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 至 第三三
31**時間: 地點:
(且說開封府安業坊民,呈本坊背井有人死者。)
(官命仵作撈屍。)
(吊起,乃是婦人屍,蓋賈武之婢也。)
索 氏:(索程故認為己女,乃抱屍而哭曰)吾女前日被惡婿打死,投屍井中,今幸尋出
也。
赴 縣:(胡宿認之曰)此屍衣服俱非我妻的。且我妻人高頭髮長,左足無小指。今此屍
鴉髻拳毛,赤腳矮身,足指全有,非吾妻必矣。
(及官發檢果有傷痕,便疑胡宿是打死妻而故不認也。)
(嚴刑拷勘,胡宿誣服。)
(特暑月熱,屍已潰壞,官令仵作權瘞城外。)
(適歲冬,朝廷遣使各省恤刑。)
(時刑部郎中邊其來開封,看胡宿獄狀,即知冤濫。)
赴 縣:(謂巡按安文玉曰)淫婦必不肯死,其逃拐可信也。
(安院堅執不肯改。)
(邊恤刑乃令手下遍收各城門所揭諸人捕亡文字。)
(內有賈武逃婢一人,情狀與屍狀正同。)
(及拘賈武,時已遠歸矣。)
赴 縣:(於是使前瘞屍者,求原屍以辨真偽,瘞者出曹門涉河東岸,指一新墳曰)此是
也。
(發之,乃一男子屍。)
(邊恤刑問之。)
問 之:(瘞者曰)方埋時,我問胡索二家討工值,都不肯出。曰:『任你不埋,也不管
。』那時盛夏,河水方漲,吾輩病涉,因棄屍水中去矣。
赴 縣:(邊恤刑謂安院曰)前井中屍果非索程之女屍。此若是他女,必具棺收貯矣,何
至任人棄之?
(安院心亦知其冤,以未得逃婦,故不肯釋。)
(時開封府吏徐紹周,奉差到彰德府公幹。)
(聞有新妓如花,姿色出眾。)
(徐往宿之。)
(徐素與胡宿鄰居,認是索氏)
問 之:你何故在此?
索 氏:因今夏被夫打,早出汲水,與人俱逃於此。今夜不要你宿錢,幸勿報知我家。
(徐吏知胡宿現成獄在,何忍不言?口雖應曰:「吾不言也」,歸即言於胡宿。
()
(胡宿即告於官。)
(乃差手下同胡宿、徐吏去,逕提索氏、宗固而歸。)
(以索氏官賣,宗固擬徒。)
(索程坐誣告,而胡宿得釋罪矣。)
索 氏:(邊恤刑判曰)審得索氏風情蕩逸,水性漂流。意馬不拴,擬赴桑中之約;心猿
任放,還邀濮上之行。汲水井頭,便作牆花惹露;逃至境外,日為陌柳迎春。笑
臉倚風前,情動郵亭學士;冶客矯月下,魂牽春夢王孫。爾見金大而好淫,我據
王律而行賣。宗固負販俗子,奔走下廝。秀色堪誇,投甘言而引誘;尤物可愛,
擅奇貨為生涯。病狂喪心,只圖椎餅之醉;忘名殉利,惟愁錢樹之頹。爾謂覓得
愛卿,不願封候之貴。豈知拐來逃婦,難逭問徒之奈。索程不咎閨玉之有玷,反
怨門楣之無良。引煤招蜂,豈是幽貞蘭蕙;拖泥帶水,那稱窈窕關睢。即女德之
未閒,知父教之猶歉。反將賈家之死婢,認為索氏之真骸。告殺命而女猶生,告
匿屍而女尚在。懸捏之情可惡,招誣之罪難逃。
(按:索告殺女而背井,適有女屍,又無人認識,則乘機冒指,人何以辨認!邊
(候知胡宿有父母在,即誤殺妻,但托云不孝於舅姑而死之,自不至陷大辟,何
(必匿屍避檢哉!則夫邊稱淫婦者,倒有可信。)
(又知淫婦必不肯死,則在逃者亦可信。)
(至揭捕亡帖,而賈婢與屍狀同形,便疑此係賈婢屍。)
(及再弔前屍,而索父當日不收葬,益知此屍非索女矣。)
(縱不尋出索氏,亦當以疑獄就輕,況得徐吏報出,則邊候之明察何神哉!然其
(巧處,尤在收捕亡帖之一節也。)
(袁主事辨非易金)
(風翔府沂陽縣民祝典、祝編相與鋤田,忽見一片大磚)
祝 典:田中如何有磚?
