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 至 第二六〇
251**時間: 地點:
(卻說見二人降了,心中憂慮,徐友諒、程世良曰)
黑 闥:兵勢已急,不決一死戰,如何將兵退?可用奇計敵之。到來日引一萬軍搦戰,佯
輸詐敗,引轉城北,二將軍內可用一人引軍衝出,截斷中軍,可獲勝矣。
徐友諒:程將軍相輔守城,某來日決一死戰。
(約會了此日,黑闥引數千騎出,人馬搖旗吶喊搦戰。)
叔 寶:(秦)某願捉黑闥。
(上馬提鐧,逕出陣前,更不打話,與黑闥交鋒。)
(戰到十餘合,黑闥詐敗,叔寶趕上,黑闥繞城走,叔寶盡力追之。)
(兵未及半,徐友諒引軍截住,黑闥兵回,正把叔寶圍住在垓心裡,進退不得。
()
(比及建成引一軍救,忽一隊從江邊殺到,正遇徐友諒。)
(當先一員大將,挺鞭躍馬,與友諒交鋒,只一合,生擒友諒,殺退敵軍,救出
(叔寶。)
(叔寶視之,乃尉遲敬德也。)
叔 寶:秦王何在?
敬 德:先使我來解救。
252**時間: 地點:
(此時與建成相見了,黑闥見擒了徐友諒,自退入城去了。)
(總批:秦王領兵會於肥鄉,建成攻其西,元吉攻其東,無奈人力俱乏,卻被黑
(闥迳入中軍來取也。)
(不想天意助唐,叔寶於此救駕,彼郝、項二將焉得不倒戈卸甲而投降乎?及友
(諒生擒,則黑闥雖勇,亦為之退舍矣。)
(第七十四回 建成平定河東府)
(叔寶回寨中,見建成、秦王引諸將已立寨中,叔寶下馬來參秦王,秦王大喜。
()
(敬德解押徐友諒見秦王,秦王令降,友諒降了,秦王問城中再有幾人為將)
友 諒:城中將士雖多,乃烏合之眾,不打緊事。獨有劉黑闥勇力,不可輕敵。
秦 王:賊輩糧盡,必來決戰,先捉黑闥,然後取肥鄉。
友 諒:此間一帶正靠洛水,其水太急,前面寨佔山腳,其形最低,可先乞五千軍各帶鍬
鋤,寅夜往沿河遷決洛水之水,可盡淹死黑闥之兵也。
秦 王:此計亦善,須看空而便行,勿令知覺。
(遣李藝領兵接應,去辦決河器械。)
徐友諒:(世績問城東門這條橋名甚)此登雲橋也。
(秦王同世績乘馬來橋邊,沿河看了,回寨中,喚宇文歆、殷開山)
世 績:引一千槍手左右埋伏,黑闥若從山東小路而來,秦叔寶引一千軍伏在那裡,黑闥
到,就彼處擒之。喚敬德伏於登雲橋北,等我與秦王引黑闥過來,便拆了橋,卻
勒兵於橋北,搖旗為勢,使黑闥不便望北走。若奔南去,必沿河以渡,雖有李藝
在彼,卻好中計。
(調遣已定,二人自去誘敵。)
253**時間: 地點:
(卻說黑闥交眾將守城,自與程世良為前後隊,黑闥為前隊,世良為後隊,出城
(迎敵。)
(秦王列一隊,不整不齊。)
(軍士過登雲橋來,與黑闥對陣。)
(乘馬而出,兩邊百餘騎簇捧,遙指黑闥曰)
秦 王:建德、世充引數十萬之眾,尚被吾所擒,今到此處,何不降之?
(黑闥看見秦王軍旅不整,馬上冷笑,說秦王、李世績用兵原來有名無實。)
(把槍一招,大小軍校一齊衝殺過來。)
(秦王勒馬退走,黑闥背後趕來。)
(過了登雲橋,建成軍在左,元吉等諸將皆在右。)
(黑闥知是中計,急回軍時,橋已斷了,欲投北去,敬德一軍隔岸擺開,因此投
(南邊沿河而走。)
(秦王背後回兵掩殺,黑闥勢不能支,遂先逃命。)
(餘眾尤在戀戰,忽李藝決堰水大至,人馬難行,後面追之不及,暫停而止。)
(及河水退時,黑闥已走一日矣。)
(時太子遣將星夜追趕黑闥,黑闥奔走,不得休息,行至饒陽,手下從者才百餘
(人,饑餒尤甚。)
黑 闥:(一簇人馬攔路)吾合休矣!
