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 至 第三三〇
321**時間: 地點:
(話說國朝萬曆年間,浙江金華府武義縣有一個人姓王名良,是個儒家出身。)
(有個族姪王俊,家道富厚,氣岸凌人,專一放債取利,行兇剝民。)
(就是族中文派,不論親疏,但與他財利交關,錙銖必較,一些面情也沒有的。)
(王良不合曾借了他本銀二兩,每年將束脩上利,積了四五年,還過他有兩倍了。)
(王良意思,道自家屋裡還到此地,可以相讓,此後利錢便不上緊了些。)
(王俊是放債人心性,那管你是叔父?道)
王 俊:逐年還煞只是利銀,本錢原根不動,利錢還須照常,豈算還過多寡?
322**時間: 地點:
(一日,在一族長處會席,兩下各持一說,爭論起來。)
(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財主的樣式,支手舞腳的發揮。)
王 良:(王良氣不平,又自恃尊輩,喝道)你如此氣質,敢待打我麼?
王 俊:(王俊道)便打了,只是財主打了欠債的!
(趁著酒性,那管尊卑?撲的一拿打過去。)
(王良不提防的,一交跌倒。)
(王俊索性趕上,拳頭腳尖一齊來。)
族 長:(族長道)使不得!使不得!
(忙來勸時,已打得不亦樂乎了。)
(大凡酒德不好的人,酒性發了,也不認得甚麼人,也不記得甚麼事;但只是使他酒風,
(狠戾暴怒罷了,不管別人當不起的。)
(當下一個族姪把個叔子打得七損八傷,族長勸不住,猛力解開,教人負了王良家去。)
(王俊沒個頭主,沒些意思,耀武揚威,一路吆吆喝喝也走去了。)
(詎知王良打得傷重,次日身危。)
(王良之子王世名,也是個讀書人。)
(父親將死之時,喚過吩咐道)
王 良:我為族子王俊毆死,此仇不可忘!
王世名:(王世名痛哭道)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
(王良點頭而絕。)
(王世名拊膺號慟,即具狀到縣間,告為立殺父命事,將族長告做見人。)
(縣間准行,隨行牌弔屍到官,伺候相簡。)
(王俊自知此事決裂,到不得官,苦央族長處息,任憑要銀多少,總不計論。)
(處得停妥,族長分外酬謝,自不必說。)
(族長見有些油水,來勸王世名罷訟道)
族 長:父親既死,不可復生。他家有的是財物,怎與他爭得過?要他償命,必要簡屍。他使用了
仵作,將傷報輕了,命未必得償,屍骸先吃這番狼藉,大不是算。依我說,乘他俱怕成訟
之時,多要了他些,落得做了人家,大家保全得無事,未為非策。
王世名:(王世名自想了一回道)若是執命,無有不簡屍之理。不論世情敵他不過,縱是償得命來
,傷殘父骨,我心何忍?只存著報仇在心,拼得性命,那處不著了手?何必當官拘著理法
,先將父屍經這番慘酷,又三推六問,幾年月日,才正得典刑?不如目今權依了他們處法
,詐癡佯呆,住了官司。且保全了父骨,別圖再報。(回覆族長道)父親委是冤死,但我
貧家,不能與做頭敵,只憑尊長所命罷了。
(族長大喜,去對王俊說了,主張將王俊膏腴田三十畝與王世名,為殯葬父親養膳老母之
(費。)
(王世名同母當官遞個免簡,族長隨遞個息詞,永無翻悔。)
(王世名一一依聽了,來對母親說道)
王 母:兒非見利忘仇,若非如此,父骨不保。兒所以權聽其處分,使彼絕無疑心也。
(世名之母,婦女見識,是做人家念頭重的,見得了這些肥田,可以享受,也自甘心罷了
(。)
(世名把這三十畝田所收花利,每歲藏貯封識,分毫不動。)
(外邊人不曉得備細,也有議論他得了田業息了父命的,世名也不與人辨明。)
(王俊懷著鬼胎,倒時常以禮來問候叔母。)
(世名雖不受他禮物,卻也象毫無嫌隙的,照常往來。)
(有時撞著杯酒相會,笑語酬酢,略無介意。)
(眾人又多有笑他忘了父仇的。)
(事已漸冷,逕沒人提起了。)
(怎知世名日夜提心吊膽,時刻不忘!消地鑄一利劍,鏤下兩個篆字,名曰「報仇」,出
(入必佩。)
(請一個傳真的繪畫父像,掛在齋中,就把自己之形,也圖在上面,寫他持劍侍立父側。
()
鄰 人:為何畫作此形?
