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 至 第八〇
71**時間: 地點:
(話說魏朝宗室中有中山王元英,曾立大功於國,生三子:元熙、元略、元纂,
(皆以忠孝為心。)
(熙襲父爵為相州刺史,略與纂在京為官,與清河素相友愛。)
(熙聞清河冤死,為之服孝舉哀,議欲起兵報仇。)
(元叉聞此消息,也不告訴天子,便差左丞盧同提兵前往滅之。)
(其弟元略、元纂懼及於禍,皆棄官而逃。)
(元纂逃往相州,與兄同死。)
(元略先避難於司馬始賓家,後避難於栗法光家。)
(有西河太守刁奴與略善,送之奔梁。)
(梁武納之,封為中山王。)
(此是後話。)
72**時間: 地點:
(且說元叉殺了元熙、元纂,獨元略未獲,下令十家為甲,到處搜捉。)
(凡涉疑似者,皆遭誅戮。)
(連累無辜,不可勝數。)
(又納美人潘氏於宮,帝寵幸之,日夜為樂,政事一無所理。)
(又使中常侍賈粲代帝執筆,凡有詔命皆出其手,人莫辨其真偽。)
(雖親如高陽、臣如崔光,皆不敢相抗。)
(紀綱大壞,遂啟六鎮之亂。)
(你道那六鎮?一曰懷朔,二曰武川,三曰沃野,四曰高平,五曰尋遠,六曰桑
(乾,皆統轄數郡人民,悉受鎮將節制。)
(前尚書令李崇行北邊,其長史魏蘭根說崇曰)
崔 光:昔緣邊初置諸鎮,地廣人稀,或征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
以來,有司號為府戶,役同廝養,官婚班齒,致失清流。而本來族類各居榮顯,
顧瞻彼此,理當憤怨。宜改鎮立州,分置郡縣。
凡是府戶,悉免為民,入仕次敘,一准其舊。文武兼用,恩威並施。此計若
行,國家庶無北顧之慮。
(崇為奏聞,事寢不報。)
(及元、劉二人秉政,貪愛財寶,與奪任情。)
(官以資進,政以賄成,甚至郡縣小吏不得公選,牧守令長率皆貪污。)
(刻剝下民脂膏,以賂權貴。)
(百姓困窮,人人思亂,故六鎮之民反者相繼。)
(正光四年,沃野鎮民破六韓拔陵聚眾先反,其後胡琛反於高平,莫折太提反於
(秦州,若乞伏莫乾反於秀容,於菩提反於涼州,杜洛周反於上谷,鮮於修禮反
(於定州之左城,葛榮稱帝,丑奴改元。)
(朝廷雖遣臨淮王彧、將軍李權仁領兵去討,尚書李崇、廣安王深相繼進兵,而
(盜賊愈熾。)
(今先說拔陵在沃野鎮聚集人馬,殺了鎮將,搶州奪縣,四方雲集響應,兵日以
(強。)
(改元真王,自稱天子,引兵南侵。)
73**時間: 地點:
(一日,升帳召集諸將)
下 令:吾聞懷朔、武川兩處,人民富盛,錢糧廣有。今遣將軍衛可孤領兵二萬,去攻武
川;將軍孔雀領兵二萬,去攻懷朔。
(二將領命,各自奮勇而去。)
(那時懷朔鎮將段長已死,楊鈞代統其職,知拔陵造反,必來侵奪,欲求智勇之
(將,保護城池。)
(聞說尖山地方有一人,雙姓賀拔,名度。)
(有子三人:長名允,字可泥;次名勝,字破胡;三名岳,字嵩英。)
(父子四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
(次子破胡武藝尤高,勇過賁、育。)
(乃請賀家父子到鎮,留在帥府,商議軍事。)
(授度以統軍之職,三子皆為將軍。)
(孔雀兵到,便遣出戰。)
(破胡一馬當先,殺得孔雀大敗,抽兵回去。)
(那知孔雀敗去,衛可孤領兵二萬殺來。)
(那可孤是一能征慣戰之將,手下將士人人勇猛,個個精強,不比前次賊兵。)
(連戰幾次,勢大難敵。)
(把城門圍住,日夜攻打。)
(幸虧賀家父子協力固守,不至遽破。)
諸 將:(楊鈞乃集商議曰)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何以解目下之危?近聞朝廷差臨淮王
為將,領兵十萬來平反賊。但只在別處征剿,不來此處救援。吾欲遣將請救,求
其速來,未識誰敢前往?
下 令:(賀拔勝挺身出曰)小將願往。
諸 將:(鈞大喜曰)將軍此去,必請得兵來。
(便取文書付之。)
(破胡結束停當,待到黃昏時候,放開城門,匹馬單槍一直衝去。)
(驚動陣內賊兵,攔路喝道)
破 胡:誰敢衝我營寨!
(破胡也不回言,手提火尖槍,一個來一個死,殺得屍橫馬首,萬人辟易。)
(無如賊兵紛紛,一似浮萍浪草,才撥開時,便又裹將上來。)
(火把齊明,如同白晝。)
破 胡:(可孤在馬上喝道)來將何人,速通名姓!