(又見一群哨馬衝到,方認得是所署饒州刺史諸葛德威軍馬,黑闊方心安。)
黑 闥:(德威接著)雖知大王兵敗,不敢遠離,恐失所守。
黑 闥:吾腹內饑甚,可速進飲食,方與汝談論兵事。
(接入饒陽城內,黑闥坐於正堂,德威禮畢,暗地令埋下群刀斧手在兩傍幕下左
(右,捧獻盤淆。)
(食尚未畢,德威大呼曰)
黑 闥:何不下手?
(兩傍擁出武士數十,蹌上堂來,將黑闥捆縛,隨即送諸唐營。)
(建成大怒,喝令武士斬於洛州。)
黑 闥:(臨刑歎曰)我幸在家鋤菜,乃為高雅賢所誤至此。
(黑闥年三十四歲而亡,時武德六年十一月也。)
(後人有詩云。)
(黑闥交兵血刃紅,殺身報主盡孤忠。)
(將軍一死雖常事,顯得芳名萬載功。)
(建成兄弟既斬黑闥,悉平河東之地,班師還入長安,進見唐主。)
(大喜。)
(各人論功升賞,自此軍民安息,遠近地面分兵按察,悉皆平寧。)
254**時間: 地點:
(卻說秦王既與建成、元吉有隙,以洛陽是形勝之地,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
(乃奏唐主,請以行台尚書溫大雅先出鎮洛陽。)
(唐主從之,當日齊王元吉亦因御園試槊,被秦王面叱,每懷舊怨,雖欲謀害秦
(王,奈唐主在上,不敢造次。)
(至是來至東宮,與太子建成商議,欲謀秦王之事。)
魏 徵:(進曰)今日雖然平定河東,又顯是秦王之功,可早定計,以濟大事。
建 成:似此奈何?
魏 徵:(微曰)乘今收復劉黑闥,設一筵會為賀,夜請秦王赴飲,以酒鴆之;事若漏泄
,就於席上殺之,大事遂定。
建 成:世民牙爪極多,有變何以得安?此事似不可行。
魏 徵:(征曰)大事一決,牙爪皆臣,何懼之有?
元 吉:事變已迫,早圖則坐安天下,遲則吾兄弟皆為泉下之鬼矣。
(時王圭在側,亦力贊,建成方有相從之意。)
(是日,遣人到西府請秦王,秦王欣然應允而來。)
建 成:(三人相見大喜)適來收賊,深借吾弟之力,一向未曾報德。今夜稍暇,特備蔬
筵,邀弟共飲,少敘片時間闊之情。
秦 王:收賊俱為國之計,何預吾事。一者父皇洪福,二者吾兄虎威,小弟固當相賀,如
此見擾,何以克當?
元 吉:但得四海清平,吾等兄弟終日一醉,有何妨礙。
秦 王:然。
(於是三人細訴衷情,分坐而飲,左右各執一壺,斟酒侍立於側,獨以一壺藥酒
(斟與秦王飲之。)
(酒行數巡,與王圭商議曰)
魏 徵:事在掌握之中,可速下手。
魏 徵:(便叫張達舞劍,達拔刀曰)筵間無樂,願舞劍為戲。
(秦王手下見張達目擊秦王,掣劍出曰)
馬三保:舞劍必須有對,某請伴之。
(二人對舞,三保目示建成、以目顧後,祁子蓋便拔刀出曰)
元 吉:舞劍必須有錢間挑心者。
(遂縱步舞入。)
(早有人報與世績,世績慌使殷開山、秦叔寶、各執利器搶入曰)
尉遲恭:我等當群舞,以助一笑。
(大驚,掣左右所佩之劍立於席上曰)
秦 王:吾兄弟相賀痛飲,並無疑忌,又非鴻門會上,何用舞劍而為亂乎?不棄劍者亦斬
之!