王世名:古人出必佩劍,故慕其風,別無他意。
(有詩為證:
( 戴天不共敢忘仇?畫筆常將心事留。)
(說與旁人渾不解,腰間寶劍自颼颼。)
323**時間: 地點:
(且說王世名日間對人嘻笑如常,每到歸家,夜深人靜,便撫心號慟。)
(世名妻俞氏曉得丈夫心不忘仇,每對他)
俞 氏:君家心事,妾所洞知。一日仇死君手,君豈能獨生?
王世名:為了死孝,吾之職分,只恐仇不得報耳!若得報,吾豈願偷生耶?
俞 氏:君能為孝子,妾亦能為節婦。
王世名:你身是女子,出口大易,有好些難哩!
俞 氏:君能為男子之事,安見妾身就學那男子不來?他日做出便見。
王世名:此身不幸,遭罹仇難,娘子不以兒女之見相阻,卻以男子之事相勉,足見相成了。
(夫妻各相愛重。)
(五載之內,世名已得游泮,做了秀才,妻俞氏又生下一兒。)
王世名:(世名對俞氏道)有此狐狐,王氏之脈不絕了。一向懷仇在心,隱忍不報者,正恐此身一
死,斬絕先耙,所以不敢輕生做事,如今我死可瞑目!上有老母,下有嬰兒,此汝之責,
我托付已過,我不能再顧了。
(遂仗劍而出。)
(也是王俊冤債相尋,合該有事。)
(他新相處得一個婦女在鄉間,每飯後不帶僕從,獨往相敘。)
(世名打聽在肚裡,曉得在蝴蝶山下經過,先伏在那邊僻處了。)
(王俊果然搖搖擺擺獨自一人踱過嶺來。)
(世名正是恩人相見,分外眼明。)
(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看得明白,颼的鑽將過來,喝道)
王世名:還我父親的命來!
(王俊不提防的吃了一驚,不及措手,已被世名劈頭一剁。)
(說時遲,那時快,王俊倒在地下掙扎。)
(世名按倒,梟下首級,脫件衣服下來包裹停當,帶回家中。)
(見了母親,大哭拜道)
王世名:兒已報仇,頭在囊中。今當為父死,不得侍母膝下了。(拜罷,解出首級到父靈位前拜告
(道)仇人王俊之頭,今在案前,望父明靈不遠,兒今赴官投死去也。
(隨即取了歷年所收田租帳目,左手持刀,右手提頭,竟到武義縣中出首。)
(此日縣中傳開,說王秀才報父仇殺了人,拿頭首告,是個孝子。)
(一傳兩,兩傳三,哄動了一個縣城。)
(但見:人人豎發,個個伸眉。)
(豎發的恨那數載含冤,伸眉的喜得今朝吐氣。)
(挨肩疊背,老人家擠壞了腰脊厲聲呼;裸袖舒拳,小孩子踏傷了腳趾號陶哭。)
(任俠豪人齊拍拿,小心怯漢獨驚魂。)
(王世名到了縣堂,縣門外喊發連天,何止萬人擠塞!武義縣陳大尹不知何事,慌忙出堂
(坐了,問其緣故。)
(王世名把頭與劍放下,在階前跪稟道)
王世名:生員特來投死。
陳大尹:(陳大尹)為何?
王世名:(世名指著頭道)此世名族人王俊之頭,世名父親彼此人打死,昔年告得有狀。世名法該
執命,要他抵償。但不忍把父屍簡驗,所以只得隱忍。今世名不煩官法,手刃其人,以報
父仇,特來投到請死,乞正世名擅殺之罪。
陳大尹:汝父之事,聞和解已久,如何忽有此舉?
王世名:只為要保全父屍,先憑族長議處,將田三十畝養膳老母。世名一時含糊應承,所收花息,
年年封貯,分毫不動。今既已殺卻仇人,此項義不宜取,理當入官。寫得有簿藉在此,伏
乞驗明。
(大尹聽罷,知是忠義之土)
陳大尹:君行孝子之事,不可以義法相拘。但事於人命,須請詳上司為主,縣間未可擅便,且召保
候詳。王俊之頭,先著其家領回候驗。
(看的人恐怕縣官難為王秀才,個個伸拳裸臂,候他處分。)
(見說申詳上司不拘禁他,方才散去。)
(陳大尹曉得眾情如此,心裡大加矜念,把申文多寫得懇切。)
陳大尹:(說)先經王俊毆死王良是的。今王良之子世名報仇殺了王俊,論來也是一命抵一命,但
王世名不由官斷,擅自殺人,也該有罪。本人系是生員,特為申詳斷決。
(申文之外,又加上票揭,替他周全)
陳大尹:孝義可敬,宜從輕典。
(上司見了,也多歎羨,遂批與金華縣汪大尹,會同武義審決這事。)
(汪大尹訪問端的,備知其情,一心要保全他性命。)
汪大尹:須把王良之屍一簡,若果然致命傷重,王俊原該抵償,王世名殺人之罪就輕了。
(會審之時,汪大尹如此倡言。)
王世名:(王世名哭道)當初專為不忍暴殘父屍,故隱忍數年,情願殺仇人而自死,豈有今日仇已
死了,反為要脫自身重簡父屍之理?前日殺仇之日,即宜自殺。所以來造邑庭,正來受朝
廷之法,非求免罪也!大人何不見諒如此?
