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一日,務均醉,毆之,王遂去。)
    (明年登第後,為河東轉運使,務均恐懼逃竄。)
    (後以事敗,文潞公為縣,捕之急,往投王,王已為御史中丞矣。)
    
    
12**時間: 地點:
    (未幾,封一鋌銀至縣,葬務均之母,事少解。)
    (公不忘一飯之恩如此。)
    (呂許公夷簡執政,范希文以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屢攻許公之短,落職知饒州
    (。)
    (康定元年,復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尋改陝西都轉運使。)
    (會呂許入相,對仁宗曰)
呂夷簡:范仲淹賢者,朝廷將用之,豈但除舊職,即除龍圖閣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使。
    (上以許公為長者,天下亦美許公不念舊惡。)
范仲淹:(仲淹謝曰)向以公事忤犯相公,不意相公獎拔乃爾。
呂夷簡:(許公曰)夷簡豈敢復以舊事為念耶?
    (及仲淹知延州,移書喻元昊以利害,答書不遜,仲淹焚其書不以聞。)
    (執政以為不當通書,而又擅焚之,宋庠請論以軍法。)
呂夷簡:(上問夷簡何如)止可薄責而已。
    (乃降一官。)
    (宋韓忠憲公億,布衣時與李康靖公同游,止一氈,同寢;一日分途,割而分之
    (。)
    (公與李若谷未第時皆貧,同試京師,每出謁,更為僕。)
    (李先登第,授許州長社縣主簿,赴官自控妻驢,韓為負一箱。)
李若谷:(將至長社三十里,李謂韓曰)恐縣吏來。
    (箱中止有錢六百,以其半遺韓,相持大哭別去。)
    (次舉,韓亦登第。)
    (後皆至參政,世為婚姻不絕。)
    (詠史詩云:韓李京師更僕時,控驢負笈兩無辭。一朝接踵身榮顯,合契姻聯百
    (世期。)
    (韓忠憲與李康靖皆甚貧,汝州太守趙學士請康靖為門客,尤敬待韓公。)
    (韓公至,即設豬肉。)
李若谷:(康靖嘗有簡戲之)久思肉味,請君早訪。
    (前輩以設肉為重禮。)
    (李康靖公為長社令,每日懸百錢於壁上,用盡即止,其貧儉如此。)
    (陳公希亮,輕財好施,篤於恩義。)
    (少與蜀人宋輔游,輔卒於京師,母老子少,公養其母終身,而以女妻其孤端平
    (,使與諸子遊學,卒與子忱同登進士第。)
    (楊侍郎偕知審官院,元昊乞和而不稱臣,偕上言,以謂連年出師,國力日以蹙
    (,莫如以書遺之,徐圖誅滅之計。)
    (諫官歐陽修、蔡襄交章劾奏:偕職為從官,不思為國討賊,而助元昊不臣之請
    (,罪當誅。)
    (偕不自安,求知越州,道改知杭,而襄謁告迎親於杭,經游裡市。)
問者乙:何以不言於朝?
楊 偕:(偕曰)襄嘗以公抵我,豈可以私報也!
杜 衍:(杜正獻公曰)今之在上者,多摘發下位小節,是不恕也。
    (范文正公生三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長育有恩,常思厚報之
    (。)
    (及貴,用南郊所加恩,贈朱氏父太常博士,暨諸子皆公為葬之,歲則為饗祭朱
    (氏,他子弟以公蔭得補官者三人。)
    (少貧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游,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術者甲: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納文正懷中。)
    (文正方辭避,而術者已絕,後十餘年,為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
術者子: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
    (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志宛然。)
    (范文正公以晏元獻之薦入館,終身以門生事之,後雖名位相亞,亦不敢少變。
    ()
    (范文正公言,幕府辟客,須可為己師者乃辟之,雖朋友亦不可辟。)
    (蓋我敬之為師,則心懷尊奉,每事取法,於我有益耳。)
    (范文正公守州日,帥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見數人營理喪具,公亟詢之,乃
    (寄居士人卒於,將出殯近郊,贈斂棺槨,皆所未具。)
    (公憮然,徹席,厚周給之,使畢其事。)
    (坐客感歎,有泣下者。)
    (石徂徠師事孫明復,行則從升降,拜則執杖履以侍。)
    (孔給事道輔為人剛直嚴重,不妄與人交,聞先生之風,就見之,介侍左右。)
    (魯人素高此二人,由是始識師弟子之禮。)
    (張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盡其家財付孝基,與治後事如禮。)
張孝基:(久之,其子丐於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
基妻兄:如得灌園以就食,何幸。
    (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
張孝基:(孝基怪之,後謂曰)汝能管庫乎?
基妻兄: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庫。)
    (其子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其子自此治家勵操,為鄉閭善士。)
    (韓魏公琦重義輕財,周人之急。)
    (少善尹師魯,師魯亡,割俸畀其孤,為直其冤於朝,仍奏彔其子視財物,不以
    (恩其意。)
    (既乏,則損己服用玩好以與之,士無遠近咸趨之。)
    (其故舊之子孫,寒窶無所托而依以為生者,常十數家。)
    (韓魏公在通州,張商英入相,欲引公自助。)
    (時置政典局,乃自局中奉旨取所著《尊堯集》,蓋將施行其言,而由吏局用公
    (也。)
    (韓魏公言歐、曾同事兩府,歐性素褊,曾亦齷齪,每議事,至厲聲相攻,不可
    (解。)
    (公一切不問,俟其氣定,徐以一言可否之,二公皆伏。)
    (歐陽公修字永叔,平生篤於朋友,如尹師魯、梅聖俞、孫明復,既卒,其家貧
    (甚,公力經營之,使皆得以自給,又表其孤於朝,悉錄以官,由是三族賴公之
    (力,其後昌熾。)
    (公與相知最深,每心服韓公之德量,嘗曰)
歐陽修:累百歐陽修,何敢望韓公!
韓 琦:(韓公曰)永叔相知無他,琦以誠而已。
    (趙康靖公槩與歐陽公同在館,及同修起居注,槩性厚重寡言,修意輕之。)
    (及修除知制誥,是時韓、范在中書,以槩為不文,乃除天章閣待制,槩澹然不
    (屑意。)
    (及韓、范出,乃復除知制誥。)
    (會修甥嫁為修從子晟妻,與人淫亂,事覺,語連及修,修時為龍圖閣直學士、
    (河北都轉運,惡韓、范者皆欲文致修罪,云與甥亂。)
    (上怒急,群臣無敢言者,槩乃上書,言修以文學為近臣,不可以閨房暖昧之事
    (輕加污蔑,臣與修蹤跡素疏,修之待臣薄,所惜者朝廷大體耳。)
問者丙:(或謂槩曰)公不與歐陽公有隙乎?
