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 至 第四四〇

431**時間: 地點:
謂 帝:(一日,問鄭譯曰)我腳上杖痕,誰所為也?
孝 伯:(譯曰)事由烏丸軌,以致帝與臣皆受先帝杖責。
    (宇文孝伯因言軌捋須事。)
謂 帝:(怒曰)彼豈樂吾為君哉!不殺此奴,無以泄吾恨。
    (即遣敕使往徐州殺之。)
    (元岩不肯署詔,御史大夫顏之儀力諫不聽。)
    (岩復進諫,脫巾頓顙,三拜三進。)
帝 大:汝欲黨烏丸軌耶?
謂 帝:(岩曰)臣非黨軌,恐陛下濫誅大臣,失天下之望。
    (帝怒,使閹豎搏其面,曳之出。)
    (使至徐州,軌見敕,神色不動)
帝 大:早知此事矣。
    (引頸受刃。)
    (遠近聞之,知與不知,莫不流涕。)
    (岩亦廢死於家。)
    (初,帝為之太子也,上柱國尉遲運為宮正,數進諫,忤帝意。)
    (又與王軌、宇文孝伯、宇文神舉,皆為高祖所親厚。)
    (帝嘗疑其黨同毀己,見之色屢不平。)
    (及軌死,運懼,謂孝伯曰)
孝 伯:帝舊恨不忘,吾徒終必不免,為之奈何?
孝 伯: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為臣為子,知欲何之?且委質事人,本徇名義,諫
    而不入,死焉可逃?足下若為身計,不如遠之。
    (於是運求出,外遷為秦州總管。)
    (他日,帝以齊王憲事讓伯曰)
帝 大:公知齊王謀反,何以不言?
孝 伯:臣不知其反也,但知齊王忠於社稷,為群小所構。臣欲言之,陛下必不用,所以
    不言。且先帝囑咐微臣,唯令輔導陛下為堯、舜之主。今諫而不從,實負先帝顧
    托,以此為罪,是所甘心。
    (帝大慚,俯首不答,令且退,俄而下詔賜死。)
    (時宇文神舉為並州刺史,亦遣使就州殺之。)
    (尉遲運至秦州,亦以憂死。)
    (辛巳,帝以位為天子,猶非極貴,遂傳位於太子闡,是為靜帝。)
    (大赦,改元大象。)
    (自稱天元皇帝,欲貴同於天也。)
    (楊後稱天元皇后,妃朱氏為天皇后,元氏為天右皇后,陳氏為天左皇后。)
    (楊名麗華,朱名滿月,元名樂尚,陳名月儀。)
    (至是並稱皇太后。)
    (所居稱天台,制曰天制,敕曰天敕,冕二十四旒,車服旗鼓,皆倍前王之數。
    ()
    (置納言、御正等官,皆列天台。)
    (國之儀典,率情改更。)
    (務自尊大,無所顧忌。)
    (每對臣下,自稱為天。)
    (用樽彝圭瓚以飲食,令群臣朝天台者,致齋三日,清身一日,然後進見。)
    (既自比於上帝,不欲臣下同己。)
    (常自帶綬,冠通天冠,加金附蟬,顧見侍臣冠上有金蟬及王公有綬者,並令去
    (之。)
    (不許人有天高上大之稱。)
    (禁天下婦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墨妝。)
    (每召群臣論議,唯欲興造變革,未嘗言及政事。)
    (遊戲無常,出入不節,羽儀仗衛,晨出夜還,陪侍之官,皆不堪命。)
    (自公卿以下,常被楚撻。)
    (每捶人,皆以百二十為度,謂之「天杖」。)
    (其後又加至二百四十,宮人內職亦如之。)
    (后妃嬪御雖被寵幸,亦多杖背。)
    (以故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
    (又忌諸弟,乃以襄郡為趙國,濟南郡為陳國,武當、安富二郡為越國,上黨郡
    (為代國,新野郡為滕國,邑各萬戶。)
    (令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並之國。)
謂 之:(汝南公慶私謂楊堅曰)天元實無積德,視其相貌,壽亦不長。又諸藩微弱,各
    令就國,曾無深根固本之謀。羽翮既翦,何能及遠哉?
    (堅深然之。)
    (有杞公宇文亮,於天元為從祖兄,其子西楊公溫,妻尉遲氏,天元之姪婦也,
    (有美色。)
    