汪大尹:(汪大尹)若不簡父屍,殺人之罪,難以自解。
王世名:原不求解,望大人放歸別母,即來就死。
汪大尹:(汪大尹)君是孝子烈士,自來投到者,放歸何妨?但事須斷決,可歸家與母妻再一商量
。倘肯把父屍一簡,我就好周全你了。此本縣好意,不可錯過。
(王世名主意已定,只不應承。)
(回來對母親說汪大尹之意。)
母 親:你待如何?
王世名:豈有事到今日,反失了初心?兒久已拚著一死,今特來別母而去耳!
(說罷,抱頭大哭。)
(妻俞氏在旁也哭做了一團。)
俞 氏:前日與君說過,君若死孝,妾亦當為夫而死。
王世名:我前日已把老母與嬰兒相托於你,我今不得已而死,你與我事母養子,才是本等,我在九
泉亦可瞑目。從死之說,萬萬不可,切莫輕言!
俞 氏:君向來留心報仇,誓必身死,別人不曉,獨妾知之。所以再不阻君者,知君立志如此。君
能捐生,妾亦不難相從,故爾聽君行事。今事已至此,若欲到底完翁屍首,非死不可。妾
豈可獨生以負君乎!
王世名:古人言:『死易立孤難。』你若輕一死,孩子必絕乳哺,是絕我王家一脈,連我的死也死
得不正當了。你只與我保全孩子,便是你的大恩。
俞 氏:(俞氏哭道)既如此,為君姑忍三歲。三歲之後,孩子不須乳哺了,此時當從君地下,君
亦不能禁我也!
(正哀慘間,外邊有二三十人喧嚷,是金華、武義兩學中的秀才與王世名曾往來相好的,
(乃汪、陳兩令央他們來勸王秀才,還把前言來講道)
秀 才:兩父母意見相同,只要輕兄之罪,必須得一簡驗,使仇罪應死,兄可得生。特使小弟輩來
達知此息,與兄商量。依小弟輩愚見,尊翁之死,實出含冤,仇人本所宜抵。今若不從簡
驗,兄須脫不得死罪,是以兩命抵得他一命,尊翁之命,原為徒死。況子者親之遺體,不
忍傷既死之骨,卻枉殘現在之體,亦非正道。何如勉從兩父母之言一簡,以白親冤,以全
遺體,未必非尊翁在天之靈所喜,惟兄熟思之。
王世名:諸兄皆是謬愛小弟肝隔之言。兩令君之意,弟非不感激。但小弟提著簡屍二字,便心酸欲
裂,容到縣堂再面計之。
秀 才:(眾秀才)兩令之意,不過如此。兄今往一決,但得相從,事體便易了。弟輩同伴兄去相
講一遭。
王世名:(王世名即進去拜了母親四拜)從此不得再侍膝下了。
(又拜妻俞氏兩拜,托以老母幼子。)
(大哭一場,噙淚而出,隨同眾友到縣間來。)
(兩個大尹正會在一處,專等諸生勸他的回話。)
(只見王世名一同諸生到來,兩大尹心裡暗喜道)
汪大君:想是肯從所議,故此同來也。
(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見兩大尹即稱謝道)
王世名:多蒙兩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豈不知感恩?但世名所以隱忍數年,甘負
不孝之罪於天地間顏嘻笑者,正為不忍簡屍一事。今欲全世名之命,復致殘久安之骨,是
世名不是報仇,明是自殺其父了。總是看得世名一死太重,故多此議論。世名已別過母妻
,將來就死,惟求速賜正罪。
(兩大尹相顧恃疑,諸生輩雜沓亂講,世名只不改口。)
汪大尹:(汪大尹假意作色道)殺人者死。王俊既以毆死致為人殺,論法自宜簡所毆之屍有傷無傷
,何必問屍親願簡與不願簡!吾們只是依法行事罷了。
(王世名見大尹執意不回,憤然道)
王世名:所以必欲簡視,止為要見傷痕,便做道世名之父毫無傷,王俊實不宜殺,也不過世名一死
當之,何必再簡?今日之事要動父親屍骸,必不能勾。若要世名性命,只在頃刻可了,決
不偷生以負初心!