趙 槩:以私廢公,槩所不敢。
    (書奏,上不悅,修終坐降知滁州。)
    (槩出知蘇州,遭喪去官,服闋,除翰林學士,復表讓歐陽修先進,不可超越。
    ()
    (奏雖不報,時論美之。)
    (唐質肅公為御史,論文潞公彥博為相,專權植黨,交結宮禁。)
    (仁宗怒,召二府,示之疏。)
    (唐公語益切,詔送台劾之。)
    (潞公獨留,再拜曰)
文彥博:御史,言事職也,願不加罪。
    (於是唐公既貶,而公亦罷相,判許州。)
    
    
13**時間: 地點:
    (未幾,公復召還,即上言,唐某所言,正中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
    ()
    (仁宗用公言,起唐通判潭州。)
    (公復言介責太重,願召之。)
    (尋至大用,與公同執政,相知為深。)
    (後潞公為平章重事,薦介之子義問以集賢殿修撰帥荊南。)
    (司馬溫公與一朝士有舊,欲得齊州)
司馬光:齊州已差人。
朝士甲:(乃與廬州,不就)齊州地望卑於廬州,但於私便耳。相公不使一物失所,改易
    前命,當亦不難。
司馬光:(公正色曰)不使一物失所,惟是均平。若奪一與一,此一物不失所,則彼一物
    必失所。
    (其人慚沮而退。)
    (公與范蜀公相友善,熙寧、元豐間,士大夫論天下賢者)
朝士乙:君實、景仁,道德風流,師表當世。
    (二公相得歡甚,約更相為傳,而後死者則志其墓。)
司馬光:(君實常謂人曰)吾與景仁,兄弟也,但姓不同耳。
    (司馬溫公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遂居洛,買園於尊賢坊,以獨樂名之。)
    (始與先生游,嘗曰)
司馬光:光,陝人,先生,衛人,今同居洛,即鄉人也。有如先生道德之尊,當以年德為
    貴,官職不足道也。
司馬光:(公嘗問康節曰)光何如人?
邵 雍: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公深以為知言。)
邵 雍:(先生嘗謂富韓公曰)安石、惠卿本以勢利合,勢利相敵,將自為仇矣。
    (後果然。)
    (康節先生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者溫潤之物,若將兩塊玉來相磨,必
    (磨不成,須是得他個粗礦底物,方磨得出。)
    (譬如君子與小人處,為小人侵凌,則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豫防如此。)
    (李公擇遇事強毅,不為苟合。)
王安石:(初善王荊公,荊公嘗遣秀諭意曰)所爭者國事,盍少存朋友之義。
李 常:大義滅親,況朋友乎?
    (自守益確。)
    (彭公汝礪少師事桐廬倪天隱,天隱沒,無子,為葬其母及妻,又割俸錢嫁其女
    (。)
    (范忠宣帥慶陽時,為總管種詁無故訟於朝,上遣御史按治,詁停任,公亦罷帥
    (。)
    (至公為樞密副使,詁尚停任,復薦為永興軍路鈐轄,又薦為隰州。)
范純仁:(每自咎曰)先人與種氏上世有契義,純仁不肖,為其孫所訟,寧論事之曲直哉
    !
    (嗚呼!可謂以德報怨者也。)
    (王荊公秉政,惠卿自知不安,乃條荊公兄弟之失凡數事面奏,意欲上意有貳。
    ()
王安石:(上封惠卿所言以示荊公,故公表云)忠不足以取信,故事事欲其自明;義不足
    以勝奸,故人人與之立敵。
    (蓋謂是也。)
    (陳忠肅公尊敬前輩,皆可為後生法。)
    (晚年過揚州,見滎陽公,請公坐,受六拜,又拜祖母河南夫人,請必無答拜,
    (然後拜。)
    (其與他人語,必曰呂公,或曰呂侍講。)
    (其對前輩說後進,必斥姓名,未嘗少改。)
    (《伊洛淵源錄》:呂侍講希哲雖性至樂易,然未嘗假人辭色,悅人以私。)
    (在邢州日,劉公安世適守潞州。)
    (邢、潞,鄰州也。)
呂希哲:(公之子疑問,嘗勸公與劉公書通勤懇)吾素與劉往還不熟,今豈可先意相結,
    私相附托也。
    (卒不與書。)
    (謝顯道云:申顏自謂不可一日不見侯無可。)
謝顯道:(或問其故)無可能攻人之過,一日不見,則吾不得聞吾過矣。
謝顯道:(謝子曰)人不可與不勝己者處,鈍滯了人。
    (劉道原為人剛毅。)
    (或稠人廣坐,王介甫諸人滿側,公議其得失,無所隱,惡之者側目,愛之者快
    (意。)
    (張魏公濬在京師,獨與趙鼎、宋齊愈、胡寅為至交,寢食行止,未嘗相舍,所
    (講論皆問學之力,與所以濟時之策。)
    (欽宗召涪陵處士譙定至京師,將處以諫職,定以言不用,力辭,杜門不出。)
    (公往見,至再三,開關延入。)
    (公問所得於前輩者,定告公但當熟讀《論語》,公自是益潛心於聖人之微言。
    ()
    (第四卷 家道門)
    (竇公禹鈞同宗及外姻甚多,貧困者有喪不能自舉,公為出金葬之,由公葬者凡
    (二十七喪;親姻故舊孤遺有女不能嫁者,公為出金嫁之,由公嫁者凡二十八人
    (。)
    (竇公禹鈞有五子:儀、儼、侃、偁、僖,皆登第。)
    (馮道贈之詩: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每對客坐,即一尚書,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皆侍立。)
    (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
李 沆:(或言其太隘)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
    。
    (又《談苑》云:公所居陋巷,廳事無重門,其逼下已甚,頹垣壞壁,公不以為
    (慮。)
    (堂前花欄壞,妻戒守舍者勿令葺,以試公。)
    (公朝夕見之,經月不言。)
李 沆:(妻以語公,公笑謂其弟維曰)豈可以此動吾一念哉!
    (家人勸治居第,未嘗答,維因語次及之)
李 沆:身食厚祿,時有橫賜,計囊裝亦可以治第,但缺陷世界,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
    足。今市新宅,須一年繕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豈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
    耳,安事豐屋哉!
    (本朝公卿,能守先法,久而不衰者,唯故李相家。)
    (子孫數世,至二百餘口,猶同居共爨;田園邸舍所收,乃有官者俸祿,皆聚之
    (一庫,計口日給餉。)
    (婚姻喪葬所費,皆有常數,分命子孫掌其事。)
    (其規模大抵出於翰林學士宗諤所制也。)
    (張文定公齊賢以右拾遺為江南轉運使,一日家宴,一奴竊銀器數事於懷中,公
    (自簾中熟視,不問。)
    (後為相,門下廝奴皆得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祿。)
    (奴因泣下,公語曰)
張齊賢:爾意江南日曾盜吾銀器數事乎?吾備位宰相,進退百官,志在激濁揚清,安敢以
    盜賊薦耶?念汝事我日久,今予汝鈔三百千,汝其出吾門下,自擇所安。蓋吾既
    發汝乎昔之事,不可復留也。
    (奴泣拜而去。)
    (王文正公旦,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
    (飲食有不精潔者,但不食而已。)
    (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唯啖飯而已。)
王 旦:(家人問何以不食羹)吾偶不喜肉。
    
    
14**時間: 地點:
王 旦:(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
    (有母弟傲不可訓,一日,逼冬至,祠家廟,列百壺於堂前,弟皆擊破之,家人
    (惶駭。)
    (文正忽自外入,見酒流滿路,不可行,俱無一言,但攝衣步入中堂。)
    (其後弟忽感悟,復為善,終亦不言。)
    (張尚書公詠為人孝友慈惠,景德二年登進士第,後知蜀,罷官,歸蜀中,錦綺
    (之物入門,不以適私室,悉布之堂上,請其母及諸昆弟、姊妹擇取之。)
張 詠:(嘗曰)兄弟,天之所生,譬如手足,不可離絕。妻妾乃是外舍之人,奈何用外
    人而斷手足乎?
