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 至 第三七〇
361**時間: 地點:
問 之:(其時,太史令亦密啟帝云)臣夜觀天象,西垣殺氣甚重,宰輔星微暗失位。主
應大將軍身上,禍變不出一月也。
謂 帝:爾不知李業興之死乎,何乃蹈其轍?
業 興:(蓋曾向澄言)秋間主有大凶。
(澄惡其不利而殺之。)
(故帝引以為戒。)
362**時間: 地點:
(卻說澄有膳奴蘭京,係梁朝徐州刺史蘭欽之子。)
(韓山之役梁兵大敗,東魏俘梁士卒萬人。)
(京從其父在軍,亦被擒獲。)
(澄配為膳奴,使之供進食之役。)
(後魏與梁通好,蘭欽求贖其子,澄不許。)
(京亦屢向澄訴,求賜放還。)
業 興:(澄大怒,杖之四十)再訴則殺汝!
(京怨恨切齒,密結其黨為亂。)
(先是澄在鄴,居北城東柏堂,嬖瑯琊公主,欲其往來無間,侍衛者常遣出外,
(防禦甚疏。)
363**時間: 地點:
(一日,澄召常侍陳元康、侍中楊遵彥、侍郎崔季舒共集東柏堂,謀受魏禪,署
(擬百官。)
(蘭京進食,澄卻之,謂諸人曰)
陳元康:昨夜夢此奴斲我,當急殺之。
元 康:此奴耳,何敢為患?
(京立階下聞之,遂與其黨六人置刀盤下,冒言進食。)
元 康:(澄怒曰)我未索食,何為遽來?
陳元康:(京揮刀曰)來殺汝!
(賊黨盡入。)
(是時室中唯元康、遵彥、季舒三人侍側,皆手無寸刃。)
(左右侍衛防其泄漏機密,悉屏在外,非有命召不得入。)
(澄見賊至,卒惶迫,以手格之,傷臂,入於牀下。)
(賊去牀,澄無所匿。)
(元康以身蔽之,與賊爭刀,被傷腸出,倒於地。)
(賊遂弒澄。)
(遵彥乘間逸出,僕於戶外,失一靴,不及拾而走。)
(季舒狼狽走出,不知所為,奔往廁中匿。)
(庫直王紘、紇奚舍樂聞室中有變,冒刃而進。)
(舍樂鬥死,王紘僅以身免。)
(眾見賊勢洶洶,皆莫敢前,飛報內宮,言王被害,眾皆失色。)
(元宮主一聞此信,驚得魂膽俱喪。)
(時太原公洋居城東,方退朝,聞之顏色不變,指麾部分入討群賊,擒蘭京等斬
(而臠之,徐出言曰)
元 康:奴反,大將軍被傷,無大苦也。
(入見元公主。)
(方撫膺大哭,洋慰之曰)
公 主:大將軍被害,事出非常。宜暫安人心,勿遽發喪也。
(於是諸夫人皆暗暗悲哀。)
(元康自知傷重必死,手書辭母,又口占數百言,使參軍祖珽代書,以陳便宜。
()
(言畢而卒。)
(洋殯之第中,詐雲出使。)
(虛除元康中書令,以王紘領左右都督。)
(又假為澄奏請立皇太子,大赦天下。)
(除心腹數臣外,皆不知澄之死也。)
(越數日,澄死信漸露,之,竊謂左右曰)
謂 帝:大將軍死,似是天意,威權當復歸帝室矣。
(左右相慶,咸呼萬歲。)
(但未識人心如此,天意若何,且聽下文分解。)
(第五十卷 陳符命群臣勸進 移魏祚新主登基)
364**時間: 地點:
(話說帝聞澄被害,私心竊喜)
因 念:權門無主,其黨必離。雖有高洋,素稱懦弱,不足為慮。群臣必來請命發喪,即
可權歸一己。
(那知洋懼人心惶惑,秘不發喪,托言養病在宮,命己代攝軍政。)
(又思重兵盡在並州,須早如晉陽以固根本。)
(乃夜召都護唐邕,部分將士鎮遏四方。)
(邕領命支配各軍,斯須而畢。)
(洋深重之。)
(乃留高岳、高隆之、司馬子如、楊愔四人守鄴。)
(時子如已復任在朝,職為儀同三司也。)
(其餘勛貴皆以自隨。)
(臨行,謁帝於昭陽殿,從甲士八千人,登階者二百人,皆攘袂扣刃,若對嚴敵
(。)
(洋立數十步外,令主者傳奏曰)
子 如:臣有家事,將詣晉陽。
(再拜而出。)
子 如:(帝失色,目送之曰)此人又似不相容者,朕不知死在何日。
(洋至並州,入見太妃,泣訴兄變。)
(大驚,淒然下淚曰)
婁 妃:此兒聰明曉事而不受訓,宜其有禍。然年未三十,遽棄我而逝,目前事業更靠何
人?
