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 至 第三九〇

381**時間: 地點:
    (是年五月,太史令奏稱天文有變,理當除舊布新。)
帝 謂:(帝因問彭城公元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
謂左右:為誅諸劉不盡。
帝 大:爾言誠是。
    (乃誅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囚韶等十九家。)
    (其後將如晉陽,乃盡殺諸元。)
    (或祖父為王,或身嘗貴顯,皆斬於東市。)
    (其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矟。)
    (前後死者七百二十一人,咸棄屍漳水。)
    (剖魚者往往得人指甲,鄴下為之久不食魚。)
    (又登金鳳台,使元黃頭,與諸囚各乘紙鴟以飛,能飛者免死。)
    (獨黃頭飛至紫陌乃墜,仍付御史獄,餓殺之。)
    (初,韶以高氏婿,寵遇異於諸元。)
一 人:(美陽公元暉業當於宮門外罵之曰)爾不及一老嫗,負璽與人,何不擊碎之!我
    出此言,知即死,爾亦詎得幾時?
    (帝殺暉業。)
一 人:(剃元韶鬢須,加之粉黛以自隨)我以彭城為嬪御。
    (言其懦弱如女也。)
    (韶欲昵帝,故一言起禍,致諸元盡死,身亦幽於地牢,絕食,啖衣袖而死。)
    
一 人:(定襄令元景安欲請改姓高氏,其從兄景皓曰)大丈夫寧可玉碎,何用瓦全!安
    有棄其本宗而從人之姓者乎?
    (帝收景皓誅之,而賜景安姓高氏。)
    (帝嗜酒,體日瘠,李後憂之。)
帝 謂:(之曰)我常問太山道士:『為天子幾年?』答我三十年。吾思之,得非十年十
    月十日乎?
    (又帝初登阼,改年為天保。)
帝 謂:(識者曰)『天保』二字,剖之為一大人只十,帝其不過十乎?
    (取名殷,字正道,帝視之不悅)
太 子: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後兒不得為帝也。
    (請改之,帝曰)
謂左右:天也,奚改為?
謂左右:(及疾甚,自知不能久,謂李後曰)人生必有死,何足致惜?但憐正道幼弱,人
    將奪之耳。
帝 謂:(又謂常山王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
    (遺詔傳位太子。)
    (尚書令楊愔、平秦王歸彥、侍中燕子獻、侍郎鄭頤受命輔政。)
    (遂崩。)
    (帝居位十年,其崩時,果十月十日甲午也。)
    (癸未發喪,群臣無下淚者,唯楊愔涕泗橫流,嗚咽不已。)
    (太子即位,大赦。)
    (諡帝曰文宣皇帝,廟號顯祖。)
    (尊婁太後為太皇太后,李後為皇太后。)
    (先是高陽王湜,滑稽便辟,有寵於顯祖。)
    (常在左右,執杖以撻諸王,太皇太后深恨之。)
    (及顯祖殂,湜有罪,太後杖之百餘,扶歸而卒。)
    (方顯祖殺上黨王涣,以其妃李氏配家奴馮文洛。)
    (至是太後赦妃還第,而文洛尚懷戀戀,故意修飾,盛服往見。)
    (李妃出坐堂上,旁列引文洛跪於階下,數之曰)
謂左右:遵難流離,以致身受大辱,志操寡薄,不能捐軀自盡,有愧先王。蒙恩詔得反藩
    闈,汝是誰家下奴,猶欲見侮!
    (喝令左右去其衣冠,杖之一百,流血灑地。)
    (太後聞之,髡鞭文洛,配甲坊。)
    (先是顯祖崩,常山王居禁中護喪事。)
    (太子即位,以天子諒陰,詔演居東館,軍國之事,皆先咨決。)
    (楊愔以二王地位親逼,恐不利於嗣王,心忌之。)
    
