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 至 第一六〇
151**時間: 地點:
(卻說劉弘基在晉州,知金剛軍來,在寨聚眾商議。)
弘 基:(校尉呂榮曰)北原離此六十里,依山靠水,極好屯兵。今劉兵攻並州不下,移
兵來此,若彼得了北原,急難動搖。可速去據住。
(弘基從之,即遣兵將望北原而往。)
(人馬回報:敬德已占北原,下了寨柵。)
(弘基自到前軍,果見旌旗滿山,寨柵堅固。)
(弘基自回寨,正思破敵之策,忽報劉武周又遣別將尋相抄過山後,卻襲城南。
()
弘 基:(大驚曰)城南乃吾積糧之處,若一失,歸於何地?
(連夜退兵回晉州。)
(細作探聽消息,飛報金剛寨來。)
金 剛:(集眾問曰)今有何計,可破此賊?
弘 基:(參謀慕容钊曰)弘基之心懼怕尋相襲城南,今回晉州,必分兵救應。今當調一
軍從澮州逕取城南,一軍取晉州。如不出迎,當以攻打,彼必瓦解。敬德驍勇,
可攻澮州,各當一路。更以重兵應之,攻打弘基,必破矣。
(喜而從之,差使召敬德進兵澮州)
金 剛:吾自引軍繼至。
152**時間: 地點:
(卻說劉弘基在晉州,早晚使人哨探澮州、夏縣消息,只恐有兵此處暗襲。)
153**時間: 地點:
(忽然於筠到,以此言告之,筠曰)
弘 基:放心,吾與史龍只消五千人馬,自去澮州巡哨。
(弘基大喜,隨撥五千軍馬與之。)
(於筠辭了弘基,引兵投澮州城進發。)
於 筠:(前面哨馬回報)澮州城西都是金剛之兵,約有數萬。遙望中軍白旗,當中一面
圈金繡旗,必然金剛自至。
(言猶未了,長子於師德,年一十八歲,身長八尺,驟馬立於父側,聽得此語,
(笑曰)
於 筠:趁他寨柵未定,可分兵擊之。
於 筠:正合吾意。
師 德:(便令)黃昏左側,汝可引二千五百軍自澮州城北而進,吾亦引兵自南面而來。
今夜月明,三更為約,各寨會合。
(隨即分兵兩路,師德全身披掛,驟鞭綽槍上馬,遙望宋金剛寨進。)
(是夜,金剛引兵到澮州城邊,為是敬德未至,故就此處下寨。)
(先因中流矢,左臂疼痛,臥於帳中,周圍使人護衛,環甲軍守之。)
(三更時分,忽寨中喊聲大舉,軍中攬亂,急問事故,左右報曰)
金 剛:一軍從寨北斬圍而入,為頭一將,勇不可當。
(聞之大驚,箭瘡進裂,恐帳外眾軍驚惶,暗忍疾痛,乃詐言)
金 剛:軍中亂動者斬!
(不知後事還是如何?)
(總評:崇茂之兵固敗,然河中水軍如故,有未可輕為劫寨者。)
(鋼鞭一挺,而馬上隨落,孝基誠無如敬德何矣。)
(幸有方貴之計,越北門而出澮,卻又落於尉遲之手,何其不用交鋒而屢捷之若
(此也。)
(弘基在晉,聊無破敵之策,奚益焉。)
(第四十三回 唐殺民部劉文靜)
(原來師德軍到,一湧而入,在定揚軍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無人敢當。)
(遠者槍刺,近者鞭打,死者無數。)
(只望於筠兵到為外應,並不見來。)
(四五次殺到中軍,被弓射退。)
(師德殺到天明,只聽得東北鼓聲大震,師德只道父兵接應,兵退看來時,盡打
(劉軍旗號。)
(為首一員大將,乃尉遲敬德也。)
尉遲敬:(躍馬橫鞭大叫)反賊休走!