(言訖,悲不自勝。)
(洋與左右皆為掩淚。)
(時宋夫人與其子孝瑜依太妃住晉陽,聞澄遇害,母子大哭。)
(孝瑜年十三,有至性,請奔父喪,洋許之,遂單騎至京。)
太 妃:(洋為)兄暴亡,兒威名未立,恐人心有變,喪未敢發,尚祈秘之。
太 妃:今後大事任憑兒主,但期無負父兄之業。
(洋再拜而出,遍召晉陽舊臣宿將,大會於德陽堂。)
(舊臣素輕洋,見之不甚畏敬。)
(洋是日英彩煥發,言詞敏決,皆大驚。)
(澄政令有不便者,洋悉改之。)
(由是內外悅服,人盡畏而敬之矣。)
(武定八年正月,距文襄之死已有數月,洋見威令已行,大權在握,乃遣使告哀
(於帝,請發澄喪。)
(帝舉哀於太極東堂,遣百官致祭,詔贈綾羅八百段,治喪一如獻武王禮,諡曰
(文襄王。)
(洋亦發喪於晉陽,令宮中、府中無不成服。)
(朝廷議加洋爵以攝大政,乃進洋位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彔尚書事、大行台、
(齊郡王。)
(詔使至,洋拜受,百官皆賀。)
(二月甲申,葬文襄於獻武王之墓。)
(三月庚申,又進洋爵為齊王,食邑五郡。)
(蓋洋欲得其權,故令朝廷屢增爵位也。)
(一夜睡去,夢將硃筆點其額上,意忽忽不樂,謂管記王曇首曰)
有 人:我夢額上被點,得毋我身將黜退乎?
太 妃:(曇首拜賀曰)此王大吉之兆也。『王』字頭上加了一點,便是『主』字。王不
日當居九五之尊,為人中主矣。
有 人:(洋曰)勿妄談。
(口雖拒之,而心竊自喜。)
(又聞外間訛言上黨出聖人,欲遷上黨郡以應之。)
有 人:(長史張思進曰)王無庸也。大王生於西宮,宮本上黨坊基也,豈非上黨出聖人
之應乎?且童謠曰:『一束藁,兩頭燃,河邊羖飛上天。』『藁』字燃去兩頭則
為『高』字。羖,羊也。河邊,水也。水與羊,正大王之名。飛上天,是升為天
子也。大王為帝奚疑?
(洋喜益自負。)
(光祿大夫徐之才、北平太守宋景業皆善圖讖,共古天象,以為太歲在午,當有
(革命,欲勸受禪而不敢言。)
(時洋有寵臣高德政,言無不從。)
(二人因德政以白洋,洋召二人問之。)
二 人:(皆曰)天命已定,願王勿違。
(洋然之,進告太妃。)
太 妃:汝父如龍,汝兄如虎,猶以天位不可妄據,終身北面。汝獨何人,欲行舜禹之事
乎?此皆諸官陷汝於不義,切勿信之。
(洋唯唯而出,以太妃之言告之才。)
之 才:正為不及父兄,故宜早升尊位耳。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王何失此機會?且讖文
云:『羊飲盟津,角掛天津。』盟津、天津,皆水也。羊飲水,王之名也。角掛
天,升大位也。近聞陽平郡皇驛旁有土一方,四面環水,常見群羊數百臥立其上
,近而視之,卻又不見。事與讖合。人事如此,天意可知。王豈可違天而受不祥
?
