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 至 第一七〇

161**時間: 地點:
    (卻說世績,平明帶領郭孝恪等數十騎,輕弓短箭,裝為遊獵之狀,逕出南門,
    (望官道進發。)
    (當日建德正論世績事未定,左右來報:世績帶數十人從南門已遁去了。)
建 德:(聽言大驚曰)世績果去矣!
建 德:(眾皆愕然,一將挺身出曰)世績叛夏歸唐,可誅其父,某顧將三千鐵騎,當生
    擒世績,獻與陛下。
    (眾視之,乃曹旦也。)
    (曹旦要趕世績如何?)
    (總評:王世充弒君奪位,秦王討之,師出有名。)
    (且世績非降夏,暫為安身之計,志在復仇耳。)
    (即使北歸建德,此去必成大功,茲秦王所深信而不以為疑也。)
    (及與魏徵面策,卻假遊獵之狀以還國,其果不忘臨別之言乎。)
    (第四十六回 蘇世長結連朱粲)
    (建德部下諸將中只有曹旦不快世績,常有讒譖之意,故要去趕。)
    (言猶未了,僕射蘇謹進曰)
建 德:世績,唐臣,不忘其主也,更有何罪?陛下可赦其父,以勸為臣之節。
建 德:(喜曰)事主不忘其本,真天下之義士也,何以追回?
曹 旦:世績歸唐,是縱虎傷人也,今後為禍,陛下休怨。
建 德:世績非負義之人也。
曹 旦:彼各為主,豈容人情邪?
建 德:(國)使歸致主,以全其忠,特赦其父,以全其孝。此等之人,吾甚敬之,汝等
    皆可學之。
    (建德叱退曹旦,不肯交趕,遂赦其父徐蓋,聽其自便。)
    (加封魏徵為中書令。)
    (後來史官有詩為證:孝子忠臣常是偏,徐公兩事盡周全。)
    (君仁故有謀臣直,棄暗投明自古傳。)
    (麗泉贊一絕云:
    (  茂功原自是英雄,叛夏歸唐兩盡忠。)
    (威鎮河東謀涉遠,當時忠孝有誰同。)
    
    
162**時間: 地點:
    (當時報入長安,世績復歸於唐,帝大喜,乃遣使修好建德。)
    (建德即以淮安王神通及公主等令人護送歸於京師,自是唐、夏和好,略無侵犯
    (。)
    
    
163**時間: 地點:
    (卻說世績帶領郭孝恪等數十騎離城而去數里之地,藏秦王之書一封,明珠十顆
    (,內有一顆夜行珠,能照一里之遠,並盔甲、兵器、衣服、鞍馬盡付孝格,吩
    (咐數言,如此如此。)
    (孝恪領命,率數騎辭別世績,逕往西北一路,未知何處去了。)
    (只撇下世績一人,頭戴儒冠,身披道服,腰繫麻縧,腳穿草履。)
    (腰間拴下幾個藥葫蘆,裝作雲遊道人,逕往汴州。)
    (世績先遣使拜見秦王,叫秦王致書楚王朱粲:使朱粲起兵侵鄭,牽動世充之勢
    (。)
    (世充知有南患,逼近巢穴,恐吾兵前犯,首尾不能相顧,必不敢動兵。)
    (雖有叔寶勇猛無敵,不日必得歸唐,世充、武周易為縛耳。)
無 忌:(長孫日)茂功遠去,未知虛實,不可遽信其言,恐其中有詐。
秦 王:彼曾已許言,必不負吾,此實金石之論,安得不信。恐叔寶必落世績彀中,須得
    一人出使楚國,修其和好,則吾事濟矣。
無 忌:(諫議大夫蘇世長進曰)朱粲與臣舊有一面之交,致書齎奉金帛,憑三寸不爛之
    舌,陳說利害,無不從矣。
    (秦王大喜,即修書遣蘇世長行。)
    
    
164**時間: 地點:
    (卻說楚國朱粲,亳州城父人也。)
    (初為縣吏,大業中從軍伐賊於長白山,亡命去為盜,號可達,自稱為迦樓羅王
    (,領眾十萬,度淮著竟陵、沔陽,所至殘戮無遺瞧。)