    
432**時間: 地點:
    (一日,以宗婦入朝,悅其美,欲私幸之,謂其妃司馬氏曰)
天 元:朕愛尉遲夫人嬌好,欲使從我。卿盍為我言之。
謂 之:(司馬妃曰)尉遲夫人面重,直言之,恐其羞怯,不能如陛下意。不如醉以酒而
    就之,一任帝所欲為矣。
    (天元稱善,乃賜宴宮中,命司馬妃陪飲。)
    (尉遲氏不敢辭,只得坐而飲。)
    (司馬妃命宮女輪流勸盞,又請以大觥敬之。)
    (尉遲氏酒量本淺,又連飲數杯,不覺沉醉,坐不能起,倚桌而臥。)
    (司馬妃命宮女卸其妝束,扶上御榻安寢,報帝曰)
天 元:事諧矣。
    (天元大喜,搴幃視之,益覺可愛,遂裸而淫之。)
    (及尉遲氏醒,身已被污,只索無奈,跪而乞歸。)
天 元:爾不忘家耶?我將殺爾一家,納爾為妃。
謂 之:(尉遲氏懼且泣曰)妾體鄙陋,本不足以辱至尊。若以妾故,而戮及一門,妾亦
    不能獨生矣。乞至尊哀之。
    (見其有怖色,慰之曰)
天 元:汝勿懼,吾言戲耳。今後召汝,慎毋違也。
    (尉遲氏再拜而出,歸語其夫。)
    (夫大驚,密以其事報於父。)
    (時值淮南用兵,亮為行軍總管,韋孝寬為行軍元帥。)
    (兩軍前後行,相違數裡。)
孝 寬:(亮聞報大懼)天元無道若此,不唯辱我家風,且將滅我門戶,我豈可坐而待死
    !
    (乃與左右心腹謀之。)
謂左右:(或曰)朝廷暴政橫行,臣民解體,危亡可待。不如暫投江南,以觀其變。
孝 寬:(亮曰)我家在長安,棄之不忍。且一出此境,安能復返?
謂左右:(或曰)乘其無備,殺入長安,廢此無道,另立有德,此不世之功也。
孝 寬:(亮曰)此固吾志,但吾與孝寬並行,勢若連雞。必與之俱西,方可成事。而彼
    方得君,安肯與我同反?吾朝叛,彼夕討矣。為今之計,必先襲而執之,並其眾
    ,然後可以鼓行而西。
    (左右皆稱善。)
    (乃定計於是夜之半,先襲破孝寬營。)
    (有偏將茹寬素與孝寬善,知其謀,遣人密報孝寬。)
    (孝寬知之,設伏以待。)
    (亮至半夜,率精騎二千,銜枚疾走,直奔孝寬營。)
    (遙聽營內更鼓無聲,巡鑼不作,以為軍皆睡熟,正好乘其不備。)
    (而才至寨口,忽聞寨中震炮一聲,營門大開,火把齊明,照耀如同白日。)
    (孝寬全身披掛,挺槍出馬,左右排列將士,皆雄糾糾橫刀待戰。)
孝 寬:(馬上高聲曰)杞公,汝來偷營耶?我待汝久矣。
    (亮大驚,手下將士不戰自退。)
    (孝寬把槍一指,將士皆奮勇而進。)
    (亮拍馬急走,及回至大營,已被孝寬潛從側路遣兵襲破,據守寨門。)
    (亮此時進退無路,因遂拔刀自刎。)
    (孝寬梟其首,號令三軍,眾皆懾服。)
    (遂飛章告變,天元大喜,殺亮一門,孩稚無遺。)
    (單留尉遲氏,納之宮中,拜為長貴妃,寵幸無比。)
    (越一日,天元將如同州,增侯正、前驅、戒道等官,為三百六十重。)
    (自應門至於赤岸澤,數十里旙旗相蔽,音樂俱作。)
    (又令虎賁持鈒馬上,稱警蹕。)
    (儀衛之盛,從古未有。)
    (及還長安,詔天台侍衛之臣,皆著五色及紅紫綠衣,名曰「品色服」。)
    (有大事,與公服相間服之。)
    (又詔內外命婦皆執笏,其拜宗廟及天台,皆俯伏如男子。)
    (後宮增置位號,不可勝彔。)
    (復欲立尉遲氏為後,共成五後。)
孝 寬:(以問小宗伯辛彥之曰)古有之乎?
謂左右:皇后與天子敵體,不宜有五。
謂左右:(又問太學博士何妥)昔帝嚳四妃,虞舜二妃,先代之數,何常之有?
    (天元大悅。)
下 詔:(免彥之官)坤儀比德,土數唯五,四太皇后外,可增置天中太皇后一人,以長
    貴妃尉遲氏為之。
    (造錦帳五,使五後各居其一。)
    (實宗廟祭器於前,自讀祝版而祭之。)
    (又以五輅載婦人,自帥左右步從。)
    (又好倒懸雞鴨,及碎瓦於車上,觀其號呼以為樂。)
    (性之所好,往往有不可解者。)
    (楊後性柔婉,不妒忌。)
    (雖事暴主,人有犯,曲為勸解。)
    (以故四後及嬪御等,皆愛而仰之。)
    (天元昏虐滋甚,嘗無故怒後,欲加之罪。)
    (後進止安閒,辭色不撓。)
    (天元見無懼容,大怒,遂賜後死,逼令引決。)
    (嬪御皆為之叩頭求免。)
    (後母獨孤氏聞之,詣閣陳謝,叩首閣外,流血滿面,然後得免。)
    (後父堅位望隆重,天元忌之,嘗忿)
謂 後:必族滅爾家。
    (後長跪求饒,候其怒解乃起。)
    