    
382**時間: 地點:
    (未幾,演出歸第,詔策施行,愔獨主之,多不關預。)
謂左右:(或謂演曰)鷙鳥離巢,必有探卵之患,王不可出居私第。
    (楊休之詣演,演不見。)
休 之:(謂王晞曰)昔周公朝讀百篇書,夕見七十士,猶恐不足。王何所嫌疑,乃爾拒
    絕賓客?
謂 王:(晞以告王)昔顯祖之世,群臣皆不自保。今一人垂拱,吾曹亦保優閒,何用汲
    汲。
    (因言朝廷寬仁,真守文良主。)
謂 王:(晞曰)新帝春秋尚富,驟攬萬幾,易為人蔽。殿下以朝夕先後,親承音旨,若
    使他姓出納詔命,大權必有所歸。殿下雖欲守藩,其可得乎?借令得遂,衝退自
    審,家祚得保靈長否?
謂 王:(演默然久之)何以處我?
休 之:(晞曰)周公抱成王,攝政七年,然後復子明辟。唯殿下處之。
謂 王:(演曰)我何敢自比周公?
休 之:(晞曰)殿下今日地望,欲不為周公得乎!
    (演不應。)
    (二月己亥,帝奉顯祖之喪至鄴,太皇太后、皇太后皆行,眾議常山王必當留守
    (根本之地。)
    (時執政已生疑忌,乃敕二王俱從至鄴。)
    (外朝聞之,莫不駭愕。)
    (演既行,晞出郊送之。)
    (演恐有覘察者,命即還城,執晞手曰)
二 王:努力自慎。
    (因躍馬而去。)
    (領軍可朱渾,尚帝姑東平謂執政曰)
公 主:主少國疑,若不去二王,少主無自安之禮。
    (楊愔、燕子獻等皆以為然,乃謀處太皇太后於北宮,使歸政皇太后,出二王於
    (外。)
    (先是愔惡天保以來,爵賞多濫,欲加澄汰。)
    (先自表解開府,諸凡叨竊恩榮者,皆從黜免。)
    (由是嬖寵失職之徒,盡歸心二叔。)
    (又高歸彥總知禁旅,發晉陽時,楊愔敕留從駕五千兵,陰備非常。)
    (至鄴數日,歸彥方知,大慍。)
    (故初與楊燕同心,既而中變,盡以疏忌之跡告二王。)
    (侍中宋欽道嘗侍東宮,教吏事,以舊臣侍側,奏於帝曰)
太 子:二叔威權既重,宜速去之。
帝 謂:可與執政共商其事。
    (愔等乃議出二王為刺史。)
    (以帝慈仁,恐不聽,乃通啟皇太后,乞主其事。)
    (有宮嬪李昌儀者,即高仰密妻,舊名瓊仙,文襄嘗納之為夫人。)
    (文襄歿,有寵於婁太後,常居宮中。)
    (李太後以其同姓,亦相昵愛,遂以楊愔所啟示之。)
    (昌儀陽以為可,而密啟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大怒,即報知二王,令自為計。)
    (演乃謀之賀拔仁、斛律金)
二 人:主上幼弱,今欲出大王於外,愔等之心未可問也。異日權歸他姓,國事正不可料
    。為大王計,不如收而殺之,以除後患。
帝 謂:(演曰)政自彼操,黨惡者眾,事若不成,反自速禍奈何?
斛律金:此時彼方得志,不以大王為意,乘間猝發,除之匪難。
    (演然之,會愔等又議不可令二王並出,奏以湛鎮晉陽,演彔尚書事,留鄴。)
    
