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 至 第一九〇

181**時間: 地點:
    (其時太宗正用兵征伐河東,遣人問先生勝負消息。)
    (先生在使者掌中,寫一「休」字,太宗見之不樂。)
    (因軍馬已發,不曾停止。)
    (再遣人問先生時,但見他閉目而睡,  之聲,直達戶外。)
    
    
182**時間: 地點:
    (明日去看,仍復如此。)
    (一連睡了三個月,不曾起身。)
    (河東軍將,果然無功而返。)
    (太宗正當嗟嘆,忽見陳摶道冠野服,逍遙而來,直上金鑾寶殿。)
    (太宗見其不召自來,甚以為異。)
陳 摶:老夫今日還山,特來辭駕。
    (太宗聞言,如有所失,欲加摶以帝師之號,筑宮奉事,時時請教。)
    (陳摶固辭求去,呈詩一首。)
    (詩云:
    (    草澤吾皇詔,圖南摶姓陳。)
    (三峰千載客,四海一閒人。)
    (世態從來薄,詩情自得真。)
    (乞全獐鹿性,何處不稱臣?)
陳 摶:二十年之後,老夫再來候見聖顏。
    (太宗知不可留,特賜御宴於都堂,使宰相、兩禁官員俱侍坐,每人制送行詩一首,以寵其歸。
    ()
    (又將太華全山,御筆判與陳摶為修真之所,他人不得侵漁。)
    (賜號為「白雲洞主希夷先生」,聽其還山。)
    (此太平興國元年事也。)
    (到端拱五年,太宗皇帝管二十年的乾坤,尚不曾立得太子。)
    (長子楚王元佐,因九月九日不曾預得御宴,縱火燒宮。)
    (太宗大怒,廢為庶人。)
    (心愛第三子襄王元侃,未知他福分如何,口中不言,心下思想)
宋太宗:惟有希夷先生陳摶,最善相人。當初在酒肆中,就相定我兄弟二人當為皇帝,趙普為宰相。如今
    得他一來,決斷其事便好。
內侍乙:(轉念猶未了,內侍報道)有太華山處士陳摶,叩宮門求見。
    (太宗大驚,即時宣進)
宋太宗:先生此來何意?
陳 摶: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來決之。
宋太宗:(太宗大笑道)朕固疑先生有前知之術,今果然也。朕東宮未定,有襄王元侃,寬仁慈愛,有帝
    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煩先生到襄府一看。
    (陳摶領命,纔到襄府門首便回。)
宋太宗:朕煩先生到襄府看襄王之相,如何不去而回?
陳 摶:老夫已看過了。襄府門前,奉役奔走之人都有將相之福,何必見襄王哉?
    (太宗之意遂決。)
    (即日宣詔,立襄王為太子,後來真宗皇帝就是。)
    (陳摶在京師,又住了一月。)
    
    
183**時間: 地點:
    (忽然辭去,仍歸九石巖。)
    
    
184**時間: 地點:
    (其時,有門人穆伯長、種放等百餘人,皆築室於華山之下,朝夕聽講。)
    (惟有五龍蟄法,先生未嘗授人。)
    (忽一日,遣門人輩於張超谷口、高巖之上,鑿一石室。)
    (門人不敢違命。)
    (室既鑿成,先生同門人往觀之。)
    (其巖最高,望下雲煙如翠。)
陳 摶:(先生指道)此毛女所謂『相將入翠煙』也,吾其歸於此乎?
    (言末畢,屈膝而坐,揮門人使去。)
    (右手支頤,閉目而逝,年一百一十八歲。)
    (門人環守其尸,至七日,容色如生,肢體溫軟,異香撲鼻。)
    (乃制為石匣盛之,仍用石蓋;束以鐵鎖數丈,置於石室。)
    (門人方去,其巖自崩,遂成陡絕之勢。)
    (有五色雲,封住谷口,彌月不散。)
    (後人因名其處為希夷峽。)
    (到徽宗宣和年間,有閩中道士徐知常,來游華山。)
    (見峽上有鐵鎖垂下,知常攀緣而上,至於石室。)
    (見匣蓋欹側,啟而觀之,惟有仙骨一具,其色紅潤,香氣逼人。)
    (知常再拜畢,為整其蓋,復攀緣而下。)
    