(洋未決。)
(因念先王舊臣若尉景、婁昭、段榮等皆已物故,唯斛律金在肆州,司馬子如在
(鄴,此大事必須與之商酌。)
(因召詣晉陽,共議於太妃前,二人固言不可,且以宋景業首陳符命請殺之。)
太 妃:我兒懦直,必無此心。高德政輩貪富貴、樂禍亂教之耳。
之 才:(指金與子如曰)二卿之言實老成之見,兒宜從之。
(洋不敢違,其事乃止。)
(然自是忽忽不樂,常撫膺浩歎。)
(又、景業等曰)
之 才:陳陰陽雜占,勸其宜早受命。
之 才:(洋使術士李密卜之,遇大橫)此漢文之卦也,吉孰利焉。
之 才:(又使景業筮之,遇乾之鼎)乾,君也。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受禪。
太 妃:(或曰)五月不可入官,犯之終於其位。
之 才:(景業曰)王為天,無復下期,豈得不終於其位乎?
(洋大悅,才曰)
謂 之:吾志決矣,但諸勛貴議論不一,必先有以折服其說,方可行事。吾今者集諸臣於
德陽堂,卿為我明辯而曉諭之,使之無阻吾事。
(之才領命。)
(俄而,百官皆集,共議可否。)
(洋從屏後竊聽。)
之 才:(進言曰)今受魏禪,正上合天心,下從民望,舜禹之事復見於今矣。諸公卿不
思助成大業,而反有異議,何哉?
司馬子:子言誠是,但王受禪有三不可。王去文襄之亡未久,遽行大事,似以兄死為幸,
有損王德,其不可一也。天子依王為腹心,開誠相待,不若孝莊猜嫌疑貳,致生
變更,其不可二也。王秉政日淺,未有奇功大勛威服四方,其不可三也。吾以為
守政居藩,自享無窮之福。倘貪天位,萬一蹉跌,後悔何及。
之 才:不然,昔文襄本欲為帝,而中道暴亡,以致大業終虧。王若為帝,是償文襄未竟
之志,光大前業,垂裕後昆。正先王有子,文襄有弟也,何嫌而不為?至帝雖安
靜無為,然政由寧氏,祭則寡人,究非本懷,荀濟之事已可鑒矣。王不正位,人
易生心,諺云『騎虎之勢難下』,正王今日之謂也。他若秉政以來,雖大功未建
,而獻武、文襄之功,皆王功也。天下孰不懷德而畏威?昔孟德未帝而丕帝,師
昭未帝而炎帝,古今一轍,王何不可為帝?
(子如無以應。)
子 如:(長史杜弼曰)關西國之勁敵,常有併吞山東之志,特以無釁,故閉關不出。若
受魏禪,彼之師出有名,一旦挾天子稱義兵,長驅東向,將何以待之?不若存魏
社稷,整率文武,立功廊廟,剪除外寇。俟四海一統,然後受禪未遲。不然,縱
令內難不作,其如外患何?
之 才:今與王爭天下者,只有宇文黑獺。但彼亦欲為王所為,縱令倔強,不過隨我稱帝
耳。何畏之有?
(弼語塞而退。)
之 才:(洋出厲聲曰)吾聞『築室道謀,三年不成』,凡舉大事,得一二人同心足矣。
之才之言不可易也。
(眾人見王心已決,無敢異言。)
子 如:(洋遂入告太妃曰)內外皆欲尊兒為帝,今將詣鄴,暫違膝下。
太 妃:兒為帝固好,但天位難保,須好為之,帝係故君,後係汝妹,宜安置善地,勿失
尊崇之典。
子 如:(洋曰)母勿憂,兒當待以杞、宋之禮。
(再拜而出。)
(乃發晉陽,擁兵東向,令高德政預彔所需事條以進,又令陳山提齎所彔事條,
(手書一道,馳驛以往,密付楊愔。)
(愔得書,知事不可緩,即召太常卿邢邵等議撰禪位儀注,秘書監魏收草九錫、
(禪讓、勸進諸文。)
(凡魏室諸王皆引入北宮,閉之於東齋。)
(五月甲寅,進洋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
(洋行至前亭,所乘馬忽倒,意甚惡之。)
(至平都城,不肯復進,欲還晉陽。)
子 如:(倉丞李集曰)王來為何事而欲還耶?非所以副臣民仰望之心也。
(德政、亦苦諫曰)
之 才:山提先去,機關已泄,王今日豈可中止?