    (僭號楚帝,建元為昌達。)
    (攻拔南陽。)
    (義興末年,與山南撫慰使馬元規戰,官軍大敗,收其餘眾,復振至二十萬。)
    
    (所克郡縣皆發藏粟以食,遷徒無常,只聚毀城郭,不務稼穡,專以劫掠為資。
    ()
    (於是人大饑餒,死滿道路,其軍亦匱,乃掠小兒蒸食。)
無 忌:(粲且戒其徒曰)味之甘美,豈有過於人乎?他國若知,亦只恤吾,因無儲食,
    故如此而已。
    (勒其部下掠得婦人孩子,分享軍士。)
    (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顏愍楚謫居南陽,粲初引為賓客,後及食兩家,
    (於是諸城恐懼,盡皆逃散。)
    (時顯州首領楊士斿、田瓚二人起兵攻粲,旁郡響應,戰於淮源。)
    (粲大敗,遂挈帶士卒奔往菊潭,遣使乞降於唐。)
    (帝納其降,詔令仍居楚地,號稱楚王。)
    (當日正與侍臣議事間,忽報唐遣諫議大夫蘇世長至楚,粲使人接入,引至金階
    (,分賓坐定。)
無 忌:(粲曰)仁兄自別之後,再不會面,未知足下歸於何處?
秦 王:(世長曰)某見唐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順人,以宰制中原。秦王掃清六
    合,席捲八方,萬里傾心,四方仰德,實乃天命所歸,非人力可為。以此小弟投
    奔唐主,授以諫議大夫之職。今奉秦王之命,遣吾齎書投拜。
    (楚王接書,折開視之,書曰:唐秦王李世民頓首再拜書楚王仁兄殿下:伏自晉
    (陽一會,從往城父為縣佐之後,寒喧屢隔,積有數年,仰德之私未嘗少替。)
    
    (邇者猾臣王世充弒君奪位,人人得而誅之,今兄之勇掃蕩賊酋,功最居右,天
    (下共知。)
    (既稱楚帝,其地伏賴以安,兄以上順天心,歸投唐室。)
    (父皇舊恩,授兄王節,以復其地。)
    (今世充上負逆天之罪,侵犯大唐之境,王兄倘不棄舊日之情,即興一旅之師,
    (上以報我父之恩,下以救蒼生之急,使故隋帝雖在九泉,亦不泯王之德,同擒
    (此賊,以祭恭帝,雪其天下之恨幸甚。)
    (所得其地與王共之。)
    (世民兵旅之絆,不及迳造,專遣諫議大夫蘇世長齎書千憤,不勝慚愧,伏乞電
    (鑒不宣。)
    (楚王看書已畢,安排筵宴,款待故人。)
秦 王:(酒闌,粲曰)足下請回,以復王命,不勞王師,只我自去擒賊,獻捷於唐。
    (世長辭別而去,粲遂選定人馬,前伐鄭國。)
    
    
165**時間: 地點:
    (卻說李世績帶領數人,各將黃金數斤,辭別秦王去了。)
    (在路行了數日,暗想)
李世績:今吾去說叔寶,使直忠烈,難以一時口說,須用一奇計方可行事。今已至洛陽界
    口,當用何計而行?
    (原來蘇威,隋之老臣,現歸世充,仍居太師之位,極得寵愛。)
    (貪財愛利,凡事賄賂此人,必得如意。)
    (世績欲往拜見,共謀叔寶之事。)
    (正在躊躇,忽聽路人傳言:有一軍官,帶領士卒押送糧車,於路上往來。)
時 人:(世績詢究何人)此人乃魏降將,姓程名知節。因李密戰敗北邙,亡歸於鄭,世
    充遂以重用,令其催趲糧草,實世充股肱之人也。
世 績:(喜曰)吾事濟矣。知節、陸德明,與吾俱是一體之人。今二人在世充處,若往
    投見,必動故舊之情,陳說時勢利害之事,何愁叔寶之不歸乎。
    (遂趨前進,果見人馬糧車紛然而來。)
    (從林間突出,叫聲)
世 績:知節賢弟,不見多時!
