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至 第一〇

1**時間: 地點:
    (第一卷 學問門)
    (范魯公質自從仕,未嘗釋卷。)
范 質:(人或勉之,質曰)昔嘗有日者,與吾言,他日必當大任。苟如其言,無學術何
    以處之?
    (趙韓王普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議,才歸第,則亟合戶,啟篋取一書
    (而讀之,有終日者,雖家人不測也。)
    (及翌日出,則是事決矣。)
    (用是為常。)
    (後普薨,家人始開篋見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朝臣甲:(太宗散相普,或譖之曰)普,山東學究,惟能讀《論語》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趙 普:(普曰)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藝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
    以輔陛下。
    (上意釋然,卒相之。)
    (李文靖公沆為相,常讀《論語》。)
李 沆:(或問之,公曰)沆為宰相,如《論語》中『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兩句
    ,尚未能行。聖人之言,終身誦之可也。
    (沆厚重淳質,內行修謹,尤厭榮利,好賢樂善,世稱賢相。)
胡文定:李文靖淡然無欲,王沂公儼然不動,資稟既如此,又濟之以學,故是八九分地位
    人也。
    (晏元獻公殊為館職時,天下無事,許臣寮擇勝燕飲。)
    
    
2**時間: 地點:
    (當時侍從文館士大夫各為燕集,以至市樓酒肆,往往皆供帳為游息之地。)
    (公是時貧不能出,惟家居與兄弟講習。)
范仲淹:(狄武襄公青為指揮使時,尹洙與談兵,善之,薦於經略使韓琦、范仲淹,一見
    (奇之)此良將才也。
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曰)將不知古今,匹夫勇耳!
    (青遂折節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術,由是知名。)
    (范文正公仲淹字希文,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
    (凝,乃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十數莖,醮汁半盂,入少鹽,暖而之,如
    (此者三年。)
    (公在南都學舍,掃一室,晝夜講誦,未嘗解衣而寐;或昏怠,輒以水沃面。)
    (往往餘粥不充,日昃始食。)
    (刻苦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於仁義。)
    (公少有大節,其於仁義、禮樂、孝悌、忠信,如饑渴之於飲食,其於富貴貧賤
    (,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
    (范文正公遭母憂,晏元獻守南京,請掌府學。)
    (范公嘗宿學中,訓督學者,皆有法度,勤勞恭謹,以身先之。)
    (夜課諸生,讀書寢食,皆立時刻。)
    (往往潛至齋舍調之,見有先寢者,詰之,紿云)
學生甲:適疲倦,暫就枕耳。
范仲淹:未寢之時,觀何書?
    (其人亦妄對。)
    (則取書問之,不能對,乃罰之。)
    (出題使諸生作賦,必先自為之,欲知其難易,及所當用意,亦使學者率以為法
    (。)
    (由是四方從學者輻輳。)
    (其後宋人以文學有名於場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滕公宗諒,仁宗朝知湖州,大興學校,學者皆敦行實,傳經義,人各治一事,
    (又兼一事,學徒千數。)
    (寶元初,太學下湖州學,取其法行之。)
    (范忠宣公純仁,字堯夫,文正公之長子。)
    (文正門下多延賢士,如胡瑗、孫復、石介、李覯之徒,與公從游,晝夜肄業,
    (置燈帳中,夜分不寢。)
    (後公貴,夫人猶收其帳頂如墨色,時以示諸子孫曰)
范夫人:爾父少時勤學燈煙跡也。
    (初再調官,皆不赴,遣之,純仁曰)
范純仁:豈可重於祿食,而輕去父母邪!雖近,亦不能朝夕在側。
    (遂終養焉。)
    (自布衣以至宰相,廉儉公遜,不少加損。)
范仲淹:(嘗曰)吾生平所學,惟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
    友,親睦宗族,未嘗須臾離此也。
范仲淹:(又戒子弟曰)六經,聖人之事也。知一字則行一字,要須造次顛沛必於是。所
    謂有為者,亦若是耳。
    (陳忠肅公為禮部貢院點檢官,與校書郎范淳夫同舍。)
    (淳夫嘗論顏子之不遷不貳,惟伯淳能之。)
范淳夫:(問公曰)伯淳誰也?
范淳夫:(公默然久之)不知有伯淳邪?
范仲淹:生長東南,實未知也。
    (時年二十九矣。)
    (自是以來,嘗以寡陋自愧,每得明道先生之文,必冠帶而後讀。)
    (司馬溫公光,字君實。)
    (七歲,聞講《左氏春秋》,即了大義,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每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或在馬上,
    (或中夜不寐,時詠其文,思其義,精誦至終身不忘。)
    (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於天性。)
    (其好學,如饑渴之嗜飲食;於財利紛華,如惡惡臭。)
    (平生所為事,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
邵 雍:(嘗稱之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司馬溫公對賓客,無問賢愚長幼,悉以疑事問之。)
    (有草簿數枚,常置坐間,苟有可取,隨手記錄,或對客即書,率以為常。)
    (其書字皆真謹。)
    (呂正獻公於講讀尤精,語約而義明,可以為當世之冠。)
呂公著:(與司馬光同侍經筵,光退,語人曰)每聞晦叔講,便覺己語煩。
    (呂滎陽公希哲,字原明,從胡先生於太學,與伊川俱事先生,居並舍。)
    (公少伊川一二歲,察其學問淵源,非他人比,首以師禮事之。)
    (又與同舍黃公履、邢公恕相友善,一時之士,不遠萬里,皆來師之。)
    (學者相與,必稱先生,不問可知為胡公弟子也。)
    (胡安定公瑗,字翼之,患隋唐以來仕進尚文辭而遺經業,苟趨利祿,其教學者
    (必以明體達用為本。)
    (初與孫明復、石守道同讀書泰山,攻苦食淡,終夜不寢。)
    (一坐十年不歸,得家書,見上有「平安」二字,好投之澗中,不復展讀。)
    (及為蘇、湖二州教授,嚴條約,以身先之。)
    (雖大暑,必公服終日,以見諸生,嚴師弟子之禮。)
    (解經至有要義,懇懇為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後治乎人者。)
    (學徒千數,日月刮劘。)
    (為文章皆傳經義,必以理勝,信其師說,敦尚行實。)
    (其在湖州學,置經義齋、治事齋。)
    (經義齋者,擇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治民
    (、治兵,水利書數之類。)
    (其在太學亦然。)
    (其子弟散在四方,隨其人賢愚,皆循循雅飭,其言談舉止,遇之不問,知為先
    (生弟子。)
劉 彝:(門人劉彝召對策略曰)臣少從學於安定先生胡瑗,瑷以道德仁義教東南諸生。
    臣聞聖人之道,有體、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義禮樂,歷世不可變者,其體
    也;詩書史傳,垂法後世者,其文也;舉而措之,天下能潤澤其民,歸於皇極者
    ,其用也。國家累朝取士,不以體用為本,而尚聲律浮華之詞,是以風俗俞薄。
    臣師瑗當明道、寶元之間,以體用之學授諸生,故今學者明夫聖人體用以為政教
    之本者,臣師之力也。
    (胡安定為國子先生日,番禺大商遣其子就學,得病甚瘠,客於逆旅,若將斃焉
    (。)
    (父至,攜其子來謁。)
胡 瑗:是宜先警其心,而後誘之以道。
胡 瑗:(乃取一帙書曰)汝讀是,可以先知養生之術。知養生之後,可以進學。
    (子視其書,黃帝《素問》也。)
    (讀之未竟,懼伐性命之過,甚悔痛自責,冀可自新。)
胡 瑗:(胡知其已悟,召而誨之)知愛身則可以修身。自今以始,其洗心向道,取聖賢
    之書,次第讀之,既通其義,然後為文,則汝可以成名。聖人不貴無過,而貴改
    過。無愧昔悔,第勉事業。
    (其人亦穎銳善學,二三年登上第而歸。)
    (胡安定先生,明道、景間與孫明復、石守道三人以師道自任,而先生之徒獨盛
    (。)
    (在湖州學,弟子往來嘗數百人,各以其經轉相傳授。)
    (其教學之法最備,行之數年,東南之士,莫不以仁義禮樂為學。)
    (慶歷間,建太學於京師,有司下湖州學,取先生學法,行之太學。)
    (皇、至和間,以先生判國子監,執經座下,生徒千餘人,每講罷,或引當世之
    (事以明之。)
    (教育諸生皆有法。)
    (劉執中彝,福州人。)
    (安定在湖學時,從學者數百人,彝為高第。)
    (熙寧二年,彝召對,上問從學何人曰)
劉 彝:臣少從學於安定先生胡瑗。先生始自蘇湖,終於太學,出其門者無慮數千人。
宋神宗:(上曰)門人今在朝為誰?
