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 至 第一三〇
121**時間: 地點:
(卻說六郎提大軍入城,日將晡已,乃下令禁止殺戮,八王等進城,乃問蕭后何
(在,人報縊死於後殿。)
(八王令解下其屍,停於宮中。)
(六郎調遣各軍駐紮城東,不許毀拆民房擄掠等事。)
(次日,八王、六郎入殿觀看宮室,眾將解過大遼太子二人,並丞相張華以下文
(臣四十九人,武將三十六人。)
(六郎俱令因於檻車,解京請旨發落。)
(當日諸將皆集,楊進見八王曰)
延 朗:臣偷生番地一十八春,今見殿下,惶汗甚矣。
八 王:(撫慰之曰)非將軍內應,幽州何日得定!此等功績,當為第一。待歸奏聖上,
重封官職,何為惶汗!
(延朗稱謝。)
六 郎:幽州既定,凡所轄地方,必出榜文以撫安之,然後班師回京。
(八王依其議,即命寇準草本張掛各門。)
(大遼山後九州郡邑,聞幽州已破,望風而獻戶籍。)
(越數日,八王下令於宮中大設筵席賞犒,諸將盡歡而飲。)
延 朗:(進言曰)臣啟殿下,有一事未審允否?
八 王:將軍有事但說不妨。
延 朗:臣被番人所擒,蒙蕭后隆禮相待。今既國破身亡,聖朝之怨恨已雪,乞將屍首葬
埋,以報其祿養之情。且使遼人不以負義咎小臣也。
八 王:將軍存心如此,可稱為仁人君子矣。乃何以不允乎。
(是日席散。)
(次早八王下令,用皇妃禮葬蕭后。)
(有司奉令收斂。)
(有詩為證:
( 來往龍門四十春,慇懃情意敬如賓。)
(不忘恩愛高封墓,塞北於今羨義人。)
(六郎與八王定議班師,八王可之。)
寇 準:(又進說)必留兵鎮守幽州。
八 王:屯兵固是。予細度之,實非長策。今北番新降,其心未服,設使謀逆,盡將屯戍
殺之,豈非我等今日謀之不臧,生陷此輩於死地乎?莫若回京,別建個長久防禦
之策,更勝於屯兵是也。
(寇準依其議,於是六郎調兵起行,望汴京而回。)
(有詩有證:
( 宇宙生才握大兵,風雲入陣塞塵清。)
(旋師奏凱歸朝日,簞食沿途竟笑迎。)
(大軍一路不題。)
(迤邐到了汴京,八王先遣人奏知真宗。)
(真宗遣孫御史等出郭迎接。)
(孫御史既接見,八王與眾臣俱皆入城訖。)
(六郎下令軍馬俱屯城外。)
(次早,八王與群臣進上平遼表章。)
(真宗覽罷大悅。)
(撫慰眾臣,情詞懇切。)
寇 準:楊景父子盡心報國,平定北遼,乃不世奇勛。乞陛下重加封賞,以旌表之。
八 王:(帝曰)朕深知之,候議定下敕。
(八王等拜命而出。)
122**時間: 地點:
(卻說六郎與延朗回無佞府拜令婆。)
延 朗:(且悲且喜)遼人捉不肖而去,幸蕭后放釋,招為駙馬。一十八年未奉甘旨,死
罪死罪。今日歸拜慈幃,忽覺皓首蒼顏,須信人生如白駒之過隙也。
令 婆:吾兒羈留異國,老母終日悲思。今日汝回,愁懷頓解。可著汝妻來見。
(延朗喚過瓊娥公主入拜令婆。)
(令婆不勝之喜。)
延 朗:此女性頗溫柔,兒得他看承,未嘗少逆。
令 婆:亦汝之前緣也。須信赤繩繫足,仇敵亦必成就。
(言罷,令家人具酒慶賀。)
(是日府中眾人依序坐下,歡飲而散。)
123**時間: 地點:
(卻說王欽見遼已滅,恐六郎等捉之,乃扮作遊方道士,星夜走出汴京。)
(侍臣入奏真宗,聞奏,大怒曰)
真 宗:此賊屢向朕前以反情陷害楊郡馬,朕念舊好,姑相容隱。今日背朕逃走,是欺朕
也。
延 朗:王欽非中國人氏,乃蕭后細作,名喚賀驢兒,欲來內中取事。今見國破,恐禍及
身。故脫逃而走。陛下不信,拿來看他腳心刺有賀驢兒三字可證。
八 王:王欽惡貫滿盈,難以寬宥。今想出城未遠,陛下可敕輕騎追捕。
(帝允奏,即遣楊宗保引輕騎迫之。)
(宗保得令,率兵竟往北門追之。)
宗 保:(行至北門問守門軍曰)汝見王欽過此否?
