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 至 第一三〇

121**時間: 地點:
    (卻說李密人馬逕投長安來,一日行三百里,數日到關中。)
    (軍馬屯於少陵原,密使祖君彥先入長安,傳報魏使來見陛下。)
帝 大:急宣進來!
    (君彥進至闕下,拜舞禮畢)
帝 大:卿有何見諭?
君 彥:臣主李密為王世充攻伐,身經百戰,累見陰兵助陣,將士離心,金墉城被世充所
    奪,不能自立。今領人馬三萬,願歸陛下,共成帝業。遣臣上見,如赤子之望父
    母也,唯聖鑒察之。
    (怒,叱曰)
帝 大:李密,朕之仇人也。正欲碎首以為溺器,不能雪恨,豈納其降,使歸於朕之左右
    耶?
裴 寂:(進曰)陛下所為者小,所失者大也。且大丈夫為國忘家,用賢略仇。彼密之所
    為,乃欲自為其君耳,此人君之義而智者,必取用也。陛下何拘滯於心,而示人
    以不廣耶?
文 靜:(附耳曰)且令君彥暫出,臣有一言以告陛下。
裴 寂:(帝呼君彥曰)汝且暫出朝外,容朕思之。
    (君彥逐出。)
文 靜:(進言曰)陛下威勢甚大,累伐世充不得洛陽者,以有李密為藩籬之故也。今李
    密為世充所敗,奪去城池,進無所往,退無所歸,兩難之際,不得已而仰附於陛
    下,誠使陛下不念舊仇,撫之以恩,結之以義,聊屬其心,而附納之,彼必感恩
    圖報,雖蹈湯赴火而卒為陛下用也。且世充之所恃者,密也,唇齒之境也,苟密
    去,是唇亡而齒亦隨寒矣。乘其寒而鼓兵以進,破世充如建瓴之易耳。今苟拒而
    不納,使密復據兵以投他國,結連為援,以圖大事。且隋未亡而又增一隋矣。古
    人有言:『天與不取,反受其殃。』陛下宜舍其私仇,速賜剛斷,忘小忿而成大
    謀,天下之豪傑也。
    (文靜言,遂悟)
帝 聞:納言之言誠是也。
文 靜:(即宣君彥上殿曰)朕熟思卿之言,始恨李密有囚秦王之仇,本不容降;但以國
    家用人,不惜舊恨。秦王之仇,一人之私也,國家用人,天下之公也,豈可區區
    以報仇為念,而忘用人之大公乎?如密果有實心向朕,姑免舊忿,准彼來降,可
    速帶領本部人馬赴長安來見。如能建功,他日承平之後,富貴當與共之。
    (君彥領命,拜辭回復李密。)
君 彥:(密曰)據子之言,即當領人馬投降,但恐文靜多謀,亦懷舊怨,誘我入國,因
    而致害,反中其計矣。
      子可再往,以探虛實。
君 彥:(仍來見帝)李密即欲來降,但恐陛下與納言猶念舊仇,反自投落陷井,故自致
    疑。
帝 聞:朕欲取信於天下,安肯食言?大丈夫一言重如泰山,欲殺李密,豈無別計;苟誘
    而殺之,使人有欲來降者,皆以李密為借口矣,不亦自塞賢路邪?
    (帝當殿上,遂折箭為誓,付與君彥。)
    (君彥將折箭來見密,備說帝如此義氣。)
    (密大喜,約會同領二萬人馬,搖旗進入長安見帝)
諸 將:臣因昔日一時之忿,有犯殿下,罪當萬死。今蒙寬宥,恩同天地,敢不竭力盡心
    ,以圖建立微功,報陛下不殺之恩。
      幸惟收錄,以任驅使。
    (隨引魏徵、王圭、伯當數臣來見,具報姓名,各各拜舞。)
    (帝大喜,遂拜密為光祿卿,封為邢國公,相敬甚厚。)
    (帝撥一府,號為邢府,殿宇宮闕,一如王侯居室,極其華麗,與密居焉。)
    (其臣僚人等,仍復舊職,俱令相隨邢府調用。)
    (時帝有表妹獨孤公主,年二十八歲,果有天姿國色,行藏中禮,四德備全。)
    
    (少適董文瑞,因文瑞棄世,寡居數載,守節不嫁。)
    (自言三事兼全,我方嫁之:第一要名重當世,人材出眾;第二要與兄李淵同姓
    (;第三要文武雙全。)
    (帝見密相稱,乃令裴寂為媒,嫁事李密。)
    (復以美女一人賜之。)
    (麗泉詩云:
    (  魏公聲價重千金,豈料投唐若羽輕。)
    (高祖枉將虛禮待,秦王報怨不容情。)
    (總評:外有世充攻圍,內有陰鬼牽纏,金墉決不可保,不如投唐以圖建立,此
    (伯當所以進說於密也。)
    (且世充之所恃者密耳,密去則唇亡而齒亦寒矣。)
    (帝不惟納其降,而又妻以獨孤公主,豈魏公之聲價有以動之乎?)
    (第三十七回 殷開山獨戰四將)
    (李密自到長安,帝待之甚厚,或三日、五日設一大宴,則命眾謀臣、武士侍立
    (於側,以親情待李密,筵上分座。)
    (比及送回,已撥綾錦百匹、金銀器皿俱全。)
    (帝雖敬禮如此,而李密之心終不自安。)
    (原來李密投唐之時,因秦王往隴西征薛仁杲,不在朝內,故受其降;若使秦王
    (在內,豈肯容之、而復以獨孤公主嫁李密乎?)
    
