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 至 第一四〇
131**時間: 地點:
如今張果怕殺,已詐死了。葉法善也怕殺,遠遊海外,無處可尋。你不如回
去罷。
璆 琳:天子方自悔前過,伏望仙師同往京中見駕,以慰聖心。
公 遠:你不必多言,我有書,並一信物寄上天子,可為我致意。
(便於袖中取出一封書,內有一物,外面封好,付與璆琳收了。)
璆 琳:天子正欲叩問仙師,還求師駕一往。
公 遠:無他言,但能遠卻宮中女子,更謹訪邊上女子,自然天下太平。
(說罷,舉手作別,騰空而去。)
(璆琳咄咄稱異,想葉法善既難尋訪,不如回京復奏罷,遂趲程回京。)
(見了玄宗,備奏路遇羅公遠之事,把書信呈上。)
(玄宗大為驚詫。)
(拆視其書,卻無多語,只有四個大字,下注一行小字,卻是:安莫忘危。)
(外有一藥物,名曰蜀當歸,謹附上。)
(玄宗看了書和藥物,沉吟不語。)
(璆琳又密奏他所云宮中女子、邊上女子之說。)
玄 宗:(想道)他常勸我清心寡慾,可以延年。今言須遠女子,又言莫忘危,疑即此意
。那蜀當歸或係延年良藥亦未可知。但公遠明明被殺,如何又在那裡。
(遂命內侍啟視其棺,見棺中-無所有。)
玄 宗:(嗟異道)神仙之幻化如此,朕徒為人所笑耳。
(看官,你道他所言宮中女子是誰?是明指楊貴妃。)
(其所云邊上女子,是說安祿山也。)
(以安字內有女字故耳。)
(「蜀當歸」三字,暗藏下啞謎。)
(至云「安莫忘危」,已明說出個安字了。)
(玄宗卻全不理會。)
132**時間: 地點:
(此時安祿山擁重兵,坐大藩,又有宮中線索,勢甚驕橫,常懷異志。)
(他平日所畏忌,只有李林甫一人,每遇使者從京師來,必問林甫有何話說。)
(若聞有稱獎他的言語,便大歡喜。)
(若說李丞相寄語安節度,好自檢點,即攢眉嗟歎。)
(林甫也常有書信問候他,書中多能揣知其情,道著他心事,卻又預為佈置安放
(。)
(以此受其籠絡,不敢妄有作為。)
(不料林甫當璆琳回京時,已患病不能起牀,再過幾日,嗚呼死了。)
(那李林甫自居相位,惟有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耳
(目,以成其奸;嫉賢妒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
(其威。)
(自東宮以下,為之側目。)
(為相一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
(玄宗到底不知其奸惡,聞其身死,甚為嗟悼。)
(國忠本極恨林甫,只因他甚得君寵,難與爭權。)
(今乘其死後,尋事泄忿。)
(乃劾奏林甫生前多蓄死士於私第,托言出入防衛,其實陰謀不軌,其心叵測。
()
(又朝臣交章,追劾林甫許多罪款。)
(楊妃因怪他挾制安祿山,也於玄宗前說他奸惡,玄宗方才省悟。)
(下詔暴其罪狀,追削官職,剖其棺,籍其家。)
(其子侍郎李岫亦革職不用。)
(時楊國忠獨掌朝權,擅作威福。)
(內外各官莫不震懾,皆遣人齎禮往賀。)
(獨安祿山不肯相下,亦不來賀。)
(國忠大怒,因奏玄宗道)
國 忠:祿山本係番人,今雄據三大鎮,殊非所宜,當有以防之。
(玄宗不以為然。)
(祿山聞知國忠在御前害己。)
(遂對人前將國忠謾罵。)
(國忠聞知,益發惱恨。)
國 忠:(又啟玄宗說)安祿山向與李林甫相依為奸,今林甫死後,罪狀昭著,祿山心不
自安,必有異謀。陛下若不信,遣使召之,彼必不奉詔,便可察其心矣。
(玄宗唯唯而起,退入宮中將此言述與楊妃。)
楊 妃:(著驚道)吾兄何遽疑祿山反耶?彼既懷疑,陛下當如其所奏,遣一中使往召祿
山,若祿山來,便可釋疑矣。
(玄宗依言,即遣輔璆琳齎詔赴范陽召安祿山入朝見駕。)
(璆琳領命,正欲起行,楊妃以金帛賜之,付手書一封,密諭道)
璆 琳:此書可密致祿山,教他聞召即來,凡事有我在此周旋,包管他有益無損;切勿遲
回觀望,致啟天子之疑。
(璆琳領命,奉詔來至范陽,宣召祿山入朝。)
(祿山接詔,設宴款待天使。)
祿 山:(問道)天子召我何意?