(言畢,望縣堂階上一頭撞去,眼見得世名被眾人激得焦燥,用得力猛,早把顱骨撞碎,
(腦漿進出而死。)
(囹圄自可從容入,何必須臾赴九泉?)
(只為書生拘律法,反令孝子不迴旋。)
(兩大尹見王秀才如此決烈,又驚又慘,一時做聲不得。)
(兩縣學生一齊來看王秀才,見已無救,情義激發,哭聲震天。)
秀 才:(對兩大尹道)王生如此死孝,真為難得。今其家惟老母寡妻幼子,身後之事,兩位父母
主張從厚,以維風化。
汪大尹:(兩大尹不覺垂淚道)本欲相全,豈知其性烈如此!前日王生曾將當時處和之產,封識花
息,當官交明,以示義不苟受。今當立一公案,以此項給其母妻為終老之資,庶幾兩命相
抵。獨多著王良一死無著落,即以買和產業周其眷屬,亦為得平。
(諸生眾口稱是。)
(兩大尹隨各捐俸金十兩,諸生共認捐三十兩,共成五十兩,召王家親人來將屍首領回,
(從厚治喪。)
秀 才:(兩學生員為文以祭之云)嗚呼王生,父死不鳴。刃如仇頸,身即赴冥。欲全其父,寧棄
其生。一時之死,千秋之名。哀哉尚饗!
(諸生讀罷祭文,放聲大哭。)
(哭得山搖地動,聞之者無不淚流。)
秀 才:(哭罷,隨請王家母妻拜見,面送賻儀)伯母尊嫂,宜趁此資物,出喪殯殮。
王 母:(王母道)謹領尊命。即當與兒媳商之。
俞 氏:(俞氏哭道)多承列位盛情。吾夫初死,未忍遽殯,尚欲停喪三年,盡妾身事生之禮。三
年既滿,然後議葬,列位伯叔不必性急。
(諸生不知他甚麼意思,各自散去了。)
(此後但是親戚來往問及出柩者,俞氏俱以言阻說,必待三年。)
親 戚:(親戚多道)從來說入土為安,為何要拘定三年?
(俞氏只不肯聽。)
(停喪在家,直到服滿除靈,俞氏痛哭一場,自此絕食,旁人多不知道。)
(不上十日,肚腸饑斷,嗚呼哀哉了!學中諸生聞之,愈加希奇,齊來弔視。)
(王母訴出媳婦堅貞之性,矢志從夫,三年之中,如同一日,使人不及提防,竟以身殉。
()
(道:今止剩三歲孤兒與老身,可憐可憐。
(諸生聞言慟哭不已,齊去稟知陳大尹。)
陳大尹:(大尹驚道)孝子節婦,出於一家,真可敬也!
(即報各上司,先行獎恤,候撫按具題旌表。)
(諸生及親戚又義助含殮,告知王母擇日一同出柩。)
(方知俞氏初時必欲守至三年,不肯先葬其夫者,專為等待自己。)
(雙雙同出也。)
(遠近聞之,人人稱歎。)
(巡按馬御史奏聞於朝,下詔旌表其門曰「孝烈」。)
(建坊褒榮。)
(有《孝烈傳志》行於世。)
(父死不忍簡,自是人子心。)
(懷仇數年餘,始得伏斧砧。)
(豈肯自吝死,復將父骨侵?)
(法吏拘文墨,枉效書生忱。)
(寧知俠烈士,一死無沉吟!)
(彼婦激餘風,三年蓄意深。)
(一朝及其期,地下遂相尋。)
(似此孝與烈,堪為簿俗箴。)
(第三十二卷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耕牛無宿草,倉鼠有餘糧。)
(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324**時間: 地點:
(話說天下凡事皆由前定,如近在目前,遠不過數年,預先算得出,還不足為奇。)
(盡有世間未曾有這樣事,未曾生這個人,幾十年前先有前知的道破了,或是幾千里外恰
(相湊著的,真令人夢想不到,可見數皆前定也。)
325**時間: 地點:
(且說宋時宣和年間,睢陽有一官人姓劉名梁,與孺人年皆四十外了,屢生子不育,惟剩
(得一幼女。)
(劉官人到京師調官去了,這幼女在家,又得病而死,將出瘞埋。)
(孺人看他出門,悲痛不勝,哭得發昏,倦坐椅上。)
婦 人:(只見一個高髻婦人走將進來道)孺人何必如此悲哭?
