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 至 第三四〇
331**時間: 地點:
(卻說安樂公主,帝之女也,嫁事武三思之子崇訓。)
(時有上官儀之女名婉兒者,出入掖庭,辨慧能文,明羽吏事,為武后所深愛。
()
(自聖歷以後,百官表奏,多令婉兒參決,皆得明理。)
(至是帝復位,又使專掌制命,益委任之,拜為婕妤。)
(三思每與之私通,故婉兒得寵於武氏;婉兒又嘗薦三思於韋后,帝遂與三思圖
(議政事,無大小咸取決焉。)
(忽一日,帝使韋后與三思雙陸,而自居旁為之點籌。)
(三思習成嬌態,每狎逾禮,遂得與韋后通,由是武氏之勢復振。)
332**時間: 地點:
(卻說韋后以太子名重俊者非己所生,每深惡之。)
(時上官婕妤因與三思有私淫之故,每下制敕,必推尊武氏。)
(駙馬武崇訓又叫安樂公主奏帝,請廢太子,太子由是意懷憤鬱,乃與將軍李多
(祚等,矯制發羽林兵同殺武氏,袒臂一呼,相從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
(於其第;再引兵自肅章門斬關而入,直扣閣上來殺上官婕妤。)
(帝聽知大驚,慌與韋后並安樂公主、上官婕妤皆登玄武門樓以避。)
太 子:(眾兵洶湧而來,帝正在據著閣檻,厲聲謂千騎曰)汝等皆是朕宿衛之土,何為
從多祚反邪?若能誅斬反者,勿患不富貴。
(於是千騎奔前,遂斬多祚,梟其首級,餘眾潰散,太子亦為左右所殺。)
(帝詔令將太子首級獻於太廟,及祭三思、崇訓之柩,然後梟之朝堂,官屬皆不
(敢近。)
太 子:(忽人報曰)有一人解衣裹著太子之首而哭。
帝 大:(怒曰)士庶皆不敢近,何人敢如此也?速喚武士為朕擒來!
333**時間: 地點:
(須臾,武士簇至。)
(眾視之,乃永和縣丞寧嘉勖也。)
帝 大:(帝勃然叱之曰)太子不孝,謀為叛逆,汝為唐臣,世受重恩,不思協力同心輔
政,何為太子而傷悼乎?
太 子:(嘉勖曰)太子亦陛下子也!但今日所為,自尋其死,臣安得不哭乎?
(帝遂貶嘉勖為陳州刺史。)
(士大夫聞太子死,嘉勖被貶,盡皆流涕。)
(靜軒有詩云:
( 諸武專權肆不仁,東宮謀反竟忘身。)
(若非多祚施謀計,誰帥兵來斬佞臣。)
(是時,安樂公主見駙馬崇訓被誅,欲為夫報仇,無計可施,乃與兵部尚書宗楚
(客共謀,使侍御史冉祖雍等誣奏豫王旦及帝妹太平公主,稱言二人與重俊通謀
(。)
帝 聞:(奏大怒曰)賊子之輩,亦敢如是!
(遂使御史中丞蕭至忠鞫其反狀。)
帝 聞:(至忠泣曰)至難得者,兄弟也。陛下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羅織害之乎?想
王昔為皇嗣,固請以天下讓與陛下,累日不食,陛下奈何疑之?
(帝怒稍解,遂止其事。)
(當日韋皇后淫亂無度,丑聲著聞,帝雖亦自知,恐人議論,故隱而不言,惟朝
(夕每懷抑鬱,怏怏而已。)
(忽報監軍燕欽融上表,奏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混亂人倫,有失君人之望。
()
(尚書宗楚客圖危社稷,有欺君之罪,皆當黜之。)
帝 聞:(帝聽奏,當面詰之,欽融對曰)陛下內亂,眾所咸知,不能明正典刑,思欲治
國,其可得乎?願借尚方劍,先斬臣首,次斬二人,以謝天下,則陛下得為聖主
,臣得為忠臣矣。
(欽融對答如流,抗言不屈。)
(帝大怒,即將欽融斬之,由是韋后驚懼。)
(又值安樂公主欲為駙馬報仇,無由可達,思惟皇后臨朝,以己為皇太女,得伸
(其志,於是二人合謀進毒餅餤,令宮女獻上。)
(帝食之,遂崩於神龍殿。)
(可憐中宗中毒,死於妻女之手,年五十五歲。)
(先為母武后廢為盧陵王,居房州十四年,賴張柬之等進還復位,才五年而已。
()
(史官有詩云:
( 韋后立謀太不仁,肯交毒死丈夫身。)
(中宗早聽欽融語,何用朝堂斬鑒臣。)
(韋后秘不發喪,內外無有知帝已崩。)
(太平公主與上官昭儀商議,謀草遺制,立溫王重茂為太子,韋后親自臨朝聽政
(,睿宗只得參謀政事。)
睿 宗:(宗楚客與眾大臣謀曰)不可。睿宗於韋后嫂叔之分,不相通問,若聽朝之際,
何以為禮?