(乃命司馬子如、杜弼馳驛續入,觀察物情。)
(子如等至鄴,在朝文武知事勢已成,禪位在即,莫不俯首順從。)
(子如密以報洋,洋乃至鄴。)
(入居舊邸,百官皆來晉謁。)
(洋輒下令,召人夫齎築具,集於城南。)
高隆之:(請曰)用此何為?
之 才:(洋作色曰)我自有事,君何問焉?豈欲族滅耶?
(隆之懼而退。)
(於是作圓丘,備法物,一日一夜,無不畢具。)
(丙辰,司空潘樂、侍中張亮、黃門郎趙彥深等,求入宮啟事,帝於昭陽殿見之
(。)
之 才:(亮曰)五行遞運,有始有終。齊王聖德欽明,萬方歸仰。願陛下遠法堯、舜,
以讓有德。
高隆之:(帝斂容曰)此事推挹已久,謹當遜避。
之 才:若爾,須作制書。
(中書郎崔劼、裴)
讓 之:制已作訖。
(便向袖中取出,使侍中楊愔進之。)
讓 之:(帝提筆便署,因問愔曰)居朕何所?
之 才:(愔曰)北城別有館宇,帝可居之。
之 才:(帝乃走下御坐,步就東廊,詠范蔚宗《後漢書》贊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
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謂 帝:(有司請帝起發)古人念遺簪弊履,朕欲與六宮一別可乎?
高隆之:今日天下,猶陛下之天下,況在六宮。
(帝步入與妃嬪已下別,舉宮皆哭。)
高隆之:(趙國李妃誦陳思王詩曰)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
(帝揮淚謝之。)
(直長趙道德以故犢車一乘候於東閣,帝出登車,道德超上抱之。)
道 德:(帝叱之曰)朕自畏天順人,甘讓大位,何物家奴敢逼人如此?
(道德猶不下。)
(出雲龍門,王公百僚拜辭,獨高隆之灑泣不已。)
(遂入北城,居司馬子如南宅,遣太尉、彭城王韶等奉璽綬禪位於齊。)
(初帝出宮時,以後為高王之女,不見而出。)
(後聞之,大哭曰)
高 王:帝既退居北城,我何忍獨處大內?
(屏去儀衛,只帶宮女數人來至帝所。)
高 王:(帝見之,下淚曰)卿來何為者?爾家正當隆盛,富貴自在,何戀此敗亡之身為
?
道 德:(後曰)妾侍陛下久矣,生死願在一處,敢以盛衰易節?
(於是相抱而哭,守帝不去。)
(五月戊午,群臣勸進。)
(洋即帝位於南郊,是為顯祖文宣皇帝,國號大齊,改元天保,大赦。)
(是日,鄴下獲一赤雀,獻於壇上。)
(文宣大喜,以為受命之瑞。)
(中外百官進秩有差,自魏敬宗以來,群臣絕祿,至是始復給之。)
(己未,封帝為中山王,待以不臣之禮。)
(立九廟,皆冠以帝號。)
(追尊獻武王為獻武皇帝,廟號高祖;文襄王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
(凡魏朝所封爵號,皆降一等,本宣力於齊,為齊佐命者不在降限。)
(辛酉,冊尊太妃婁氏為皇太后。)
(命太保元修伯持節往晉陽,進璽綬冊書於太後。)
(太後受冊,乃服韋衣,升殿受賀。)
(諸夫人皆行九叩禮。)
(爾朱後平素與太後為敵體,至是亦跪拜如儀。)
(六月,迎太後至鄴,一應嬪妃眷屬皆從行。)
(齊主朝太後於崇訓宮。)
太 後: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然當念先帝當日苦爭力戰、經營創造之難,勿以得天下
為易也。
(齊主再拜受命。)
(癸未,封弟濬為永安王,淹為平陽王,浟為彭城王,演為常山王,涣為上黨王
(,淯為襄城王,湛為長廣王,湝為任城王,湜為高陽王,濟為博陵王,凝為華
(山王,潤為馮翊王,洽為漢陽王,共十三人。)
(又封宗室高岳等十人、功臣厙狄乾等七人皆為王。)
(尉景子尉燦官為儀同三司,性粗暴,見厙狄乾等封王,其父不加王爵,大怒,
(十餘日不朝。)
(遣使召之,閉門不納,隔門謂使者曰)
尉 景:天子不封燦父為王,燦何以生為?
