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明 地點:
    (〔第一卷〕)
    (詩曰:
    (綿綿聖學已千年,兩字良知是口傳。)
    (欲識渾淪無斧鑿,須知規矩出方圓。)
    (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
    (握手臨岐更何語,慇懃莫愧別離筵。)
    (這首詩,乃是國朝一位有名的道學先生別門生之作。)
    (那位道學先生,姓王,雙名守仁,字伯安;學者稱為陽明先生;乃浙江省紹興府餘姚縣人也
    (。)
    
    
2**時間: 地點:
    (孔聖人出來,刪述《六經》,表章五教,上接文武周公之脈,下開百千萬世之緒;此乃第一
    (代講學之祖。)
    (漢儒因此立為經師。)
    (惟有昌黎伯韓愈,獨發明道術,為一代之大儒。)
    (至宋太祖崇儒重道,後來真儒輩出,為濂洛關閩之傳。)
    (濂以周茂叔為首,洛以二程為首,關以張橫渠為首,閩以朱晦庵為首。)
    (於是理學大著。)
    (惟有先生揭「良知」二字為宗,直扶千聖千賢心印,開後人多少進修之路。)
    (只看他一生行事,橫來豎去,從心所欲,勘亂解紛,無不底績;都從良知揮霍出來。)
    (真箇是:卷舒不違乎時,文武惟其所用。)
    (這纔是有用的學問!這纔是真儒!所以國朝道學公論必以陽明先為第一。)
    (有詩為證)
    (世間講學盡皮膚,虛譽雖隆實用無。)
    (養就良知滿天地,陽明纔是仲尼徒!)
    (〔此處需改〕)
    
    
3**時間:景泰二年(夏,下午) 地點:水濱
    (〔第二卷〕)
旁 白:陽明先生之父,名華,字德輝,別號龍山公,自幼警敏異常。
    (溪水清澈,溪邊土坡上淺草如茵,楊柳垂絲。
    (龍山公與八個兒童在坡上嬉戲。
    (龍山公面向溪水,邊說邊用手比劃著,其餘兒童站立在四周,皆抬頭望著龍山公,龍山公忽
    (抬頭一看。
    (龍山公的主觀鏡;望見遠處一醉漢從上游步幅踉蹌地行至一粗大柳樹旁,忽濯足滑落於淺水
    (中。
    (群兒隨著龍山公的目光遠望,又接著嬉戲,唯龍山公仍凝目遠視。
    (醉漢慢慢爬上岸,腰間布囊掉落在岸邊,醉漢甩甩身上的水,接著前行。
    (龍山公左右看看,跑向粗大柳樹,群兒仍在原地嬉戲。
    (醉漢從左出鏡。
    (龍山公跑到柳樹下,兒童甲、兒童乙、兒童丙從遠處跑來。
    (龍山公的主觀鏡;草中有醉漢掉下的布囊。
    (龍山公取布囊,打开一看。
    (龍山公的主觀鏡;布囊內有數十金。
    (龍山公恐為他兒所見,乃潛投於淺水中。
    (兒童甲、兒童乙、兒童丙至,兒童甲問龍山公,)
兒童甲:汝投水是何物?
龍山公:(謬曰)石塊耳。(言畢即拉著兒童甲、兒童乙、兒童丙向來處跑去。)
    (群兒繼續嬉戲。)
    
    
4**時間:稍後(黃昏) 地點:同上
    (夕陽西下。
    (群兒皆面帶倦色,六個兒童坐在地上,兒童甲、兒童乙靠著柳樹歇息。
    (龍山公坐在地上,手按腹部,兒童乙起身走到龍山公身邊,手拍龍山公的肩膀說,)
兒童乙:歸家晚餐耶?
龍山公:(謬曰)忽覺腹痛難行,汝等先歸。(眉頭緊皺,手揉腹部)
    (群兒與龍山公告別,先歸。
    (龍山公獨坐粗大柳樹下,守之。
    (少頃,前醉漢從左入鏡,〔己酒醒,悟失囊〕,號泣而至。)
龍山公:(起身迎問)汝求囊中物耶?
醉 漢:然。童子曾見之否?
龍山公:吾恐為他人所取,為汝藏於水中。(手指投布囊處)汝可自取。
    (醉漢走至投布囊處,用手在水中撈之。
    (龍山公環顧四周。
    (醉漢解囊視之。
    (醉漢的主觀鏡;內裹白金數錠分毫不動。)
醉 漢:(大驚)聞古人有還金之事,不意出自童子!(揀一小錠與龍山公)與爾買果餌喫。
龍山公:(笑)吾家豈乏果餌,而需爾金耶?(說畢,奔而去。)
    