    (知節一見,認是世績,即滾鞍下馬,納頭便拜。)
知 節:仁兄別來無恙?聽聞兄在黎陽敗績,今現居於何處?因甚到此?
世 績:弟可屏去左右,吾有一事從汝商議。因建德執父為質,使吾復守黎陽,吾與魏徵
    設計,得以歸唐。現秦王與鄭相持,叔寶極其勇猛,不能取勝。想世充非真命之
    主,久後必敗,知賢弟在此,必念舊情,因與秦王謀計,致書奉金,令足下謀說
    叔寶同歸大唐,不失封侯之爵。
知 節:(日)吾與秦王昔在老君堂內,吾以月斧砍之,因見八爪金龍,不能砍入,知是
    真命之主。若投彼處,恐其懷著舊恨,則吾將安往?
世 績:汝所言差矣,昔之在魏,彼此各事其主,實臣子之職耳,安有懷恨之理。今秦王
    寬洪大度,求士如雨,吾料叔寶忠烈之人,難在一時口說,弟有何計,引得同歸
    於唐,必得重用,弟請勿疑。
知 節:既然如此,吾有計較:太師蘇威與吾至密,陸德明甚是相托,汝但放心,容緩圖
    之。
世 績:秦王遣某以此事托足下,若得事成,畫像凌煙,垂名不朽。
    (遂向囊中取出黃金百斤,付與知節。)
知 節:事未成功,安敢受祿。
世 績:此非酬德之禮,特與足下任從支用,以行事耳。
知 節:(方始受之)仁兄回啟秦王,若是叔寶領兵出戰,切須堅壁固守,按兵不動,旬
    日之間,其事成矣。須要打聽虛實,兄當疾來叔寶處再會。
    (言畢,世績辭別而去。)
    
    
166**時間: 地點:
    (卻說受得黃金,歸至營中,展轉無計可施,遂見叔寶,乘暇以言挑之曰)
知 節:魏公李密,與世績、魏徵數人投唐去後,惟我二人來投鄭主。今世績在唐為秦府
    軍師,魏徵為長史,數人皆得重用。今思我二人虛負蓋世英雄,超□將略,擇非
    其主。
      世充弒君奪位,天下為仇;況又信用讒佞,殺戮忠良,吾每望之不似人君。
    今聞秦王世民仁慈大度,下士惟誠,納諫如流,用人不棄,此興帝王之氣象。今
    唐、鄭相攻,尊兄若不早定大計,異日死於不義,悔之晚矣。
叔 寶:為人臣止於忠,今既投鄭,而生二心,是不忠也,難與後世為臣子之法。汝匆多
    言,再言必斬!
    (知節惶恐而退。)
    (歸家未及半晌,忽陸德明至。)
    (德明素與知節極厚,接入書院。)
    (坐定茶畢,德明見知節面有憂色)
德 明:弟有甚事不決?面有憂色,何也?
知 節:吾有心事,共汝商議,汝勿露言。
德 明:但說無礙。
知 節:因見世充非真明之主,適自叔寶而來,說其歸唐,略有不從之意,反以見怒,作
    事不成,是以憂耳。
    (總評:唐、夏和好,略無侵犯,實世績兩盡其忠故耳。)
    (蘇世長結連朱粲,令其侵鄭,以牽動世充之勢,此計亦績之為也。)
    (彼叔寶蓋世英雄,倘得引其歸唐,則鄭國虛無人矣。)
    (吾不審知節一言之挑,即能成事否。)
    (第四十七回 世績雲遊訪叔寶)
德 明:汝欲歸唐,吾當出首!
知 節:(泣拜曰)君若如此,吾族皆休矣!
德 明:吾今二人刎頸之交,安肯負汝?前言特戲之耳。吾亦欲歸唐,爭奈鄭主待吾已厚
    ,不忍去之。
知 節:兄言錯矣,世充雖升兄為漢王之師,王玄恕卻無尊師之禮,輕賢慢士,兄豈不羞
    乎?況今南有朱粲之兵,西有大唐,朝夕對敵,又有梁主李軌侵掠不止。人有離
    心,上下相忌,其勢不能久持。吾與兄長有日俱填溝壑,有何利益於此間乎?可
    速為歸計。
德 明:汝言極是,吾安得不從焉?
