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一 至 第三一〇

301**時間: 地點:
    (卻說蘇文正走之際,忽然一彪軍截斷去路,為首唐將李思摩,與蘇文交鋒,戰
    (不數合,秦懷玉軍又到。)
    (蘇文勢孤,不能擋抵,奪路歸高麗國來。)
    (時遼兵皆被唐兵殺盡,只有一百餘騎後隨。)
    (又殺一陣,只剩得十數騎,來到高麗城下,叫開門時;唐兵至近,城上高麗王
    (藏與見蘇文到,大罵曰)
眾 臣:篡國逆賊,皆汝誇強,強惹大唐人馬御駕親征,掃奪遼東社稷。今又損兵,不能
    退敵,要汝何用?
    (喝令軍士亂箭射下,蘇文回馬持刀,待取路望扶桑國而走。)
    (行不到一舍之地,樹林之中,一軍閃出,為首大將薛仁貴,攔住去路。)
    (蘇文人困馬乏,不能擋抵,回頭便走。)
    
    
302**時間: 地點:
    (忽然見一將從山坡下轉出,乃吳)
黑 達:蘇文到此,何為不降?
    (蘇文尋思後有唐兵到此,別無去路,只得下馬請降,引來見帝。)
帝 大:此賊毀罵朕躬,為臣不忠,後去必反,留之無益。
    (喝令五馬殉之,分其屍首,催兵進攻其城。)
    (王藏知蘇文被誅,城上豎起降旗。)
    (次日大開城門,君臣面縛,左右同扶輿櫬,出北門十里來降。)
    (唐大軍已到,見王藏君臣伏道,國人香花燈燭,迎門而接,車駕入城,帝詔安
    (民,設宴作賀。)
    (仍令王藏為高麗之主,奉唐正朔,年年入貢,歲歲來朝,不敢侵犯。)
    (帝令薛萬徹等招諭敕勒諸部,其酋長皆喜,頓首請入朝歸服。)
    (後人有詩曰:太宗當日自親征,率領貔貅百萬兵。)
    (仁貴功成皆仰德,懋功誰敢與齊名。)
    (遼煙影裡旌旗現,麗國城中鼓樂鳴。)
    (自是遐方驚破膽,令人千古說英聲。)
    (帝將高麗一應事務,盡委王藏。)
無 忌:(長孫日)今陛下親提人馬,跨海而來,收復高麗,既以歸順,何不設官置吏,
    一同王藏守之。
世 績:(帝以問世績)留外則當留兵,留兵則無所食。今留兵傷折甚多,父兄死喪,留
    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禍患,不可以留人也。且高麗累有廢立之罪,自有嫌疑,留
    外人終不相信,今不留人,不留兵,不運糧,自然安矣。
帝 大:卿言甚當。
    (遼人皆用金珠寶貨耕牛戰馬拜送,帝以資軍用,後歲進貢,終身不反。)
    (高麗已定,帝詔令班師,王藏率大小官員,及遼兵拜送。)
    (車駕離了高麗,歸至營州,詔令戰死士卒骸骨歸葬於聊城,仍令所在官司具太
    (牢,帝自作文以祭之。)
    (及祭,放聲大哭,情動三軍,知者莫不垂淚。)
    
