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 至 第三六〇
351**時間: 地點:
(且說侯景料得歡病不起,又與高澄有隙,內不自安,遣人通款於泰,以河南地
(叛歸西魏。)
(潁川刺史司馬世雲與景素相結,聞景叛,遂以城附。)
(又豫州刺史高元成、廣州刺史暴顯、襄州刺史李密,景皆誘而執之,盡並其地
(。)
(繼又遣軍士二百,潛入西兗州,欲襲其城。)
(刺史邢子才覺之,掩殺殆盡,遂散檄於東方諸州,使各為備。)
(以景反狀聞於朝,澄得報大懼,集群臣問計。)
(諸將皆言侯景之叛禍由崔暹,請殺之以謝景,則景不反矣。)
(澄欲從之,諫曰)
陳元康:今四海未清,紀綱粗定。若以數將在外,苟悅其心,枉殺無辜,虧廢刑典,豈直
上負天地,何以下安黎庶?臣以為暹即有罪,不可因事殺之。晁錯前事可以為鑒
也。
(澄以為然,乃遣司徒韓軌督率大兵以討景,諸將皆受其節制。)
(澄自景反,頗懷憂懼,留洋守鄴,而召段韶歸北)
謂 之:侯景外叛,我恐諸路有變,當出巡撫之,然後入朝。留守事一以相委。
(韶再拜。)
(又令陳元康代作高王教令數十餘條,遍布內外。)
(臨行,執韶手泣曰)
陳元康:我親戚中唯子可受腹心之寄。今以母弟相托,幸鑒此心,慎勿誤我。
(言訖,哽咽良久。)
陳元康:(韶亦灑淚曰)托殿下洪福,保無他也。
(正是:大廈內傾憂未已,強藩外叛禍方興。)
(未識世子入朝之後能使內寧外安否,且俟下文細說。)
(第四十八卷 用紹宗韓山大捷 克侯景渦水不流)
352**時間: 地點:
(話說侯景通款西魏,未見西魏發兵,聞東魏兵至,慮眾寡不敵;又遣行台郎中
(丁和來納款於梁,請舉函谷以東、瑕丘以西、豫廣等處十三州以附。)
(梁主納之,以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台,承制,
(如鄧禹故事。)
(遣司州刺史羊鴉仁、兗州刺史桓和等將兵三萬,前往懸瓠,運糧應接。)
(及韓軌引大軍來討,軍鋒甚銳,景避之,退守城中。)
(梁之援師不能即來,軌遂圍之。)
(景懼,復割東荊、北兗州、魯陽、長社四城,賂西魏以求救。)
陳元康:(泰將援之,僕射於謹曰)景少習兵,奸詐難測,不如厚其爵位,以觀其變,未
可遣兵也。
高 王:(左丞王悅亦言於泰曰)景之於歡,始敦鄉黨之情,終定君臣之契。任居上將,
位重台司。今歡初死,景遽外叛,蓋所圖甚大,終不為人下也。且彼既背德於高
氏,寧肯盡節於我朝?今益之以勢,援之以兵,竊恐朝廷貽笑將來也。
思 政:(唯王上言)吾朝圖河南久矣,若不因機進取,後悔何及?願以荊州步騎一萬,
從魯陽向陽翟,名為救之,可以得志。
(泰從之。)
(乃加景大將軍兼尚書令,命太尉李弼、儀同趙貴將兵一萬,前往潁川。)
(景恐納地西魏梁主責之,又使人奉啟於梁,其略云:王旅未接,死亡交急,遂
(求援關中,自救目前。)
(臣既不安於高氏,豈能見容於宇文?但螫手解腕,事不得已,本圖為國,願不
(賜咎。)
(臣獲其力,不容即棄。)
(今以四州之地,為弭敵之資,已令宇文遣人入守。)
(自豫州以東,齊海以西,見有之地盡歸聖朝。)