    
185**時間: 地點:
    (其時徐知常得幸於徽宗,官拜左街道錄,將此事奏知天子。)
    (天子差知常賫御香一注,重到希夷峽,要取仙骨供養在大內。)
    (來到峽邊,已不見有鐵鎖,但見雲霧重重,危巖壁立,嘆息而返。)
    (至今希夷先生蛻骨在張超谷,無復有人見之者矣!有詩為證:
    (    從來處士竊名浮,誰似希夷閒到頭?)
    (兩隱名山供笑傲,四辭朝命肯淹留。)
    (五龍蟄法前人少,八卦神機後學求。)
    (片片白雲迷峽鎖,石牀高臥足千秋。)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倦壓鰲頭請左符,笑尋頳尾為西湖。)
    (二三賢守去非遠,六一清風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滿,重陽曾插菊花無?)
    (聚星堂上誰先到?欲傍金尊倒玉壺。)
    (這一首詩,乃宋朝士大夫劉季孫《寄蘇子瞻自翰苑出守杭州》詩。)
    (元來東坡先生蘇學士凡兩次到杭州:先一次,神宗皇帝熙寧二年,通判杭州;第二次,元佑年
    (中,知杭州軍州事。)
    (所以臨安府多有東坡古跡詩句。)
    (後來南渡過江,文章之士極多。)
    (惟有洪內翰才名,可繼東坡之作。)
    (洪內翰曾編了《夷堅》三十二志,有一代之史才。)
    (在孝宗朝,聖眷甚隆。)
    (因在禁林,乞守外郡,累次上章,聖上方允,得知越州紹興府。)
    (是時淳熙年上,到任時遇春天。)
    (有首回文詩,做得極好,乃詩人熊元素所作。)
    (詩云:
    (    融融日暖乍晴天,駿馬雕鞍繡轡聯。)
    (風細落花紅襯地,雨微垂柳綠拖煙)
    (茸鋪草色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
    (同恨此時良會罕,空飛巧燕舞翩翩。)
    (若倒轉念時,又是一首好詩:
    (    翩翩舞燕巧飛空,罕會良時此恨同。)
    (前砌玉梢花剪雪,曲江春色草鋪茸。)
    (煙拖綠柳垂微雨,地襯紅花落細風。)
    (聯轡繡鞍雕馬駿,天睛乍暖日融融。)
    (這洪內翰遂安排筵席於鎮越堂上,請眾官宴會。)
    (那四司六局秪應供過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當日果獻時新,食烹異味。)
    (酒至三杯,眾妓中有一妓,姓王,名英。)
    (這王英以纖纖春筍柔荑,捧著一管纏金絲龍笛,當筵品弄一曲。)
    (吹得清音嘹亮,美韻悠揚,眾官聽之大喜。)
    (這洪內翰令左右取文房四寶來,諸妓女供侍於面前,對眾官乘興,一時文不加點,掃一隻詞,
    (喚做《虞美人》。)
    (詞云:
    (  忽聞碧玉楼頭笛,聲透晴空碧。)
    (宮、商、角、羽任西東,映我奇觀驚起碧潭龍。)
    (數聲嗚咽青霄去,不捨《梁州序》。)
    (穿雲裂石響無蹤,驚動梅花初謝玉玲瓏。)
官人甲:(洪內翰珠璣滿腹,錦繡盈腸,一隻曲兒,有甚難處?做了呈眾官,眾官看罷,皆喜道)語意清
    新,果是佳作。
孔通判:(方纔誇羨不已,只見一個官員,在眾中呵呵大笑)學士作此龍笛詞,雖然奇妙,此詞八句,偷
    了古人作的雜詩、詞中各一句也。
    (洪內翰看那官人,乃孔通判,諱德明。)
洪內翰:(洪內翰大驚道)孔丈既知如此,可望見教否?
    (孔通判乃就筵上,從頭一一解之。)
孔通判:(第一句道)忽聞碧玉楼頭笛。
    (偷了張紫微作《道隱》詩中第四句。)
    (詩道:
    (    試問清軒可煞青,霜天孤月照蓬瀛。)
    (廣寒宮裡琴三弄,碧玉楼頭笛一聲。)
    (金井轆轤秋水冷,石牀茅舍暮雲清。)
    (夜來忽作瑤池夢,十二闌干獨步行。)
孔通判:(第二句道)聲透晴空碧。
    (偷了駱解元作《王嬌姿唱詞》中第三句。)
    (詩道:
    (    謝氏筵中聞雅唱,何人隔幕在簾帷?)
    (一聲點破睛空碧,遏住行雲不敢飛。)
孔通判:(第三句道)宮、商、角、羽任西東。
    (偷了曹仙姑作《風響》詩中第二句。)
    (詩道:
    (    碾玉懸絲掛碧空,宮、商、角、羽任西東。)
    (依稀似曲纔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孔通判:(第四句道)映我奇觀驚起碧潭龍。
    (偷了東坡作《櫓》詩中第三、第四句。)
    (詩道:
    (    伊軋江心激箭衝,天涯無際去無蹤。)
    (遙遙映我奇觀處,料應驚起碧潭龍。)
孔通判:(過處第五句道)數聲嗚咽青霄去。
    (偷了朱淑真作《雁》詩中第四句。)
    (詩道:
    (    傷懷遣我腸千縷,征雁南來無定據。)
    (嘹嘹嚦嚦自孤飛,數聲嗚咽青霄去。)
孔通判:(第六句道)不捨《梁州序》。
    (偷了秦少游作《歌舞》詩中第四句。)
    (詩道:
    (    纖腰如舞態,歌韻如鶯語。)
    (似錦罩廳前,不捨《梁州序》。)
孔通判:(第七句道)穿雲裂石響無蹤。
    (偷了劉兩府作《水底火炮》詩中第三句。)
    (詩道:
    (    一激轟然如霹靂,萬波鼓動魚龍息。)
    (穿雲裂石響無蹤,卻虜驅邪歸正直。)
孔通判:(臨了第八句道)驚動梅花初謝玉玲瓏。
    (偷了士人劉改之來謁見婺州陳侍郎作《元宵望江南》詞中第四句。)
    (詞道:
    (    元宵景,天氣正融融。)
    (柳線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謝玉玲瓏。)
    (明月映高空。)
    (賢太守,歡樂與民同。)
    (簫鼓聒殘燈火市,輪蹄踏破廣寒宮。)
    (良夜莫匆匆。)
官人甲:(孔通判從頭解說罷,洪內翰大喜!眾官稱嘆道)奇哉!奇哉!
    (洪內翰教左右別辦一勸。)
洪內翰:(勸罷,與孔通判道)適間門下解說得甚妙,甚妙!欲求公作《龍笛》詞一首,永為珍賜。
    (孔通判相謝罷,遂作一詞,喚做《水調歌頭》。)
    (詞云:
    (    玉人揎皓腕,纖手映朱唇。)
    (龍吟越調孤噴,清濁最堪聽。)
    (欲度寧王一曲,莫學桓伊三弄,聽答兀中丁。)
    (憶昔知音客,鑒別在柯亭。)
    (至更深,宜月朗,稱疏星。)
    (天高氣爽,霜重水綠與山青。)
    (幸遇良宵佳景,轟起一聲蘄州,耳畔覺泠泠。)
    (裂石穿雲去,萬鬼盡潛形。)
    (兀的正是:
    (    高才得見高才客,不枉留傳紀好音。)
    