(使者回奏,帝鑒其直,乃亦封景為王。)
(將立後,集群臣議之。)
(蓋帝為太原公時娶長史李希宗女,伉儷相得,後又納段韶之妹,更加寵愛。)
(隆之、德政欲結勛貴之歡,以李妃漢人不可為天下母,請立段妃。)
(帝不從,立李氏為後,其子殷為皇太子。)
(赦畿內及並州死犯,餘州死罪減等。)
(是時政令一新,臣民悅服。)
(惟慮關西有警,嚴設重兵以待。)
(但未識泰聞東魏之亡,能興師討罪否,且聽下文分解。)
(第五十一卷 宇文後立節捐軀 安定公臨危托後)
365**時間: 地點:
(話說宇文泰自潁川失守,師勞無功,只得退守關中,待時而動。)
366**時間: 地點:
(一日聞報高澄身喪,以為天敗高氏,不勝大喜。)
謂左右:(及聞高洋篡位)高洋一豎子耳,料其才能不及父兄遠甚,而敢行僭逆,是自取
滅亡也。吾以大軍臨之,聲罪致討,何憂不克哉!
謂左右:(乃從同州至京,入見帝曰)高洋廢君篡國,大逆無道。臣請興兵討之,以誅逆
臣之罪,以復一統之模。
(帝從其請。)
(乃召秦州刺史宇文導為大將軍,都督二十三州諸軍事,鎮守長安。)
(泰自引軍十萬,上將千員,往關東進發。)
(邊臣飛報至鄴,聲言西兵百萬,飛渡黃河,不日將到晉陽。)
(舉朝大驚,齊主集群臣問計。)
齊 主:(或曰)黑獺蓄銳有年,今傾國而來,其鋒不可當。唯堅壁清野以待之,使之前
無所獲,力倦自退。昔先帝圍玉壁,西師不出,亦此意也。
齊 主:此懦夫之計也。
謂左右:(或曰)昔黑獺侵犯洛陽,先帝遣將拒之,皆獲大捷。今宜調集諸路之兵,命一
上將迎敵,賊兵自退,陛下可以高枕無憂也。
齊 主:此未足以制黑獺也,諸卿之言但守成法,未識機宜。黑獺之敢於深入者,以朕年
少新立,未經戰陣,有輕我心。若斂兵遣之,示之以怯,益張其燄,吾兵將不戰
自亂。須乘其初至,朕猝然臨之,彼不虞騰出,見朕必驚,彼勢自沮。所謂先聲
有奪人之氣也。轉弱為強,實在此舉。
(高德政請待各路兵齊集,然後出師。)
(齊主不許,連夜馳往晉陽,貫甲乘馬,號令三軍,親為前部。)
(令段韶、斛律豐樂統大軍為後繼。)
(行至建州,遇西魏前鋒趙貴,有眾萬人,直攻其營。)
(身自搏戰,諸將奮擊,貴兵大敗。)
諸 將:(泰聞前鋒軍敗大驚)來將何人?
齊 主:(探者報說)齊主自來,去大軍不遠,旗風浩大,人馬精強,軍威嚴整,行陣肅
穆。
齊 主:(泰不信)洋聞吾至,方奔逃之不暇,何敢來與吾敵?
齊 主:(是夜月明,泰與楊忠、達奚武等領數騎,易服潛往,登高阜以望齊軍,果見軍
(容威武,調度有方,與歡治軍無異,歎曰)有子如此,高歡為不死矣。
(歸營後,因念洋未可輕,若與之戰,未必能勝,徒損自己威名。)
(又遽退而歸,恐為所笑,轉輾不決。)
(恰好秋盡冬初,久雨不止,軍中畜產多死,人心不安。)
(乃托以天時雨濕,弓弦解膠,不如暫回西京,俟春暖再來。)
(遂班師,從蒲州而去。)
(齊主聞西師退,追至河口,不及而還。)
367**時間: 地點:
(一日,接得肆州文書,報稱蠕蠕國太子羅辰興兵十萬,來犯吾疆。)
(齊主召集諸將商議拒之。)
齊 主:(司徒潘樂曰)昔先帝以蠕蠕反覆無常,難以力服,故娶其女為妃,歲賜金帛,
以結其心,邊境得安。今先帝崩,蠕蠕公主亦卒,聘問之禮遂絕,故興兵而來。
不若仍以重賂結之,復申舊好,庶干戈永息,而邊土無虞。
齊 主:昔先帝欲散西魏之謀,故賂以玉帛,結以婚姻,以致太後避位,此權宜之術,亦
先帝所恥也。今日藐視吾邦,復行猖獗,不擒滅之,無以伸吾之恨,何用通好?
