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 至 第四三〇

421**時間: 地點:
    (再說周主回營,腹已饑甚,欲遁去。)
    (諸將亦勸之還。)
宇文忻:(勃然進曰)陛下自克晉州,乘勝至北,今偽主奔波,關東響震,自古行兵,未
    有若此之盛。昨日破賊,將士輕敵,微有不利,何足為懷?大丈夫當死中求生,
    敗中取勝。今破竹之勢已成,奈何棄之而去?
    (齊王憲亦以去為不可。)
    (降將段暢極言城內空虛,再往必克。)
    (周主乃駐馬,鳴角收兵,俄頃復振。)
    (及旦,還攻東門,克之。)
    (延宗挺身搏戰,左右散亡略盡,力屈被執。)
    (周主見之,下馬握其手。)
延 宗:(辭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
周 主:兩國天子,非有怨惡,直為百姓來耳。終不相害,勿怖也。
    (使複衣帽而禮之。)
    (唐邕等皆降於周。)
    (婁敬顯奔鄴。)
    (齊主聞並州破,懼周師來逼,立重賞以募戰士,而竟不出物。)
孝 珩:(廣寧王進曰)為今之計,莫若使任城王將幽州道兵入土門,揚聲趨並州;獨孤
    永業將洛州道兵入潼關,揚聲趨長安。臣請將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戰。敵聞
    南北有兵,自然逃潰。陛下出宮人珍寶,以賞將士,庶克有濟。
    (齊主不從。)
    (斛律孝卿請齊主親勞將士,為之撰辭。)
齊 主:(且曰)宜慷慨流涕,以感激人心。
    (齊主既出,臨眾不復記所受言,遂大笑,左右亦笑。)
孝 珩:(將士怒曰)身尚如此,我輩何苦為之效死!
    (由是皆無戰志。)
    (朔州行台高勱將兵衛太後、太子還鄴,宦官荀子溢猶恃寵縱暴民間,勱斬以徇
    (。)
    (太後救之不及。)
太 後:(或謂勱曰)子獨不畏太後怒耶?
孝 珩:(勱攘袂曰)今西寇已據並州,達官率皆委叛。正坐此輩濁亂朝廷,若得今日斬
    之,明日受誅,亦無所恨。
    (延宗在周軍,周主問以取鄴之策。)
周 主:(辭曰)此非亡國之臣所及。
乃下詔:(強問之)若任城王據鄴,臣不能知。若今上自守,陛下兵不血刃。
    (癸酉,周師趨鄴,齊王憲為先驅。)
    (是時齊人洶懼,望風欲走,朝士出降者晝夜相屬。)
    (齊主計無所出,復召群臣議之。)
    (言人人異,莫知所從。)
齊 主:(高勱曰)今之叛者,多在貴人。至於卒伍,猶未離心。請追五品已上家屬,置
    之三台,因脅之以戰,若不捷,則焚台。此曹顧惜妻子,誓當死戰。且王師頻北
    ,賊徒輕我,背城一決。理必勝之。
    (齊主不能用。)
    (望氣者言,當有革易。)
    (乃依天統故事,禪位於太子恒,自稱太上皇帝。)
    (恒生八年矣,孝珩乞兵拒周師,不許,出為滄州刺史。)
孝 珩:(謂阿那肱曰)朝廷不遣賜擊賊,豈畏孝珩反耶?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長安,
    反亦何預國家事!以今日之急,猶如此猜忌耶?
    (灑涕而去。)
    (齊主使尉世辨帥千餘騎拒周師,世辨本非將才,性又懦怯,出滏口,登高阜四
    (望,遙見群烏飛起,謂是西兵旗幟,即馳還北,至紫陌橋,不敢回顧。)
謂左右:(謂曰)敵兵未至,頃所見者,群烏耳,走尚可緩。
謂 之:(世辨曰)烏亦欺我耶?我已為之膽落矣。
謂左右:(歸報後主曰)周兵勢大,不可抗也。
    (壬辰,周師至鄴。)
    (後主及太後、幼主、穆後、淑妃等,率千餘騎東走,使慕容三藏守鄴宮。)
    (周主破城入,齊王公以下皆降。)
    (三藏猶拒戰,周主引見禮之,拜儀同大將軍。)
    (三藏,紹宗子也。)
    (執莫多婁敬顯,數之曰)
周 主:汝有死罪三,前自晉陽歸鄴,攜妾棄母,不孝也。外為偽朝戮力,內實通啟於朕
    ,不忠也。送款之後,猶持兩端,不信也。用心如此,不死何待?
    (遂斬之。)
    (使將軍尉遲勤追齊主。)
    (鄴有處士熊安生,博通五經,聞周主入鄴,遽令家人掃門。)
問 之:(家人怪而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
    (俄而,周主幸其家,不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
    (給安車駟馬以自隨。)
    (又遣使至李宅,宣旨慰諭曰)
德 林:平齊之利,唯在於爾。
    (德林來見,引入帳中,訪問齊朝風俗政教、人物善惡,語三宿不倦。)
    