    
186**時間: 地點:
    (說話的,你因甚的,頭回說這「八難龍笛詞」?自家今日不說別的,說兩個客人,將一對龍笛
    (蘄材,來東峰東岱嶽燒獻。)
    (只因燒這蘄材,卻教鄭州奉寧軍一個上廳行首,有分做兩國夫人,嫁一個好漢,後來為當朝四
    (鎮令公,名標青史。)
    (直到如今,做幾回花錦似話說。)
    (這未發跡的好漢,卻姓甚名誰?怎地發跡變泰?直教縱橫宇宙三千里,威鎮華夷四百州。)
    (有一詩,單道五代興亡。)
    (詩云:
    (    自從唐季墜朝綱,天下生靈被擾攘。)
    (社稷安危懸卒伍,朝廷輕重系藩方。)
    (深冬寒木固不脫,未旦小星猶有光。)
    (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迅掃待真王。)
    
    
187**時間: 地點:
    (卻說是五代唐朝裡,有兩個客人:王一太,王二太,乃兄弟兩人。)
    (獲得一對蘄州出的龍笛材,不曾開成笛。)
    (天生奇異,根似龍頭之狀,世所無者。)
    (特地將來兗州奉符縣東峰東岱嶽殿下火池內燒獻。)
    (燒罷,聖帝賜與炳靈公。)
    (炳靈公遂令康、張二聖前去鄭州奉寧軍,喚開笛閻招亮來。)
    (康、張二聖領命,即時到鄭州,變做兩個凡人,逕來見閻招亮。)
    (這閻招亮正在門前開笛,只見兩個人來相揖。)
康 聖:(作揖罷)一個官員,有兩管龍笛蘄材,欲請待詔便去開則個。這官員急性,開畢重重酬謝,便
    等同去。
    (閻招亮即時收拾了作仗,廝趕二人來。)
    (頃刻間,到一個所在。)
    (閻招亮擡頭看時,只見牌上寫道)
閻招亮:東峰東岱嶽。
    (但見:
    (    群山之祖,五嶽為尊。)
    (上有三十八盤,中有七十二司。)
    (水簾映日,天柱插空。)
    (九間大殿,瑞光罩碧瓦凝煙;四面高峰,偃仰見金龍吐霧。)
    (竹林寺有影無形,看日山藏真隱聖。)
    (閻招亮理會不下。)
    (康、張二聖相引去,參拜了炳靈公。)
    (將至一閣子內,已安蘄材在桌上,教閻招亮就此開笛。)
康 聖:(吩咐道)此乃陰間,汝不可遠去。倘行遠失路,難以回歸。
    (吩咐畢,二聖自去。)
    (招亮片時開成龍笛。)
    (吹其聲,清幽可愛。)
    (等半晌,不見康、張二聖來。)
閻招亮:(招亮默思量起)既到此間,不去看些所在,也須可惜。
    (遂出閣子來。)
    (行不甚遠,見一座殿宇。)
    (招亮走至廊下,聽得靜鞭聲急,遂去窗縫裡偷眼看時,只見:
    (    蝦鬚簾卷,雉尾扇開。)
    (冕旒升殿,一人端拱坐中間;簪笏隨朝,眾聖趨蹡分左右。)
    (金鐘響動,玉磬聲頻。)
    (悠揚天樂五雲間,引領百神朝聖帝。)
    (聖帝降輦升殿,眾神起居畢。)
鬼吏甲:(傳聖旨)押過公事來。
    (只見一個漢,項戴長枷,臂連雙杻,推將來。)
閻招亮:(閻招亮肚裡道)這個漢,好面熟!
    (一時間,急省不起他是兀誰。)
    (再傳聖旨,令押去換銅膽鐵心;卻令回陽世,為四鎮令公,告戒)
鬼吏甲:切勿妄殺人命。
    (招亮聽得,大驚。)
    