(懸瓠、項城、徐州、南兗事須迎納,願陛下速敕境上,各置重兵,與臣影響,
(不使差誤。)
(昧死以聞。)
(梁主見奏,下詔慰納之。)
353**時間: 地點:
(且說韓軌圍潁川,晝夜攻擊不能下,聞西魏援兵將至,將曰)
謂 眾:西師之來,必皆堅利,我人馬疲勞,未可與戰,不如班師回朝,再圖後舉。
(遂解圍去。)
(軌至鄴,正值晉陽發高王之喪,佈告內外。)
(靜帝集文武於東堂,舉哀三日,錫以殊禮,諡曰獻武王。)
(詔加高澄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襲封渤海王,守喪晉陽。)
(封婁妃為渤海王大妃。)
(命高洋暫攝軍國之政。)
(以新喪元輔,停兵不發。)
354**時間: 地點:
(其時侯景見東軍已退,趙貴、李弼兵至,紮營城外,又起反魏之心。)
(設宴城中,欲邀弼與貴赴飲而執之,以奪其軍。)
(二將心疑不往,貴亦欲誘景入營而殺之。)
侯 景:(弼曰)河南尚未易取,殺景反為東魏去一禍也。況梁兵已在汝州,留此則必與
戰,徒傷士卒,於大計無益,不如去之。
(遂還長安。)
(景復乞兵於泰,泰使都督韋法保、賀蘭願德將兵助之,且召景入朝。)
(景是時雖欲叛西而計未成,因厚撫法保等,冀為己用。)
(往來諸軍間,侍從絕少,軍中名將皆身自造詣,示無猜間。)
侯 景:(長史裴寬謂法保曰)侯景狡詐,必不肯應召入關,欲托款於公,恐未可深信。
若伏兵斬之,此亦一時之功也。如其不爾,即應深為之防,不可信其誑誘,自貽
後悔。
(法保深然之,但不敢圖景,自為備而已。)
(王思政亦覺其詐,密召法保、願德等還,分佈諸軍據景七州十二鎮。)
(景於是決意歸梁,以書遺泰曰)
思 政:吾恥與高澄雁行,安肯與大弟比肩?
(泰大怒,乃以所授景之官爵回授王思政。)
(秋七月庚申,梁將羊鴉仁入懸瓠,景復請兵,梁以貞陽侯蕭淵明為都督,進兵
(圍東魏彭城。)
(俟得彭城,進與侯景犄角。)
(癸卯,淵明軍於韓山,去彭城十八里,斷泗流,立堰以灌之。)
(彭城守將王則嬰城固守。)
(澄聞梁圍彭城,欲遣高岳、潘樂救之。)
陳元康:樂緩於幾變,不如慕容紹宗善用兵,且先王之命也。公但推赤心於斯人,彼必盡
忠效命,賊何足憂?
(時紹宗在外,澄欲召之,恐其驚叛。)
元 康:紹宗知臣特蒙顧愛,新使人來餉金。臣欲安其意,受之而厚答其書,保無異也。
(澄乃以紹宗為東南道大行台,先解彭城之圍,然後討景。)
(高岳、潘樂副之。)
元 康:(先是景聞韓軌來)噉豬腸兒何能為?
元 康:(聞高岳來)兵精,人豈我敵哉?
(及聞來,叩鞍有懼色)
紹 宗:誰教鮮卑兒解遣紹宗來?若然,高王定未死耶?
(冬十一月乙酉,率眾十萬據橐駝峴,梁侍中羊侃勸淵明曰)
紹 宗:魏兵遠來,須乘其未定擊之。
(淵明不從。)
(旦日,又勸出戰,又不從。)
(蓋淵明本非將才,性又懦怯,特以梁主介弟任為上將,進戰非其志也。)
(侃見言不用,自領所部出屯堰上。)
(紹宗至城下,引步騎萬人進攻梁將郭鳳營,矢下如雨。)
(淵明方醉臥不能起,眾皆袖手。)
紹 宗:(偏將胡貴孫謂趙伯超曰)吾曹此來,本欲何為?今乃遇敵而不戰乎?