    
122**時間: 地點:
    (卻說薛仁杲乃薛舉之子,隋大業十三年,薛舉收集人馬數萬餘人,據於隴西,
    (自稱西秦霸王,改元興元。)
    (後至武德元年八月,眼瘤突睛而死。)
    (仁杲年十六歲,文武兼備,性剛好殺,遂即父位,以領其眾。)
    (先為太子之時,與諸將不和,互相妒忌。)
    (及即位,眾心自相猜懼,由是國勢浸弱,帝乃命秦王舉兵討之。)
    (秦王領命,次日,調遣人馬,遂以房玄齡、杜如晦為左右軍師,使馬三保為先
    (鋒,劉弘基、殷開山為護衛,大發精兵十五萬,殺奔西秦而去。)
    (哨馬報於仁杲大驚,遂問於群臣曰)
仁 杲:李淵無故遣子世民興兵犯境,誰敢引兵拒之?
諸 將:(陳斯鉞曰)若唐攻打之時,切不可輕出,弓箭炮石不許亂發。唐兵千里而來,
    難以久住,待糧盡退去,用兵擊之,一鼓而可擒矣。
仁 杲:吾有十萬之師,兵精糧足,可以拒敵,豈待兵臨城下,坐以待死。
    (遂不聽斯鉞之言,令羅宗睺為元帥,韓簡為先鋒,梁師成副之,鄧貴、許華為
    (左右隊,鄭慶、李如圭為保駕,率精兵十萬出城。)
    (仁杲所騎之馬高有丈餘,名曰小駟。)
    (出師之次,其馬悲嘶不止。)
仁 杲:(鄭慶進曰)古者,王侯出征,必乘本國所產之馬,蓋其馬生本土,知其人心,
    安其教訓,服指道路,所以戰無不克。今臨大敵,而乘異產之馬,恐不利也。
仁 杲:(叱曰)此馬,吾之所愛,不必多言。
    (遂望唐而進。)
    (遇於高墌,相去六十里下寨。)
    (次日,使韓簡挑戰,唐使馬三保出迎。)
    (二人戰上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引兵各回本寨。)
仁 杲:(問韓簡曰)唐兵之勢何如?
諸 將:(韓簡曰)唐兵鋒銳難當,其鬥志勇於我兵十倍。
仁 杲:(叱曰)焉有是事?我當觀戰。
    (次日,兩軍對陣,闐然一鼓,搶出,身披紅袍金鎧,頭戴嵌寶盔,手持長槍,
    (身跨小駟,遙謂秦王曰)
仁 杲:軍旅之間,不能施禮。
    (亦披金鎧,戴珠盔,在馬上欠身答曰)
秦 王:誰怪汝來?知吾天兵壓境,速宜遠迎投降,尚敢引兵而拒敵乎?
仁 杲:(仁果罵曰)匹夫逆賊,何敢無狀!彼此皆是隋臣,汝為唐主,吾為西秦,興兵
    犯界,是何名也?吾國雖小,亦有雄兵數十萬,豈懼汝哉!
    (言罷大怒,拍馬持槍,直取秦王。)
    (鬥不十合,仁杲馬不慣戰,敗兵南走。)
    (秦王迫至大周山下,仁杲之兵四集,左鄧貴,右許華,前韓簡,後鄭慶,交戰
    (秦王。)
    (秦王困於山下。)
    (忽山後喊聲大振,一隊人馬殺到。)
仁 杲:(當先一員大將,連聲大叫)勿傷吾主!
    (眾視之,乃唐將殷開山也。)
    (開山手持大斧,舞動如飛。)
    (鄧貴見開山來得驍勇,四將持四般軍器,棄了秦王,來戰開山。)
    (開山不戀戰,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前後遮攔,救引秦王殺出
    (。)
    (四將齊追,開山且戰且走。)
    (走不五里,梁師成、馮右引兵攔住歸路。)
    (開山雖身被重傷,奮發精神,獨戰六將。)
    (六將雖困住秦王,見開山驍勇,不敢近前。)
    (自午至酉,仁杲兵漸漸圍至數重,告秦王曰)
殷開山:秦兵大至,不可久停。
    (乃脫重鎧以蓋秦王,挺斧來戰六將。)
    (六將一齊迎敵,又殺三十餘合,梁師成挽弓望秦王端發一箭。)
    (原來秦王眼看得切當,低頭手接來箭,回射師成,倒翻落馬。)
    (鄧貴輪刀便砍,開山大喝一聲,先斬鄧貴於馬下。)
    (又與秦王走上二里之地,四將奮力來追。)
    (正在危急,忽聽得大周山北喊聲大震,一彪人馬奔來,認得是唐旗號劉弘基也
    (,遂令保秦王前走,自乃勒馬擋住秦兵,揚威大喝曰)
殷開山:誰敢當先者斬為兩段!
    (秦兵自相回顧,逡巡不敢近。)
馬三保:(亦厲聲喝曰)有膽力者來戰當先,何故遷延不進?
    (秦兵驚懼,披麾逃回,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開山追殺一陣,奪得盔甲馬匹而還。)
    (麗泉觀此,有詩贊云:
    (  仁杲交鋒高墌地,開山臨敵獨盤桓。)
    (一枝斧動兵心落,百石弓開將膽寒。)
    (出入大周龍滾滾,折衝秦陣虎嚎嚎。)
    (秦王不有英雄將,爭脫重圍奏凱還。)
    (開山既保秦王歸寨,史岳、王常皆因敗兵來會。)
秦 王:(顧諸將曰)此陣若無開山,險陷性命於數人之手矣!
    (開山解下衣甲,身上矢石之傷浸透重鎧。)
    (秦王看見,嗟歎不已,命排筵重賞開山。)
房玄齡:秦兵得勝,明日必令挑戰。
秦 王:何以破之?
玄 齡:兵臨彼境,深入重地,難以久持,只宜設計以破之。
    (乃令劉弘基引一枝軍伏於高墌西北污泥澗畔,聽舉火為號,出擒秦兵。)
    (又令白顯道領一枝兵伏於大周山下,以截秦之救兵。)
    (又令史岳、王常各引兵五千從秦兵寨後抄出,奪其糧草、器械。)
    (又令馬三保率鐵騎五千,保秦王親自挑戰。)
    (調遣已訖,諸將各領計而行。)
    (房玄齡、杜如晦與李靖山頂舉火,號令諸將。)
    (次日,秦兵果來挑戰。)
    (秦王披掛,與馬三保等出陣。)
    (仁杲聞秦王又出,欺其怯弱,便出陣前,更不打話,輪刀直取秦王。)
    (秦王迎敵,殺不數合,秦王敗走,仁杲拍馬後追。)
    (秦王且戰且走,玄齡在山上見仁呆追入污泥澗,遂放起火炮來。)
    (唐兵四起,劉弘基引兵先迎秦王渡澗,韓簡、羅宗睺後面迫至,馬瘦力劣,跳
    (不過澗,連人帶馬,一齊陷於污泥。)
    (泥深數丈,掙躍不起,弘基厲聲一呼,鉤鐮手兩下齊出,將韓簡、羅宗睺搭倒
    (獲之。)
    (仁杲在後,見前二馬陷泥,亦不來趕,勒馬而回。)
    (鄭慶、許華聽知二人被擒,正欲殺來,被殷開山擋住來路,斬鄭慶於馬下。)
    