    (二王乃密結諸勛貴,伏壯士數十人於尚書省後室。)
    (拜職日,大會百僚,約曰)
二 王:行酒至愔等,我各勸雙爵,彼必致辭。我一曰『執酒』,再曰『執酒』,三曰『
    何不執』,爾等即執之。
    (及期,愔等將往。)
二 王:(鄭頤止之曰)事未可量,不宜輕赴。
斛律金:(愔曰)吾等至誠體國,豈常山拜職有不赴之理?
    (遂會於尚書省。)
    (設宴堂上,坐定,二王慇懃勸酒,連呼執者三,伏遂起。)
    (愔被執,大言曰)
二 王:諸王反逆,欲殺忠良耶?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奉國,何罪之有!
二 王:(常山王欲緩之,湛曰)不可。
    (於是拳杖亂毆,愔及可朱渾、宋欽道皆頭面破血。)
    (各以十人持之。)
    (燕子獻多力,頭又少發,握其首脫去,排眾走出門,斛律光逐而擒之。)
斛律光:(子獻歎曰)大丈夫為計遲,乃至於此。
斛律光:(又使薛孤延執鄭頤於尚藥局,頤歎曰)不用智者言,以至於此,豈非命也。
    (演乃與湛、歸彥、賀拔仁、斛律金執縛愔等,掖入雲龍門。)
    (都督叱利騷、儀同成休寧皆拔刃呵演。)
    (歸彥諭之,不從。)
    (歸彥久為領軍,軍士素服,諭之皆弛仗,休寧歎息而退。)
    (叱利騷挺立如故,遂殺之。)
    (演同群臣入至昭陽殿,湛及歸彥監愔等在朱華門外。)
    (內廷聞變,帝與太皇太后、李太後並出。)
    (太皇太后坐殿上,太後及帝側立。)
叩 頭:(演伏階前進言曰)臣與陛下,骨肉至親。
      楊遵彥等獨擅朝權,威福由己,自王公以下,皆重足屏氣,共相唇齒,以成
    亂階。若不早圖,必為宗社之害。臣與湛為社稷事重,賀拔仁、斛律金惜獻武皇
    帝大業,不忍喪於權臣之手,共執遵彥等入宮。未敢刑戮,請俟聖裁。專擅之罪
    ,誠當萬死。
    (當是時,庭中及兩廡衛士二千餘人,皆被甲待詔。)
    (武衛娥永樂武力絕倫,素為顯宗所厚,叩刀仰視,帝不一睨。)
    (喝令卻仗,不退,又厲聲曰)
太皇太:奴輩即今頭落乃卻?
    (永樂內刃而泣。)
太皇太:楊郎何在?
叩 頭:(賀拔仁曰)一眼已出。
太皇太:(愴然曰)楊郎何所能為,留使豈不佳耶?
叩 頭:(乃讓帝曰)此等懷逆,欲弒我二子,次將及我,爾何為縱之?
    (帝素吃訥,倉猝不知所言。)
太皇太:(怒且悲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斟酌!
    (拜謝,演叩頭不已,誓言)
太 後:臣無異志,但欲去逼,免死而已。
太皇太:(謂帝曰)何不安慰爾叔?
謂 帝:(帝乃曰)天子亦不敢為叔惜,況此漢輩?但丐兒命,此屬任叔父處分。
    (太皇太后命演復位,演遂傳帝旨,皆斬之。)
    (湛恨鄭頤昔嘗讒己,先拔其舌,後斬其首。)
    (又斬娥永樂於華林園。)
    (婁本不忍殺愔,臨其喪,哭曰)
太 後:楊郎忠而獲罪,惜哉!
太 後:(以御金為之一眼,親內之)以表吾意。
    (演亦悔殺之,乃下詔,罪止一身,家屬不問。)
    (以趙彥深代愔總機務。)
休 之:(楊私語人曰)將涉千里,殺騏驎而策蹇驢,良可悲也。
    (戊申,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彔尚書事。)
    (湛為太傅、京機大都督。)
    (段韶為大將軍,平陽王淹為太尉,歸彥為司徒,彭城王浟為尚書令。)
    (政無大小,一稟大丞相主持。)
    (三月甲寅,演以晉陽重地,自往鎮守。)
    (既至,以王晞為司馬)
謂 之:不用卿言,幾至傾覆。今君側雖清,終當何以處我?
休 之:(晞曰)殿下往時地位,猶可以名教自處。今日事勢,遂關天時,非復人理所及
    。
    (演默然。)
休 之:(又以晞為文士,恐不允武將之意,晝則不接,夜則載入與語,嘗在密室謂晞曰
    ()比王侯諸貴每相敦迫,言我違天不祥,恐有變起,吾欲以法繩之,可乎?
謂 之:(晞曰)朝廷比者疏遠骨肉,殿下倉卒所行,非復人臣之事。芒刺在背,上下相
    疑,何由可久!殿下雖欲謙退,秕糠神器,實違上天之意,墜先帝之基。
休 之:(演曰)卿何敢發此言?亦將致卿於法。
乃下詔:(晞見其言厲而色和)天時人事,皆無異謀,是以冒犯鐵鉞,抑亦神明所贊耳。
    
休 之:(演曰)拯難匡時,方俟聖哲,吾何敢私議。子其慎之,幸勿亂言。
    (談至更深,晞乃退。)
    (但未識言者紛紛,常山能終守臣節否,且俟下文再說。)
    (第五十四卷 齊肅宗叔承姪統 周武帝弟繼兄尊)
    
    
383**時間: 地點:
    (話說常山執政,諸臣紛紛勸進,演亦心動,睎曰)
謂 王:若內外咸有此意,趙彥深朝夕左右,何無一言?
休 之:(晞曰)彥深非不欲言,特不敢言耳。
    (彥深聞之,因亦勸進。)
    (時太皇太后、太後及帝皆回晉陽,演遂言於太皇太后,請主齊社。)
道 德:(趙謂太皇太后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而欲骨肉相奪,不畏後世謂之篡耶?
    