    
422**時間: 地點:
    (再說齊主渡河,入濟州,使阿那肱守濟州關,覘候周師。)
    (自帥百餘騎奔青州,即欲入陳。)
    (而阿那肱密召周師,約生致齊主,屢啟雲周師尚遠,已令燒斷河橋。)
    (齊主由是淹留自寬。)
    (周師至關,阿那肱迎降,尉遲勤奄至青州,獲太後、幼主、后妃等。)
    (齊主係囊金於鞍後,從十餘騎南走。)
    (周兵追至南鄧村及之,執以送鄴。)
    (庚子,周主詔齊故臣斛律光等,宜追加贈諡;家口田宅沒官者,給還其子孫。
    ()
周 主:(指其名曰)此人在,朕安得至此?
    (又詔齊之東山南園三台,皆竭民脂膏為之,令皆毀拆。)
    (瓦木材料,並以給民。)
    (山園之田,各還其主。)
    (東民大悅。)
    (二月丙午,齊主緯至鄴,復其衣冠。)
    (帝以賓禮見之。)
    (會報廣寧、任城二王起兵信都,集眾四萬,共謀匡復。)
帝 大:此可諭之使來也。
    (令後主作書招之,許以若降,富貴如故。)
    (湝不從,乃命齊王憲、隋公楊堅引兵平之。)
    (軍至趙州,湝遣諜覘之,為周候騎所執。)
    (解至營中,憲命釋其縛,集齊舊將遍示之)
謂 之:吾所爭者大,不在汝曹。今縱汝還,即充吾使。
    (乃與湝書曰:足下諜者,為候騎所拘。)
    (軍中情實,具諸執事。)
    (戰非上計,無待卜疑;守乃下策,或未相許。)
    (已勒諸軍分道並進,相望非遠,憑軾有期,不俟終日,所望知機,勿貽後悔。
    ()
    (憲及楊堅至信都,湝同孝珩軍於城南以拒之。)
    (其將尉相願詐出略陣,遂以眾降。)
    (相願,湝之心腹將也。)
    (眾皆駭懼。)
    (湝怒,收其妻子,即陣前斬之。)
    
    
423**時間: 地點:
    (明日進戰,湝與孝珩親自出馬,衝堅陷銳。)
    (齊王憲敵於前,楊忠率勁騎橫擊之,分其軍為二,遂大破之。)
    (俘斬三萬人,執湝及孝珩。)
孝 珩:(憲謂湝曰)任城王何苦若此?
謂 之:(湝曰)下官獻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獨存。逢宗社顛覆,今日得死,
    無愧墳陵。
    (憲壯之,歸其妻子。)
    (憲問孝珩齊亡所由。)
    (孝珩自陳國難,辭淚俱下,俯仰有節。)
    (憲為之改容,親為洗瘡傅藥,禮遇甚厚。)
孝 珩:(歎曰)李穆叔言齊氏二十八年天下,今果然矣。自獻武皇帝以來,吾諸父兄弟
    ,無一人至四十者,命也。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
    受斧鉞,展我心力耳。
    (初,任城母朱金婉,以失節被幽。)
    (幼時獻武不甚愛之。)
    (及齊亡,而湝建義信都,獨以忠孝著。)
    (廣寧王,文襄第二子,好文學,工丹青,嘗於廳事堂畫蒼鷹,見者皆疑為真。
    ()
    (又作朝士圖,妙絕一時。)
    (今以兵弱被執,蓋不愧高氏子孫云。)
    (以故憲皆重之。)
    (先是周主破平陽,遣使招東雍州刺史傅伏。)
    (伏不從。)
    (既克並州,獲其子,使以上將軍、武鄉公告身,及金馬腦二酒盞賜伏為信。)
    
