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 至 第三七〇
361**時間: 地點:
(卻說張巡在雍丘與賊兵相持六十餘日,大小三百餘戰,帶甲而食,裹瘡復戰。
()
霽 雲:(賊將李歸仁謂懷仙曰)雷萬春在城上,被我等射六箭,都中在他面上,身也不
動。初然只說是個草人,後來仔細視之,卻是雷萬春。觀於此人,則主帥令嚴可
知。此城用何計破之?
土 人:(懷仙曰)吾等只說自己高強,每每欺敵,近見城中把蓬蒿當箭射來,只疑他箭
已盡,不曾提防,卻被使計哄了,射傷左眼。看此城實是難取,莫若收拾殘兵東
向,與楊潮宗合兵,一齊攻伐如何?
霽 雲:(歸仁曰)此言正合吾意。
(遂與令狐潮、向潤容、牛延玠領了人馬潛夜逃去。)
(次日巡知,遣南霽雲領兵追之,獲胡兵二千人而還,軍聲大振,保守雍丘,不
(在話下。)
362**時間: 地點:
(且說郭子儀、李光弼二人還守常山,賊將史思明收拾散卒數萬,隨後繼至。)
(子儀聽知,與眾將商議破敵之策。)
光 弼:逆賊有勇無謀,且按兵勿動,深溝高壘以待之。賊來則守,去則追之;晝則耀兵
,夜砍其營,此為上策。
(子儀用其計,如此數日,果然賊兵不得休息。)
子 儀:吾觀賊人,今已倦矣,可以出戰。
(次日,子儀親自披掛,綽槍上馬,領精兵二萬,與賊戰於嘉山,大破之,斬首
(四萬級,捕虜千餘人。)
(思明墜馬奔走博陵,李光弼引兵圍之,軍聲大振,於是河北十餘郡,皆殺賊守
(將而降。)
363**時間: 地點:
(卻說安祿山在洛陽,人報郭子儀、李復了十餘郡,心中大懼,乃召高尚、嚴莊
(責之曰)
光 弼:汝二人教我反,以為萬全之計,今守潼關數月,不能前進,北路已絕,諸軍四面
雲集,萬全何在?
(尚、莊聞之大驚,默然無語。)
光 弼:(田乾真進曰)大王之言謬矣。自古帝王經營大業,必有勝負,豈能一舉而成、
如此之易乎?且尚、莊等皆佐命元勛,一旦絕之,諸將聞知,皆懷驚疑,誰共大
王爭取天下邪?
(聞言,回嗔喜曰)
祿 山:非汝斯言,幾陷忠良,以誤大事也。
(即置酒酣宴,待之如初,遂議棄洛陽走歸范陽之計。)
(正在猶豫,忽報尹子奇、武令珣、孫孝哲、李延望數人攻陷數郡,又皆來報捷
(,祿山遂止。)
364**時間: 地點:
近 臣:(卻說玄宗升殿)今有賊將崔乾祐在陝,兵不滿四千,皆老弱之士,不設提備,
何不遣一驍將領兵襲之?破賊易矣。
(帝從其奏,即遣使催節度使哥舒翰提兵以復陝洛之地。)
近 臣:(翰入朝見帝曰)祿山久習用兵,豈肯無備,是必羸師誘敵之計;臣若往戰,正
墜其計中耳。且賊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利在堅守。況賊勢日蹙,將有內
變,因而乘之,可不戰而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務速?今諸道徵兵,尚多未集,
且請待之。
帝 大:汝有畏縮之心,故此巧語。果實,何時可破賊邪?
近 臣:(翰曰)時勢不同,臣盡忠報國,萬死不辭,何敢推托?
(是時,帝聽楊國忠讒言,以賊方今無備,而翰逗留不進,將失機會,仍遣中使
(促之。)
(翰不得已。)
(撫膺慟哭,乃引精兵二萬,出關迎敵。)
(未知勝負如何。)
(總評:兵識將意,將識士情,役之而往,如手使指。)
(兵將相習,人自為戰。)
(器械甲仗,皆取於敵,是巡當日之言也。)
(而縛草收箭,特其一斑耳。)
(第一○七回 哥舒翰靈寶戰賊)
(是時夏六月間,東風徐起,出馬趲行。)
(已牌左側,哥舒翰自在望見塵頭起,便將人馬擺開陣勢,問鄉官道)
前 軍:這是哪裡?