(師德大怒,挺槍來迎,兩馬相交,鬥到五六十合,劉兵俱進,師德部下之兵盡
(已潰散。)
(師德見敬德勢大,望南而走,劉兵一齊來趕。)
(至澮州城,見後面人馬看看至近,師德回頭大喊一聲,入劉軍中,鞭起處紛紛
(落馬。)
(師德大勝回來。)
(敬德見一人一騎,又來追趕,逼到橋邊,師德勒馬回頭,又殺入劉軍中,鞭起
(槍槊,死者無數。)
(劉軍又趕,又回馬衝殺,如此五番,劉軍莫敢近傍。)
(師德緩緩而回。)
(後史官有詩贊師德單馬衝千軍,詩云:
( 昔日張飛喝斷橋,當年從此顯英豪。)
(澮州城外應難敵,又見於家膽氣高。)
(師德自回,劉兵退去,方才於筠軍馬到來。)
(原來追入山谷,走了半夜,比及尋路而來,見劉兵勢大,不敢前進。)
(於筠、師德父子相見,說廝殺一事,領兵退回城南來時,尋相之兵已入城南,
(安民了訖。)
(於筠見其勢大,乃投浩州去了。)
154**時間: 地點:
(且說劉弘基聽知於筠兵敗,城南已失,遂盡起城中之兵出戰,正與敬德相迎。
()
(弘基遣呂榮出馬,與敬德交馬,被敬德一鞭打於馬下,突入軍中,來拿弘基。
()
(弘基兵大亂,弘基死戰,引數十騎奪路而走。)
(敬德飛馬追趕,擒獲而回,餘軍潰散。)
(敬德入城,令人請至金剛,安民已定,將弘基解送武周。)
(武周欲令其降,弘基不屈,監禁城南獄中,發噴嘔血而死。)
(早有長史賈姬回奏唐帝,帝甚痛憐之。)
(正值秦王世民遣張公瑾齎表奏言與王世充相持,世充降得李密部將姓秦名瓊,
(字叔寶,此人武藝無比,唐將莫能對敵,謹謹相拒,不敢退兵。)
(若拽動軍馬,恐世充乘虛而進。)
(帝甚憂慮,進曰)
文 靜:陛下宜下詔,令按兵不動,遣一舌辨之士與世充同盟,共分天下,暫時令秦王移
兵向北,緩緩圖之。
文 靜:(唐帝然之,遂叫倫文震為使,齎禮物往洛陽陳說)劉武周侵犯中原,今吾二人
講和罷戰,共分天下。望遣秦叔寶作興兵之意,遙分其勢,武周必令敬德報之。
敬德若東向,則吾再出關口,可圖洛陽矣。如得洛陽,君亦乘時攻伐武周,此萬
全之計也。
(於是,衛尉倫文震齎名馬、玉帶至洛陽見王世充獻畢,世充從之,便令秦叔寶
(虛作起兵,遙與唐為勢。)
叔 寶:此是李淵懼武周、敬德之謀也,既然同盟,不得不從。吾兵且養銳氣,待世民攻
武周至急,乘時而取河東也。
(於是下令:洛陽數郡之地,各嚴教練軍馬,選日出師。)
(世充之意欲待唐、劉先相併吞,力乏方可圖之。)
(秦王亦收兵,緩緩而回。)
155**時間: 地點:
(此時帝從劉文靜之計,遂與世充罷戰,秦王得還唐國。)
(文靜自是得志,出入朝廷,略無忌憚。)
(裴寂私來見帝,言文靜縱橫朝廷,必有異志。)
帝 大:豎子安敢亂朕法度?容緩圖之。
156**時間: 地點:
(卻說文靜與裴寂二人皆帝開國元勛,然文靜才能過於裴寂甚遠,又累建有奇功
(,而寂與帝有故舊之恩,獨得寵用,位居文靜之上,文靜意甚不平,二人遂成
(隙。)
157**時間: 地點:
(一日,文靜與弟文起官封散騎常侍。)
(兄弟二人會飲,酒酣之次,憤然發怒,以刀擊其柱曰)
文 靜:不斬裴寂這賊匹夫,非大丈夫!