玄 齡:(許華抵死欲進,忽小卒馬後報曰)唐兵抄入大寨,焚吾糧草,將衣甲器械盡奪
    而去。
    (華聽言大驚,遂抽兵救寨。)
    
    
123**時間: 地點:
    (此時開山追於後,史岳、王常攔於前,三將夾攻,斬其副將孫伯。)
    (華力戰而出,唐兵左右衝突於高墌山下,秦人首尾不能相救,士卒大潰,斬首
    (數千級。)
    (仁杲與諸將走入城,堅閉城門。)
    (親率二千輕騎追之,諭諸將曰)
秦 王:破竹之勢,不可失也。
    (遂進至城下,圍裹數重,如鐵桶相似,水泄不通,喊聲大振。)
    (仁杲自登城觀看,唐兵八面,分佈整齊,軍馬雄偉。)
    (比及夜半,守城軍士自相謂曰)
仁 杲:今唐兵鋒勢甚銳,難與為敵。仁杲豈秦王之對手?死在旦夕,不如歸附秦王,免
    受刀劍之苦。
    (至是互相拋戈棄甲,爭自投下。)
    (仁杲見軍士離心,各無鬥志,計窮策盡,遂大開城門,負袒投降。)
    (城內百姓,香花燈燭,迎秦王入城。)
    (安撫軍民,籍其戶口、糧米之數,金銀、彩絹、珠玉封號在庫,止帶仁杲並羅
    (宗睺數人赴長安面君,其餘將土俱各仍居原所。)
    (令李靖權守其城,以候聖旨定奪。)
    (是日秦王設宴,犒勞三軍,拔寨而起,奏凱還朝。)
    (麗泉詩云:
    (  縱橫戰馬滾紅塵,仁杲無謀糞土臣。)
    (不是世民謀略遠,焉能一鼓滅西秦。)
    (秦王子了西秦,早有小校飛馳長安報捷。)
    (喜,謂裴寂曰)
帝 大:卿昔教朕受降李密,今日世民得志,必不利於密矣。
帝 大:(寂請問故)世民與密本勢不兩立,每欲報密之仇,而不可得。今奏凱還朝,其
    氣昂昂,見聯納密之降,又妻以公主,其心愈忿,必不肯容。卿有何策?與朕謀
    之。
裴 寂:此事甚易,只叫李密遠接秦王百里之外,曲盡臣禮,豈有人以禮來迎、而遽殺之
    乎?秦王雖怒,見之意必稍解。待其入朝,陛下美言諭之,必無害矣。
帝 大:卿言當理,亦良策也。
帝 大:(急令宣入,帝謂李密曰)卿自來此,與世民未嘗覿面,朕恐世民懷念舊恨,不
    利於卿。卿可遠接,曲盡人臣之禮,勿使有失。
裴 寂:(密曰)臣自投拜,期在犬馬之報,此事全托陛下天威。
帝 大:無妨,卿可速行。
    (密辭唯唯而退。)
    (畢竟還是如何?)
    (總批:仁杲兵敗南走,秦王乘勝而追,豈意其四集之兵交戰,及被困於大周山
    (下乎。)
    (猶幸有開山驍勇,獨與六將相持,卒保秦王之出重圍,一鼓而滅西秦,固其謀
    (略然哉。)
    (吾不知秦王奏凱之日,尚與密懷舊恨否也。)
    (第三十八回 秦王十計羞李密)
    (當日,李密即領原跟隨將士二十餘人離了長安,望北而行,直至豳州。)
    (哨馬報說人馬至近,李密慌問祖君彥曰)
秦 王:秦王有問教,吾如何對答?
君 彥:不問則已,若有問時,只推聖上教臣遠接。秦王雖懷舊意,亦不敢加害於大王矣
    。
秦 王:(密曰)此言甚善。
    (二人正在商議,忽見一彪人馬奔來,密慌與眾將近前迎之。)
    (但見:金鼓喧天,炮聲振地,錦衣隊隊,花帽簇簇。)
    (左右總管十八,兩邊劍戟排勻。)
    (前面數行高聲喝導,正中坐下世子還朝。)
    (密與眾將分班而立,令樂官壩篪迭奏,鼓瑟承迎。)
秦 王:(馬上之將大呼曰)吾非秦王,乃是長孫無忌、劉弘基也。秦王尚在後面未來,
