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 至 第四二〇

411**時間: 地點:
    (且說裴度字中立,河東聞喜人也。)
    (幼時家貧無倚,極受窘辱。)
山 甫:(遇相士秋壑曰)僕閱人多矣,未有如此之相。
山 甫:(度問有何故,秋壑曰)汝勿見怪,吾相汝天庭高聳,地閣欹斜,若非鴻門貴客
    ,定為窮途餓莩,必主餓死。
暗 思:(度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何怪之有。
    (辭別而去。)
    
    
412**時間: 地點:
    (一日遊香山寺,有婦人以父被罪,借得玉帶三條、犀帶一條以賂權要,入寺祈
    (禱,置於欄楯,忘收而去。)
    (度拾而還之。)
    (至夜,夢一神人)
謂 之:據汝賤相,合應餓死,上帝見汝還帶陰功,特令吾來為汝換卻數鬚,使汝異日位
    列公卿,職司鼎鼐。
    (言訖而去。)
    (及度醒來,猶覺口邊微痛。)
謂 之:(後位至宰相,秋壑復來見而異之,上下細遍,悵然謂曰)『公相一身乞兒骨』
    ,獨有四根宰相鬚耳。其貴皆陰德所致。
    (是時裴度請兵討賊,督諸軍馬終日演習,於是各處豎立寨柵,以備各處軍馬屯
    (紮。)
    (裴度事事有法,時有賊將吳元濟屯兵蔡州,當年秋七月,元濟作一大會,遍請
    (諸將,共議入寇之事。)
一 人:(忽座上)將軍累戰累勝,皆獲全功。官軍既伏威名,只守此郡為上,何故又欲
    入寇也?萬一不利,反為不美。
    (元濟視之,乃蔚州人也。)
    (姓丁名士良,乃元濟部下副將。)
元 濟:汝只知唐朝人馬廣大,不知有幾件好攻之處。唐有五件勝敗之事,何不進兵?
一 人:(賊眾曰)請問有何五件勝敗之事?
元 濟:唐軍累敗,挫盡銳氣;吾兵雖敗,不曾損傷,吾兵一進,一可勝也。吾兵乃久訓
    練之士;彼兵烏合之徒,不曾得法度,二可勝也。吾今用舟船載軍而進,不致勞
    困;彼軍盡旱道而來,三可勝也。彼軍各處設備,軍勢分開;吾兵一出,彼軍安
    得更至救援,四可勝也。吾兵今出靈川,抄掠麥谷為食,五可勝也。不因此時打
    入大唐,更待何時?
一 人:(吳秀琳曰)裴度機謀深遠,授淮西招討使之職,必然一路各有準備,豈比他人
    為將耶?
元 濟:諸公何慮,吾自有妙策。汝等休長他人之威風,滅自己之銳氣。吾已決定,吾今
    先取諸郡。
    (眾諫皆不從,元濟乃自為前部,令三軍陸續而進,離了蔡州,提兵出戰,攻殺
    (奔靈川來。)
    (前軍哨馬回報:連路下著九個寨,各有軍把守。)
    (元濟聽得,遂自引數騎前來高阜處望之:靈川九寨,勢如長蛇,首尾相顧。)
    
元 濟:吳秀琳之言信有之也。此寨之法,郭令公能之,今觀裴度所為,不在此人之下。
    
元 濟:(遂回本寨,喚副將聽令曰)唐兵已有準備,度必在此間。汝可虛立吾旗,據此
    谷口下寨。差數百軍出哨一遭,喚旗甲一番,打青、黃、赤、白、黑五方旗號,
    以示吾兵多。吾提大兵偷出秦亭,襲汝陽去了。
    (吩咐賊將辛永屯兵靈川谷口,元濟提兵而去。)
    
