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 至 第一五〇

141**時間: 地點:
    (再說安祿山在范陽,思欲稱兵造反,只為玄宗待之甚厚,要俟其晏駕方才舉事
    (。)
    (但楊國忠時時尋事來撩撥他,意欲激他反了,以實己之言。)
    (於是祿山生個事端,遂上一疏,請獻馬於朝。)
    (其疏略云:臣安祿山,承乏邊庭,所屬地方多產良馬。)
    (臣今選得良馬三千餘匹,願以貢獻朝廷。)
    (每馬一匹用執鞚軍二名,臣更遣番將二十四員部送,俟擇吉日即便起行。)
    (伏乞敕下經歷地方,各該官吏預備軍糧馬草供應,庶不致臨期缺誤。)
    (謹先具表奏聞。)
    (祿山此疏,明明是托言獻馬,要乘機侵據地方,且要看朝廷如何發付他。)
    (當下玄宗覽疏,沉吟不決。)
    (因將此疏付中書省議復。)
國 忠:(入奏道)邊臣獻馬於朝廷,亦是常事。今祿山故意要多遣軍將部送,以三千馬
    匹,而執鞋者反有六千人。那二十四員番將,又各有跟隨的軍士。共計當有萬餘
    人行動,此與攻城奪地者何異。陛下當降嚴旨切責,破其狡謀。
玄 宗:彼以貢獻為請,無所開罪。即云部送多人,亦未必便有異志,何可遽加切責。只
    須諭令減省人役罷了。
    (國忠見玄宗不從,快快而退。)
    (時高力士侍立於旁,對他說道)
玄 宗:朕之待安祿山,可謂至厚,彼必不相負。今表請獻馬於朝,雖欲多遣番將部送,
    諒亦無他意。而國忠欲請嚴旨切責,朕不以為然。前者,朕曾遣輔璆到彼窺察,
    回奏說他忠誠愛國,並無二心。難道如今便忽然改變了不成。
    (原來輔璆琳平日恃寵專恣,與高力士不睦,因此乘間密奏道)
力 士:老奴聞得,輔璆琳兩番奉差到范陽,多曾私受安祿山賄賂,故飾詞復旨,其所言
    未可信也。
玄 宗:(驚訝道)有這等事,汝何從知之?
力 士:老奴向已微聞其事,而未敢信。近因璆琳奉差採辦回來,老奴往候之。值其方浴
    ,坐以待其出。因於其書齋中案頭,見有安祿山私書一封,書中細詢朝中舉動與
    宮中近事。又托他每事曲為周旋遮掩,又約他每事密先報知。那時老奴竊窺未完
    ,璆琳浴畢而出,連忙藏好。據此看來,他內外交結,賄賂相通,信有其事矣。
    老奴正欲密將此事上聞,適蒙聖諭,謹此啟知。
    (玄宗聞言大怒,即喚璆琳來面訊。)
    (又差力士率羽林軍致其第搜取私書物件。)
    (不一時璆琳喚到,其所有私書與所受的賄賂都被搜出,上呈御覽。)
    (原來璆琳與祿山往來的私書甚多,力士檢看其中有關涉楊妃的,即行銷毀。)
    (因此宮中私情之事,幸不敗露。)
    (當下玄宗怒甚,欲重處璆琳。)
力 士:(密啟道)皇爺欲加罪璆琳,須托言他事以徵之,切勿發露通信受賄之事。不然
    恐致激變。
    (玄宗點頭道是。)
    (遂命將璆琳就於內廷杖殺,只說他採辦不稱旨,賜死。)
    (故祿山多遣軍將來獻馬,玄宗亦有些疑心。)
    (即遣中使馮神威齎手詔往諭止之。)
    (其略云:覽卿表奏,欲獻馬於朝,具見忠悃。)
    (但馬行須冬日為便。)
    (今方秋初,田稻將成。)
    (農務未畢之時,且勿行動。)
    (俟至冬日,官自給夫部送來京,無煩本軍跋涉。)
    (特此諭知。)
    (馮神威齎詔至范陽,祿山已窺知朝廷之意,又探知楊國忠有許多說話,心中大
    (怒。)
    (及聞詔到,竟不出迎。)
    (馮神威來到府中,祿山乃大陳兵衛,據胡牀而坐,也不起身迎接。)
    (馮神威開詔宣讀畢,祿山滿面怒色,也不設宴款待,只叫他出就館舍。)
    (過了兩日,馮神威欲還京復命,入見祿山,問他可有回奏的表文否?)