璆 琳:天子想念之深耳。
(遂請屏退左右,密致楊妃手書,並述所言。)
(祿山大喜,即日起身到京,入朝面聖。)
玄 宗:(喜道)人言汝未必來,朕獨信汝必至,今果然。
(遂賜宴於內殿。)
祿 山:(涕泣道)臣蒙陛下寵耀到此,粉身莫報。奈為國忠所忌,臣死無日矣。
玄 宗:(撫慰道)朕自知,可無慮也。
(次日入見楊妃,賜宴深敘。)
祿 山:兒非不戀慕,但勢不可久留,明日便須辭行。
楊 妃:吾亦不敢留你,速去為是。
(祿山點頭會意。)
(次日奏稱邊鎮重任,不敢曠職,辭朝而去。)
(至此,玄宗愈加親信,祿山益無忌憚,因想)
玄 宗:三鎮之中,把守險要,將士都是漢人,我他日若有舉動,此輩必不為我用,不如
以番將代之為妙。
(遂上疏奏稱,邊庭險要之處,非勇健者不能守禦。)
(漢將柔懦,不若番將驍勇,請以番將三十二人,代守邊漢將。)
(玄宗覽疏,批旨依允。)
133**時間: 地點:
(自此番人據險,邊事不可問矣。)
(未知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 長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樓通宵歡宴)
134**時間: 地點:
(卻說玄宗,一日在便殿,平章事韋見素與楊國忠同在上前,高力士侍立於側。
()
玄 宗:朕春秋漸高,頗倦於勤政,今以朝事付之宰相,以邊事付之將帥,亦復何憂。
高力士:誠如聖諭,但聞南蠻反叛,屢致喪師。又邊將擁兵太盛,朝廷必須有以制之,方
可無憂。
玄 宗:汝且勿言,宰相當日有調度。
國 忠:南蠻背叛,王師征剿,自當平定,無煩聖慮。至若邊將擁兵太盛,力士所言是也
。即如祿山坐制三鎮,久有異志,不可不防之。
(玄宗聞言,沉吟不語。)
韋見素:臣有一策,可消祿山之異志。
韋見素:(玄宗問是何策)今若內擢祿山為平章事,召之入朝,而別以三大臣分領范陽、
平盧、河東三鎮,則祿山之兵權既釋,而異謀自沮矣。
國 忠:此策甚善,願陛下從之。
(玄宗意猶未決。)
(退入後宮,把這話說與楊妃知道。)
(楊妃雖極欲祿山入朝,再與相聚,卻恐怕他到了京師,未免為國忠所害。)
國 忠:(乃密啟玄宗道)祿山未有反形,為何外臣都說他要反。陛下無故徵召,適足啟
其疑懼。不如先遣一中使往觀之,若果有可疑。然後召之,未為晚也。
(玄宗依言,即遣輔璆琳齎珍果數種,往賜祿山,潛察其舉動。)
(璆琳奉命至范陽,祿山早已得了宮中消息。)
(遂厚款璆琳,私將金帛寶玩贈與,托他周旋。)
(璆琳受了賄賂,一力應承,星夜回朝復旨,極言祿山忠誠,為國並無二心。)
(玄宗信以為然,遂不召祿山,日夕同嬪妃內侍及梨園子弟們,徵歌逐舞。)
(楊妃與韓國、虢國夫人輩,愈加驕奢淫逸。)
(楊妃身體頗豐,性最畏熱。)
(每當夏日,止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揮汗不止。)
(卻又奇怪,她身上出的汗,比人大不同,紅膩而多香,拭抹於巾帕之上,色如
(桃花,真正天生尤物,絕不猶人。)
135**時間: 地點:
(一日,玄宗與楊妃避暑於驪山宮,那宮中有一殿,名曰長生殿,極高暢涼快。
()
(其年七月七日夜,乞巧之夕,天氣炎熱。)
(玄宗與楊妃同坐於長生殿庭中納涼,至二更餘,方將相攜手入寢同臥。)
(宮女們亦散去歇息。)
(楊妃苦熱,睡不安穩,乃拉著玄宗再出庭中乘涼,不喚宮女們服侍。)
(二人只穿小衣,並肩而坐。)
(玄宗一手搖扇,一手撫楊妃說道)
玄 宗:今夜牛女二星相會,未知其樂何如?