    
433**時間: 地點:
    (一日,召堅入宮,戒)
謂左右:爾等視堅色動即殺之。
    (堅至,留與久語。)
    (堅應對無失,神色不動,乃免之。)
    (內史鄭譯與堅少同學,奇堅相表,以其後必有非常之福,傾心相結。)
    (堅亦知其為帝所寵,每與友善。)
謂左右:(及聞帝深忌,屢欲殺害,情不自安,因私謂譯曰)吾與子相善,一國莫不知。
    子於帝前,豈不能庇我以生?但帝意難測,倘遇卒然之誅,子欲救無及。不如出
    外圖全。又恐面陳取禍,願子少留意焉。
謂 後:(譯曰)以公德望,天下歸心。欲求多福,豈敢忘也。有便當即言之,保無害耳
    。
    (會天元欲伐江南,使譯引兵前往。)
    (譯自言無將才,請得一人為元帥。)
天 元:卿意誰可者?
謂 後:陛下欲定江東,自非懿戚重臣,無以鎮撫。臣意大臣中唯普六茹堅,以椒房之戚
    ,具將帥之才,為國盡忠,事君不貳。若命為將,必能平定江南,混一四海。且
    壽陽地控鄰邦,使堅為總管,以督軍事,徐圖進取,則陳氏之土地可坐而有也。
    
    (天元從之,以堅為揚州總管,使譯發兵會壽陽。)
    (命下,堅大喜,謂其夫人獨孤氏曰)
天 元:吾今庶可免矣。
    (遂詣闕辭帝,帝命速發。)
    (將行,忽起足疾,不能舉步,欲停留數日,懼帝見責。)
    (正懷疑慮,忽報鄭譯來謁,忙即留進密室,訴以足疾之故。)
天 元:(譯曰)公疾即愈,且緩南行。有一大事報公,焉知非公福耶?
    (堅問何事,譯屏退撫耳語曰)
謂左右:昨夜帝備法駕,將幸天興宮,去未逾時,不豫而還。今者進內請安,病勢沉重,
    殆將不起。帝若晏駕,主少國疑,秉衡之任,非公誰能當之?我故先以語公。倘
    有片紙來召,公即速來,慎勿徘徊,坐失機會。
    (言訖輒去。)
    (堅自是足疾若失。)
    (又御正劉昉素以狡諂得倖於天元,而心亦向堅。)
    (以堅負重望,又皇后父,欲引之當國,遂與譯同心戴之。)
    
    
434**時間: 地點:
    (卻說天元身抱重疾,自知不起,召鄭譯、劉昉入侍,又召御正大夫顏之儀並入
    (臥內,欲囑以後事。)
    (而口已瘖,不復能語。)
    (譯遂令昉召堅。)
    (昉至堅第,語以故。)
    (堅尚猶豫,辭不敢當。)
天 元:(昉曰)公若為,速為之;不為,昉自為也。
之 儀:(堅曰)公等有意,堅敢不從!
    (乃入宮。)
    (帝已不省人事。)
    (自稱受詔,居中侍疾。)
    (是日,帝殂於天台。)
    (秘不發喪,矯詔以堅總知中外兵馬事。)
    (顏之儀知非帝旨,拒而不從。)
    (昉等草詔署訖,逼之儀連署。)
之 儀:(厲聲曰)主上升遐,嗣子衝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趙王最長,以親以
    德,合膺重寄。公等備受國恩,當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儀有
    死而已!
    (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
    (於是諸衛受敕,並受堅節度。)
    (堅雖得政,猶以外戚專權,須防宗室之變,乃謂譯等曰)
之 儀:今者諸王在外,各有土地兵力,吾以異姓當國,彼必不服,定生他變。不若征之
    來京,尊其爵位,使無兵權。苟不順命,執之一夫力耳。
    (譯等皆以為然。)
    (乃以千金公主將適突厥為辭,矯帝詔,悉征趙、越、陳、代、滕五王入朝。)
    