劉 彝:(彝曰)若錢藻之淵篤,孫覺之純明,范純仁之直溫,錢公輔之簡諒,皆陛下之
    所知也。其在外,明體適用,教於民者,殆數十輩。其餘政事文學,粗出於人者
    ,不可勝數。
    (徐公仲車積,諡節孝處士。)
    (初從安定胡先生學,潛心力行。)
    (先生自言初見安定先生,退,頭容少偏。)
胡 瑗:(厲聲云)頭容直!
    (積因自思,不獨頭容直,心亦要直也。)
    
    
3**時間: 地點:
    (自此不敢有邪心。)
    (公初學於胡安定,門人甚眾。)
    
    
4**時間: 地點:
    (一日,獨召積食於中堂,二女子侍之。)
徐 積:(積問)門人或問見侍女否,何以對?
胡 瑗:莫安排。
    (積聞此一語,大省悟,其學頓進。)
胡 瑗:(公平日教學者,每以「治心養氣」四字為先,曰)修身,務學之要,莫大於此
    ,其效甚明,其術甚易。
    (乃著書,未成而病。)
胡 瑗:(嘗曰)吾之書,大要以正治心,以直養氣而已。
門人甲:(或問立朝之要)以正輔君。
門人乙:(或問修身之要)以正修身。
    (諸生逾年不省侍者,以私財遣之使歸。)
    (李平字初平,為郴州守。)
    (時濂溪為桂陽令,初平知先生之賢,與之語,歎曰)
李 平:吾欲讀書何如?
周敦頤:公老無及矣,某請得為公言之。
    (於是初平日聽先生語,二年果有悟。)
    (明道先生程顥,字伯淳,自十五六時聞汝南周茂叔論學,遂厭科舉之業,卓然
    (有求道之志。)
程 顥:(嘗曰)昔受學於周茂叔,每令尋仲尼、顏子樂處,所樂何事。
程 顥:自再見周茂叔後,吟風弄月而歸,有『吾與點也』之意。自孟子沒,而聖學不傳
    ,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後,以斯道自任。其教人之法,自致知至於知止誠意,至於
    平天下,自灑掃應對至於窮理盡性,循循有序。先生德性充完,粹和之氣,盎於
    面背。樂易多恕,接人溫然,無賢不肖,皆使之款曲自盡。聞一人善,咨嗟獎勞
    ,惟恐其不篤;人有不及,開導誘掖,惟恐其不至。望其容色,聽其言教,則放
    心邪氣,自不容於胸中。
    (明道先生兄弟,每見人靜坐,便歎其善學。)
    (謝顯道從明道先生於扶溝,明道一日謂之曰)
程 顥:爾輩在此相從,只是學某言語,故其學心口不相應,盍若行之?
程 顥:(請問焉)且靜坐。
謝顯道:(顯道云)明道先生坐如泥塑人,接人則渾是一團和氣。
    (先生程頤,字正叔)
程 頤:《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其次莫如《語》、《孟》,學者必
    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程 頤:凡看《語》、《孟》,且須熟讀玩味,將聖人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說。
程 頤:讀《論語》者,但將弟子問處便作己問,將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
    若深求玩味,將來涵養成,甚生氣質。
程 頤:(先生曰)世間有三件事至難,可以奪造化之力。為國而至於祈天永命,養形而
    至於長生,學而至於聖人,此三事工夫一般分明,人力可以勝造化,自是力不為
    耳。
    (伊川先生紹聖間有涪州之行,自涪還洛,氣貌、容色、髭發皆勝平昔。)
程 頤:(門人問何以得此)學之力。大凡學者,學處患難貧賤,若富貴榮達,即不須學
    也。
    (伊川先生在經筵,每當進講,必宿齋豫戒,潛思存誠,冀以感動聖意。)
    (常於文義之外,反覆推明,歸之人主。)
    
    
5**時間: 地點:
    (一日當講「顏子不改其樂」章,門人疑此章非有人君事,將何以為說。)
程 頤:(及講既畢,乃復言曰)陋巷之士,仁義在躬,忘其貧賤。人主崇高,奉養備極
    ,苟不知學,安能不為富貴所移?且顏子,王佐之才也,而簞食瓢飲;季氏,國
    之蠹也,而富於周公、魯君。用舍如此,非後世之鑒乎?
    (聞者歎服。)
程 頤:(程先生曰)君子,知識為本,行次之。今有人焉,力能行之,而識不足以知之
    ,則有異端者出,彼將流蕩而不知反。內不知好惡,外不知是非,雖有尾生之信
    ,曾參之孝,吾弗貴矣。
    (游定夫酢,伊川至京師,一見,謂其資可與適道。)
    (是時明道知扶溝縣事,先生兄弟方以倡明道學為己任,設庠序,聚邑人弟子教
    (之,召公職學事,公欣然往從之,於是盡棄其學而學焉。)
程 頤:(謂公曰)游君德器粹然,問學日進,政事亦過人遠甚。
    (楊中立時調宮京師,往潁昌,從學於明道。)
    (南方高弟,惟游定夫、謝顯道與公三人。)
    (自涪歸,見學者凋落,多從異學,獨楊、謝不變,因歎曰)
程 頤:學者皆流於異端,惟楊、謝二君長進。
程 頤:(中立歸,明道送之出門,因謂坐客曰)吾道南矣。
    (定夫、中立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
    (既覺,顧謂曰)
程 頤: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
    (及出門,外之雪深一尺。)
楊中立:(楊中立云)為文要有溫柔敦厚之氣。對人主語言,及為章疏文字,溫柔敦厚尤
    不可無。如作詩,多譏玩,殊無側怛愛君之意。在朝論事,多不循理,惟是爭氣
    ,何以事君?君子所養,要令暴躁邪僻之氣不設於身體。
    (謝顯道自言,昔日學時只垂足,亦不敢盤足。)
    (張思叔繹初見道楷禪師,有祝發從之之意。)
周行己:(時周恭叔官伊中)他日程先生歸,可從之學,無為空祝發也。
    (及伊川歸自涪陵,思叔始見先生。)
    (時從學者甚眾,先生獨許思叔,因讀孟子「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始有自得處。)
    (伊川嘗言晚得二士,謂思叔及尹焞也。)
羅從彥:(羅文恭公質字仲素)某嘗有數句教學者讀書之法,雲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從
    容默會於幽閒靜一之中,超然自得於書言象意之外。此蓋某所為者如此。
高 登:(高彥先登曰)凡為學之道,必須一言一句,自求己事。如六經、《語》、《孟
    》中,我所未能,當勉而行之。或我所行未合於六經、《語》、《孟》中,便思
    改之。先務躬行,非止誦書作文而已。
高 登:凡為學之道,必先至誠。不誠,未有能至焉者也。何以見其誠?居處齊莊,志意
    凝定;不妄言,不苟笑;開卷伏讀,必起恭欽,如對聖賢;掩卷沉思,必根義理
    ,以閑邪僻。行之悠久,習與性成,便有聖賢前輩氣象。
    (橫渠先生張載,字子厚,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許,書謁范文正公。)
    (公知其遠器,欲成就之,乃責之曰)
范仲淹: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
    (因勸讀《中庸》。)
    (雖愛之,猶以為未足,又訪諸釋、老之書,累年盡究其說。)
    (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
    (嘉初,見程伯淳正叔於京師,共語道學之要,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
    (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
    (或終夜起坐,取燭以書其志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也。)
    (學者有問,多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
    (先生氣質剛毅,德盛貌恭,與人居而日親。)
    (其治家接物,大要正己以感人,非其義也,不敢以一毫犯之。)
朱 熹:(朱子曰)橫渠學力絕人,尤勇於改過,獨謂戲為無傷。一日忽曰:『凡人之過
    ,猶有出於不知而為之者。至於戲,則皆有心為之也,其為害尤甚。』遂作《東
    銘》。
    (康節先生邵雍,字堯夫。)
    (始學於百原,堅苦刻厲,冬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
邵 雍:(歎曰)昔人尚友千古,而未嘗及四方,遽可已乎?