祿 山:詔書云:『馬行須俟冬日至。』十月間,我即不獻馬,亦將親詣京師,以觀朝臣
    近政。今亦沒甚表文,汝為我口奏可也。
    (馮神威不敢多言。)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五回 安祿山范陽造反 封常清東京募兵)
    
    
142**時間: 地點:
    (卻說玄宗恨祿山,楊妃沒奈何,只得勸解)
楊 妃:祿山原係番人,不知禮數。又平日過蒙陛下恩寵,待之如家孺子,未免習成驕傲
    之性,故不覺一時狂肆。他前日表情獻馬,或原無反意。
    
    
143**時間: 地點:
      現今他有兒子在京,結婚宗室。他若在外謀為不軌,難道竟不顧其子孫。
    (原來祿山長子名慶宗,次子名慶緒。)
    (那慶宗聘宗室之女榮義郡主為配。)
    (因此祿山出鎮范陽時,留他在京就婚,尚未歸范陽,故楊妃以此為解。)
    (玄宗聽了,暗想)
玄 宗:如今可著安慶宗上書於其父,要他入朝謝罪,看他來不來,便可知其心矣。
    (遂命高力士諭意於安慶宗,作速寫書,遣使送往范陽去。)
    (慶宗領旨,隨即寫下一書,呈過御覽,即日遣使齎去。)
    (只道祿山見書自然便來,誰知楊國忠恐怕祿山看了兒子的書真個入京來,朝廷
    (必要留他在京,暗想)
國 忠:他有宮中線索,必然重用,奪寵爭權,老大不便。不如早早弄他反了,既可以實
    我之言,又永絕了與我爭權之人,豈不甚妙。
    (時有祿山的門客李超寓在京中,國忠誣了打點關節,遣人捕送御使臺獄,按治
    (處死,欲使祿山危疑不自安。)
    (又密差心腹人,星夜潛往范陽,一路散佈流言,說天子以安節度輕褻詔書,侮
    (慢天使,又察出他交通宮禁的私事,十分大怒,已將其子安慶宗拘囚在宮,勒
    (令寫書,誘他父親入朝謝罪,便要把他父子來殺了。)
    (祿山聞此流言,甚是驚疑。)
    (不一日,果然安慶宗有書信來到,祿山忙拆書觀看。)
    (其略云:前者大人表請獻馬,天子甚善忠悃。)
    (只因部送人多,恐有騷擾,故諭令暫緩,初無他意。)
    (及詔使回奏,深以大人簡忽天言為可怪。)
    (幸天子寬仁,不即督過。)
    (大人宜便星馳入朝謝罪,則上下猜嫌盡釋,讒口無可置啄,身名俱泰,爵位永
    (保,豈不美哉。)
    (況男婚事已畢,渴思仰睹慈顏,少申子婦孝敬之意。)
    (書到日,希即命駕。)
    (祿山看畢,問來使道)
祿 山:吾兒無恙否?
使 者:奴出京時,大爺安然無事。但於路途之間,聞說門客李超犯罪下獄。
      又聞人傳說,近日宮裡有什麼事情發覺了,大爺已被朝廷拘禁在那裡,未知
    此言何來?
祿 山:我這裡也是恁般傳說,此言必有來由。
使 者:(又密問道)你來時,貴妃娘娘可有甚密旨著你傳來麼?