    (草詔訖,將用玉璽。)
    (璽在之儀處,堅向之儀索之。)
之 儀:(正色曰)此天子之物,宰相何故索之?
    (堅大怒,命引出,將殺之,以其民望,出為邊郡太守。)
    (丁末,發宣帝喪,迎靜帝入居天台,受群臣朝賀。)
    (尊楊後為皇太后,朱後為帝太後,其陳後、元後、尉遲後,詔並為尼。)
    (詔敕皆堅為之。)
    (正是:三世經營方建國,一朝事業屬他人。)
    (未識堅得政之後,若何措理庶務,且俟下文再述。)
    (第六十三卷 隋公堅攬權竊國 尉遲迥建義起兵)
    
    
435**時間: 地點:
    (話說天元晏駕,楊堅當國,以漢王贊為上柱國、右大丞相,尊以虛名,實無所
    (綜理。)
    (堅自假黃鉞,為左大丞相。)
    (百官總己以聽,大小政事,皆稟堅而行,無得專決。)
    (先是堅以李負天下重望,欲引為同心,乃使邗國公楊惠謂之曰)
德 林:朝廷賜令總文武事,經國重任,自慚德薄,不能獨理。今欲與公共事,以安邦國
    ,公其無辭。
德 林:公如不棄,誓願以死奉公。
    (堅大喜。)
    (初,劉昉、鄭譯議以堅為大塚宰,譯攝大司馬,昉為小塚宰。)
德 林:(堅私問德林曰)何以見處,群工始服?
德 林:宜作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不爾,無以壓眾心。
    (及發喪,即以此行之。)
    (以正陽宮為丞相府。)
    (時眾情未一,往往相聚偶語,欲有去就。)
    (堅乃引司馬上士盧賁置左右,潛令部伍仗衛,以兵威懾之。)
    (賁驍勇,號萬人敵,眾皆畏之。)
謂左右:(因謂公卿曰)欲富貴者,宜相隨。
    (公卿皆唯唯。)
    (有徘徊觀望者,賁嚴兵而至,皆悚息聽命,莫敢有異。)
    (堅嘗至東宮,門者拒不納。)
    (賁諭之不從,瞋目叱之,門者遂卻,堅始得入。)
    (賁遂典丞相府宿衛,以鄭譯為丞相府內史,劉熲為司馬,李德林為府屬內史。
    ()
    
    
436**時間: 地點:
    (再說下大夫高熲,渤海人。)
    (少明敏,有器局。)
    (略涉書史,工於詞令。)
    (孩稚時,家有柳樹,高百尺,亭亭如蓋。)
高 熲:(裡中父老曰)此家當出貴人。
    (年十七、齊王憲引為記室,益習兵事。)
    (多計略,堅素重之。)
    (及得政,欲引入府為腹心之佐,乃遣人諭意。)
高 熲:(熲承旨欣然曰)願效馳驅,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族滅。
    (遂謁堅。)
    (堅聞其來大喜,下階迎之,相慰曰)
握 手:願與子同立功名,富貴共之。
    (乃以為相府司彔。)
    (時漢王贊居禁中,每與靜帝同帳而坐。)
握 手:(劉昉飾美妓進之,以供娛樂,贊大悅,因說贊曰)大王先帝之弟,時望所歸。
    孺子幼衝,豈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擾,王且歸第,待事寧後,入為天子
    。此萬全計也。
    (贊年少,性識庸下,以昉言為信,遂歸舊邸,朝政不復預聞。)
    (初,宣帝時,刑政繁虐,冤死者眾,人情恐懼。)
    (又工作不休,役民無度,畿內騷然。)
    (堅為政,停洛陽工作,以舒民力。)
    (盡革酷虐之政,更為寬大,刪略舊律,作《刑書要制》,奏而行之。)
    (躬履節儉,以率百官。)
    (由是公私不擾,中外大悅。)
    (郎中庾季才通《易》數,好占玄象;決人成敗不爽。)
問 之:(堅嘗夜召)吾以庸虛,受茲顧命,天時人事,卿以為何如?
季 才:天道精微,難可意察,竊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縱言不可,公豈得為箕、
    潁之事乎?
季 才:(堅默然久之)如公言,吾今日地位,譬升百尺樓上,誠不得下矣。
季 才:(因賜以綵帛)愧公此意。
問 之:(獨孤夫人亦謂堅曰)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公宜勉之。
    (堅以相州總管尉遲迥位望隆重,恐有異圖。)
    (其子尉遲惇為朝官,乃使奉詔召迥入京會葬,而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代之。)
    