    (許尚書公元,宣城人,以孝謹稱。)
許元兄:(其父亡,一子可得官,兄弟相讓不受,久之,兄乃曰)吾弟之才,後日能庇吾
    宗。
    (乃以公補郊社齋郎。)
    (命馮元談《易》,元薦查道、李虛己、李行簡三人者與焉)
    (馮元奏曰:道,歙州人,母病,嘗思鱖魚羹。方冬無有,道泣禱河神,鑿冰取
    (得鱖魚,果尺餘,以饋母。後舉賢良,入策四等。)
晏 殊:(晏元獻公手帖與兄及嫂云)知置得宅子,大抵廉由守分,為官須隨宜作一生計
    ,且安泊親屬,不得待奉足。嘗見范應辰率家人持十齋日,云一則勸其淡素好善
    ,次則減魚肉之價,聚為生計,果置得一兩好莊及宅第,免於茫然,此最良圖。
    況宦游有何盡期,兼官下不可營私,魏四工部可為戒也。然須內外各且儉嗇為先
    ,方可議此。殊家間僕吏等直至今兩日內破一頓豬肉,此持久之術,是以常為宗
    親及相交遊言之。
    (楊尚書玢致仕歸長安,舊居為鄰里侵占,子弟欲詣府訴其事,以狀白玢,玢批
    (狀尾云:四鄰欺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元殿基望,西風秋草正離
    (離。)
    (子弟不敢復言。)
    (種公世衡字仲平,少尚氣節。)
    (昆弟有欲其家者,君推貲產與之,惟取季父圖書而已。)
    (韓忠獻公教子嚴肅,不可犯。)
    (知亳州,第二子舍人自西京停告省覲,康公與右相及姪柱史宗彥皆中甲科歸,
    (公喜置酒,召僚屬之親厚者,俾諸子坐於隅。)
韓 琦:(坐中忽語云)二郎,吾聞西京有疑讞者,其詳云何?
    (舍人思之未得。)
韓 琦:(已,訶之,再問,未能對,遂推案索杖,大詬曰)汝食朝廷厚祿,貳一府,事
    無巨細,皆當究心大辟,奏案尚不能記,則細務不舉可知。吾在千里外,無所干
    預,猶能知之,爾叨冒廩祿,何顏報國?
    (必欲撻之。)
    (眾賓力解方已。)
    (諸子股栗,累日不能釋。)
    (家法之嚴如此,所以多賢子孫也。)
    (韓忠獻公汝州太守,趙學士有女,遂與公議親。)
    (既過聘,趙公遣人送女來至京城旅店中,一夕病卒,公具素服往哭之。)
    (韓忠獻公為河北轉運使,王太夫人坐太平車,以葦為棚,覆獻肅公,乘驢隨車
    (。)
    (時王文正公已貴,忠獻公作一路使者,其儉如此。)
    (今人聞之,誠可愧也。)
某氏女:(丁晉公三十六事,載某氏女子嫁時之服,而篋有摻衣一襲,問其故)若夫家遇
    其私忌,服此慰舅姑也。
    (今無此禮。)
    (餘以謂昔之為婦,當私忌,慰服尚爾,則受慰者其服可知,嘗切講之,而未知
    (所從。)
    (在洛時,聞富鄭公私諱日,裹垂腳襂,襆頭,襂布衫係藍鐵帶,此乃今人釋
    (服襂之衣。)
    (嘗聞李世美,文定之猶子,世美曰)
李世美:冠以帽,衣白衫,繫黑帶。
    (餘以謂傳稱君子有終身之憂,忌日之謂也。)
    (是則其服色亦當少變。)
    (自政府出,歸姑蘇,焚黃搜外庫,惟有絹三千匹,令掌吏彔親戚及閭裡知舊,
    (自大及小,散之皆盡)
范仲淹:宗族鄉黨,見我生長,幼學壯仕,為我助喜,我何以報之哉!
范仲淹:(嘗語諸子弟曰)吾吳中宗族甚眾,於吾固有親疏,然以吾祖宗視之,則均是子
    孫,固無親疏也,吾安得不恤其饑寒哉!且自祖宗積德百餘年,而始發於吾,得
    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今亦何顏以入家廟
    乎?
    (故恩例俸賜,常均族人,並置義田宅云。)
    (黃公孝先有文行,天資孝悌。)
    (母有肺疾,緜痼歲久,飲食藥餌,非經公手,則不中度,公乃一一自調。)
    (冬日先暖溫被,然後請母就枕,迨其得所,然後起而觀書,坐是不能輒去左右
    (。)
    (年三十二矣,母病稍安,始就鄉舉,中上第;而母亡,每遇新物,未經祭,則
    (不食。)
    (張忠定公詠知益州,單騎赴任,官屬憚其嚴峻,莫敢畜婢使者。)
    (公不欲絕人情,遂買一婢,以侍巾櫛,自此官屬稍置姬侍。)
    (在蜀四年,被召還闕,呼婢父母,出資以嫁之,仍處女也。)
    (公寢室中無侍婢,服玩之物,闃如也。)
    (李畋嘗侍坐於廡下,畋寢,禪室不如,公哂曰)
張 詠:吾不為輕肥,為官以至如是。吾往年及第,後以詩寄傅霖逸人,云:『前年失腳
    下魚磯,苦戀明時未得歸。寄語巢由莫相笑,此心不是愛輕肥。』豈今日之言也
    。
    (賈文元公戒子文云:古人重厚樸直,乃能立功立事,享悠久之福。士人所貴,
    (節行為大。軒冕失之,有時而復來;節行失之,終身不可復得矣。)
    (紳以為格言。)
    (包孝肅公始及第,以親老侍養,不仕宦且十年,人稱其孝。)
    (宋曾魯公幼子光祿卿孝純,休官三十年,治家嚴整有法。)
    (子弟非冠帶不見,晝日不得居房,以長幼次序各居廳事、書院,才人廳門,雖
    (暫歸必見尊長,亦須冠帶出。)
    (男子雖見姊妹,亦須有時,不得接笑語。)
    (弟婦與伯,終身不同坐,不立談。)
    (男女燕合,異席。)
    (男子在家,行步必令小童導喝。)
    (婦女無從婢,不獨行。)
    (光祿主家,不畜私財,不置別產,止享用眾分合得一分之物,至今子孫猶貧。
    ()
子弟甲:(李潛字君行,嘗自虔州入京師,至泗州,其子弟請先行,君行問其故)科場近
    欲先至京師貫開封戶取應。
李 潛:(君行不可)汝虔州人,而戶貫開封,欲求事君而先欺君乎?寧遲數年,不可行
    也。
    (吳庠妻謝氏,其子名賀。)
    (賀與賓客言及人之長短,夫人屏間竊聞之,怒,笞賀一百。)
鄉人甲:(或解之曰)臧否,士之常,忍笞之若是?
吳夫人:愛其女者,必取三復白圭之士妻之。今獨產一子,使知義命,而出語忘親,豈可
    久之道哉?
    (因涕泣不食。)
    (賀由是恐懼。)
陳母馮:(陳公堯咨知荊南時,母馮氏問曰)古人居一郡一邑,必有異政。汝典郡,有何
    治效?
陳堯咨:(堯咨曰)荊南當衝要,郊勞宴餞,迨無虛日。然稍精於射,眾無不服。
陳母馮:(馮氏曰)汝父訓汝以忠孝,俾輔國家。今不務仁政善化,而專卒伍一夫之技,
    豈汝先人之意耶!