太皇太:道德之言是也。
    (事乃止。)
    
    
384**時間: 地點:
    (未幾,演又啟云:天下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以副四海之望。
    ()
    (太皇太后乃從之。)
    (八月壬午,下令,廢帝殷為濟南王,出居別宮;以常山王演入繼大統,且戒之
    (曰)
太皇太:勿令濟南有他也。
    (演遂即皇帝位於晉陽,是為孝昭皇帝。)
    (大赦,改元皇建。)
    (太皇太后還稱皇太后,皇太后稱文宣皇后,宮曰「昭信」。)
    (乙酉,下詔詔封功臣,禮賜耆老,延訪直言,褒賞死事,追贈名德。)
    (蓋帝少居台閣,明習吏事,即位尤自勤勵,大革顯祖之弊,中外大悅。)
謂 王:(嘗晞曰)卿何自同外客,屢自遠我?自今凡有所懷,隨宜作牒送進。
    (因敕與楊休之、崔劼二人,每日職務罷,並入東廊,共彔歷代禮樂職官及田市
    (徵稅。)
    (有合於古不合於今者,悉令詳思,以漸條奏。)
休 之:(曾問舍人裴澤)外邊議朕得失若何?
二 人:(澤對曰)陛下聰明至公,自可遠侔三代,而有識之士,咸言傷細,於帝王之度
    ,頗為未弘。
謂 帝:誠如卿言。朕初臨萬幾,慮不週悉,故若是耳。但此事安可久行?
謂 帝:(厙狄顯安侍坐)顯安我姑子,與朕為至親,可言朕之不逮。
二 人:(顯安曰)陛下太細,天子乃更似吏。
謂 帝:朕甚知之,然勢非得已,俟政清敝革,將易之以寬大耳。
    (故帝臨治一年,國日富而兵日強。)
    
    
385**時間: 地點:
    (一日,邊臣奏報,西魏宇文護連弒二主,人情大擾。)
謂 帝:(帝欲征之,謂群臣曰)昔我獻武皇帝欲滅宇文,有志未遂。今宇文篡魏以來,
    國家多故,弒逆時聞。朕將整率六師,平定關西,以討亂臣之罪,以伸先帝之志
    。諸臣其共襄厥功。
    (於是頒諭四方,各練兵以待。)
    (西人聞之大恐。)
    (你道宇文護如何連弒二君?先是周閔帝即位,年十六,朝政皆決於護。)
    (有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二人功勞勛望,群臣莫及,太祖嘗倚為腹心。)
    (及護專政,威福自由,二人怏怏不服。)
    (貴謀殺護,信止之曰)
二 人:不可。此乃先王之意,又其至親,吾等殺之不祥。
    (貴乃止。)
    