(伯超不能對。)
(貴孫怒,獨率麾下與東魏戰,斬首二百級。)
紹 宗:(伯超擁眾數千,謂其下曰)虜盛如此,與戰必敗,不如全軍自固。
(遂不發一矢。)
紹 宗:(先是景戒梁人曰)逐北勿過二里。
(將戰,以南兵輕悍,恐其眾不能支,一一引將卒謂之曰)
紹 宗:我當佯退讓吳兒使前,爾擊其背。
355**時間: 地點:
(其時東魏兵實已敗走。)
(梁人不用景言,乘勝深入。)
(東魏以紹宗佯退之言為信,爭掩擊之,梁兵大敗。)
(貞陽侯及胡貴孫、趙伯超等皆為東魏所擄,失亡士卒數萬。)
(郭鳳退保潼州,紹宗進攻之,鳳棄城走。)
(捷聞,舉朝相賀。)
(澄乃使軍司杜弼作檄移梁朝曰:皇家垂統,光配彼天,惟彼吳越,獨阻聲教。
()
(元首懷止戈之心,上宰薄兵車之命。)
(遂解縶南冠,喻以好睦。)
(雖嘉謀長策,爰自我始。)
(罷戰息民,彼獲其利。)
(侯景豎子,自生猜貳。)
(遠托關、隴,依憑奸偽。)
(逆主定君臣之分,偽相結兄弟之親。)
(豈曰無恩,終難成養。)
(俄而易慮,親尋干戈。)
(釁暴惡盈,側首無托。)
(以金陵逋逃之藪,江南流寓之地,進圖容身,詭言浮說,抑可知矣。)
(而偽朝大小,幸災忘義。)
(主荒於上,臣蔽於下。)
(連結奸徒,斷絕鄰好。)
(徵兵拓境,縱盜侵邦。)
(蓋物無定方,事無定勢。)
(或乘利而受害,或因得而更失。)
(是以吳侵齊境,遂來勾踐之師;趙納韓城,終有長平之役。)
(矧乃鞭撻疲民,侵軼徐部。)
(築壘擁川,捨舟徼利。)
(是以援枹秉麾之將,拔拒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仇。)
(彼連營擁眾,依山傍水,舉螳螂之斧,被蛣蜣之甲,當窮轍以待輪,坐積薪而
(候燎。)
(及鋒刃暫交,埃塵相接,已亡戟棄戈,土崩瓦解。)
(掬指舟中,衿甲鼓下,同宗異姓,縲紲相望。)
(曲直既殊,強弱不等。)
(獲一人而失一國,見黃雀而忘深穽,誠智者所不為,仁人所不向也。)
(矧侯景以鄙俚之夫,遭風雲之會,位班三事,邑啟萬家。)
(揣身量分,久當知足。)
(而周章向背,離披不已。)
(夫豈徒然,意亦可見。)
(彼乃授以利器,誨以嫚藏。)
(使之勢得容奸,時堪乘便。)
(今見南風不競,天亡有征。)
(老賊奸謀,將復作矣。)
(然摧堅強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
(計其人雖非孫吳猛將、燕趙精兵,猶是久涉行陣,曾習軍旅,豈同剽輕之眾,
(不比危脆之師。)
(拒此則作氣不足,攻彼則為勢有餘。)
(終恐尾大於身,踵粗於股,倔將不掉,狼戾難馴。)
(呼之則反速而禍小,不征則叛遲而禍大。)
(會應遙望廷尉,不肯為臣,自據淮南,亦欲為帝。)
(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橫使江淮士子、荊揚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霧露之中。)
(彼梁主操行無聞,輕險有素。)