建 成:(佯言叱曰)弟兄相聚,何必帶刀?
(盡命去之,眾皆紛然下堂,遙間盡除兵器。)
(喚諸將士上堂,以酒酬傳曰)
元 吉:深感吾兄不忘骨肉,共議大事,豈有二心?汝等勿驚疑,開懷為樂,有異心者,
絕滅子孫。
(眾將皆頓首再拜。)
(總批:建成兄弟平定河東,此正寇賊滅息,宇海清夷之日也。)
(無何,齊王元吉因御苑試槊之怨,至是,與東宮謀害秦王,不意王、魏二人不
(能以死諫,而反欲贊成之。)
(拔劍之舞,一如鴻門之會也;兄弟相聚,一如敵仇相對也。)
(故曰:王、魏先有罪而後有功。)
(第七十五回 秦王謀據洛陽城)
建 成:(抱秦王而言曰)吾兄弟之恩,誓不敢忘。
(於是盡歡而散。)
(秦王歸還西府,酒尚未酣,將至夜半,秦王口叫疼痛之聲不絕,忽然昏倒於地
(,不省人事。)
(奉侍宮人驚慌,手足無措,不知所為。)
(左右侍衛前來急救。)
255**時間: 地點:
(須臾,秦王徐徐復甦,自覺腹中展動如雷而響,口吐鮮血約有數升,流於地下
(,火起三尺,金磚迸裂。)
(原來天子有百靈咸助,秦王真命之主,果有洪福,故雖鴆酒入內,不能為害。
()
(隨喚太醫奉獻湯藥,延至次早,遂得平復如舊。)
秦 王:(眾將皆來視疾)夜來偶有彩薪之憂,十分狼狽,因吐血數升,更得急進湯藥,
此病即愈。
建 成:(眾將曰)此疾莫大之憂,實太子、齊王之計,夜飲其酒,乃毒酒也。大王洪福
,得以不死,不見昨日席上之風景乎?
秦 王:吾兄弟恐非此等人,肯下此毒手。
建 成:(眾將曰)大王到此,尚自執迷如是。大王讀聖賢書,識古今事,不聞昔春秋時
小白、子糾之事乎?不如早圖,免生後患。
秦 王:(當日眾論紛然)待我報告父皇,看說甚來,然後方好舉事。
(秦王進見唐主,具奏建成、元吉邀飲中毒之事。)
唐 主:大事已定,焉有此理?朕實不信之。然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
汝為太子,汝固辭不從;且建成居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今觀汝之兄弟似
不相容,若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台,居於洛陽,自陝以東皆汝主之
。仍命汝得建天子旌旗,如昔漢朝梁孝王都於洛陽,以擊破吳楚有功,得賜旌旗
車服,出警入蹕,擬於天子。汝意如何?
秦 王:(泣曰)非所願也。古人有云:『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豈敢遠離
膝下!今天下已定,雖得昏定晨省,定為美事,何望居大位乎?只吾兄弟其意甚
歹。
唐 主:陸實,漢臣也,尤遞遇諸子。況吾為天下之主,何地莫非吾臣,汝居洛陽,猶在
吾也,何用悲耶!
(秦王不敢辭,乃再拜而退,便欲起行。)
256**時間: 地點:
建 成:(卻說等謀曰)秦王得土地甲兵,必為後患,留之京師,只一匹夫耳。若使之出
外,更添牙爪,即不能制矣。
元 吉:不如先謀殺之,以定大事。
建 成:(乃與後宮妃嬪日夜在唐主面前言)秦王左右皆山東之人,聞還洛陽,皆欣然而
喜,觀其心志,不復來矣。
(唐主果信以為實,遂止其事,使不得行。)
(元吉乃背地奏於唐主,請殺秦王,免生後患。)
唐 主: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
元 吉:但應速殺,何以為辭。
(唐主終不聽。)
(早有人報入秦府,秦府僚佐皆驚慌,不知所出。)
房玄齡:(謂長孫無忌日)今秦王兄弟嫌隙已成,一旦襯機竊發,豈惟府朝塗地,乃實社
稷之憂,此事如何?
