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  至  第八〇

71**時間: 地點:
    (此時化及之將陳智略、張章仁率領本部之兵皆來歸附於密。)
    (密見其北走,已知化及是無能之輩,乃還兵鞏洛,留世績於黎陽、倉城,以防
    (化及。)
    
    
72**時間: 地點:
    (卻說行到魏縣,歎曰)
化 及:人生在世無非只是一死。今日舍其弒逆之名,不若自立為帝乎!古人有云:『千
    日為臣,何如一日為君?』少主立之無益,殺之有名矣。
    (喚部將董康,帶武士十人來殺少帝。)
    (少帝楊浩,乃煬帝呂妃所生之子。)
    (妃與少帝正在後庭嗟歎,宮女來報董康至,大駭。)
呂 妃:(康執鴆酒與少帝曰)夏日炎熱,特上壽酒。
化 及:(少帝泣曰)何相迫如是耶?
呂 妃:(康曰)壽酒勿疑。
呂 妃:既云壽酒,當先上汝壽。
化 及:(康怒曰)汝母子不肯欽耶?
化 及:(呼左右持短刀白練於前)壽酒不飲,可飲此二物。
呂 妃:(跪告康曰)妾身代帝飲酒,願將軍見憐母子性命。
化 及:(康叱曰)量汝何等,可代帝死?
呂 妃:(康舉杯與呂妃曰)你可先飲。
化 及:(妃挺胸大罵)化及弒君逆賊,天地有所不容,犬彘亦不食其肉!
呂 妃:(董康喝曰)丞相立等回報,汝等俄延,望誰救耶?
呂 妃:(大罵)汝等助桀為虐之徒,必當族滅!
    (董康大怒,雙手扯住呂妃,直擁出庭。)
    (少帝揪住董康衣服,呂妃向前攪做一團。)
    (康喚武士絞死呂妃,以鴆酒灌殺少帝。)
    (可憐少帝四月登基,六月被殺。)
    (董康還報化及,化及命拖出城外埋之,遂即位於魏縣。)
    (以父宇文述封於許,因號許國,改元至道。)
    (用天子儀仗,文官武將拜舞,俱令三呼萬歲,聲聞數里。)
    (麗泉有詩為證:花鬣班封駕早朝,玉欄宮殿壓雲濤。)
    (九州畫地中原壯,萬象橫天紫極高。)
    (日月輝明留闕內,龍蛇蟠結動旌旄。)
    (群仙遙望蓬萊拜,五色飛煙達赭袍。)
    (化及在魏縣即位,天黑三日,逆風大起,對面皆不相見。)
    (化及染驚氣疾,數日不能設朝。)
    (後病稍可,盡將文武百官一一封賞。)
    
    
73**時間: 地點:
    (卻說有人來長安,報知化及弒了煬帝,又殺少帝,今在魏縣自立為大許皇帝。
    ()
    
    
74**時間: 地點:
    (現今朝練軍馬,遠出西還。)
    (李淵聽知大哭,遂命百官發喪掛孝,望江都哭祭之。)
    (於是諸臣皆有尊淵為帝之意,未敢擅便,乃稟於世民。)
世 民:吾意已定奪了也。
    (遂引劉文靜、裴寂以見李淵。)
文 靜:方今隋室衰微,煬帝縊死江都,恭帝幼衝,百姓無主。主上年過逾矩,德及四海
    ,東蕩西除。今人長安,可以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即位,名正言順,以討群賊。
    事不宜遲,便請擇日。
世 民:(淵大驚曰)汝等言者差矣!吾今雖居王位,亦臣下之臣,為此事則反隋也?
文 靜:方今天下分崩,群雄卓立,各據一方。四海才德之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舍
    死忘生,而事其主,非為名即為利也。
      今主公苟避嫌疑,守義不舉,天下之士皆失所望,不久自去矣。
世 民:(刑部尚書蕭造曰)今隋帝已被化及所弒,主上不即帝位,而興師討賊,是不忠
    不孝也。今遠征之民皆欲主上為君,與煬帝雪恨。今主上不行,是失民望也,願
    熟思之。
文 靜:(淵曰)僭居尊號,吾實不敢。今普天之下,率土之濱,並不曾有半分德澤以及
    萬民,若如是,是篡逆也,汝等欲陷吾於不義乎?各宜商議。
諸 將:(一齊曰)主公若已推卻,三軍變矣。
    (總批:宇文弒逆,誠天地所不容,神人所共憤者也,何更曰千日為臣,不如一
    (日為君,而令部將董康鴆死其少帝?及即位,而天黑三日,逆風大起,上帝之
    (明威,乃不足懼乎?)