    
413**時間: 地點:
    (卻說裴度聽知賊兵出靈川,那時與李光顏在靈川寨中,準備迎敵。)
    (見連日不來搦戰,一日五番。)
    (肖馬出寨,或十里,或十五里便回。)
    (度每觀望,見哨馬只是這幾匹,只更服色往來馳驟,皆因主將必無能者。)
元 濟:(乃與主將李光顏曰)將軍當與一軍攻打,可必勝矣。若打破寨柵,便襲元濟之
    後。宜拒秦亭要路,賊兵勢必危矣。
一 人:(度令軍去救汝陽)從小路逕占九功山,若距此山,吳元濟必取乾坡。其路有一
    谷,名為停馬坡,其地險要,極好埋伏。比及來爭九功山,吾先遣一軍伏於停馬
    坡,擒賊必矣。
元 濟:(李光顏曰)吾現為將,未嘗如此明察地理,公之明學,真神人也。公當速去,
    吾自攻於此。
    (於是裴度引數萬人馬,星夜倍道,逕取九功山,到時賊兵未至。)
    (下寨已了,隨喚先鋒嚴綬、副將田希延各引兵五千,先去停馬坡埋伏,依計而
    (行。)
    (度傳令偃旗息鼓,以待賊兵。)
    (畢竟還是如何?且聽下回端的。)
    (總批:李希烈悖叛好殺,動輒誅夷,卒死於部將之計,宜矣。)
    (裴中立材貌猥鄙,居然餓莩;僅以還帶一事,感格上蒼,乃至改換鬚眉,出將
    (入相,優游緣野,千載令名。)
    (此無他,獨一點靈台,人罕能及耳。)
    (第一一九回 李瑀雪夜克蔡州)
    
    
414**時間: 地點:
    (卻說吳引兵自秦亭道望汝陽而來,問吳秀琳曰)
元 濟:此去汝陽有備、無備?先發何方為上?
一 人:(秀琳曰)近汝陽有一山,名九功山,若先占得此山,奪盡汝陽之勢。只恐裴度
    多謀,先有準備。
元 濟:官軍知吾兵出靈川,必皆聚於此處。
    (於是提軍前進。)
    (至九功山下,前部登山,只見山上旗幡豎立,鼓聲大震,風吹裴度招旗。)
    (諸軍大驚,山上山下,官軍分十面殺來,勢不可當。)
    (賊兵大敗,元濟急兜回馬,率領殘兵而退。)
    (暗思自謂驍勇無敵,精通兵法,天下無雙;不想朝廷又生此人,吾與裴度勢不
    (兩立。)
    (次日,再整兵至九功山下搦戰,裴度出戰,山上官兵並不下來。)
    (至晚欲退,山上鼓角齊鳴,賊兵著忙,官軍也不下山來。)
    (欲要衝突上山,又畏嚴備,不敢進前。)
    (守至二更,欲回山上,官軍又鳴畫角,諸軍驟至。)
    (賊兵又折一陣,退回舊寨。)
    (次日,元濟單馬提軍驅至九功山下,穿連以為木柵寨。)
    (當夜三更,度差五百人分路各執火炬下山,燒著糧草車,隨後以兵應之。)
    (兩兵混戰一夜,營寨又立不成。)
    (退回舊寨,與秀琳商議曰)
元 濟:汝陽急切未易取,不如先取乾坡。乾坡乃汝陽屯糧之所,若得乾坡,汝陽必危。
    
    (元濟乃留吳秀琳虛屯九功山下,自率精兵沿山渡水取乾坡。)
    (行了一夜,比及天明,見山勢險惡,道路崎嶇,問左右)
元 濟:此何地也?
一 人:乃停馬谷。
    (元濟勒馬自忖:倘或於此斷絕糧草,吾等如之奈何?正躊躇間,前軍來報:山
    (後塵埃起處,必有伏兵。)
    (元濟急持兵看時,嚴綬、田希正兩軍齊出。)
    (元濟大驚,且戰且走。)
    (前面喊聲大震,裴度自引軍殺來。)
    (後人有詩云:元濟心癡望列侯;行兵安及晉公謀。)
    (中原尺地難恢復,一戰傷亡賊勢休。)
    (欲再往靈川,秀琳曰)
元 濟:靈川寨被李光顏打破,辛永已死,軍兵皆投淮西去了。
    (於是元濟不往靈川,從山僻小路回蔡州。)
    (後面裴度引兵緊迫,元濟親自斷後,叫諸兵先自進前。)
    (賊兵三停已先去二停了,只有元濟在後。)
    