    
303**時間: 地點:
    (卻說前軍哨馬,報稱太子率文武百官前來迎接聖駕,今已至近。)
    (帝聽聞,乃從飛騎三千人先馳入臨渝關,路遇太子,父子二人相見,不勝喜悅
    (。)
    (太子遂進一套新衣與帝換上。)
    (原來帝初離長安,發定州之時,親用手指御褐袍謂太子曰)
太 子:待征東回日,見汝乃換此袍耳。
    (故帝在遼左,雖盛暑流汗,亦不肯換。)
    (至是,太子進上新衣,帝乃換之。)
    (當日諸軍擄得高麗之民。)
    (一萬四千口,安集於幽州,將以賞軍。)
    (帝愍其父子夫婦離散,乃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錢布贖之為民,於是歡呼之聲,
    (三日不息,果然鞭敲金凳響,人唱凱歌聲。)
    (駕入長安,文武遠接一百里之外。)
    (帝歸朝,設太平筵宴,賞勞三軍,出征將士有功者,各個加封。)
    (當日君臣正飲酒間,忽見正西方一顆星,其大如斗,流光射人。)
帝 大:(驚曰)哀哉痛哉!其為禍也大矣。
    (慌問其故,帝曰)
眾 官:此太白星也。吾前者武德九年,太白經天,使吾兄弟相競,今又晝見,朕知其為
    凶兆,不知有甚驚報。
淳 風:(急令太史令李淳風卜之)臣掌司天,但有災福,不敢不奏。此卜應在女主昌民
    間,乃不利之兆。更臣昔得異人傳授秘記,其中所載已往未來,陰陽禍福,無不
    應驗。有云大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帝 大:陰陽果實,汝深明天文之道,預知吉凶先後遠近,盍與朕明言之。
淳 風:臣仰觀天象,俯察曆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宮人,不出三十年,當王天下,殺
    唐子孫殆盡。
帝 大:疑似者皆殺之,如何?
淳 風: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已往,若三十年,其人
    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
      今借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陛下子孫無遺類矣。
帝 大:朕有一計,不費半毫之力,使暴狠之人,不能為害。
    (請問其計,帝曰)
淳 風:臨期便見。
    (次日,設宴宮中,大會眾臣。)
帝 大:(酒行數巡)近者征遼,皆賴汝眾之力,雖行賞賜,竊知其中多有官品名字相同
    者,因被濫叨,未得盡善。今日斯宴,專為封賞而設,汝等眾臣各言小名,使朕
    知之,另行賞賜。
    (時有左武衛將軍李君羨不知是計,自言臣名「五娘」,而官稱、封邑皆有「武
    (」字。)
帝 大:(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邪?
    (遂以事誅之。)
    (蓋帝疑秘記所言之故也。)
    (史官有詩云:
    (  秘記傳聞女主昌,太宗宵旰謹堤防。)
    (不知晨牝生宮掖,空殺將軍李五娘。)
    (原來帝有宮人武媚娘,方年十四。)
    (貞觀十一年,帝已納為才人,不知應在此人身上,只疑秘記云女主武王,代有
    (天下之語,見聞李五娘名字,恐為後患,特令殺之。)
    
    
304**時間: 地點:
    (卻說武媚娘名,並州文水人也。)
    (都督士蒦之女。)
    (其母夢妖狐據腹而生,顏色絕美,故小字稱為媚娘。)
    (聰慧能守性,復忌克。)
帝 大:(幼年有胡僧見而異之曰)此女他日當王天下。
    (父母秘愛之。)
    (年十二三,太宗選為宮人,悅其色美,數臨幸焉。)
    (及笄,升為才人,寵幸無比,冠絕後宮。)
    (總評:扶桑救兵敗亡,蘇文焉得不棄城而走,卻又再乞一軍以搦戰,則不識進
    (退存亡之道矣。)
    (高麗君臣伏道而來降,不已遲哉。)
    (至班師而路遇太子進換新衣,其猶不忘曩日手拈褐袍之言乎。)
    (征遼已定,雖有太白之經天,秘記之所載,竊謂其不必疑也。)
    (第九十二回 褚遂良叩頭流血)
    (是時帝苦於痢疾,一臥不起。)
    (太子人侍,不離左右,見武氏扶帝於臥榻,極其妖態,太子悅慕其貌,將欲私
    (之,彼此以目送情,而未得其便。)
    