(揭開視之,下有馬蹄金一甕。)
(二人相視默然,欲兜之於己。)
(在上下丘耕田者,聞其說田中有磚,而後遂不語,意其必見有何物,遂聚而觀
(之,果見是金。)
二 人:(眾皆曰)見者有份,宜共分之。
祝 典:(自思)凡撿得物者,自送於官,宜明分一半,又無後患,何肯與爾輩共分,止
得一小分哉!
二 人:(遂倡言曰)此金是我二人所見,宜與眾共數過幾錠,交之於官,憑他給賞,可
以無患。
(眾人不敢強分,故過共三百六百十錠,每錠約可十兩。)
(次日,二人以一竹槓扛至縣,具呈曰)
二 人:呈為得金交官乞賜給賞事:祝典與編同力鋤田。田中掘得黃金一缸,時即與眾明
數,共計三百六十錠。理合呈明,乞檢數收入,明給分賞,庶無混爭,以杜騙害
。上呈。
(時林縣主看呈,即當堂數過其金,果是三百六十錠。)
縣 主:(吩咐曰)此金多,宜申聞上司,然後給賞你。
(又慮藏者主守不嚴,因使抬入私衙,信宿重視之,則皆為土塊矣。)
(林尹大驚異,復拘祝典來語之故。)
(祝典不信,赴按院呈曰)
祝 典:呈為鋤田得金交官變土事:典與祝編同眾鋤田,掘得黃金一缸,不敢私匿,呈明
送縣。當堂公數,共三百六十錠。今去領賞,縣爺稱金變土,毫無給領。投天詳
情,有無變否。憑賜多少,以賞勞力,銜恩感激。上呈。
(李▉公為按院,准其狀,委王推官按驗。)
(祝典、祝編與眾農夫共證是金,如何是土?林尹為眾所指,莫能自明。)
(既而逼辱滋甚,遂以易金服罪。)
(雖辭款具存,而金贓未窮隱用之所。)
(復拘繫在衙家人,嚴刑拷問贓金下落,或云藏於糞中,或云投於水中,紛紛枉
(撓,結成其獄,競不能得其金。)
(以案櫝上聞,李院覽之愈怒。)
(俄而因有筵宴,席間語及斯事,眾官咸共驚異。)
(惟刑部主事袁滋,時因出使,亦在座中,俯首略無所答。)
李 院:(目之再三)林宰莫非使君親知乎?
袁主事:學生與之素不相識。
李 院:聞彼之罪,何不樂之甚?
袁主事:某疑此事有枉。豈有一二夕便有許多土塊換金乎?吾更當計之。
李 院:換金、之狀極明。若思有枉,更當有所見,非使君莫能探其情偽也。
袁主事:可試與學生鞠之。
(次日,扛甕土來。)
(袁見甕大可容二石,而土塊幾填滿矣。)
袁主事:(問曰)當日幾人用某物扛來?