守 軍:適見一道士慌忙出去,面貌倒似王欽。此人莫非是他?
(宗保聽罷,縱騎逐之。)
(時走到黃河渡,見梢子,連聲叫曰)
王 欽:快把船來渡我過去,多與金銀相謝。
(梢子聽得這話,忙撐其船近前應接。)
(王欽跳下船去,梢子舉棹而行。)
(將近東岸,忽然狂風大作,將船吹轉南岸,一連如是者三。)
王 欽:(梢子曰)風大難過,姑待少息渡過去罷。
(王欽悶甚,躲於篷下。)
(有詩為證:
( 風急棹行難,浪花滾雪團。)
(奸臣天殄滅,不肯放生還。)
124**時間: 地點:
(須臾時,南岸之上數十輕騎趕到。)
楊宗保:(在馬上厲聲問曰)適有道士在此過去否?
(渡夫未應,低聲言曰)
王 欽:只道過去多時,我當傾囊相謝。
楊宗保:(渡夫曰)汝是何人?明以告我,代替諱之。
(王欽不隱,盡將告之。)
(渡夫聽罷,怒曰)
王 欽:我這去處被汝年年使吏胥擾害,每欲報復,卻無其由。
(即將船撐近前報知宗保。)
(宗保上船捉了,綁縛解回。)
(正值真宗設朝,眾文武皆集殿廷。)
(近臣奏知捉得王欽已到。)
(八王令人扯出腳心來看,果有「賀驢兒」三字。)
(帝見大怒,罵曰)
八 王:這賊,朕如此厚待,猶欲相害。今逃走於他處,畢竟鼓舞興兵,又來侵犯邊境。
(王欽低頭不語,只乞早就刑戮。)
八 王:(帝問八王當加何罪)乞陛下設一大宴,令本國文武,外國進貢使臣,皆與於席
。將此賊綁於筵前柱上,萬剮凌遲,以侑筵中之酒,庶使人知警。
(帝允奏,遂下令著司膳官排宴,召集諸國貢使與滿朝文武依次坐飲,令行刑劊
(子將王欽縛於柱上,慢慢一刀一刀割下其肉。)
(在席觀者俱毛骨竦然。)
(有詩為證:
( 奸臣欲墮宋宗墟,喬扮投南種禍基。)
(詎意壬人天殄滅,致令身戮與邦危。)
(王欽受痛不過,割了數十餘刀,昏悶氣絕。)
(帝命拋其屍骸於野,使狗食鴉食,方顯奸惡報應之極。)
王 欽:(帝又謂八王曰)王欽欺罔如此,朕竟弗知,何也?
八 王:大奸似忠,大詐似信。設使聖上知之,非奸臣矣。今日王欽受刑,朝野無不歡躍
。
(帝然之。)
(忽奏大將呼延贊夜中瘋痰而卒,帝聞奏,不勝傷悼,乃曰)
侍 臣:延贊忠心報國,勤勞王家,臨太難而不苟,朕股肱也。何天奪之速!
(遂令敕葬,贈忠義候。)
(有詩為證:
( 豹略摅楓禁,熊師鎮朔方。)
(將星中夜殞,青史永垂芳。)
125**時間: 地點:
(卻說設朝,群臣班散,特宣八王升殿言曰)
真 宗:平定北番,將士未及封賞。今日特宣卿來議之。
八 王:爵德賞功,王者所為。今陛下一統,四方寧靜,再封謀臣勇將,鎮守各處邊關,
此誠社稷之長計也。
真 宗:(帝曰)日前獻俘闕下,朕亦未曾發落。卿說大遼太子與諸臣子將何以處之?