(百官請問其計,宗楚遂率諸宰相上表,請罷睿宗政事,方可發喪。)
(於是,皇后攝政,太子即位,時年十六,稱為殤帝,改元景龍元年。)
(至秋七月朔,文武官寮引尚書宗楚客、葉靜能入內殿來見皇后。)
帝 聞:(楚客奏曰)伏睹國太自臨朝以來,德布四方,仁可越古超今,雖古聖后無以過
此。群臣會議,宜遵武氏故事,以韋子弟領南北二軍,革去唐命,改立國號,則
國太祖宗幸甚。臣等議定,今乃奏知。
睿 宗:(韋后大喜曰)卿言甚當,可與群臣從長商議。
334**時間: 地點:
(卻說睿宗之子封臨淄王、名隆基者,罷為潞州別駕。)
(時歸京師,見韋后攝政,殤帝即位,忿然大怒)
暗 思:天下者,吾父之天下也。今被韋后侵奪,效武后行事,吾實恥之,作何計較,取
還吾父,方顯大志。
(乃陰養才學之士,密謀匡復社稷。)
(遂自微服,與折衝劉幽求等入苑中藏之。)
暗 思:(至夜二更左側,忽見一天星宿,散落如雪,幽求大驚曰)天意若此,時不可失
。
(於是,二人領眾提劍,自福順直入羽林營,暫諸韋之典兵者,持首以徇諭眾臣
(曰:「韋后鴆殺先帝,謀危社稷。)
(今夕汝等當共誅之,以安天下。)
(敢有懷兩端助逆黨者,罪及三族」)
(厲聲一呼,羽林軍士皆欣然聽命。)
(畢竟還是如何?)
(總評:臨淄舉事,不白相王,其志本欲自取,特不敢言耳。)
(大事已定,幽求宜請於相王,以神器歸臨淄,則太平之亂無自生矣。)
(它日聞變登樓,然後畀付,父子之間,交□□□。)
(幽求勇能堪亂,而智不燭微,惜哉!)
(第一○○回 誅韋后睿宗即位)
(當夜隆基勒兵入玄武門,諸衛兵皆應之。)
(隆基全裝披掛,挺劍向前。)
(韋后正在後殿,宮女來報)
隆 基:喊聲鼎沸,隆基兵至。
(大驚,遂自走入飛騎營。)
隆 基:(正遇一飛騎,厲聲大喝)留此野婦何益!
(手揮一劍,斬韋后於地下,持首出獻。)
(隆基引兵轉入後官,安樂公主方照鏡畫眉,軍士斬之。)
(比及天明,內外皆定。)
隆 基:(乃出見睿宗曰)不肖之子,未曾奉命,私自勒兵,罪當萬死。
睿 宗:吾兒削平內亂,興復唐室,社稷宗廟不墜於地,皆賴汝之力也。
隆 基:一則祖宗之靈;二則社稷之福;三則父皇威風,不肖兒何力之有。
(於是,眾臣遂迎睿宗入輔少帝。)
(是時堅閉四門,收捕諸韋親黨,與宗楚客、葉靜能等,及諸韋襁褓之兒,無少
(長皆斬之。)
(內亂既平,劉幽求乃言於隆基曰)
眾 臣:吾見少帝,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此無人君之表,宜請至尊早即帝位
,以鎮天下,此萬全之策也。
隆 基:汝言甚當,作何計較,可速行之。
(幽求即與眾大臣商議,遂稱少帝制,傳位睿宗。)
隆 基:(時少帝升殿,猶在御座,太平公主進曰)天下之心已歸睿宗,此非兒座。汝有
何德,敢居於此?