邵 雍:(於是走吳適楚,過齊魯,客梁晉,久之而歸曰)道其在是矣。
    (退居共城,乃覃思《易》學。)
    (三年不設榻,晝夜危坐以思,於是學以大成。)
    (老泉先生蘇洵,字明允。)
    (少不喜學,年壯猶不知書,二十七始大家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
    (文。)
    (歲餘舉進士,不中,又舉茂材異等,亦不中,退而歎曰)
蘇 洵:此不足為吾學也!
蘇 洵:(悉取所為文數百篇,焚之,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涵蓄老成,
    (抑而不發,久之慨然曰)可矣。
    (由是下筆,頃刻數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走,必造於深微而後止。)
    (至和、嘉間,與其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公修得其書二十篇,大愛其文辭,
    (以為賈誼、劉向不過也。)
    (二子同舉進士,又同登制科,一時名動京師,天下言文章者稱「三蘇」云。)
蘇 軾:(范侍講祖禹在經筵,東坡語李曰)淳夫講說,為經筵講官第一,言簡而當,無
    一冗字,無一長語,義理明白,而成文燦然,乃得講師三昧也。
    (馬時中伸,崇寧中禁元學,伊川之門學者無幾,雖宿素從游,間以趨利叛去。
    ()
    (公方自吏部求為西京司法曹事,銳然為親依之計,至則因張繹求見,先生辭焉
    (。)
馬 伸:使伸得聞道,雖死何憾。
張 繹:(聞而歎曰)此真有志者。
    (遂引而進之。)
    (岳武穆王飛,少負氣節,生而有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弩八石。)
    (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傳》及孫吳兵法。)
    (家貧,拾薪為燭,達旦不寐。)
    (為文初不經意,人取而誦之,則辯是非,析義理,若精思而得之者。)
張九成:(九成曰)朋友講習,固是天下樂事,不幸獨學,則尚友古人。故讀《論語》,
    如對孔門聖賢,讀《孟子》,如對孟子,凝神靜慮,如目擊之。如此用心,雖生
    千載之下,可以見千載上人矣。
張九成:看史,若身處其中,當時人主情性如何,在朝士大夫孰為君子,孰為小人,其處
    事孰為當,孰為否,皆令胸次曉然,可以口講指畫,則機會圓熟。他日臨事,必
    過人矣。
張九成:伊川云,以富貴驕人,固非美事,以學問驕人,害亦不細。此真格言也。予聞尹
    彥明從學於伊川,聞見日新。謝顯道謂之曰:『公既有所聞,正如服烏頭,苟無
    以制之,則藥發而患生矣。』顯道之言,誠可為淺露者之戒。
胡安國:(公字康侯)為學必以聖人自期,為政必以宰相自期,莫將第一等事讓與他人做
    。
    (胡文定公每子孫定省,必問其習業,合意)
胡安國:士當志於聖,勿臨深以為高。
胡安國:(否,則蹙曰)流光可惜,無為小人之歸屬。後生艱難窮厄,但勉於進修,使動
    心忍性,不為濡沫之惠。
朱 熹:(朱熹字仲晦)今人不曾做得小學工夫,一旦學大學,是以無下手處。今且當自
    持敬始,只據而今地頭,便立定腳跟做去,栽種後來根株,補填前日欠闕。如二
    十歲覺悟,便從二十歲立定腳跟做去;三十歲覺悟,便從三十歲立定腳跟做去;
    便年八九十歲覺悟,亦當據定見立定硬寨做去。
朱 熹:(嘗云)初師屏山籍溪,籍溪學於文定,又初學佛老,以文定之學為論治道則可
    ,而道未至,然於佛老亦未有見。屏山少年官莆田,接塔下一僧,能入定,數日
    後乃見了義,歸家誦讀儒書,以為與佛合,故作聖傳論。某自見於此道,未有所
    得,一日某在劉病翁所,會一僧,卻與劉說,某也理會得個昭昭虛虛的禪。劉後
    說與某,某遂疑此心更有要妙處。後赴同安任,見延平先生,先生只說不是,再
    三質問,先生只教看聖賢言語。某遂將那禪權倚閣,起意中道,禪亦自在,且將
    聖賢書來讀,讀來讀去,日復一日,覺得聖賢言語漸漸有味,卻回頭看釋氏之說
    ,破綻罅漏百出。
    (朱晦庵年二十二,調同安主簿,後二年之同安任,始受學於延平李先生之門。
    ()
    (秩滿丐祠,留延平之門,又來往從學者五年,遂盡得先生之傳。)
朱 熹:惺惺法只是喚醒此心。
    (因言瑞岩和尚每日喚主人翁惺惺,自答曰惺惺,今時學者卻不能如此。)
朱 熹:(又引釋氏說心云)不得跳舉,不得昏沉,是他見得此心,只有兩項跳舉。是走
    作時昏沉,是放倒時惟敬,則都無此病。
    (晦庵先生年十四而孤,受學於胡原仲、劉致中、劉彥衝三君子之門,遂慨然有
    (求道之志,博求經傳,遍交當世有識之士。)
    (登第後同安主簿,秩滿歸,不遠數百里,徒步從學於延平李先生,時年二十四
    (矣。)
    (先生初亦學於李先生,只說不是從游,累年精思實體而後,學之所造益深,專
    (精緻誠,晝夜不懈,至忘寢食。)
李 侗:(延平稱之曰)樂善好義,鮮與倫比。
李 侗:穎悟絕人,力行可畏。
    (南軒先生張,字敬夫,穎悟夙成。)
    (既長,往從胡公仁仲問河南程氏學。)
    (先生一見,知其大器,即以所聞孔門論仁親切之指告之。)
    (公退而思,若有得也,益自奮厲,直以古之聖賢自期,作《希顏錄》一篇,早
    (夜觀省。)
    (呂東萊嘗自言,少時性氣粗暴,後因病中讀《論語》,至「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
    
    
6**時間: 地點:
    (忽然覺得意思,一時平了,遂終身無暴怒。)
朱 熹:(晦庵作其贊曰)以一身備四氣之和,以一心涵千古之秘。
    (可謂得變化氣質之法矣。)
    (第二卷 德行門)
    (曹武惠王彬為世宗親吏,掌茶酒,嘗從求酒,彬曰)
曹 彬:此官酒,不敢相與。
    (自沽酒以飲太祖。)
    (及即位,語群臣曰)
宋太祖:世宗舊吏,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
    (由是委以心腹。)
    (曹武惠王,國朝名將,勛業之盛,無與為比。)
曹 彬:(嘗曰)吾為將,殺人多矣,然未嘗以私喜怒輒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請加修葺)
曹 彬:時方大冬,牆壁瓦石之間,百蟲所蟄,不可傷其生。
    (其仁心愛物蓋如此。)
    (王文正公與人寡言笑,其語雖簡,而能以理屈人。)
    (默然終日,莫能窺其際。)
    (及奏事上前,群臣異同,公徐一言以定。)
    (王文正公平生薦引,人未嘗知。)
    (寇準嘗使人私求作使相,驚曰)
王 旦:將相之任,豈可求耶!且吾不受私。
    (準深恨之。)
寇 準:(已而制出,除準武勝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乎章事,準入見,泣涕曰)非陛下
    知,臣何以至此!