    (杖而擊之,金魚墮地。)
    (蔡延慶所生母亡,不為服久矣,聞李定不服所生母為台所彈,乃乞迫服。)
連處士:(連處士父卒,家故多貲,悉散以周鄉里,而教其二子以學)此吾貲也。
    (胥內翰偃未仕時,家有良田數千頃,既貴,悉以與族人。)
    (王公存自奉甚約,而喜厚賓客。)
    (揚,潤相去一水,公守揚時,援故相例,得歲時過家上塚,乃出賜錢五十萬周
    (給閭裡。)
    (又具牛酒會父老數百人,親與酬酢,皆歡醉而去,鄉黨以為美談。)
    (王公質在相門而弗驕,以不貪為寶。)
    (文正作舍人時,家甚虛,嘗貸人金,以贍昆弟;過期不入,輟所乘馬償之。)
    (公因閱家藏書,而得其券,召家人視之曰)
王 質:此前人清風,吾輩當奉而不墜,宜秘藏之。
    (又得顏魯公為尚書時乞米於李大夫墨帖,並刻石摹之,以遺親友。)
    (韓魏公合宗族百口,衣食均等,無所異。)
    (嫁孤女十餘人,養育諸姪,比於己子。)
    (所得恩例,必先及旁族。)
    (逮其終,子有褐衣未命者,追孝祖考,恨不及養奉。)
    (塋域甚厚,五世祖塚皆訪得之,買田其旁,植鬆潭,召人守視之。)
    (貴顯十五年,身為將相,累更大賜予,及其沒也,庫無羨錢,室無奇玩。)
    (賴天子賜金帛,官出葬資,喪事得以無乏。)
    (林述中云:韓師樸入市歸,韓魏公問所買之物,云千三。)
韓 琦:(責之曰)此俚巷之談,非對尊辭,何不一貫三伯?
    (歐陽修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
    (家貧,至以荻畫地,教子學書。)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歐陽文忠公與其姪通禮書云:自南方多事以來,日夕憂汝。得昨日遞中書,頓
    (解憂想。歐陽氏自江南歸朝,累世蒙朝廷官祿,吾今又被榮顯,致汝等並列官
    (品,當思報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盡心向前,不得避事,至於臨難死節,
    (亦是汝榮事。但存心盡公,神明自。汝謹不可思避事也。昨書中言欲買硃砂來
    (,吾不闕此物。汝於官下宜守廉,何買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飲食外,不曾買
    (一物可觀,此為戒也。)
    (程太中向娶侯氏。)
    (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謹稱,與太中相待如賓客。)
    (公賴其內助,禮苟尤至,而夫人謙順自牧,雖小事,未嘗專,必稟而後行。)
    (程公向前後五得任子,以均諸父子孫,嫁遣孤女,必盡其力。)
    (伯母劉氏寡居,公奉養甚至,其女之夫死,公逆從女兄以歸,教養其子,均於
    (子姪;既而女兄之女又寡,公懼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歸嫁之。)
    (時小官祿薄,克己為義,人以為難。)
    (司馬溫公與其兄伯康友愛尤篤。)
    (伯康年將八十,公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每食,少頃)
司馬光:得無饑乎?
司馬光:(天少冷)衣得無薄乎?
司馬光:凡議婚姻,當先察其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貴。婿苟賢矣,今雖
    貧賤,安知異時不富貴乎?苟為不肖,今雖富盛,安知異時不貧賤乎?婦者,家
    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
    ,養成驕爐之性,異日為患,庸有極乎?借使因婦財以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苟
    有丈夫之志氣者,能無愧乎?
    (傳家集內《先公遺文記》云:《玉藻》曰:『父歿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
    (耳。』楊子曰:『書,心畫也。』今人親沒,則畫像而事之。畫像,外貌也,
    (豈若手澤心畫之為深切哉!今集先公遺文手書及碑誌行狀,共為一櫝,置諸影
    (堂,子子孫孫,永祗保之。)
    (李公彭字商老,性友愛,撫恤二弟,保惠教誨,雖陽城兄弟不是過也。)
    (先生每制一衣,必俱有而後肯服,食飲亦然,未嘗獨行。)
    (四遠饋餉,不問豐寡,一皆付之二弟。)
    (呂汲公大防,家法至嚴。)
    (晉伯,汲公兄也,汲公夫人每見晉伯,必拜於庭下。)
    (汲公既相,晉伯往見之,夫人令兩獲扶下階而拜。)
呂大忠:(晉伯不樂)宰相夫人尊重,不必拜。
    (汲公甚懼,遽撤兩獲。)
    (呂原明,正獻公之長子也。)
    (正獻公居家,簡重寡默,不以事物經心,而申國夫人性嚴有法度,雖甚愛公,
    (然教公事事循蹈規矩。)
    (甫十歲,祁寒暑雨,侍立終日,不命之坐,不敢坐也。)
    (日必冠帶以見長者,平居雖天時甚熱,在父母長者之側,不得去巾襪衤褲,衣
    (服唯謹。)
    (行步出入,無得入茶肆酒肆,市裡井巷之語,鄭衛之音,未嘗一經於耳;不正
    (之書,非禮之色,未嘗一接於目。)
    (正獻公通判潁州,歐陽文忠公適知州事,焦先生千之伯強,客文忠公所,嚴毅
    (方正。)
    (正獻公招延之,使教諸子。)
    (諸生小有過差,先生端坐,召與相對,竟夕不與之語。)
    (諸生恐懼畏伏,先生方略降詞色。)
    (時公方十餘歲,內則正獻公與申國夫人教訓如此之嚴,外則焦先生化導如此之
    (篤,故公德器成就,大異眾人。)
    (公嘗言,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有成者,少矣。)
    (呂正獻公公著,年三十餘,通判潁州,已有重名。)
    (范知青州,過潁,來汶謁公,呼公謂曰)
范仲淹:太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歐陽永叔在此,太博宜近筆硯。
    (申國夫人在廳後,聞其語,以教滎陽公。)
    (范堯夫知襄城縣,伯兄久病心疾,公承事照管,湯藥飲食,居處衣服,必躬必
    (親,如孝子之事嚴父。)
    (蘇公頌,至和中文潞公為相,嘗請建家廟,事下太常。)
    (公議以為:禮,大夫、士有田則祭,無田則薦,是有土者乃為廟祭也。)
    (有田則有爵,無土與爵,則子孫無以繼承宗祀,是有廟者止於其躬,子孫無爵
    (,祭乃廢也。)
    (若參合古今之制,依約封爵之令,為等差錫以土田,然後廟制可議。)
    (若猶未也,即請考案唐賢寢堂祠饗儀,止用燕器常食而已。)
    (頌知婺州,溯桐江,水暴迅,舟橫欲覆,魏國太夫人在舟中,幾溺矣。)
    (公哀號赴水救之,舟忽自正。)
    (太夫人甫出,及岸,舟乃覆。)
    (眾以謂誠孝所感。)
    (陳諫議省華家法甚嚴,堯叟娶馬尚書亮女,日執饋馬於朝。)
    (路語諫議,以女素不習,乞免其責。)
陳省華:(諫議答云)未曾使之執庖,自是隨山妻下廚耳。
    (馬遂語塞。)
    (趙槩會郊祀,當進階封,且任一子京官,槩乞以封母郡太君。)
宰 相:(宰相)公為學士,擬封不久矣。
趙 槩:母八十二,朝夕不可期,願及今以為榮。
    (許之,後遂以為例。)
    (改知審官院,判秘閣,與高若訥同判流內銓。)
    (若訥言往嘗知貢舉,聞母疾,不得出,幾不能生,公矍然,即請郡以便親。)
    (宰相謂旦夕為學士,可少待也;公不聽,遂除蘇州。)
    (華陰呂君舉進士,聘里中女。)
呂妻家:(既中第,婦家言曰)吾女故無疾,既聘而後盲,敢辭。
呂 君:(呂君曰)既聘而後盲,君不為欺,又何辭!