無 忌:(日)既已事泄,莫若勸秦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國。存亡之機,正在今日。
秦 王:(無忌遂以告知秦王)雖有仇敵,無可奈何。
秦 王:(正值杜如晦自外入)玄齡眾人勸我舉兵,早定大位,汝以為可否?
無 忌:(如晦曰)玄齡金石之言,可從其請,今不早圖,恐有後悔。
(秦王聞言,沉吟半晌,忽尉遲敬德入見)
秦 王:汝來何意?
敬 德:適因太子、齊王遣人密贈金銀器皿一車相贈,欲以誘引敬德,使為彼用,某固辭
不受,其人已去,故來告知。
秦 王:吾素知公忠義之士,心如山嶽,雖積金至鬥,亦不能移汝之志矣。
程知節:(進曰)大王股肱羽翼盡矣,身何能久?今太子、齊王欲謀大王,先去羽翼,以
孤大王之勢。又譖知節出為康州刺史,知節誓死不去,願早決計。
秦 王:眾言雖當,奈吾父在上,恐怒見罪,實招不孝之名。
知 節:事不早決,悔無及矣。
257**時間: 地點:
建 成:(卻說在東宮謂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所可憚者,獨房玄齡、杜如晦耳。
元 吉:然。
(於是相共譖之於帝,使秦府將士皆出鎮守外郡,惟長孫無忌與其舅高士廉、將
(軍侯君集及尉遲敬德數人在府,是秦王心腹之將,日夜勸秦王決計。)
(秦王猶豫,問於李靖及李世勛,所言皆同。)
(當日正值突厥入塞,邊關報急,建成薦元吉領兵擊之,元吉乃請尉遲敬德與之
(共行,又悉間秦府精銳以益其軍。)
元 吉:(率更丞王晊密來告於秦王曰)適聞太子吩咐齊王,言秦王羽翼已去,無能為也
,汝若兵行之次,吾與秦王餞行在昆明池,汝可使壯士拉殺之,吾再遣人說帝,
授我以國,而立汝為太弟。
(秦王聞言大驚,遂將此言以告長孫無忌,無忌慌聚眾將商議,請秦王先事圖之
(。)
秦 王:(歎曰)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不
亦可乎?
尉遲敬:人情誰不愛其死,今眾人已死,秦王乃天授也。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將竄身
草澤,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
無 忌:不從敬德之言,無忌亦當相隨而去,不能服事大王矣。
秦 王:公更圖之。
敬 德:大王素所畜養勇士八百餘人,今已入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秦 王:(訪之府僚)元吉凶戾,終不肯事其兄。嘗謂護軍薛實曰:『但除秦王,取東宮
如反掌耳。』彼與太子謀亂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亂心無厭,何所不至。若使
二人得志,天下非復唐有,大王奈何徇匹夫之節、忘社稷之計乎?
(猶自沉吟,眾將又曰)
秦 王:大王以舜為何如人?
秦 王:聖人也。
眾 臣:使舜濬井不出,則為井中之泥,涂廩不下,則為廩上之灰,安能澤被天下,法施
後世乎?是以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蓋所存者大也。
秦 王:凡事三思而行,勿令後悔。可令術士卜其吉凶。
秦 王:(適值幕僚張公謹自外入見)來得恰好,正欲令人請汝卜其吉凶。
眾 臣:(公謹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豈得已乎?
(秦王意遂決。)
(總批:秦王是真命之主,故居鴆酒入內,不能為害。)
(議居洛陽,乃出於父皇之意,非謀據也。)
(而建成、元吉卻慮為後患,必欲計殺之,何骨肉相殘之甚乎!)
(第七十六回 秦王推刃同氣)
258**時間: 地點:
(卻說唐主升殿,時當六月,日中大會群臣,共議治平之事。)
(見正西方一顆星,其大如斗,流光熒耀,過午不散。)
(大驚,問於太史令傅奕曰)
唐 主:汝掌司天,深明天文之道,此星何名?
主何徵兆?
眾 臣:(傅突密奏曰)臣按天官書,此為太白陰星,上公大將軍之象。
唐 主:有何應驗?