    
386**時間: 地點:
    (其時二人密語室中,有帝幼弟宇文盛自窗外聞之,遂以告護。)
二 人:(護曰)事不先發,必貽後悔。
    (乃伏壯士於殿內,貴入朝,擒而殺之。)
    (免獨孤信官,以其名重,不欲顯誅之,逼令自殺。)
    (仍令其子獨孤善襲封衛國公。)
    (祭葬如禮,蓋以上蒙天子,下安人心也。)
二 人:(閔帝性剛果,本惡護之專權,及聞貴與信死,大怒曰)晉公不遵朝命,擅殺大
    臣,直目中無我也,我何帝為!
    (有一朝臣姓李名植,乃陽平郡公李遠之子。)
    (植自太祖時為相府司彔,參掌朝政。)
    (又有司馬孫恒,亦久居權要。)
    (日在帝側,見護殺戮大臣,亦恐不容於護,思欲除之,乃與宮伯乙弗鳳、賀拔
    (提共譖於帝曰)
二 人:護自誅趙貴以來,威權日盛,謀臣宿將爭往附之。以臣觀之,將不守臣節,陛下
    天位難保,願早圖之。
    (帝以為然。)
二 人:(乙弗鳳又曰)以先王之明,猶委植與恒以政,今以事付二人,何患不成!且護
    常自比周公,臣聞周公攝政七年,然後返政。無論護心叵測,未必能如周公,就
    令如約,陛下安能七年悒悒如此乎?
    (帝愈信之,遂欲殺護。)
    (數引武士於後園講習,為執縛之勢。)
    (植等又約宮伯張光洛同謀。)
    (光洛以大權在護,帝孤立於上,事必無成,乃陽許植,而陰以告護。)
二 人:(護曰)上何能為?廢之恐駭物聽,不如先離其黨。
    (乃出植為梁州刺史,恒為潼州刺史。)
    (植等既出,帝思之不置,每欲召之。)
二 人:(護泣諫曰)天下至親,無過兄弟。若兄弟尚相疑貳,他人誰可信者?太祖以陛
    下富於春秋,屬臣後事。臣情兼家國,實願竭其股肱。若陛下親攬萬幾,威如四
    海,臣死之日,猶生之年。但恐除臣之後,奸回得志,非唯不利陛下,亦將傾覆
    社稷,使臣無面目見太祖於九泉。且臣既為天子之兄,位至宰相,尚復何求?願
    陛下勿信讒人之言,疏棄骨肉。
    (帝乃止。)
謂 帝:(乙弗鳳大懼)事不速斷,反受其亂。陛下不殺護,不唯臣等不免,弒逆之禍,
    即在目前。
    (帝又信之。)
    (於是密謀滋甚,定計於次日,召群臣入宴,因執護誅之。)
    (護寄腹心於光洛,朝夕伺帝,纖悉必報,聞帝有密謀,乃召柱國賀蘭祥、領軍
    (尉遲綱,訴以朝廷見害之意。)
二 人:(勸護廢之)公欲自全,不若另立賢明。
謂 帝:(護曰)主少國疑,遽行廢立,人心不服,奈何?
二 人:(賀蘭祥曰)嗣子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廢之。昔先王廢魏少主亦然。機在速為
    ,前事可師也。以公今日位望,廢昏立明,誰敢不服!
    (護從其言。)
    (時尉遲綱總領禁兵,護使以兵入宮,先收其黨。)
    (綱至外殿,召乙弗鳳、賀拔提議事,二人不知事露,同來見綱。)
    (綱即執之,送入護第。)
    (因罷散殿前宿衛兵。)
    (時帝在宮中,尚以機事甚密,功成在即)
謂左右:誅護之後,某也賢,為宰相;某也才,為行台。凡屬護黨,盡行誅之。
    (眾皆稱善。)
謂左右:(及聞宿衛皆散,大驚曰)此必有變,須防兵入。
    (忙集宮人數十,環衛左右,執兵自守。)
    (俄而,賀蘭祥奉護命,入宮見帝。)
    (甲士從者二百人,皆露刃上階。)
謂左右:(祥厲聲奏曰)陛下昵近小人,不行正道,無人君之度。賀拔提等欲殺晉公以危
    社稷,今已收訖。公卿大臣恐陛下不能守太祖之業,有負臣民之望,請陛下歸略
    陽舊府。另立新主,管理萬民。
二 人:(因斥左右宮人曰)爾等死在目前,尚何為者!
    (宮人皆驚走。)
二 人:(帝自投於地曰)為事不密,害至於此。
    (祥乃逼帝出宮,以車一乘,送入舊第,使兵士圍守之。)
    (護既幽帝,悉召公卿會議,廢帝為略陽公。)
    (迎立岐州刺史寧都公毓以承大業。)
二 人:(眾曰)此公家事,廢立由公,群臣何敢有違!
    (遂斬乙弗鳳、賀拔提於宮門之外,殺孫恒於漳州。)
    (時李植父李遠為柱國大將軍,鎮弘農。)
    (護欲誅植,征之梁州,並召遠入朝。)
    (李遠見召,疑必有變,欲不就征,沉吟久之)
乃下詔:大丈夫寧為忠臣而死,豈可作叛臣而生乎!
    (遂就征。)
    (至長安,植已被囚。)
    (護以遠功名素重,猶欲全之,引與相見)
謂左右:公兒遂有異謀,非止屠戮護身,乃是傾危社稷。叛臣賊子理宜同疾,公可早為之
    所。
    (乃以植付遠,令自殺之。)
    (遠素愛植,不忍加誅。)
    (植有口辯,自陳初無此謀。)
    (遠信之,詰朝將植謁護,欲為申雪。)
謂左右:(護謂植已死)植亦在門。
乃下詔:(護大怒曰)陽平公不信我。
    (乃召入,仍命遠同坐,迎略陽公至,令與植相質於遠前。)
乃下詔:(植辭窮,謂略陽公曰)本為此謀,欲安社稷,利至尊耳。今日至此,何事云云
    。
乃下詔:(遠聞之,自投於牀曰)若爾,誠合萬死。
    (護遂殺植,並逼遠自殺。)
    (初,李遠弟穆官開府儀同三司,知植非保家之子,每勸遠除之,遠不能用。)
    