    汝是甚人?可立待之。
    (李密聞言,心中氣恨懊惱:秦王待我何薄!以此二人裝作王子,與我來接,特
    (地如此羞我。)
    (欲待不接,又恐主上見怪;若接則羞臉難藏。)
    (與眾將正在懊惱,又見一隊人馬排列而來,蠻輿耀目,劍戟森嚴,旗分五色,
    (鳳起蛟騰,喝聲漸逼向前,兩面迴避金牌。)
    (李密暗思必是秦王,遂拱手而立,呼接千秋。)
暗 思:(馬上二人笑曰)吾二人殷開山、白顯道也,大王欲接秦王,後面保駕帷幔高坐
    是也,大王可向前迎之。
    (李密聽言,捶胸跌腳,滿面羞慚,歎曰)
仰 天:大丈夫不能自立,屈於人下,受此恥辱,何面目立於天地間乎!
    (即欲拔劍自刎,王向前急奪之曰)
伯 當:大王何如此自尋死耶?昔戰國之時,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棲於會稽山,身
    請為奴,妻請為妾。夫差赦其死罪。勾踐歸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嚐膽,志在復
    仇。越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一旦興兵,滅了吳國。大王不可因小以失大也。
    
仰 天:(密曰)吾亦人傑也,安受此腌臢惡氣?
伯 當:(日)時勢如此,請大王思之。
    
    
124**時間: 地點:
伯 當:(此時李密怒氣略息,忽人報曰)前面風捲出一面黃旗,大書『秦王』二字。今
    次來者,必是秦王。
    (密無柰,只得侍於路側。)
    (驟然一隊人馬到來,飛旗彩耀,寶駕相連,將跨銀鬃之馬,渾如璧玉麒麟。)
    
    (力士前引,掌扇後隨,史岳、陶武欽依隊有進,王常、丘士尹按轡徐行。)
    (四將認得是李密,各在馬上口稱)
高力士:大王休怪失禮!
    (密與數將默然無語,不覺眼淚流下,連聲叫苦。)
    (伯當三回五次,只以忍言慰之。)
    (原來秦王聽知李密投唐,欲報前仇,帝令李密來接,特地交十將妝作秦王車駕
    (,與密接見,不是秦王,十次羞恥。)
    (時馬三保、洛陽史二人排列左右護衛,猶如天王之狀。)
秦 王:(李密見是向前告曰)老拙有失遠迎,殿下勿責。
    (言未絕,只見秦王認是李密,即咬牙嚼齒,怒髮衝冠,手持寶雕弓,兜滿弓弦
    (,搭上一箭,嚇得密將祖君彥、周臣、王伯當三人俯伏在地,面如土色。)
    (密跪在後面,兩手捧住其臉,彷惶戰慄不已。)
    (見三人在地下打作一團兒,猶如宿犬之狀,即收其箭,以弓梢指定李密,罵曰
    ()
秦 王:汝這匹夫逆賊,誰教汝來?本待射汝一箭,報卻縲紲之仇,恐連累了這三人的性
    命,說我不能容物。暫饒汝的性命,權寄汝這一顆狗頭在頸,想亦只在早晚。
    (大喝一聲,李密唯唯惶恐而退。)
    (秦玉駕入長安。)
秦 王:(次日,面奏唐帝)托父王洪福,今擒得薛仁杲、羅宗睺囚在監車,專候聖旨發
    落。
    (帝大喜,即令武士擁出,斬於市曹。)
    (當日,帝賜秦王金一千兩,銀二千五百兩,蜀錦一千匹,其餘將土皆論功升賞
    (。)
    
    
125**時間: 地點:
    (卻說李密含羞退歸邢府,旦夕坐臥不安,憂形於色,私謂王日)
伯 當:汝教吾歸唐,深言神堯大德。今見秦王,身若芒刺,令吾坐不安席,如之奈何?
    
