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一  至  第七六〇

751**時間: 地點:
    明日我早去催他出城。』今早張千去了一個早晨,兩人雙雙而回,單不見了丈夫
    。
      不是他謀害了是誰?若是我丈夫不在馮家,昨日李萬就該追尋了,張千也該
    著忙,如何將好言語穩住小婦人?其情可知。
      一定張千、李萬兩個在路上預先約定,卻叫李萬乘夜下手。今早張千進城,
    兩個乘早將屍首埋藏停當,卻來回覆小婦人。望青天爺爺明鑒!
知 州:(賀知州道)說得是。
    (張千、李萬正要分辯,知州相公說道)
知 州:你做公差,所乾何事?若非用計謀死,必然得財賣放。有何理說?
    (喝叫手下將那張、李重責三十。)
    (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張千、李萬隻是不招。)
    (婦人在旁,只顧哀哀的痛哭。)
    (知州相公不忍,便討夾棍,將兩個公差夾起。)
    (那公差其實不曾謀死,雖然負痛,怎生招得?一連上了兩夾,只是不招。)
    (知州相公再要夾時,張、李受苦不過,再三哀求道)
知 州:沈襄實未曾死,乞爺爺立個限期,差人押小的找尋沈襄,還那聞氏便了。
    (知州也沒有定見,只得勉從其言。)
    (聞氏且發尼姑庵住下。)
    (差四名民壯,鎖押張千、李萬二人追尋沈襄,五日一比。)
    (店主釋放寧家。)
    (將情具由申詳兵備道,道里依繳了。)
    (張千、李萬一條鐵鏈鎖著,四名民壯,輪番監押。)
    (帶得幾兩盤纏,都被民壯搜去為酒食之費,一把倭刀也當酒吃了。)
    (那臨清去處又大,茫茫蕩蕩,來千去萬,那裡去尋沈公子?也不過一時脫身之
    (法。)
    (聞氏在尼姑庵住下,剛到五日,准准的又到州裡去啼哭,要生要死。)
    (州守相公沒奈何,只苦得比較差人。)
    (張千、李萬,一連比了十數限,不知打了多少竹批,打得爬走不動。)
    (張千得病身死,單單剩得李萬,只得到尼姑庵來拜求聞氏道)
只 得:小的情極,不得不說了。其實奉差來時,有經歷金紹口傳楊總督鈞旨,教我中途
    害你丈夫,就所在地方,討個結狀回報。我等口雖應承,怎肯行此不仁之事?不
    知你丈夫何故忽然逃走,與我們實實無涉。青天在上,若半字虛情,全家禍滅!
    如今官府五日一比,兄弟張千,已自打死。小的又累死也是冤枉。你丈夫的確未
    死,小娘子他日夫婦相逢有日。且求小娘子休去州裡啼啼哭哭,寬小的比限,完
    全狗命,便是陰德!
聞 氏:據你說不曾謀害我丈夫,也難准信。既然如此說,奴家且不去稟官,容你從容查
    訪。只是你們自家要上緊用心,休得怠慢。
    (李萬喏喏連聲而退。)
    (有詩為證:
    (  白金廿兩釀凶謀,誰料中途已失囚?)
    (鎖打禁持熬不得,尼庵苦向婦人求。)
    (官府立限緝獲沈襄,一來為他是總督衙門的緊犯,二來為婦人日日哀求,所以
    (上緊嚴比。)
    (今日也是那李萬不該命絕,恰好有個機會。)
    
    
752**時間: 地點:
    (卻說總督楊順、御史路楷,兩個日夜商量,奉承嚴府,指望旦夕封侯拜爵。)
    (誰知朝中有個兵科給事中吳時來,風聞楊順橫殺平民冒功之事,把他盡情劾奏
    (一本,並劾路楷朋奸助惡。)
    (嘉靖爺正當設醮祝釐,見說殺害平民,大傷和氣,龍顏大怒,著錦衣衛扭解來
    (京問罪。)
    (嚴嵩見聖怒不測,一時不及救護,到底虧他於中調停,止於削爵為民。)
    (可笑楊順、路楷殺人媚人,至此徒為人笑,有何益哉!)
    