    
305**時間: 地點:
    (未幾,太子起身往廁,武氏捧水跪進,太子灌手以水灑之,遂吟曰)
武 氏:未得君王寵,先沾雨露恩。
    (太子大喜,知其有意,遂與武氏交會於宮門小軒,極盡繾綣。)
武 氏:(執御衣而泣曰)妾雖微賤,久侍至尊,欲全殿下之情,冒犯私通之律,倘他日
    嗣登大寶,置妾身於何地邪?
太 子:(與之誓曰)俟官車晏駕,即冊汝為后,有違此言,天厭絕之。
武 氏:出語無憑,當留表記。
    (太子即解碧玉寶帶付之,武氏頓首拜謝。)
    (史官有詩云:
    (  不顧人倫正分名,等閒一見便淫烝。)
    (高宗百二山河主,遺臭千年污汗青。)
    (自是之後,二人往來,略無間阻。)
    (至是太宗病篤,太子事之,曲盡其敬,或累日不食,發有為之變白者。)
太 宗:(泣曰)汝能孝敬如此,吾復何恨!
    (適值長孫無忌、褚遂良二人入宮視疾)
太 宗:正欲召汝二人囑咐後事。
無 忌:(日)陛下何發此言?願陛下永保悠久,眉壽萬年,使臣等有所瞻仰。
太 宗:實天命也,非人力所能為也。朕縱橫天下三十有餘年,賴卿等成其大業。今病勢
    沉困,料已難逃,今以天事囑汝二人。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則吾死
    無憾矣。
    (言訖,淚流滿面。)
太 宗:(二人亦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天下之望。
謂 之:(太宗以目視太子)無忌、遂良皆有十倍英才,必能安國,終定大事,二人若在
    ,汝勿憂慮天下。
太 子:(嗚咽泣下)願父皇將息龍體,萬壽無疆。
謂 之:(二人泣拜於地曰)臣等庸才,安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太 宗: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朕今沒矣,勿令讒人間之。汝諸大臣,朕
    不能一一囑咐。
    (言訖帝崩,年六十八歲,貞觀二十三年六月下旬也。)
    (史官贊云:
    (  唐之太宗,號為英主。)
    (偃武修文,肅清海宇。)
    (麗泉贊云:
    (  唐室興來三百年,開疆展土賴群賢。)
    (世民若不施英武,安使隋朝授李淵。)
    (靜軒詩云:
    (  鼓行西入振關中,半載成功孰與同。)
    (漢來以下多英主,更有誰人及太宗。)
    (唐李華《太宗烈頌》:
    (    高祖受天命,誕興太宗,成天之命。)
    (帝煬昏逾,黎人毒痛,甚爇熟於爐,甚溺於涂,以號以呼,呼天無辜。)
    (高祖謂太宗:爾必有天下,爾其訐謨。)
    (太宗稽首,恭受天命,臣請滌除,張我師,撫四國,剪薙群慝。)
    (鼓一方:三方震驚,默昭其靈,隨顧而平。)
    (我負我乳,我安我成,以奉君父,以臨天下。)
    (任忠孝文武。)
    (建禮章樂武,我雖明德,諫則納汝,時維帝降祐之。)
    (自古明後,莫如我德我勛。)
    (唐無疆,天子之無疆,本太宗之體命。)
    (是時,太尉長孫無忌、李績、於志寧、褚遂良四人一面舉喪,一面冊立太子治
    (為高宗皇帝。)
    (諡父為太宗皇帝,諡母長孫氏為文德皇后。)
    (封長孫無忌為太尉,李績為司空,於志寧為太子詹事,褚遂良為左僕射,薛萬
    (徹為右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游擊大將軍,其餘文武,各有封贈。)
    (改元為永徽元年,大赦天下。)
    (時帝欲納武氏而畏人議己,乃諷武氏出居感業寺,為尼數月,帝幸寺行香,因
    (載之以歸,納之後宮,遂得拜為昭儀。)
    