文 靜:(文起急以手掩其口)勿得亂言!此非吉兆也。
(早有僕人將此言私報於寂,寂甚忿之。)
(至是武周入寇,文靜出使澮州,劉弘基被執,文仲敗死,寂遂譖於帝,言文靜
(與賊相通,被侵奪諸郡不以奏聞,無兵救援,使王師敗績,又累發怨言,誹謗
(聖上。)
(帝聞之大怒,遂下文靜獄中,復遣裴寂與蕭瑀二人往獄訊之。)
文 靜:吾昔居太原大將軍府,受司馬之職,與長史略等。今寂已僕射,居於甲第,寵齎
不貲。臣之官職,賞賜特與眾人一等。吾家囊篋卻無贏餘,誠不能無少望,只此
便是。若言吾有反意,何人證見?
帝 聞:(二人回報於帝)文靜此言皆怨望之語,反情實矣,尚用誰為證見?何得無罪?
(時李瑀在側,與蕭瑀力爭,明文靜不反,帝終不聽。)
(次日,秦王入見,為固請)
文 靜:昔在晉陽,文靜先建非常之策,事成乃告與寂知之。今寂位反居其上,寵任日隆
,故懷怨望,實非敢反,當以十世宥之。
(帝素疏忌為人,顧謂秦王曰)
文 靜:此人橫暴,今若不除,終為後患。
(秦王唯唯而退。)
裴 寂:(又進曰)文靜為人多權詭,而性猜險,忿不顧難,丑言怪節,已暴驗矣。今天
下未靖,恐為後憂。
(帝意遂決,遣人獄中取出,牽至長安市上。)
文 靜:(撫膺歎曰)『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果不妄語。今日吾死,得
其證矣。
(遂引頸受刑,年五十二歲,時武德三年夏四月也。)
(史官有詩贊云:
( 昔年文靜振關中,始自太原立大功。)
(凜凜唐朝謀略士,巍巍當世納言公。)
(時來首建非常計,數盡咸稱說不忠。)
(裴寂譖讒傷義氣,令人哀怨淚痕紅。)
(是日斬了文靜,時天昏地暗,折水揚沙,滿城百姓皆為之下淚,嗟歎不已。)
(帝令文靖屍首用棺木盛之,遷葬長安城外。)
(早有細作報入金墉城來,王大喜)
世 充:劉文靜已死,吾無憂矣。
世 充:(左右問其故)唐只此人是智略之士,而不能用,是天不欲令其平一天下也。
(遂自驕大,乃矯越王侗詔,設以九錫,冕有十二旒。)
(建天子之旌旗,金輦車駕,附以六馬,備五時之副車。)
(旄頭雲罕,舞八佾,設宮縣,出入警蹕。)
(時有術士桓法嗣自言能決讖語,乃上孔子《閉房記書》一部。)
(書上有一男子,手持一竿,驅羊於前。)
世 充:(法嗣說於世充曰)隋,楊姓也,乾一為王,王處於羊之後,。乃大王代隋之符
明矣。
(法嗣又上莊周《人間世德充符》上下二篇,言與大王名協,明受符命,德被人
(間,為天子也。)
世 充:(大喜)此天命也。
(遂拜法嗣為諫議大夫。)
(世充恐人不信,乃令軍士羅取飛鳥,書符命於帛,係於鳥頸,放其飛,下令有
(能彈捕得鳥而獻者,亦拜官爵。)
(百官勸進,時納言蘇威年老,致仕在家,世充以威是隋之大臣,素有名望,每
(奏表必署威名。)
(世充於東都之地,諸將皆有尊世充為帝之意。)
(且看其事如何。)
(總評:文靜首倡大謀,賞不酬勛,又以讒死,而太宗不能力救,何也?曰:非
(不能也,不敢也。)
(文靜晉陽引寂見世民之時,有漢高、魏武之比,而未嘗歸心高祖;寂則高祖所
(厚,而世民所薄也,其不敢力諫為是也歟?為文靜者,功名已著,而不能引退
(以全身,其才雖高,而識則淺矣。)
(第四十四回 廢越王世充篡隋)
158**時間: 地點:
(此時知眾將有推戴之意,遂使段達協於越王侗曰)
世 充:天命不常,今鄭王功德甚盛,眾臣會議,言隋祚已終,伏望陛下效堯舜故事,將
大位傳與鄭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祖宗幸甚。臣等議定,今乃奏知。
文 靜:(侗大怒曰)天下者,高祖天下也。若隋祚未衰,此言實不可發;若天命已改,
何煩禪讓?公等或祖稱舊臣,或台鼎高位,既發此言,朕何賴焉!