    
415**時間: 地點:
    (忽然一軍突出,為首乃唐朝大將李光顏交戰。)
    (元濟親自斷後,被官軍圍住,死戰不得脫。)
    (賊將蘇天然聽知元濟被圍,引數萬軍馬抖擻精神,衝殺官軍,人不敢近,左衝
    (右突。)
    (元濟見有救兵來至,乘勢殺將出來。)
    (二人相合,殺散李光顏之兵。)
    (軍馬盡皆力乏,蘇天然謂元濟曰)
元 濟:某願單馬斷後。天然亦是驍勇好漢,請大將放心前行。
    (後面官軍又追趕,天然匹馬單槍衝殺而來。)
    (官軍不敢逼近,李光顏交放箭,怎當官軍四合亂箭射來,天然獨力難支,被亂
    (箭射死。)
    (元濟自回蔡州,痛傷天然、辛永二將沒於軍中,乃厚贈其子。)
    (因此賊眾多遭陣亡,皆歸怨於元濟。)
    
    
416**時間: 地點:
    (卻說唐鄧州節度使李瑀,李晟之子也。)
    (當在鄧州,聽知裴度追殺元濟於蔡州,怕他成其大功,亦引兵來相助。)
元 濟:(李祐言於瑀曰)元濟所部精兵皆在洄曲,布散四境拒守。其守州城者,皆老弱
    之卒,宜率兵乘虛直抵其城下。北軍聞之,元濟不足擒矣。
    (李瑀從之。)
    (是夜初更左側,雪深三尺,瑀親自披掛,帶人馬,俱各偃旗息鼓,乘夜潛行七
    (十餘里,直抵蔡州城下。)
    (正直天池鵝鴨無數,瑀令軍士驚起亂鳴,以混軍聲。)
    (時譙樓已四鼓矣,內外守城之人無一知者。)
    (李祐、李忠義乃鋤城為坎,二人先自登城,後面壯士相繼從之。)
    (比及天色微明,軍士已自打人元濟所居外宅。)
有 人:(早報知元濟曰)官軍至矣!尚如此熟睡耶?
    (尚臥在牀,笑曰)
元 濟:俘囚為盜,殆曉吾當盡殺之,何足為事。
    (言未絕,又有來報)
一 人:城已陷矣!
    (元濟乃驚起,慌出庭外視之,見瑀軍洶湧而進,約有一萬餘人,喊聲鼎沸,漸
    (漸逼近。)
    (元濟乃帥左右登內城拒戰。)
    (是時董重質擁精兵萬餘據守洄曲,瑀在軍中與眾商議,瑀曰)
元 濟:今元濟勢已窮蹙,所望者重質來救耳。吾欲得重質來降,則元濟必死矣。
    (乃訪重質家下老小,各厚賜金帛,以恩撫之。)
    (仍遣其子董傳道持書曉諭重質。)
    (重質知瑀恩厚,遂單騎直詣瑀營來降。)
    (二人接見,不勝大喜,即留重質在軍中聽用。)
    
    
417**時間: 地點:
    (卻說元濟知重質已降,無兵救援,遂在城上請罪,緣梯而下。)
    (瑀令軍士擒之,裝在檻車,押送京師。)
    (其餘賊眾,瑀大加撫慰,不戮一人。)
    (靜軒觀此,有詩云:李瑀能分聖主憂,天兵赫赫下神州。)
    (平生報國心如火,不斬樓蘭誓不休。)
    (李瑀既擒了元濟,吩咐軍人嚴整隊伍,擺列旗槍,屯於鞠場,待裴度。)
    
    
418**時間: 地點:
    (卻說裴度在後面追趕,人馬繼至,不料李瑀從間道雪夜而出,已先擒賊。)
    (又見軍士擺列,如迎敵之狀,度疑瑀與賊同謀,有懷異志,便欲避之。)
    (瑀自披掛接見,拜於路左。)
元 濟:(瑀曰)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分,數十年矣。願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
    