    (第二十一回 李淵受禪即帝位)
文 靜:(止之曰)主公平生以義為重,未肯便居尊號,諸官暫各從長商議。
諸 將:(淵曰)汝等欲尊吾為帝,不得明詔,是僭位也。
文 靜:(司農少卿裴之隱進曰)離亂之時,宜從權變;若守常道,必誤大事。吾等自去
    請詔。
    (淵再三推阻不過,恐軍心變,只得依允。)
    (世民遂命百官隨著裴之隱請詔。)
    
    
75**時間: 地點:
    (此時恭帝年幼,即令蕭造草詔,願禪於唐。)
    (制曰:朕在位一月有餘,年當幼衝,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得李氏輔政
    (。)
    (今仰瞻天位,俯察民心,炎精之數已盡,大歷合歸於唐。)
    (且神武之跡,既樹於前,明德之輝,亦昭於後,曆數昭然,已可知矣。)
    (特獻國璽,追則堯典,禪位於唐王,唐王無致辭焉。)
    (是日,蕭造、裴之隱同百官齎丹詔並玉璽請唐王獻納。)
文 靜:不可輕易。雖然詔璽已至,可築一壇受禪,以絕天下之謗。
    (卻令蔣佐築一壇於長安城外,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旌旗,眾臣皆依次排
    (列。)
    (裴寂、文靜請淵登壇,百官捧進冠冕詔璽。)
    (三讓,乃受,南面而坐,受文武百僚拜賀,即皇帝位。)
    (大赦,改元為武德元年,賜百官爵一級。)
    (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
    (立建成為太子,封世民為秦王,封元吉為齊王。)
    (以裴寂為右僕射、知政事,劉文靜為納言,隋蕭瑀為丞相府司錄,竇威為內史
    (令,劉弘基為行軍總管,其餘各據功封爵。)
    (唐王既即帝位,恭帝遂退於長樂宮。)
文 靜:(次日,於正殿受朝賀之禮,唐王降詔曰)逆賊宇文化及弒隋帝於江都,淫亂後
    宮,稱孤改號,卻又領兵西還。其子楊浩被鴆而死,此仇誓不同天地、共日月也
    。今朕已即帝位,賴卿等扶持,若不與煬帝報仇,何以為臣子之戒?朕今欲起傾
    國之兵,剿滅化及,為煬帝雪恨,朕之願也。
文 靜:陛下初登大位,坐席未安,今又欲遠征,苦勞神思,有費國用,非所宜也。
帝 大:朕賴眾臣之力,得立為王。未嘗敢怠,今將一載矣,軍馬養成銳氣,倉庫即有儲
    糧,不就此時討賊,以定中原,更待何時?