    (遂娶之。)
    (生五男,皆中進士第,其一丞相汲公是也。)
    (姚公雄初為將,以女議定一寨主子。)
    (無何,寨主忽故,妻及子皆淪落。)
姚親家:(後雄以邊帥赴闕奏計,一老嫗浣衣,喜其有士人家風,問所從來,嫗曰)有將
    姚其姓者,許以女歸妾子。今夫既喪,無以自存,貨餅餌以自給。
姚 雄:(姚曰)爾尚記姚形容否?
姚親家:(嫗曰)流落困苦,不復省記。
姚 雄:(姚曰)雄是也。女自許歸之後不復與他族,日望婿來,豈以父之存沒為間耶?
    (嫗泣下氣咽,不語久之。)
    (因留,並呼其子,易以新衣,俱載還鎮,遂畢其禮。)
    (明道先生雖奴僕必托以忠信,嘗自澶淵,遣奴持金詣京師,買用物件,金之數
    (可當二百千。)
    (奴無父母妻子,同列聞之,皆駭且誚。)
    (既而奴持納如期而歸,眾歎服。)
張 載:(解瞽叟底豫章曰)舜之事親,有不悅者,為父頑母,不近人情。若中人之性,
    其愛惡略無害理,姑必順之親之。故舊所喜者,當極力招致,以悅其親。凡於父
    母,賓客之奉,必極力營辦,亦不計家之有無。然為養又須使不知其勉強勞苦,
    苟使見其為而不易,則亦不安矣。
張 載:婢僕始至,本懷勉勉,敬心若到,所提掇更謹則加謹。慢則棄其本心,便習以成
    性。
    (蘇文忠公軾謫忠州日,視囊中止有錢若干,分作若干塊,月以三十塊懸於壁,
    (日用一塊,以竹叉之,用不盡則貯於他器,以待賓客。)
    (蘇東坡與李公擇書云:僕行年五十,始知作活,大要是慳耳。而文以美名,謂
    (之儉素。然吾儕為之,則不類俗人,真可謂淡而有味者。又詩云『不戢不難,
    (受福不那。』四體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此似處窮
    (約出於不得已,然自謂長策,不敢獨用,故獻左右,處之自宜也。)
    (趙彥霄,溫州人。)
    (政和間,兄弟二人,父母服闋後,同爨十二年。)
    (兄彥雲,惟聲色博奕是娛,生業壞已逾半,彥霄諫之不入,遂求析籍。)
    (及五年,而兄之生計蕩然矣。)
    (公私逋負,尚三千餘緡。)
趙彥霄:(彥霄因除夕置酒,邀兄嫂而告之曰)向者初無分爨意,以兄用度不節,恐皆蕩
    盡,俱有饑寒之憂。今幸留一半,亦足以給伏臘。兄自今復歸中堂,以主家務。
    (即取分書以付之,管鑰之屬,悉以付焉,因言所少逋負,已儲錢償之。)
    (兄初有慚色,不從,不得已而受之。)
    (次年彥霄與長子俱登第,鄉人大敬服之。)
    (相聚四五年,家道大興,向來所出之田,一齊歸復。)
    (更數年,祖墓邊有樹,悉皆交枝。)
    (秋熟禾獲,禾皆合。)
    (以此見夫孝道之至,感於神明。)
    (今人視骨肉如仇讎,視兄弟如路人,寧不愧於天地之間乎!)
    (陳忠肅公,字瑩中,於兄弟友愛。)
    (伯氏早世,公撫恤其孤,教養嫁娶,使皆成立。)
    (初奏補恩澤,捨己子而先伯父之子,及後貶責,以致終身,諸子皆白衣,未嘗
    (有不滿之意。)
    (陳忠肅公事親,承順顏色,無不適之意。)
    (居喪,毀瘠如禮,廬墳茹蔬,連年有甘露芝草之瑞。)
    (丞相馮公當世記富家翁有宅於村者,親既終,其兄甲不忍群雁異飛,而友愛其
    (弟乙甚厚,未嘗有違言。)
    (久之,乙既有室,不令日咻其夫,使叛其兄,乙牽愛而聽之,而甲之所為無不
    (善者,欲開釁隙,無其端。)
    (於是甲有善馬,愛之甚至,乙欲激其怒,乘甲馬出,杖折其足。)
    (甲歸而見之,且諭其意,略不怒。)
    (甲復有花藥之好,列檻數十,皆名品,且其手植。)
    (乙乘間而賣之。)
富兄甲:(甲曰)吾欲去是久矣。
    (因犁地而植之谷。)
    (甲既鰥處,而有愛妾與之側室。)
    (其婦詬罵毀辱,妾不能堪,而訴於甲,甲因逐其妾。)
    (其婦愧汗,乃正冠帔而拜於庭,以謝不敏,於是卒為善婦,以相其夫。)
    (晏公敦複字景初,當其居官,晨起必問安而後出理公務,晝則親自饋膳而後敢
    (退食,夜則躬親溫情,俟其寢既定,而後敢退休私室。)
    (每天陰雨,必拱立母側,恐其聞雷而驚;或出遇雷,必馳歸省問,以慰母心。
    ()
    (每遇疾病,躬治藥餌,通夕不解帶,雖老服勤不衰。)
徐 積:(徐節孝訓子弟曰)汝等欲為君子,而使勞己之力,費己之財,不為可也。不勞
    力,不費財,何不為君子?鄉人賤之,父母惡之,不為可也。鄉人欲之,父母榮
    之,何不為君子?
    (徐節孝居官得祿,奉祭祀外,悉付家人,未嘗問有無。)
    (至親舊急難,則罄所有,赴其急,或解衣衣之,率以為常。)
    (故居州序三十年,未嘗一日絕祿,而家徒四壁立。)
    (宋劉忠顯公除顯謨閣學士。)
    (宣和間鎮長樂,公以書生起白屋,一旦持帥節,過家上塚,與親舊揮金把酒,
    (勞問平生,留連旬日,不忍去,閩人榮之。)
    (權樞密邦彥,父在鄆臥病,公雖從戎,然沃盥必親執,藥物必親嘗,未嘗解衣
    (而寢。)
    (後歸汶上,道梗不通,公在九江,每北望,必長號不能自己。)
    (胡文定公每歲釀酒一斗,以備家廟祭饗,造曲櫱,治秫禾,潔器用,節齊量,
    (無不躬視也。)
    (沐浴盛服,率子孫諸務,各執其事,方饗,則敬己,祭必哀,濟濟促促,如祖
    (考之臨也。)
    (禮成,置酒五行,分胙於內外,雖亂離遷次,衣食或不給,而奉先未嘗缺。)
劉安世:丈夫自誓,不為則止,且何必用術也。趙清獻公亦本朝名臣,欲絕欲不能,乃取
    父母之畫像臨於牀中,且己偃臥其下,而使父母具冠裳監視,不已瀆乎!
    (劉元城與馬永卿論《禮記》內則,雞鳴而起,適父母之所。)
馬永卿:(僕曰)不亦太早乎?