伯 當:(日)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當日散去,李密心中轉悶,無計可施。)
    (是夜月明,密思昔日如此英雄,獨霸金墉,今日如此受人之制,放聲而哭。)
    
帝 大:(忽見一人自外而入)主上何故如此?有何不決之事,何不與我商議,而自苦也
    ?
    (視之,乃祖君彥也。)
伯 當:(密請問之曰)吾所苦者,受人之制也。
君 彥:何不往山東收撫士卒,取王世充如拾芥耳。實取大業於人之下,非大丈夫之志也
    。
    (正商議間,倏然而入曰)
一 人:公等所謀,吾已知之。吾亦隨往,暫助一馬之力。
    (密大喜,請坐而問之,乃賈閏甫也。)
閏 甫:(三人共議)只恐唐帝不肯大王前去。
一 人:(密曰)吾有金銀、珠玉、眷屬、士卒在彼以為質,當必不疑。
    (次日,密入見帝,拜於闕下。)
入 見:(帝問其故)自投唐後,累荷重恩,未有寸功補報。今山東之眾,皆臣故時麾下
    素所訓練之人,臣請往其地收而撫之,以助國威,惟陛下察焉。
帝 大:(喜曰)卿所言極當,既是要去,必須得一將士輔助,以防不測。
入 見:(密曰)只消臣之手將王伯當足以獲矣。
    (帝乃遣伯當與李密同行。)
    (當日李密得旨歸府,便收拾鞍馬,乃裹餱糧,以為行計。)
獨 孤:(公主向前謂密曰)大王何如此之慌速?似有驚懼之色。
入 見:(密曰)吾有一事,非汝所知。
獨 孤:(公主曰)請問其詳。
入 見:(密曰)吾欲背唐而去,只慮汝在此,故吾有憂懼之意。
獨 孤:是何言乎?吾兄待汝不簿,極其富貴,有何不足之處,欲往何所?
入 見:(密曰)主上恩寵雖厚,汝姪羞我何多?今勢不兩立,特往山東,收集士卒,隨
    時應變而舉事矣。
獨 孤:吾以汝為好人,盡心報國,今日何為此不忠不義之事乎?
      此等之人,狗彘不食其肉,何可言乎?
    (即口唾其面,大罵不已。)
    
    
126**時間: 地點:
    (此時李密性如火燄,即拔佩劍對面劈去,獨孤首隨劍落,七竊進出,鮮血淋漓
    (,遍於地下。)
伯 當:(王日)大王何故殺死公主?禍即至矣!
獨 孤:(密驚曰)我一時躁暴,事至如此,汝作何計較?與吾謀之。
伯 當:(日)此事千萬不可漏泄,大王急將左右之人封閉一室,不與往來,作急收拾鞍
    馬,平明速行。
    (李密依言。)
    (次早天尚未明,密跨銀鬃馬,持點鋼刀,同王伯當隨行六十餘人逕出北門,飛
    (奔而走。)
    (北門飛報李密奪門而去,輕騎六十餘人皆望北行。)
    (至申時左側,又邢府中人來告知秦王,說李密將獨孤公主殺了。)
    (愕然,一將挺身出曰)
眾 臣:李密殺了公主,背唐而去,必反於山東,是縱虎傷人也。某願將三千鐵騎生擒李
    密與殿下。
    (眾視之,乃幽州總管盛彥師也。)
秦 王:此賊背義忘恩,殺姑之仇,如何不報。今去已遠,作急趕去。
    (於是率領精兵,盡數皆起,並力追趕。)
    (三日至馬回川,看看趕上,見李密、在前,相隔不遠,彥師大喝)
伯 當:李密休走!秦王在此。
    (李密回頭,果見塵頭起處,一彪人馬來到。)
    (上面風吹動秦王軍馬旗號。)
秦 王:(彥師大喝曰)汝殺獨孤公主,卻走這裡,吾奉秦王鈞命,特來捉汝。
伯 當:(密曰)與汝本來無仇,何如此之迫邪?
    (隨後繼至,罵曰)
秦 王:匹夫逆賊,尚敢多言!
伯 當:(即在馬上高聲大呼)王伯當!吾欲射死李密,汝可前來輔吾,免汝一死。
伯 當:生為魏公臣,死為魏公鬼,忠臣豈怕死哉!
    (遂持刀欲戰秦王。)
    (秦王大喝一聲,眾軍士弓弩齊發,箭如雨下。)
    (伯當急不能戰,捨命抱住李密之身,更不抬頭,百般遮護。)
    (可憐李密、伯當並六十餘人,不移時皆死於馬回川行宮山下。)
    (密死年六十二歲,武德元年冬十一月也。)
    (史官有詩云:
    (  李密為君笑霸王,誰知今日疊屍亡。)
    (古今多少英雄將,那個忠臣似伯當?)
    (麗泉單贊伯當一絕云:
    (  世子運機籌,伯當一旦休。)
    (心懷安國恨,眉鎖廟堂愁。)
    (英氣連霄漢,忠心貫鬥牛。)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李密被盛彥師梟下首級,送入長安。)
    (帝大喜,即將李密首級號令四門,將邢府所積金銀絹彩盡賜秦王、彥師二人。
    ()
    (密死之後,其將徐世績據守黎陽,未有所屬。)
    (帝遣魏徵說之,世績即籍郡縣戶口士馬之數,奉表來降。)
    (帝大喜,遂賜姓李,加為左衛大將軍。)
    