祝 典:我二人,以竹槓扛來。
(袁命取出土塊,差人往店中取錫傾成錠,與土塊形狀相等。)
(僅投二百錠,令祝典二人仍以竹槓扛之。)
(其竹墜軟下去,二人已不勝其重矣。)
袁主事:土輕金重。前日本是土塊,故二人可以竹槓扛。今錫猶輕於金,二百錠二人便不
能扛,況三百六十錠之金乎!此前日是土,而眾人目眩矣。
(於是,林尹豁然明白。)
(祝典不敢再出一聲。)
(而前日在席眾官聞之,無不歎羨。)
(李院亦大加賞服。)
袁主事:(袁主事判曰)審得林沂陽,素敦清節,烙守官箴。因民祝典、祝編鋤田得金,
呈送縣堂收入私衙,明日視之,悉變為土塊,而遂疑林之以土易金。夫貯土之甕
,大客二石,而三百六十土塊已填滿甕。二農夫以一竹杜而抬之,蓋惟土故輕而
可舉也。今以錫槽二百錠盛之,而二農夫已不能勝,竹槓墜軟,況黃金三百錠乎
。乃知前日甕之所貯者,果土也,非金也。以此而坐林以易金之罪,不亦冤乎!
然當日眾看皆是金者,眩於幻術也。乃若何而以土錠貯於甕,埋於田;若何而先
看是金,後復變土,果孰埋而孰幻之乎?則予不知其故也,以俟後之博物君子。
林宜復職如故,祝典亦免誣妄之罪。
(按:土之變金,金復變土,袁公亦不知其故。)
(至於以錫槽易土塊,而二人不勝,便知缸中原是土而非金,則袁公之識見過人
(遠矣。)
(楊御史判釋冤誣)
(楊暄為御史,剛直敢言,不徇權貴。)
(利不能誘,威不能惕。)
(賢士大夫則與之結納,奸險邪侯則多為排抑。)
(時錦衣衛指揮僉事袁彬,雖武人,甚崇忠毅。)
(不夤緣干進,不趨附求榮。)
(嘗扈從乘輿,得盡所言。)
(時都指揮門達有寵,權傾中外,橫您羅織。)
(附己者,則不次超遷;件己者,則重罹禍譴。)
袁主事:(自計)自今上前,得以進言別白朝中之是非者,惟李賢、袁彬二人而已。及今
不早謀排去,則我行事彼必對聖上言之,而蒙禍非淺矣。不若先下手為強,一網
打盡二人,則餘屬皆寒蟬矣,豈不長便乎?
(乃厚路邏卒張逵,密令裙摭袁彬陰私數十事,具訴法司通政使。)
袁主事:(又遣人囑通政使官曰)袁彬罪惡滔天,毋得阿縱賣放;內閣李賢,袁彬死黨,
毋受關節解脫。昨聖上對達言,甚欲重罪袁彬。特看汝等申詳裁決。
(門達已是個得寵的宦官,又假聖旨重罪袁彬之語,問官情知袁彬忠義,門達奸
(邪,邏卒所訴陰私出其主使者皆虛妄。)
(然當時不畏死者幾人?不貪位者幾人?袁彬因不徇私,飄空而遭重禍,我若再
(代彼解釋,則我亦袁彬之續矣。)
(不如朦朧將錯就錯,以訛傳訛,悉如邏卒所訴,奏聞於上。)
(憑主上如何發落,我亦做得個人情也。)
(次日題本奏聞。)
袁主事:(門達見本,對上請求推問,上即渝達曰)從汝拿問,只要一個活袁彬還我。
(達遂逮彬下獄,百般重刑拷掠,身無全膚。)
(吹毛求疵,欲坐袁彬以必死之獄。)
(時御史楊暄,見其誣罔,憤怨不平,乃上疏極力論救。)
(言昔駕留虜廷,新君遣使問安,絕元一人敢往,獨彬以一校尉,保護聖躬,前
(後備嘗艱苦。)
(今聖上卒然誤信邏卒所誣,偏從宦官所罔,將保駕功臣付之冤誣之獄,竊恐不
(足以愜人心。)
(乞拘袁彬御前親審,則玉石立分,彼雖萬死無憾。)
(且並條陳不法事二十餘件,擊登聞鼓以進。)
(上聞暄疏,首悟者久之。)
(達聞楊暄有保奏袁彬之疏,恐聖意不測,反禍於己,慌忙俯伏請求並問,上准