使 者:貴妃娘娘沒有什麼旨意。
    (祿山聞說,愈加驚疑。)
    (看官,你道楊妃時常有私信往來,為何這番偏沒有?蓋因安慶宗遵奉上命,立
    (刻寫書遣使,楊妃不便夾帶私書。)
    (心中雖欲祿山入京相敘,只恐他身入樊籠被人暗算。)
    (因欲密遣心腹內侍寄書與祿山,教他且勿親自來京,只急急上表謝罪便了。)
    (書已寫就,怎奈楊國忠移檄范陽,一路關津驛遞所在,說邊防宜慎,須嚴察往
    (來行人,稽查奸細。)
    (楊妃探知此信,恐怕嫌疑是非之際,倘有洩露,非同小可,因此遲疑,未即遣
    (使。)
    (這邊安祿山不見楊妃有密信,只道宮中私事發覺了。)
    (若果發覺,察出私情之事,這便無可解救,其勢不得不反了。)
    (遂與部下心腹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等三人密謀作亂,商議明日如此如此。
    ()
    (到了次日,號召部下大小將士,畢集於府中。)
    (祿山戎服帶劍,坐堂上,卻詐為天子敕書一道出之袖中,傳示諸將道)
祿 山:昨日有人傳到皇帝密敕,著我安祿山統兵入朝,誅討奸相楊國忠。公等便當助我
    ,前去掃清君側之惡。功成之後,爵賞非輕。
    (諸將聞言,愕然失色,不敢則聲。)
    (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按劍而起,對著眾人厲聲道)
嚴 莊:天子既有密敕,自應奉敕行事,誰敢不遵。
祿 山:(亦按劍厲聲道)有不遵者,即治以軍法。
    (諸將素畏祿山凶威,又見嚴莊等已出力相助,便都不敢異言。)
    (祿山遂發所部十五萬眾,反於范陽。)
    (即日大饗軍將士,令賈循守范陽,呂知海守平盧,高秀岩守大同,其餘諸將俱
    (引兵而南。)
    (此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事也。)
祿 山:(原來,當初宰相張九齡在朝之時,曾說)安祿山有反相,若不除之,必為後患
    。
    (玄宗不以為然。)
    (哪知他今日確為國家禍患。)
    (當日安祿山反叛,引兵南下,聲勢甚張。)
    (那時海內承平已久,百姓累世不見兵革,猝然聞知范陽兵起,遠近震駭。)
    (河北一路州縣,望風瓦解;地方文武官員,無有能拒之者。)
    (祿山以太原留守楊光翽依附楊國忠,又為同族,欲先殺之。)
    (乃一面發出大隊人馬,一面遣部將何千年、高邈引二十餘騎,托言獻射手,乘
    (驛至太原。)
    (因光翽尚未知祿山反信,只道范陽有使臣經過,出城迎之。)
    (卻被劫擄去,解到祿山軍前殺了。)
    (玄宗初聞祿山已反,還猶未信,及聞楊光翽被殺於太原之報到,方知祿山真反
    (,大驚大怒。)
    (楊妃也驚得呆了。)
    (玄宗召集朝臣,共議其事,眾論不一。)
    (也有說該剿的,也有說該撫的。)
國 忠:(惟有楊洋洋得意道)此奴久萌反志,臣早已窺見其肺腑。故屢瀆天聽,今日乃
    知臣言之不謬也。
玄 宗:番奴背叛,罪不容誅,今當何以御之?