眾 臣:(奕曰)此星出不經天,出東當伏東,出西當伏西。今過午為經天,經天則天下
革政;況又見於秦雍州之分,卑王秦王當有天下。
唐 主:然。
(即以傅突之言事狀以授秦王,乃密奏唐主曰)
秦 王:建成、元吉淫亂後宮,臣於兄弟無私毫負,今專欲殺臣。臣細思之,以為世充、
建德二人報仇,臣今雖死,亦實恥見諸賊於地下矣。
唐 主:(愕然大驚曰)豎子果有此事?明當鞠問,以正典刑,汝宜早參。
(次日,秦王帥長孫無忌驍將九人,親自披掛先入,埋伏於玄武門側。)
(原來張婕妤竊知秦王表意,飛馳報知建成,建成急召元吉商議)
元 吉:宜勒兵不朝,以觀形勢。
建 成:彼之兵備已嚴,當俱入參,自問消息。
(二人乃俱入至臨湖殿,覺有變動,遂勒馬欲還,大呼曰)
秦 王:反賊至此,欲逃何往?
(秦王持槍欲刺建成,建成勒馬便走。)
(秦王追趕,拽滿雕弓放箭,正中建成肩窩,翻身落馬,長孫無忌刺斜襄搶進斬
(之。)
(後面尉遲敬德領七十騎繼至,正值元吉前走,左右一齊射之。)
(忽見元吉馬失前蹄,將元吉掀於馬下。)
(秦王持槍直刺,因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掛,墜不能起。)
(元吉驟至,遂奪秦王手弓,將欲扼之,二人俱慌。)
敬 德:(忽躍馬持鞭大呼曰)不得無禮!敬德在此。
(元吉驚慌,遂步走,急奔武德殿去。)
(後面軍人大喊,弓弦響處,秦王回馬一箭,射中元吉,帶箭而走。)
(敬德追及斬之。)
(可惜建成、元吉皆死於玄武門,建成死年三十八歲,元吉年三十一歲,時武德
(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也。)
(史官有詩為證:太白經天事可驚,故交秦府動刀兵。)
(高皇自是無籌略,致子雙亡一羽輕。)
(隨後東宮齊府將帥薛萬徹等率兵三千擁至,來攻玄武門。)
(時門已緊閉,無由得入,人馬聚在一處,喊殺震天,無人接戰。)
(喧鬧良久,只見敬德將建成、元吉首級出示眾將,示之果是,俱各大驚。)
元 吉:(薛萬徹大呼曰)吾等為主報仇,不就此殺入,更待何時。
(遂輪刀與敬德交戰。)
(未及數合,後面秦府數百精騎洶湧而入,內外夾攻,眾兵大潰。)
秦 王:(急止之曰)勿得動手,吾殺兄弟,不乾汝眾之事。
(於是東宮、齊府之兵漸自散去。)
(時唐主正與宮人游舟,在海池戲樂,尚未之知。)
(秦王乃使敬德入侍,敬德擐甲持矛,直至帝側。)
敬 德:太子、齊王作亂,秦王率兵已誅之矣。恐驚動陛下,特遣臣來將首級報知。
唐 主:(大驚曰)有此異事?汝何燥暴也!
敬 德:秦王嚴命,安敢有違。
唐 主:(抱頭大哭曰)不圖今日乃見此事,一時之變,廢股肱矣!
裴 寂:龍淚墜地,亢旱三年。
二子今日自取其禍,主上且宜保重萬金之軀。
唐 主:父子之道,天性也,雖自招禍,二兒於九泉之下亦懷痛恨。吾今不能治家,何以
立國?
(言罷,又哭昏絕於地三五番,幾死。)
唐 主:(眾皆勸之,蕭瑀、陳叔達曰)臣聞海內無限,父子不親,失而弗斷,反蒙其亂
。東宮、齊王自興兵以來,未始與謀;既立之後,又無功德天下。疾秦王功高望
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
唐 主:然,此吾之夙心也。
(時秦府之兵與二宮左右交戰,尚未休息。)
(敬德請唐主降手敕,令內外諸軍一受秦王節度,眾然後定,而不生變矣。)
(唐主從之,遂令厚葬二人,然後召秦王入朝,半晌無語,惟嗚咽泣下不止。)
唐 主:建成、元吉何罪?不請於朕,汝遽殺之,何心狠而使之兩亡耶?