    
753**時間: 地點:
    (再說賀知州聽得楊總督去任,已自把這公事看得冷了。)
    (又聞氏連次不來哭稟,兩個差人又死了一個,只剩得李萬,又苦苦哀求不已。
    ()
    (賀知州吩咐打開鐵鏈,與他個廣捕文書,只教他用心緝訪,明是放鬆之意。)
    (李萬得了廣捕文書,猶如捧了一道赦書,連連磕了幾個頭,出得府門,一道煙
    (走了。)
    (身邊又無盤纏,只得求乞而歸。)
    (不在話下。)
    
    
754**時間: 地點:
    (卻說沈小霞在馮主事家復壁之中住了數月,外邊消息無有不知,都是馮主事打
    (聽將來,說與小霞知道。)
    (曉得聞氏在尼姑庵寄居,暗暗歡喜,過了年余,已知張千、李萬都逃了,這公
    (事漸漸懶散。)
    (馮主事特地收拾內書房三間,安放沈襄在內讀書,只不許出外,外人亦無有知
    (者。)
    (馮主事三年孝滿,為有沈公子在家,也不去起復做官。)
    (光陰似箭,一住八年。)
    (值嚴嵩一品夫人歐陽氏卒,嚴世蕃不肯扶柩還鄉,唆父親上本留己侍養;卻於
    (喪中簇擁姬妾,日夜飲酒作樂。)
    (嘉靖爺天性至孝,訪知其事,心中甚是不悅。)
    (時有方士藍道行,善扶鸞之術。)
    (天子召見,叫他請仙,問以輔臣賢否。)
天 子:(藍道行奏道)臣所召乃是上界真仙,正直無阿。
      萬一箕下判斷,有忤聖心,乞恕微臣之罪。
聞 氏:(嘉靖爺道)朕正願聞天心正論,與卿何涉?豈有罪卿之理?
    (藍道行畫符念咒,神箕自動,寫出十六個字來,道是:
    (  高山番草,父子閣老。)
    (日月天光,天地顛倒。)
    (嘉靖爺爺看了,問藍道行道)
看 了:卿可解之。
聞 氏:(藍道行奏道)微臣愚昧未解。
看 了:(嘉靖爺道)朕知其說。高山者山字連高,乃是『嵩』字;番草者番字草頭,乃
    是『蕃』字:此指嚴嵩、嚴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聞其專權誤國,今仙機示朕,
    朕當即為處分。卿不可泄於外人。
    (藍道行叩頭,口稱)
叩 頭:不敢。
    (受賜而出。)
    (從此嘉靖爺漸漸疏了嚴嵩。)
    (有御史鄒應龍看見機會可乘,遂劾奏)
御 史:嚴世蕃憑藉父勢,賣官鬻爵,許多惡跡,宜加顯戮。其父嚴嵩溺愛惡子,植黨蔽
    賢,宜亟賜休退,以清政本。
    (嘉靖爺見疏大喜,即升遷應龍為通政右參議。)
    (嚴世蕃下法司,擬成充軍之罪。)
    (嚴嵩回籍。)
    