國 忠:(大言道)陛下勿憂,今反者只祿山一人,其餘將士都不欲反,特為祿山所逼耳
    。朝廷只須遣一旅之師,聲罪致討,不旬日間,定當傳旨京師,何足多慮。
    (玄宗信其言,遂不以為意。)
    (那安慶宗聞其父反,一時大驚,只得肉袒自縛,詣闕待罪。)
    (玄宗憐他是宗室之婿,意欲赦之。)
國 忠:(楊)祿山久蓄異志,陛下不即誅之,致有今日之叛。慶宗乃叛人之子,法不可
    貸,豈容留此逆孽,以為後患。
    (玄宗准奏,傳旨將安牀宗處死。)
    (國忠又勸玄宗,並將其妻榮義郡主亦賜自盡。)
    
    
144**時間: 地點:
    (其時適有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玄宗問以討賊方略。)
國 忠:(那封常清是個志小言大的人,便率意奏道)陛下不必過慮,臣請走馬赴東京,
    開府庫,發倉廩,召募驍勇,擊此逆賊,計日取其首,獻於闕下。
    (玄宗大喜,遂命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即日赴東京,募兵討賊,聽許便
    (宜行事。)
    (封常清奉旨,星夜至東京,動支倉庫錢糧,出榜召募勇士。)
    (時應募者如市,旬日之間,募得六萬餘人,皆市井白徒,並非能戰之士。)
    (又探聽得祿山兵馬強壯,是個勁敵,方自悔不該大言於朝。)
    (今已身當重任,無可推諉,只得率眾斷河陽橋,以為守禦之備。)
    (玄宗又命衛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統陳留等十三郡,與封常清互為聲援。
    ()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六回 唐明皇夢中見鬼 雷萬春都下尋兄)
    
    
145**時間: 地點:
    (卻說安祿山兵陷靈昌郡,賊兵縱橫,殘殺不堪。)
    (時張介然到陳留才數日,祿山兵眾突至,介然連忙率兵登城守禦。)
    (怎奈人不習戰,心中畏懼,又兼天時苦寒,手足僵凍不能防守。)
    (太守郭納引眾開城出降,祿山入城,擒張介然斬之。)
    (次日探馬來報,說安慶宗在京已被天子殺了。)
    (祿山聞知大怒,大哭道)
祿 山:吾有何罪而殺吾子。
    (遂縱兵大殺降人,以泄其忿。)
    
    
146**時間: 地點:
    (卻說玄宗在朝,忽見探馬來報,說安祿山攻陷陳留郡,張介然已被害了。)
    (玄宗聞報,急與眾臣商議,時眾議紛紛,並無良策。)
玄 宗:(面諭群臣道)朕在位已幾五十載,去秋已欲傳位太子,因水旱頻仍,不欲以餘
    災遺累子孫。今不意逆賊橫發,朕當親征,使太子監國,待寇亂既平,即行禪位
    。朕將高枕無憂矣。
    (遂下詔親征,命太子監國。)
    (楊國忠聞言,大驚失色。)
    (朝罷回家,哭向其妻裴氏與韓國、虢國二)
虢國夫:吾等死期將到了。
    (眾夫人驚問其故?)
國 忠:天子欲親征,將使太子監國,行且禪位。太子素惡吾家,今一旦大權在手,吾與
    姊妹都命在旦暮,如之奈何。
    (於是舉家驚惶涕泣。)
虢國夫:我等作楚囚相對,無益於事。不如速與貴妃密計。若能勸止親征,則監國禪位之
    說自不行矣。
國 忠:此言有理,速煩兩妹入宮計之。
    (兩夫人即日入宮,與楊妃相見,密告與國忠之言。)
楊 妃:(大驚道)此非可以從容婉言者。
    (乃脫去簪珥,口銜黃土,匍匐至御前,叩頭哀泣。)
    (玄宗驚訝,親自扶起問道)
玄 宗:妃子何故如此?