(孺人告訴他屢喪嗣息,止存幼女,今又夭亡,官人又不在家這些苦楚。)
婦 人:孺人莫心焦,從此便該得貴子了。官人已有差遣,這幾日內就歸。歸來時節,但往城西魏
十二嫂處,與他尋一領舊衣服留著。待生子之後,借一個大銀盒子,把衣裙鋪著,將孩子
安放盒內。略過少時,抱將出來,取他一個小名,或是合住,或是蒙住。即易長易養,再
無損折了。可牢牢記取老身之言!
(孺人婦道家心性,最喜歡聽他的是這些說話。)
(見話得有枝有葉,就問道)
劉孺人:姥姥何處來的,曉得這樣事?
婦 人:你不要管我來處去處。我憐你哭得悲切,又見你貴子將到,故教你個法兒,使你以後生育
得實了。
(孺人問高姓大名,後來好相謝。)
婦 人:我慣救人苦惱,做好事不要人謝的。
(說罷走出門外,不知去向。)
(果然過得五日,劉官人得調滁州法曹椽,歸到家裡。)
(孺人把幼女夭亡又逢著高髻婦人的說話,說了一遍,劉官人感傷了一回,也是死怕了兒
(女的心腸,見說著婦人之言,便做個不著,也要試試看。)
(況說他得差回來,已此准了,心裡有些信他。)
(次日即出西門,遍訪魏家。)
(走了二里多路,但只有姓張、姓李、姓王、姓趙,再沒有一家姓魏。)
劉官人:眼見得說話作不得准了。
(走回轉來,到了城門邊,走得口渴,見一茶訪,進去坐下吃個泡茶。)
(問問主人家,恰是姓魏。)
(店裡一個後生,是主人之姪,排行十一。)
(劉官人見他稱呼出來,打動心裡,問魏十一道)
劉官人:你家有兄弟麼?
魏十一:有兄弟十二。
劉官人:令弟有嫂子了麼?
魏十一:娶個弟婦,生過了十個兒子,並無一個損折。見今同居共食,貧家支撐甚是煩難。
(劉官人見有了十二嫂,又是個多子的,讖兆相合,不覺大喜。)
(就把實情告訴他,說屢損幼子及婦入教導向十二嫂假借舊衣之事。)
(今如此多子,可見魘樣之說不為虛妄的。)
(十一見是個官人,圖個往來,心裡也喜歡,忙進去對兄弟說了。)
(魏十二就取了自穿的一件舊絹中單衣出來,送與劉官人。)
(劉官人身邊取出帶來紙鈔二貫答他。)
魏十二:(魏家兄弟斷不肯受)但得生下貴公子之時,吃杯喜酒,日後照顧寒家照顧勾了。
(劉官人稱謝,取了舊衣回家。)
(不多幾時,孺人果然有了好孕,將五個月,夫妻同赴滁州之任。)
326**時間: 地點:
(一日在衙對食,劉官人對孺人道)
劉官人:依那婦人所言,魏十二嫂已有這人,舊衣已得,生子之兆,顯有的據了。卻要個大銀盒子
,吾想盛得孩子的盒子,也好大哩。料想自置不成,甚樣人家有這樣盒子好去借得?這卻
是荒唐了。
劉孺人:正是這話,人家料沒有的。就有,我們從那裡知道,好與他借?只是那姥姥說話,句句不
妄,且看應驗將來。
(夫妻正在疑惑間,劉官人接得府間文書,委他查盤滁州公庫。)
(劉官人不敢遲慢,吩咐庫吏取齊了簿藉,凡公庫所有,盡皆簡出備查。)
(滁州荒僻,庫藏蕭索,別不見甚好物,獨內中存有大銀盒二具。)
(劉官人觸著心裡,又疑道)
劉官人:何故有此物事?(試問庫吏,庫吏道)近日有個欽差內相譚植,到浙西公幹,所過州縣必
要獻上土宜。那盛土宜的,俱要用銀做盒子,連盒子多收去,所以州中備得有此。後來內
相不打從滁州過,卻在別路去了。銀盒子得以不用,留在庫中收貯,作為公物。
(劉官人記在心裡,回與孺人說其緣故,共相詫異。)
(過了幾月,生了一子,遂到庫中借此銀盒,照依婦人所言,用魏十二家舊衣襯在底下,
(把所生兒子眠在盒子中間。)
(將有一個時辰,才抱他出來,取小名做蒙住。)
(看那盒子底下,鎸得有字,乃是宣和庚子年制。)
(想起婦人在睢陽說話的時節,那盒子還未曾造起,不知為何他先知道了。)
(這兒子後名孝韙,字正甫,官到兵部侍郎,果然大貴。)
(高髻婦人之言,無一不驗,真是數已前定。)
(並那件物事,世間還不曾有,那貴人已該在這裡頭眠一會,魘樣得長成,說過在那裡了
(,可不奇麼?)