    (於是命秦王世民為行軍元帥,命御弟淮安王為副元帥,二人同領大兵十萬,征
    (討化及。)
    (秦王辭帝,歸於府下,商議調兵為隊伍,以征化及。)
    (秦王分撥已畢,選定武德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師。)
    (忽見一人,威風凜凜,厲氣昂昂,豹頭環眼,虎臂狼腰,逕至秦王面前陳言奇
    (計。)
    (眾視之,乃京兆三原人也,姓李名靖,字藥師,現為右將軍之職。)
秦 王:(靖曰)逆臣化及今權著煬帝手下精兵二十餘萬,鋒勢甚銳,未可輕敵。不如遣
    人去約魏公李密攻其右,樂壽建德攻其左,洛陽王世充躡其後,我之大兵拒其前
    。賊人勢逼,不戰而疲矣。
    (秦王大喜,即遣劉文靜齎書前去,約會各路諸侯起兵,俱至魏縣討賊。)
    (一面親率大兵離了長安,逕向魏縣進發。)
    (麗泉詩云:
    (  關內喧呼十萬兵,秦王號令自鮮明。)
    (旗穿曉日雲霞雜,山倚秋空劍戟新。)
    (千里霜威金鉞重,三秋風色戰袍輕。)
    (與誰共挽天河水,一洗中原戰血腥。)
    (話分兩頭,不說劉文靜齎書各處,先說竇建德自殺郭絢之後,居於樂壽,自稱
    (長樂王。)
    (又殺敗涿郡薛世雄,領兵乘勢來攻河間。)
    (河間府丞,義陽人也,姓王名琮,善談兵法,膽略過人,朝夕訓練士卒,與建
    (德相拒。)
    (建德圍之將及一年,不能得下。)
    
    
76**時間: 地點:
    (當時王琮在城內聞煬帝遇弒,即為二帝發喪,長幼咸穿素服,設位舉哀。)
    (戰士亦皆號哭,感動滿城之人,如喪考姚,俱傷二帝死於非命。)
    (建德探聽知之,憫其忠孝,乃遣祭酒凌敬人城弔問。)
建 德:(小校報言)建德遣凌敬來見,人無衣甲,隨後不過數人。
    (琮命休放入城。)
建 德:(樂旻進曰)建德見我勢窮,特使凌敬來說,何以絕之?放人看其言,可則從之
    ;不可則遣之。就借彼口以達吾意,有何不可。
    (王琮從其言,凌敬欣然而入。)
凌 敬:(琮曰)祭酒此來何故?
凌 敬:某今在長樂王帳下恭贊軍機,待以上賓之禮。見足下負此大才,有忠孝之心,故
    不避斧鉞,欲有利於足下。
欣 然:(琮正色曰)建德,吾仇人也。侵奪我城池,何得多言?以汝有金石之論,放汝
    入城來,何期反以讒佞之語見說我乎?
凌 敬:非敢為佞,見汝有燃眉之急,特來為兩家講和。
欣 然:(琮曰)有何損益?試為我言之。
凌 敬:近來四方爭競,人人思歸明主,以煬帝尚在,不敢亂動。足下只宜固守城池,以
    盡臣職。今煬帝已死,少帝繼亡,隋祚亦無遺類矣,何乃固執如此?且以一孤城
    ,欲拒數萬之師,不亦愚乎?
欣 然:(琮曰)今吾視死如歸,汝當速去,吾不降矣。
凌 敬:(敬大笑曰)足下所見錯矣!且人在世,無非只欲得美名,求其富貴,以為子孫
    計。今足下固守河間已有日矣,為二帝發喪,極盡其哀忠孝之心,天地人所共知
    。況天下鼎沸,四海無適,城陷在目下,尚不自忖,執迷如此,有日玉石俱焚,
    悔之晚矣。不如隨我歸長樂王,立國安民,共誅弒逆,立不世之功,豈不為美?
    願熟思之。
    (琮見敬言井井有條,沉吟半晌,歎曰)
喟 然:吾不得為忠臣矣!願從君言,以救一郡生靈。但不能報二帝之仇,有愧於心,又
    恐長樂王不能容我。
凌 敬:長樂王寬洪大量,何所不容。目今舉意,正在討賊,必能伸汝志矣。
喟 然:(琮曰)雖然如此,暫請長樂王退軍,容我收拾,即便來降。
    (凌敬辭別,回至營中,具說其事。)
    (建德大喜,遂傳令兵退三十里安營,設宴以候王琮。)
    (次日,建德遣監軍宋正本領兵往迎,建德自出轅門相接。)
    (王琮輕身入拜,建德慌下帳來扶起。)
凌 敬:(琮曰)敗兵之將,深感大王不殺之恩,當效犬馬之報。
建 德:吾素知足下忠義之士,安肯加害。特令凌敬相請,輔吾立國,共保富貴。
凌 敬:(琮曰)某乃碌碌庸才,何敢當職,但可充執鞭墜鐙之役而已。然二帝之仇不可
    不報,大王若與一旅之師,臣即先往,願助一臂之力。
    (言訖,淚下如雨,捶胸而哭。)
建 德:(國)此事匆擾,吾必興兵討之。
    (作宴管待,王琮拜謝而散。)
    (畢竟還是如何?)