秦 王:某知有失天倫,其罪難掩。然二人篡逆,其情已見,此事實出無奈;若不先舉,
世民亦死於二人之手矣。
唐 主:汝亦無罪,但以至難得者兄弟,今二人死於非命,汝遭誹謗,難逃不義之名。
秦 王:陛下明二人無罪,臣舉其一二言之:昔御園中使黃太歲試槊,東宮內臣飲鴆酒,
此皆有意欲害世民,幸天理昭然,得以不死。固知好人難做,清名難題,寧使吾
負兄弟,莫兄弟負吾。
(原來唐主有三乳,極其長大,秦王因跪進吮之)
秦 王:世民兄弟皆共此脈,何忍捐棄耶!
(唐主抱定秦王,父子二人相向大哭,眾臣無不下淚。)
(唐主遂從眾請,乃立秦王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與太子處決
(,然後聞奏。)
(於是建成、元吉諸子皆坐誅,諸將又欲盡誅左右二百餘人,大叫)
忽一人:不可!
(且看此人是誰?)
(總批:立嫡以長,禮之正也。)
(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必不相容。)
(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予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乎
(?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致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
(第七十七回 太宗代父即帝位)
(當日高祖退居長樂宮,稱太上皇。)
(秦王欲盡誅東宮、齊府之人,進曰)
尉遲敬:不可,今大事已定,兩宮皆臣,大王欲盡誅餘黨,人防搖攘,萬一有變,恐非所
以求安也。
秦 王:吾痛恨此輩,共謀害吾,故欲盡滅以雪恨耳。
敬 德:與大王爭競者,建成、元吉也。二人諸子已滅,何預眾事?
眾人之事二宮,亦猶臣事大王,各為其主,實臣子之職也。莫若釋而用之,
人言大王言才棄仇,眾士感德,咸樂為用,此萬全之策也。
秦 王:汝言極善,但吾不能無恨。
(於是下令撫慰兩宮將士,眾皆晏然。)
259**時間: 地點:
(卻說魏徽先為東宮洗馬,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至是秦王遣人召征來見,征
(入拜於地下)
秦 王:汝何為離間我兄弟?合得甚罪?
(左右之人聞言,皆為之危懼。)
秦 王:(征舉止自若)先太子早從征言,必無今日之禍。
秦 王:(大怒曰)敗臣到此,尚自不屈?
(喝令推出,便欲斬之。)
敬 德:(跪曰)此等忠臣,正可容留。
(遂為改容,笑曰)
秦 王:我亦知玄成經濟大才,素抱忠義,故戲之耳。
敬 德:(王親舉酒壓驚曰)吾不記仇,與君同保富貴。
(遂降,秦王拜征為詹事主簿,微乃招安王圭、韋挺,皆拜為諫議大夫,薛萬徹
(為行軍總管,但是二宮將士各有封賞。)
(是時八月,報稱鄭城鳳凰來儀,東川麒麟出現。)
(百官商議,今天垂景象,秦王當代父,可上表令上皇將寶位傳與秦王。)
(時有太子少卿蕭瑀、中書令宇文士及、監察御史杜淹、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一班
(兒四十餘人,皆來見封德彝、民部尚書裴矩,共言此事。)
封德彝:正合吾意。
(遂引尉遲敬德、太史令李淳風直入內殿,來見上皇。)
封德彝:伏睹秦王自起義以來,東征西怨,南征北服,德布四方,功可越古超今,雖湯武
無以過此。群臣會議,言大事已定,伏望上皇將寶位傳與殿下,上合天心,下合
民意,則上皇萬象福祿無疆,祖宗幸甚。臣等議定,今乃奏知。
上 皇:卿等所奏,甚合朕意。