(達言,即令達並問。)
(達喜聖上得從所請,已又得以您其所為。)
袁主事:(遂械楊暄酷刑拷掠,鞫問)誰教汝論救袁彬、條陳我許多陰事?此必李賢老兒
主使也。汝從實供來則汝有生理。
袁主事:(暄懼拷死獄中事不得白,乃佯應曰)此實李閣老教我為之。但我言於此,無人
證見。不若請著多官廷鞫。我一一對眾言之,則彼得無詞。
(達信喧言,次日,轉聞於上。)
(上命中官同法司官等訊於午門。)
袁主事:(喧大言曰)我死則死,何敢妄指他人?鬼神照鑒,此實門指揮教我扳誣李閣老
也。
(達聞喧言,失色計沮。)
(彬遂得從輕調南京,喧亦得免。)
(李賢為門達所誣,覺損威重,遂上疏乞休。)
袁主事:(上不允曰)此係細故,無用介意。
(後門達以欺罔聖主,故殺良民事敗,被言官劾奏,當斬首市曹,以肅閹豎。)
袁主事:(主上念之,御批云)門達欺君賊民,永謫瘴地嶺表。
(百姓惡其誤國,競磔裂其屍,啖食其肉。)
(僉士從來心險艱,織羅人罪伎多般。)
(李賢不遇楊暄直,幾入安排陷阱圈。)
(崔知府判商遺金)
(崔恭,直隸廣宗人。)
(剛廉有為,以治行升萊州知府。)
(值歲旱蝗,留心撫宇。)
(蝗則躬親督捕,旱則多方賑濟,萊州之民賴以全活。)
(且屢辨疑獄,思不蔽明,萊人稱為崔龍圖。)
(屬縣有一人姓章名,娶妻賢淑,夫婦勤儉為生,數年積有些小資本。)
袁主事:(一旦謀曰)據眼前朝夕辛苦,不過度口而已,終不能發達興家,為子孫創業垂
統。且觀左鄰右里,所積富豪者,雖不出自詩書,所從商賈中來者,歷歷非一。
我今與汝商議,莫若再將家中物業典質於人,得錠把銀子,托賴造化時運,置些
當時貨物,同去江湖一走,趁些利息。或者能為得個人,亦未可見。
祝 典:(其妻曰)此見甚遠大。但你江湖上不曾經慣,須得個好人相倚托,我方放得意
下。
其 夫:王業是我古親,平生為人老實。我聞知他不日又要出外經商,我意欲與他伺去,
他已應允。只我所云質典之物,尚未到手。俗云『所賣耕牛,要錢支用』。我明
日促之,的擬十八日起程。
(夫婦商量已定,備辦資本。)
(及至日期,與古親王業同日起身,前往廣東買賣。)
(且是此人有時,才離家數載,所積財本以百計。)
32**時間: 地點:
(一日,動思鄉之念,與一二鄉友治裝謀歸。)
(日同行,夜同寢,彼此相扶,特毫釐未有疏漏。)
(時值其暑熱天氣,回至一溪柳蔭樹畔,當不得路上薰蒸,數人商榷下溪洗浴。
()
(且云歇店已邇,我等洗了浴,緩步入店投宿,幾多爽快。)
(有此地抵家不過一日路程,各人心下歡喜,久浴水中,不覺黃昏。)
(仰觀天上,見玉兔已東升矣,慌忙上岸穿衣,檢點行李。)
(囊中所積財本已墜落地上,包袱上肩,不察內之輕重,追逐投店,罔顧岸之遺
(留。)
(數人進店暢飲一宵。)
(次日抵家,打開包袱,見囊中惟有衣襪鞋帽,數年財本,分毫不見,放聲大哭
(。)
(不覺怒氣填胸,染成一病,兩三日水不沾唇,奄奄氣息,若有死症。)
(只疑是一二同伴偷去他的,不由分訴。)
(次日,其妻具謀財坑命事情,告於崔府尊臺下。)
(崔准其詞,尚未行牌下縣提人。)
(忽本晚得一夢,見迎賓館新掛一牌匾,大書「寒生拾得」四字。)
(次日,對夫人云)
祝 典:昨晚得此夢,主何吉凶?