    (並遣韋孝寬致書招之。)
周 主:(伏復孝寬曰)事君有死無二,此兒為臣不忠,為子不孝,願速斬之,以令天下
    。
    (及周主自鄴還至晉陽,遣降將阿那肱等百餘人臨汾水招伏。)
周 主:(伏隔水見之)至尊何在?
孝 珩:已被擒矣。
    (伏仰天大哭,率眾入城。)
    (於廳事前北面,哀號良久,然後出降。)
周 主:何不早下?
孝 珩:(伏流涕對曰)臣三世為齊臣,食齊祿,不能自死,羞見天地。
周 主:(執其手曰)為臣當如此也。
    (引使宿衛,授為儀同大將軍。)
    (日,又問伏曰)
孝 珩:前救河陰得何賞?
周 主:蒙一轉,授特進、永昌郡公。
    (時齊主在座,顧而謂曰)
周 主:朕三年習戰,決取河陰,政為傅伏善守,城不可動,故斂軍而退。公當日賞功,
    何其薄也!
    (是時周主方欲班師,忽北朔州飛章告急:有范陽王紹義進據馬邑,號召義旅,
    (自肆州以北,從而叛者二百八十餘城,兵勢大振。)
    (又有高寶寧者,齊之疏屬,有勇略,久鎮和龍,甚得夷夏之心,亦起兵數萬,
    (與紹義遙為聲援,勢甚猖獗。)
    (遂遣大將軍宇文神舉率兵十萬討之。)
    (大駕暫駐晉州。)
    (正是:全齊已屬他人手,一旅猶為宗國謀。)
    (你道范陽王何以得據北朔州?且聽下文分解。)
    (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 捫杖痕嗣主忘親)
    
    
424**時間: 地點:
    (話說北朔州原是齊之重鎮,風俗強悍,士卒驍勇。)
    (既降於周,周主遣齊降將封輔相為其地總管。)
    (有長史趙穆智勇蓋世,心不忘齊,會任城王起兵瀛州,謀執輔相,以城迎之。
    ()
    (輔相逃去,及任城被執,乃迎定州刺史高紹義。)
    (紹義據馬邑,引兵南出,欲取並州。)
    (至新興而肆州已為周守,又聞宇文神舉大兵將到,還保北朔州。)
周 主:(神舉進兵逼之,紹義謂趙穆曰)我兵新集,敵皆勁旅,將何以戰?
孝 珩:(穆曰)戰也,勝之,可以席捲並、肆;不勝,則北走突厥,再為後圖。
    (遂進戰,連戰數陣,紹義皆敗,穆戰死。)
    (紹義北奔突厥,猶有眾三千人)
下 令:欲還者聽。
    (於是辭去者大半。)
    (突厥佗缽可汗常謂齊神武英雄天子,以紹義重踝似之,甚見愛重。)
    (凡齊人在北者,悉以隸之。)
    (高寶寧自和龍勸進,紹義遂稱皇帝。)
    (以寶寧為丞相,欲延齊一線之脈。)
    (而竄身異域,不敢與周相抗。)
    (於是除和龍外,齊地皆入於周。)
    (凡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縣三百八十五,戶三百三十萬二千五百二十八。
    ()
    (帝命班師,駕至長安,置高緯於前,列其王公等於後,車輿、旗幟、器物,以
    (次陳之。)
    (備法駕,布六軍,奏凱樂,獻俘於太廟。)
    (觀者夾路,皆稱萬歲。)
    (爵賞有功,大赦天下。)
    (封高緯為溫公。)
    (齊之諸王三十餘人,咸受封爵。)
    
    
425**時間: 地點:
    (一日,宴於內廷。)
    (齊君臣皆侍飲,帝令溫公起舞,折旋中節。)
    (延宗在坐,悲不自持。)
    (又命孝珩吹笛,辭曰)
延 宗:亡國之音,不足上瀆王聽。
    (固命之,才執笛,淚下嗚咽。)
    (帝不復強,以李德林為內史上士,自是詔誥格式及用山東人物,並以委之。)
    