楊 妃:天上之樂,自然不比人間。
楊 妃:人間歡聚終有散場,怎如天上雙星永久成配。
玄 宗:(笑道)若論他會少離多,倒不如我和你日夕歡聚。
(說罷,不覺愴然嗟歎。)
(玄宗感動情懷,把楊妃摟住說道)
玄 宗:你我恁般恩愛,豈忍相離。今就星光之下,密相誓心,願生生世世長為夫婦。
楊 妃:(點頭道)阿環同此誓言,雙星為證。
(玄宗大喜,兩個相摟相抱,同入羅幃,作陽臺之夢。)
(玄宗自此對楊妃更加恩愛。)
136**時間: 地點:
(是年九月,蓬萊宮中柑橘結實。)
(這種柑橘,是開元十年間江陵進貢來的,味極甘美。)
(玄宗命將數枚種於蓬萊宮中,一向只開花不結實。)
(那年忽然結實,立言餘顆與江南及蜀中進貢者無異。)
(玄宗欣喜,親自臨視,命摘來頒賜朝臣。)
(楊國忠率眾官上表稱賀,玄宗大悅。)
(那柑橘中卻有一隻是合歡的,左右進上。)
(玄宗見了,愈加歡喜,謂楊妃道)
玄 宗:此果似知人意,我與你同心一坪,所以結此合歡之實。我二人可共食之,以應其
詳。
(乃促坐同剖,交口而食。)
(楊國忠又復獻諛,以為此乃非常之祥瑞,宜賜酺稱慶。)
(玄宗准奏,遂降旨,以宮中有珍國之祥,賜民大酺。)
(於是擇日,率領嬪妃及諸王輩,御勤政樓,大張聲樂,陳設百戲,聽人縱觀,
(與民同樂。)
(都下士民男婦擁集樓前,好不熱鬧。)
(教坊女人,有王大娘者,能為舞竿之戲,將百尺長的一根大竹竿,捧置頭頂,
(竿兒上綴著一座木山,為瀛洲方丈之狀,使一小兒手持絳節出入其間,口中歌
(唱。)
(王大娘頭頂著竿,旋舞不輟,卻與那小兒的歌聲節奏相應。)
(玄宗與嬪妃諸王等看了,俱嘖噴稱奇。)
(時有神童劉晏,年方九歲,聰穎過人,官為秘書省正字。)
(是日在樓侍宴,玄宗命詠王大娘舞竿詩,劉晏吟道:
( 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
(誰道綺羅偏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玄宗與妃嬪及諸王,見劉晏少年吟詩敏捷,詞句中又隱帶諧謔之意,都歡喜稱
(贊。)
(玄宗以錦袍賜之。)
(宴至晚夕,樓上掛起各樣花燈,光彩眩目。)
(忽樓前人聲鼎沸,也有嬉笑的,也有爭嚷的,也有你呼我應的,極其嘈雜。)
內 侍:(玄宗問是何故)眾人爭看花燈,擁擠喧嘩,呵斥不止。伏候聖裁。
玄 宗:可著該管官嚴飭禁約,如再不止,拿幾個責治示眾便了。
內 侍:(劉晏忙奏道)人聚已眾,不可輕責。況陛下既與民同樂,許其縱觀,如何又加
責治。以臣愚見,莫如使梨園樂工,當樓奏技,傳諭眾人,令各靜聽。眾人喜於
聞所未聞,則喧聲自止矣。
玄 宗:此言極是。
(遂命內侍先傳聖旨,曉諭諸人。)