(遂以手提下之。)
(眾臣扶上睿宗,登於寶位。)
(朝賀拜舞已畢,帝復封少帝為溫王,置於內宅,立隆基為太子,封劉幽求為僕
(射。)
(是日大赦天下,改元為太極元年。)
335**時間: 地點:
眾 臣:(卻說太平公主密使衛士言於睿宗曰)臣演先天之卦,但有災福,不敢不奏知也
。近有鳥數百自南飛來,投於汜水皆死,此不利之兆。臣夜觀天文,彗星纏於太
白之分,亦主除舊布新;況御座前後,星皆有變,以此觀之,皇太子當為天子矣
。
睿 宗:傳位避災,吾志決矣。
(於是,文武百官皆有傳位之議。)
(太子聞知此事,入見固辭不從。)
入 見:(容宗曰)吾今倦於聽政,汝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後即位邪?
(太子流涕而出。)
(次日,太平公主復勸睿宗自總□□,乃謂太子曰)
睿 宗:汝以天下欲朕兼理之邪?昔□□□猶親巡狩,朕雖傳位,豈遂忘了家國?其軍國
□□當兼省之。
(至是,選定十月甲子朔旦,隆基受□□□,稱號玄宗明皇帝。)
(尊睿宗為太上皇,自稱曰朕,命曰誥,五日一受文武百官朝於太極殿。)
(玄宗自稱曰予,命曰制敕,日受眾臣朝於武德殿。)
(大赦天下,改元開元。)
(是時,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當時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之臣
(,大半附之。)
(日與竇懷貞、岑義、蕭至忠、崔浞、薛稷、僧慧范等共謀廢立。)
(又與宮人元氏謀於赤箭粉中置毒以進。)
上 皇:(中書侍郎王琚言於玄宗曰)臣觀宮人所為,密有謀害陛下之意,事勢已迫,危
在旦夕,何不早為定計,庶無後悔。
玄 宗:(晾曰)安有此事?待朕思之。
玄 宗:(忽報荊州長史崔日用入朝奏事,言於帝曰)臣見太平公主謀逆有日,陛下住在
東宮,猶為臣子,若欲討之,須用謀力。今日所為,但只下一制書,誰敢不從。
萬一姦宄得志,悔之何及矣!
玄 宗:誠如卿言,直恐驚動上皇,以招不孝之罪。
上 皇:(日用曰)陛下聖鑒謬矣!天子之孝,在於安四海,若奸人得志,則社稷為丘墟
,安在其為孝乎?請先定北軍,後收逆黨,則不驚動上皇矣。
(帝深然之。)
(次日,遂與岐王節、薛王業、郭元振、王毛仲、姜皎、李令問、王守一定計,
(以兵三百餘人,相繼而入至虔化門。)
(郭元振全裝披掛,手持利刃,親自向前收捉。)
(正遇岑義引親軍從後宮出來,與元振斯殺。)
(元振提劍直取岑義,義慌走,元振趕入御園花陰下,轉過內給事高力土,一刀
(把岑義砍翻,剁頭而出,所領禁軍盡皆降順。)
上 皇:(元振同岐王、薛王曰)蕭至忠等結黨,可盡誅之。
上 皇:(至忠等知事急,慌入告上皇曰)始初設謀陷害聖上者,皆是岑義一人,並不乾
臣等之事。今諸王信郭元振之言,盡欲誅臣等,乞上皇憐憫。
(言罷痛哭。)
上 皇:卿等勿憂,我當保之。
(俄而眾兵鼎沸,懷貞驚慌自縊,至忠被殺,上皇亦自奔走,登承天門樓上。)
上 皇:(郭元振進見曰)竇懷貞等設謀欲害聖上,今已誅戮,其餘者臣等不加殘害。
(聞奏,乃下誥曰)
上 皇:朝黨既戮,大事遂定,汝諸眾兵勿得驚擾宮禁。
自今軍國政刑一取吾兒皇上處分。
(原來宰相魏知古告太平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亂,帝乃定計誅之。)
(至是群黨皆滅,特以公主賜死於家。)
(史官有詩云:
( 唐室雖危數未終,特交元振挺威雄。)
(太平公主皇王女,難免宮中受劍鋒。)
(是時,玄宗寵任宦官,往往為三品將軍,門施榮戟。)
(每奉使過諸州,官吏奉之,惟恐不及,所得遺賂少者不減千緡,由是京城第宅
(、郊畿田園,皆與宦官參半。)
(楊思勖、高力士二人尤得貴幸。)
(思勖屢屢將兵征討,力士常居中侍衛,四方表奏皆要先呈力士,然後奏御。)
(事之小者,力士即自決之,勢傾內外。)
(承恩歲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為兄,諸王公呼之為翁,駙馬輩直謂之爺,
(自李林甫等皆因之以取將相。)
(然性和謹,少過,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
336**時間: 地點:
(卻說帝於太極元年四月因武惠妃薨,思念不已,後宮雖有數千,無當意者。)
(有人進言壽王妃楊氏足以稱意,請帝納之。)
(楊氏太真者,玄宗兒婦,壽王瑁之妃也。)
(肌體美豔,顏色絕人,壽王交禮三日,玄宗諦視,神魂蕩然,即有邪淫之心,
(然不敢言,但懷抑鬱嗟歎。)
(忽一宦者在側,頗知帝心)
近 前:陛下萬金之軀,尚自愛重,何無事而憾焉?