    
127**時間: 地點:
    (是年四月,帝大宴群臣,正飲酒間,忽報谷州刺史何如璧表稱報:洛陽王世充
    (累犯邊界,打天谷州附邑,十分危急,作急引兵救援。)
    (帝即命秦王率人馬十萬前去抵敵。)
    (秦王領命,即調人馬望洛陽進發。)
    (正在起行,又哨馬來報:劉武周興兵侵犯邊界,動擾並州,鋒勢甚銳。)
帝 大:且教齊王元吉緊守城池,待世民征服王世充,移兵並州,以拒周武。
    (畢竟還是如何?)
    (總批:或稱密似項羽,非也。)
    (項興五年霸天下,密連兵數千百戰,不能取東都。)
    (始玄感之亂,密首勸取關中;及自立,亦不能一鼓而西,宜其亡也。)
    (然禮賢得士,乃田橫之徒歟?賢於陳涉遠矣。)
    (意使密不為叛,其雄才亦不能容於世云。)
    (第三十九回 劉武固定揚稱帝)
    (劉武周,景城人也。)
    (其父名匡,徒居馬邑。)
    (母趙氏,嘗夜坐庭中,見一物如雄雞,光燭地飛,投入其懷,有娠而生武周。
    ()
    (為人驍悍,善於騎射。)
    (大業十三年,應募征遼有功,還為馬邑校尉,甚得太守王仁恭之所親愛。)
    (後日久,遂與仁恭侍妾私通,恐事泄見誅,又見天下已亂,陰有異謀,乃揚言
    (於眾曰)
武 周:今歲饑民困,相枕於野。府尊王君閉倉不恤,豈憂百姓意乎?
    (眾人聞言,皆起忿怨。)
    (武周密知人心已搖,即詐稱疾不出,聳動遠近豪傑,往探其病。)
    (乃殺牛縱酒,大言曰)
武 周:盜賊方起,百姓饑餓,壯士守分者死於溝壑。今官粟紅腐於倉,誰能與我共取之
    ?
    
    
128**時間: 地點:
    (當時諸惡少年皆願相從。)
    (武周至次日,與其徒張萬歲等十餘人候仁恭升廳視事,武周上謁,萬歲持刀自
    (後隨入,斬仁恭於地下,持首出徇郡中,無敢動者。)
    (遂開倉以賑貧乏,馳檄郡縣,遠近皆來歸附,得其萬餘,自稱太守,進據汾陽
    (宮。)
    (所得宮入,選其麗色者悉送於突厥始畢可汗。)
    (可汗大喜,遂賜以狼頭纛一面,立武周為定楊可汗,僭稱皇帝。)
    (封妻沮氏為后,改元天興。)
    (封楊伏念為左僕射,封妹婿苑君璋為內史令,宋金剛為西南道大行台。)
    (結連突厥,倚以為助,起發人馬二萬,進攻大唐。)
金 剛:唐之人馬不可輕視,臣保一人,可為先鋒,同提軍馬到彼,必獲全功。如負所舉
    ,治臣之罪。
武 周:卿若薦賢,實為國家,以圖補報,非一人之私也。惟得其當,何罪之有。但不知
    舉著甚人?
金 剛:此人姓尉遲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也。應武舉出身,使一桿虎根竹節鞭,重
    計八十二斤。常跨一匹踢雪烏騅馬,上下馳驟,奔走如飛,有萬夫不當之勇。得
    此人充為將,東征西伐,天下不足定矣。
    (當日武周建言,即遣人致書束帛逕往朔州,聘召敬德。)
    (不數日間,敬德惠然已到。)
    (武周急召來見,其人身長九尺,膀闊有圍,滿部鬚長一尺二寸。)
    (面如鐵色,目若朗星,威風凜凜,氣宇昂昂。)
    (敬德上殿,納頭便拜。)
    (武周以半禮答之,通其來意)
武 周:孤因金剛之薦,見聞足下武藝蓋世,以薄禮來聘,垂臨敝境,擢用汝為前部,同
    金剛領兵征伐唐國。汝可盡心助孤,不負所舉,他日富貴共之,孤之願也。
敬 德:臣不才,荷大王之召,恐不堪職。既以領命,敢不竟力以報。
武 周:金剛所薦不差,孤素知足下高雅之士,深明為將之道。敢問將者,三軍之司命,
    國家之安危,所係甚大且重也,可得而聞乎?
敬 德:將有五才十過:所謂五才者,智、仁、信、勇、忠也。智則不可亂,仁則能愛人
    ,信則不失期,勇則不可犯,忠則不二心也。人而有此五才,然後可以為將矣。
    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殺者、
    有智而不心怯者、有信而妄言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謀而心綏者、有剛毅
    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將有此十過,則不足以為將矣。故善將兵者,具五
    才,去十過,攻無不破,戰無不勝,謀無不成,可以無敵於天下矣。
武 周:今之為將者何如?
敬 德:今之為將者,或有勇而無謀;或有謀而無勇;或恃己之能而不容眾;或外溫恭而
    內慢易;或矜賢位而惡卑賤;或性驕傲而恥下問;或揚己之長隱人之善;或藏己
    之過彰人之罪。此皆為將之弊,而今皆從之,所以不善為將也。
武 周:若汝為將,則何如?
敬 德:若臣為將,非敢自為誇張,實出古兵法,但人不能知耳。用之以文,齊之以武,
    守之以靜,發之以動。兵之未出也如山嶽,兵之既出也如江河。變化如天地,號
    令如雷霆,賞罰如四時,運籌如鬼神。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強,柔而能
    剛,危而能安,禍而能福。機變不測,決勝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無所不
    知。自內而外,自外而內,無有或違。十萬之眾,百萬之多無有不辨。或晝而夜
    ,或夜而晝,無有不兼。範圍曲成,各極其妙。然由洞達古今,精明易學,定安
    險之理,決勝負之機,神運用之權,藏不窮之智,奇正相生,陰陽終始,然後成
    。仁以容之,禮以立之,勇以裁之,信以成之。如此則成湯之伊尹,武丁之傳說
    ,渭水之子牙,燕山之樂毅,皆吾之師也。此乃敬德為將之道,養之有素,不敢
    不告也。
    (武周見敬德議論如長江大海,一瀉萬里,喜曰)
欣 然:孤得足下,可比之漢得韓信、蜀得趙雲勝十倍矣。
    (即賜酒戴花,封為先鋒之職,同宋金剛領兵前行。)
    (次日,到教場中敷演,調遣人馬出城。)
    (前軍敬德,中軍宋金剛,後軍尋相。)
    (但見旗分黑白,劍戟森嚴,馬步軍兵浩浩蕩蕩,殺奔並州一路而來。)
    