(隨後梨園眾子弟,個個錦衣花帽,手執樂器出至樓頭,齊齊整整的都站立於花
(燈之下。)
(眾人擁著觀望,那歡笑之聲,雖未即止,然不似以前喧鬧了。)
高力士:眾樂工之中,惟李的羌笛,尤為擅名,是乃眾人之所喜聽,宜令其先吹一曲,以
息眾喧。
(玄宗依奏,命李先獨自當樓吹笛。)
(李領旨,就於樓頭把手指著樓下,高聲道)
玄 宗:我李奉聖旨,先自吹笛與你們眾人聽。你們若果知音,須靜聽著。
(說罷,雙手按著一枝紫紋雲夢竹的笛兒,嘹嘹嚦嚦吹將起來。)
(這一曲笛兒真正吹得響徹雲霄,清泠動聽。)
(樓下萬萬千千的人,都定睛側目,寂然無聲。)
(玄宗大喜。)
(李笛聲吹畢,眾樂齊作,繼以清歌妙舞。)
(樓下眾人都靜觀寂聽,更無喧鬧。)
(玄宗直歡宴至曉鐘鳴動,方才罷散。)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四回 雪衣女誦經得度 赤心兒欺主作威)
(玄宗自勤政樓宴樂之後,以為天降休祥,太平無事,惟日夕在宮中取樂。)
(楊妃亦愈加驕奢極欲,玄宗遊幸各宮,多與楊妃同車並輦而行。)
(楊妃常不喜乘輿,欲試乘馬。)
(因命御馬監選擇好馬,調養得極其馴良,以備騎坐。)
(每當上馬,眾宮娥扶策而上。)
(內宮女侍數百人,前後擁護。)
(楊妃倩妝緊束,窄袖輕衫,垂鞭緩走,媚態動人。)
(玄宗亦自乘馬,或前或後,以為快樂。)
楊 妃:(笑道)妾捨車從騎,初次學乘,怎及得陛下鞍馬嫻熟,馳逐之際,固當讓著先
鞭。
玄 宗:(戲道)只看騎馬,我勝於你;可知風流陣上,你終須讓我一頭。
楊 妃:(也戲道)此所謂老當益壯。
(說罷,二人相顧大笑。)
137**時間: 地點:
(自此,宮中飲宴,即並為風流陣之戲。)
(你道如何作戲?玄宗與楊妃酒酣之後,使楊妃統率宮女百餘人,玄宗自己統率
(小內侍百餘人,於掖庭之中排下兩個陣勢。)
(以繡幃錦被張為旗帳,鳴小鑼,擊小鼓,兩下各持短畫竹竿,嬉笑吶喊,互相
(戲鬥。)
(若宮女勝了,罰小內侍各飲酒一大觥,要玄宗先飲。)
(若內侍們勝了,罰宮女們齊聲歌唱,要楊妃自彈琵琶和曲。)
(此戲即名之曰風流陣。)
138**時間: 地點:
(一日,風流陣上宮女戰勝了,楊妃命照例罰內侍們酒一杯,因酌金斗奉與玄宗
(先飲。)
玄 宗:(亦酌金杯賜與楊妃道)妃子也須陪飲一杯。
楊 妃:妾本不該飲,既蒙恩賜,請以此杯與陛下擲骰子賭色,若陛下色勝,妾方可飲。
(玄宗笑而許之。)
(高力士便把色盆骰子進上。)
(玄宗與楊妃各擲了兩擲,楊妃已擲勝色,玄宗將次輸了,惟得重四可以轉敗為
(勝,於是再賭賽一擲。)
(一頭擲,一頭吆喝道)
玄 宗:要重四。
(見那骰兒輾轉良久,恰好滾成一個重四。)
玄 宗:(笑向楊妃道)我呼盧之技何如?你該飲酒了。