近 臣:(鄉官回答)前面是靈寶,後面是西原。
(翰傳令,叫寵忠將餘兵一萬押後,親自出馬於陣前,與王思禮將精兵五萬,兩
(勢下擺開。)
(敵軍到處,哥舒翰看了大笑。)
近 臣:(眾將問)將軍何故哂笑呼?
前 軍:(翰曰)吾笑乾祐所出之兵不過萬人,什什伍伍,散如列星,或疏或密,或前或
後,以此等軍馬為前部,與吾對敵,正如驅羊與虎鬥也。
(遂自縱馬向前打話。)
前 軍:(賊兵擺開,乾祐當先出馬,翰罵曰)安祿山反國之賊。你等事他,正如孤魂隨
鬼耳。
近 臣:(乾祐大笑曰)你等乃唐鼠輩也。
(哥舒翰大怒,拍馬向前,來戰乾祐。)
(二馬相交,戰不數合,乾祐詐敗退走,翰趕將來。)
(眾軍先退,唐軍掩至。)
(乾祐押後擋抵。)
(約走十餘里,乾祐回軍,又戰數合而走。)
近 臣:(王思禮拍馬向前諫曰)乾祐誘敵,恐有埋伏。
前 軍:(翰曰)敵軍只如此,雖有十面埋伏,吾何懼哉!
(趕至靈寶谷口,忽一聲鼓響,賊將李廷望一支軍出來接應。)
前 軍:(哥舒翰回顧王思札曰)此即埋伏之軍,吾不斬賊,誓不罷兵!
(催軍前進,乾祐、廷望擋攔不住。)
(迤邐望後便退。)
(時翰用氈車駕馬,使為前驅,欲以衝賊。)
(日正當午,東風暴急,哥舒翰只顧趕前面敗走之兵,各自認隊伍而去。)
(翰叫催促後軍上來。)
前 軍:(寵忠趕上窄狹處,見兩邊都是蘆葦,寵忠兜住馬,對從人說道)節度欺敵,此
去有失。
從 人:我聞敵軍甚畏,不足懼也。
前 軍:(寵忠曰)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恐防火攻。
前 軍:(哥舒翰省,口而言曰)汝言是也。
(卻欲回軍,只聽得背後喊聲起,望見草車數十乘,塞住氈車之前,一派火光,
(兩邊蘆葦中皆著,煙燄漲天,官軍不能開目,妄相殺死者不計其數。)
(哥舒翰冒煙突火而走,背後乾祐趕來,軍馬擁並將來。)
365**時間: 地點:
(且說寵忠急奔回關上,火軍中一軍攔路,當先乃賊將武令珣也。)
(軍兵大亂,奪路而走。)
(哥舒翰見氈車一路都著,便偷小路而走。)
(王思禮來救氈車,正迎著賊將田承嗣攔路,交馬只一合,刺殺王思禮。)
(直殺到黃昏左側,方才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滿河渠。)
(靜軒先生看史至此,有詩云:
( 靈寶西原用火攻,氈車燒燬笑談中。)
(濃雲撲至山川黑,烈燄飛來宇宙紅。)
(不至哥舒誇勇力,故教乾祐挺威風。)
(直須打入潼關上,同助胡兒建大功。)
(哥舒翰收拾敗殘百餘騎,走入關內,乾祐引兵乘勢追之,進攻潼關。)
(翰不能支,為蕃將火撥、歸仁所執,俱送洛陽。)
祿 山:(問翰曰)汝常妄自尊大,每每輕我,今日被我所擒,汝心服否?
前 軍:(翰伏地曰)臣肉眼不識聖人,故至此耳。
祿 山:(笑曰)汝言不妄,誠實之人也。吾免汝死罪,肯事吾否?
前 軍:(翰曰)肯留殘生,願施犬馬之報。
(祿山遂封翰為司空。)
(於是河東、華陰、馮翊、上洛防禦使皆棄郡走,盡為祿山所有。)
366**時間: 地點:
(卻說天寶十五載六月,玄宗升殿,近臣報奏賊入潼關,楊國忠等皆未之信。)
(忽哥舒翰麾下來告急,內外紛紛,帝又不時召見。)
(比日暮,又聞賊兵將至,帝始懼,乃召宰相謀之。)
楊國忠:賊入潼關,進逼長安,事已急矣。請陛下幸蜀,權避其鋒。
帝 大:不可舍百官而去,此何幸哉?