楊 妃:妾聞陛下將親臨戰陣,是棄萬乘之尊,以試凶危之事,六宮嬪御聞之,無不駭汗
    。況臣妾尤蒙恩寵,豈忍遠離左右。自恨身為女子,不能隨駕從征。願碎首階前
    ,效侯生之報信陵耳。
    (說罷伏地痛哭。)
    (玄宗命宮人扶之就坐,執手撫慰道)
玄 宗:朕之欲親征,願非得已。計凱旋之日,當亦不遠。妃子不須如此悲傷。
楊 妃:堂堂天朝,豈無一二良將為國家殄滅小丑,何勞聖駕親征。
    (玄宗聞言,點頭道)
玄 宗:汝言亦是。
    (遂傳旨停罷前詔,特命皇子榮王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副之,統軍出
    (征。)
    (又以內監邊令誠為監軍使。)
    (詔旨既頒,楊妃方才放心,拭淚拜謝。)
    (玄宗命宮人為妃子整妝,且令排宴解悶。)
    (韓國、虢國二夫人也都來見駕,一同飲宴,大家互相勸酒,直飲至夜闌方罷。
    ()
    (兩夫人辭別出宮。)
    (是夜玄宗與楊妃同寢,朦朧之間,忽若己身在華清宮中,坐一榻上,楊妃坐於
    (側邊椅上,隱几而臥。)
    (忽見一個奇形異狀的鬼魅,走到楊妃身邊,嘻笑跳舞。)
    (玄宗大怒,欲叱喝他,無奈喉間一時梗塞,聲喚不出。)
    (欲自起逐之,身子再立不起。)
    (顧左右,又不見一個侍從。)
    (看楊妃時,伏在桌上不語。)
    (再定睛一看,不是楊妃,卻是個頭戴沖天巾,身穿袞龍袍的人,宛然是一朝天
    (子的模樣,但不見他面龐。)
    (那鬼還跳舞不休,看看跳舞到玄宗面前,忽手執一面明鏡,把玄宗一照。)
    (玄宗照見自身,卻是個女子,十分美麗,心中大驚。)
    (忽見空中跳下一個黑大漢來,頭戴玄冠,身穿圓領袍,手執牙笏,身佩寶劍,
    (濃眉豹目,蓬鬢虯髯。)
    (那黑大漢把這跳舞的鬼只一喝,這鬼縮做一團,被黑大漢一把捉在手中。)
玄 宗:卿是何官?
楊 妃:(黑大漢道)臣終南不第進士鍾馗也。生平正直,死而為神,奉上帝命,治終南
    山諸鬼。凡鬼有作祟人間者,臣皆得而啖之。此鬼敢於乘虛驚駕,臣特來為陛下
    驅除。
    (言訖,伸著兩指,把那鬼的雙眼挖出,納入口中吃了。)
    (倒捉著他的兩腳,騰空而去。)
    (玄宗驚覺,卻是一夢。)
    (那時楊妃也從夢中驚悸而寤,口裡猶作咿啞之聲。)
玄 宗:(摟著問道)阿環為甚不安?
    (楊妃定了一回,方才答道)
楊 妃:我夢中見一鬼魅,從宮後而來,對著我跳舞。旁有一美貌女子,搖手止之,鬼只
    是不理,卻口口稱我為陛下。我不應他,他便將一條白帶兒丟來,正兜在我頸項
    上,因此驚魘。
    (玄宗也把所夢述了一遍。)
楊 妃:這夢真是奇怪,陛下夢中,女變為男,男變為女;又怎生我夢中也見一女子,也
    恰夢那鬼呼我為陛下,可不奇怪麼。
玄 宗:(戲道)我和你恩愛異常,原不分你我。男女易形,鸞顛鳳倒之意耳。
    (言訖,兩人都笑起來。)
    (次日,玄宗臨朝,問諸臣道)
玄 宗:終南有已故不第進士姓鍾名馗麼?