    (度聞言,心始安,方受之。)
    (瑀引人馬還屯文城,請曰)
諸 將:公始敗於朗山而不憂,勝於吳房而不取,冒大風盛雪而不止,孤軍深入而不懼,
    然卒以成功,皆眾人所不識也。請問其故?
元 濟:(瑀曰)朗山不利,則賊輕我,不為備矣。取吳房,則其眾奔蔡,並力固守,故
    存之以分其兵。風雪陰晦,則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軍深入,則人皆致死戰自
    倍矣。夫視遠者不顧近,慮大者不計細,若矜小勝、恤大敗,先自撓矣,何暇立
    功乎?
諸 將:(眾拜曰)將軍神機妙算,非眾等所及也。
    (度領兵回長安,帝大喜,加度為晉國公,賜爵,復入知政事。)
    (設太平筵宴,重賞三軍。)
    (當日帝與正在飲酒間,忽人報言)
群 臣:外國遣一番僧來進佛骨。
    (未知說甚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總批:李瑀之論,凡智將皆能之,而其所不能者有二:失忌敵,恒情也,彼獨
    (厚結李祐以圖其成;爭功,常態也,彼獨拜迎裴度以敦其讓。)
    (蓋李晟乃仁義之將,而瑀為其子,家法流傳;況其籌略,尤克肖乃父者乎!)
    
    (第一二○回 韓文公上佛骨表)
    (元和十四年春正月,憲宗升殿)
近 臣:今有番使手捧一象牙匣,匣內盛放佛骨,要見陛下。
    (帝聞奏,即命宜人。)
    (見其人身不滿五尺,面如傅粉,鶴一鬆肢,宛若神仙之狀。)
    (乃一僧也,進拜闕下。)
    (帝一見而驚異之,其僧曰)
帝 聞:臣乃西天雷音寺,奉佛骨進入中國,乞陛下鑒納。
帝 聞:遠路風塵不易,汝不辭跋涉而來,有何應驗?
近 臣:(僧曰)此骨相傳已久,三十年一開,開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陛下不信,
    當啟匣視之。
    (帝命捧上御案,當殿啟視,果見佛骨紅光萬丈,紫氣千重。)
    (文武百官近前看視,人人喝采,皆言自古及今,實為罕見。)
    (帝看視半晌,龍顏大喜,隨令百官迎立於五鳳樓上,率同欽天監官朝夕供奉,
    (焚香頂禮。)
    (僧人送光祿寺設齋筵款待。)
    (是時,帝留禁中二月,將佛骨歷送諸寺,上自王公,下至士民,瞻奉舍施,惟
    (恐弗及,至有竭產充施者,有燃香臂頂供養者。)
    (當日帝與百官正議間,只見班部中閃出一臣,身長七尺,細眼長髯。)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八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
    (官拜吏部侍郎,永平昌黎人也。)
    (姓韓名愈,字退之。)
    (愈進《諫佛骨表》一道,帝於御案上覽之,其表曰: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
    (。)
    (自黃帝以至禹、湯、文、武,皆享壽考,百姓安樂。)
    (當是時,未有佛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
    (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愈更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捨身,為寺家奴,晝夜一餐,止於菜果,竟
    (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
    (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百姓愚癡,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微賤
    (,於佛豈可更惜身命。)
    (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恩,假如其身尚在,來朝京師,陛下容
    (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
    ()
    (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豈宜以入宮禁?乞以此骨付有司,投諸水火,永絕
    (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
    (萬也,豈不盛哉。)
    (佛如有靈,能作禍福,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望納微言,詳察佛骨,謹疏奏聞。)
    (帝覽表,大怒曰)
百 姓:汝有欺君之心,弄權之意,故此苦要折毀佛骨。
    (喝令便欲斬之。)
百 姓:(裴度、崔群二人進曰)韓愈陳言狂肆,理宜加罪;但其忠孝素著,有可矜憫。
    若以微言殺之,無乃塞諫錚之路乎?
帝 聞:以國法誅之,有何諫諍?且滿朝文武眾多,豈惜一韓愈哉。
    (言未絕,只見一人解下袍帶,叩頭上表。)
    (帝視之,乃翰林學士林圭也。)
帝 聞:(圭曰)微臣衰耄,還陛下紫袍金帶,乞賜骸骨歸葬田里,臣之幸也。
帝 聞:朕正欲升卿共理朝政,何事棄職?願條陳之。
百 姓:(圭曰)臣見韓愈為陛下寵臣,只因佛骨一表,便欲葬身法場。臣見此官實是難
    做,故此辭職,恐他日亦似韓愈受刑,有辱聖意。
    (帝怒稍解,遂將愈貶為潮州刺史。)
    