劉安世:(正色曰)不然。禮,事父與君,一等一體。父召無諾,君命召無諾,父前子名
    ,君前臣名。今朝謁者必以雞鳴而起,適君之所,而人不以為勞,蓋以刑驅其後
    也。世俗薄惡,故事父母之禮,得己而已。爾若士人,畏義如刑,則今人可為古
    人矣。
    (僕聞其言,至今愧之。)
    (張魏公念秦檜欺君誤國,使災異數見,欲力論時事,以悟上意。)
    (又念太夫人年高,言之必被禍,恐不能堪。)
    (太夫人覺公形瘠,問故,公具言所以。)
    (太夫人誦先雍公紹聖初對方正策之詞曰:臣寧言而死於斧鉞,不忍不言而負陛
    (下。至再至三。)
    (公意遂決,乃上書。)
    (檜大怒,謫連州,二十年移永州,天下士無賢不肖,莫不傾心。)
    (公結門掃軌,動止有則,談經自樂,手不停披。)
    (歲久,庭磚足跡依然。)
    (公題於柱曰:平生嗜書,老來目病,執書就明於此者十四年矣。倚立積久,雙
    (趺隱然。)
    (解「舜五十而慕」章曰)
張九成:孝子之事親,當常如嬰兒時,不當以長者自居也。夫嬰兒之於父母也,其弗見也
    ,則悲哀號哭,無物可以悅其心;其既見也,則歡欣踴躍,喜氣形於顏色間。天
    下之物,果可以易此哉!是以於父母前,顏色常怡然不變者,天下之至難也。舜
    五十而慕,夫年已五十矣,方且如嬰兒之慕,非孝子何?老萊子七十衣彩而戲於
    親之前,時已七十矣,方且如嬰兒之戲。以兒之戲於親之前而靜觀之,其顏色為
    何如哉?必養之有素,然後於父母之心專一,雖形骸向老,年齒轉深,而此心常
    如嬰兒也。
    (第五卷 出處門)
    (張全義,末帝時累遷太尉、中書令,封齊王,凡四十年。)
    (位極人臣,善保終吉者,蓋一人而已。)
    (全義樸厚大度,敦本務實,起戰士而志功名,不儒業而樂善道。)
    (家非士族,而獎愛衣冠,開幕府辟士,必求望實,屬邑補奏,不任吏人。)
    (位極王公,不衣羅綺。)
    (心奉釋、老,而不溺左道,如是數者,人以為難。)
    (後唐趙光逢為相,嘗有女真寄黃金一鎰於其家。)
    (適值亂離,女真委貨於他所。)
    (後二十年,金無所歸,納於河南尹張全義,請付諸官觀,其舊封尚在。)
    (兩登廊廟,四退丘園,百行五常,不欺暗室。)
    (紳咸仰,以為名教宗主。)
    (周馮道,初仕後唐,長興中平章事。)
唐明宗:(明宗謂侍臣曰)馮道性純儉,頃在德勝寨,所居一茅庵,與從人同器食,臥則
    芻稿一束,其心晏如。及以父憂退歸鄉里,自耕耘樵採,與農夫雜處,曾不以素
    貴介懷,真士大夫也。
    (道歷仕四朝,二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
    (性廉儉,不受四方之賂,未嘗以片簡擾諸侯。)
    (私門之內,無累茵,無重味,不畜姬僕,不聽絲竹。)
    (有寒素之士求見者,必引於中堂,語及平生。)
    (其待遇也,心無適莫。)
    (故雖朝代遷貿,人無間言,屹若巨山,不可轉也。)
    (議者以為厚德稽古,宏才偉量,蓋漢胡廣、晉謝安之徒歟。)
    (蘇禹,初仕漢為宰輔,純厚長者。)
    (遭漢祖與蘇逢吉同登相位,漢末逢吉夷滅,禹恬然無咎,時人以為積善之報也
    (。)
    (士大夫不可爭名競進,致有缺行玷平生之蹤跡。)
    (昔張去華,當太祖朝乞試,有數知己,皆館閣名臣,保舉之。)
宋太祖:(怒而問曰)汝有多少文章得如陶谷?
張去華:不如。
宋太祖:敢與竇儀比試?
張去華:不敢。
宋太祖:汝與張澹比試?
    (遂遲遲不對,遂令張澹比試。)
    (試畢,考校所試,優於張澹。)
    (然澹是季父,自此去華一生不得入館閣,蓋由是耳。)
宋太宗:(呂文穆公罷相,上謂左右曰)呂蒙正前自布衣,朕擢為輔相,今退在班列,必
    望復位矣。
劉昌言:(劉昌言曰)蒙正雖驟登顯貴,然其風望,不為忝冒,不聞蒙正之鬱悒也。況今
    巖穴高士,不求榮達者甚多。惟若臣輩,苟且官祿,不足以自重矣。
    (上默然。)
錢若水:(錢若水言)忠正之士,不以窮達易志操。其或以爵祿恩遇之故而效忠於上,中
    人以下者之所為也。
    (上然之。)
宋太宗:(劉昌言罷,上問趙熔等曰)昌言涕泣否?
趙 熔:與臣等談,多至流涕。
錢若水:(若水曰)昌言實未嘗流涕,熔等迎合上意耳。
    (若水因自念上待輔臣如此,蓋未嘗有秉節高邁,不貪名勢,能全進退之道以感
    (動人主,遂貽上之輕鄙,將以滿歲移疾,遂草章求解職。)
    (會晏駕,不果上。)
    (王內翰禹字元之,性狷介,數忤權貴,宦官尤惡之。)
    (上累召至中書戒諭之,禹終不改。)
    (咸平初,修《太祖實錄》,與宰相論不合。)
    (又以謗責落職,出知黃州,作《三黜賦》以見志,其卒章曰:屈於身而不屈於
    (道兮,雖百謫其何虧。吾當守正直而佩仁義兮,惟終身而行之。)
    (王司門繕調沂州錄事參軍,時魯宗道方為司戶參軍,家貧食眾,祿俸不給,每
    (貸於王,猶不足,則又懇王預貸俸鈔。)
    (魯御下嚴,庫吏深怨之,訴魯私貸緡鈔。)
王繕調:(州並劾王,王諭魯曰)第歸罪某,君無承也。
    (王卒明魯不知,而獨得私貸之罪。)
    (魯深愧謝,不自容,王處之裕如,無慊恨也。)
    (由是沉困銓曹二十餘年。)
    (晚用薦者引對吏部,狀其功過,奏目有魯姓名,時魯已參大政,立殿中。)
宋仁宗:(仁宗目魯曰)豈卿邪?
    (魯遽稱謝,具呈其實。)
宋仁宗:(歎曰)長者也!
    (先是有私過者,例改次第,由是得不降等,詔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
    (郡,壽八十九卒,亦庇賢為善之報也。)
    (王時,諫議大夫張師德謁向文簡公曰)
張師德:師德兩詣王相公門,皆不得見,恐為人輕毀,望公從容勸之。
    
    
15**時間: 地點:
王 旦:(一日方議知制誥)可惜張師德。
向敏中:(向公曰)何謂?
王 旦:累於上前說張師德名家子,有士行,不意兩及吾門。狀元及第,榮進素定,但當
    靜以待之耳;若復奔競,使無階而進者,當如何也。
向敏中:(向公方以師德之意啟之)旦處安得有人敢輕毀人,但師德後進,待我淺也。
    (向公因稱師德適有闕望,公弗遺。)
王 旦:第緩之,使師德知,聊以戒貪進,激薄俗也。
    (龐莊敏公籍知定州,請老,召還京師,公陳請不已。)
朝士甲:(或謂公)今精力完壯,主上注意方厚,何遽引去?
龐 籍:必待筋力不支,明主厭棄,然後乃去,是不得已,豈止足之謂耶?