    (又使叱列長義為相州刺史,先命赴鄴,孝寬續進。)
    (時陳王純鎮齊州,聞召不赴。)
    (堅復使上士崔彭征之。)
    (彭以兩騎往,止傳舍,召純接旨。)
    (純亦輕騎來,彭請屏密有所道,遂執而鎖之,因大言曰)
謂左右:陳王有罪,詔征入朝,左右不得輒動。
    (其從者皆愕然而散。)
    (因挾之入京。)
    (六月,五王皆至長安。)
謂左右:(迥聞之,大怒曰)堅將不利於帝室,故欲削弱諸王,先使不得有其國也。宗社
    將傾,吾奚忍不救!
    (乃謀舉兵討之。)
    (孝寬至朝歌,迥遣大將賀蘭貴賁書候孝寬。)
    (孝寬留貴與語以審之,覺其有變,乃稱疾徐行,且使人求醫藥於相州,密以伺
    (之。)
    (孝寬有兄子藝為魏郡守,在迥屬下。)
    (迥使之迎孝寬,且問疾。)
    (孝寬詢迥所為,藝黨於迥,不以告。)
    (孝寬怒,將斬之。)
    (藝懼,遂泄迥謀。)
    (於是攜藝西走,每至驛旅,盡驅傳馬而去,戒驛吏曰)
孝 寬:蜀公將至,宜速具酒食。
    (迥尋遣大將奚子康將數百騎追之。)
    (每至驛亭,輒逢盛饌,從者皆醉飽,又無馬,遂遲留不進。)
    (孝寬由是得脫。)
    (堅又使韓裒詣迥諭旨,勸其入朝。)
    (密與其長史晉昶等書,令為之備。)
    (迥探得堅有私書與昶,召昶問之。)
    (昶諱言未有,乃搜其私室,得堅書,遂殺昶及裒。)
    (於是會集文武士民,擇日起師,登城北樓,諭於眾曰:楊堅借後父之勢,挾幼
    (主以作威福。)
    (陽托阿衡,陰圖篡逆。)
    (變更遺詔,削弱諸藩。)
    (上負宗廟之靈,下違臣民之望。)
    (竊國之心,暴於行路;廢君之禍,即在目前。)
    (帥府與國家親屬舅甥,任兼將相。)
    (先帝處吾於此,本欲寄以安危。)
    (當此國祚將傾,奚忍坐視不救?帥府糾合義勇,大張撻伐。)
    (凡吾將士,共伸報國之懷,誓滅強臣,各效捐軀之志。)
    (俾大權一歸帝室,宗廟賴以永存。)
    (庶幾名著旂常,功在社稷。)
    (倘有心懷疑貳,及畏懦不前者,軍有常刑,毋貽後悔。)
    (令出,眾咸從命。)
    (迥乃自稱大總管,承制署置官司。)
    (時趙王招入朝,留少子守國。)
    (迥乃奉以號令。)
高 熲:(堅聞變大懼)迥,前朝宿將,麾下多精銳,鼓行而西,兵勢浩大,非小寇可比
    。若釀成之,必為宗廟憂。須乘其初叛,眾心未一之時,急發關中兵擊之耳。
    (堅從之,乃以韋孝寬為行軍元帥,梁士彥、元諧、宇文忻、宇文述、崔宏度、
    (楊素等,皆為行軍總管以討迥。)
    (初,天元使計部中大夫楊尚希撫慰山東,至相州,聞天元殂,與慰遲迥同發喪
    (。)
    (既罷,尚希出)
謂左右:蜀公哭不哀而視不安,將有叛志。吾不去,懼及於難。
    (遂夜從徑路而遁。)
    (遲明,迥始覺,追之不及,尚希遂歸長安。)
    (堅使將宗兵三千人鎮潼關。)
    (青州總管尉遲勤,迥之猶子也。)
    (初得迥書,表送於朝,明無叛意。)
    (堅大獎賞。)
    (後迥使人說之,曉以大義,毋為賊用,勤復從迥。)
    (當是時,迥統相、衛、黎、洛、貝、趙、冀、瀛、滄九郡,勤統青、齊、膠、
    (光、莒五州,皆從之。)
    (勝兵數十萬,並號義旅,天下響應。)
    (於是滎州刺史邵公宇文冑、申州刺史李惠、東楚州刺史費也利進、潼州刺史曹
    (孝遠,各據本州應迥。)
    (前徐州總管席毗羅據兗州起兵,前東平郡守畢義緒據蘭陵起兵,皆從迥命。)
    