    (真宗具道公所以薦準者,準始愧歎,以為不可及。)
    (王文正公,忽有貨玉帶者,因弟以呈)
王 旦:如何?
王旦弟:(弟曰)甚佳。
王 旦:(公命繫之)還見否?
王旦弟:繫之安得自見?
王 旦:自負重而使觀者稱好,無乃勞乎?我腰間不稱此物。
    (亟還之。)
    (公平生所服,止於賜帶。)
    (王沖澹寡慾,奉身儉約,每見家人服飾似過,即瞑目曰)
王 旦:吾門素風,一至於此!
    (亟令減損。)
    (故家人有一衣稍華,必於閨中易之,不敢令公見。)
    (寇萊公準年十九,舉進士。)
    (時太宗取人,多問其年,年少者往往罷遣。)
寇 準:(或教公增年)吾初進取,可欺君耶?
    (寇萊公寢處,一青幃,二十餘年,時有破壞,輒命補葺。)
寇 準:(或以公孫布被譏之)彼詐我誠,雖敝何憂?
    (王沂公曾狀元及第,還青州故郡。)
    (府帥聞其歸,命父老娼樂迎於近郊,公乃易服乘小衛由他門入,遽謁守。)
青州守:(守驚曰)聞君來,已遣人奉迎,門司未報,君至何為抵此?
王 曾:不才幸忝科第,豈敢煩太守父老致迓,是重其過也。
    (守嘉歎,以遠大期之。)
    (魯肅簡公宗道,為人忠實。)
    (仁宗在東宮,宗道為諭德。)
    (其居側有酒肆,公微行飲其中。)
    
    
7**時間: 地點: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門,而公不在。)
    (移時飲歸,與公約曰)
宮中使:上若怪公來遲,當托何事以對?
魯宗道:但以實告。
宮中使:然則當得罪。
魯宗道: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歎而去。)
    (真宗果問,中使具如公對。)
    (問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謝曰)
魯宗道:臣家貧,無器皿,酒肆百物備具,賓至如歸。適有鄉裡親客自遠來,遂與之飲。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無識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為可大用。)
    (魯肅簡貶濮州團練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門不與人接,日閱書數卷而已。)
    (室僅容一榻,坐臥其中,欲將終身焉。)
    (人不堪其憂,而公處之裕如也。)
    (章太傅夫人練氏,章郇公得象高祖太傅之妻也。)
    (太傅,建州人,仕王氏為刺史。)
    (練氏智識過人。)
    (太傅出兵,有二將後期,欲斬之,夫人置酒,飾美姬進之,太傅歡甚。)
    (迨夜飲醉,夫人密使二將亡去。)
    (二將奔南唐,後為唐將,攻建州,破之。)
舊將甲:(時太傅已死,夫人居建州,二將遣使,厚以金帛遺夫人,且以一白旗授之)吾
    將屠此城,夫人植旗於門,且吾已戒士卒,勿犯也。
章夫人:(夫人反其金帛,並旗弗受)君幸思舊德,願全此城之人。必欲屠之,吾家與眾
    俱死耳,不願獨生。
    (二將感其言,遂止不屠。)
    (太傅十三子,其八子夫人所生也。)
    (後子孫及第至達宦者甚眾。)
    (章郇公得象在私第,子弟有夜扣門稟事者)
章得象:若是公事,明早來待漏院理會;若是私事,即於堂前夫人處稟覆。
    (在中書,一日坐處地陷,徐起,使人填之,不以為怪。)
    (家人聞之甚憂,及公還家,亦不言。)
章虞部:(至晚,公與弟虞部對飲,虞部問公)今日聞中書地陷,是否?
章得象:中書地陷,何干汝事?
    (竟不言。)
    (前輩大抵有此氣象,卒作搖撼不動。)
    (向文簡公敏中除右僕射,麻下日,李昌武為翰林學士,當對)
宋真宗:朕自即位以來,未嘗除僕射,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應甚喜。
李昌武:臣不知。
宋真宗:(上曰)敏中今日門下賀客必多,卿往觀之。
    (昌武往見,丞相方謝客,悄無一人。)
李昌武:(昌武逕入見之,徐賀曰)今日聞降麻,士大夫莫不歡慰。
    (公但唯唯。)
李昌武:(又曰)自上即位,未嘗除端揆,此非常之命。自非勛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
    至此?
    (公復唯唯,終不測其意。)
    (又歷陳前世為僕射,勛勞德業之盛,禮命之重;公亦唯唯,卒無一言。)
    (既退,復使人至庖廚中,問今日有無親戚飲食者,亦寂無一人。)
    
    
8**時間: 地點:
    (明日對,上問昨日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見對。)
宋真宗:(上曰)向敏中大耐官職!
    (王公德用,狀貌魁偉,面色正黑,雖匹夫下卒,閭巷小兒,外至四夷君長,皆
    (知其名,識與不識,稱之曰「黑王相公」。)
    (契丹常呼其名以驚小兒,其為敵人畏服如此。)
    (陳文惠公堯佐見動物,必戒左右勿殺。)
陳堯佐:(器服壞,隨輒補之)無使不全以見棄也。
    (方公謹言為侍御史時,丁謂遭貶,謹言籍其家,得士大夫書,多乾請關通者,
    (悉焚之,不以聞。)
    (世稱其長者。)
    (蔡文忠公齊在大位,臨事不回,無所牽畏,而恭敬謙退,未嘗自伐,天下推之
    (為正人。)
    (杜正獻公衍歷知州、提轉、安撫,未嘗壞一個官員。)
    (其間不職者,即委以事,使之不暇;惰不謹者,諭以禍福,俾之自新,從而遷
    (善者甚眾,不必繩以法也。)
    (杜正獻公食於家,惟一面一飯而已。)
杜 衍:(或美其儉)衍本一措大爾,名位爵祿,冠冕服用,皆國家者。俸入之餘,以給
    親族之貧者,常恐浮食,焉敢以自奉也。一旦名位爵祿,國家奪之,卻為一措大
    ,又將何以自奉養耶?
杜門生:(杜正獻公一日憂見於色)公今日何以不悅?
杜 衍:適睹朝報,行某事,行某事非便,所以憂耳。
    (又一日,喜見於色。)
    (未及問,公曰)
杜 衍:今日朝報,某人進用。某人進用,社稷之福也。
    (杜正獻推獎後進名士,多出其門。)
    (居家見賓客,必問時事,聞有善,喜,若己出;至有所不可,憂見於色,或夜
    (不能寐,如任其責者。)
    (范文正公少有大節,其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
    (下。)
范仲淹:(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
范仲淹:(其有所為,必盡其力)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聖賢不
    能,必吾豈苟哉!