(於是選定八月吉日,上皇帝下沼傳位太子秦王,遂即位於東宮顯德殿,稱號太
(宗皇帝,改武德九年為貞觀元年。)
(長孫氏為皇后,大赦天下。)
(以高士廉為待中,房玄齡、宇文士及為中書令,蕭瑀、封德彝為僕射,但是秦
(府將士並皆重用。)
(是日殺羊宰馬,犒賞士卒,開倉賑濟,百姓大悅。)
(麗泉有詩云:
( 憶昔太宗居寶位,近臣傳詔賜黃封。)
(唐朝景運傳茲盛,舜日堯天喜再逢。)
(是時大事已定,太宗親自面定勛臣長孫無忌等,分賜爵邑,乃命陳叔達於殿下
(唱名示之。)
太 宗:今中外義安,皆公卿之力。朕所敘卿等勛賞或有未當,宜各自言。
(於是諸將爭功,紛紜不已。)
一 人:(忽帳下進曰)臣舉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專弄刀筆,功居臣
上,臣竊不服。
(進言者,乃淮安王神通也。)
太 宗:義旗初起,叔父雖首唱舉兵,蓋亦自營脫禍。及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
;劉黑闥再合餘燼,叔父望風奔北。此數陣者,何功之有?房玄齡者,運籌帷幄
之中,宜安社稷,若論功行賞,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國之至親,朕誠無所愛,
但不可以私恩濫與勛臣同貴耳。
(聞之默然,將相乃相謂曰)
神 通:陛下自行至公,雖淮安王至親叔姪,尚無所私,吾等何敢不安其分?
(遂皆悅服。)
(是時早有人報入突厥處,言太宗殺建成、元吉,自登大位,高祖退入後宮。)
西突厥:(大驚曰)唐朝如此不仁,吾當舉兵伐之。
(原來突厥自武德七年入寇,與帝遇於幽州,受盟之後,不復舉兵。)
260**時間: 地點:
(此時糧已豐足,軍馬、車仗、器械,改城立寨,所用之物一切皆備,正欲入寇
(;又聽得這個消息,倍添喜氣。)
(於是作宴聚集,諸將商議。)
頡 利:(可汗曰)唐高祖退居上皇,太宗即位,何不因其國亂起兵伐之?
可 汗:(一臣拓拔如意諫曰)唐朝雖亂,文武多謀,太宗善能用人,群臣必傾心竭力,
以扶新主世民也。可汗不可倉卒伐之。
(於班部中走出,大笑曰)
忽一人:不因此時進兵,更待何時?
(眾視之,乃北番人也。)
(覆姓耶律,名伯材,乃頡利部下一驍將。)
頡 利:(大喜曰)吾欲伐唐,當用何策?
忽一人:(伯材曰)若只起本部之兵,難以取勝,須用夾攻,令唐兵不能救應,雖有神機
妙算,亦不能施展矣。欲成大事,必須要合兵。
頡 利:何為合兵?
忽一人:(伯材曰)可遣使入突利可汗處,分訴前事,許以割地,平分唐朝天下,令可汗
起兵十萬,並力攻擊,必獲全勝矣。
(頡利聞之大喜,乃便遣使二人,選能言快語之人,前去約同突利軍馬,然後遂
(命耶律伯材為元帥,選調名將,起兵十萬,入寇涇州。)
(頡利之兵比及已到渭水便橋之北,安了營寨,乃先遣心腹將士姓執失名思力者
(來見太宗,探聽虛實。)
(思力領命,迳進拜於闕下,深言二可汗興百萬之眾,今已至近,其鋒甚銳,勢
(不可當。)
太 宗:(責之曰)吾昔與汝可汗面結和親,遺贈金銀、蜀錦無算者,欲以敦鄰好也。今
汝可汗背盟入寇,寧無愧乎?汝雖生自戎狄,素無知識,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
恩,自誇強盛?今先斬汝矣。
(思力驚惶失措,低頭無語。)
(蕭瑀、進曰)
封德彝:不可,此人外國來使,可以厚禮待之,遣其還營。
太 宗:我今遣還,虜必謂我怯,愈肆憑陵,示強於彼。
(瑀等力奏勸免,太宗乃囚思力於門下,即自全裝披掛,綽槍上馬,逕出玄武門
(,帶高士廉、房玄齡等飛騎直至渭水,與頡利隔水而語。)
太 宗:(馬上大呼曰)汝臊狗奴曾見朕否?朕與汝約為兄弟,永不相犯,何負約入寇?