    (凡上表者九,手疏二十餘通,朝廷不能奪。)
    (五年,聽以太子太保致仕。)
    (呂正獻公去就之際,極其介潔,在朝廷,小不合,便脫然無留意。)
    (歷事四朝,無一年不自引求去。)
    (富韓公慶歷間為樞密副使,辭愈力。)
富 弼:遼既通好,議者便謂無事,邊備漸弛。遼萬一敗盟,臣死且有罪。非獨臣不敢受
    ,亦願陛下思外夷輕侮中原之恥,坐薪嚐膽,不忘修政。
    (因以告納上前而罷,逾月,復以命公。)
章得象:(時元昊使辭上,俟公綴樞密院班,乃坐,且使章得象諭公曰)此朝廷特用,非
    以使遼故也。
    (公不得已,乃受。)
    (餘公靖為諫官時,范文正公言事,忤大臣,貶知饒州,諫官緘口無敢言者。)
餘公靖:(餘獨奏曰)若習為常,恐鉗天下之口,不可不戒。
    (節既上,落職監均州酒稅。)
    (尹公洙、歐陽修相繼抗疏論列,又以書讓諫官高若訥,亦得罪遠謫。)
    (時天下賢士大夫相與惜其去,號為四賢,蔡襄作《四賢一不肖》詩以記其事,
    (詩播都下。)
    (包孝肅公,呂文靖聞其才,欲見之。)
    
    
16**時間: 地點:
    (一日待漏院,見班次有包拯名,頗喜,及歸,又問知居同里巷,意以拯欲便於
    (求見。)
    (無幾,報拯朝辭,乃就部,注一知縣而出,尤奇之,遽使人追還,遂薦對除裡
    (行,自此擢用。)
    (韓公維弱不好進,篤志問學,嘗以進士薦禮部。)
    (父任執政,不就廷試,乃以父任守將作監主簿。)
    (丁外艱,服除,闔門不仕。)
    (患紳奔競,諭近臣曰)
宋仁宗:恬退守道者旌擢,則躁求者自當知恥。
    (於是宰相文彥博、宋庠等言公好古嗜學,安於靜退,乞加甄錄,以厚風俗。)
    (召試學士院,辭不赴,除國子監主簿。)
    (陳恭公執中,初罷政亳州,年六十九,遇生日親族獻壽,獨其姪世修獻《范蠡
    (游五湖圖》,且贊曰:賢哉陶朱,霸越平吳。名遂身退,扁舟五湖。)
    (恭公甚喜,即日表納節。)
    (明年累表求退,遂以司徒致仕。)
    (劉公敞前後升官,未嘗輒讓,惟初拜侍讀及除諫議,辭之,其心誠謂分所不宜
    (處,則不欲苟受之,非以邀名也。)
    (韓魏公常言君子與小人並處,其必不勝,則奉身而退,樂道無悶也。)
    (范忠宣公奏疏,乞將呂大防等引赦原放忤大臣章范職知隨州,公草疏時,或以
    (觸怒為解,萬一遠謫,非高年所宜。)
范純仁:我世受國恩,事至於此,無一人為上言者。若上心遂回,所係非小;設有不從,
    果得罪,死復何憾!
    (命家人促裝,以俟謫命。)
    (公在隨幾一年,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上表乞致仕。)
    (戒堂吏,不得上,遂貶公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
    (命下,公怡然就道。)
    (人公為近名,公聞而歎曰)
范純仁:七十之年,兩目俱喪,萬里之行,豈其欲哉!但區區愛君之心,不能自已。人若
    避好名之嫌,則無為善之路矣。
    (每諸子怨章公,必怒止之。)
范純仁:(江行,赴貶所,舟覆,扶公出,衣盡濕,顧諸子曰)此豈章為之哉!
    (至永州,公之諸子聞韓少卿維請均州,其子告以少卿執政日與司馬公議論多不
    (合,得免行,欲以公與司馬公議役法不同為言求歸,白公)
范純仁:吾用君實薦,以至宰相,同朝論事,不合即可,汝輩以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
    愧而生者,不若無愧而死。
    (諸子遂止。)
    (公安置永州,課兒孫誦書,躬親教督,常至夜分。)
    (在永三年,怡然自得。)
    (或加以橫逆,人莫能堪,而公不為動,亦未嘗含怒於後也。)
    (每對賓客,惟論聖賢,修身行己,餘及醫藥方書,他事一語不出口,而氣貌益
    (康寧,如在中州時。)
    (司馬溫公事神宗時,王安禮為右丞。)
    
    
17**時間: 地點:
    (一日,宰執同對,有無人才之歎。)
蒲宗孟:(左丞蒲宗孟對曰)人才半為司馬光以邪說壞之。
    (上不語,正視宗孟久之,宗孟懼甚,無以為容。)
宋哲宗:(上復曰)蒲宗孟乃不取司馬光耶?司馬光未論別事,只辭樞密一節,朕自即位
    以來,惟見此一人。他人則雖迫之使去,亦不肯矣。
    (劉安世初除諫官,未敢拜命,入與娘子謀曰)
劉安世:朝廷不以安世不肖,誤除諫官。這個官職不比閒慢差遣,須與他朝廷理會,事有
    所觸犯,禍出不測。朝廷方以孝治天下,如以老母懇辭,必無不可。
劉夫人:(娘子曰)不然。諫官是天子爭臣,我見你爺要做不能得,你是何人,蒙朝廷有
    此除授。你果能補報朝廷,假使得罪,我不選甚處,隨你去。但做。
    (公遂備禮辭免,尋便供職。)
    (三日,朝廷有大除拜,公便上二十四章,又論章十九章。)
    (及得罪,必欲見殺。)
劉安世:(春、循、梅、新、高、竇、雷、化八州惡地,安世歷遍七州,又遭先妣喪禍,
    (與兒子輩扶獲靈柩,盛夏跣足,日行數十里,腳底都穿,歎曰)今只老夫與兒
    子兩人在耳!