    
129**時間: 地點:
    (卻說齊王元吉自留守並州、太原,日以射獵為生,整月不理公事。)
    (嘗言吾寧三日不吃飯,不可一日不遊獵。)
    (其網索之車亦有三十以上,隨軍屣踏田禾,搶奪商貨。)
    (每向通衢人叢之中拽弓試箭,驚百姓躲閃,笑以取樂。)
    (自以承平無事,全不以軍伍為急。)
    (忽見哨報金剛領兵而來,慌聚眾將商議。)
元 吉:今劉武周遣宋金剛率領人馬直抵吾境,眾將有何妙策,可以殺敵?
欣 然:(李仲文挺身進曰)吾聞金剛有一部將,原是胡氏之子,朔州善陽人也。後過養
    尉遲可大,因冒姓尉遲,名恭,字敬德,武藝精熟,有萬夫不當之勇。使一桿竹
    節鞭,重八十二斤,人不可敵。當請勇敢之士,先須力戰,後以智擒之。
元 吉:敬德雖勇,無謀之輩耳,不足為懼。金剛斗筲之徒,其性暴悍,利在速戰。今來
    糧食不繼,難以久特,莫若堅閉城門不出,以老其師。不過旬日之間,糧絕士困
    ,乘其弊而擊之,無不勝矣。
殷開山:殿下所言非矣,豈有人無糧草,敢來伐人之國乎?武周方欲舉亨,兵食必足,莫
    言旬日糧盡,便是一年彼亦應付充足。今閉城不戰,則示弱耳。並州士馬精強,
    以一當十,豈懼此逆賊乎?莫長他人銳氣,滅卻自己威風,早為出戰,請以決疑
    。
元 吉:汝等所見甚明,吾意已決。
    (即令宇文歆為前部,殷開山、張達為左右護衛,竇悅、蘇峻為合後。)
    (元吉議遣已畢,遂引了人馬出城,直至八仙坡下,平川曠野,列開陣勢。)
    (正直四月,天氣略熱,等候一日,早望見劉兵到來。)
    (當晚不戰,次日辰牌左側,三通畫鼓響處,門旗影裡,元吉出馬:頭戴紫金盔
    (,身披黃金鎖子甲,左右錦囊插狠牙箭,手持棗木槊,坐下赤兔馬,大罵)
高 祖:逆賊!無故興兵入寇,早早投降,不失封王之貴。愚迷不允,洗頸受戮。
    (罵尚未了,對陣上敬德挺身躍馬而出:頭戴鑌鐵盔,體掛綠錦戰袍,身披獅子
    (連環鎧甲,腰繫彎弓帶箭,狻猊寶刀,手持虎根竹節鋼鞭,坐下雪蹄烏騅馬,
    (果是黑煞天神。)
    (睜圓環眼,喊若巨雷。)
    (元吉見了,心中惶惶)
回 頭:誰敢出戰?
    (陣中一將,縱馬挺槍而出。)
    (元吉視之,乃並州長史李仲文。)
    (兩騎相交,戰不數合,被敬德一鞭打於馬下。)
    (元吉便勒馬入陣,敬德挺鞭直衝過來。)
    (元吉大潰,四散奔走。)
    (敬德在陣中如出入無人之境,背後過來殷開山、宇文歆,三軍皆至,來救元吉
    (,敬德方退。)
    (三處各折了人馬。)
    (張達、竇悅軍馬都到一處商議,言敬德英雄,果是無人可敵。)
    (正憂慮間,小校來報敬德搦戰,三處首領各自上馬歸本寨,軍分五隊,布列向
    (前。)
    (遙望敬德一處馬軍繡旗招揚,先來衝陣。)
    (前軍謝文應出馬挺槍去迎敬德,交馬手起一鞭,打文應於馬下。)
    (眾人心膽俱喪,驟馬出曰)
殷開山:吾受齊王厚恩,何不以死報!
    (手持長柄宣花月斧,飛馬而出。)
    (敬德揮鞭拍馬而來,與開山戰到十合,敬德一鞭打中開山背心,棄斧於地,兩
    (手抱定,屈身負痛而走,口吐鮮血,淋漓不止。)
    (眾隊軍士一齊吶喊,敬德迳衝竇誕軍,誕輪雙刀直迎敬德。)
    (敬德睜目大叫,揮鞭來戰兩合,誕撥回馬落荒而走,敬德驟烏騅馬趕來。)
    (那馬飛走如風,看看趕上竇誕,挺鋼鞭望後心便砍。)
    (旁邊轉過張達,怒髮衝冠,挺槍飛馬大叫)
敬 德:逆賊休走,吾在此與你共鬥一百合!
    (敬德見了,棄了竇誕,便戰張達。)
    (達抖擻神威,酣戰敬德,各隊軍士一齊助喊。)
    (張達終是力怯,槍法雜孔,被敬德大喊一聲,活捉過馬去。)
    (眾軍各自逃生,日色已晡,兩下鳴金收軍。)
    (未知張達性命如何。)
    (總批:武周結連突厥,倚以為助,自是而欲進兵大唐,乃拔扈之甚者也。)
    (然金剛所舉敬德,則深明為將之道焉,觀其五才十過之論,雖太公之《六韜》
    (、《三略》不是過矣。)
    (唐將若殷開山者,庶足以當之,而張達輩,竊有所不取也。)
    (第四十回 宋金剛義釋張達)
    (當日宋金剛坐在帳上,群刀斧手把張達推至帳前,喝曰)
金 剛:大軍到此,何不開城納降,尚敢引兵前來拒敵?
敬 德:(達曰)汝等無故入寇,侵我大唐,反稱吾為拒敵,吾豈降汝死狗奴哉?
    (喝令左右斬訖報來,達亦喝曰)
金 剛:死狗奴!斬即當斬,何以怒為?
    (金剛見達面不改容,慌大笑下階,喝退左右,親釋其縛,取衣與之,扶於正中
    (高坐)
納頭便:吾交請足下來此,同扶立劉主。誰教如此捆獲?冒瀆威容,幸勿見責。
      吾素知足下忠義之士,世之丈夫也。
    (便進酒壓驚,以上賓禮待之。)
    (張達感其恩義,無有異志。)
    (元吉折了二將,退入並州,聚眾商議。)
元 吉:吾聞敬德之名,未嘗見面。觀今日陣中,手將稱為萬人之敵,信不誣矣。此人難
    與爭鋒,只宜堅守。
    