    (永橋鎮將訖豆惠陵、建州刺史宇文弁亦各以城降。)
    (俄而,其將韓長業拔潞州,執刺史趙威;訖豆惠陵襲陷巨鹿,進圍恒州;宇文
    (威攻汴州;烏丸尼率青、齊之眾,圍沂州;檀讓攻拔曹、亳二州,屯兵梁郡;
    (席毗羅眾號八萬,軍於蕃城,攻陷昌慮、下邑;李惠自申州攻拔永州。)
    (各路攻城掠地,無不得利,先後告捷。)
    (迥大喜,以為天下指日可定,遣使齎書招並州刺史李穆。)
    (穆鎖其使,封書上之。)
    (穆子士榮以穆所居天下精兵處,陰勸穆從迥。)
    (穆深拒之。)
    (時穆次子渾仕於朝,堅使詣穆,深布腹心。)
    (穆使渾還朝,奉熨鬥於堅曰)
斛律光:願公執威柄以安天下。
    (又以十三鐶金帶遺堅。)
    (十三鐶金帶者,天子之服也。)
    (堅大悅,遣李渾詣孝寬營,述其父意。)
    (穆有兄子崇為懷州刺史,初欲起兵應迥,後知穆已附堅,慨然太息)
孝 寬:闔家富貴者數十人,值國有難,竟不能扶傾繼絕,復何面目處天地間乎!
    (不得已,亦附於堅。)
    (迥又招東郡守於仲文,欲使附己,仲文不從,乃遣大將宇文冑自石濟、宇文威
    (自白馬濟河,分二道以攻仲文。)
    (仲文不能拒,棄郡走還長安。)
    (迥殺其妻、子,又使檀讓徇地河南。)
    (堅乃以仲文為河南總管,詣洛陽,發兵拒之。)
    (司馬消難,子如子也,齊亡,降於周,為鄖州總管,聞迥舉事,亦起兵應之。
    ()
    (舉朝震駭。)
    (堅命王誼為行軍元帥,以討消難。)
    
    
437**時間: 地點:
    (再說諸王中唯趙王招見堅當國,深懷憂懼,雖欲有為,苦於孤掌難鳴。)
    (因陽與之匿,邀堅過其第飲酒,欲乘間殺之。)
    (或勸堅勿往,言趙王必無好意。)
斛律光:(堅曰)彼不過於酒中置毒耳,我防之可也。
    (乃自齎酒肴就之。)
    (招迎堅,引入寢室,促坐與語。)
    (其子員、貫及妃弟魯封侍左右,佩刀而立。)
    (又藏刃於帷席之間,伏壯士於室後。)
    (堅左右皆不得從,惟儀同楊弘、大將軍元冑坐於戶側。)
    (二人皆有勇力,為堅爪牙。)
    (酒酣,招以佩刀刺瓜,連啖堅,欲因而刺之。)
    (元冑從戶外遙望,覺招意不善,進謂堅曰)
二 人: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斛律光:(招叱之曰)我與丞相言,汝何為者?
    (冑瞋目憤氣,扣刀入衛。)
斛律光:(招賜之酒曰)我豈有不善之意耶,卿何猜警如是?
    (俄而,招偽吐,將入內閣。)
    (冑恐其為變,扶之上坐,如此再三。)
    (招又稱喉乾,命冑就廚取飲,冑不動。)
    (會滕王逌至,堅降階迎之。)
斛律光:(冑耳語曰)事勢大異,可速去。
二 人:(堅曰)彼無兵馬,何能為惡?
斛律光:(冑曰)兵馬皆彼家物,彼若先發,大事去矣。冑不辭死,恐死無益。
    (堅復入坐。)
斛律光:(冑聞室後有被用聲,遽請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
    (因扶堅下牀趨走,招將追之,冑以身蔽戶,招不得出。)
    (蓋招以趨入為號,得一脫身,伏兵便起,而為冑所制,伏不敢發。)
    (堅出,環衛已眾,冑亦趨出。)
    (堅遂登車而去。)
斛律光:(招恨失堅,彈指出血)天也,周氏其滅矣!
    (堅歸,即誣招與越王盛謀反,以兵圍二王第,皆殺之,及其諸子。)
    (賞賜元冑不可勝紀。)
    (由是宗室諸王皆束手矣。)
    (當是時,孝寬軍至永橋,有兵守城,不得入。)
孝 寬:(諸將請攻之)城小而固,攻之旦夕不能下。倘頓兵堅城之下,攻而不拔,徒損
    兵威。吾疾趨而進,破其大軍,此何能為?
    (於是引兵趨武涉。)
    (迥聞兵來,遣其子惇帥眾十萬入武德,軍於沁東。)
    (會沁水暴漲,軍不得進。)
    (孝寬與迥隔水相持。)
    (長史李詢不睦,密啟堅云)
與諸將: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並受尉遲迥金,軍中慅慅人情大異。
    (堅深以為憂,欲召三人歸,使他將代之,求其人不得。)
德 林:(李)公與諸將,皆國家重臣,未相服從。今正以挾令之威,控御之耳。前所遣
    者,疑其乖異;後所遣者,安知其克用命耶?又取金之事,虛實難明,一旦代之
    ,或懼罪逃逸。若加縻縶,則自鄖公以下,莫不驚疑。且臨敵易將,此燕、趙之
    所以敗也。如愚所見,但遣公一心腹之將,明於智勇,素為諸將所信服者,速至
    軍所,觀其情偽。縱有異意,必不敢動,動亦能制之矣。
德 林:(堅大悟)微公言,幾敗乃事。
    (乃命內史崔仲方往監諸軍,為之節度。)
    (仲方以父在山東,懼為迥害,辭不敢往。)
    (又命劉昉、鄭譯,昉辭以未嘗為將,譯辭以母老。)
    (堅不悅。)
高 熲:(進而請曰)軍事紛紜,人心危懼,不敢東行。熲雖不武,願效馳驅。
德 林:(堅大喜曰)得公去,吾無憂矣。
    (乃加以監軍之號遣之。)
    (熲受命即發,遣人辭母而已。)
    (自是措置軍事,皆與德林謀之。)
    (時羽書疊至,烽檄交馳,德林口授數人,文不加點,無不曲當。)
    (司馬消難之反也,慮勢孤少援,以所統九州八鎮南降於陳,遣子為質以求助。
    ()
    (陳以消難為司空,都督九州八鎮諸軍事,賜爵隋國公,許出兵相援。)
    (又益州總管王謙亦不附堅,起巴、蜀之兵以應迥。)
德 林:(堅謂德林曰)山東未平,蜀亂又起,將若之何?
德 林:無害。外難雖作,人心不搖。一處得勝,餘皆瓦解,指日可定也。
    (乃命梁睿為行軍元帥以討謙。)
    (今且按下慢表。)
    