    (總批:李淵奉招登壇,三讓乃受,非篡弒之比。)
    (卻又起兵討賊,以報場帝之仇,誠可為後世臣子之戒。)
    (看他命秦王、命御弟,規模何等井井有條,然以兵取而必曰:「禪」,是未免
    (襲衰世之跡也。)
    (第二十二回 竇建德自立夏帝)
    
    
77**時間: 地點:
    (當時河間郡丞王琮因凌敬之說,舉城來降竇建德。)
    (建德部將劉黑闥曰:「王琮久困我之大兵,將及一載,損傷士卒極多。)
    (今因力盡來降,願大王以油鑊烹之,以謝大王」)
建 德:人既以誠心來降,殺之是不義也。吾初起於平原,為盜之時,不暴殺不能服眾。
    今日欲定天下,安百姓,豈可殺戮忠臣乎?
凌 敬:(乃下令軍中曰)先與王琮有冤,敢不遵軍令而妄殺者,誅其三族。
    (自是軍中寂然。)
    (遂封王綜為河間刺史。)
    (河北郡縣聞知,咸來歸附。)
    
    
78**時間: 地點:
    (是年冬十月,忽有一大飛禽止於樂壽,數萬飛禽隨之。)
    (經一日,方始飛去。)
凌 敬:(王綜視之)此鳳也,非明王不出,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國家將興,始有
    此祥瑞,長樂王其將興乎!
    (人報建德,暗喜,以為己之祥瑞。)
    (又有宗城人氏,姓張名亨,於金山內採樵為生。)
    (忽見山僻起一道燄色,上衝碧落。)
    (亨歸家,帶鋤掘之,但見金光散亂,得一玄圭。)
    (潛入樂壽,獻於建德。)
建 德:(孔德紹曰)昔夏禹受舜禪,以朝諸侯,得此圭於外國。今復來獻大王,此天賜
    也。今隋主被弒,天下慌慌,大王當順人心,以正大位,亦號為夏可也。
建 德:未知此事可否?
凌 敬:近聞時有景雲祥風從璇璣下來。樂壽西北角有黃氣高數千丈,沖霄而起。帝星見
    於胃、昴、畢之間分,炯炯如月,瑞兆多端。若此,大王宜即帝位,以繼隋統,
    更復何疑。
    (建德大喜。)
    (又聞李淵、李軌、朱粲、蕭銑、梁士都、林士弘、王世充、宇文化及皆自立,
    (於是始建天子旌旗,冕旒黼黻,出入警蹕,即位於樂壽。)
    (百官皆呼萬歲。)
    (因鳳鳴之瑞,改元為五鳳元年,國號大夏。)
    (立曹氏為皇后,封楊政道為勛國公,齊善行為僕射,裴矩、宋正本為納言,孔
    (德紹為內史詩郎,凌敬為祭酒,劉黑闥、尚雅賢為總管,妻弟曹旦為護軍將軍
    (,其餘悉加官爵。)
    (樂壽軍民無不欣躍。)
    (次日,於正殿受朝賀之札)
建 德:孤本無才,為眾所推,以至今日。卿等宜竭力為國,以定天下。
凌 敬:願肝膽塗地,以報相知之恩。
建 德:居此大位,將何策以守之?
凌 敬:方今英雄並起,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須得高明遠見之士以輔大王,夏國自定也
    。
建 德:孤欲舉兵征討化及,此事賴子肅為之。
凌 敬:某駑鈍不才,恐負倚托之重。願薦一人以輔大王。
    (問是誰,敬曰)
建 德: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在隋封為太僕,後被佞臣所譖,退隱於田野,實有將
    相之才。乃淮東人也,姓揚名義臣,速召用,可以為助。
建 德:(大悅)汝若不說,幾乎忘了此人。孤昔與之相持數陣,已知其為棟樑。孤觀此
    人用兵,天下少有及者,汝當與孤以禮聘之。
    (凌敬欣然領命,辭別建德而去。)
    
    
79**時間: 地點:
    (卻說楊義臣自大業七年在山東一路收復賊盜,入朝上表,被奸臣所譖,奪還印
    (綬。)
    (見隋祚將絕,恐禍臨己,遂變姓名,隱於濮州雷夏澤中。)
    (日與漁樵往來共樂,夜則手不釋卷。)
    (每觀至楚月,歎曰)
喟 然:異哉,昭王之為人也!