(段達聽之,滿面羞愧而出。)
(至夏四月,百官聚於大殿,正在商議朝廷大事,忽見世充驟然而來,帶劍上殿
(。)
(侗側目視之,叱曰)
世 充:視吾何為?
非有四目兩鼻,惟多智謀耳。
(侗默然不答。)
眾 臣:鄭王功德巍巍,宜以禪位。
世 充:(侗曰)汝等何相逼如是,教朕而舍萬世不毀之基業乎?
世 充:(厲聲曰)吾東西馳驅,累建大功,今為天子,汝懷不容之意乎?
眾 臣:(侗曰)誰敢不從。
世 充:龍潛於淵,何視人如鰍鱔也?
(侗汗流滿面,半晌不能言。)
(世充乃冷笑下殿。)
(侗退回後宮,痛哭曰)
世 充:王世充篡逆之心人皆知之,吾不能坐受廢辱。
世 充:(次日,召僕射史綱常、尚書崔維二人入後宮,侗哭曰)王世充篡逆,請汝二人
至此,一同起兵討之。
眾 臣:(史綱常曰)不可。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之恥笑。今重權已臨
王世充之門久矣,內外公卿及四方之士不顧逆順之理,皆為之效死,非一日矣。
且陛下禁兵寡弱,何所資用?一旦不能隱忍,是欲除疾而疾益深;疾若深為禍不
小矣,陛下不可躁暴。
眾 臣:(侗取懷中黃素詔擲於地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吾意已決矣,便死有何懼哉!
(侗回身入。)
眾 臣:(丁濟謂伍尚春曰)事已極矣!空自求誅族,當往求首,以免一死。
世 充:(尚春曰)然。
眾 臣:(乃喚史綱常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今不先去,死在即目矣。
世 充:(綱常大怒曰)主辱臣死,天下至理,願以殺身為報!
(聚集殿中宿衛、蒼頭、官僮三百人鼓躁而出。)
(侗仗劍升輦,叱令左右送出南關。)
世 充:(綱常伏於輦下)陛下欲以數百軍而伐世充,是驅群羊入虎口耳,空死無益。臣
非惜命,實見事之不行也。
眾 臣:(侗曰)吾軍已行,卿勿阻當。
(於是遂出。)
(卻望見段達將引、項道元等數千鐵甲禁軍又如雲集,侗仗劍大喝曰)
樊 汜: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宮庭,欲截王也?
(於是禁軍面面相觀,皆不敢動。)
樊 汜:(段達喚樊汜曰)鄭王養汝何用?正為今日之事也。若己一敗,汝等全家誅滅也
。
(乃掣劍在手,顧與段達)
樊 汜:當殺也,當縛之?
眾 臣:(達曰)鄭王有命,是要死的,不要活的。
(樊汜捻槍在手,逕奔輦前。)
樊 汜:(侗叱曰)匹夫敢無禮也!
(言未畢,一槍刺中侗胸堂,撞出輦來。)
樊 汜:(大叫曰)奉君命殺無道昏主!