知 節:只有叔寶不從,汝留在漢王處,道其無一事鄭,彼必致疑,離間上下,叔寶鐵石
    心腸亦不能自存矣。
德 明:吾必同力相助。
    (知節即將百金共德明迳送蘇威,稱言叔寶每出兵交戰,則唐兵堅壁固守,恐有
    (內變,公當度之。)
    (蘇威受得其金,每言叔寶難用,恐有貳心,漢王玄恕亦譖叔寶。)
    
    
167**時間: 地點:
    (自此世充遂疑叔寶久不建功,又不進兵,欲遣人執叔寶詣金墉問罪。)
    (叔寶聞之大驚,亦不自安。)
    (正在猶豫之間,忽見一人,儒巾道服、麻履絲縧、腰繫數個藥葫蘆遠遠而來。
    ()
    (視之,乃故人徐世績也。)
    (叔寶接見,便動故舊之思,延入營中。)
世 績:(施禮已畢)世績自別賢弟許久,不想賢弟名已冠世,威風搌動關中。憶昔相從
    ,多蒙教誨,至今感德不忘。賢弟歸於鄭王,大獲全功,洛陽之士莫不嗟服。
叔 寶:聽聞尊兄棄唐歸夏,事於建德。如此裝飾,得非林下道人者乎?
世 績:耳目較近,可逼去左右,吾有密事於汝商議。吾非學道之人,今奉秦王之命,令
    吾拜見足下,謀以大事,恐人致疑,故如此改裝,雲遊四方,人不識耳。
    (遂獻上秦王手書。)
    (叔寶折開視之,書曰:
    (    唐秦王李世民端肅書奉大德秦將軍足下:蓋聞天生不世之君,必有不
    (世之臣,是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彼皆畏天知命,觀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
    (,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
    (今王世充弒君奪位,天人共怒;況此賊詭詐,器度淺狹,妄語咒誓,乃死巫嫗
    (耳,豈撥亂之主乎?將軍之所共知。)
    (今洛陽內亂,梁楚臨郊,王侯共逐,人民離怨,四境分崩。)
    (吾父皇自歷霜雪,與士卒同其甘苦,先定長安,經營河北,英豪雲集,百姓風
    (靡。)
    (不聞古人有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將軍誠能悟成敗,早定大
    (計,則轉禍為福,在一時之間矣。)
    (今南有朱粲之兵,西有李軌之患,將軍居其中,首尾不能相衛,美玉陷在污泥
    (,良可惜矣。)
    (蓋王者迭興,千載一會,今若歸唐,必居重任。)
    (掃清宇宙,得濟斯民,垂名竹帛,畫像凌煙,豈不美哉。)
    (特獻黃金百斤,乞惟將軍擇其便宜。)
    (謹書。)
    (看書畢,笑曰)
叔 寶:深感秦王厚惠,只吾身在此,心亦在此,秦王豈知我哉?今私受其金,是不義也
    ;背主而去,是不忠也。吾以死為期,安肯為不忠不義之事乎?
    (因卻不受。)
世 績:弟言差矣!凡大丈夫處世,不分輕重,非大丈夫。吾意王世充待弟萬不及秦王。
    今三路之兵相攻,世充已欲加罪足下進退無由。吾以舊契,特來盡情訴告,何故
    堅意執滯?弟請度之。
叔 寶:吾知秦王留心於我,然吾既事鄭主,不可背之,容某從容計策,然後方去。
世 績:事在危迫之際,其勢已見,尚何疑乎?
    (正商議間,家童入報:漢王之師陸德明相探。)
    (叔寶叫世績只在屏風後權避,叔寶出接至帳幕。)
德 明:(施禮已畢)吾有事來相告,未審將軍知否?
叔 寶:何事?實不知之。
德 明:今南楚朱粲侵鄭,一日二次來報,軍情甚緊。鄭主欲回軍顧家,見唐兵堅壁不戰
    ,恐有躡後之患,事在不決。
      深疑將軍遲滯不進,別有二心,旦夕倘生不測,故不避鐵鉞,特來剖露。
    (長歎一聲,曰)
叔 寶:此事惟天可表!吾以忠心事主,何有異心?必甚人在鄭主處譖言,離間君心,使
    吾上下猜忌,謀敗其事。此乃反客待主之計,君既疑臣,必致以死;雖知是計,
    無可奈何!