    
755**時間: 地點:
    (未幾,又有江西巡按御史林潤,復奏嚴世蕃不赴軍伍,居家愈加暴橫,強佔民
    (間田產,畜養奸人,私通倭虜,謀為不軌。)
    (得旨,三法司提問。)
    (問官勘實復奏,嚴世蕃即時處斬,抄沒家財。)
    (嚴嵩發養濟院終老。)
    (被害諸臣,盡行昭雪。)
    (馮主事得此音信,慌忙報與沈襄知道,放他出來,到尼姑庵訪問那聞淑女。)
    (夫婦相見,抱頭而哭。)
    (聞氏離家時懷孕三月,今在庵中生下一孩子,已十歲了。)
    (聞氏親自教他唸書,《五經》皆已成誦,沈襄歡喜無限。)
    (馮主事方上京補官,教沈襄同去訟理父冤。)
    (聞氏暫迎歸本家園內居住。)
    (沈襄從其言,到了北京。)
    (馮主事先去拜了通政司鄒參議,將沈煉父子冤情說了,然後將沈襄訟冤本稿送
    (與他看。)
    (鄒應龍一力擔當。)
    (次日,沈襄將奏本往通政司掛號投遞。)
    (聖旨下,沈煉忠而獲罪,准復原官,仍進一級,以旌其直;妻子召還原籍;所
    (沒入財產,府縣官照數給還;沈襄食廩年久,准貢,敕授知縣之職。)
    (沈襄復上疏謝恩,疏中奏道:
    (  臣父煉向在保安,因目擊宣大總督楊順殺戮平民冒功,吟詩感歎。)
    (適值御史路楷陰受嚴世蕃之囑,巡按宣大,與楊順合謀,陷臣父於極刑,並殺
    (臣弟二人,臣亦幾乎不免。)
    (冤屍未葬,危宗幾絕,受禍之慘,莫如臣家。)
    (今嚴世蕃正法,而楊順、路楷,安然保首領於鄉。)
    (使邊廷萬家之怨骨,銜恨無伸;臣家三命之冤魂,含悲莫控:恐非所以肅刑典
    (而慰人心也。)
    (聖旨准奏,復提楊順、路楷到京,問成了死罪,監禁刑部牢中待決。)
    (沈襄來別馮主事,要親到雲州迎接母親和兄弟沈袠到京,依傍馮主事寓所相近
    (居住。)
    (然後住保安州訪求父親骸骨,負歸埋葬。)
馮主事:老年嫂處,適才已打聽個消息,在雲州康健無恙。令弟沈袠已在彼游庠了。下官
    當遣人迎之。尊公遺體要緊,賢姪速往訪問,到此相會令堂可也。
    (沈襄領命,逕往保安。)
    (一連尋訪兩日,並無蹤跡。)
    (第三日,因倦借坐人家門首。)
    (有老者從內而出,延進草堂吃茶。)
    (見堂中掛一軸子,乃楷書諸葛孔明兩張《出師表》也。)
    (表後但寫年月,不著姓名。)
    (沈小霞看了又看,目不轉睛。)
老 者:客官為何看之?
馮主事:(沈襄道)動問老丈,此字是何人所書?
老 者:此乃吾亡友沈青霞之筆也。
沈小霞:為何留在老丈處?
老 者:老夫姓賈名石。當初沈青霞編管此地,就在舍下作寓。老夫與他八拜之交,最相
    契厚。不料後遭奇禍,老夫懼怕連累,也往河南逃避,帶得這二幅《出師表》,
    裱成一軸,時常展視,如見吾兄之面。楊總督去任後,老夫方敢還鄉。嫂嫂徐夫
    人和幼子沈袠,徙居雲州,老夫時常去看他。近日聞得嚴家勢敗,吾兄必當昭雪
    ,已曾遣人往雲州報信。恐沈小官人要來移取父親靈柩,老夫將此軸懸掛在中堂
    ,好叫他認認父親遺筆。
    (沈小霞聽罷,連忙拜倒在地,口稱)
沈小霞:恩叔。
賈 石:(賈石慌忙扶起道)足下果是何人?
沈小霞:小姪沈襄。此軸乃亡父之筆也。
賈 石:聞得楊順這廝差人到貴府來提賢姪,要行一網打盡之計。老夫只道也遭其毒手,
    不知賢姪何以得全?
    (沈小霞將濟寧事情備細說了一遍。)
賈 石:(賈石口稱)難得。
    (便吩咐家童治飯款待。)
沈小霞:父親靈柩,恩叔必知,務求指引一拜。
賈 石:你父親屈死獄中,是老夫偷屍埋葬,一向不敢對人說知。今日賢姪來此搬回故土
    ,也不枉老夫一片用心。
    (說罷,剛欲出門,只見外面一位小官人,騎馬而來。)
賈 石:(賈石指道)遇巧!遇巧!恰好令弟來也。
    (那小官便是沈袠,下馬相見。)
賈 石:(賈石指沈小霞道)此位乃大令兄諱襄的便是。
    (此日弟兄方才識面,恍如夢中相會,抱頭而哭。)
    (賈石領路,三人同到沈青霞墓所,但見亂草迷離,土堆隱起。)
    (賈石令二沈拜了,二沈俱哭倒在地。)
賈 石:(賈石勸了一回道)正要商議大事,休得過傷。
    (二沈方才收淚。)
賈 石:二哥、三哥,當時死於非命,也虧了獄卒毛公存仁義之心,可憐他無辜被害,將
    他屍藁葬於城西三里之外。毛公雖然已故,老夫亦知其處。若扶令先尊靈柩回去
    ,一起帶回,使他父子魂魄相依。二位意下何如?
指 著:(二沈道)恩叔所言,正合愚弟兄之意。
    (當日又同賈石到城西看了,不勝悲感。)
    (次日另備棺木,擇吉破土,重新殯殮。)
    (三人面色如生,毫不朽敗,此乃忠義之氣所致也。)
    (二沈悲哭,自不必說。)
    
    
756**時間: 地點:
    (當時備下車仗,抬了三個靈柩,別了賈石起身。)
    (臨別,沈襄對賈石道)
賈 石:這一軸《出師表》,小姪欲問恩叔取去供養祠堂,幸勿見拒。
    (賈石慨然許了,取下掛軸相贈。)
    (二沈就草堂拜謝,垂淚而別。)
    (沈袠先奉靈柩到張家灣,覓船裝載。)
    (沈襄復身又到北京,見了母親徐夫人,回覆了說話,拜謝了馮主事起身。)
    
