷有旨,命張鎬鎮臨淮,進明移駐別鎮。)
(張鎬乃率軍攻打睢陽,與尹子奇大戰。)
(正戰之間,忽然陰雲四合,寒風撲面。)
(賊兵都聞鬼哭神呼之聲,空中如有鬼兵來衝突。)
(一時大亂,四散狂奔。)
(子奇只得棄了睢陽,退奔陳留。)
(誰想陳留百姓恨其荼毒睢陽,又痛惜忠良被害,遂出其不意,殺將起來,斬了
(子奇,開城迎降。)
(張鎬安民已畢,分兵留守,引眾回鎮。)
174**時間: 地點:
(再說上皇在蜀中,聞安祿山焚毀祖廟,殺害宗室,殘虐臣民,拊心頓足,十分
(哀痛。)
(隨又傳聞安祿山已死,乃嗟恨道)
祿 山:朕恨不及手斬此賊也。
(因追念故相張九齡,昔年曾說祿山有反相,不宜宥其死,當時若從其言,何至
(有今日之禍。)
(特遣中使往曲江祭之,厚恤其家。)
(因降手詔,命朝臣查錄一切死難忠臣,申奏新君,並加恤典,不得遺漏。)
祿 山:(忽見樂工張野狐入奏道)梨園舊人黃幡綽向陷賊營中,今從東京逃來,甚欲見
駕。
止因失身陷賊,恐上皇爺欲加之罪,故逡巡未敢進。
上 皇:汝等俳優之輩,安能盡如雷海清這般殉節。但他既從賊中來,必知海清殉節之詳
,朕正要問他,可便喚來。
(左右領旨,將黃幡綽宣到。)
(幡綽叩首請罪,赦其罪問道)
上 皇:雷海清殉節於凝碧池之日,諒你所目睹,汝可詳細奏來。
(幡綽便把那日祿山設宴奏樂,眾樂工感傷墮淚,雷海清如何大哭,罵賊而死,
(自始到末,一一奏聞。)
上 皇:(歎息道)樂工且能盡忠如此,彼張均、張垍輩,真禽獸不若矣。
祿 山:(又問幡綽道)汝於此時亦曾墮淚否?
幡 綽:觸目傷心,自然墮淚。
(時內監馮神威在側,平日與不睦)
幡 綽:幡綽此言妄也,奴婢聞人傳說,幡綽在賊中,諂奉祿山。祿山曾夢紙窗破碎,幡
綽解云:『此為照臨四方之兆。』祿山又夢自身袍袖甚長,幡綽又解云:『此所
謂垂衣則天下治。』如此進諛,豈是肯墮淚者。
上 皇:(即問幡綽)汝果有此言否?
(那幡綽本是個極滑稽善戲謔的人,聞了此言,從容奏道)
幡 綽:祿山果有此夢,臣亦果有此言。臣因祿山有此不祥之二夢,知其必敗,故不直言
以取禍,只以巧言對之,正欲留此微軀,再觀天顏耳。
上 皇:怎見得二夢不詳?
幡 綽:紙窗破者,不容胡也。袍袖長者,出手不得也。豈非必敗之兆乎!
(上皇聽說,不覺大笑,遂命仍舊供御。)
(忽一日,又有一個梨園舊人到來。)
(你道是誰?卻是笛師李。)
(原來李於大駕西行時,同著一個從人奔走隨駕,不想走遲了些,失落在後,遇
(著哥舒翰的敗軍衝來,前路難行,忙逃入山谷中躲避。)
(谷中有座古寺,寺僧詢知是御前奉侍之人,不敢怠慢,留他暫寓,住了數日。
()
(一夕,月明風清,從人先自去睡,李心中煩悶,且不即睡,便向囊中取笛兒,
(獨自步出寺門,在一大樹下石上坐著,把笛吹起。)
(真個聲音嘹亮,響徹山谷。)
(才吹罷,忽見林中走出一個大漢來。)
(李視之,乃一虎頭人也,心中大駭。)
(那虎頭人身穿白衣,露腿赤足,就寺門檻上,箕踞而坐)
虎頭人:笛聲甚妙,可再吹一曲。
(李不敢不吹,只得按定心神,吹起一調。)
(虎頭人聽得酣適之際,不覺睡去。)
(橫臥於檻上,鼾聲如雷。)
(李欲待跨入寺門檻去,又恐驚醒他,不是耍處。)
(回首四顧,沒處藏身,只得將笛兒安放草間,盡力爬上那大樹極高處,借樹葉
(遮身,做一堆伏著。)
(不移時,虎頭人醒來,不見了吹笛的人,懊歎道)
虎頭人:恨不早食之,卻被他走了。
(遂立起身,向空長嘯數聲,便有十餘只虎跳躍而至,向虎頭人俯首伏地。)