(射雀論功,盪舟稱力。)
(年既老矣,耄又及之。)
(政散民流,禮崩樂壞。)
(加以用舍乖方,廢立失所,矯情動俗,飾智驚愚。)
(毒螫滿懷,妄敦戒業。)
(躁競盈朒,謬治清淨。)
(災異降於上,怨 興於下。)
(人人厭苦,家家思亂。)
(履霜有漸,堅冰且至。)
(傳險躁之風俗,任輕薄之子孫。)
(朋黨路開,兵權在外。)
(必將禍生骨肉,釁起腹心。)
(強弩衝城,長戈指闕。)
(徒探雀鷇,無救府藏之虛;空請熊蹯,詎延晷刻之命。)
(外崩中潰,今實其時。)
(鷸蚌相持,我乘其敝。)
(方使駿騎追風,精甲耀日,四七並列,百萬為群。)
(以轉石之形,為破竹之勢。)
(當使鍾山渡江,青蓋入洛。)
(荊棘生於建業之宮,麇鹿游於姑蘇之館。)
(但恐革車之所轥轢,劍騎之所蹂踐。)
(杞梓十焉傾折,竹箭以此摧殘。)
(若吳之王孫,蜀之公子,歸款軍門,委命下吏,當即客卿之秩,特加驃騎之號
(。)
(凡百君子,勉求多福。)
356**時間: 地點:
(當時梁朝士大夫見此檄者,莫不竦然,以納景為非,而梁主不悟。)
(其後侯景擾亂江南,梁室禍敗,皆如弼言。)
(先是圍譙城不下,退攻城父,拔之乃遣其黨王偉詣建康,說梁主曰)
侯 景:高澄幽廢其主於金墉,殺諸元宗室六十餘人。河北物情,俱念其主。鄴中文武,
無不離心。約臣進討,請立元氏一人,以從人望。如此則陛下有繼絕之名,臣景
有立功之效。河之南北,為聖朝之邾、莒;國之士女,為大梁之臣妾。
(梁主許之。)
(時有太子舍人元貞,本魏宗室,仕於南朝。)
(遂封之為咸陽王,資以兵力,使還北為帝,許以渡江後即位。)
(一應儀衛,以乘輿之副給之。)
(會韓山失律、淵明被擄乃止。)
(蕭淵明至鄴,東魏帝升閶閤門受俘,讓而釋之,送至晉陽。)
謂 之:(澄見之)納一人之叛,而失兩國之歡,爾主何取焉?倘能復修舊好,當令汝還
江南也。
(淵明拜謝,澄厚待之。)
357**時間: 地點:
(且說紹宗既敗梁師,移兵擊景。)
(當是時,景退保渦陽,輜重數千輛,馬數千匹,士卒四萬人,兵力尚強。)
(紹宗乘勝勢,鳴鼓長驅而前。)
(士卒十萬,旗甲鮮明,干戈森立,直逼賊營。)
使 人:(景謂之曰)公來送客耶,欲與我定雌雄耶?
紹 宗:欲與爾一決勝負。
(遂順風佈陣。)
(景以風逆,閉壘不戰。)
紹 宗:(戒軍士曰)侯景詭計多端,好乘人背,當謹備之。
(俄而風止,景命軍士披短甲,執短刀,入東魏陣,但低視斲人脛馬足。)
(東魏軍不能支,遂大敗。)
(紹宗墜馬,劉豐生被傷,俱奔譙城。)
(裨將斛律光、張恃顯共尤紹宗怯敵。)
紹 宗:吾戰多矣,未有如景之難克者也。君輩試犯之。
(二人披甲將出,戒之曰)
紹 宗:即與爭鋒,勿渡渦水。
(二人往,停軍對岸,光輕騎射之。)
(景臨渦水,謂光曰)
二 人:爾求勛而來,我懼死而去。我汝之父友,何為射我?汝豈不解不渡水南,慕容紹
宗教汝耶?
(光無以應。)
(景使其徒田遷射光馬,洞胸。)
(光易馬,隱於樹間,遷又中樹根,入於軍。)
(恃顯違紹宗之言,恃勇深入,被景擒去。)
(既而以無名下將,縱之使歸。)
紹 宗:(光走入譙城)今定何如而尤我也?