(而今說一個人在萬里之外,兩不相知,這邊預取下的名字,與那邊原取下的竟自相同。
()
(這個定數,還更奇哩。)
(要知端的,先聽小子四句口號:
( 有母將雛橫遣離,誰知萬里遇還時。)
(試看兩地名相合,始信當年天賜兒。)
(這回書也是說宋朝蘇州一個官人,姓朱字景先,單諱一個銓字。)
(淳熙丙申年間,主管四川茶馬使,有個公子名遜,年已二十歲。)
(聘下妻室范氏,是蘇州大家,未曾娶得過門,隨父往任。)
(那公子青春正當強盛,衙門獨處無聊,慾念如火,按納不下。)
(央人對父親朱景先說要先娶一妾,以侍枕席。)
朱景先:男子未娶妻,先娶妾,有此禮否?
某 人:固無此禮,而今客居數千里之外,只得反經行權,目下圖個伴寂寥之計。他日娶了正妻,
遣還了他,亦無不可。
朱景先:這個也使得。只恐他日溺於情愛,要遣就煩難了。
某 人:說過了話,男子漢做事,一刀兩段,有何煩難!
(景先許允。)
(公子遂托衙門中一個健捕胡鴻出外訪尋。)
(胡鴻訪得成都張姓家裡,有一女子名曰福娘,姿容美麗,性格溫柔。)
(來與公子說了,將著財禮銀五十兩,取將過來為妾。)
(福娘與公子年紀相倣,正是少女少郎,其樂難當。)
(兩情歡愛,如膠似膝。)
(過了一年,不想蘇州范家見女兒長成,女婿遠方隨任,未有還期,恐怕擔閣了兩下青春
(,一面整辦妝奩,父親范翁親自伴送到任上成親。)
(將入四川境中,先著人傳信到朱家衙內,已知朱公子一年之前,娶得有妾,便留住行李
(不行,寫書去與親家道)
范 翁:先妻後妾,世所恒有。妻未成婚,妾已入室,其義何在?今小女於歸戒途,吉禮將成,必
去駢枝,始諧連理。此白。
(看官聽說這個先妾後妻果不是正理,然男子有妾亦是常事。)
(今日既已娶在室中了,只合講明瞭嫡庶之分,不得以先後至有僭越,便可相安,才是處
(分得妥的。)
(爭奈人家女子,無有不妒,只一句有妾即已不相應了。)
(必是逐得去,方拔了眼中之釘。)
(與他商量,豈能相容?做父親的有大見識,當以正言勸勉,說媵妾雖賤,也是良家兒女
(,既已以身事夫,便亦是終身事體,如何可輕說一個去他?使他別嫁,亦非正道。)
(到此地位,只該大度含容,和氣相與,等人頌一個賢惠,他自然做小伏低,有何不可?
(若父親肯如此說,那未婚女子雖怎生嫉妒,也不好滲滲癩癩,就放出手段要長要短的。
()
(當得人家父親護著女兒,不曉得調停為上,正要幫他立出界牆來,那管這一家增了好些
(難處的事?只這一封書去,有分交:錦窩愛妾,一朝劍析延津,遠道孤兒,萬里珠還合
(浦。)
(正是:
(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
(無緣對面不相逢,有緣千里能相會。)
(朱景先接了范家之書,對公子說道)
朱景先:我前日曾說過的,今日你岳父以書相責,原說他不過。他說必先遣妾,然後成婚,你妻已
送在境上,討了回話然後前進,這也不得不從他了。
(公子心裡委是不捨得張福娘,然前日娶妾時,原說過了娶妻遣還的話;今日父親又如此
(說,丈人又立等回頭,若不遣妾,便成親不得。)
(真也是左難右難,眼淚從肚子裡落下來,只得把這些話與張福娘說了。)
張福娘:當初不要我時,憑得你家。今既娶了進門,我沒有得罪,須趕我去不得。便做討大娘來時
,我只是盡禮奉事他罷了,何必要得我去?
朱 遜:我怎麼捨得你?只是當初娶你時節,原對爹爹說過,待成正婚之日,先行送還。今爹爹把
前言責我,范家丈人又帶了女兒住在境上,要等了你去然後把女兒過門。我也處在兩難之
地,沒奈何了。
張福娘:妾乃是賤輩,唯君家張主。君家既要遣去,豈可強住以阻大娘之來?但妾身有件不得已事
,要去也去不得了。
朱 遜:有甚不得已事?