虎頭人:適有一吹笛小兒,乘我睡熟,因而逃脫。我方才當檻而臥,量彼不敢入寺,必奔
往他處,你等可分路索之。
(眾虎遂四散奔去,虎頭人依然踞坐。)
(約五更以後,眾虎俱回,說道)
虎頭人:我等四路追尋不獲。
175**時間: 地點:
(正說間,恰值月落斜照,見有人影在樹上。)
虎頭人:(笑道)這小兒原來在這樹上。
(乃與眾虎望著樹上,跳身攫取。)
(幸那樹甚高,跳攫不及。)
(李嚇得魂不附體,幾乎墜下。)
虎頭人:(忽聞空中有人喝道)此人乃御前之人,汝等孽畜,不得猖獗。
(於是虎頭人與眾虎俱各散去。)
(少間天曙,僕從來尋,李方才下來。)
(見那笛原在草間,依舊拾起步入寺中,因受驚恐,臥病數日。)
(病癒,方欲起行,適有舊相知的京官皇甫政,新任越州刺史,因赴任偶宿此寺
(,遇見李,問其何往。)
李豬兒:將欲西行,追隨大駕。
皇甫政:近日西邊兵馬充斥,難以行走。不如且同我到越州暫住,俟稍平靜,西行未遲。
(李應諾,遂別寺僧,隨皇甫政至越州。)
176**時間: 地點:
(一日,皇甫政公事之暇,見月白風清,一時高興,欲游鏡湖,令人具酒肴於舟
(中,約集僚友同李泛湖飲宴。)
(但見月光如水,水光映月,放舟而行,如游天際。)
(眾官飲至半酣,皆向李請教笛韻。)
(李就取出笛兒吹起,其聲音之妙,真足以怡情悅耳,聽者無不嘖嘖稱歎。)
(一曲方終,只見前面有一葉扁舟,一童子鼓棹而行。)
(船上立著一位老翁,聲叫道)
高力士:大好笛音,肯容我登舟一聽否?
(眾人於月下視之,見那老翁葛巾野服,衣貌堂堂,知非常人,不敢輕慢。)
(遂請他過大船,以禮相見。)
老 翁:(就坐後)偶游月下,忽聞笛聲甚佳,故冒昧至此,欲有所陳。
李豬兒:拙技不足污耳,承翁丈聞聲而來,定是知音,正欲請教大方。
老 翁:頃所吹者,乃紫雲回曲也?此調出自天宮,今尊官已得其妙,但所吹之笛,乃紫
紋竹所造。此竹生在雲夢之南,於每年七月望前生。但今年七月望前生,必須於
明年七月望前伐。若過期而伐,則其音窒;先期而伐,則其音福適間細聽笛聲,
有輕浮之意,當是先期而伐者。此但可吹和平繁靡之調,若吹金石清壯之調,笛
管便將碎裂。
(李聽了,口雖唯唯,心還未信。)
老 翁:公如不信,老朽請一試之。
(遂取過李所吹的笛子吹起一曲金石調來,果然其聲清壯。)
(及吹之入破之時,眾人正聽得好,忽地刮刺一聲,笛兒裂作兩半。)
(眾方驚服。)
老 翁:(笑道)損壞佳笛,如之奈何?老巧偶帶得二笛,在此當以其一奉償。
老 翁:(遂向衣裾下取出二笛,一長一短,乃以短者送李道)便請試吹。
(李接來一吹,果然應手應口,心中歡喜,再三稱謝。)
皇甫政:從來說寶劍贈與烈士,紅粉寄與佳人。老丈既以敝友知音,何不並將那一笛惠賜
之。
老 翁:那一笛非人間所宜吹,即使相贈,亦未必能吹。
李豬兒:小子願一試之。
(老翁便把那笛遞過。)
(李吹之再四,都不入調,且亦不甚響,乃言道)
老 翁:此笛量非老丈不能吹,必求賜教。
老 翁:(搖頭道)人間吹不得。
李豬兒:人間吹了便怎麼?
老 翁:(笑道)尊官前日山谷中所吹人間之笛,尚且有虎妖聞聲而至。今於湖中吹動那
一笛,豈不大驚蛟龍乎?
李豬兒:(眾人道)不信有這等事。
老 翁:諸公不信,老朽試略吹之。倘有變動,幸勿驚訝。
(遂取過那笛,信口一吹。)
(其聲震耳,樹頭宿鳥俱驚飛叫噪。)
(到五六聲之後,只見月色慘黯,大風頓作,湖水鼓浪,巨魚騰躍,舉舟之人大
(駭。)
(都道莫吹。)
(老翁大笑,起身告別。)
李豬兒:還不曾拜問大名?