(又再一槍刺於背上,透出,侗死於輦傍。)
(伍尚春見了,捻槍迎殺,被樊汜殺死,眾皆殺得四散。)
(使人報王世充,世充人見侗已死,佯作大驚之狀,以頭撞車輦而哭。)
世 充:(隨即四下通報各大臣)國不可一日無君,且將天子屍首用棺木盛貯,停於偏殿
。
(楊侗亡年二十二歲。)
(會大臣定擬弒君之罪,尚書令左翊曰)
世 充:獨斬段達以謝天下。
世 充:(久之曰)再思其次。
樊 汜:(靖曰)惟止於此,不知其次。
世 充:樊汜大逆不忠,殺其主上,推出剮之,夷其三族。
樊 汜:(大叫曰)非吾之罪,段達傳鄭王之教殺君!
(世充令先割其舌,至死含糊而罵,盡夷三族。)
(後來史官有詩為證:憶昔當年王世充,弒君當闕赭袍紅。)
(卻將樊汜夷三族,欲使黎民盡耳聾。)
(段達等議立新君,皆勸王世充就鄭正統,以安眾心。)
(世充猶三讓,乃遣諸將以兵清官,遂龍戎服,法駕前引,鼓吹入宮。)
(每歷一門,從者必呼。)
(至東上閣,換了袞冕,然後向就正殿即皇帝位。)
(建元開明,國號為鄭。)
(乃封其兄世衡為秦王,世偉為楚王,世惲為齊王。)
(諸族之中依次封職。)
(立子玄應為皇太子,玄恕為漢王,其餘大小官員各有封爵。)
(每出則輕騎而往,皆無警蹕,遊歷衢肆,行人但令其止立,徐謂其百姓曰)
太 子:故時天子居於九重,在下之情,無由究察。世充非貪位者,本救時耳。
三若一州刺史而已。自是事皆親覽,當與士人共議之。
(畢竟還是如何?)
(總評:東都諸將雖有推戴世充之意,然世充自分詎可脅隋正統?)
(樊汜輩顧乃弒越王於輦下,是大逆也;世充乘此而就位,是亦一大逆也。)
(故斬樊汜以謝天下,尤當斬世充以謝越王,則兩人之公案定矣。)
(第四十五回 李世績復歸大唐)
(當年五月,王世充弒隋王侗,諡曰恭皇帝,自立為帝,國號為鄭。)
(大小官員拜舞,咸稱萬歲。)
(早有人報入長安,驚曰)
秦 王:王世充為帝,實心腹之大患也,為禍不小。今日征伐有名矣,非吾親征不可。
(遂上表於帝,一面遣李靖至太原迎敵武周,一面起唐兵十萬、糧草數千輛,皆
(置車箱於其上。)
(命史岳、王常為先鋒,陶武欽、馬三保為護衛。)
(兵離了長安,望洛陽進發。)
(正行之次,忽報竇建德結連突厥,侵唐相州,刺史呂珉戰敗而死。)
(進攻衛州,執河北大使淮安王李神通同安長公主,及黎陽守將李世績。)
(世績之父徐蓋、魏徵數人皆被擒獲,其鋒甚銳。)
秦 王:(聽聞大驚)世勛為吾腹心,何如亦降夏邪?失了一臂,令吾旦夕不安。
(正議間,忽見一人輕弓短箭、獨馬單騎而來,眾視之,乃世績也。)
(投見秦王,滾鞍下馬,拜伏地下。)
秦 王:汝事建德,復來見吾,欲作姦細邪?
世 績:臣與魏徵本魏降將,幸蒙不棄,荷國重恩,安敢有負殿下。特因勢力不敵,被奸
計所賺,不得已而降之,暫為安身之計,志在復仇。喜得建德釋以不死,使吾仍
居舊職,保守黎陽。又復拜魏徵為起居舍人。恐吾有叛,遣人執吾之父為質,長
隨為賀,以耆老禮待之甚厚,是以難為行動。
秦 王:汝今此來何意?
世 績:專為義氣而來,特報消息。
秦 王:汝用何計可脫?