上 皇:(帝太息曰)非爾所知也。
宦 者:莫非為郎君之婦牽情邪?
帝 大:果實如此。朕細思之,有乖倫理,奈何?
宦 者:此事不難,陛下別娶以配壽王,則兩全無害矣。
(玄宗大悟,即遣宦者諷楊氏乞為女官,號稱太真。)
(逾月之間,乃為壽王更娶左衛郎將韋昭訓之女,潛納太真宮中。)
(帝見太真饑體豐豔,曉音律,性聰穎,善承迎,帝意寵遇過於惠妃,宮中號曰
(娘子,凡儀禮皆如皇后所行。)
玄 宗:(時御史李惟忠諫曰)父娶子室,奈天下笑何?
(帝聞奏大怒,即將惟忠黜為陳州司戶,自此內外無敢言者。)
(有士人題詩一絕於路旁云:
( 貪淫予室遽為妃,身不修兮家不齊。)
(莫笑當年吳孟子,玄宗甘襲武昭譏。)
(帝自納子室之後,情色所迷,月餘不出聽政。)
(太真無不於枕前席上殢雨尤云。)
(唐室合亂,帝自然迷戀,日晏方起,而萬機為之曠廢矣。)
(有詩譏之云:
( 風滾楊花入鳳摟,三郎沉醉恣遨遊。)
(偎紅倚翠貪春睡,不顧雞人報曉籌。)
(楊氏自婕妤進位貴妃,恩寵無比。)
(時值春殘,妃睡才起,朝回,見其雲鬢半軃,柳眉乍蹙,有體弱不勝之狀,帝
(笑指曰)
玄 宗:此海棠花睡未足邪?
(當日帝與貴妃正在百花亭宴賞,忽報契丹遣人入國為使,齎詔書來。)
(帝急宣賀內乾接陪番使,館於驛庭,選吉日入朝見聖。)
(閣門舍人接得番書進上,玄宗安在御案,即宣翰林學士開讀,視之絕無識者。
()
眾 臣:此皆鳥跡之書,臣等學淺,安能識此,亦不知有何吉凶之事。
帝 聞:(怒曰)汝等皆朝廷大臣,枉身掛紫袍,腰繫金帶,今日有事,何無一人與朕分
憂?此書不識,作何發落?倘番使見笑,欺中國無智識之人,興兵犯境,如之奈
何?
帝 聞:(言未絕,只見階下一人進曰)臣舉一人,胸藏錦繡文章,筆寫龍蛇鳥跡,若答
番書,實國家之大才。
(眾視之,乃翰林學士賀內乾也。)
帝 大:卿薦何人?試與朕言之。
帝 聞:(內乾曰)近有一人,姓李名白,西川錦州人也。先因錦竹縣令賀知章家一使女
名曰秀春,嘗在錦江洗菜,忽然跳一鯉魚入籃。其女取魚歸家食之,因而有孕。
後生一子,容貌希奇,身躬端嚴,知章異之,取名李白。及長,穎悟絕人,才學
無敵,因來赴選,被太師楊國忠太尉、高力士二人批落不用,現在臣家安下。臣
觀此人,文章蓋世,提筆驚人,必識此書。臣乞為保官,答番書萬無一失。
帝 大:既有斯人,何不早為朕召來?