玄 宗:(楊妃舉杯飲盡)朕得色,卿得酒,福與之共。
(楊妃口稱萬歲。)
(玄宗因擲色得勝,心中歡喜,又與楊妃連飲幾杯,不覺酣醉。)
(乘著酒興再把骰子來擲,收放之間滾落一個於地。)
(高力士忙跪而收之。)
(玄宗見力土爬在地上拾骰子,便戲將骰盆兒擺在他背上,扯著楊妃席地而坐,
(就他背上擲色。)
(兩個一遞一擲,你呼六,我呼四,擲個不了。)
(高力士雙膝跪地,雙手撐地,一動也不敢動。)
(正好吃力,只聽得層樑上邊咿咿啞啞說話之聲道)
高力士:皇爺與娘娘只顧要擲四擲六,也讓高內監起來擲擲麼。
(這擲擲麼三字,正隱說著直直腰。)
(玄宗與楊妃聽了,俱大笑而起,命內侍收過了骰盆,扶高力士起來。)
(力士叩頭而退,玄宗與楊妃同入寢宮去了。)
(看官,你道那梁間說話的是誰?原來是一隻能言的白鸚鵡。)
(這白鸚鵡是前日安祿山進獻與楊妃的,畜養宮中已久,極其馴服,不加羈絆,
(聽其飛止。)
(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伶俐異常。)
(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忽一日,飛至面前說道)
楊 妃:雪衣女昨夜夢兆不祥,夢己身為鷙鳥所逼,恐命數有限,不能常侍娘娘左右了。
楊 妃:夢兆不足憑信,不必憂慮。你若心懷不安,可將般若心經時常念誦,自然福至災
消。
鸚 鵡:如此甚妙,願娘娘指教則個。
(楊妃便命女侍爐內添香,親自捧出《般若心經》,合掌誦了兩遍。)
(鸚鵡在旁諦聽,記得明白,朗朗的念出來,一字無差。)
139**時間: 地點:
(自此之後,那鸚鵡隨處隨時念誦《心經》。)
(如此兩三月。)
140**時間: 地點:
(一日,楊妃閒坐於望遠樓上,鸚鵡也飛來立於樓窗,忽有個供奉遊獵的內翩,
(擎著一隻青鷂從樓下走過。)
(那鷂兒瞥見鸚鵡,即飛起望著樓窗便撲過來。)
鸚 鵡:(大驚道)不好了!
(急飛入樓中。)
(虧得一個執拂宮女將拂子盡力拂那鷂兒,恰正拂著了鷂兒的眼,方才回身展翅
(飛落樓下。)
(楊妃急看鸚鵡時,已悶絕於地,半晌方醒。)
楊 妃:(撫慰道)雪衣女,你受驚了。
鸚 鵡:惡夢已應,驚得心膽俱碎,諒必不能再生,倖免為所啖,當是誦經之力。
(於是緊閉雙眸,不食不語,只聞喉間念誦《心經》。)
(楊妃時時省視。)
(三日之後,忽張目向楊妃道)
鸚 鵡:雪衣女仗誦經之力,幸得脫去皮毛,往生淨土矣。娘娘幸自愛。
(言訖,長鳴數聲,瞑目戢翼,端立而死。)
(楊妃見了,十分嗟悼。)
(命內侍殮以銀器,葬於後苑,名為鸚鵡塚。)
(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