范仲淹:吾遇夜就寢,即自計一日飲食奉養之費及所為之事,果自奉之費與所為之事相稱
    ,則鼾鼻熟寐;或不然,則終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稱之者。
    (為鄧州守,賈內翰黯以狀元及第,歸,內翰謝公曰)
賈 黯:某晚進,偶得科第,願受教。
范文正:君不憂不顯,唯不欺二字可終身行之。
賈 黯:(內翰拜其言不忘,每語人曰)吾得於范文正者,平生用之不盡也。
    (韓魏公監左藏庫,時方貴高科,多逕去為顯職,公獨滯於管庫。)
    (眾以為非宜,公處之自若,不以為卑冗,職事亦未嘗苟且。)
韓 琦:琦平生仗孤忠以進,每遇大事,即以死自處。幸而不死,事皆偶成,實天扶持,
    非琦所能及也。
    (韓魏公領四路招討,駐延安縣。)
    (元昊寇邊,忽夜有人攜匕首至臥內,遽褰帷帳。)
    (公起坐,問誰何。)
殺手甲:(曰)某來殺諫議。
韓 琦:誰遣汝來?
殺手甲:張相公遣某來。
    (蓋是時張元,夏國正用事也。)
韓 琦:(就枕曰)汝攜吾首去。
殺手甲:某不忍,願得諫議金帶足矣。
    (遂取帶而出。)
    (韓魏公所歷諸大鎮,皆有遺愛,人人畫像事之。)
    (韓魏公雖在外,然其心常在社稷,老而益篤,雖病不忘國家。)
    (或有時聞更祖宗一法度,壞朝廷一紀綱,則泣涕終日不食。)
    (韓魏公語錄曰:欲成大節,不免小忍。)
    (韓魏公帥定州,時夜作書,令一侍兵持燭於旁。)
    (侍兵他顧,燭燃公鬚,公遽以袖麾之,而作書如故。)
    (少頃回視,則已易其人矣。)
    (公恐主吏鞭之,亟呼視之)
韓 琦:勿易渠,今已解持燭矣。
    (軍中感服。)
    (韓魏公為相,見文字有攻人隱惡者,即手自封之,未嘗使人見。)
    (韓魏公在相府時,家有女樂二十餘輩,及崔夫人亡,一日盡厚遣之。)
    (同列多勸且留,以為暮年歡。)
韓 琦:所樂能幾何,而常令人心勞,孰若吾簡靜之樂也。
    (識者以為過人遠矣。)
    (仁宗既告大廷相富弼,士大夫皆舉笏相賀。)
    (或密以聞,帝益喜曰)
宋仁宗:吾之舉賢,於夢卜矣。
富 弼:(富韓公弼少時有詬者,如不聞,或問之)恐罵他人。
朋友甲:斥公名雲富。
富 弼:天下安知無同姓名者!
    (歐陽文忠公在蔡,屢乞致仕。)
門人甲:(門人因間言曰)公德望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豈容遽去?
歐陽修:修平生名節為後生描畫盡,惟有早退,以全晚節,豈可更俟驅逐乎?
    (初,公在亳,已六請致仕,比至蔡逾年,復請。)
    (四年,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
    (舊守潁上,樂其風土,因卜居焉。)
    (唐質肅公介,潭州一巨賈私藏蚌胎,為關吏取搜,太守而下,輕其估,悉自售
    (焉。)
    (公時以言事謫潭,分珠獄發,奏方入,謂近臣曰)
宋仁宗:唐介必不肯買。
    (案具奏覆,覽之果然。)
    (蘇丞相頌字子容,在潁州日,通判趙至忠本歸明人,所至輒與守競。)
    (公待之以禮,具盡誠意。)
趙至忠:(他日至忠泣曰)至忠北人也,然見義則服。平生誠服者,唯今韓魏公與公耳!
    (蘇丞相平生未嘗問家人有無,及為相,所得俸賜,隨即散用。)
    (其自奉養薄,每食不過一肉。)
    (始薨之日,弔哭者造其寢堂,見其居處服用,無不歎愕咨嗟,以為素不若也。
    ()
    (蘇丞相之孫曰舒,信道,元豐中為御史中丞,銳於進取,言事多涉刻薄,為王
    (和甫所繩,除名。)
    (紹聖復通直郎,知無為州。)
    (或言其得罪深重,不當復敘,改監中嶽廟祖。)
蘇舒父:(父聞之)士大夫立朝當路,一涉非義,失人心,則終身遂廢。如王君貺未三十
    為御史丞,緣進奏院事,終身撼軻,不復大用,陷於刻薄,可不謹哉!
    (趙清獻公,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拜手,以告於天,不可告者,則不為也
    (。)
    (趙清獻公寬厚長者,與物無忤。)
    (家於三衢,所居甚隘。)
    (弟姪有欲悅公意者,厚以直易鄰翁之居,以廣公第。)
趙 抃:(公聞不樂)吾與此翁三世為鄰矣,忍棄之乎?
    (命亟還翁,而不追其直。)
    (趙清獻公通判泗州,泗守昏不事事,監司欲罷遣之,公獨左右其政,而諱其所
    (以然,使若權不己出者,守得以善罷。)
    (趙清獻公初任成都,攜一龜一鶴以行。)
    (其再任也,屏去龜、鶴,止一蒼頭。)
    (張公裕送以詩云:馬諳舊路行來滑,龜放長河不再來。)
    (陳恭公執中素不喜歐陽公,其知陳州時,公自潁移南京,過陳,拒而不見。)
    (後公還朝作學士,陳為首相,公遂不造其門。)
歐陽修:(已而陳出知亳州,罷使相,公當草制,陳自謂必不得其美辭,至云)杜門卻掃
    ,善避權勢以遠嫌;處事執心,不為毀譽而更變。
陳執中:(陳大驚喜)使與我相知深者,不能道此,此得我之實也。
陳執中:(錄寄其客李師中曰)吾恨不早識此人。
    (司馬溫公童稚時,與群兒戲於庭。)
    (庭有大甕,一兒偶墮甕水中,群兒嘩然棄去,公即以石擊甕,水因穴而進出,
    (兒得不死。)
    (蓋其活人手段已見於齠齔中,至今京、洛間多為《小兒擊甕圖》。)
司馬光:世之人,不以耳視而日食者鮮矣。
聞者甲:(聞者駭曰)何謂也?
司馬光:衣冠所以為容觀也,稱體斯美矣,世人舍其所稱,聞人所尚而慕之,豈非以耳視
    者乎?飲食之物,所以為味也,適口斯美矣,世人取果餌而刻鏤朱綠之,以為按
    之玩,豈非以目食者乎?
    (司馬溫公作《迂書》,)
問者甲:(或問)何謂回心?
司馬光:去惡而從善,舍非而從是,人或知之而不能徙,以為如制悍馬,如斡石之難也。
    靜而思之,在我而已,如轉戶柩,何難之有?
    (司馬溫公從龐穎公辟為太原府通判,尚未有子。)
    (夫人為買一妾,公殊不顧。)
    (夫人疑有所忌也,一日教其妾)
司夫人:俟我出,汝自飾至書院中,冀公一顧也。
司馬光:(妾如其言,公訝曰)夫人出,汝安得至此?