    
757**時間: 地點:
    (此時京中官員,無不追念沈青霞忠義,憐小霞母子扶柩遠歸,也有送勘合的,
    (也有贈賻金的,也有饋贐儀的。)
    (沈小霞只受勘合一張,余俱不受。)
    (到了張家灣,另換了官座船,驛遞起人夫一百名牽纜,走得好不快!不一日,
    (來到濟寧。)
    (沈襄吩咐座船,暫泊河下,單身入城到馮主事家,投了主事平安書信,園上領
    (了聞氏淑女並十歲兒子下船,先參了靈柩,後見了徐夫人。)
    (徐氏見了孫兒如此長大,喜不可言。)
    (當初只道滅門絕戶,如今依然有子有孫;昔日冤家皆惡死見報,天理昭然。)
    (可見做惡人的到底吃虧,做好人的到底便宜。)
    (閒話休提。)
    (到了浙江紹興府,孟春元領了女兒孟氏,在二十里外迎接。)
    (一家骨肉重逢,悲喜交集。)
    (將喪船停泊碼頭,府縣官員都往唁弔。)
    (舊時家產,已自清查給還。)
    (二沈扶柩葬於祖塋,重守三年之制,無人不稱大孝。)
    (撫按又替沈煉建造表忠祠堂,春秋祀祭。)
    (親筆《出師表》一軸,至今供奉祠堂之中。)
    (服滿之日,沈襄到京受職,做了知縣,為官清正,直升到黃堂知府。)
    (聞氏所生之子,少年登科,與叔父沈袠同年進士。)
    (子孫世世書香不絕。)
    (馮主事為救沈襄一事,京中重其義氣,累官至吏部尚書。)
賈 石:(忽一日,夢見沈青霞來拜)上帝憐某忠直,已授北京城隍之職。以年兄為南京
    城隍,明日午時上任。
    (馮主事覺來,甚以為疑,至明午忽見轎馬來迎,無疾而逝。)
    (二公俱已為神矣。)
    (有詩為證,詩曰:
    (  生前忠義骨猶香,精魄為神萬古揚。)
    (料得奸雄沉地獄,皇天果報自昭彰。)
    (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
    (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
    (紅殘鈿碎花樓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758**時間: 地點:
    (話說晉朝石崇字季倫,青州人氏,小名齊奴,官拜衛尉之職,極有詩才,與文
    (人才子齊名,富可敵國。)
    (嘗與貴戚王愷鬥富,王愷事事不如。)
    (石崇有個園亭在河陽之金谷,就取名為金谷園,其富麗奢華,世無與比。)
    (石崇曾為交趾採訪使,以珍珠十斛聘得美妾一人,名為綠珠。)
    (那綠珠姓梁,是白州博白縣人。)
    (綠珠生於雙角山下。)
    (白州風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為珠娘,生男為珠兒,因此取名為綠珠。)
    (綠珠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石崇取得來家,寵愛無比。)
    (綠珠善於吹笛,又善舞明君之曲。)
    (石崇遂自作一篇《明君曲》,又作一篇《懊惱曲》,以贈綠珠。)
    (石崇美妾共有千餘人,都不及綠珠之妙。)
    (石崇在金谷園宴客,窮極水陸之珍;每每宴客,必命綠珠出來歌舞數曲,見者
    (都忘失魂魄,因此綠珠之美名聞天下。)
    (那時晉帝之弟趙王倫專權,有個孫秀將軍在趙王倫門下,是個貪財好色之徒,
    (酷似三國之時呂布一般心性;他見石崇有此美妾,又見石崇有敵國之富,兩項
    (兒心如火熱。)
俗 語:孫飛虎好色,柳盜跖貪財。
    (這賊牛兩般兒都愛。)
    (那孫秀遂起貪圖之心,遣數個心腹使者到石崇處索取綠珠為妾。)
    (那時石崇正在金谷園登涼台、臨清水,與群妾飲宴,吹彈歌舞,極盡人間之樂
    (,忽見孫秀差人來要索取美人,石崇遂出姬妾數百人,任憑使者揀擇。)
    (那些姬妾都披著羅縠之衣,蘭麝交錯,異香襲人。)
差 人:(使者看了一遍道)君侯美人,個個佳麗,但我奉孫將軍之命,專要綠珠美人一
    名,其餘一概不要;不知那一位是綠珠。
石 崇:(石崇大怒道)綠珠是吾所寵愛之人,斷不可得,其餘便當奉送。
差 人:(使者道)單單只要綠珠一名。君侯博通今古,深知時務,願加三思。
    (石崇只是不肯,數個使者出而又返,說了又說道)
石 崇:與他綠珠吧,休得固執,以生餘事。
    (石崇堅執再三不肯。)
    (使者回去對孫秀說了。)
    (孫秀勃然大怒,遂勸趙王倫殺石崇。)
    (孫秀領兵前來圍了石崇第宅。)
石 崇:(石崇對綠珠道)我今日為爾死矣,奈何!
差 人:(綠珠涕泣答道)妾當效死於君侯之前,以明我之心也。
    (石崇止住綠珠,綠珠不聽,遂從高樓上顛倒墜將下來,花容粉碎而死。)
    (孫秀見綠珠墜樓而死,甚是恨恨,遂把石崇斬於東市,夷其家族,擄其財寶姬
    (妾。)
    (誰知石崇死後十日,趙王倫作反事敗,左衛將軍趙泉斬孫秀於中書省,軍士趙
    (駿將孫秀的心剖而食之,亦擄其財寶姬妾。)
    (人人知是屈殺綠珠之報,無不快暢,因名其樓曰「綠珠樓」,在步廣裡。)
    (所以後人有詩道)
    (綠珠銜淚舞,孫秀強相邀。)
    (這是一個奪美人的故事了。)
    (還有一個出在唐朝武後之時,姓喬名知之,官拜補闕之職。)
    (有個寵婢名為窈娘,姿色極美,也精於歌舞。)
    (喬知之自小教窈娘讀書,遂善於詩賦。)
    (喬知之愛如掌上之珠。)
    (那喬知之不識時務,也將來宴客歌舞,自此窈娘之名與綠珠一樣。)
    (那時武承嗣權勢如天之大,一日宴飲百官,喬知之也在酒席之上。)
    (武承嗣取出金銀珠釧錦繡,就在席上付與喬知之聘取窈娘。)
    (喬知之驚得目瞪口呆,卻又不敢違拗,只得應允。)
    (武承嗣就著隨從人等將聘禮送與喬家,登時搶出窈娘,簇擁了上轎如飛而去。
    ()
    (喬知之好生割捨不得,遂作《綠珠篇》以敘其怨,詞道:
    (  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
    (此日不憐無複比,此時可愛得人情。)
    (君家閨閣未曾難,常持歌舞使人看。)
    (富貴雄豪非分理,驕矜勞力橫相干。)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面傷紅粉。)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
    (喬知之做完此詞,悄悄走到武承嗣門首,哀哀懇告門上一個內官,將此詞傳與
    (窈娘。)
    (窈娘見了此詞,大哭一場,將身投入井中而死。)
    (武承嗣大怒,叫人從井中撈起屍首,衣袖中搜出此詞,登時把這個內官打死,
    (吩咐刑官將喬知之羅織其罪,置之死地。)
    (誰知天理昭昭,後來武承嗣謀反,合門誅夷,都是一報還一報之事。)
    (看官,你道石崇、喬知之二人沒些要緊,把美妾出來獻酒,惹得人起貪圖之念
    (,連性命也都送在他手裡,所以道:
    (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有美姬妾的不可不以此為戒。)
    (但是那個奪人姬妾的何苦作此惡孽,害人性命,連自己也不得其死。)
    