其 夫:(夫人云)此夢莫有來歷?
祝 典:(崔云)曾觀《傳燈錄》云: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賢別名,隱於天臺山國清寺。
豐於禪師令丹丘牧、閭丘胤訪之。此云『寒生拾得』意者,此處名寺亦有高僧?
其 夫:(夫人云)夢寐莫測,或不主此效驗。
(晨後,方坐堂僉押,行牌下縣拘提推告人犯。)
(忽見喜鵲一群,飛噪簷前,內一鵲口銜片紙,飛墜階下。)
其 夫:(崔命門子拾來看時,見上有五言四句詩云)身貧珠滿腹,心地光明燭。賦分合
當安,苟得欺衷曲。
(崔公亦不解其意,帶回私衙,黏於書房壁上。)
33**時間: 地點:
(且說二人承府拘提,亦各具詞赴府訴明)
二 人:自那日從廣東起身,數人同回是的。章炯經年辛苦所積有銀是的。某等分雖朋友
,情逾骨肉,患難相恤,疾病相扶持。況我等論家財資本,更厚彼數倍,豈有謀
財之理?既謀財,江湖上何不謀之,直待抵家?客旅染病,何不利其淪亡,而為
彼百方醫救?事屬冤誣,乞天燭察。
崔 公:據告詞,知風惟汝二人,同行惟汝二人。即不是汝謀竊,今日彼命為財垂死,汝
兩人財產頗厚,亦合坐汝賠他。萬一死去,汝等取罪更重。
二 人:老爺吩咐,某敢不從命?小人獨自如數出銀濟他,某更甘心。若坐小人賠他,又
犯真了,脫不得『謀財』二字。銀子容小人明日如數具來。小人昔日念鄉曲親情
,扶持經商,本圖相益,不意招損。不能獲彼半言相謝,反要將許多銀子買一個
賊名,如何甘心?
(原崔公准告,初意要將同行二人重治,以剪刁風。)
(及見二人訴詞鑿鑿有理,又肯如數出銀賠他,亦自狐疑。)
(次日,果加數賠他,投於崔公案前。)
(崔公潛訪二人,身家殷實,歷代良善。)
(恐其妻交有外夫,當夫回時探知風息,將銀竊去。)
(及訪其妻,冰霜堅毅,家中絕人往來。)
(且夫回失銀,又未經宿,抵家就索,顯見是途中盜去。)
(崔又疑此人或貪心不足,故將自己銀子藏匿,捏說被盜架騙二人,事未可知。
()
(心生一計:且將二人賠銀包貯一所,自將紙贖罪價,依其口報,分作幾封,著
(書吏送至彼家,驗其虛實。)
(其人聞說府尊追出原銀,心下惟喜,病亦減半,就喚妻子將銀來看。)
(書吏送至臥房,取銀看時,見無一片是己真物,對書吏云)
二 人:此銀元半分是我的,我不敢妄認。我買賣疵雜不一,那有這般整段銀子?
(書吏回報。)
崔 公:(府)此人失銀是的,心曲頗端。假若艱險見銀,未免冒認。彼銀是此二光棍盜
去是的。貪財起謀,人心難測,情難輕釋。
(重責發監,照告詞問以重罪。)
(適門上報,崔爺鄉里一內親相訪。)
(崔公延人。)
(相見,乃布衣寒士曹成也。)
(此生為人,心地極是正大光明。)
(家雖清約,分毫不肯苟取。)
(遏見時冠服樸素,瀟然一清貧氣味。)
(崔以其內姪,延入私衙款待。)
(詢問先人起居,安慰旅次勞頓。)
(儒士一一對答。)
崔 公:(隨謂崔云)不才日前行至前村,從柳蔭溪畔經過,時已黃昏。忽然見溪岸上遺
一個青布袋子,內有銀數包,不知何人墜下,被寒生拾得。我即傍岸借宿,恐有
失主來尋,便與歸還。連住了四日,寂無人來尋索。我疑其銀或是重病人家請有
法師,人故丟銀送病。卻袋子內有家信二紙,外寫云:『此信煩帶萊州府某人親
拆。』據此信來,卻是個客人遺下的。我已寫有五言四句詩在彼客店壁上,叮吁
主人云:『有人解此詩要見我,可在萊州府裡來。』
崔 公:詩如何唸?