德 林:(帝從容謂群臣曰)我往常唯聞李德林名,欲見其面不可,得復見其為齊朝作詔
    書移檄,正謂是天上人。豈意今日得其驅使。
延 宗:(紇豆陵毅對曰)臣聞騏驎鳳凰為王者瑞,可以德感,不可力致。然騏驎鳳凰,
    得之無用,豈如德林為瑞,且有用哉?
帝 大:(笑曰)誠如卿言。
    
    
426**時間: 地點:
    (未幾,有誣告溫公與定州刺史穆提婆謀反者,遂同日誅之。)
    (其宗族皆賜死。)
    (眾人多自陳冤,欲求免誅,獨延宗攘袂不言,以椒塞口而死。)
    (緯弟仁英以清狂,仁雅以瘖疾得免。)
    (其親屬不殺者,散配西土,皆死於邊裔。)
    (先是溫公至長安,向帝求馮淑妃。)
帝 大:朕視天下如敝屣,一女子豈為公惜。
    (仍以賜之。)
    (及溫公遇害,妃歸代王達。)
    (王甚嬖之,偶彈琵琶,弦斷。)
    (妃有詩曰:
    (  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
    (欲知心斷絕,應看膝上弦。)
    (任城王有妃盧氏,任城死,賜大將斛斯征。)
    (盧妃蓬首垢面,長齋不言笑,征憐而放之,乃為尼。)
    (其後,齊之宮妃嬪御流落在外者,貧不能存,至以賣燭為業。)
    (此皆後話不表。)
    
    
427**時間: 地點:
    (且說帝自滅齊後,節己愛民,親賢遠佞,殷殷求治,人皆喜太平可致。)
    (時帝生七子,太子贇最長,故以儲位歸之。)
    (但性頑劣,好昵近小人。)
    (大臣皆憂其不才。)
孝 伯:(於是左宮正宇文言於帝曰)太子者,國之根本,天下之命懸於太子。今皇太子
    為國儲貳,德義罕聞,臣忝宮官,實當其責。且太子春秋尚少,志業未成,伏乞
    陛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猶望日就月將,如或不然,恐後悔無及。
    
言於帝:(帝斂容曰)卿世代鯁直,竭誠所事。觀卿此言,有家風矣。
孝 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
言於帝:正人豈復過卿,吾將使尉遲運助吾子。
    (於是,以運為右宮正。)
言於帝:(又嘗問內史樂運曰)卿言太子何如人?
孝 伯:中人。
言於帝:(帝顧謂齊王憲曰)百官佞我,皆稱太子聰明仁恕,惟運所言,不失忠直耳。
    (因問輔翼中人之狀。)
言於帝:(運曰)如齊桓是也。管仲相之則伯,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
言於帝:我知之矣。其使之親君子,遠小人乎?
    (遂擢運為京兆丞。)
    (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太子妃楊氏,隋公堅女。)
    (堅姿相奇偉,時輩莫及,見者皆驚為異人。)
    (畿伯大夫來和善相人,私謂堅曰)
太 子:吾閱人多矣,未有如公之相者。
      眼如曙星,無所不照。後日當王有天下,願忍誅殺。
楊 氏:(堅曰)公勿言此,以速予禍,得不失職足矣。
    (齊王憲與堅友善,然)
謂 帝:普六茹堅形貌異常,非人臣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為宗廟憂,請早除之。
    