    
759**時間: 地點:
    (如今聽小子說一個人奩兩贈的故事,傳與後世做個風流話柄。)
    
    
760**時間: 地點:
    (話說唐朝藩鎮之權,極是利害,各人割據地方,兵精地廣,那跋扈的藩鎮,目
    (中竟不知有朝廷法度,以此終為唐朝之患。)
    (那時共分天下為十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
    (劍南、嶺南。)
    (內中單表一位藩鎮姓韓名滉,封為晉公,統領淮南、江南二道共十五州地方。
    ()
    (這韓滉相貌威嚴,堂堂一表,氣吞宇宙,力敵萬夫。)
    (那時正是安祿山、史思明作亂,各處藩鎮聚兵保守地方,韓滉積草屯糧,廣招
    (勇士,遂聚了十余萬精兵,奇材劍客之士不計其數。)
    (韓滉見自己兵精糧足,又見四處干戈競起,朝廷俱無可奈何,他便懷著不良之
    (心,思量獨霸一方,又恐人心不服,嚴刑重罰,少有逆著他意見的,便砍頭以
    (示其威,因此人人俱怕。)
    (他自己住於潤州,凡十五州,各造帥府一所,極其雄壯,不時巡歷。)
    (所到之處,神鬼俱驚,威勢同於王者。)
    (各官員人等唯恐得罪,奉承不暇。)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