(段韶聞紹宗敗,引兵來助戰,夾渦水而軍,見敵營四旁荒草甚深,潛於上風縱
(火燒之。)
(景率騎入水,出而卻走,草盡濕,火不復然。)
(人皆服景之急智。)
(景與紹宗相持數月,其將司馬世雲來降,言景軍食盡,將欲南走。)
(紹宗乃以鐵騎五千,分左右翼夾擊景軍。)
(景臨陣,誑其眾曰)
紹 宗:汝輩家屬皆為高澄所殺。
(眾信之,無不憤怒。)
紹 宗:(遙呼曰)汝輩家屬並完,若歸,官勛如舊。
(披髮向北為誓。)
(景士卒皆北人,本不樂南渡,聞紹宗言,麾下暴顯等各率所部降於紹宗。)
(其眾一時大潰,爭赴渦水,渦水為之不流。)
(景與數騎腹心走峽石,欲濟淮。)
(紹宗追之。)
(正是:勝來威力依山虎,敗去倉皇漏網魚。)
(但未識紹宗能擒景否,且俟後卷再述。)
(第四十九卷 烹荀濟群臣惕息 杖蘭京逆黨行兇)
358**時間: 地點:
(話說侯景大敗之後,與心腹數騎自峽石濟淮,重收散卒,得步騎八百人。)
(南過小城,登陴詬之曰)
一 人:跛奴欲何為耶?
(景怒,破其城,殺詬者而去。)
(先是景叛後,澄曾以書諭之,語以家門無恙,若還,當以豫州刺史終其身,還
(其寵妻愛子。)
(所部文武更不追攝。)
(景使王偉復書曰:今已引二邦,揚旌北討,熊豹齊奮,克復中原,應自取之,
(何勞恩賜。)
(昔王陵附漢,母在不歸;太上囚楚,乞羹自若。)
(矧伊妻子,何足介意?脫謂誅之有益,欲止不能;殺之無損,徒復坑戮。)
(家累在君,何關僕也?)
(澄得書大怒,誓必殺之。)
(及景敗逃,紹宗追之急。)
(景前無援兵,後有追師,大懼,暗謂紹宗曰)
使 人:高氏之重用公者,以我在故也。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公耶?何不留我在,為公保
有功名之地?
(聽了此言,暗思)
紹 宗:我與高氏,本非心腹重臣。其用我者,不過為堪敵侯景之故。景若就擒,我復何
用?
(遂止而不追。)
(景歸梁,梁主以景為南豫州牧。)
(是景日後亂梁張本,今且按下不表。)
359**時間: 地點:
(且說東魏平景之後,河南舊土皆復,唯王思政尚據潁川。)
(澄乃命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生三將引步騎十萬攻之。)
(兵至城下,思政命偃旗息鼓,示若無人者。)
(岳等恃其強盛,四面攻擊。)
(思政挑選驍勇,驟然開門出戰。)
(東魏兵出於不意,遂敗走。)
(岳等更築土山,晝夜攻之。)
(思政隨方拒守,乘間出師,奪其土山,置樓堞以助防守。)
(岳等不能克。)
(澄知潁川不下,益兵助之,道路相繼,費資糧無數,而思政堅守如故。)
思 政:(劉豐生建策曰)潁川城低,可以洧水灌之。既可阻援兵之路,城必崩頹。
(岳與紹宗皆以為然。)
(於是築堰下流,洧水暴漲,水皆入城。)
(東魏兵分休迭進。)
(思政身當矢石,與士卒同勞苦。)
(城中泉湧,懸釜而炊,下無叛志。)
(泰知潁川危急,遣趙貴督東南諸州兵救之。)
(奈長社以北皆為陂澤,一望無際,兵至水阻,不得前。)
(東魏又使善射者乘大艦,臨城射之。)
(城垂陷,紹宗、豐生等以為必克。)
360**時間: 地點:
(忽然東北塵起,風沙迷目,同入艦坐避之。)
(俄而暴風至,艦纜盡斷,飄船向城。)
(城上人以長鉤牽住其船,弓弩亂發。)
(紹宗赴水溺死,豐生逃上土山,城上人亦射殺之。)
(初術者言紹宗有水厄,故紹宗一生不樂水戰,至是其言果驗。)
(高岳既失二將,志氣沮喪,不敢復逼長社,以故相持不下。)
(先是孝武西遷,獻武王自病逐君之丑,事帝曲盡臣禮。)
(事無大小,必以啟聞。)
(每侍宴,俯伏上壽。)
(帝設法會,乘輦行香,執香爐步從。)
(鞠躬屏氣,承望顏色。)
(故其下奉帝,莫敢不恭。)
(及澄當國,倨慢頓甚。)
(使崔季舒朝夕伺帝,察其動靜,纖悉以告。)
思 政:(常與季舒書曰)癡人比復何似?癡勢小差,未宜用心檢校。
(癡人,謂帝也。)
(帝美容儀,膂力過人,能拔石獅子逾宮牆,射無不中,好文學,從容溫雅,人
(以為有孝文風烈,以故澄深忌之。)
(帝嘗與澄獵於鄴東,彎弓乘馬,馳逐如飛,澄見之不樂。)
謂 帝:(都督烏那羅從後呼曰)天子勿走馬,大將軍嗔。
(帝為之攬轡而還。)
(又澄嘗侍帝宴飲,絕無君臣之分。)
謂 帝:(酒酣,舉大觴屬帝曰)臣澄勸陛下酒。
思 政:(帝不勝憤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
謂 帝:(澄怒曰)朕!朕!狗腳朕!