楊國忠:賊已至近,己身尚自難保,豈惜百官乎!今賊勢猖獗,無人可敵,早為定計。
(帝深然之,乃御樓下制雲,欲親征,聞者皆莫之信。)
(帝封崔光遠為西京留守,德邊令誠掌管宮闈鎖鑰。)
(二更之次,先命龍武大將陳玄禮整比六軍,厚賜錢帛,選閒廄之馬九萬餘匹。
()
(比及天色平明,帝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及親近宦官官人,逕出延秋
(門。)
(其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盡皆棄之而去。)
(帝臨行之次,口占《滿庭芳》詞一闋云:
( 金闕蕭條,朱門岑寂,翠華一旦飄蓬。)
(荒原曠野,隨處離宮。)
(虎旅驚鳴宵旰,生靈耗、燕子巢空。)
(恨只恨,漁陽鼙鼓,震起戰塵紅。)
(四方無猛士,奠安土宇,汛掃腥風。)
(歎繁華滿目,逐水流東。)
(說甚珠圍翠繞,梗跡萍蹤。)
(傷情處,野花啼鳥,妝點蒺藜叢。)
(帝歌畢泣下,左右皆泣。)
高力士:陛下因衽席之私,遽起噬臍之禍。今日之憾,是為徒然。
(帝默然無答。)
(是日,百官猶入朝門。)
(門開,宮人亂出,中外大擾,皆不知帝何往,自出逃匿。)
(崔光遠驚慌,乃遣其子至洛陽見祿山,邊令誠亦以管鑰獻之。)
(帝既過便橋,即使人縱火焚橋,帝曰)
楊國忠:人各避賊求生,奈何絕其行路乎?
(隨即令高力士用水撲滅之。)
(帝至咸陽望賢宮,日已向中,猶未得食。)
(國忠自市胡餅以獻,於是野老爭進粟飯,雜以麥豆。)
(帝與妃共食粗糧,不能下咽。)
(皇孫輩爭以手掬食之,須臾立盡。)
父 老:(時有郭從謹進言曰)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亦有詣闕告其謀者,陛下往往
誅之,使得逞其好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務延訪忠良以廣聰明,蓋為此也。
臣猶記宋璟為相,數進直言,天下賴以安平。
自頃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為諱,惟阿諛取容,是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知。
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矣,但九重嚴邃,區區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臣何由
得見陛下之面而訴之乎?
帝 大: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矣。
(遂慰諭而遣之,從謹頓首拜謝。)
(帝命軍士欲詣村落求食,夜已將半,乃至金城縣內百姓皆走,驛中無燈,人相
(枕籍而寢,貴賤無以分辨。)
(帝腹饑甚,楊貴妃進荔枝數顆,帝啖之甘美,分賜近侍。)
高力士:一人之甜,萬人之苦。
帝 大:何謂?
高力士:此物產於閩廣,與京師懸隔數千里,貴妃酷嗜,遠貢殊方,不一二日,飛馬遞到
。供給雖微,勞民則甚。臣故曰:『一人之甜,萬人之苦也。』民間有詩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陛下曾聞之乎?
(帝為之改容。)
(即日,帝駕望前進發,未知到得何處。)
(總評:管子有言:堂上遠於百里,堂下遠於千里,君門遠於萬里,言壅蔽之為
(害,深也。)
(帝至此,始聞郭從謹之言。)
(而悔何及乎!)
(第一○八回 馬嵬驛楊氏伏誅)
(次日,玄宗行至馬嵬驛,將士饑疾,不能行動,皆懷憤怒。)
(陳玄禮與眾將共言此禍皆由楊國忠,致有今日,謀欲誅之,猶豫未決。)
(忽值吐蕃使者二十餘人攔路,互相啼哭,跪在國忠馬前,訴以無食。)
(尚未及對,軍士大呼曰)
楊國忠:國忠與胡虜謀反,此賊不殺,更待何日?