張福娘:妾身上已懷得有孕,此須是君家骨血。妾若回去了,他日生出兒女來,到底是朱家之人,
難道又好那裡去得不成?把似他日在家守著,何如今日不去的是。
朱 遜:你若不去,范家不肯成婚,可不擔閣了一生婚姻正事?就強得他肯了,進門以後必是沒有
好氣,相待得你刻薄起來,反為不美。不知權避了出去,等我成親過了,慢慢看個機會勸
轉了他,接你來同處,方得無礙。
(張福娘沒奈何,正是:
(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福娘主意不要回去,卻是堂上主張發遣,公子一心要遵依丈人說話,等待成親。)
(福娘四不拗六,徒增些哭哭啼啼,怎生撇強得過?只得且自回家去守著。)
(這朱家即把此情報與范家。)
(范翁方才同女兒進發,晝夜兼程,行到衙中,擇吉成親。)
(朱公子男人心性,一似荷葉上露水珠兒,這邊缺了,那邊又圓。)
(且全了范氏伉儷之歡,管不得張福娘仳離之苦。)
(夫妻兩下,且自過得恩愛,此時便沒有這妾也罷了。)
(明年,朱景先茶馬差滿,朝廷差少卿王渥交代,召取景先還朝。)
(景先揀定八月離任,此時福娘已將分娩,央人來說,要隨了同歸蘇州。)
朱景先:論來有了妊孕,原該帶了同去為是。但途中生產,好生不便,且看他造化。若得目下即產
,便好帶去了。
張福娘:(福娘再三來說)已嫁從夫,當時只為避取大娘,暫回母家,原無絕理。況腹中之子,是
那個的骨血,可以棄了竟去麼?不論即產與不產,嫁雞逐雞飛,自然要一同去的。
(朱景先是仕宦中人,被這女子把正理來講,也有些說他不過,說與夫人勸化范氏媳婦,
(要他接了福娘來衙中,一同東歸。)
(范氏已先見公子說過兩番,今翁姑來說,不好違命。)
(他是詩禮之家出身的,曉得大體,一面打點接取福娘了。)
(怎當得: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朱公子是色上要緊的人,看他未成婚時,便如
(此忍耐不得,急於取妾,以致害得個張福娘上不得,下不得,豈不是個喉急的?今與范
(氏夫妻,你貪我愛。)
(又遣了張福娘,新換了一番境界。)
(把從前毒火多注在一處,朝夜探討。)
(早已染了癆怯之症,吐血絲,發夜熱,醫家只戒少近女色。)
朱景先:(景先與夫人商量道)兒子已得了病,一個媳婦,還要勸他分牀而宿。若張氏女子再娶將
來,分明是油鍋內添上一把柴了。還只是立意回了他,不帶去罷。只可惜他已將分娩,是
男是女,這裡我朱家之後,捨不得撇他。
朱夫人:兒子媳婦,多是青年,只要兒子調理得身體好了,那怕少了孫子?趁著張家女子尚未分娩
,黑白未分,還好辭得他。若不日之間產下一子,到不好撇他了。而今只把途間不便生產
去說,十分說不倒時,權約他日後相接便是。
(計議已定,當下力辭了張福娘,離了成都。)
(歸還蘇州去了。)
(張福娘因朱家不肯帶去,在家中哭了幾場。)
(他心裡一意守著腹中消息。)
(朱家去得四十日後,生下一子。)
(因道少不得要歸朱家,只當權寄在四川,小名喚做寄兒。)
(福娘既生得有兒子,就甘貧守節,誓不嫁人。)
(隨你父母鄉里百般說諭,井不改心。)
(只績紡補紉,資給度日,守那寄兒長成。)
(寄兒生得眉目疏秀,不同凡兒,與里巷同伴一般的孩童戲耍,他每每做了眾童的頭,自
(稱是官人,把眾童呼來喝去,儼然讓他居尊的模樣。)
(到了七八歲,張福娘送他上學從師,所習諸書,一覽成誦。)
(福娘一發把做了大指望,堅心守去,也不管朱家日後來認不認的事了。)
(且不說福娘苦守教子,那朱家自回蘇州,與川中相隔萬里,彼此杳不聞知。)
(過了兩年是庚子歲,公子朱遜病不得痊,嗚呼哀哉。)
(范氏雖做了四年夫妻,到有兩年不同房,寸男尺女皆無。)
(朱景先又只生得這個公子,井無以下小男小女,一死只當絕代了。)
(有詩為證:
( 不孝有三無後大,誰料兒亡競絕孫?)
(早知今日淒涼景,何故當時忽妾妊!)
(朱景先雖然仕宦榮貴,卻是上奉老母,下撫寡媳,膝下井無兒孫,光景孤單,悲苦無聊
(,再無開眉歡笑之日。)
(直到乙已年,景先母太夫人又喪,景先心事,一發只有痛傷。)
327**時間: 地點:
(此時連前日兒子帶妊還妾之事,盡多如隔了一世的,那裡還記得影響起來?)