    (公在朝,章於崑山縣強市民田,人口經州縣監司次第陳訴,皆不敢受理,又經
    (戶部,不敢治,御史台亦不彈劾。)
    (公累上疏極論曰:按抱死黨之志,而濟以陰謀;蘊大奸之才,而輔之殘忍。因
    (緣王安石、惠卿之黨,遂得進用。而造起邊隙,僥倖富貴。在先帝時已坐置田
    (不法,嘗罷執政,蔡確引用,再叨大任。陛下嗣位,擢置上樞,而內懷奸謀,
    (沮毀聖政,以致悖慢帷幄之前,殊無臣子之禮。及以家難,退歸裡閭,而敢憑
    (恃凶豪,劫持州縣,使無辜之民,流離失業。乞特賜竄殛,仍委台臣置院推劾
    (。其崑山、蘇州及本路監司,亦乞並行黜責。)
    (章四上,朝廷令發運司體究,詔贖銅十斤。)
    (爭之,以為)
劉安世:所責太輕,未厭公議,況與蔡確、黃履、邢恕素相交結,天下指為四凶,若不因
    其自致人言,遂正典刑,異日卻欲竄逐,深恐無名。且干係官吏,因致罪,皆處
    從坐,係首惡之人、乃止贖銅,事理顛錯,亦已太甚。況下狀之日,父尚在,而
    別籍異財,事義顯著。考按律文,罪入十惡。愚民冒犯,猶有常刑,為大臣,天
    下所望,而虧損名教,絕滅義理,止從薄罰,何以示懲。聖人制法,惟務至公,
    若行於匹夫而廢於公卿,伸於愚民而忽於貴近,此乃姑息之弊,非清朝之所宜行
    也。
    (蔡確雖貶,尚與章等自謂有定策功,創造語言,恐脅貴近,為中外憂。)
劉安世:(劉安世復言曰)臣近嘗進對,論確朋黨,雖粗陳大概,未能盡達天聽,事體至
    重,不可不憂。臣聞蔡確、章、黃履、邢恕四人者,在元豐之末,號為死黨。、
    確執政,倡之於內,履為中丞,與其僚屬,和之於外。恕立其間,往來傳送,天
    下之事,在其掌握。聖上嗣位,四人者以為有定策之功,眩惑中外。若不早為辨
    正,恐異日必為朝廷之患。臣聞元豐七年秋宴之日,今上皇帝出見群臣,都下喧
    傳,以為盛事。明年神宗皇帝晏駕,眾謂前日之出,已示與子之意,其事一也。
    自先帝違豫,嘉、政二王日詣寢殿候問起居,及疾勢稍增,太皇太后即時面諭,
    並令還宮,非遇宣召,不得輒入,有以見聖心無私,保佑慎重,其事二也。建儲
    之際,大臣未嘗啟沃,而太皇太后內出皇帝,為神考祈福,手書佛經,宣示執政
    ,稱美仁孝,發於天性,遂令下詔誕告外庭,蓋事已先定,不假外助,其事三也
    。陛下聽政之初,首建親賢之宅,才告畢工,二王即遷就外第,天下之人,莫不
    服陛下之聖明,深得遠嫌之理,其事四也。此實太皇太后聖慮深遠,為宗廟社稷
    無窮之計,彼四人者,乃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伏望明詔執政及當時受遺之臣
    ,同以親見策立今上事跡,作為金滕之書,藏之禁中,又以其事本末,著實彔,
    然後明正四凶之罪,佈告天下。除蔡確近已貶竄外,所有章、黃履、邢恕,欲乞
    並行逐之遠方,終身不齒,所貴奸豪屏息,它日無患。
    (由是三人皆得罪。)
    (劉元城遭貶,章、蔡卞用事,欲殺公者甚至,凡甲令所載,稱遠惡州軍,無所
    (不至,雖盛夏,令所在州軍監督,日行一台,或泛海往來貶所。)
    (人謂公必死,然七年間未嘗一日病,年幾八十,堅悍不衰。)
    (公貶梅州,忽有所厚士類數輩至,輒相向垂淚。)
劉安世:豈非安世有後命乎?
客人甲:(客曰)屬聞朝廷遣使入郡,將不利於公,願公自裁無辱。
    (時公貶所有土豪緣進納以入仕者,因持厚資入京師,求見,直以能殺公意達之
    (。)
    (不數日,薦上殿,自選人改秩,除本路轉運判官。)
    (其人飛馭往驅,至公貶所,郡將遣其客來勸公治後事,滋泣以言。)
    (公色不動,留客飲酒,談笑自若,對客取筆,書數紙,徐呼其僕曰)
劉安世:聞朝廷賜我死,即死,依此行之。
劉安世:(謂客曰)死不難矣。
    (客從其僕取紙閱之,則皆經紀其家與同貶當死者之家事,甚悉。)
    (客驚,以為不及。)
    (俄報運使距郡城三十里而止,翌日當至。)
    (家人聞之,亦號泣不食,不能寐,且治公後事。)
    (而公起居飲食如平昔,曾無少異。)
劉安世:(至夜半,伺公酣寢,鼻息如雷,忽聞鐘動上下,驚曰)鐘聲何太早也!
    (黎明問之,鳴鐘者乃運判公,一夕嘔血而斃矣。)
    
    
18**時間: 地點:
    (明日有客唁公,公亦無喜色。)
    (范蜀公善文賦,補國子監生,及貢院奏名,皆第一。)
    (故事,殿庭唱第,過三人則為奏名之首,必抗聲自陳以祈恩,雖考校在下,天
    (子必擢置上列。)
    (以吳春卿、歐陽永叔之耿介,猶不免從眾。)
    (公獨不然,左右及並立者屢趣之,使自陳,公不應。)
    (至七十九人,始唱名及之,公出拜,退就列,訖無一言。)
    (眾皆服其安恬,自是始以自陳為恥,舊風遂絕。)
    (范蜀公力詆王安石青苗之法,疏三上,不行,即請致仕。)
蘇 軾:(蘇軾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
范 鎮:(不樂)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不
    得為此命也。夫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王石安:(王介甫曰)智者成之,仁者守之。
司馬光:介甫誤矣。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反是。若小人得路,豈可去也!
    (王荊公介甫在政事堂,只吃魚羹飯。)
    
    
19**時間: 地點:
王安石:(一日,因事乞去)世間何處無魚羹飯!
胡 瑗:(公云)只為介甫緣累輕,故去住自在。
    (范淳夫極為溫公獎識,嘗為《進論》,求教於公。)
    (公每見,則未始有可否,淳夫疑而質於公,公久而言曰)
司馬光:子之《進論》,非不美也,顧念世人獲甲科者絕少,而子既已在前列,而複習《
    進論》,求應賢良,以光觀之,但有貪心耳。光之不喜者,非為《進論》也,不
    喜子有貪心也。
    (淳夫於是焚去《進論》,不應賢良。)
    (公嘗從司馬溫公辟,修歷代君臣事跡。)
    (時王荊公當國,人皆奔競,公未嘗往謁。)
    (王安國與公友善,嘗諭荊公意,以公獨不親附,故未進用,公竟不往見。)
    (後章拜相,公坐貶永州。)
    (公平生澹然無欲,家人不見其喜怒之容。)
    (修書於洛,有終焉之志。)
    (及登侍從,無時不求退,每被除擢,必力辭,不得已,然後就職。)
    (及被貶責,處之怡然。)
司馬光:(嘗曰)吾西蜀一布衣耳,今復不仕,何為不可!
    (蘇文忠公謫惠州,以少子過自隨,瘴癘所侵,蠻蛋所侮,胸中泊然無芥蒂。)
    (惠人愛敬之。)
    (四年,安置昌化。)
    (昌化非人所居,食飲不具,藥石無有,僦官屋以庇風雨,有司猶謂不可,則買
    (地築室,縛草屋三間。)
    (人不堪其憂,公食芋,飲水著書,時從其父老游,亦無間也。)
    (第六卷 政事門)
    (王公溥事周祖為秘書郎,置幕府,從征李守貞、王景崇,得朝臣交結書,周祖
    (欲暴其事,溥力請焚之。)
    (後世宗嘗問漢相李崧蠟丸書結有記其辭者否?溥曰)
王 溥:使崧有此,肯以示人耶?逢吉輩為之爾。
    (世宗遂優贈其官。)
    (趙韓王為相,太祖即位之初,數出微行,或過功臣之家,不可測。)
    
    
20**時間: 地點:
    (一日大雪,向夜,叩趙普門。)
趙 普:(普亟出,惶懼迎拜,從容問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宋太祖:(帝曰)吾睡不能著,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來見卿。
趙 普:(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時也,願聞成算所向。
宋太祖:(帝曰)吾欲下太原。
趙 普:(普默然久之)非臣所知也。
趙 普:(帝問其故,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邊,使一舉而下,則二邊之患,我獨當之。何
    不姑留,以俟削平諸國。
宋太祖:(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試卿爾。
    (遂定下江南之議。)
    (既得天下,召普問曰)
宋太祖: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為國家建長久計,其道如何?
趙 普:(普曰)鎮節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
    自安矣。
宋太祖:(語未畢,上曰)卿勿復言,吾已諭矣。
宋太祖:(上因晚朝,與故人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駒之過隙,所
    為富貴,不過多積金帛,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爾。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好
    田宅,重為子孫久遠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君臣之間
    ,兩無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石守信:(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謂生死肉骨也。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