    
130**時間: 地點:
    (正說間,人報敬德兵馬渡過晉川,來打並州。)
    (元吉轉慌,竇誕只勸不可去敵,謹守為上。)
納頭便:(階下穆遜守將出曰)某乞精兵數千,掩來軍於晉川之內。
納頭便:(竇誕勸不可去,穆遜曰)據汝只是堅守,似此何能立功名於後世乎?兵法云:
    『軍半渡可擊。』今兵渡晉川,不乘此時擊之,直待兵臨城下,將至壕邊,深根
    固蒂,難以動搖矣。穆遜願決一死戰。
    (元吉大喜,點精兵五千,隨穆遜出並州迎敵。)
    (軍至,繡旗開處,敬德提鞭出馬,穆遜卻欲出迎,後面軍士見敬德神威凜凜,
    (不戰而走。)
    (穆遜止喝不住,大敗,退入並州城,馬步軍折其大半。)
    (元吉慌急,差夏安星夜往長安見帝,呈上告急書,言敬德打死李仲文、謝文應
    (二將,活擒去張達,現圍並州至急,望早撥大將,引軍救護。)
帝 大:(驚曰)敬德何人也?
納頭便:(安曰)他覆姓尉遲,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也。人稱為百勝將。精通兵法
    ,熟諳韜略。身長九尺,黑臉蝦鬚,有萬夫不當之勇。慣使竹節鋼鞭,戰無不勝
    ,攻無不取,非等閒之輩也。
    (時滿朝文武見說,具各驚駭,低首無語。)
納頭便:(帝指班部中一人曰)汝可引一軍去解並州之急。
    (其人應聲而出,眾視之,乃裴寂也。)
    (帝喜,封為行軍總管,撥新軍五萬,差鄭樣、林虎為副將,刻日便起。)
    (先差人報知並州城內,令元吉引兵出城助戰。)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