(內乾奉詔到宅三宣,李白入朝,拜於闕下。)
帝 大:朕被番使催促番書,不能回答,內乾舉卿有經濟之才,安邦之策,特宣卿來答書
,與朕分憂,卿意若何?
帝 聞:(白對曰)臣來赴選,因學淺才疏,為楊太師、高太尉批卷不中,搶出場門,臣
有何才,能辨字跡以答書乎?
(總批:隆基手揮一劍,斬韋后於地下,唐室復興,社稷宗廟不至於殞,皆其力
(也。)
(及睿宗登位,即立為太子,亦以其能削平韋氏之亂耳。)
(隆基受禪,有謂壽王妃楊氏足以稱意,帝一見而神魂蕩然,潛納宮中,淫邪之
(志則遂矣。)
(其如倫理之乖何?)
(第一○一回 李太白立掃番書)
帝 大:內乾舉卿不錯,汝有高才,何見謙邪?
帝 聞:(白曰)臣蒙宜詔,不敢違命,陛下賜書,一看便見下落。
(帝即令侍臣將書與李白視之,白當殿開讀書曰:朕思契丹,國居邊夷,天寒地
(凍之鄉,萬物希生之地。)
(近聞中華禮樂之邦,冬暖夏涼,春花秋月,奢華富貴,此是苦樂不同,朕情不
(滿。)
(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為此遣使齎書,早達中華,若存國禮,罷戰停征,
(欲持雄兵百萬,勇將千員,隨賀來游南國,賞玩中華。)
(御林池權將飲馬,上林苑暫借屯兵,坐內殿朕欲歇息,瓊林庫借賞三軍。)
(如若肯否,早與回文,倘若不從,速達見報,選日興兵,來征唐國,取中原四
(百軍州,改為番家一統,天下始平,此是朕之願也。)
(草草,不宣,上啟南朝唐玄宗御前開拆。)
(李白讀罷,語如流水,聲若銅鐘,並無一字差訛。)
(帝聽大驚,沉吟半晌。)
(眾臣面面相覷,盡稱難得,果好奇才。)
眾 臣:(白曰)陛下勿憂,來日宣番使入朝,臣即當面回答其書,務使一般字樣。書中
包藏言語,實羞惡之,定要契丹拱手稱臣,永不相犯。
(帝聞奏大喜,隨令安排御宴,管待李白。)
(但見學士主筵,公侯宰相伴席,宮商韻奏,琴瑟聲清。)
(嬪妃斟酒,采女傳杯。)
(飲至日晡,白就筵上對聖吟詩作賦,詩云:
( 金鑾殿上聖心濃,御宴喧嘩待宰公。)
(彩影祥光明帝闕,君臣同樂最惟容。)
(又一律云:
( 帝寵忠臣開御筵,金花御酒敬相傳。)
(一詠詠觴開懷飲,醉舞丹墀似酒仙。)
(賦云:
( 琉璃盞,琥珀濃,金瓶傾出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髓,羅幃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鳳鼓,皓齒歌,細腰舞,正是君王重溫顧,金花遍插晃龍庭。)
(黃封滿酌真甘露,開懷今日酩酊醉,顯出安邦定國志。)
(李白作賦吟詩已畢,不覺大醉。)
(眾臣皆散,帝令宦者扶白入後宮偏室安歇。)
(比及天曉,已在探視,白告曰)
宦 者:夜來御賜酒濃,身軟抬頭不起,若得御手調羹,方解酒醒。
(宦者慌來告帝,帝此時無奈,遂來逕入御廚,親為調羹,賜與李白食之。)
(白大驚,慌至前殿謝恩。)
(當日帝聚文武群臣,召番使入朝,隨班見聖。)
眾 臣:(李白奏曰)近來楊國忠、高力士二人,國之大臣,皆抱大才,監臨試場,曾把
小臣文卷批落不用,搶出場門。今日回書,合與小臣捧硯磨墨,穿靴脫靴,如有
不從,臣寧死於闕下,誓不回書。
帝 聞:此事可從。
(急召二人,以白所言告之。)
高力士:李白一介之土,未有甚大功,陛下便如此寵任,似乎於理有所未當。況自古至今
,亦未有宰相與學士磨墨穿靴之理,豈不貽笑外國?望陛下察之。
帝 聞:汝等不肯服侍李白,何不回書也罷?