破 胡:我名賀拔勝,欲往雲中。當我者死,避我者生。
(可孤見他殺得利害,親自提刀來戰。)
(那知破胡越戰越勇,雖可孤本事高強,爭奈敵他不住,戰了數合,也敗將下來
(。)
(破胡乘其敗下,不復戀戰,衝出核心,拍馬便走。)
(曉夜趕行,直至雲中,迎著臨淮大軍,便到轅門投進文書。)
(臨淮看了忙傳進去,細問賊兵形勢。)
(破胡參見後,一一對答。)
臨 淮:我奉命討拔陵,未與一戰。待我破其賊帥,此圍自解,未便捨此救彼。
(見臨淮不肯發兵,便叩首稟道)
破 胡:懷朔被圍已久,陷在旦夕。大王按兵不救,懷朔有失,武川並危。兩鎮俱失,則
賊之銳氣百倍,勝勢在彼,焉能征滅?王不若發兵先救懷朔,賊兵一敗,武川亦
全。韓陵之眾,皆望風奔逃矣。
臨 淮:將軍言是,我便發兵。
破 胡:大王既肯往救,小將先回,報知主帥,準備接應。
(王許之,賜以酒食。)
(破胡食畢,辭別便行。)
74**時間: 地點:
(卻說可孤心服之勇,對諸將道)
破 胡:吾得此人為將,天下不足平矣。今後再與相遇,須協力擒之。
(那知破胡回來,仍舊一人一騎,將近懷朔,望見賊兵圍住城池,槍刀密密,劍
(戟層層,如鐵桶一般。)
(見者無不寒心。)
(全然不懼,拍馬殺入,高聲喊道)
破 胡:我賀拔勝今日回城,敢來當我者,即死我槍上。
(衛可孤聞知,傳集將士,一齊圍裹上來,喊殺之聲,震天動地,比前番更甚。
()
(破胡使動神槍,左衝右突,好似毒龍翻海,猛虎出林。)
(一回兒殺了無數軍士,傷了幾員上將。)
(孤見他勇猛,暗想道)
臨 淮:此人只可計取,難以力擒,久與他戰,必至多傷將卒。
(便招回軍士,讓他自去。)
(破胡奔至城下,賀統軍正在城上,開門放入。)
(父子相見,略敘數語,同至帥府,把臨淮已允,大兵即到報與楊鈞。)
(鈞大喜,設酒慰勞,對破胡道)
臨 淮:將軍英雄無敵,此功已是不小。但武川被圍有日,未識存亡。欲煩將軍去探消息
,將軍能復行否?
破 胡:我去不難。但賊勢浩大,此處保守匪易,我行不放心耳。
臨 淮:(統軍道)有我們在,汝勿憂。
(於是待至黃昏,破胡仍舊開門衝出。)
(賊兵知是破胡,不來攔阻,任他逕去。)
75**時間: 地點:
(卻說可孤知又去,絕早升帳,便喚其子衛可清,悄悄吩咐道)
破 胡:你去如此如此,則賀家父子皆可收服。
(可清領命上馬而去。)
(正是)
(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裡捉金烏。)
(未識此去果能收服賀家父子否,且俟下回再講。)
(第八卷 太後垂簾重聽政 統軍滅賊致亡身)
76**時間: 地點:
(話說衛可清領了父親密計,便至城下,單要統軍出戰,再叫軍士辱罵以激之。
()
(統軍大怒,挺身出戰。)
(戰了數合,可清佯敗而走。)
(統軍不捨,追有裡許,伏兵齊起,將絆馬索曳翻馬腳,統軍被擒。)
(兵將他綁了,推至城下,據其二子道)
可 清:來降免死,不來即斬你父。
可 清:(賀拔允弟兄見了,嚇得魂飛天外,飛馬出城,高叫道)勿傷吾父,願相從也。
(眾兵把統軍擁入軍中。)
(賀拔允兄弟直至營前,下馬求見。)
(可孤父子忙到帳外相迎。)
可 清:(斯時統軍已釋縛上坐,見二子至,揮淚道)勢已如此,只得在此投順,但負了
楊將軍耳。
(可孤大喜,一面款留父子在軍,一面便去攻城。)
(城中連失三將,慌亂起來。)
(半夜城破,人民被殺,楊鈞一門盡死。)
(可孤破了懷朔,便請統軍寫書,以招破胡。)
(統軍許之。)
(那知破胡將近武川,前一日其城已破。)
(正是烽煙交迫時候,破胡慌了,帶轉馬頭,忙即奔回。)
(正行之間,望見前面一隊兵來,上書「賀拔統軍」旗號,心下疑道)
破 胡:我父親為何在此?