德 明:足下今視世充猶如腹心,吾見世充之視足下如草芥矣。大丈夫處世當轟轟烈烈,
    早決去就,安忍屈膝下賤,似女子行事,甘受其辱乎?
    (叔寶正在猶豫,忽將軍李君寶、田留安二人並至,亦言其事。)
    (叔寶請於後堂會飲,忽報程知節來見)
叔 寶:君等只此少待,吾去見咬金,看其說甚言語。
知 節:日前小弟陳說世充利害,早作歸計,尊兄不聽,今日果有此事,如之奈何?
叔 寶:方才德明眾人在此,正言此事。吾請在後堂,汝可相見,商議其事。
    (知節遂入,與眾人共飲。)
世 績:(從屏風後佯言曰)汝等欲叛鄭歸唐,吾先去見鄭主,報知其事。
    (、德明二人先已會意,但笑而不言,君實變色,怒曰)
知 節: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吾寧就死,不受世充野狗奴之辱也!
      即先殺汝,以絕口禍,次後投唐。
    (君實拔佩劍欲殺世績,叔寶向前扯住君實之手。)
    (夫知件命加何?)
    (總評:歸唐之說,叔寶不即相從,故知節陳說利害,蘇威受金離間,無非欲其
    (蚤作歸計,成功於一時,垂業於後世耳。)
    (哪知叔寶堅心事鄭,不肯遽有異志。)
    (蓋世充固非真命之主,而寶實為忠貞之臣矣。)
    (第四十八回 秦叔寶棄鄭投唐)
叔 寶:茂功實為吾事,不辭跋涉,來此乾功,恐君等奸謀,故避在屏後。今見眾言,俱
    各披肝瀝膽,真情相訴,特以言戲汝,勿得躁暴。
    (於是君實遂按劍在手,怒氣方息。)
世 績:吾非為利祿而來,專為此事,欲見君等。今天所賜願必酬矣。
    (叔寶見眾人皆有去鄭之意,遂出秦王之書,令眾觀之,眾人不勝喜悅。)
世 績:(顧叔寶曰)足下曾聞徐文遠之事否?
叔 寶:某實不知之。
世 績:徐文遠賢明之士,昔至東都,見於世充,即拜之。或人問曰:『君見李密,嘗有
    傲慢之心,今一見世充而先拜之,何也?』文遠曰:『魏王君子,能容賢士;鄭
    主小人,能殺故人。我如何不先拜之?』文遠之言,眾所皆知,今足下為何不決
    大事,而為婦人之情、死填溝壑乎?
      今有劉武周手將尉遲敬德極是英雄,天下無敵,一月之間,奪唐千里之地,
    唐將皆不敢當。我在秦王面前開了大言:除兄可為敵手。是以秦王專盼足下,猶
    昔先主之候孔明也。
叔 寶:公獎譽太過,孔明乃一軍師,吾何敢當?
世 績:若比孔明,誠有不同,以吾觀之,足下過於關、張遠矣。有此英才,而不棄暗投
    明,歸唐破劉,人笑足下怕在敬德鞭下而死,故不敢去。果實如此,莫若回鄉,
    修真養命,何居此亂邦,事賊為伴乎?
叔 寶:想尉遲敬德有勇無謀之輩,豈足介意。
世 績:汝實不懼,則同吾去掛總管之印,擒獲敬德,復唐故地,位必列王侯之上,垂芳
    名於不朽,豈不美哉。
    (聽聞,拍手怒曰)
叔 寶:吾意已決,誓先殺此賊,以顯清名。青茂功回復秦王,明日出兵對陣,自有計較
    。明人不作暗事,吾在陣上辭別鄭主,即自歸唐。
    (知節眾人聽罷皆拜,願隨鞭鐙。)
    (商議已定,世績辭別回去,叔寶遂令李君實、田留安二將星夜逃回洛陽,搬取
    (五家老小,裝作客商,潛地出城,俱往投秦王處。)
    (二人辭別而去。)
    (麗泉詩云:
    (  多語多言眾所箴,要將頑石變成金。)
    (非因巧計移瓊志,焉得恩功簡帝心。)
    (世績歸見秦王,言叔寶明日出戰、與鄭相離之事。)
秦 王:(喜曰)叔寶來歸,大事必濟,吾無憂矣。
世 績:殿下當效漢高祖拜韓信之禮待之。
秦 王:謹從尊教,但吾居王位,難行天子推轂之禮,待其來日,以桃園結義待之如何?