段 韶:陛下親征,臣請為先鋒。
(齊王大喜,乃引大兵直抵恒州,與蠕蠕兵遇。)
(羅辰手下有勇將二員前來討戰,斛律豐樂挺槍迎敵,戰未下,齊主親自出馬斬
(之。)
(諸將見帝親自臨陣殺敵,孰敢居後,奮勇齊進,敵兵大潰,散走出境。)
(左右請班師,齊主命眾先發,自以三千騎押後。)
(夜宿黃瓜堆,羅辰探得後隊兵少,復領精騎數萬連夜趕來,把三千兵四面圍住
(。)
(火把燭天,槍刀密布,將士皆失色,齊主安臥不動。)
(天明方起,神色自若,立馬陣前,指畫形勢,縱兵奮擊。)
(蠕蠕之眾披靡,乃潰圍而出。)
(前軍聞後有寇,亦來救援,遂大破之。)
(伏屍二十里,擒得羅辰之妻叱奴氏及番人三萬餘口。)
(斬叱奴氏於境上,羅辰超越岩谷,僅以身免。)
(由是諸夷畏服,終帝之世,蠕蠕不敢來犯。)
(今且按下不表。)
368**時間: 地點:
(且說西魏文帝痛東魏之亡,進討無功,高氏既篡,黑獺亦必效尤,魏氏宗社不
(久將盡屬他姓,鬱鬱成疾,漸至不起。)
(泰聞帝不豫,入朝問安。)
帝 謂:(之曰)卿來甚好,朕生死有命,不足惜也。但太子年幼,未諳國政,托孤寄命
,唯卿是任。卿善輔之。
(遺詔太子元欽即位,與乙弗後合葬。)
(是夜遂崩,年四十五歲。)
(時西魏大統十六年三月庚戌也。)
(帝為京兆王元愉之子,以父死非命,終身不樂,在位十六年,安靜自守,國家
(大事悉決於泰,未嘗自主。)
(故處亂世,得保天年以終。)
(辛亥,泰奉太子登基,立宇文氏為後,後即泰長女也。)
(百官朝賀畢,然後發喪,頒示天下,諡帝曰文皇帝。)
(泰復歸鎮同州,蓋其地,當關河之險,北控諸蠻,東扼齊境,故泰常居之,猶
(齊之晉陽也。)
(時有尚書元烈,帝室親屬,見泰專權,屢懷不平,欲殺之,以興帝室。)
(然性粗少密,大廷廣眾之會,言及國事,輒撫膺長歎,怒形於色,以故謀未成
(,而機已泄。)
(泰殺之,沒其家口,不復稟於帝也。)
(少帝聞烈死,大怒,私)
謂左右:丞相擅殺大臣,絕不啟知,目中豈復有我哉?我不殺泰,泰必害我。誰肯為我謀
之?
369**時間: 地點:
(一日,召臨淮、廣平二王,告以圖泰之意。)
(垂淚,泣諫曰)
二 人:不可為也。丞相秉政已久,大權皆在其手,朝廷孤立久矣,奈何以赤手而捋虎鬚
?事若無成,大禍立至,願帝勿作此意。
二 人:(帝不聽)吾實不能束手待死也。
(二人危之。)
(時泰諸子年幼,以諸婿為腹心。)
(長女雲英,已為帝後。)
(次女雲容,嫁清河郡公李遠之子李基。)
(三女雲慶,嫁義成郡公李弼之子李暉。)
(四女雲瑞,嫁常山郡公於謹之子於翼。)
(皆封武衛將軍,分掌禁兵,以防朝廷有變。)
(李基等探知帝欲害泰,臨淮、廣平二王止之不聽,令人密以報泰。)
宇文泰:(怒)孺子不堪為君。
(旋即入朝,以帝居位無道,乏君人之度,不可作社稷主,告示百官,另立賢明
(。)
(群臣莫敢違,遂廢帝及後,皆為庶人,置之雍州。)
(奉齊王元廓為天子,是為魏恭帝。)
(文帝第四子也。)
(立妃若干氏為後,大赦天下,以安人心。)
(由是泰權愈重,雖魏之舊臣宿將,莫不屏息聽命。)
(少帝放廢雍州,朝夕怨望,泰以其有英氣,恐生他變,乃令人齎鴆酒至雍州。
()
(至,少帝問)
使 者:何為?