(勒馬問之。)
問 之:(只見一少年將軍出馬拱手道)統軍不在這裡。我是衛可清,奉主命來請將軍。
有統軍手書在此。
(便叫軍士呈過。)
(看了,果是父親手筆,歎道)
破 胡:父兄既在彼處,我復何往。
(遂下馬與可清相見,並馬而回,來見可孤。)
(可孤下座,握其手曰)
可 清:他日富貴,願與將軍共之。
(破胡拜謝。)
(少頃,來見統軍,兄與弟皆在帳中。)
(相見後,各自歎息,只得權時住下,再圖機會。)
77**時間: 地點:
(其時臨淮王不知兩處已失,領兵前來。)
(行近朔州,遇著拔陵兵馬,被他殺得大敗,依舊退回雲中。)
(安北將軍李叔仁領兵五萬,亦來救援,屯兵於白道谷口,拔陵乘夜襲之,亦大
(敗而退。)
(朝廷知臨淮、叔仁軍敗,皆削其官爵,命李崇為北討大都督,鎮恒、朔以御強
(寇。)
(撫軍將軍崔邏皆受其節制。)
(崇欲停軍固守,且莫與賊交鋒,伺其便而擊之。)
(邏不遵崇令,引兵先出。)
(正遇賊帥衛可孤,邀截大戰,殺得官軍死者死,逃者逃,崔邏單騎奔還,折了
(十萬人馬。)
(可孤使人飛報拔陵,陵大喜。)
(乘勝而前,又催各道賊兵並力來攻李崇。)
(崇力戰卻之,遂相持於雲中。)
(崔邏兵敗,李崇奏知。)
可 清:(帝方不悅,又有雍州刺史元志上奏)莫折念生與弟天生反於秦州,攻破高平鎮
,殺了鎮將赫連略,官兵莫敵。
因 念:(帝益懼)母後臨朝,天下未嘗有事,今反亂想繼,無人為朕分憂。
(屢欲往見太後,苦為劉騰所制。)
(那知騰惡滿身死,左右防衛漸疏。)
(叉亦不甚經意,時時出遊於外,留連不返。)
(帝後母子復得相見。)
(正光五年,帝年十四,頗悔從前所為得罪太後。)
(時值中秋節近,率諸王貴臣等十餘人,朝太後於嘉福殿。)
(時元叉不在。)
(太後設宴留飲,酒過數巡,對帝及群臣曰)
太 後:我自還政後被幽於此,子母不聽往來,雖生猶死,何用我為?我當出家修道於嵩
山,閒居寺中,以了終身。
(因自卸發,欲將金剪剪去。)
(帝及群臣皆叩頭流涕,慇懃苦請。)
(太後聲色愈厲,必欲出家。)
(帝乃使群臣皆退,獨留嘉福殿,與太後共語。)
(太後細訴從前被幽之辱,思念之苦。)
(太後泣,帝亦悲不自止。)
(是夜,遂宿太後宮中,明日亦不出宮,與太後坐談至夜。)
太 後:今夕中秋佳節,可召皇后、潘妃到來,共賞良宵。
帝 大:兒與太後相疏已久,遇此良夕,當侍太後細談衷曲,不必召彼來也。
(見帝意誠,乃於月下密語帝曰)
太 後:自元叉專政,朝綱大壞,以致人心愁怨,盜賊四起。今若不早除之,天下必至大
亂,社稷將危。帝何尚不知悟耶?
太 後:(帝聞大驚,乃告於太後曰)兒近來亦不甚喜他。因其能順聯心,稍效勤勞,故
不忍棄之。前日私將先王宮女竊回,朕笑其愚,置之不問。近內侍張景嵩亦告我
曰元叉將不利於我,我尚未信。太後在內,何由知之?
太 後:滿朝文武皆知其奸,何獨吾知。正恐帝不相信,故皆緘口不言耳。
(帝退,於是深匿形跡,待叉如故。)
78**時間: 地點:
太 後:(一日,對叉流涕)太後有忿恚語,欲出家修道。不聽其去,必憂鬱成疾。朕欲
任其往來前殿,以慰其心。
(叉殊不以為疑,勸帝任其所欲。)
(後於是數御顯陽殿,二宮無復禁礙。)
(叉嘗舉元法僧為徐州刺史,法僧反,叉深自愧悔,於帝前自明無他。)
太 後:(謂之曰)元郎若忠於朝廷,何不解去領軍,以餘官輔政?
(叉乃求解領軍,帝從之。)
(然叉雖解兵權,猶總任內外,殊無懼意。)
(宦官張景嵩怨叉,之寵妃潘貴嬪曰)
言於帝:叉欲害嬪。
太 後:(嬪泣訴於帝曰)叉非獨害妾,又將不利於陛下。
(帝信之。)
(因叉出宿,解叉侍中。)
(明旦,叉將入宮,門者不納,叉始懼。)
(六年夏四月辛卯,太後復臨朝聽政,下詔追削劉騰官爵,發墓散骨,籍沒家資
(,盡殺其養子。)
(除叉名為民。)
(其黨侯綱、賈粲等皆出之於外,尋追殺之,籍沒其家。)
(惟叉以妹夫故,尚未行誅。)
79**時間: 地點:
(一日,叉妻侍側,侍郎元順指之曰)
太 後: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正元叉之罪?
(太後默然。)
80**時間: 地點:
(未幾,有告元叉及弟元瓜通同逆反者,乃並賜死於家。)
(朝野相慶,皆雲大奸已去,太平可致。)
(即陷在賊中者,亦思忠義自效,脫身返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