    
419**時間: 地點:
    (當時士大夫議論佛入中國,自晉宋以來日益繁熾,自帝王至於士民,莫不尊信
    (。)
    (下者畏慕罪福,高者難論空有,獨愈惡其蠹財惑眾,故力排之。)
    (麗泉有詩贊云:佛骨迎來事豈真,和聲附影惑斯民。)
    (憲宗空慕長生術,枉把忠良作佞臣。)
    (帝免韓愈死罪,貶出潮陽。)
    (特叫受苦,只容單人獨馬,限定一月到任。)
    (如過一日,邊遠充軍;二日,斬首號令;三日者,全家九族盡行誅戮。)
    (愈承聖旨,歸至宅下辭別。)
    (舉家餞行,相向大哭,不忍分離。)
百 姓:(愈曰)為臣死忠,為子死孝,也是我命合苦楚,怎怨別人。
    (只帶張千親隨,遂自上馬,是日離了長安,與張千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過
    (旬日,早巳到了藍田。)
    (狂風大作,下雪飄飄,不能前進,文公就於馬上將雪作賦一篇。)
    (賦云:江梅飄雪賽茶芽,片片飄零如柳絮。)
    (隨風舞入紙窗來,錯認梅花零玉樹。)
    (雪者,世之瓊瑤,國之祥瑞。)
    (一片呼為鴻毛;二片呼為風耳;三片為攢;四片為聚;五片為天花;六片為六
    (出。)
    (雪也者,有升也;有降也;有味也;有氣也。)
    (其氣者,能颼冷目下之乾坤;其味者,能長來年之禾稼,妝成獅子低樓下。)
    
    (萬萬朵梨花滿架,裁就玉蝶翦黃沙。)
    (千千陣柳絮飛花,又不是楊花,又不是梅花。)
    (楊花舞,桂花香,梅花白。)
    (或翦風,或飄帶。)
    (寒風瑞雪鎖天涯,壯士征夫力怎加?彎弓著力弦難扯,銅刀響手靶難拿。)
    (龍鱗甲上鋪輕粉,錦繡袍邊灑玉沙。)
    (槍尖纓上飛楊絮,皂雕旗上舞梨花。)
    (又有詠雪詩云:三冬瑞雪滿瑤天,豫報農家大有年。)
    (廊廟江湖人共樂,不妨暢飲綺筵前。)
    (吟罷,風雪愈大,人馬俱倒,端然不動。)
張 千:吾死於此地矣!從來不見此處人跡罕到,紛紛大雪,路逕昏迷,如何是好?
百 姓:(愈曰)遙見對山有一樵夫,隱隱而來,可問人家躲雪,明日早行。
張 千:如此天寒,尚有人打柴乎?
    
    
420**時間: 地點:
張 千:(須臾,呼至面前,愈以前言問之,樵夫曰)汝是甚人?如此天寒地凍,在此何
    事?
百 姓:(愈曰)吾是朝中一臣,謫貶潮陽,到此山中,迷蹤失路,冒犯老兄指教往前之
    路。
張 千:(樵夫曰)原來公宰至此,怎受苦楚。此去潮陽不遠,只前面道路崎嶇難走。
百 姓:(愈曰)如何難走?
張 千:(樵夫曰)吾有一詞,聽吾吩咐。詞曰:『休上黃土峽,便是顛倒處。腳踏破底
    崖,手扳葛藤樹。手須扳得牢,腳欲踏得住。若還失了腳,送汝殘生去。轉過一
    重崖,側身挨過去。再轉一個嶺,便是虎狼遇。』
    (樵夫歌罷,假睡沉眠,雪中而臥。)
張 千:(愈曰)此是癡人鬼說,何足信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