(使季舒毆帝。)
(季舒見其醉,以身蔽之,假揮三拳。)
(澄遂奮衣而出。)
謂 帝:(次日,酒醒,亦自悔,乃使季舒入宮謝帝曰)臣澄醉後,情志昏迷,誤犯陛下
,乞恕不恭之罪。
謂 帝:朕亦大醉,幾忘之矣。
(賜季舒絹百匹。)
(然帝不堪憂辱,每詠謝靈運詩曰:
(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
(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
(時有常侍侍講荀濟,少居江東,博學能文,與梁武有布衣之舊。)
謂 帝:(知梁武素有大志,負氣不服,常謂人曰)會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梁武聞而不平。)
(及梁武即位,又屢犯其怒,欲集朝眾斬之,濟遂逃歸東魏。)
(澄重其才,欲用濟為侍讀。)
謂 帝:(獻武王曰)我愛濟,欲全之,故不用濟。濟入宮必敗。
(澄固請,乃許之。)
謂 帝:(至是,知帝惡澄,密奏於帝曰)昔獻武王歡有大功於國,未嘗失禮於陛下。今
嗣王悖亂已極,陛下異日必有非常之禍。宜早除之,以杜後患。
謂 帝:深知成禍,其如彼何?
思 政:(濟曰)廷臣懷忠義者不少,特未知帝意耳。臣請為陛下圖之。
(乃密與禮部郎中元瑾、長秋卿劉思逸、華山王大器、淮南王宣洪、濟北王徽等
(歃血定盟,共扶帝室。)
(帝從之。)
(然欲納兵,恐招耳目,乃定計於宮中假作土山,開地道通北城外,納武士於宮
(,誘澄入而誅之。)
(及掘至於秋門,守門者聞地下有響聲,以告澄。)
思 政:(澄曰)此無他,必天子與小人作孽,掘地道以納其黨耳。
思 政:(遂勒兵入宮,見帝不拜而坐)陛下何意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此必
左右妃嬪等所為。
(欲殺胡夫人及李貴嬪。)
思 政:(帝正色曰)自古唯聞臣反君,不聞君反臣。王自欲反,何乃責我?我殺王則社
稷安,不殺則滅亡無日。我身且不暇惜,況於妃嬪?必欲弒逆,緩速在王。
(澄自知理屈,乃下牀叩頭,大啼謝罪。)
(帝乃召後出見,為之勸解。)
(留宴於九和宮,命胡、李二夫人進酒,宮女奏樂相與酣飲,夜久乃出。)
(居三日,訪知濟等所為,乃幽帝於含章堂,執濟等諸臣,將烹之。)
宮 女:(侍中楊遵彥謂濟曰)衰暮之年,何苦復爾。
思 政:(濟曰)壯氣在耳。
思 政:(因書曰:自傷年紀摧頹,功名不立,故欲挾天子誅權臣,事既不克,粉骨奚辭
(?澄愛其才,尚欲全之,親問濟曰)荀公何為反?
宮 女:(濟曰)奉詔誅高澄,何謂反耶?