    
世 績:此極有理。
    
    
168**時間: 地點:
    (卻說叔寶與知節商議定計,遂按兵不動。)
    (只見秦王出兵列陣,令人索戰,小卒每報世充)
世 充:黃口孺子之輩,安能當我叔寶乎?
    (仍命叔寶領兵拒敵。)
    (只見一人,面如棗色,圓眼虯髯,紫袍金帶,象簡當胸,眾視之,乃太師蘇威
    (也。)
蘇 威:(向前奏曰)今叔寶堅辭固守,猶豫不進,恐懷不測。
世 充:(驚曰)吾待叔寶不薄,安有此事?
蘇 威:日前人報唐軍師徐世績投見叔寶營中,不知說甚言語,飛馬而去。旬日之間,見
    叔寶按兵不動,觀其動靜,莫非其中有變?陛下當親行以馭諸將,勝負在此一舉
    。今朱粲侵擾邊疆,擬在回兵,若我戰勝,則與議和回兵,若敗,則分兵設疑,
    守吾境界,撤旅旋師。
    (世充大悅,遂傳令親行,誓殺唐兵。)
    
    
169**時間: 地點:
    (卻說叔寶、知節二將領兵前行,與唐相敵。)
    (至郵州九曲,列開陣勢。)
    (遣人催戰,只見二將帶領人馬往西奔走,離卻百步之遠,勒馬回陣,滾鞍下馬
    (,望世充納頭便拜)
世 充:臣荷陛下不棄,委以重任,非臣不欲終身事主,以報大德,因見陛下外假仁義,
    內多猜忌,聽信讒言,謀殺臣等,恐有功不賞,徒勞無益,實非托身之處。今臣
    從此拜辭,歸事別主,望陛下勿以臣等為念。
    (世充正欲啟言,二將即翻身上馬,已奔唐陣去了。)
    (世充大怒,遂勒兵逐之。)
    (秦王親自立馬陣前看見,遂手持兩色招旗,麾動二陣人馬並進。)
    (兩下夾攻,鄭陣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世充敗歸本陣。)
    
    
170**時間: 地點:
    (卻說叔寶、知節二人參見秦王,拜伏於地。)
    (秦王大喜,即以手扶起二人,敘其間闊之情。)
秦 王:憶昔金墉一會,荷蒙釋放,至今銘刻不忘,每懷報德,無由得會。今承下顧,大
    慰生平之望。
叔 寶: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其君耳。每自愧不能奉事殿下,顧乃屈膝於鄭,
    誠肉眼無瞳,不識其主。忽接見茂功,得睹華翰,便知殿下有寬洪之量,仁慈之
    德,留心臣等,故不自忖度,與知節棄暗投明。今世充奔還洛陽,失卻臣等股肱
    ,不足為事,亡在旦夕矣。劉武周、敬德勢雖猖撅,吾二人志在擒獲,以報殿下
    大德。
秦 王:誠得如此,則富貴與君臣共有之。
知 節:臣在魏時,已知殿下真仁明之主,只是不能趨拜。今見殿下不念其舊惡,誠心相
    待,願施犬馬之報,雖肝腦塗地,萬死亦不辭也。
秦 王:吾無異心,君等勿疑。
    (遂設宴款待。)
    (酒至數巡,忽報轅門外有十數騎到。)
    (眾視之,果見一隊遊獵之人,輕弓短箭而來,見了秦王,滾鞍下馬,視之乃李
    (君實、田留安也,搬送五家老小,驟然而至。)
    (秦王以禮接入,與叔寶相見)
叔 寶:德明家小如何亦來此處?