    
188**時間: 地點:
鬼吏乙:(忽然一鬼吏喝道)凡夫怎得在此偷看公事?
    
    
189**時間: 地點:
    (當時,閻招亮聽得鬼吏叫,急慌走回,來開笛處閣子裡坐地。)
    (良久之間,康、張二聖,來那閣子裡來。)
    (見開笛了,同招亮將龍笛來呈。)
    (吹其笛,聲清韻長。)
炳靈公:(炳靈公大喜道)教汝福上加福,壽上加壽。
閻招亮:不願加其福壽。招亮有一親妹閻越英,見為娼妓。但求越英脫離風塵,早得從良,實所願也。
炳靈公:汝有此心,乃凡夫中賢人也,當令汝妹嫁一四鎮令公。
    (招亮拜謝畢,康、張二聖送歸。)
    (行至山半路高險之處,指招亮看一去處。)
    (正看裡,被康、張二聖用手打一推,攧將下峭壁巖裡去。)
    (閻待詔吃一驚,猛閃開眼,卻在屋裡牀上,渾家和兒女都在身邊。)
閻招亮:(問那渾家道)做甚的你們都守著我眼淚出?
閻 妻:你前日在門前正做生活裡,驀然倒地,便死去。摸你心頭時,有些溫,扛你在牀上兩日。你去下
    世做甚的來?
    (招亮從康、張二聖來叫他去許多事,一一都說。)
    (屋裡人見說,盡皆駭然。)
    (自後過了幾時,沒話說。)
    (時遇冬間,雪降長空,石信道有一首《雪》詩,道得好:
    (    六出飛花夜不收,朝來佳景有宸州。)
    (重重玉宇三千界,一一瓊臺十二樓。)
    (庾嶺寒梅何處放?章臺飛絮幾時休?)
    (還思碧海銀蟾畔,誰駕丹山碧鳳游?)
    (其雪轉大。)
    (閻待詔見雪下,當日手冷,不做生活,在門前閑坐地。)
    (只見街上一個大漢過去。)
    (閻待詔見了,大驚道)
閻招亮:這個人,便是在東嶽換銅膽鐵心未發跡的四鎮令公,卻打門前過去。今日不結識,更待何時?
    (不顧大雪,撩衣大步趕將來。)
    (不多幾步,趕上這大漢。)
閻招亮:(進一步,叫道)官人拜揖。
    (那大漢卻認得閻招亮是開笛的,還個喏)
史弘肇:待詔沒甚事?
閻招亮:今日雪下,天色寒冷。見你過去,特趕來相請,同飲數杯。
    (便拉入一個酒店裡去。)
    (這個大漢,姓史,雙名弘肇,表字化元,小字憨兒。)
    (開道營長行軍兵。)
    (按《五代史》本傳上載道:鄭州榮澤人也。為人驍勇,走及奔馬。)
    (酒罷,各自歸家。)
    
    
190**時間: 地點:
    (明日,閻待詔到妹子閻越英家)
閻待詔:我昨日見一個人來,今日特地來和你說。我多時曾死去兩日,東嶽開龍笛。見這個人換了銅膽鐵
    心,當為四鎮令公,道令你嫁這四鎮令公。我日多時,只省不起這個人。昨日忽然見他,我請他
    吃酒來。
閻越英:(閻越英問道)是兀誰?
閻招亮:(閻招亮接口道)是那開道營有情的史大漢。
    (閻越英聽得說是他,好場惡氣)
閻越英:我元來合當嫁這般人?我不信!
    (自後閻待詔見史弘肇,須買酒請他。)
    (史大漢數次吃閻待詔酒食。)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