乃下詔:(及臨刑,泣謂穆曰)不用汝言,以至於此。
    (穆當從坐,以前言獲免,除名為民。)
    (植弟基尚義歸公主,亦當從坐,穆請以二子代基命,護並釋之。)
    (九月癸亥,寧都公至長安,百官迎之入宮。)
    (甲子,即皇帝位,是為世宗皇帝。)
    (太祖長子也,時年二十五歲。)
    (大赦,改元武城。)
    (朝群臣於太極殿,進護為太師。)
    (立夫人獨孤氏為後,即獨孤信女也。)
    (略陽既廢,護猶怨之,使人齎鴆酒,弒之於舊第。)
    (年十六。)
    (黜王後元氏為尼。)
    (武城二年正月,護上表歸政,陽為退讓,其實軍務大權仍自總理。)
    (周有處士韋,孝寬之兄也,志尚夷簡。)
    (魏、周之際,十征不屈。)
    (太祖甚重之,不奪其志。)
    (明帝立,敬禮尤厚,號曰逍遙公。)
    (護延之至第,訪以政事。)
    (時護盛修第舍,極土木之巧, 仰視堂屋,歎曰)
孝 寬:酣酒嗜飲,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護不悅,聽之使去。)
    (其立明帝也,以帝必德己,故無疑忌。)
    (及帝即位,明敏有識量,每日親攬萬幾,生殺黜陟,輒自決斷,漸欲奪護之權
    (。)
    (護復謀廢之。)
孝 寬:(有李安者,本以鼎俎有寵於護,擢為膳部下大夫,因謂安曰)近上作事,令人
    不可耐。子能暗行毒害,終身當共富貴。
乃下詔:(安曰)此大事,若以相付,易猶反掌,保為公圖之。
    (護大喜。)
    
    
387**時間: 地點:
    (一日,安上食,置毒於糖而進之。)
乃下詔:(帝食時不覺,俄而疾作,次日大漸,歎曰)我墮奸計,不能活矣。
    (乃召左右侍臣,口授遺詔五百餘言。)
謂左右:(且曰)朕子年幼,未堪當國。魯公,朕之介弟,寬仁大度,海內共聞。能宏我
    周家者,必此子也。可使入繼朕後。
    (言畢遂殂。)
    (後人有詩哀之曰:
    (  黑獺當年連弒主,君臣大義等閒看)
    (兩兒命絕他人手,千古收場總一般。)
    (明帝暴崩,廷臣皆知中毒,為宇文護所使。)
    (然畏其勢,皆求自保,莫敢推問。)
    (遂遵遺命,奉魯公即皇帝位,是為周武帝。)
    (帝名邕,字禰羅突,太祖第四子也。)
    (生於同州,有神光照室。)
    (幼而孝敬聰明,有器質,儀度不凡,特為明帝所親愛。)
    (朝廷大事,每與參議。)
    (性深沉,非因顧問,終不輒言。)
謂左右:(明帝每歎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故彌留之際,舍其子而立之。)
    (當是時,護於魏、周之際,秉政不越五年,於魏則弒恭帝,於周則弒閔帝,又
    (弒明帝,威權震於一國,大逆彰於四方。)
    (故齊主聞之,欲代周以討其罪,出兵有日矣。)
    (而望氣者言,鄴中有天子氣,帝慮有內變,遂不暇外討。)
謂左右:(初,帝之謀誅楊、燕也,許長廣王湛曰)事成,當立爾為太弟。
    (既而立太子百年。)
    (湛心不平。)
    (時留守鄴中,濟南王亦在鄴,命湛掌之。)
    (及訛言起,帝命厙狄伏連為幽州刺史,斛律豐樂為領軍,以分湛權,湛愈不安
    (。)
    (而平秦王歸彥則以天子氣應在濟南,恐其復立,於己不利,勸帝除之。)
    (帝乃使歸彥至鄴,征濟南王如並州。)
    (湛益疑懼,問計於高元海。)
元 海:皇太后萬福,至尊孝友異常,殿下不須疑慮。
謂左右:(湛曰)此豈我推誠相問之意耶?
    (元海因乞還省,靜夜思之。)
    (湛即留元海於後堂。)
    (達旦不寐,繞牀徐步,夜漏未盡,湛遽出曰)
元 海:神算如何?
元 海:有三策,恐不堪用耳。一請殿下如梁孝王故事,從數騎入晉陽,先見太後求哀,
    後見主上,請去兵權,不乾朝政,必保泰山之安。此上策也。次則當具表,雲威
    權太盛,恐取謗眾口,請為青、齊二州刺史,沉靖自居,必不招物議,此中策也
    。最下一策,發言即恐族誅,不敢聞於殿下。
謂左右:(湛曰)卿之下策,焉知非我之上策乎?汝但說之,斷不汝罪。
元 海:濟南世嫡,主上假太後令而奪之。今集文武,示以征濟南之敕,執斛律豐樂,斬
    高歸彥。尊立濟南,號令天下,以順討逆,此萬世一時也。
    (湛大悅。)
    (然性怯多疑,心雖善之而未敢發。)
    (使術士鄭道謙卜之。)
元 海:(曰)不利舉事,靜則吉。
元 海:(有林慮令潘子密者,湛之舊人,曉占候之術,潛謂湛曰)主上當即晏駕,殿下
    不日登大位矣。
    (湛欲驗其言,拘之內第以候之。)
    (又令巫覡卜之,多雲不須舉兵,自有大慶。)
    (湛乃奉詔,令數百騎送濟南王至晉陽。)
    (但未識濟南此去生廷若何,長廣王果得大慶否,且俟下文再講。)
    (第五十五卷 棄天親居喪作樂 歸人母懼敵求成)
    