    
438**時間: 地點:
    (再說周朝有一附庸之國,在江陵地方,乃前梁昭明太子的後裔,號為後梁,稱
    (藩於周。)
    (你道梁室既亡,何以尚延此一線?說也話長。)
    (先是梁武帝納侯景之叛,封他為河南王。)
    (後因貞陽侯淵明被東魏擄去,又欲與魏通好,致書高澄,許以貞陽旦至,侯景
    (夕返。)
    (景聞之懼,遂反於壽陽。)
    (探得臨賀王正德與朝廷不睦,陰蓄異志,遣使約與同反,事成扶他為天子。)
    
    (正德大喜,許為內應。)
    (景兵臨江,無船可濟,正德陰具大船,詐稱載荻,密以濟之。)
    (景眾既渡,長驅直前。)
    (是時江東承平日久,人不習戰,一見景軍皆著鐵面,守兵望風奔潰。)
    (景於是直掩建康,正德帥眾迎景於張侯橋,馬上交揖,遂與景合。)
    (進圍台城,百道並攻。)
    (賴有尚書羊侃率眾守城,隨機拒之,連挫賊鋒,危城得以不破。)
    (景見屢攻不克,乃決玄武湖水以灌之。)
    (闕前皆為洪流,城中益危,援兵不至,城破。)
    (景遂入朝,幽帝於淨居殿,自為大丞相。)
    (縱兵掠取服御、宮人皆盡。)
    (溧陽公主年十四,有美色,景納而嬖之。)
    