楊 妃:(給事中王維奏道)臣聞終南有進士鍾馗,於高祖皇帝武德年間,為應舉不第,
    以頭觸石而死。時人憐之,陳情於官,假袍帶以葬之。嗣後頗著靈異,至今終南
    人奉之如神明。
    (玄宗聞奏,遂宣召善畫的吳道子來,告以夢中所見鍾馗之形,使畫一像,特追
    (賜鍾馗狀元及第。)
    (又因楊妃夢鬼從宮後而來,遂命以賜鍾馗之像,永鎮後宰門。)
    (因想起昔年太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於宮門,喟然歎道)
太 宗:我夢中的鬼魅,得鍾馗治之。那天下的寇賊,未知何人可治?安得再有如秦叔寶
    、尉遲恭這兩人。
楊 妃:(忽想起)秦叔寶的玄孫秦國模、秦國楨兄弟,當年曾上疏諫我,極是好話。我
    那時反加廢斥,由今思之,誠為大錯,還該復用他為是。
    (遂以手敕諭中書省,起復原任翰林承旨秦國模、秦國楨,仍以原官入朝供職。
    ()
    
    
147**時間: 地點:
    (卻說秦家兄弟兩個,自遭廢斥,即屏居郊外,杜門不出。)
    (忽一日,有一個通家朋友來相訪,那人姓南名霽雲,魏州人氏。)
    (其為人有志節,精於騎射,勇略過人。)
    (他祖上與秦叔寶有交,因此他與國模兄弟是通家世契。)
    
    
148**時間: 地點:
    (那日策蹇而至,秦家兄弟接著,十分歡喜,各道寒暄,問其來京何事?)
霽 雲:原任高要尉許遠,是弟父輩相知,其人深沉有智,節義自矢。他有一契友,是南
    陽人張巡,博學多才,深通陣法,開元中舉進士,為真源縣尹。許公欲使弟往投
    之,今聞其朝覲來京,故此特來訪他。
國 模:(秦)張、許二公是世間奇男子。愚兄弟亦久聞其名,今兄投之,得其所矣。
    (遂置酒款待,共談心事。)
    (正飲酒間,忽聞家人傳說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舉兵造反,有飛報到京了。)
國 模:(秦家兄弟拍案而起道)吾久知此賊必懷反志。
霽 雲:(南)天下方亂,非吾輩燕息之時。弟明日便當往候張公,與議國家大事,不可
    遲矣。
    (次日,即寫下名刺,懷著許遠的書,騎馬入京城。)
    (訪至張巡寓所問時,原來他已升為雍邱防禦使,於數日前去了。)
    (霽雲聽了,即要往雍邱,遂來別秦家兄弟。)
    (行到門首下馬,只見一個漢子,頭戴大帽,身穿短袍,策馬前來。)
    (霽雲只道是個傳報的軍官,等他行到面前,舉手問道)
霽 雲:尊官可是傳報麼?范陽的亂信如何?
    (那漢看霽雲一表非俗,遂下馬舉手答道)
那 漢:在下是從潞州來,要入京訪一個人,未知范陽反亂真實。尊官從京中出來,必知
    確報。
霽 雲:在下也是來訪友的,尚未知其祥。如今所訪之友不遇,就要別了居停主人,往雍
    州去。
那 漢:主人是誰?
霽 雲:(指道)就是這裡秦家。
    (那漢舉目一看,見門前有欽賜兄弟狀元匾額,便問道)
那 漢:這兄弟狀元可就是秦叔寶的後人麼?
霽 雲:是。
那 漢:在下久慕此二公之名,恨未識面。今敢煩尊官引我一見何如?
霽 雲:在下願引進。
    (遂各問了姓名,一同入內,見了秦家兄弟,敘禮就坐。)
    (霽雲備述訪張公不遇而返,指雷萬春說道)
霽 雲:門前邂逅雷兄,說起賢昆仲大名,十分仰慕,特來晉謁。
    (二秦就動問尊客姓名、居處。)
那 漢:在下姓雷名萬春,涿州人氏。因求名不就,棄文習武。常思為國家出力,怎奈未
    遇其時。今因訪親,特來到此,幸遇這南尊官,得謁二位先生,足慰生平仰慕之
    意。
國 模:雷兄來訪何人?