(一齊奔向前,共刺殺之,以槍揭出其首於驛門外,復來殺韓國、秦國二夫人,
(皆貴妃之姊妹。)
(時帝在驛庭,聞外面喧嘩,鼓噪震地,遂扶杖出馹門,慰勞軍士,赦其擅殺之
(罪,令收隊伍。)
(軍士皆默然不應。)
楊國忠:(帝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愛正法。
帝 大:朕當自處之。
(遂入門倚杖,傾首而立,沉吟半晌。)
帝 大:(六軍合辭奏曰)養亂者國忠,招亂者貴妃。臣等即殺國忠,貴妃不宜侍側。陛
下若並誅之,臣等奮力討賊矣。
帝 大:貴妃常居深宮,國忠為亂,貴妃何以知之?
高力士:貴妃誠無罪,然六軍既殺國忠,貴妃尚侍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
將士安,則社稷安矣。
(帝猶未忍,六軍歡呼不已。)
(帝恐激變,不得已,乃命力士縊殺之。)
(力士承詔人,執貴妃驅至諸佛堂,逼令自經。)
高力士:(妃泣曰)至尊何忍害我?
帝 大:(力土叱曰)至尊為汝所害,故欲殺汝。
(妃默然就死,輿屍置驛庭。)
(帝召玄禮等入視之,玄禮乃免冑釋甲,頓首謝罪。)
(軍士皆呼「萬歲」。)
(於是始整部伍,以為行計。)
(後人有詩詠之曰:秋風萬騎過漁陽,天子西巡社稷荒。)
(恩寵豈因奇貨惜,是非不為祿兒防。)
(半方素練香魂斷,三尺黃泉豔骨藏。)
(一念驕奢須得禍,人君寧不戒包桑。)
(時帝哀戚彌切,至忘寢食,敕葬貴妃於馬嵬坡下。)
帝 大:(次日將離馬嵬,將士皆曰)國忠將吏皆在蜀中,須要防其報恨,不可前往。
高力士:(御史中丞韋諤曰)不如且至扶風,徐圖進取。
(眾以為然,帝乃從之。)
(不移時,皆來遮道請曰)
父 老:今陛下遠奔,百姓無主,我等寧為唐鬼,不作虜民。陛下請回宮闕,保守宗廟陵
寢,不日勤王之師四合,必能破賊。今於此欲何往?
(百姓號哭之聲聞數十里,帝為之按轡沉吟,良久,乃命太子在後面宣諭父老。
()
父 老:至尊既不肯留,某等願帥子弟從殿下東破賊以取長安,若殿下與至尊皆入蜀,使
中原百姓誰為之主?
367**時間: 地點:
(須臾聚至數千人。)
太 子:(不可)至尊遠冒險阻之地,吾為太子,豈忍朝夕以離左右?且吾尚未面辭,當
還告至尊,更稟進止。
(因涕泣,淚下如雨,遂回馬欲向西行。)
(建寧王倓,之子,與李輔國執鞚諫曰)
太 子:逆胡犯闕,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興復?今殿下從至尊入蜀,若賊兵燒絕棧
道,則中原之地拱手授賊矣。今郭子儀、李光弼二人在河北與賊相拒,不如遣人
召還,收西北守邊之兵,與之並力東討逆賊,克復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
復安,宗廟毀而更存。掃除宮禁,以迎至尊,豈非孝之大者?何必區區溫清,作
兒女之戀乎?
(廣平王俶,太子次子,亦勸太子且留。)
(於是父老一齊擁住太子之馬,不得行。)
(太子乃使俶飛馬前去告帝。)
368**時間: 地點:
(此時帝去得不遠,按轡以待太子來,忽見俶至,告以事故)
帝 大:天命也,非人力所為。
太 子:(乃命後軍二千人及飛龍廄馬以從且諭將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廟,汝等善輔
佐之。
帝 大:(又使諭太子曰)汝宜勉之,勿以吾為念。西北諸胡,吾撫之素厚,汝必得其用
。
(太子聽言,南向涕泣而已。)
(近侍左右之人無不下淚。)
太 子:父皇善保龍體,勉強飲食,未知何日骨肉相聚!