    (帝亦頗以為疑,因使來和相之。)
謂 帝:(和詭對曰)堅相不過位極人臣,正是守節人,可鎮一方。若為將領,收江南如
    拉朽。
    (蓋帝本有平陳之意,聞之大喜,待堅愈厚。)
    (時吐谷渾入犯,帝命大將軍王軌輔太子討之。)
    (吐谷渾退,大兵至伏俟城而還。)
    (太子在軍中多失德,苦役士卒,耗損軍糧,嬖臣鄭譯等相助為非。)
    (軌諫不聽。)
    (軍還,軌言之帝。)
    (帝大怒,杖太子一百;並杖譯,除其名;宮臣親幸者咸被遣。)
    (越數日,太子潛召譯等,戲狎如初。)
太 子:(譯因曰)殿下何時得據天下,臣得一心事主。
太 子:且有待。
    (益昵之。)
    (帝遇太子甚嚴,每朝見,與群臣無二。)
    (雖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嗜酒,禁不得至東宮。)
    (有過輒加捶撻。)
謂 之:(嘗)古來太子被廢者幾人,餘兒豈不堪立耶!
    (乃命東宮官屬彔太子言語動作,每月奏聞。)
    (太子畏帝威嚴,矯情飾說,由是過不上聞。)
    (王軌嘗與內史賀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負荷。)
    (弼深以為然,勸軌陳之。)
    (軌後侍坐帝旁,共談國政,色若不豫者。)
謂 之:(帝怪之)卿何為爾?
太 子:(軌對曰)皇太子仁孝無聞,恐不了陛下家事,奈何?愚臣庸昧,不足深信。陛
    下嘗以賀若弼有文武才,亦每以此為憂。
問 之:(帝召弼弼曰)皇太子養德深宮,未聞有過也。
問 之:(既退,軌讓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
太 子:(弼曰)此公之過也。太子國之儲貳,豈易發言?
      事有蹉跌,便至滅族。本謂公密陳臧否,何得遂至昌言?
乃下詔:(軌默然久之)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向者對眾,良實非宜。
乃下詔:(後軌因內宴上壽,捋帝須曰)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
太 子:(先是帝問孝伯曰)吾兒比來何如?
孝 伯:太子比懼天威,更無過失。
孝 伯:(及聞軌言,罷酒責孝伯曰)公嘗語我,雲太子無過。今軌有此言,公為誑矣。
    
孝 伯:臣聞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必不能割慈忍愛,遂爾結舌。
乃下詔:(帝默然久之)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言於帝:(後王軌又)太子非社稷主,若為帝必敗,普六茹堅有反相,若不除之,必為後
    患。
乃下詔:(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
    (堅聞之甚懼,深自晦匿。)
    (帝亦深以軌言為然。)
    (但漢王次長素有過,餘子皆幼,故得不廢。)
    (又屢欲除堅,不果而止。)
    (俄而,帝不豫,越數日,疾益劇。)
    (六月丁酉朔,遂殂。)
    (時年三十六。)
    (戊戌,太子即位,是為周宣帝。)
    (尊皇后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立妃楊氏為後。)
    (以後父堅為上柱國、大司馬。)
    (宣帝始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殯,曾無慼容,捫其杖痕,大罵曰)
太皇太:死晚矣!
    (武帝宮人有美色者,即逼為淫亂。)
    (超拜鄭譯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大夫,委以朝政。)
    (出王軌為徐州總管。)
    (葬武帝於孝陵,廟號高祖。)
    (既葬,詔內外公除帝及六宮,皆議即吉。)
    (或以為葬期既促,事訖即除,太為汲汲不從。)
太皇太:(以齊王憲屬尊望重忌之,謂孝伯曰)公能為朕圖齊王,當以其官相授。
孝 伯:(叩頭曰)先帝遺招,不許濫誅骨肉。
      齊王,陛下之叔,功高德茂,社稷重臣。陛下若無故害之,臣又順旨曲從,
    則臣為不忠之臣,陛下為不孝之子矣。
    (帝不懌,由是疏之。)
孝 伯:(有嬖臣於智為帝設計曰)此事臣能任之。臣請往候憲,歸即誣其謀反。陛下召
    而詣之。臣與面質,教他有口難辯,則殺之不患無名矣。
孝 伯:(帝從其計,乃使於智語憲,欲以為太師,且召之曰)晚與諸王俱入。
    (憲至殿門,有旨諸王皆退,獨被引進,方升階,有壯士數人從內出,見而執之
    (。)
孝 伯:(憲曰)我何罪而執我?
叩 頭:(帝在上厲聲曰)躬圖反逆,焉得無罪?
孝 伯:(憲問)何據?
    (於智從旁證之。)
    (憲目光如炬,與智爭辯不屈。)
孝 伯:(或謂憲曰)以王今日事勢,何用多言?
叩 頭:(憲曰)死生有命,寧復圖存。但老母在堂,留茲遺憾耳。
    (擲笏於地,眾遂縊之。)
    (帝復召憲僚屬,使證成其罪。)
    (參軍李綱誓之以死,處以極刑,終無撓辭。)
    (有司以露車載憲屍而出,故吏皆散,唯綱撫棺號慟,躬自瘞之,哭拜而去。)
    