世 績:吾與魏徵、郭孝恪二人計議,待建德去征河南,則掩其不備,劫斬其營,隨領其
眾。並得吾父及建德所據州郡,皆歸於唐。不料建德自得黎陽之後,晝夜提防最
緊,號令甚嚴,以此所謀不軌。每聞殿下與鄭相持,被其將秦瓊勇猛,不能取勝
。並州諸郡又被劉兵所攻,臣聞之,坐臥不安,今因公抽身,不遠千里而來,以
慰殿下之望。秦瓊與吾皆是魏臣,交結極厚,殿下可修書一封,吾裝作雲遊道人
,私離了夏,前去洛陽,詢見叔寶,陳說利害,務使同歸於唐,可敵敬德,可復
並州數郡之地,而洛陽不久亦歸於殿下矣。
秦 王:人皆言公降夏,吾獨不信,知公秉性忠貞,今果然矣。若得如此,社稷之福也。
然父子之道乃天愛也,茂功無以吾為念,而割其天愛,待與令尊大人得盡其
恩義,世民再從聽教。今以河北之事付於足下。
(世勛乃拜謝,便欲行)
秦 王:再聚一宵,來日相餞。
無 忌:(長孫入見秦王曰)茂功乃天下之奇才也,在唐盡知軍中虛實,若使北歸建德,
執其父為質,而以重用世績,必傾心事之,來攻我軍,勢必危矣。望殿下苦留,
休教此去從建德。
建德若斬其父,世績必與父報仇,力攻建德矣。
秦 王:不然,使人殺其父,吾獨用其子,不仁也;留之而不使去,以絕父子之道,是不
義也。吾寧死不為不義之事,況此去必成大功,何以留為?
(眾皆感歎而去。)
秦 王:(秦王請世績飲至半夜)今聞公之行,使吾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也
。
世 績:殿下勿憂,臣專為說叔寶而去,不日必副所望矣。
(世績相別而去,自趲程回樂壽,入見建德。)
建 德:(施禮已畢)足下幾時歸於何處?
世 績:自幼好遊獵,持弓試箭,漫興郊原,若久不出,體必生病。昨者閒行數日,探聽
消息。老父幸蒙慈念,世績不勝愧感。
建 德:令尊在此,汝可晨昏以盡人子之道,吾以此待聽教誨矣。
(世績拜謝。)
159**時間: 地點:
(卻說世績自歸夏後,建德使守黎陽,略無叛意,因勸建德進攻滑州。)
(滑州刺史姓王名軌,為家奴所殺,持其首級投降建德。)
世 績:奴殺其主,大逆之道也,焉有此理?當斬之以警其下。
(建德從之,即斬其奴,而將軌首復送滑州。)
(滑州吏民感悅,即日請降。)
(於是其旁州、縣皆望風歸附,建德從世績之計也。)
(世績言必合於理,建德深自嘉納,由是上下協心,君臣一體,雖有微隙,亦無
(猜忌之意。)
160**時間: 地點:
(卻說世績暗思:臨別秦王,許以乾功歸唐。)
(欲求脫身,無計可施。)
(是夜閒行於月光之下,長吁短歎。)
(忽見自外而入,笑曰)
一 人:茂功何故如此?有何不決之事,何不與我商議,而自苦也?
(視之,乃魏徵也。)
(請坐,而謂之曰)
世 績:世績之所歎者,因吾父在夏,恨無脫身之計也。
謂 之:(征曰)汝何不乘此先自逃去,吾即往建德處上表,密言汝歸心不定,恐有變動
,宜為提備。建德知覺,汝已自去遠矣。倘加罪令尊,先令長史蘇謹當殿陳奏其
便益,建德無謀之輩,必被其瞞過。此人與吾生死之交,知建德非真王,常懷去
國之心,亦欲同我歸唐,未得其由。若托他為腹心,必能保護令尊無事,足下忠
孝能兩全矣。
(世績一面收舍行裝,次日魏徵入見建德,具奏世績歸國之事。)
建 德:吾自有計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