(寒士一一誦了。)
崔 公:(驚云)我日前視事,見群鵲銜此一詩墜在階下,莫解其意,現黏書房壁上。賢
姪又云遺金『寒生拾得』,則我數日前所得夢驗矣。
二 人:(遂對夫人云)據伊姪此詩,與我所得之夢,俱為商人墜金之報。事有先兆,過
後終明。
崔 公:(寒士云)不才奉家大人命,先抵江西訪謁親友,回轉萊州拜謁姑丈大人。今拾
此銀,恐人喪命,故先遏大人。乞照信詢問的實,交還失主。勿云小姪心地,亦
是老大人一場莫大陰德也。
崔 公:賢姪心地如此,將來貴顯不卜可知。想此錢莫就是前日婦人所告之銀?
(取銀來看,果有數包,外面封識宛然。)
(崔看罷信,著皂隸往街坊喚其人來問。)
崔 公:(其人云)此是我姪兒寄與小人的信。
崔 公:且廊下伺候。
(隨差人喚失主來。)
(失主冒病抬至府前,扶伏府堂階下。)
崔 公:汝銀外有何物?包裹曾帶有人信息否?
失 主:外有青袋子,包裹內帶有空信二紙,內銀幾封。
(所對與所驗相同。)
崔 公:此銀多是你自己墜去,莫錯疑同行盜去。
失 主:小人一路兢業提防,路上許多日子不落去,偏將抵家落去,事情顯然。乞救殘喘
。
崔 公:我昨出郭外,拾得一個青袋子,相似你的否?袋子內又有幾封銀子,相似你的否
?更有兩封空信,相似你帶來的不?
(失主看時,事事是真,緘口無言,叩頭云)
失 主:若非老爺神明,此銀如何得出!前次銀半毫非真,此次銀只據包封,事事非假。
若此銀果出自同行伙伴,乞寬思勿深罪。必欲深罪,小人情願當了。
(崔公命監中取出二人,並廊下伺侯。)
崔 公:(謂曰)汝銀自己不縝密,從前村柳蔭沙堤墜落。吾內姪曹成遠來謁親,行至溪
頭,天色昏黃。見沙堤遺有布袋,拾來看時,內有包封銀兩並空封信二紙。姪留
岸數日,寂無人索。憑信抵府,囑予訪問。我疑必汝所失之物,故先呼所寄空信
之家來問;次喚汝親來領認。據汝夫婦心口,只疑是同行之人盜去。他二人已依
數賠銀,藏儲在此。我再三狐疑,未即結判。若判銀則判罪矣,豈不枉此二人!
予內姪存心天理,分毫不肯苟取。未往江西,先抵治郡;未敘寒溫;先說拾銀。
雖是自全本心,其實念汝性命。汝那裡曉得!
(失主聞言始悟是自己失落,此是真是大思之人,願以銀一錠相謝。)
崔 公:彼欲貪財□□,必不到萊郡,汝何不諒?
(又以賠銀給還二人。)
二 人:我等賊名感好人洗明,願以所賠銀子相謝。
崔 公:吾內姪曾說來他平生賦分,止合清貧。若掩他人物以為己有,是欺心矣,必有禍
災。況商人經年辛苦所積,一旦失去,豈不哀哉!或不得還鄉,必死非其命,彼
是以還之,惟安被分以過餘生耳。汝等之意雖厚,彼切不取。
(郡人皆服其義。)
(崔府主遂慰遣被責二人,而坐失主妄誣之罪,還銀。)
(儒士後果通顯,為當朝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