    (亟遣之。)
    (赴闕庭,民遮道曰)
人民甲:公無歸洛,留相天子,全活百姓。
    (司馬溫公以高才全德,大得中外之望,士大夫識與不識,稱之曰「君實」。)
    (下至閭閻畎畝,匹夫匹婦,莫不能道司馬公之名。)
    (退十有餘年,而天下之人冀其復用於朝。)
    (故蘇子瞻為公獨樂園詩曰:先生獨何事,四海望陶冶。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
    (馬。)
    (蓋紀實也。)
司馬光:(司馬溫公病,與呂公著曰)晦叔自結髮志學,仕而行之,端方忠厚,天下仰服
    。垂老乃得秉國政,平生所蘊,不施於今日,將何俟乎?比物論頗譏晦叔慎嘿太
    過。光自病以來,悉以身付醫,家事付康,惟國事未有所付,今日囑於晦叔。
司馬光:介甫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遂非,致忠直疏遠,讒佞輻輳,敗壞
    百度,以至於此。今方矯革其弊,不幸介甫謝世,反覆之徒,必詆毀百端。光意
    以謂朝廷特宜優加厚禮,以振起浮薄之風,不識晦叔以為如何?
司馬光:受人恩而不忍負者,其為子必孝,為臣必忠。
    (司馬溫公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其被服如陋巷之士,一室蕭然,圖書盈幾,終
    (日靜坐,泊如也。)
    (其所服之布衾,乃范蜀公自許訪公時所贈也。)
    (後寢疾,東府治命殮以深衣,而覆以是衾,常作布衾銘曰:藜藿之甘,綈布之
    (溫;名教之樂,德義之尊。求之孔易,享之嘗安。綺繡之奢,膏粱之珍;權寵
    (之盛,利欲之繁。苦難其得,禍辱旋臻。取易舍難,去危就安。至愚且知,士
    (寧不然。顏樂簞食,萬世師模。紂居瓊台,死為獨夫。君子以儉為德,小人以
    (奢喪軀。然則斯衾之陋,其可忽諸!)
    (呂正獻公燕居,凝塵滿案,澹然弗顧。)
呂公著:(嘗言)自見吾友王深父,而道德性命之學日加益。公天性清儉,然居處飲食衣
    服,不過為敝陋,從容有常度。
    (李公擇治平中數為朋友言,呂正獻未嘗聞其疾聲,見其遽色,亦未嘗草書,學
    (者當師慕之。)
王安石:(王荊公知制誥,夫人為買一妾,荊公見之)何物女子?
小妾甲:夫人令執事左右。
王安石:汝誰氏?
小妾甲: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舟失水,家貲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
王安石:夫人用錢幾何得汝?
小妾甲:九十萬。
    (公呼其夫,令為夫婦如初,盡以錢賜之。)
范純仁:(范忠宣公曰)今人好名,乃勇於為善。
    (范忠宣公平生自奉無重肉。)
    (又雜誌云:古人自奉簡約,類非後人所能。)
    (乃飲食高下,各有制度,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
    (,大抵古人得肉食者至少,所謂肉食者謀之,此言貴者方得食也。)
范純仁:(又曰)虎頭燕頷,食肉相也。此古以食肉為難得,比之後人,簡約甚矣。
范純仁:(公親族間有子弟請教於公)唯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其人書於坐隅,終身佩服。)
    (公平生自奉無重肉,不擇滋味,所食粗糲而已。)
    (每退自公,易衣短褐,率以為常。)
    (公罷相尹洛,三子皆衣布褲。)
    (尹和靖因揖,上馬見之。)
    (伊川論國朝名相,必曰「李文靖、范忠宣」。)
    (呂滎陽公更歷中外,凡典五州。)
    (晚居宿州、真、揚間,十餘年,衣食不給,有至絕糧數日者。)
    (其在和州,嘗作詩云:除卻借書沽酒外,更無一事擾公私。)
    (古人清白如此。)
呂滎陽:(呂滎陽公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善養心者,正其思而已矣。目欲紛麗之色,視思明,則色慾寡矣。耳欲鄭衛之聲
    ,聽思聰,則聲欲寡矣。口欲天下之美味,思夏禹之菲飲食,則口欲寡矣。身欲
    天下之文繡,思文王之卑服,則身欲寡矣。寡慾如此,而心不治,未之有也。
鐘離權:(鐘離權曰)吾買婢,得前令之女,吾特憐而悲之,義不可久辱。
    (趙康靖公概,厚德長者,口未嘗言人短。)
    (中歲常置黃黑二豆於几案間,自旦數之,每興一善念,則投一黃豆,興一惡念
    (,則投一黑豆。)
    (暮發視之,初黑豆多於黃豆,漸久反之。)
    (既謝事歸南京,遂徹豆無可數。)
    (石徂徠介,字守道,為舉子時,寓學於南郡,其固窮苦學,世無比者。)
    (王侍郎瀆聞其窮約,因宴客,以盤餐遺之。)
石 介:(石謝曰)甘脆亦介之願,但日饗之則可,若止得一饗,則明日何以繼乎?朝饗
    膏粱,暮厭粗糲,人之常情也。介所以不敢當賜。
    (王咨重之。)
    (陳無己與趙挺之、邢和叔皆郭大夫婿。)
    (陳在館職,當侍郊丘,非重裘不能禦寒氣。)
    (無己止有其一,其內子為於挺之家,假以衣之。)
    (無己詰所從來,內以實告。)
陳無己:(無己曰)汝豈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
    (卻之。)
    (既而遂以凍病而死。)
    (劉元城在宋,杜門屏跡,不妄交遊,人罕見其面。)
    (田夫野老,市井細民,謂若過南京不見劉待制,如過泗州不見大聖。)
    (劉元城見賓客,談論逾時,體無欹側,肩背竦直,身不妄動。)
劉元城:唯絕嗜慾,可以不死。
    (陳古靈襄與鄉士陳烈、周希孟、鄭穆名「四友」。)
    (公與三人者,獨以斯道鳴於海隅,躬行持守益堅。)
    (自家而達於州閭,邦人化之,謂之四先生。)
    (雖有誕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禮於其門。)
    (曾公鞏字子固,在官有所市易,取賈必以薄,予賈必以厚;於門生故吏,以幣
    (交者,一無所受。)
    (福州無職田,歲鬻園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萬。)
曾 鞏:太守與民爭利,可乎?
    (罷之。)
    (後至者亦不復取也。)
    (蔡文忠公通判濟州,日飲醇酎,往往至醉。)
    (是時太夫人年已高,頗憂之。)
    (山東賈存道先生過濟,文忠館之。)
    (慮其以酒廢學、生疾,乃為詩示文忠曰:聖君恩寵龍頭選,慈母年高鶴髮垂。
    (君寵母恩俱未報,酒如成病悔何追。)
    (文忠矍然起謝之,自是非請客不對酒,終自未嘗至醉。)
    (陳忠肅公綬,性清謹,言動有常。)
    (平生手不執錢,貨殖之事未嘗講論,惟於農田不廢詢訪。)
陳 瓘:(嘗語人曰)有國有家,豈能忘利?或孳孽而營之,或臨事必以為言,則可戒也
    。
陳 瓘:(陳忠肅公嘗語人)蔡京他日必大用,但此人得志,必擅私逞慾,無君自肆矣。
    (尋居諫省,遂攻其惡。)
    (京致情,懇以甘言啖公。)
陳 瓘:射人先射馬,擒賊須擒王。不得自己也。
    (攻之愈力。)
    (初,京為翰林學士承旨,以辭命為職,世未知其非也。)
    (公力言京不可用,用之必為腹心患,宗社安危未可知,聞者往往甚其言,以為
    (京之惡不至是。)
    (已而結嬖幸,竅國柄,矯誣先烈,怙寵妄作,為宗社禍,悉如公言,於是人服
    (公如蓍龜云。)
    (陳忠肅公有鬥餘酒量,每飲不過五爵。)
    (每會親戚,間有歡適,不過大白滿引,恐以長飲廢事。)
    (每日有定課,自雞鳴而起,終日寫閱,不離小齋。)
    (倦即就枕,既寤即興,不肯偃仰枕上。)
    (每夜必置行燈於牀側,自提就案。)
陳 瓘:(人或問公何不呼喚使者)起止不常,若涉寒暑,則必動其念,此非可常之道。
    偶吾性安之,故不欲勞人也。
    (陳忠肅公為越州僉判,蔡卞為帥,待公甚厚,而公已得其心術,常欲疏遠之,
    (屢引疾尋醫,章不得上。)
    (會明闕,蔡俾公權攝,以時當得職田,意公方貧,必喜於少紓。)
    (公到明,遂伸尋醫之請,將所得圭租遜前官,明州以法當公得,公以義不當受
    (,卒不取而歸之官廩。)
    (陳忠肅謫台州,所過州郡,皆令甲兵防送,不得稽留。)
    (至台久之,人莫敢以居室借賃者,暫館僧舍,十日必遷一寺,公處之澹然。)
    (至台數月,朝廷起遷人,石悈知州事,且令赴闕之官,士論以為將有處分於公
    (也。)
    (悈至,揚言怖公,視事之次日,即遣兵官突來約束,不得令出入,又置邏卒數
    (處,雖親戚家書,殆至隔絕。)
    
    
9**時間: 地點:
    (未幾,復令兵官搜檢行李,攝公至郡。)
    (郡庭垂簾如制獄,大陳獄具。)
陳 瓘:(公知其意,遂發問曰)今日之事,豈被旨耶?