    
5**時間:景泰三年(白日) 地點:邑中街上
    (邑中迎春,街上熱鬧非凡,兒童互相追逐,歡呼聲陣陣。)
    
    
6**時間:接上 地點:王宅室內
    (〔岑夫人授龍山公以句讀〕)
    (龍山公端坐書桌前〔書桌上攤開一本《大學》〕,岑夫人坐在書桌一側,用手指著書上字句
    (,教曰,)
岑夫人:(語速緩慢)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龍山公:(認真跟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岑夫人:(語速緩慢)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龍山公:(認真跟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岑夫人慈愛的看著龍山公。)
龍山公:(手指隨書本移動)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窗外傳來兒童歡呼聲,岑夫人起身,向窗外望。)
旁 白:(龍山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醉漢的主觀鏡;里弄中,一兒童從門內歡呼著跑向街道,一會,又一兒童奔跑而過。
    (岑夫人回顧室內,龍山公危坐讀書不輟。)
龍山公:(搖頭晃腦)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岑夫人:(伸手撫摸龍山公的頭,憐曰)兒可出外暫觀,再讀不妨。
龍山公:(拱手)觀春不若觀書也。
    (岑夫人輕步走出房門,看了龍山公一眼,低頭喜曰,)
岑夫人:是兒他日成就殆不可量!(輕掩房門,出鏡。)
旁 白:(龍山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7**時間:景泰七年(黃昏) 地點:塾前街道
    (街上行人稀少,錢希寵在塾前散步,竹軒翁從另一側慢步而來,二人相遇,相互行禮。)
竹軒翁:犬子讀書可用功?
錢希寵:(贊嘆)令公子進步神速,過目不忘,對句亦工,詩文出語驚人。(竹軒翁微笑點頭。)一歲
    之後,吾且無以教汝矣!
竹軒翁:先生過譽。犬子如有進步,全在先生所教。
錢希寵:今日新縣令出外拜客,途徑塾前…
    
    
8**時間:景泰七年 地點:鄉塾
    (龍山公和八名同學坐成三排,手拿書本豎在案前,大聲讀書,龍山公坐在後排靠近窗戶一側
    (。
    (里師錢希寵手持書本,在鄉塾中慢步。
    (鏡頭從靠近街道的窗戶斜上方拉出,書聲瑯瑯。)
    
    
9**時間:接上 地點:塾前街道
    (新縣令出外拜客,僕從甚盛,在塾前喝道而過。)
    (書聲漸弱。)
    
    
10**時間:接上 地點:鄉塾
    (八名同學放下書,引頸向外觀望。
    (龍山公正在讀書,忽聽到鑼聲,抬頭觀看。
    (龍山公的主觀鏡;〔透窗取鏡〕縣令儀仗緩行經過。
    (龍山公繼續朗誦不輟,聲瑯瑯達外。
    (錢希寵望望窗外,掃一眼學生,又低頭看書。
    (同學甲回頭瞅瞅先生,先衝出鄉塾,其餘七名同學爭往出觀。)
錢希寵:(聽到書聲,快步走到龍山公案前,搖手止之曰)汝不畏知縣耶?
龍山公:知縣亦人耳,吾何畏?況讀書未有罪。
    (錢希寵望望窗外,又回顧龍山公,慢步走開。)
旁 白:(龍山公)摘錄《原道》
    (龍山公危坐讀書,窗外儀仗緩行。)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