    (侍童在側,請問其詳。)
義 臣:昔楚國昭王與吳戰,兵敗,失去踦履,已走三十步矣。昭王勒馬復回,取其失履
    。左右怪而問曰:『追兵至近,大王何故獨回?』昭王曰:『吾豈惜一履?特因
    此履與我同出之久,必欲取以同回,全其義也。』吾雖不比古人,然觀此,輒動
    故舊之思。宇文士及是化及之弟也,與吾交契甚厚,今日化及妄行弒逆,僭稱許
    帝,此人庸暗,非撥亂之主,天下合兵討之,其敗必矣。士及被其連罪,吾不忍
    見其罹禍矣。
      故人遇禍而不之顧,亦猶昭王之棄弊履也。
喟 然:(侍童曰)何能救之?
義 臣:吾有一計,教彼行之,必全身遠害。
    (次日,義臣遣人齎一瓦罐,親筆封記,逕投魏縣來,送與士及。)
    (接見,大悅曰)
士 及:吾正想兄,久不相見,不知今在何處?
士 及:(隨引進,入書齋,逼去左右)太僕事體若何?
義 臣:(其人答曰)自從彼讒之後,變改姓名,濮中雷夏澤中漁樵為樂。
士 及:曾有書否?
義 臣:無書,只有此物為信。
    (士及開視之,其中止有二棗,並一糖龜。)
    (士及反覆不解其意,忽見屏後轉出一佳人,闌姿蕙質,真國色也。)
    (視之,乃是士及同母親妹,名曰淑姬。)
    (年方一十七歲,猶未適人。)
士 及:(向前低聲)請問哥哥,此是何人所送?
士 及:此吾舊友、前隋太僕楊義臣送也。此人深通兵法,善曉天文,後被奸臣所譖,削
    去兵權,棄官歸隱。今日令人送來一罐,封記甚密。罐內只有紅棗、糖龜二物。
    吾察其情,不識來意,正此猶豫不決。
義 臣:(淑姬曰)此物有何難省,只是勸兄早早歸唐,庶脫弒逆之禍。
士 及:(大喜)汝言之當,吾意已決。急與婦妾人等收拾,俱作男子裝扮,明日早行,
    勿使人知。
    (一面打發來人回去,拜復楊兄,謹當受教。)
    (其人去訖。)
化 及:(次日進見)今聞唐主李淵命秦王世民領兵會合征伐,未審諸侯從其計否。今臣
    欲帶一二家童,假裝避兵,前去探聽虛實,數日便回。
化 及:汝有此心報國,勿令洩露其事。
    (士及回至家內,帶領數人出離了魏縣,直奔長安而去。)
    (原來士及與唐主有一面之交,數日得到長安,人報唐主,即下手詔召之。)
    (士及一見如舊,敘其間闊,即將其妹淑姬進與唐主。)
    (唐主大喜,納之為妃,封士及為上儀、同三司軍事。)
    (當日使者回見義臣,言士及依命投唐,將妹淑姬進獻,唐主納之為妃。)
義 臣:(喜曰)吾友得其所矣。
使 者:吾在途中,聽聞竇建德自立為夏帝,今遣凌敬來聘太僕,未知是否?
義 臣:建德是吾殺不死之賊,安從彼哉?且吾變了姓名,豈知來此?
使 者:只恐有人教在此來。
    (且看凌敬來意如何?)
    (總批:建德欲征討化及,凌敬以楊義臣為薦,可謂有知人之明。)
    (義臣恐禍連士及,遣人以早早歸唐為勸,可謂有故舊之誼。)
    (變姓名而隱澤中,太僕之高也;察罐物而識來意,其淑姬之智乎?)