    (悈示公札子,蓋取《尊堯集》副本,以為係詆誣之書,合繳出毀棄。)
陳 瓘:然則朝廷指揮取《尊堯集》耳。追悈至此,復欲何為?
石 悈:君知尊堯所以立名乎?蓋以神考為堯,而以主上為舜也。助舜尊堯,何為詆誣?
    悈將顯就誅戮,不必以刑獄相恐!
    (悈不待公言畢,屢揖公退,繼又幽公僧舍,使小吏監守,對榻坐臥,窘辱百端
    (。)
    (人情憂怖,慮有不測,公安之,不以為撓。)
    (悈亦終不能為害。)
    ()
馬永卿:匡衡疏有曰:治性之道,必審己之所有餘,而強其所不足。
    (蓋聰明疏通者,戒於太察;寡聞少見者,戒於壅蔽;勇猛剛強者,戒於太暴;
    (仁慈溫良者,戒於無斷;沉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
    (此語可為座右銘。)
    (王文公洙始舉進士,與郭稹同保。)
    (有告稹冒祖母禫者,法當連坐。)
主司甲:(主司召問)果保稹否?
王 洙:保之不可易也。
    (於是與稹俱罷。)
    (唐充之每稱:前輩說後生,不能忍詬,不足為人;聞人密論,不能容受,而輕
    (泄之者,不足為人。)
    (劉高尚先生臯云:毋以嗜慾殺身,毋以政事殺人,毋以貨財殺子孫,毋以學術
    (殺天下後世。)
程 顥:世傳神仙白日飛升之類則無,若閒居山林,保形煉氣,以延年益壽,則有之。譬
    如一爐火,置之風中,則易過,置之密室,則難過。有此理也。
問者甲:(或問)揚子言聖人不師仙,聖人能為此等事否?
程 顥:此是天地之間一賊,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使聖人肯為,周孔為之矣。
程 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良心也。天之所以降衷,民之所以受天地
    之中也,寂然不動,虛明純一,與天地相似,與神明為一。傳曰,喜怒哀樂,未
    發謂之中。其謂此歟?如衡之平,不加以物,如鑒之明,不蔽以垢,乃所謂正也
    。惟先立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如使忿忄恐懼,好樂憂患,一奪其良心,則
    視聽食息,從而失守,欲區區修身以正其外,難矣。
    (明道先生年十六七時,好田獵,後自謂今無此好。)
周敦頤:(周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潛隱未發,一日萌動,復如前矣。
    (後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乃知果未無也。)
程 顥:有人胸中常若有人焉,欲為善,如有惡以為之間;欲為不善,又若有羞惡之心者
    。本無二人,此正交戰之驗也。持其志,使氣不能亂,此最可驗。
程 頤:(先生或問)家貧親老,應舉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可以免此?
程 顥:此只是志不勝氣。若志勝,自無此累。家貧親老,須用祿仕,然得之不得為有命
    。
程 頤:在己固可,為親奈何?
程 顥:為己為親也,只是一事。若不得,其如命何?苟不知命,見患難必避,遇得必動
    ,見利必趨,其何以為君子?然聖人言命,非為中人以上者設;中人以下,於得
    喪之際,不能不惑,故有命之說。若上智之人,更不言命。
程 頤:(先生曰)主一之謂敬,無適之謂一,不一則二三矣。至於不敢欺,不敢慢,尚
    不愧於屋漏,皆是敬之事也。
程 顥:整齊敬肅,則心便一,一則自無非僻之乾。此意但涵養久之,則天理自明。
程 頤:(先生曰)利不獨財利之機,凡有利心,便不可才作一事,須尋自家隱便處,皆
    利心也。
張 繹:(張思叔詬詈僕夫)何不動心忍性。
    (思叔慚謝。)
    (謝顯道與伊川別一年,往見之。)
程 頤:相別一年,做得甚工夫?
謝良佐:(謝曰)也只去個矜字。
程 頤:何故?
謝良佐:仔細點檢來病,痛盡在這裡。若按伏得這個,罪過方有向進處。
    (伊川點頭,在坐同志者曰)
程 頤:此人為學,切問近思者也。
胡 瑗:(公問顯道)矜字罪過何故恁地大?
謝良佐:(謝曰)今人做事,只管要誇耀別人耳目,渾不關自家受用。事有底人食前方丈
    ,便向人前吃,只蔬食菜羹,卻去房裡吃,為甚恁的?
謝良佐:舊多恐懼,不好打疊了此心。
謝良佐:(又曰)人有己便有,誇心立己,與物幾時到,得與天為一處,須是克己才覺時
    ,便克將去。
謝良佐:克己須從性偏難克處克將去。
程 顥:(謝顯道從學於明道,明道嘗稱之曰)謝子雖稍近魯直,是誠篤理會,事有不透
    ,其顙有,憤悱如此。
朱光庭:(朱光庭公見明道於汝,歸,謂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
    (尹彥明享年二十,師事伊川,應進士舉,策問元黨人。)
尹彥明:(彥明曰)此尚可以干祿邪!
    (不對,逕出。)
    (劉質夫絢自髫齔即事明道先生,天性孝悌,樂善而不為異端所惑,氣和而體莊
    (,持論不苟合,跬步不離學。)
    (每瞀悶時,正坐端襟,意氣即下。)
    (既卒,明道以文哭之曰)
程 顥:游吾門者眾矣,而信之篤,得之多,行之果,守之固,若子者幾希。
侯師聖:(侯師聖稱之曰)明道平和簡易,惟劉絢近之。
    (王宣徽之子正甫,一日約康節同吳處厚、王平甫會飯,康節辭以疾。)
    
    
10**時間: 地點:
    (明日,正甫來,謂曰)
邵 雍:某之辭會有以,姑聽之。吳處厚者,好議論,王平甫乃介甫之弟,介甫方執政行
    新法,處厚每譏刺之,平甫雖不甚主其兄,若人面罵之,則亦不堪矣,此某所以
    辭會也。
王正甫:(正甫笑曰)先生料事之審如此。昨處厚席間毀介甫,平甫作色,欲列其事於府
    ,某解之甚苦,乃已。
    (嗚呼!康節以道德尊一代,平居出處,一飯之間,其謹如此,為子孫者當念之
    (。)
    (范侍講,元初伊川除崇政殿說書,時范公為著作佐郎、實錄院檢討,謂溫公曰
    ()
程 頤:經筵若得范淳夫來尤好,但經筵須要他。
司馬光:何故?