萬 春:(雷)要訪那樂部中雷海清。
霽 雲:(聞言不悅道)那雷海清不過是梨園的班頭,兄何故遠來訪他?難道要屈節賤己
    ,以為進身之媒麼?
萬 春:(笑道)非敢謀進,因他是在下的胞兄,故特來一候。
霽 雲:原來如此,在下失言了。
萬 春:南兄,你說訪張公不遇,是哪個張公?
霽 雲:是雍邱防禦使張巡。
萬 春:此公是當今奇人,兄要訪他,意欲何為?
霽 雲:今祿山反亂,勢必披猖。吾往投張公,共圖討賊之事。
萬 春:(慨然道)尊兄之意正與鄙意相合,倘蒙不棄,願隨同行。
秦國楨:二兄既有同志,便可結盟,共圖討賊。
    (南、雷二人大喜,遂拜了四拜,結為生死之交。)
    (秦家兄弟設席相款。)
    (到了次日,霽雲同萬春入城來訪雷海清。)
    (行至住處,萬春先入,拜見哥哥,隨同海清出來迎迓霽雲,敘禮而坐。)
    (萬春略說了些家事,並述在秦家結交南霽雲,要同往雍邱之意。)
    (海清歡喜,向霽雲拱手稱謝。)
霽 雲:此是令弟謬愛,量小子有何才能。
秦國楨:(海清對萬春道)賢弟,我想安祿山這逆賊,稱兵謀叛,勢甚猖獗。那楊右相大
    言欺君,全無定亂之策。將來國家禍患,不知如何。我既身受君恩,只得捐軀圖
    報。賢弟素有壯志,今又幸得與南官人交契,同往投張公,自可相與在成,誓當
    竭力報國。從今以後,我自盡我的節,你盡你的忠,不必以我為念。
    (說罷淚下如雨。)
    (萬春也揮淚不止。)
    (霽云為之慨然。)
秦國楨:(海清取出酒肴滿酒三杯,隨起身道)我日逐在內廷供奉,無暇久敘。
    (遂取出一包金銀,贈為路費。)
    (大家灑淚而別。)
    (二人回至秦家,便束裝起行。)
    (秦家兄弟又置酒餞行,各贐程儀。)
    (二人拜別,往雍邱而去。)
    (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 矢忠貞真卿起義 遭疑忌舒翰喪師)
    
    
149**時間: 地點:
    (卻說秦國模、秦國楨聞祿山反信,甚為朝廷擔憂。)
    (忽一日,中書省奉特旨起復國模、國楨原官,行下文書來。)
    (二人拜受恩命,即日入朝面君謝恩。)
    (玄宗溫言撫慰,即問討賊之策。)
    (二人以次陳言。)
    (大約都以用兵宜慎、任將宜專為對。)
    (忽吏部官來奏睢陽太守員缺,候聖旨選用。)
國 模:睢陽為江淮之保障,今當擾亂之時,太守一官非尋常之人所能勝任,宜勿拘資格
    ,不次擢用。臣所知高要尉許遠,既有志操,更饒才略,堪充此職。
    (玄宗准奏。)
    (即諭吏部,以許遠為睢陽太守。)
玄 宗:(因又問二卿)亦知今日可為良將者為誰?