    
388**時間: 地點:
    (話說濟南初廢,帝於太後前涕泣誓言,許以終始相保,決無害意。)
    (雖征至晉陽,初意幽之別第,終其天年。)
    (歸彥等數陳利害,日夜勸帝除之。)
    (帝乃遣人密行鴆毒,濟南不從,扼而殺之。)
    (時年十七歲。)
    (其後孝昭頗自愧悔,忽忽若失。)
    (有晉陽令史至鄴,早行,路遇儀仗甚都,有一王者坐馬上,酷似文宣,心甚疑
    (之。)
    (有一騎落後,騎曰)
問 之:文宣帝也。今往晉陽復仇耳。
    (倏忽不見。)
    (令史歸,不敢言。)
問 之:(後聞帝疾,謂人曰)帝必不起。
    
    
389**時間: 地點:
    (其時宮中諸厲並作,或歌呼樑上,或叱咤殿中。)
    (帝惡之,備行禳魘之事,而厲不止。)
    (時有巫者,言天狗下降大內,不利帝躬,乃於其所講武以禳之。)
    (帝自強作精神,乘馬射箭。)
    (馬忽絕韁而奔,有兔從草中竄出,馬驚逸,帝墜地絕肋。)
    (左右救之,昏迷良久乃蘇。)
    (扶至宮,發暈數次。)
    (聞之,來視疾)
太 後:汝征濟南至此,今何在?
    (帝不答。)
    (連問,皆不答。)
太 後:(怒曰)殺之耶?不用吾言,死其宜矣!
    (遂不顧而去。)
    (一月甲辰,詔以嗣子衝,弟長廣王湛統茲大寶,遣趙郡王睿至鄴征之。)
太 後:(又與湛書曰)百年無罪,汝可以樂處置之,勿效前人也。
    (是日,殂於晉陽宮。)
    (臨終,但言恨不見太後山陵。)
    (睿至鄴,宣帝遺命,使繼大統。)
    (湛猶疑其詐,使所親先詣嬪所,發而視之,使者復命,乃大喜。)
    (馳赴晉陽,使河南王孝瑜先入宮,改易禁衛,然後入。)
    (癸丑,湛即皇帝位於南宮,是為武成皇帝。)
    (大赦,改元大寧。)
    (立妃胡氏為皇后,子緯為皇太子,封太子百年為樂陵王。)
    (初,孝昭事太後惟謹,朝夕定省,常得親歡。)
    (武成每多不順,太後常惡之。)
    (孝昭崩,太後思之致疾。)
    (又舊時老伴,若恒山楚國游夫人、穆夫人、王夫人等,或隨子就封,或已去世
    (。)
    (滿目非舊,鬱鬱不樂,故疾勢日重,而武成行樂自若,大寧元年四月遂崩,時
    (年六十二歲。)
    (五月庚午,合葬於高祖獻武之陵,諡曰武明太後。)
    (後有大識,高明嚴斷,雅遵儉約,往來外舍,侍從不過十人。)
    (性寬厚不妒,高祖姬侍,咸加恩待。)
    (高祖嘗西討,方出師,後夜孿生一男一女。)
    (左右以危急,請追告高祖。)
謂左右:(後不許)王出統大兵,何可以我故輕離軍幕。死生命也,來復何為!
    (高祖聞之,嗟歎稱善。)
    (弟昭,以功名自達。)
    (其餘親屬,未嘗為請爵位。)
    (每言官人以才,奈何以私亂公。)
謂左右:(先是童謠曰)九龍母死不作孝。
    (及後崩,武成不改服,緋袍如故,登高台,置酒作樂。)
    (宮女進白袍,帝怒,投諸台下。)
    (歸彥時在座,請撤樂。)
謂 帝:(怒曰)何與汝事,敢阻吾興!
    (叱之使去。)
    (蓋帝為高祖第九子,童謠其先驗也。)
    (初,歸彥為孝昭所厚,恃勢驕盈,陵侮貴戚。)
    (廷臣高、畢義雲、高乾和常切齒之,因與帝前數言其短)
元 海:歸彥久掌禁兵,威權震主,必為禍亂。
    (帝尋其反覆之,跡漸忌之,下密詔,除歸彥冀州刺史,令速發,不聽入宮。)
    