(二人被責不過,只得忍氣吞聲從之,羞之甚矣。)
(是時,李白身穿蜀錦繡袍,腰繫金廂玉帶,坐在殿前繡墩上,高提龍筆,輕染
(纖毫,當天子、有官、番使之前,一筆揮成番書一道。)
(書云:
( 朕坐中華,遙聞北國俱是邊夷草木之鄉,江湖水澤之里,多生禽獸,
(少長人倫。)
(危弱凍寒之地,粒谷不熟之邦,普受饑寒之處,總有強將謀兵,徒來受荷棒祿
(。)
(朕知怯弱,常存慈念之心,你不思國貧命薄,卻欲孽我中華,豈不羞哉?危王
(敢出胡言,急惱大唐聖主!番書到日,文武才觀,如薪赴火,怒若平地興雷;
(使卒來時,便欲挫為禽獸,奈緣說要回言,權行免罪。)
(本朝天子,封疆廣遠,五穀豐盈,臣僚祿重。)
(食餐珍味之饈,體掛錦袍之彩。)
(文官八百,人人安邦定國之楨;武將三千,個個擎天跨海之勇。)
(兵如萬頃洪波,普守乾坤,堅如鐵壁;將似一天星斗,皆護宇宙,固以銅城。
()
(天下教場中,兵卒渾如螻蟻眾多,勢能克倒太山。)
(戰將千千,個個威如猛虎;勇兵萬萬,人人勢似蛟龍。)
(四海諸邦,拱手八方,萬國皈依。)
(朕思邦主壬弱,權息來征,焉敢無端到來相犯?微微狗子,焉敢與猛虎爭強;
(小小蛇兒,怎敢共蒼龍鬥勝。)
(早來拜伏歸降,恕免血光之難,如言不順,則便興兵剿滅番家,片甲不留,斬
(革除根,萌芽不發,的不虛示。)
(又贈一詩云:
( 萬乘中華帝德高,君臣同樂實逍遙。)
(文擎宇宙諸州順,武鎮乾坤萬國朝。)
(溝壑豈容龍取水,坑潭焉納虎為巢。)
(邊夷小國如殘害,日影才高徹底消。)
(大唐國書並詩一律,右仰微邦知悉。)
(李白當殿回書題詩已畢,來使聽聞,不敢仰視,驚得面如土色,緘口無言。)
(暗思中華實好人物,如此奇才。)
(遂接了書,拜辭而去。)
(欲封李白宮職,白奏曰)
帝 聞:微臣山野粗人,深蒙恩賜,不願為官,但得受逍遙閒樂足矣。
帝 聞:朕賴卿回書,贏了番人犬類之羞,卿極大之功,無以加矣。
(遂賜異寶十牀,黃金萬兩,略表君臣之分。)
帝 聞:(白曰)恩寵甚重,不敢故違,伏望陛下見憐,使臣職隨照用,遊覽江湖,臣之
願也。
(帝喜,從之。)
(即賜金牌一面,御筆封官,名曰:「天下橫行無憂學士,逍遙散祖、落托秀才
(。)
(逢場飲酒,遇庫支錢。)
(府給一千貫,縣給五百文。)
(軍民不敬,府縣不遵,違者盡皆誅戮」。)
(帝與金牌書名。)
(又賜錦袍玉帶,羅傘龍駒,從使二十餘人,李白謝恩而出。)
(是日,帝帶領文武,隨駕送白出城,作詩送別云)
(旌旗搖影映停驂,送別朝門酒半酣。)
(衣錦還鄉卿莫久,休將春色散江南。)
(帝作詩畢,賜酒送白上馬。)
(白謝恩,亦吟詩一首,以別帝右:
( 承謝皇恩出帝都,金花御酒送程途。)
(君王義念天心順,四海清寧絕寇徒。)
(得意承恩君寵我,幾番金殿醉丹墀。)
(錦衣玉帶還鄉里,羅傘銀鞍出轉途。)
(李白吟畢,辭別而去。)
(玄宗回駕,白自準備鞍馬前進。)
(府縣支錢,逢場飲酒,行樂還鄉。)
(不一日,已到錦州,下馬入堂,拜見賀知章,一家甚喜。)
(畢竟後來如何?)