    (知節備言其事。)
    (正議論間,又報轅門外有一秀士,儒巾道服,其人不俗,輕身趨入,不知何人
    (。)
    (秦王心下大疑,令人接入,拜見以禮。)
    (秦王問其來意,德明未及回言,向前告曰)
叔 寶:此人是鄭主次子漢王之師,姓陸名德明也。與臣一體之人,見世充非真主,每每
    用計,使數子歸唐,皆賴此人之力也。教臣先來報知,今始至此。
    (駭然,執德明之手曰)
秦 王:久仰尊名,今幸得睹。
      聞貴州之人皆願傾心以投鄭主,君何獨回心見某也?
德 明:方今天下洶洶,民有倒懸之急。德明願從仁義之主,以安天下,特背王氏以投明
    公。
    (秦王大喜,遂令德明與眾相見。)
    (是日宰牛殺馬,開設筵宴,效著桃園結義故事,分班而坐。)
    (叔寶、世績年長,居於首座,知節、德明次之,君實、留安二人坐於左右。)
    
    (六人共飲,秦王自作主宴,觥籌交錯,鼓樂駢闐。)
世 績:殿下開設此宴,乃龍虎相逢,君臣聚會,誠千載之奇逢也。
秦 王:(舉杯)今日得會一文四武,皆賴茂功之力,當滿飲此杯。
    (茂功拜受,一飲而盡。)
秦 王:(次至叔寶面前)吾與足下結生死之交,雖然異姓,名爵不同,敬足下之德耳。
    汝年長於我,願拜為兄。
叔 寶:臣無寸箭之功,何敢受此?
世 績:昔漢高祖拜韓信為元帥,奉投推輪。韓信感其大恩,後來九里山前滅項定劉,成
    其大功,開漢四百年之基業。今我王拜汝為兄,欲以重用,志在恢復唐之故地,
    故效桃園之事,結生死之交,足下亦如關、張之事劉備,韓信之事高祖,建功樹
    業,以酬其德足矣,何必卻人來意?
叔 寶:殿下既待臣以手足之情,則臣之答殿下自當犬馬之報,何必如此!
    (秦王只以兄呼之。)
    (麗泉詩云:
    (  知節秦瓊不暗行,陣前辭主入唐營。)
    (若非世績求賢士,誰與高皇定太平。)
    (王世充見二將投唐,陸德明辭去,知上下心離;又見南楚朱粲兵勢緊急,是夜
    (分兵保守邊城,潛軍以退。)
    (秦王探知,遂決意西歸,留總管鄭善果領兵三萬以防世充入寇。)
    (未知如何?)
    (總評:叔寶棄鄭投唐,非茂功之力何以至此?秦王效桃園之事,結生死之交,
    (誠千載奇逢也,叔寶焉能不如關、張之事蜀,韓信之事漢乎?卻又有知節、德
    (明輩雲龍風虎,一時共事,世充更借誰人為助,而不潛師以退也哉?)
    (第四十九回 叔寶污敬德畫像)
    (秦王拔寨而起,回兵直至長安。)
    (大軍屯於霸陵州,秦王引眾將回至西府。)
    (次日,朝見父皇,拜舞已畢)
帝 大:吾兒東征西討,削平海內,今日回來,大慰所望。
秦 王:兒遠離膝下,有失晨昏之儀,望父皇赦兒不孝之罪。
帝 大:汝因王事靡監,不遑寧處,何罪之有。
秦 王:兒與王世充相拒,每日廝殺,互有勝負。忽接見玉音降臨,始知劉武周猖獗入寇
    ,每欲移兵前敵,恐世充乘虛而入,難以回軍。正在猶豫,忽值李世績來到,二
    人會計,著令鄭善果領兵三萬以防世充入寇,因引世充原降魏將秦叔寶、程知節
    ,並副將李君實、田留安及漢王之師陸德明五人同來此處,破武周必矣。
    (因引進見帝。)
    (帝見五人威風凜凜,志氣昂昂,皆統馭之材,即封叔寶為馬軍總管,程知節、
    (李君實、田留安為統軍,陸德明為秦府長史,俱隨秦王征伐。)
帝 大:(五人謝恩已畢)今劉武周與突厥、王行本三處結連為患,其鋒甚銳難敵。汝弟
    元吉逃回長安,關中軍民恐懼。宜棄太原與河東,只謹守關西而已。
秦 王: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人民殷實,京城糧草多托於此,若委而棄之
    ,臣竊為之憤恨。願再加京兵數萬,必擒武周,復卻汾晉之地,請父皇勿憂。
帝 大:武周有一名將尉遲敬德,有萬夫不當之勇,一月之間奪唐千里之地,勢如破竹。
    邊廷守將畫其形像,進獻於朕,以示威猛。
    (遂令群臣,將敬德軸像當殿高掛。)
    (眾將見此像,俱各畏猛驚懼,獨有拜稱)
叔 寶:請筆。
帝 大:卿請筆如何?莫非欲贊詩於其上乎?