    
306**時間: 地點:
    (卻說武氏既得立為昭儀,遂與王皇后、蕭淑妃爭寵。)
    (武氏每俟王后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交結,由是王后及淑妃二人動靜,武氏熟
    (知其事,每於帝面前告報,進讒言間絕之。)
    (正值武氏生女,才及數日,王后用手抱弄戲之。)
    (及王后出,武氏輒自將女私扼殺之。)
    (不移時,帝來宮內,武氏假為笑容,令帝發被視之,則女已死。)
    (武氏大驚,放聲而哭,慌問左右之人,皆言皇后適來此處。)
帝 大:(怒曰)后起嫉心,殺吾愛女,合得甚罪?
    (武氏因自泣下,數皇后之罪。)
    (后不能自明,帝由是陰有廢立之意。)
武 氏:(泣訴曰)陛下尊居九五,獨不念玉帶之記乎?
帝 大:汝勿憂慮,朕將立汝為后,只恐大臣不從,如何?
武 氏:陛下為萬乘之君,既已許諾,何懼一介之臣乎?
帝 大:汝言亦是。
    (本日退朝,乃召長孫無忌、李績、於志寧、褚遂良於內殿。)
遂 良:(四人商議)今日之召,多為宮中一事。聖上主意既決,若逆之必死。太尉,元
    舅也,司空,功臣也。不可使聖上有殺元舅功臣之名。遂良起地草芥,無汗馬之
    勞,致位至此,且受顧托之重,不以死爭之,何以下見先帝乎!
    (世績聽言,乃稱疾不入。)
    (遂良遂與無忌等先入內殿見帝。)
帝 大:今召卿等,別無所言,為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朕欲廢后而立昭儀,卿等以為
    何如?
遂 良:陛下聖鑒錯矣!皇后乃名家之女,先帝曾為陛下六禮所聘,先帝臨崩之時,執陛
    下手謂臣等曰:『朕之佳兒佳婦,咸以付卿。』言猶在耳,不敢忘也。皇后未聞
    有過,陛下何以廢之?陛下必欲立后,伏請妙選天下令族,何必武氏?且武氏經
    事先帝,人所共知,天下耳目不可掩也。萬代之後,謂陛下為何如?願留三思。
    臣今忤陛下意,罪當萬死。
    (奏罷,乃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曰)
遂 良:還陛下笏,乞放臣歸田里,骸骨得葬林下,臣之幸也。
    (在簾中聽聞,大呼曰)
武 氏:何不撲殺此獠,更待何時!
    (帝大怒,急令引出,便欲斬之。)
    (未知性命如何?)
    (總評:無忌、遂良有十倍英才,正可托孤之臣也。)
    (太宗囑咐以大事,誠知人矣。)
    (及太子治即位,卻納武氏為昭儀,繼欲立昭儀而廢后,且王后未聞有過武氏經
    (事先帝,天下人所共知,萬代而下謂帝為何如主?此遂良叩頭流血而以死諍也
    (。)
    (顧命之重,其無負哉!)
    (第九十三回 武氏殺王后蕭妃)
    (帝欲斬遂良,慌告曰)
無 忌:陛下暫息天威,聽臣一言:遂良受先朝顧命,為國元勛,今日雖當死罪,不可加
    刑,望陛下權記過,後以功贖之。
    (於志寧亦再三哀告,帝怒方息,遂良拜謝而退。)
    (是時,眾大臣退朝,議論紛紜,嗟歎不已,皆不敢奏。)
無 忌:(獨有中書令來濟上表曰)王者立后,上法乾坤,必擇禮教名家,幽閒令淑,副
    四海之望,稱神祗之心。漢成以婢為后,卒使社稷傾淪,惟陛下察之。
    (帝見奏,拂袖而起,走至宮內。)
    (次日,李績入見)
帝 大:朕欲立武昭儀為后,遂良固執以為不可。
      遂良既顧命大臣,事當且已乎!
世 績: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帝 大:卿言當理,但朕心猶豫不決。
    (適值衛尉卿、許敬宗外入,帝以前事告之。)
帝 大:(敬宗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且欲易其婦,況是天子,立一皇后,何預眾人
    之事而妄生異謂乎?
世 績:(帝點頭大喜曰)獨卿金石之論,正合其理,朕即從之。
    (乃下詔貶褚遂良為潭州都督。)
    (麗泉讀史至此,有詩云:
    (  蹇蹇王臣既匪躬,直臣真有比乾風。)
    (笏還螭陛心終赤,額叩龍墀血任紅。)
    (威鳳無情迷國紀,聚麀有語亂宸聰。)
    (聖朝厚賜春秋祀,千古重昭社稷臣。)
    (時永徽五年冬十月朔,文武官寮引僕射於志寧、太史令李淳風等直入內殿見帝
    (。)
李世績:伏睹武氏自入宮以來,備全四德,恪守三從,越古超今,雖周之姜原后妃,無以
    逾此,果有聖儀之表。群臣會議,今日吉辰,伏望陛下宜立為后,上合天心,下
    順人意,則陛下祖宗幸甚。
    (帝聽奏,遂令御史大夫崔義玄、中丞袁公瑜草詔,立武氏為后。)
    (詔曰:
    (    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
    (朕昔在儲貳,常得侍從嬪嬙之間,未曾迂目。)
    (聖情鑒悉,每垂賞歎,遂以賜朕,事同政君,可為皇后。)
    (是日,李世績齎丹詔璽綬諸後宮,武昭儀受之。)
    (次日,上表謝恩,其略有云)
武 氏:陛下以妾為宸妃,韓瑗、來濟二人面折廷爭,乞加褒賞。
    (帝覽罷,即以表示二人。)
武 氏:(韓瑗等見表大懼,瑗奏曰)臣不願在朝,乞骸骨歸葬田里。陛下不失為聖主,
    使臣得盡餘年則善矣。
帝 大:汝勿驚怖,朕無害汝之心。武后見忤,可承顏順之,自保無事矣。
武 氏:(瑗曰)全賴陛下天威,臣得沾寸祿,為子孫營計,死亦無憾,願施犬馬之報,
    雖冒湯赴火,亦所不辭也。
    (帝乃令瑗與來濟入宮謝罪,遂得無事。)
    