    
439**時間: 地點:
    (未幾,梁武飲膳皆缺,憂憤成疾,口苦求蜜不得,再呼「荷荷」而殂。)
    (景復立太子為帝,後又弒之,立豫章王棟。)
    (未一月,遂禪位於景。)
    (景登太極殿,即帝位。)
    (其黨數萬,皆吹唇鼓噪而上。)
    (改國號曰「漢」,殺梁子孫。)
    (正德本欲圖位,為景內應。)
    (景亦薄其為人,台城破,遂奪其軍。)
    (至是並數其叛父之罪而寸斬之。)
    (是時湘東王繹在江州,士馬強盛,全無入援意。)
    (及景弒帝自立,乃命大將王僧辯、陳霸先東擊侯景。)
    (虧得二將智勇兼備,連敗賊將,進攻石頭。)
    (景親自迎戰,又大敗之。)
    (景懼,回至闕下,不敢入台,責其黨王偉曰)
侯 景:爾令我為帝,今日誤我。
    (偉不能對。)
侯 景:(景欲走,偉執鞚諫曰)自古豈有叛走天子耶?宮中衛士猶足一戰,棄此將欲安
    之?
侯 景:我昔破葛榮,敗賀拔勝,敗宇文黑獺,揚名河朔。渡江平台城,降柳仲禮如反掌
    。今日天亡我也。
    (因仰觀石闕,歎息久之。)
    (以皮囊盛其江東所生二子,掛之鞍後,帥騎東走。)
    (僧辯入台誠,令侯瑱帥五千精騎追景。)
    (景眾叛降相繼,遂大潰。)
    (景與腹心數十人單舸走,推墜二子於水,下海欲向蒙山。)
    (有羊侃之子羊鵾,景納其妹為小妻。)
    (以鵾為庫直都督。)
    (鵾隨景東走,約其黨圖之。)
侯 景:(值景醉寢,鵾語舟師曰)海中何處有蒙山?汝為我移船向京口。
    (舟師從之。)
侯 景:(至湖豆洲,景覺,大驚,鵾拔刀向景曰)吾等為王效力多矣,今終無成。欲乞
    王頭,以取富貴。
    (景未及答,白刃交下。)
    (景欲投水不及,走入艙中,以佩刀抉船底求出。)
    (鵾以矟刺殺之,遂以鹽納景腹中,送其屍於建康。)
    (僧辯傳首江陵,暴其屍於市。)
    (士民爭取食之,並骨皆盡。)
    (溧陽公主亦預食焉。)
    (侯景既滅,王僧辯等上表湘東勸進。)
    (湘東即位於江陵,是為元帝。)
    (群臣皆勸還建康,帝以建康彫殘,江東全盛,遂不許。)
    (詔王僧辯鎮建康,陳霸先鎮京口。)
    (那知外患雖平,家禍未息。)
    (先是元帝性殘刻,與河東王譽、岳陽王詧交怨搆兵。)
    (譽既為所殺,詧恐不能自存,遣其妃王氏及世子嶚為質於魏,乞兵以伐湘東。
    ()
    (時西魏本有圖取江陵之志,遂遣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將兵五萬,助詧伐繹
    (。)
    (楊忠帥精騎五千先據江津,斷其東路。)
    (謹率大兵揚帆濟江,梁君臣望之失色。)
    (時強兵猛將皆東出,城中留兵單弱,西魏乘間攻之,城遂破。)
    (執元帝付詧,囚於烏幔之下,以土囊隕之。)
    (魏遂立詧為梁主,資以荊州之地,使之自帝一方,為魏藩臣。)
    (是為梁宣帝。)
    (其後周繼魏禪,復稱藩於周,宣帝卒,子巋立,是為梁明帝。)
    (明帝時,周朝楊堅當國。)
    (尉遲迥以討堅為名,起兵鄴城,山東之眾相率降附。)
    (鄖州司馬消難、益州王謙皆同心舉義。)
    (迥喜天下響應,因念「江陵梁氏亦我朝外臣,得他起兵助我,取堅益易」,乃
    (遣使江陵,勸其以兵相應。)
    (但未識梁主從與不從,且聽下文分解。)
    (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撫臨華夏 平陳國統一山河)
    
    
440**時間: 地點:
    (話說尉遲迥欲求多助,遣使致書梁主,約其起兵。)
    (具言:楊堅當國,周室將傾。)
    (梁主世受周恩,當同心舉義,以誅賊臣。)
侯 景:(梁主得書,語左右曰)昔我朝傾覆,寡人得延茲宗社者,實藉周家之力。今迥
    建義匡扶,理合助之。
      但堅居中制外,勢大難搖,圖之不成,反受其害,奈何?
    (諸將競勸梁主與迥連謀,謂進可以盡節周氏,退可以席捲山南。)
    (梁主狐疑未決,使中書舍人柳莊,奉書入周覘之。)
    (莊至周,堅極意撫納,執莊手曰)
諸 將:孤昔以開府從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今主幼時艱,猥蒙顧托。梁主奕奕委誠,
    朝廷倚為屏藩。當相與共保羅寒,幸勿惑於異說,致違素志也。
復 命:(莊歸具道堅語)昔袁紹、劉表、王陵、諸葛誕等,皆一時雄杰,據要地,擁強
    兵,然功業莫就,禍不旋踵者,良由魏、晉挾天子,保京都,仗大順以為名故也
    。今尉遲迥雖曰舊將,昏盲已甚。司馬消難、王謙等,皆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
    之才。周朝諸將多為身計,競效節於楊氏。以臣料之,迥等終當覆滅,隋公必移
    周祚。未若保境息民,以觀其變。
    (梁主深然之,遂絕尉遲迥,一心附堅。)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