(澄大怒,揮使執去,與諸人同烹於市。)
(澄疑溫子升知其謀,欲殺之。)
(方使之作獻武王碑,碑成,然後收之於獄,絕其食,食弊襦而死,棄屍路隅,
(沒其家口。)
(長史宋游道收葬之,人皆為游道危。)
謂 之:(澄不之罪)向疑卿僻於朋黨,今乃知卿真重故舊、尚節義之人,吾不汝責也。
(事平,復請帝臨朝。)
(澄隱有受禪之志,將佐議加殊禮。)
陳元康:王自輔政以來,未有殊功。雖破侯景,本非外賊。今潁川垂陷,反失二將,以致
城久不下,願王自以為功。
(澄從之。)
(武定七年五月戊寅,自將步騎十萬攻長社。)
(親臨築堰,堰三決。)
(澄怒,推負土者及囊,並塞之,堰成。)
(水勢益大。)
(城中無鹽,人病攣腫,死者十八九。)
(六月,大風從西北起,吹水入城,城遂壞。)
下 令:(澄城中曰)有能生致王大將軍者,封萬戶侯。若大將軍身有損傷,親近左右皆
斬。
(帥眾據土山,告之曰)
思 政:吾力屈計窮,唯當以死謝國。
(因仰天大哭,西向再拜,欲自刎。)
思 政:(都督駱訓止之曰)公常訓語等:『齎吾頭出降,非但得富貴,亦完一城性命。
』今高相既有此令,公獨不哀士卒之死乎?
(左右遂共持之,不得引決。)
(澄遣趙彥深就土山,遺以白羽扇,執手申意,牽之以下。)
(見澄,澄不令拜,釋而禮之。)
(思政初入潁川,將士八千人,及城陷,才三千人,卒無叛者。)
(澄悉配其將卒於遠方,改潁川為鄭州,禮遇思政甚重。)
下 令:(祭酒盧潛曰)思政不能死節,何足為重?
謂左右:(澄)我有盧潛,乃是更得一王思政。
(初,思政屯襄陽,欲以長社為行台治所,浙州刺史崔猷以書止之曰:
( 襄城控帶京洛,實當今之要地。)
(如有動靜,易相應接。)
(潁川既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賊若潛來,逕至城下。)
(莫若頓兵襄城,為行台之所,潁川置州,遣良將鎮守,則表裡膠固,人心易安
(。)
(縱有不虞,豈能為患。)
(思政得書,不以為然,乃將己與猷兩說具以啟泰。)
(泰令依猷策。)
(思政固請從己說,且約賊兵水攻期年,陸攻三年之內,朝廷不煩赴救。)
(泰乃從之。)
(及長社不守,泰深悔失策。)
(又以前所據東魏諸城道路阻絕,皆令拔軍西歸。)
(澄乃奏凱而還。)
(靜帝以澄克復潁川,進澄位相國,封齊王,加殊禮,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加食邑十五萬戶。)
(澄欲不讓,陳元康以為未可,澄乃辭爵位、殊禮。)
(有濟陰王暉業,好讀書,澄)
問 之:比讀何書?
謂左右:數尋伊、霍之傳,不讀曹、馬之書。
(澄默然。)
(又以其弟太原公洋次長,意常忌之。)
(洋深自晦匿,言不出口,每事貶退,與澄言無不順從。)
(洋為其夫人李氏營服玩,小佳,澄輒奪取之。)
謂左右:(夫人或恚未與,洋笑曰)此物猶應可求,兄須何容吝惜。
(澄或愧不取,洋即受之,亦無飾讓。)
(每退朝,輒閉閣靜坐,雖對妻子,能竟日不言。)
謂左右:(時或袒跣跳躍,夫人問其故,洋曰)為爾漫戲。
(其實蓋欲習勞也。)
(吳人有瞽者,能審人音以別貴賤。)
(澄召而試之,歷試諸人皆驗。)
謂左右:(聞劉桃枝聲,曰)此應屬人為奴,後乃富貴。
(聞趙聲,亦曰)
道 德:此人奴也,其後富貴卻不小。
道 德:(聞太原公聲,驚曰)此當作人中之主。
(及聞文襄王聲,默不語。)
乃下令:(崔暹私捏其手)亦人主也。
道 德:(澄笑曰)吾家奴尚極富貴,而況我乎?
(既退,暹私瞽者曰)
問 之:大王禍不遠矣,焉有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