    
307**時間: 地點:
帝 大:(卻說中書侍郎李義府請曰)既以冊立昭儀為后,可以今王后、蕭妃安置何地?
    
    (帝聞奏默然,沉吟半晌。)
    (武氏乃令囚后妃於別院,即日便行封號鎖閉,左右嚴守,非有宣喚,不得入宮
    (。)
    (懿旨了當,拜舞謝恩,滿朝眾臣,無不傷感。)
    (後人觀此,有詩歎云:
    (  王后蕭妃何失寵,皆因唐主不能平。)
    (若非武氏居皇位,怎使後人受戮刑。)
    (二后妃含淚向別院而去。)
    (是日,百官朝武氏於蕭儀門,世績請武氏謝皇天后土,武氏方欲拜下,忽然起
    (一陣怪風,飛砂走石,對面皆不相見,將燈燭盡皆吹滅,把武氏驚倒於地。)
    
    (眾侍救,半晌方醒。)
    (數日後,病稍安,盡將手下妃嬪一一厚賞,左右之人無不感德。)
    
    
308**時間: 地點:
    (卻說王后、蕭妃囚於別院,日夜憂悶,衣服飲食,盡皆缺少。)
    (帝朝夕亦自思念不已,恐武后見怒,不復敢言。)
    (至是一日,帝私到別院,令從人先已報知,帝又親自呼之。)
    (后妃在內聞言,遽然而出,與帝內外隔語。)
王 后:(泣對曰)陛下別來無恙?憶昔與陛下同衾共枕,不覺今已久矣。妾自奉事,小
    心謹慎,示嘗敢怠,陛下何忍一旦棄妾,受此孤冷?若念昔日夫婦之情,使得見
    天日,妾之父母雖居九泉之下,亦感德矣。
帝 聞:汝勿憂慮,朕即有處置,不日來取汝入宮去矣。
    (言罷,二人相別。)
    (原來早報知宮中,武后大怒曰)
有 人:二人怨望,今殺之有名矣。
    (時李義甫為武后腹心,后遂喚之帶武士十人,來殺后妃。)
    (當日王后與蕭妃正在別院嗟歎,宮女來報李義甫至,后妃大駭。)
義 甫:(執鴆酒與后妃曰)炎陽天氣,武后特上壽酒。
有 人:(二人泣曰)汝亦吾臣,何相逼如是邪?
義 甫:壽酒勿疑。
王 后:我有何罪,令飲此酒?
義 甫:(怒曰)懿旨差來,安敢有遲?
王 后:(呼左右持短刀白練於前日)三般寶物,隨汝自請。
王 后:願汝見憐二人性命。
義 甫:(叱曰)此事難免,宜自早決。
    (后乃向前,頭觸大罵)
義 甫:帝無道昏君,棄妻寵妾,冊立賤人,到有今日之禍。皇天有靈,亦不祐汝,不久
    此位皆隨滅矣。
    (與蕭淑妃相抱而哭。)
義 甫:(喝曰)武后立等回報,汝等俄延,望誰救邪?
王 后:(蕭妃亦罵)汝等助此賤人為事,必當滅族。
    (義甫大怒,喚武士絞死王后,以鴆酒灌殺蕭妃。)
    (史官有詩云:
    (  王后離宮再不收,蕭妃素練係咽喉。)
    (高宗妃后皆身喪,千載令人怨未休。)
    (義甫還報武后,后命斷去手足,投酒甕中。)
王 后:吾今令此二嫗得以酩酊大醉,再不復醒矣。
    (隨使人梟下首級,拖出城外埋之。)
    
    
309**時間: 地點:
    (自此威權出人主之右,帝每視事,則后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得預聞,天下
    (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
    ()
    (帝時感風眩,目不能視,百司奏事,后獨臨朝決之。)
    (改元龍朔二年春正月,帝與武后同御含元殿,正在議論政事,忽報邊關表奏,
    (鐵勒九姓諸部入寇,其鋒甚銳,宜早定計御之。)
    (帝聞奏大驚,畢竟如何迎敵?)
    (總評:王者立后,必擇禮教名家、幽閒貞淑,以付四海之望,遂良豈以昭儀為
    (可哉?不謂有如李世勛者,而亦曲意逢之也。)
    (至武氏謝拜皇天后土之日,天變昭然,何不知省?卻又鴆王后而殺蕭妃,吾謂
    (皆帝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故耳。)
    (第九十四回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鐵勒乃外夷國名,九姓者,九部落也。)
    (曰藥蘿葛、曰胡崛葛、曰啒蘿勿、曰貊歌息紇、曰阿勿嘀、曰葛薩、曰斛唱素
    (、曰藥勿葛、曰溪邪勿,分為九姓部落,共居突厥。)
    (地廣人稠,掠取於民,致倉盈滿,遂議推稱可汗,大會九姓。)
可 汗:(藥蘿葛酋長曰)吾聞昔日晉石勒一牧奴耳,能創數十年趙之基業。今大唐武后
    為政,高宗老弱,國中鼎沸。吾等九群人馬雄健,打入唐境,應天順人,散居中
    國,各登九五,爾諸酋長,各宜效忠貞之力。
可 汗:(眾莫敢對,溪邪勿酋長出曰)不可,昔日西秦符堅侵晉,雄兵百萬,被謝玄五
    萬之眾八公山下一戰破之。今雖雄壯,未若西秦之盛,唐主雖弱,兵強將廣,又
    得正朔,此事決不可行。
    (時有一人,姓雷名植,乃藥羅葛部下一謀士也。)
一 人:(雷植進曰)近來鳳皇鳴於銅山,麒麟現於北野,又聞圖讖云:『代唐當涂高也
    。』正應大王入中國滅高宗為可汗,天與弗取,反受其殃,宜速舉兵可也。
一 人:(九姓酋長聞言,咸曰)植言是也,正可從之。
    (於是九姓之人歃血,共立藥羅葛盟主,皆聽約束,商議起兵,欲來奪唐天下。
    ()
    (帝聞消息,乃封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薛仁貴為副總管,二人出師,兵起
    (三十萬,糧草輜重一千餘輛。)
    (行軍之次,宴於內殿,酒行數巡,帝謂薛仁貴曰)
薛仁貴:古人善射,有能穿七紮者。若養由基,尤得百步穿楊之法。餘人不足惜,現聞汝
    昔征遼,一射五人,今日試以五甲射之,看汝能否?
仁 貴:此為將分內事,何足為奇。
    (遂取硬弓一張,令軍士於三百步外立一旗竿,以鐵甲五副相疊,懸於竿上。)
    