叔 寶:臣有用處。
    (遂舉筆望畫上縱橫污之。)
帝 大:卿如何污之?
叔 寶:陛下誇敬德如天神一般,無人可及,以臣觀之,只一野匹夫,不足掛意,臣願擒
    此賊,以報陛下。
帝 大:卿乃漢之樊噲,朕之虎將也。
    (遂賜酒賞花,以嘉其志。)
    (於是下詔,發關中精兵十萬,以益秦王,使擊武周。)
    (命李世績為軍師,秦瓊為保駕。)
    (秦王辭帝出朝,次日至教場中調遣軍馬。)
秦 王:(顧謂世績曰)今劉武周遣宋金剛、尉遲敬德侵吾數郡,其勢非同小可,汝等有
    何妙策?
世 績:(挺身言曰)武周深入吾境,兵驍將勇,利在速戰,可將天下人馬分為十二軍,
    每軍以一總管領之,一將副之。通敵則各自用命,督之以戰;閒暇督之以耕。互
    相耕守,以老其師,使吾不戰而武周自困矣。
秦 王:此只可敵得一路之兵,更有突厥、王行本二處,何以敵之?
世 績:突厥與吾唐已通好,想受武周賄賂,不得已假意從之。吾已使郭孝恪先去講其和
    好,退卻胡兵,此一路不足為敵;再使李靖領一軍去攻王行本,使其無相救援;
    次分一軍前去抄掠糧道,又分兩軍更換出入,東征西擊,以勞其兵,令武周首尾
    不能相顧;我王親統大軍,擇其要害,堅壁不戰,且耕且守,以成犄角之勢。待
    其疲勞,將有思歸之意,則舉大軍邀而擊之,一鼓而可擒矣。
秦 王:此妙論也。
    (遂從世績之計,設置十二軍,分管諸將,皆取星宿為名。)
    (每一軍主將一員,副將一員,催耕督戰,訓練精熟,則所向無敵。)
    (十二州道星軍總管名目:第一萬年道參旗星軍,總管以秦叔寶領之;第二長安
    (道鼓旌星軍,總管以程知節領之;第三富州道玄戈星軍,總管以侯君集領之;
    (第四醴州道井泉星軍,總管以馬三保領之;第五同州道羽林星軍,總管以李靖
    (領之;第六華州道游騎星軍,總管以劉正道領之;第七寧州道折威星軍,總管
    (以段志玄領之;第八岐州道平道星軍,總管以李君實領之;第九幽州道招搖星
    (軍,總管以囉士信領之;第十西麟道苑遊星軍,總管以陶武欽領之;第十一怪
    (州道天紀星軍,總管以殷開山領之;第十二宜州道天節星軍,總管以田留安領
    (之。)
    (當日秦王任世績為軍師,授麾節,掛大元帥印,總督諸軍,調遣各道人馬,隨
    (王保駕征伐。)
    (果見英雄猛將,賽過天兵。)
    (將有孫、吳之略,戰有百萬之師。)
    (是時糧儲充足,武事咸修,選定夏四月丙寅日出師,以圖武周。)
    (未知勝負如何。)
    (總評:叔寶等五人皆統馭之才,孫、吳之略也,擒武周而復汾晉,非其難事。
    ()
    (向並州進敬德圖像,眾視之無不畏懾,獨叔寶一舉筆而污之,其雄心猛氣,目
    (中更有何人?世績分天下為十二軍,互相耕戰,以老其師,武周其能深入吾境
    (乎?)
    (第五十回 郭孝恪謀退北虜)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