    (第二十三回 凌敬義說楊義臣)
    
    
80**時間: 地點:
    (卻說凌敬起行,不一日到了濮州,先投客店安歇,次日整衣冠來見義臣。)
土 人:(先於鄰近訪問)此去離城五里雷夏澤中,前有一人,不知姓名,自言姓張,人
    只呼為張公,今在澤畔釣魚為樂。
凌 敬:此必義臣也,但此人不得見面,如何是好。
    (即邀土人引路,稱為遠客,因與逕入。)
    (遙觀雷夏景物,茂盛不已,果然山不在高而清,水不在深而秀。)
    (松柏交翠,猿鶴相隨,觀之不足。)
    (忽見一人,蒼顏鶴髮,氣宇軒昂,頭頂斗笠,身披蓑衣,在船上垂釣。)
    (自歌自飲,似有酒酣之狀。)
    (乃自吟詩云:
    (  來往煙波無定居,生涯蓑笠外無餘。)
    (閒垂雨鬢猶如鶴,只把孤竿時釣魚。)
    (月浦泛舟歌款乃,雨篷歸岸掛蕭疏。)
    (愚人誤認金魚貴,多少縈心不自知。)
    (吟罷又飲,又吟一絕云:
    (  山雨溪風捲釣絲,瓦甌篷下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下前灘也不知。)
    (聞其吟,與家童曰)
凌 敬:此真隱者之樂,吾不如也。
    (近前視之,乃一老叟,正在飲樂。)
凌 敬:(對岸連聲叫)買魚,買魚!
    (那老叟睜開醉眼,看岸上是一儒者,葛巾布袍,笑容可掬,即撐漁舟至岸,係
    (於綠楊深處。)
凌 敬:故人別來無恙?
義 臣:汝乃何人,跑上岸來?
凌 敬:敬自別太僕許久,不想太僕鬚已蒼白。憶昔相從,多蒙教誨,至今感德不忘。今
    日相遇,如撥雲觀日矣。
義 臣:每想子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今日天賜一會,吾之有幸,不知足下今歸何處
    ?
凌 敬:自別之後,身無所托,因見竇建德有容人之量,以此歸附於夏,官封祭酒之職。
    因想吾兄,故來相訪。義臣邀入草堂,設席相待。
    (酒行數巡,敬令從人取金帛列於義臣面前,驚曰)
義 臣:何謂有此?
凌 敬:此是夏主久慕公德,特令某送此禮物以獻,恐不得見,故假以遠客為名,庶無嫌
    疑也。
義 臣:建德,吾之仇人,如此見愛,有何功以受此乎?
凌 敬:目今煬帝被弒,群雄並起,各殺郡守以應諸候,蓋為百姓除害,以安天下。凡懷
    一才一藝者,尚欲效用,太僕抱經濟之略,負孫吳之策,顧乃棲身蓬蒿,與草木
    為休戚,空老林下,誠為可惜。今夏主仗義行仁,改稱帝號,四方響應。聞太僕
    之名,特來聘迎。太僕及時應召,救民於水火之中,致君於堯舜之盛,夏之君臣
    望太僕久矣。
義 臣: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吾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
    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於世乎?
凌 敬:太僕之言謬矣,今天下英雄各自立國,隋之國祚已滅絕矣,何不熟思之?欲報二
    帝之仇,不若歸附夏主,借其兵勢,往誅叛逆,豈不稱太僕之願乎?
義 臣:(猛然悟曰)足下此言甚極有理,吾見建德亦能屈節下士,又無篡逆之名,若能
    允吾三事,即去從之,不然,決不去矣。
凌 敬:是何三事?
義 臣:一不稱臣於夏;二不願顯我姓名;三擒獲化及,報得二帝之仇,則當放我歸還田
    里。
凌 敬:(敬大笑曰)只這三事,夏主何所不從。
    (凌敬上馬欲回,囑曰)
義 臣:此去曹濮山,有強寇范願,極是驍勇,領盜數千,皆敢死之士。遠靠泰山以為巢
    穴,每來二州搶奪客貨。即今山寨絕糧,四下剽掠,足下收得此輩,同回夏國,
    助振軍威,足能滅許矣。
    (義臣附耳低言,不過數語,凌敬點頭,隨即辭別回去。)
    (麗泉詩云:
    (  隋國群雄勢未分,獨公謀策最機深。)
    (不臣夏主何名利,只盡報仇一片心。)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