    (仁貴連放三箭,射透五甲。)
帝 聞:(驚曰)卿之雄健,真神人也!古今罕有。
    (隨令左右取金甲一副賜之。)
    (仁貴拜謝。)
    (是日出師,帝率百官送於北門之外。)
    (仁泰、仁貴再拜辭帝而行,但見旌旗蔽野,劍戟如銀,沿道之民,簞食壺漿,
    (以迎王師,迤邐望鐵勒進登。)
    
    
310**時間: 地點:
    (卻說邊關探知消息,飛報入九姓)
近 臣:探馬飛報唐遣鄭仁泰、薛仁貴率領大軍三十餘萬出玉門關,使秦懷玉為前部,兵
    至天山至急。
    (九姓問誰可為將以敵唐兵,應聲而出曰)
忽一人:今唐兵入境,臣請引本部將校,乞眾大王親撥九姓之兵,為國家出力,乘此打入
    唐國,臣萬死無恨也。
    (視之,乃藥羅葛部下首將葉護也。)
    (極是驍勇。)
    (酋長即命葉護為總督元帥,調九姓諸部軍馬前去迎敵。)
忽一人:(時有葛薩部下駙馬鄧剛二諫曰)葉護雖勇,不曾經大陣,今付以大任,恐非所
    宜也。更兼唐國鄭仁泰、薛仁貴二人智勇雙全,非久熟韜略者不可與敵之。
近 臣:(葉護叱之曰)駙馬莫非結連唐兵,欲造反也?吾自幼習學兵書,深知用兵之道
    ,汝何欺我乎?吾不生擒鄭仁泰等回見酋長,誓不回軍。
    (鄧剛二等皆不敢言。)
    (於是葉護九姓,星夜到祁連山調遣九部軍馬二十餘萬來敵唐兵。)
    (當日仁泰商議進兵,探馬回報九姓差葉護為總督元帥,盡起大軍,前來拒敵。
    ()
前 軍:(尉遲寶林進曰)探聞葉護原一獵戶,勇而無謀,可與寶林精兵五千,直取路出
    磧北過,循鐵嶺而東,當駱駝谷而投北,不過十日,直抵銀城。葉護若聞寶林至
    ,必棄城而去,橫門邸閣與散民之居,足可以為食也。彼九姓聚眾而來救之,尚
    二十餘日,而總管卻從天樂谷大驅士馬而來,則突厥一舉而可定也。
仁 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以為九姓無英雄人物而欺之,倘有人進言從山僻以軍截之,
    非但令五千人受苦,亦大傷銳氣也。決不可用。
寶 林:總管若從大路而去,彼大合九姓之兵,於路拒敵,則徒廢生靈,何日而服九姓也
    ?
仁 泰:吾從關右,取平坦大道,依法而進,無有不勝。
    (遂不用寶林之計,差人令秦懷玉進兵。)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