國 楨:昔年學士李白,曾疏奏待罪邊疆郭子儀,足備干城腹心之寄。
      陛下因特原其所犯之罪,許以立功自效。今子儀屢立戰功,主帥哥舒翰表薦
    ,已曆官至朔方兵馬使。此人真將才也。
    (玄宗點頭道是。)
    (遂降旨升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又命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防禦安祿山。)
    (那時祿山陷靈昌,取陳留,破滎陽,直逼東京。)
    (封常清出兵交戰,大敗而走,賊兵乘勢追擊,遂陷東京。)
    (河南尹達奚珣出城投降,留守李忄登、、中丞盧奕、判官蔣清等不肯降賊,被
    (祿山斬之。)
    (封常清收聚殘兵,西走陝州,見高仙芝,說賊鋒不可當,宜退守潼關,以保長
    (安。)
    (仙芝從其言,遂與常清引兵固守潼關。)
    (果然賊兵衝至,不得入而退。)
    (這也算二人守禦之功。)
    (誰知那監軍宦官邊令誠,怪二人無所饋獻,遂密疏劾奏二人未戰先奔,輕棄陝
    (地,又私減軍糧以充己橐,大負朝廷委任之意。)
    (玄宗覽疏大怒,即賜令誠密敕,使即軍中斬此二人。)
    (令誠乃佯托他事,請二人來面議。)
    (二人既至,令誠喝左右拿下,宣敕示之,遂把二人殺死。)
    (玄宗命哥舒翰統其眾,並番將火撥歸仁部卒亦屬統轄,鎮守潼關。)
    
    
150**時間: 地點:
    (再說祿山,遣段子光齎李忄登、、盧奕、蔣清之首,傳示河北,令速納款。)
    (傳至平原,那平原太守乃臨沂人,姓顏名真卿,字清臣,是個忠君的人。)
    (他於祿山未反之前,預知其必反,乃密約諸郡,共舉兵討賊。)
    (召募勇士,得萬餘人,涕泣諭以大義,眾皆感憤,願效死力。)
    (那賊黨段子光把三個忠臣的頭往來傳示,被真卿拿住,腰斬示眾。)
    (取三人之頭,續以蒲身,棺殮葬之。)
    (於是附近州郡,各皆起兵接應,共推顏真卿為盟主。)
    (真卿遣人齎表文從間道入京奏聞。)
    (玄宗覽表大喜,遂加顏真卿河北採訪使。)
    (時常山太守顏呆卿,乃真卿族兄,為人忠義。)
    (聞祿山兵至藁城,杲卿力不能拒,與長吏袁履謙計議,先往迎之。)
    (祿山大喜,賜以紫袍金帶,使仍守常山。)
    (遂與履謙密謀起義。)
    (恰好真卿遣人至常山,與呆卿相約,欲連兵斷祿山歸路。)
    (那時祿山僭號,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呆卿乃假傳祿山的恩命,召偽井陘守李欽湊,率眾前來受登基的犒賞。)
    (俟其來至,與之痛飲,至醉而殺之。)
    (宣諭解散其眾。)
    (賊將高邈、何千年,適奉祿山之命至北方徵兵,路過常山,亦為呆卿所執。)
    (於是傳檄諸郡起義,河北響應。)
    (杲卿以李欽湊的首級與高邈、何千年二人獻於京師,使其子泉明與內丘承,張
    (通幽齎表赴京奏報。)
    (張通幽即張通悟之弟,他恐因其兄降賊,禍及家門,思為保全之計,知太原尹
    (王承業與楊國忠有交,欲借以為援。)
    (乃勸承業留止泉明,改其表文,攘其功為己功。)
    (杲卿起義才數日,賊將史思明引兵突至。)
    (呆卿使人往太原告急,承業既攘其功,正思欲杲卿死,遂擁兵不救。)
    (杲卿悉力拒戰,糧盡兵疲,城遂陷。)
    (為賊所執,解送祿山軍前。)
祿 山:(喝道)汝何背我而反?
    (杲卿瞑目大罵。)
    (祿山怒甚,令人割其舌,並袁履謙一同遇害。)
    (杲卿盡節而死,卻因王承業掩冒其功。)
    (張通幽詭誕其說,楊國忠蒙蔽其事,朝廷竟無恤贈之典。)
    (直至肅宗乾元年間,顏真卿泣訴於肅宗,轉達上皇,那時王承業已為別事被罪
    (而死,張通幽尚在,上皇命杖殺之,追贈杲卿為太子太保,諡曰忠節。)
    (此是後話。)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