老 翁:(笑道)前宵於空中喝退虎妖者,即我也。不須更問姓名。
(遂跳入小舟,忽然不見。)
(眾人大驚。)
177**時間: 地點:
(自此李得了仙笛,其技愈精。)
(皇甫政打聽得路途稍通,即遣發起行。)
(不則一日,來到蜀中。)
(先投謁高力士,引至上皇駕前朝見。)
(李將途中遇仙之事,從容啟奏。)
(上皇聞言,十分歎異,仍令供御。)
(忽見肅宗遣使來奏。)
(言永璘王謀反,稱帝於江南。)
(上皇大怒,命速遣將討之。)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郭令公上表報恩 廣平王立功奏績)
178**時間: 地點:
(卻說肅宗自靈武即位後,即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靈武長史李光弼為戶部尚書
(,北都留守並同平章事。)
(又遣使徵召李泌。)
(那李泌字長源,京兆人氏,生而穎異,身有仙骨,至七歲便能吟詩作賦,聰慧
(異常。)
(開元年間,上皇聞知,遣中使召之。)
(李泌應召而至,朝拜之際,禮儀嫻雅,應答無窮。)
(上皇嘉之,厚加賜齎,命於翰林院讀書。)
(及長,欲授以官職,李泌辭謝,乃與太子為布衣交。)
(太子甚相敬愛,李林甫、楊國忠都忌之。)
(李泌遂告歸,隱居潁陽。)
(至是,肅宗思念舊交,遣使徵至行在,待以殊禮,事無大小皆與商酌,欲命為
(右相,李泌固辭。)
179**時間: 地點:
(一日,肅宗於袖中取出敕書一道,以李泌為侍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又
(辭。)
肅 宗:朕非敢相屈,期共濟艱難耳。俟賊平任行高志。
(李泌方受命。)
李 泌:(肅宗欲以建寧王倓為大元帥)建寧王果堪作元帥,然廣平王居長,若建寧王功
成,豈可使廣平王為吳泰伯。陛下獨不見太宗、上皇之事乎?
肅 宗:卿言是也。
(李泌退朝,迎謝道)
建寧王:頃聞先生奏對之言,正合吾心,吾受賜多矣。
李 泌:殿下孝友如此,真國家之福也。
(於是肅宗以廣平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李光弼等所部之軍,俱屬統率
(。)
(郭子儀以河北居兩京之間,得河東而後兩京可圖。)
(時賊將崔乾祐守河東,子儀密使人入河東,與唐官之陷於賊中者約為內應,內
(外夾攻。)
(崔乾祐不能抵禦,棄城而逃。)
(子儀引兵追擊,斬殺甚眾,乾祐僅以身免,河東遂平。)
(肅宗聞知,即以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正謀恢復兩京。)
(忽報永王璘反於江陵,僭稱帝號。)
(原來永王璘出鎮江陵,驕蹇不恭。)
(及聞肅宗即位靈武,乃與其部將商議,以為太子既遽自稱尊,我亦可據有江表
(,獨帝一方。)
(遂舉兵反,自稱皇帝。)
(思欲招致有名之士,以為民望。)
(聞知李白退居廬山,遂遣使徵之。)
(李白辭不赴。)
(永王璘使人伺其出遊,要之於路,劫至江陵,欲授以官,李白決意不受,永王
(璘遂羈禁他,不放還山。)
(肅宗聞永王璘作亂,一面表奏上皇,一面遣淮南節度使高適、副使李成式,引
(兵追討。)
(時內監李輔國,陰附宮中張良姊,專權用事。)
(於是李輔國奏稱,原任翰林大學士李白,現為逆藩永王璘謀主,宜詔刑官,注
(名叛黨,俟事平日,按律治罪。)
(你道李輔國為何忽有此奏?只因李白當初在朝,放浪詩酒,品致高尚,全木把
(這些宦官看在眼裡,所以此輩都不喜歡他。)
(今輔國乘機奏,是欲報私怨。)
(不料肅宗聽信,傳旨法司注名。)
(早驚動了郭子儀,他想)
建寧王:昔年李白救我,今安可坐視。
(即上一表,其表略曰:臣伏觀原任詞臣李白,昔蒙上皇之恩,不次擢用,乃竟
(辭榮退隱,斯其為人可知。)
(今不幸為逆藩所逼。)
(臣聞其始而卻聘,繼乃被劫;偽命屢加,堅意不受;身雖羈困,志不少降。)
(而議者輒以叛人謀主目之,則亦過矣。)
(臣請以百口保其無他。)
(待事平之後,倘不如臣所言,臣與百口,甘伏國法。)
(肅宗覽表,命法司存案,待事平日,查明定奪。)
(後永王璘兵敗自盡,有司拘繫從逆之人,候旨處決,李白亦被繫獄中。)
(朝廷因郭子儀曾為保救,特遣官體勘。)
(回奏李白係被逼脅,罪亦減等。)
(有旨:李白長流夜郎,其餘從逆者,盡行誅戮。)
(至乾元年間,李白赦回,行至當塗縣,於舟中對月飲酒,大醉。)
(欲捉水中之月,墜水而卒。)
180**時間: 地點:
(當時江畔之人,恍惚見李白乘鯨魚昇天而去。)
(這是後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