程 頤:頤自度乏溫潤之氣,淳夫色溫而氣和,尤可以開陳是非,導入主之意。
    (其後除侍講。)
    (劉道原恕,家貧不能自給,一毫不妄取於人。)
    (其自洛陽南歸也,時已十月,無寒具,司馬溫公以衣襪二事及舊貂褥贐之,固
    (辭,強與之。)
    (行及潁州,悉封而還之。)
司馬光:於光不受,他人可知。
    (劉道原為人剛毅,時王介甫權震天下,人不敢忤,憤憤不少屈。)
鄒 浩:(鄒侍郎浩曰)聖人之道,備於六經。千門萬戶,何從而入,大要在謹獨而已。
    但於十二時中,看自家一念從何處起,即點檢不放過,便見工力。
    (徐節孝事母謹嚴,非有大故,未嘗去其側。)
    (日具太夫人所嗜,或不獲,即奔走市,若有所亡。)
    (人或慕其純孝,損直以售之。)
    (親戚故人,或致甘毳,誠不至,禮不恭,弗受也。)
    (所奉饌,皆自調味。)
    (太夫人飲食時,先生率家人在左右為兒戲,或謳歌以說之,故太夫人雖在窮巷
    (,而奉養與富貴家等,無須臾不快。)
    (太夫人以疾終,先生號慟嘔血,絕而復甦,哭不輟聲。)
    (呂溱造廬下,聞其號哭)
呂 溱:想見鬼神中夜聞此聲,亦須為公泣也。
    (先生少時為母置膳,先過一賣肉家,中心欲買其肉,遂先於市中買他物,而別
    (路於歸途為順,且亦有賣肉者,因自念中心已許買他家肉,若舍而之他,能不
    (欺心乎?遂迂道買肉而歸,且云己之行信,自此始也。)
    (又云,少時逐日以衫帽揖母,一日見貴官,乃用襆,因自念天下之尊,莫逾
    (父母,今反不若見貴官,明日以襆揖母,家人見之,無不笑,既久,亦不笑
    (也。)
    (且云,己之行敬,自此始也。)
    (晏公敦復平居靜默,似不能言者,立朝論事,則明目張膽,不畏強御。)
張九成:(論處己曰)操守欲正,器局欲大,識見欲遠。三者有一,便可立身,兼之者極
    難。雖然,有識見者自別當以識見為先。
問者甲:(或曰)倉卒患難中,處事不亂,是其才耶,抑其識耶?
張九成:未必才識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恐胸中好亂,何以臨事?
    古人平日欲涵養器局者,此也。
    (張子韶謫居南安,至則閉門謝客,以經史自娛,袍糲食,家人輩幾無以自存。
    ()
    (親知聞之,爭饋遺以奉,公皆謝遣之。)
張 栻:心在焉,則謂之敬。且如方對客談論,而他有所思,雖思之善,亦不敬。才有間
    斷,便是不敬。
張 栻:學莫先於義利之辨。而義也者,本心之所當為,而不能自已,非有所為而為之者
    也。一有所為,而後為之,則皆人欲之私,而非天理之所存矣。
朱 熹:心者,萬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則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則無一事
    得由於正。人有常言曰:心印若此印,刊刻得端正,看印在何處莫不端正;若刊
    刻得欹邪,看印在何處無不欹邪。故治心之學,不可不謹也。
朱 熹:凡徇人欲,自是危險。莊子所謂其熱集火,其寒凝冰,是也。
汪信民:(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胡康侯聞之,擊節歎賞。)
    (第三卷 交際門)
    (竇諫議禹鈞,為人素長者,每量歲之所入,除伏臘供給外,皆以濟人之急。)
    (嘗於宅南建一書院四十間,聚書數千卷,禮文行之儒,延置師席,凡四方孤寒
    (之士,貧無供頓者,公咸為處之。)
    (無問識與不識,有志於學者,聽其自至。)
    (故其子見聞益博,凡四方之士,由公之門登貴顯者,前後接踵。)
    (來拜公之門,必命左右扶公坐,受其禮。)
    (及公之亡,蒙深思者,有持心喪三年,以報其遺德。)
    (戚同文,睢陽人。)
    (幼孤,事祖母以孝聞。)
    (遭世喪亂,不復仕,創睢陽書院,聚徒講學,相繼登科者五十六人,踐台閣者
    (亦至十數。)
    (同文尚信義,喜周人急,所與交皆當世名士,門人號曰堅素先生。)
    (戚公同文從邑人楊懿受經,懿遇疾,托以家事,同文為葬其三世之未葬者。)
    (曹武惠王征幽州,失律、素服待罪。)
    (趙參政昌年請按軍法,朝廷察之,止謫右驍衛上將軍,未幾遂起。)
    (趙參政自延安還,因事被劾,久不許見。)
    (時公已復樞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許朝謁,士論歎服。)
    (王嘗與楊文公評品人物,楊曰)
楊 儀:丁謂何如?
王 曾:才則才矣,他日在上位,使有德者助之,庶得終吉;若獨當權,必為身累。
    (錢公惟演出守河橋,詣王沂公曾為別,酌酒餞之。)
錢惟演:(錢曰)惟演身列將相,不為不重,然朝廷每闕輔相,議不在中,惟公憐之。
王 曾:相公才用閥閱,豈曾所敢望。然曾忝冠宰府,今已數年,相公尚寄藩屏者,何也
    ?
錢惟演:(錢曰)惟演才識不茂,實假遭逢。相公科第文章,敭歷中外,豈惟演所敢侔哉
    !
王 曾:不然。曾之才不及公,而猥當柄用,乃先於公者,蓋以紳之士畏公而不畏曾也。
    公誠能去其可畏之跡,使人無所復畏,登庸調化,必有日矣。
    (張忠定公詠,號乖崖,與寇萊公為布衣交,萊公兄事之。)
    (忠定面責不少恕,雖貴不改也。)
    (公守蜀,聞大拜)
張 詠:寇準,宰相才也。
張 詠:蒼生無福。
張 詠:(門人李畋怪而問之)人千言而不盡者,準一言而盡。然用之太早,恐不及學耳
    。
    (萊公在岐,忠定自蜀還,訪之,不留。)
    (既別,顧萊公曰)
張 詠:曾讀《霍光傳》否?
寇 準:未也。
    (更無他語。)
    (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
寇 準:此張公謂我也。
張 詠:吾頃與寇公準、張公覃取大名府解試,罷,眾謂吾名居覃之右。吾上府帥書,言
    覃之德行著於鄉里,有古人風,以某之文近覃之文,則未可知,若言其行,則某
    不及覃遠甚。
    (遂讓覃為解元。)
    (蓋士君子當以德義為先,不然未足為士也。)
    (張忠定公有清鑒,善臧否人物,凡所薦辟,皆方廉恬退之士。)
張 詠:(嘗曰)彼好奔競者,將自得之,何假吾舉!
    (李文定公家甚貧,同巷李生,每推財以濟之。)
    (公感其意,拜為兄。)
    (尋舉進士第一,李生遣人奉書通慇懃,公口謝之而已,不答。)
    (書生慚,謂公挾貴忘舊,遂不復相聞。)
    (後十年,公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之義,願授一官,以報其德。)
    (詔授左班殿直。)
    (公制袍笏,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公與敘舊好,且謝曰)
李 迪:昔日周旋,極不敢忘,幸被誤恩,乃獲所願。
    (眾然後服公性度弘遠,非狹中淺見之人所能度。)
    (王章惠公隨舉進士,甚貧,游於翼城,逋人錢,執而入縣。)
    (石務均之父為縣吏,為償錢,又飯之,館之於其家,其母尤所加禮。)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