欲來自送死耶?
(突厥聞言大驚,眾皆下馬,羅拜地下,咸呼萬歲,聲聞數十里。)
(俄而後面唐兵繼至,旌旗蔽野,劍戟森嚴,各依次序,列於陣前。)
(帝用手一麾,使眾軍遠退,獨與頡利只隔一箭之地,二人對語。)
頡 利:(蕭瑀叩馬諫曰)陛下何輕萬乘之尊,而與虜對語乎?
太 宗:(帝曰)吾籌之以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傾國而來、直抵郊甸者,以我國內
有難,朕新即位,謂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以弱,閉門拒守,虜必縱兵大掠
,不下複製。故朕輕騎獨出,若輕之;震耀軍容,使知我必戰。今虜既深入,必
有懼心,與戰則克,與和則固,制服突厥,在此一舉,汝試觀之。
頡 利:(瑀曰)此等之人,人面獸心,亦宜防之。
(原來頡利見思力不返,又望見帝挺身輕出,隊伍齊整,人馬威猛,疑有埋伏,
(遂有驚懼之色,言語甚謙。)
(總批:隋末天下大亂,豪雄並起,而鄭、夏據州,強威莫敵,賴太宗運籌演策
(,鞭撻宇宙,知人善任,不念舊惡,是以義兵一舉,不半載而成帝業,真所謂
(命世之才,非後世之可及也。)
(第七十八回 李靖陰山破突厥)
(是日又遣人來請和,帝許之,乃斬白馬,與頡利歃血誓盟於便橋之上,突厥遂
(引兵退。)
西突厥:(蕭瑀請曰)突厥未和之時,諸將爭戰,陛下不許,臣等以為疑。既而虜自退,
其計安在?
太 宗:朕見突厥之眾,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賄是求。當其請和之時,可汗獨在水西
,達官皆來謁我;我若醉而縛之,因襲擊其眾,勢如拉朽。又命長孫無忌、李靖
伏兵於幽州以待之,虜若奔歸,伏兵邀其前,大軍躡其後,覆之如反掌耳。所以
不戰者,以吾即位日淺,國家未安,百姓未富,且當靜以撫之;一與虜戰,結怨
既深,所損甚多。虜或懼而修備,則吾未可以得志也。故卷甲韜戈,陷以金帛。
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志必驕惰,不復設備,然後養威、俟釁,一舉可滅也。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此之謂也。卿知之乎?
西突厥:(瑀拜謝曰)陛下神機妙算,非臣等所及也。
(是日,帝帶領一行人馬還朝,群臣稱賀,大排筵宴,賞勞將士。)
(正飲酒間,忽報代州都督張公瑾來見)
群 臣:突厥急思歸計,乘勢追之,無有不勝,何為不令追襲也?
太 宗:頡利亦能用兵,使軍馬退,必於險處埋伏,以防追兵。吾若追之,正中謀計,不
若縱他遠去,以緩計圖之,使虜不提防也。
公 瑾:今雖受盟,其心暴狠,若不剿除,終為後患,況有可取之理。
太 宗:何以知其可取?
公 瑾:臣知頡利縱欲逞暴,誅其忠良,匿其奸佞,一也;倚眾為國,今薛延陀諸部況又
背叛,其勢必孤,二也;突利之典兵者,皆得罪而不能容,三也;塞北不毛之地
,天寒霜早,餱糧之絕,四也;疏其族類,親委諸胡,大軍一臨,必生內變,五
也;中國之人入北,所在嘯聚,大軍出塞,自然響應,六也。突厥有此六敗,是
以知其可取。
太 宗:頡利既請和親,又從而討之,恐失信於外國。
公 瑾:昔漢高祖與項羽盟於洪溝,既而高祖襲之,一戰成功。況虜無父無君之地,何以
信為?乘今軍餉豐足,人馬威猛,兵至一鼓而滅矣。
帝 聞:(之大悟曰)卿言金玉論也。
(遂封李靖為都總管,張公瑾、李世績為副總管,薛萬徹為先鋒,點起大兵十五
(萬,剋日潛出長安,殺奔馬邑,來收定襄。)
(其於柴紹等皆分道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