(總評:帝與貴妃正賞宴間,偶接番書,競無識者,惟李白讀之,隻字不差,染
(毫灑翰,答書一筆而成,真中國奇才也。)
(契丹君臣見之,何敢仰視乎?吾乃知御手調羹、宰臣捧硯,不為過也。)
(第一○二回 華陰李白倒騎騾)
337**時間: 地點:
(卻說李白還鄉,日往月來,不覺半載有餘。)
(意欲閒遊,逍遙遣興,遂別了賀知章,身藏金牌,帶領從人二十,騎一騾兒,
(扮為學士,任意遊樂,無日不醉。)
(忽至華州界口,人報華陰徐知縣十分利害,人不敢犯。)
(白問有甚事故,鄉人答曰)
從 人:此人山東人氏,姓徐名文罕。自到任後,貪財好色,終日飲酒,不理民訟。若有
相犯者,輒重加垂撻,不與分別曲直,百姓極受其害。
從 人:(白聽聞,怒曰)吾去除了此人,留之何益?
(遂交從人躲在一處,乃自倒騎騾兒,只在縣前往來遊走。)
(原來衙門淺近吏卒雖不敢言,自於公廳看見是一醉漢,如此模樣,速喚侍從之
(人)
文 罕:與我擒來。
(不移時,將白拽至階下。)
文 罕:(喝令)將此醉漢下於獄中,待他酒醒問之,供招明白,來日決斷。
(當下獄官收入,便將李白行鞭勘問。)
從 人:(白曰)吾得何罪,將吾如此拷打?
文 罕:(獄官曰)理法所致如此,不於吾事。徐知縣要汝供招明白,來日擬律。
從 人:(自曰)既要招狀,何難之有!
(遂具紙筆以對。)
(其供狀曰:供狀儒生姓李名白,年當弱冠,素習文章,舉筆揮毫,神號鬼泣。
()
(家屬錦州,長自西川。)
(昔年一舉跳龍門,當日三宣臨帝闕。)
(書文能靜燕番,作賦兼扶社稷。)
(錦袍玉帶時常衣,御膳大廚為飲食。)
(登筵幾遍醉丹墀,內宦扶歸宮裡歇。)
(賜酒親蒙御手調羹,書答番家,楊太師當朝磨墨,高太尉對聖穿靴。)
(天子殿前尚容吾走馬,華陰縣裡到不許吾騎騾。)
(想知縣賽過皇帝,若要問我情由,共汝同到帝闕。)
(所供是實。)
(白寫供詞,交付獄官看了,驚得面如土色,膽碎心寒,慌來哀告)
納頭便:大人饒吾性命,可憐小卒蒙縣遣發,故犯尊顏,萬望憐憫。
從 人:(白曰)不乾汝事,可將供詞送與徐文罕觀之。
(獄官去不移時,只見徐文罕匍匐而來,拜入獄內。)
文 罕:某實肉眼,冒犯尊顏,甘當死罪。
(是時眾貳官聽知,皆來拜告。)
(白乃取金牌付與看了一遍,人人吐舌,個個低頭,一齊羅拜於堂下)
眾 官:眾等死罪,萬望見憐!
文 罕:(白微笑曰)汝等受國奉祿,卻皆詐取民財;為民父母,如此倚托官權。上欺國
法,下害良民,罪之一也。終日醉鄉,不修縣事,罪之二也。
惟求賄賂,以是為非,舉往錯直,罪之三也。恣己溫飽,酷眾饑寒,罪之四
也。平人行徑,騎越縣門,喝令捉獲,入獄拷問情由,無故入人之罪,不遵法律
,務是猖狂,罪之五也。有此五罪惡在,其為民父母乎?
眾 官:吾等不敢再犯大人,甘當死罪。
文 罕:(白曰)若改前非,饒汝之命。
(眾官拜謝,設筵管待。)
(白與文罕、眾官正飲酒間,忽報朝廷遣使召白歸朝,白遂別了文罕,隨使直至
(長安見帝。)
帝 聞:卿別一載,朕心如隔三秋,朝夕思憶,晨昏掛念。
文 罕:(白曰)臣念陛下亦然。
帝 聞:卿有大功,未得重職,朕心每自怏怏。今賜卿一大廈,建立府門,就在皇都居住
。
文 罕:(白曰)臣是酒徒,早晚恐失朝賀之禮,實為不便。
帝 聞:隨卿之意,卿或失禮,朕亦不責。
文 罕:(白曰)君臣之間,禮法所制,臣安敢如此!