八 王:前者班師之際,寇學士等議欲留兵鎮守幽州,其事未敢擅行,故必歸請陛下裁之
。但幽州地土磽薄,今雖得之,亦無利益於國。莫若遣遼太子諸臣歸國,以效先
王興滅國,繼絕世,施仁政,以懷服天下之諸侯也。
(真宗允奏,遂下令赦遼二太子並諸臣,俱遣還國。)
(敕旨既下,番人大悅,詣闕謝恩。)
(帝賜遼太子蟒衣玉帶,太子再拜受賜,辭別真宗,即日率眾臣回幽州去訖。)
(真宗封征遼功臣)
(遼太子既返國去,次日,真宗親擬封職。)
(宣進殿,面諭之曰)
六 郎:卿父子破天門陣,建立大功,未及升職。今又有平定幽州之勛。朕將旌表以酬卿
也。
六 郎:(頓首言曰)上托陛下洪福,下賴諸將效能,於臣何與也。
八 王:(帝曰)卿太謙矣,朕自有定議。
(六郎拜命而退。)
(是日,遂下敕旨,封六郎為代州節度使,兼南北都招討。)
(封楊宗保為階州節度使,兼京城內外都巡撫。)
(楊延朗以取幽州有功,授秦州鎮撫節度使。)
(授岳勝為蘇州團練使。)
(孟良為贏州團練使。)
(焦贊為莫州團練使。)
(陳林為澶州都監。)
(柴敢為順州都監。)
(劉超為新州都監。)
(張蓋為吳州都監。)
(管伯為媯州都監。)
(關均為儒州都監。)
(王琪為武州都監。)
(孟得為雲州都監。)
(林鐵槍為應州都監。)
(朱鐵棒為寰州都監。)
(丘珍為朔州都監。)
(丘謙為雄州都監。)
(陳雄為蔚州都監。)
(謝勇為鳳州都監。)
(姚鐵旗為壽州都監。)
(董鐵鼓為潞州都監。)
(郎千為瓜州都監。)
(郎萬為舒州都監。)
(八娘授銀花上將軍。)
(九妹授金花上將軍。)
(古時舊制,有封女將為將軍者。)
(淵平妻周氏封為忠靖夫人。)
(延嗣妻杜氏封為節烈夫人。)
(穆桂英以下十四員女將俱封為訓命副將軍。)
(其餘有功將士,俱皆封賞有差。)
(次日,詣闕謝恩)
六 郎:荷陛下恩賜,部眾爵祿俱已發遣赴任。但臣母年高,欲奉數時薪水,乞陛下寬宥
限期,不勝感激之至。
八 王:(帝曰)卿能養親以盡孝道,可以風勵天下為人子者,朕甚喜焉。唯俟再擬期限
就職。
(六郎拜謝,退歸無佞府中。)
(岳勝、孟良、焦贊等俱在府中俟候。)
六 郎:(召岳勝等謂之曰)今聖上論功定賞,授汝眾人之職,恩典隆矣。且幸干戈寧息
,國家清平,各宜赴鎮,以享爵祿。上耀祖宗,下酬己志,毋得違誤官限。
岳 勝:(等曰)小將俱賴將軍威名,建立微功。今蒙聖上授職,實不忍離帳下而去。
六 郎:此君命所在,離別之情有難言也,但汝等可將本部軍人查點,願隨臨任者,則帶
同行。不願者,賞以金銀,著令回家生理。汝等赴任之後,各宜摅忠報國,施展
奇抱,不枉為一世之丈夫也。當亟赴任,勿萌私念,以誤限期。
(岳勝等俱拜辭退出。)
(行營間軍人願從者即同之任,不願者隨憑回鄉。)
(其軍人願回鄉者一半,岳勝等俱各赴任去了。)
(惟有孟良、焦贊、陳林、柴敢、郎千、郎萬六人在府俟候六郎起行。)
孟 良:今岳勝等俱各赴任去了,三關寨上守護軍士未知消息,將軍惟遣人調回。
(六郎然之,即遣陳林、柴敢、郎千、郎萬前往三關調回守軍,吩咐將積聚錙重
(,載歸府中。)
(陳林等領令去訖。)
(是時九月,萬里長空一清如洗。)
(六郎月下散步,仰望雲漢,追憶部下昔日患難相從,今日清平俱皆不在,遂口
(占詞調一闋:
( 長空如洗,碧玉盤,輾轉寂寂。)
(忽樓頭幾個征鴻,悲聲嘹唳。)
(欲往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南北,只修眉一抹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此心此情,依依報國。)
(昂藏丈夫,不忘疆場裹革。)
(欲待忘憂,除是酒。)
(奈杯傳盡,何曾消得。)
(挽將江水入樽罍,澆胸膈。)
(六郎吟罷,乃入室解衣就寢。)
(忽聞一陣狂風大作,風過之後,似有敲戶之聲。)
(六郎慌忙啟扉視之,恍惚見一人立於簷下,乃其父也。)
(大驚,拜曰)
六 郎:大人緣何在此獨立?