(帝亦嗚咽泣下,於是父子相別。)
(太子去了,韋諤力請天子幸扶風。)
(次日,帝御車馬至扶風,又無高大房屋,帝與近臣議事於茅屋中。)
(軍士觀望,互相鎮壓,以為觀笑。)
(公卿稍有觸犯於帝,毆罵將士,其士卒流言甚是不遜,陳玄禮皆制服不住。)
(時值成都遣使貢獻春彩十餘萬匹至郡,帝命布列庭上,召諸將諭之曰)
太 子:朕今衰耄,托任失人,致逆朔亂常,雖遠避其鋒,卿等倉猝從朕,不得與父母妻
子相別,跋涉至此,勞苦至矣,朕甚愧之。且蜀路阻長,郡縣偏小,人馬眾多,
或不能供。今聽汝等各自還家,朕獨與子孫眾官前行入蜀,亦足自達。今日與汝
等訣別,可共分此彩以備資糧。若歸見父母及長安父老,為朕致意,各好自愛也
。
(帝言罷,因泣下沾襟。)
太 子:(眾皆哭拜地下曰)臣等死生願從陛下,不敢有二。
太 子:(帝沉吟久之)願去願留,任從卿意。
(於是流言始息。)
(行了數日,得至成都,從官及六軍至者千三百人而已。)
(是時安祿山不意帝遽然西幸,遂遣使只崔乾祐人馬,且留潼關。)
(延至十日,乃遣孫孝哲領兵入長安,遂殺了妃主、皇孫數十人,刳其心以祭。
()
(祿山之子慶緒驅百官、宮女押送洛陽。)
(祿山封陳希烈、張均、張詔為相,其餘朝士皆授以官。)
(於是賊勢大熾,西脅汧隴,南侵江漢,北割河朔之半。)
(然賊將皆是粗猛之士,無深大之略,既陷了長安,自以為得志,日夜放肆,奢
(淫酒色,專以寶賄為事,無復西出之意,故帝得安行入蜀,坦然無事。)
(太子北行,亦無追迫之患。)
369**時間: 地點:
(卻說既留,未知所適,建寧王倓曰)
太 子:殿下昔嘗為朔方節度大使,與彼將吏往往書柬相達,俶略識其姓名。今河西、隴
右之眾皆敗降賊,父兄子弟皆在賊中,恐生異變,此一路決不可去。獨朔方路近
,士馬全盛。司馬裴冕今在彼處,乃衣冠名族,素抱忠義,必無二心,速往投之
,此上策也。
眾 官:此言甚善,殿下可從之。
(於是,星夜馳奔三百餘里,得至彭原。)
(太守李遵出迎,獻上衣食,遂至平涼。)
370**時間: 地點:
(卻說至平涼,時有朔方留後杜鴻漸、水陸運使魏少游、判官崔漪、盧簡、李涵
(數人相與謀曰)
太 子:平涼散地,非屯兵之所。靈武兵食充足,若迎太子至彼處,北取諸城之兵,西發
河隴勁騎,南面以定中原,此萬世之基業,在此一時之舉也。
眾 官:(盧簡曰)正合吾意,金石之論也。宜勸太子早往朔方舉事,以遵馬嵬之命。
(商議已定,乃使李涵奉箋進上太子,且籍朔方士馬、甲兵、谷帛、軍資之數以
(獻之。)
太 子:父皇在蜀,此事可緩圖之。
眾 官:(鴻漸說太子曰)朔方,天下動兵處也。今吐善請和,回紇內附,四方郡縣大抵
堅兵拒賊,以俟興復。殿下若理兵靈武,接轡長驅而進,移檄四方,收攬忠義之
士,則逆賊不足屠也。
太 子:吾有父皇在上,此事安可行之?
眾 官:留後之言是也。殿下可即大位,以承唐統,以安眾心,臣庶之幸也。
太 子:此事決不可行。
眾 官:(裴冕進曰)今日將士皆是關中之人,日夜思歸,所以崎嶇從殿下、遠涉沙塞者
,欲冀尺寸之功;若一朝離散,不可復集。願殿下勉徇眾心,以為社稷之計。
(箋凡五上,太子乃許之。)
(至是,鴻漸等奉太子至靈武,是日即位,號稱肅宗皇帝。)
(遙尊玄宗為上皇天帝。)
(大赦天下,改元至德。)
(以杜鴻漸、崔漪並知中書舍人事,裴冕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是時,塞上精兵皆選入討賊,惟餘老弱守邊,文武官員不滿三十人,披草萊立
(朝廷。)
(制度草創,武人驕悍,大將管崇嗣在朝堂背闕而坐,言笑自若。)
(監察御史李勉奏彈之,係於有司。)
(帝特赦之,歎曰)
玄 宗:吾有李勉,朝廷始尊矣。
(總評:肅宗收兵靈武,反旆而東,不失舊物,亦可謂賢矣。)
(第一○九回 張許協守雎陽城)
(是時至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