    (又殺大將軍王興、儀同獨狐熊、大將軍豆盧紹,皆素與憲親善者也。)
    (殺憲既屬無名,興等無辜受誅,時人謂之「伴死」。)
    (以於智為有功,加柱國,封齊郡公。)
    (正月癸巳,帝受朝於露門,始與群臣服漢、魏衣冠。)
    (大赦,改元大成。)
    (置四輔官:以大塚宰越王盛為大前疑,總管蜀公迥為大右弼,申公李穆為大左
    (輔,隋公楊堅為大後丞。)
    (先是帝初立,以高祖《刑書要制》為太重而除之。)
    (又數行赦宥,既而民輕犯法,姦宄不止。)
    (又自以奢淫多過,惡人規諫,欲為威虐,懾服群下,乃更為《刑經聖制》,用
    (法益深。)
    (大醮於正武殿,率群臣拜於殿下,告天而行之。)
    (密令左右伺察百官,小有過失,輒加誅譴,以為彼方救死不暇,安敢規我。)
    
    (於是人莫敢言。)
    (日恣聲樂,魚龍百戲,常陳殿前,累日繼夜,不知休息。)
    (多聚美女,以實後宮。)
    (衣服宮室,俱窮極華美。)
    (高祖節儉之風,於斯蕩盡。)
    (游宴沉湎,或旬日不出。)
    (群臣請事者,皆因宦官奏之。)
    (以至百弊叢生,朝政多闕。)
    (於是京兆丞樂運輿櫬詣朝堂,陳帝八失。)
    (其略云:大尊比來事多獨斷,不參諸宰輔與眾共之,非詢謀僉同之道,政事焉
    (得無缺?一失也。)
    (廣搜美女,以為嬪御;儀同以上女,不許出嫁。)
    (貴賤同怨,非所以慰人心而光君德,二失也。)
    (大尊一入後宮,數日不出,所須聞奏,多附宦者。)
    (君門等於萬里,上下情意不孚,三失也。)
    (即位之初,下詔寬刑,未及半年,更嚴前制。)
    (非法之加,害及無辜,四失也。)
    (高祖斲雕為樸,率民以儉。)
    (崩未逾年,而遽窮奢麗,財用不恤,五失也。)
    (傜賦下民,以奉俳優角抵,六失也。)
    (上書字誤者,即治其罪。)
    (杜獻書之路,塞忠言之入,七失也。)
    (天象垂誡,不能諮諏善道,修佈德政,八失也。)
    (唯茲八失,臣知而不言,則死有餘責。)
    (陛下知而不改,臣見周廟不血食矣。)
    (書上,帝覽之大怒,立命綁赴市曹斬之。)
    (朝臣恐懼,莫有敢救者。)
叩 頭:(內史中大夫元岩歎曰)臧洪同死,昔人猶且願之,況比乾乎!若樂運不免受誅
    ,吾將與之同死。
孝 伯:(乃謂監刑者曰)且緩須臾,予將見帝言之。
    (岩即詣閣請見,帝怒容以待。)
謂 帝:(岩從容)樂運不顧其死,欲以求名。陛下遽以為戮,適遂其志。不如勞而遣之
    ,以廣聖度。是運不得名,而陛下得名矣。
    (帝頗感悟,遂令勿殺。)
    
    
428**時間: 地點:
孝 伯:(明日召運謂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實為忠臣。
謂 帝:(運再拜曰)大尊能不忘臣言,社稷之福也,天下幸甚。
    (賜以御食而後出,舉朝聞之,群相慶賀,謂帝有悔悟之機。)
    (但未識自是以後,帝能頓改前過否,且聽下文分解。)
    (第六十二卷 修舊怨股肱盡喪 矯遺詔社稷忽傾)
    
    
429**時間: 地點:
謂 帝:(話說王軌為徐州總管,聞鄭譯用事,自知必及於禍,私謂所親曰)吾在先朝,
    實申社稷之計,見惡於嗣主。今日之事,斷可知矣。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
    欲為身計,易如反掌。但忠義之節,不可有虧。況荷先帝厚恩,豈可以獲罪於後
    君,竟相背棄?只可於此待死,冀千載之後,知我此心耳。
    (軌自是無日不切憂死。)
    
    
430**時間: 地點:
    (卻說帝雖免樂運之誅,淫暴如故。)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