令 公:我有一事語汝。今上帝因吾忠義,敕為鑒司之神。此已慰吾心矣。但骸骨拋撇他
鄉,汝可令人取歸,葬於先陵。
六 郎:爹爹何為又發此言?十數年前孟良曾於幽州紅羊洞中取回,已葬殮矣。
令 公:汝不知蕭后奸計,惟問延朗便知端的。
(言罷,化一陣清風而去。)
(六朗癡呆了半晌,似夢非夢,將近三更。)
令 婆:(俟至天明告知令婆)可喚延朗問之。
126**時間: 地點:
(須臾時,喚得延朗到來,將六朗夢中之事告之。)
延 朗:(驚慌言曰)因事匆匆,兒實忘之,未曾告稟母親得知。蕭后昔日得父骸骨,懼
我宋人來盜,乃把一付假骸骨藏於紅羊洞中。真者留於望鄉台,謂吾父英勇,置
此以為威望之神。往時孟良所得,乃是假的。此台上才是真的。今日乃吾父顯聖
,托此夢於六郎也。
令 婆:北番今已歸降,令人取回,有何難哉。
六 郎:(即召孟良入府謂之)吾有一件緊要事勞汝幹來。
孟 良:將軍有何差遣?小將願往,安敢言勞。
六 郎:吾父真骸骨,蕭后藏於望鄉台上。汝今竟往彼地取之,卻要黑夜盜。若明使遼人
知之,彼又將假骸骨換了。
孟 良:向者地殊國而人異主,吾尚能取回,何況今日一統。
六 郎:汝言雖是,爭奈遼人謂吾父骸骨靈聖,彼地鄉民必竟嚴守,汝去還當仔細。
孟 良:將軍放心,但無捕緝便罷,若有時節,消不得一斧。
(言罷,慨然而行。)
(適焦贊入府,只見眾人紛紛私論)
焦 贊:汝眾人在此嘵嘵,本官將有甚事?
孟 良:(眾人答曰)侵晨本官吩咐孟良前往幽州望鄉台上取令公真骸骨去了。我等正在
此歎息,孟良真有才能。
(焦贊聽罷,跑回行營。)
焦 贊:(自忖道)孟良屢與本官幹事,我今兼程而進,先到那裡取回,卻不是我之功?
(遂整行囊,竟往幽州去了。)
127**時間: 地點:
(此時楊府無一人知之。)
128**時間: 地點:
(卻說孟良星夜行到幽州,當日將近申時,扮作番人,竟到台邊。)
孟 良:(只見有五六個守軍喝曰)汝是何人?來此亂走。
孟 良:前日太子歸國,我等護送,未曾遣回,故來此各處瀟灑。何謂亂走?
(守軍信之,遂不提防。)
(及至一更,悄悄上台,果見一香木匣盛著一付骸骨。)
(遂解下包袱,將木匣裹了,正背起來,不想焦贊躲在背後,一手拖往包袱,厲
(聲曰)
孟 良:誰在台上勾當?
(孟良慌張,只道是捕緝之人,抽出利斧望空劈擊,正中焦贊腦門,嘿然氣絕。
()
(孟良背了包袱,走下台來,並未見些動靜。)
(自思捕緝豈止一人,才聞聲音,卻似焦贊一般。)
(遂復上台,撥轉屍看,大驚曰)
焦 贊:果是焦贊!
孟 良:(乃仰天歎曰)今為本官幹事而傷本官幹事之人,縱得骸骨歸去,亦難贖此罪矣
。
(道罷,竟背包袱走到城邊,已是三更,恰遇巡警軍人提鈴來到。)
孟 良:(捉住問曰)汝是哪裡人氏?