(自是帝與白朝夕飲宴吟詩,恣樂閒遊。)
(時值中秋,帝邀白同上龍舟,到長江玩景。)
(夜江天一色,皓月如銀,風清露爽,此景難描。)
(鸞簫輕品,鳳管清吹,公侯把盞,采女擎杯。)
(白喜不自勝,遂對帝吟詩一首,詩云:
( 中秋月轉二更初,夜玩龍舟勝軸艫。)
(萬里銀光垂玉露,一天星斗入冰壺。)
(城邊檟密風聲細,江面波澄月影孤。)
(不用舉梯旁牛鬥,星辰落落伴江湖。)
(帝亦吟詩一首云:
( 江風初起浪痕微,水浸清天月影低。)
(萬里波澄無盡處,龍舟遊賞碧琉琉。)
338**時間: 地點:
(此時帝歡笑不止,酒酣之次,命樂人來唱舞於前。)
文 罕:(帝謂白曰)朕自削平內亂,即位以來,雖有此樂之奏,每未盡善。知卿精通音
律,蓋與朕教之。
帝 聞:(白曰)臣無甚才能,但六藝之法,幼曾習學,略曉一二。陛下有命,臣敢不從
!
(帝遂更置左右教坊,令李白教俗樂,揀選樂工數百人,帝自教法曲於梨園,謂
(之梨園子弟,居於宜春北院。)
(帝每在教坊與諸子弟詼諧為樂,當日帝與李白並諸子弟正在遊樂,忽聽長安城
(中奏軍情:河南御史李隨表稱報)
文 罕: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自號東平郡王,置官立士,反背朝廷。其兵甚銳,攻陷州縣,
望風瓦解,早為堤備。
帝 聞:(驚曰)祿山反叛,羽翼眾多,實為腹心之患。
339**時間: 地點:
(當時未知如何拒敵。)
(總評:人臣務引其君以當道,玄宗置左右教坊以親教之,一時大臣不能格心而
(防微,昧於所職矣。)
(第一○三回 安祿山范陽作反)
(安祿山本營州柳城胡種,姓康氏。)
(其母阿史德為丕居突厥,禱子於軋犖山。)
(及產,有光照穹廬,鳥獸皆鳴。)
(母以神人所命,遂家於軋葷山。)
(其後父死,隨母改嫁虜將安延偃,故更名安祿山。)
(幼性蹇驕,習俗暴黠,志存攻伐,日事射獵。)
(能臆度人,通六國番語。)
(身體肥大,腹垂過膝,能為胡旋之舞,步走如飛。)
(自開元中從張守圭討奚契丹敗績,守圭奏請斬之,臨刑,呼曰)
祿 山:大夫欲滅奚契丹,奈何便殺祿山?
祿 山:(乃更執送京師,宰相張九齡批曰)昔穰苴誅莊賈、孫武斬宮嬪,守圭軍令若行
,祿山不宜免死。
祿 山:(帝惜其才,意欲赦之,九齡固爭曰)失律喪師,不可不誅;且其貌有反相,不
殺必為後患。
(史官有詩云:
( 知己知人真杰士,先明預曉得心丹。)
(九齡相輔爭天下,曾向長安識祿山。)
帝 大:卿勿以晉王夷甫識石勒枉害忠良,若斬此人,非安唐之計也。
帝 大:(帝再三以言論之,九齡指祿山曰)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有異心,隨早
晚必取汝頭!
(祿山喏喏連聲而退。)
340**時間: 地點:
(卻說祿山自能巧言令色,阿附人意,人多譽之,由是帝益以為賢,累遷節度之
(職,輒建大功。)
(至是又入朝面君,帝賜黃金百斤,蜀錦千匹,自後寵待尤厚,謁見無時。)
祿 山:(忽一日)去秋營州蟲食田苗,臣焚香祝天,稱言『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
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祗,願使蟲散無影。
』祝罷不過二日,即有群鳥從北飛來,食蟲立盡。
(帝聞奏,深信其忠,遂得出入宮掖。)
帝 聞:(帝指其腹問曰)此胡腹中何所有?
祿 山:有赤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