宇文泰:太師獻壽酒一瓶,為陛下飲。
宇文泰:(帝見之,不覺淚下,與後訣曰)因憐元命傾覆,故勉意為之。不圖今日遭禍,
乃至於此。吾命已矣,汝歸母家,不須念我。
宇文泰:(後抱住大哭,謂使者曰)太師既廢帝為庶人,亦當使我夫婦相守以老。太師縱
不念帝,何不憐我?煩卿一復我命。
使 者:太師之旨,誰敢有違?但令天子飲酒之後,便迎後歸耳。
(帝遂服毒而亡。)
(時年二十四歲。)
(後哀哭不食,親與左右手殮之。)
(使者欲迎以歸,不從。)
(淚盡繼之以血,且出怨言。)
(復命,泰大怒,復令使者齎鴆酒至雍州,命之曰)
使 者:後倘執迷不改,即賜此酒。
(使者至,後身衣重服,方哭泣於少帝靈前。)
使 者:(致泰命)後歸無恙,否則飲此。
太 後:吾未亡人,視死如歸久矣。意欲終百日之喪,然後就死。今見逼如此,何以生為
!唯負吾母生育之恩,不見一面為恨耳。
(言訖大哭。)
(哭已,飲酒而死。)
(年二十二歲。)
(後志操堅貞,儀容明秀,少帝深敬重之,伉儷無間,不置嬪御。)
(及帝崩,後以身殉。)
(後人有詩美之曰:
( 皎皎冰霜性,亭亭松柏姿。)
(綱常誰倒置,節義獨撐持。)
(一死隨君去,重泉痛國危。)
(芳名垂信史,巾幗勝鬚眉。)
(是時魏靜帝亦死於鄴,年二十八歲。)
(你道靜帝若何而死?先是齊主每出入,常以靜帝自隨,高後恒為之嘗飲食,護
(視之。)
(又婁太後嘗勸齊主勿殺,使之得保天年,故齊主欲害之未果。)
(及天保三年,太後欲歸故宮,遂還晉陽。)
(齊主召後宮中赴宴,遣使以藥酒鴆帝。)
(及後歸,帝已崩。)
(痛哭數日,欲自盡,左右勸止之。)
(齊主乃令人護喪事,諡曰魏孝靜皇帝。)
(葬於鄴西漳水之北。)
(送靜後至晉陽太後所居之。)
(其後封為太原公主,下嫁楊遵彥。)
(故人以為歡之女不及泰之女也。)
370**時間: 地點:
(且說泰自弒少帝後,見人心不變,天位易取,大業將成,而嗣位尚虛,不可不
(先立定。)
(正妃元氏生子覺,年尚十五。)
(次妃姚氏生子毓,年最長。)
(其婦大司馬獨孤信女。)
(信居重任,為泰腹心。)
(泰欲立覺為世子,恐信不悅,乃召諸公卿議之。)
謂 眾:公所欲立,則竟立之,誰敢有違?
宇文泰:孤欲舍長立嫡,恐非大司馬所樂。
謂 眾:(左僕射李遠曰)臣聞立子以嫡不以長,古之道也。略陽公覺合為世子無疑,若
以信為嫌,請先斬之。
宇文泰:何至於是。
謂 眾:(信亦自陳曰)立覺,信之願也。豈可以毓為信婿而有嫌疑?
謂 眾:(及退,遠謝信曰)公莫怪,臨大事不得不爾。
宇文泰:(信亦謝曰)今日賴公決此大事。
(遂立覺為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