(大驚,見孟良是南人說話,乃曰)
巡 軍:我非遼人,乃宋之屯戍,因犯軍法逃走過遼,充為巡軍。
孟 良:(亦見是南人聲音)汝肯還鄉否?
巡 軍:如何不肯還鄉!只因無有盤費,淹留於此。
(自思亦是本官之福,遇著此人,遂解下腰間銀包遞與巡軍言曰)
孟 良:我送汝一場富貴,今先將此幾兩銀與汝作路費還鄉。汝直背此包袱往汴京,送入
無佞府中,付與楊郡馬,自有重謝。
巡 軍:楊將軍在太原時,我曾跟過他來,領尊命,我就送去。請問閣下高姓貴名?
孟 良:休問名姓,到府自然曉得。即刻就要起行,若不去,我或先到汴京,隨即差人捕
汝,重加刑罰。
巡 軍:說那裡話,受人之托,必當忠人之事,豈有不去之理。
(言罷,良將包袱交付,再三叮嚀,忙忙回到望鄉台上,背著焦贊屍首,出了城
(坳。)
(乃拔所佩之劍,連叫數聲)
言 罷:焦贊焦贊,是我害汝性命。不須怨恨,我今相從汝於地下矣。
(遂自刎而亡。)
(可惜三關壯士,雙亡番北城坳。)
(有詩為證:
( 昔奮雄威莫敢當,今朝為主繼相亡。)
(狼烽寧熄回頭早,兩個英雄夢一場。)
(有詩單贊孟良云:
( 社稷悲雄劍,肝腸裂鐵衣。)
(誤傷同伴侶,慷慨刎相隨。)
(禁宮祈禳八王)
129**時間: 地點:
(卻說巡軍當晚接了包袱,驚疑不定,只得為之隱藏。)
(次日,偷出城南,逕往汴京而去。)
130**時間: 地點:
(卻說六郎遣孟良去後,心下十分不快,神思彷彿,如醉如癡。)
(忽一晚睡至三更,夢見孟良、焦贊滿身是血,慌慌忙忙走入府中。)
六 郎:(問孟良曰)我遣汝去幽州,取令公骸骨,緣何與焦贊染得滿身鮮血而來?
二 人:(拜曰)蒙將軍恩德過厚,今特來拜辭家去。
六 郎:(驚曰)相從半生,未嘗言及於家。今日汝等平空出此言何也?
(遂伸手扯住孟良,孟良翻身一滾,撇然驚醒,乃是一夢。)
(六郎甚是憂疑。)
(捱至天明,究問焦贊,連日不見。)
焦 贊:(左右報道)日前亦往幽州取骸骨去了。
(聽罷,驚慌頓足歎曰)
六 郎:焦贊休矣。
六 郎:(左右問其故)孟良臨行曾言,若遇番人緝捕,惟手刃之,彼不知焦贊後去,必
誤認為番人捕緝而殺之也。
(眾人亦未准信。)
言 罷:(忽一人入府中見六郎拜曰)小人幽州巡警之卒,日前夜近三更,小人正提鈴巡
城,突遇一壯士付我包袱,再三叮嚀,叫我送至將軍府中。小人不敢失誤,今特
背送到來。
(六郎令解開視之,乃木匣盛著令公骸骨。)
六 郎:當晚汝曾問其名否?
巡 軍:問之不說。彼言到府,自有分曉。一付了包袱,慌忙而去。
(六郎令左右取過白銀三十兩相謝,巡軍去訖,乃遣輕騎星夜往幽州緝訪。)
(不數日,回報孟良、焦贊二屍俱暴露於幽州城坳,今以沙土掩之而回。)
六 郎:(仰天歎曰)平定北遼,二人之力俱多。今兵革稍息,正好安享爵祿,而俱不幸
喪亡。哀哉哀哉。
巡 軍:(次日入奏真宗曰)臣部下孟良、焦贊為取臣父骸骨,俱喪幽州。乞陛下追封官
誥。
(真宗聞奏,甚加傷悼,謂孟良、焦贊汗馬功多,乃遣人齎旨往幽州敕葬,諡贈
(孟良為忠誠定北侯,焦贊為勇烈平北侯。)
(六郎謝恩而退,歸至府中,思憶孟良、焦贊,怏怏不樂。)
(自是不出門庭,亦無心於理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