    (時歸彥在家縱酒為樂,經宿尚未之知,至明入朝欲參。)
元 海:(門者不納)領軍已除冀州,無容擅入。
    (歸彥大驚,遂即拜退。)
    (群臣莫敢與語。)
    (七月,歸彥至冀州,大懷怨望,欲待帝如鄴,乘虛入晉陽。)
    (其郎中令呂思禮密告於朝,帝詔大司馬段韶、司空婁睿討之。)
    (歸彥聞有軍至,將討己罪,即閉城拒守。)
    (長史宇文仲鸞不從,殺之。)
    (乃自稱大丞相,有眾四萬。)
    (朝廷聞其拒守不下,以尚書封子繪,冀州人,其祖父世為本州刺史,得人心。
    ()
    (使乘傳至信都,巡於城下,諭吏民以禍福,於是降者相繼。)
    (城中動靜,小大皆知之。)
    (歸彥自料必敗,登城大呼曰)
段 韶:孝昭皇帝初崩,六軍百萬,悉在臣手。投身向鄴,奉迎陛下,當時不反,今日豈
    反耶?正恨元海、義雲、乾和等誑惑聖聰,嫉忌忠良,逼臣至此。陛下若殺此三
    人,臣即臨城自刎。
    (既而城破,單騎奔走,至交津被執,鎖之送晉陽。)
    (乙未,載以露車,銜木面縛,劉桃枝臨之以刃,擊鼓隨之,並其子孫十五人皆
    (棄市。)
    (又以歸彥在文宣時,譖殺清和王岳,以其家良賤百口悉賜岳家。)
    (贈岳太師。)
    (丁酉,以段韶為太傅,婁睿為司徒,平陽王淹為太宰,斛律光為司空,趙郡王
    (睿為尚書令,河間王孝琬為左僕射。)
    (命封子繪行冀州事,人民始安。)
    (今且按下不表。)
    
    
390**時間: 地點:
    (且說北有突厥一部,其君木桿可汗。)
    (自蠕蠕衰弱,突厥日強,周人欲結之以伐齊。)
    (許納其女為後,遣御伯大夫楊薦往結之。)
    (齊人聞之懼,亦遣使求婚於突厥,賂遺甚厚。)
    (木桿貪齊幣重,欲執薦送齊。)
段 韶:(薦知之,責木桿曰)我太祖昔與可汗共敦鄰好,蠕蠕部落數千來降,太祖悉以
    付可汗使者,以快可汗之意。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義,獨不畏鬼神乎!
段 韶:(木桿慘然良久)君言是也,吾意決矣。當相與共平東賊,然後送女。
    (薦歸復命。)
    (公卿請發十萬人擊齊,柱國楊忠獨以為得萬騎足矣。)
    (戊子,忠將步騎一萬,與突厥自北道伐齊;大將軍達奚武帥步騎三萬,自南道
    (出平陽,期會於晉陽城下。)
    (忠進,拔齊二十餘城。)
    (齊人守陘嶺之隘,忠擊破之。)
    (突厥木桿以十萬騎來會,自恒州三道俱入。)
    (時大雪數旬,南北千餘里,平地數尺。)
    (時齊主在鄴聞之,恐並州有失,倍道赴晉陽,令斛律光將步騎三萬屯平陽,以
    (為聲援。)
    (己未,周師逼晉陽,突厥從之,聲勢甚盛。)
    (齊主懼,戎服率宮人欲東走避之。)
    (趙郡王睿、河間王孝琬叩馬諫曰)
齊 主:陛下勿畏,有臣等在,足以御賊。
    (孝琬請委睿處分,必得嚴整。)
    (帝從之,命六軍進止,皆受睿節度,而使段韶總之。)
    (睿本高祖姪,趙郡公永實之子。)
    (幼孤,聰慧夙成,為高祖所愛。)
    (養於宮中,令游夫人母之,恩逾諸子。)
    (年四歲,未嘗識母。)
    (其母魏華山公主,與楚國夫人鄭氏為姑舅姊妹。)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