(又道是無巧不成話,四川後任茶馬王渥少卿,聞知朱景先丁了母優,因是他交手的前任
(官,多有首尾的,特差人貴了傅儀奠帛,前來致弔,你道來的是甚麼人?正是那年朱公
(子托他討張福娘的舊役健捕胡鴻。)
(他隨著本處一個巡簡鄒圭到蘇州公幹的便船,來至朱家。)
(送禮已畢,朱景先問他川中舊事,是件備陳。)
(朱景先是個無情無緒之人,見了手下舊使役的,偏喜是長是短的婆兒氣消遣悶懷。)
(那胡鴻住在朱家了幾時,講了好些閑說話,也看見朱景先家裡事體光景在心,便問家人
(道)
胡 鴻:可惜大爺青年短壽。今不曾生得有公子,還與他立個繼嗣麼?
家 人:立是少不得立他一個,總是別人家的肉,那裡煨得熱?所以老爺還不曾提起。
胡 鴻:假如大爺留得一股真骨血在世上,老爺喜歡麼?
家 人:可知道喜歡,卻那裡討得出?
胡 鴻:有是有些緣故在那裡,只不知老爺意思怎麼樣。
(家人見說得蹊蹺,便問道)
家 人:你說的話那裡起?
胡 鴻:你們豈忘記了大爺在成都曾娶過妾麼?
家 人:娶是娶過,後來因娶大娘子,還了他娘家了。
胡 鴻:而今他生得有兒子。
家 人:他別嫁了丈夫,就生得有兒子,與家有甚相干?
胡 鴻:冤屈!冤屈!他那曾嫁人?還是你家帶去的種哩!
家 人:我們不敢信你這話,對老爺說了,你自說去!
(家人把胡鴻之言,一一來稟朱景先。)
(朱景先卻記起那年離任之日,張家女子將次分娩,再三要同到蘇州之事,明知有遺腹在
(彼地。)
(見說是生了兒子,且驚且喜,急喚胡鴻來問他的信。)
胡 鴻:小人不知老爺主意怎麼樣,小人不敢亂講出來。
朱景先:你只說前日與大爺做妾的那個女子,而今怎麼樣了就是!
胡 鴻:不敢瞞老爺說,當日大爺娶那女子,即是小人在裡頭做事的,所以備知端的。大爺遣他出
去之時,原是有娠。後來老爺離任得四十多日,即產下一個公子了。
朱景先:而今見在那裡?
胡 鴻:這個公子,生得好不清秀俗俐,極會讀書,而今在娘身邊,母子相守,在那裡過日。
朱景先:難道這女子還不嫁人?
胡 鴻:說這女子也可憐!他縫衣補裳,趁錢度日,養那兒子,供給讀書,不肯嫁人。父母多曾勸
他,鄉里也有想他的,連小人也巴不得他有這日,在裡頭再賺兩數銀子。怎當得他心堅如
鐵,再說不入。後來看見兒子會讀了書,一發把這條門路絕了。
朱景先:若果然如此,我朱氏一脈可以不絕,莫大之喜了。只是你的說話可信麼?
胡 鴻:小人是老爺舊役,從來老實,不會說謊,況此女是小人的首尾,小人怎得有差?
朱景先:雖然如此,我嗣續大事非同小可,今路隔萬里,未知虛實,你一介小人,豈可因你一言造
次舉動得?
胡 鴻:老爺信不得小人一個的言語,小人附舟來的是巡簡鄒圭,他也是老爺的舊吏。老爺問他,
他備知端的。
(朱景先見說話有來因,巴不得得知一個詳細,即差家人情那鄒巡簡來。)
(鄒巡簡見是舊時本官相召,不敢遲慢,忙寫了稟帖,來見朱景先。)
(朱景先問他蜀中之事,他把張福娘守貞教子,與那兒子聰明俊秀不比尋常的話,說了一
(遍。)
(與胡鴻所說,分毫不差。)
(景先喜得打跌,進去與夫人及媳婦范氏備言其故,合家驚喜道)
范 氏:若得如此,絕處逢生,祖宗之大慶也!
(景先吩咐備治酒飯,管待鄒巡簡,與鄒巡簡商量川中接他母子來蘇州說話。)
鄒巡簡:此路迢遥,況一個女子,一個孩子,跋涉艱難,非有大力,不能周全得直到這裡。小官如
今公等已完,早晚回蜀。恩主除非乘此便致書那邊當道,支持一路舟車之費,小官自當效
犬馬之力,著落他母子起身,一逕到府上,方可無誤。
朱景先:足下所言,實是老成之見。下官如今寫兩封書,一封寫與制置使留尚書,一封即寫與茶馬
王少卿,托他周置一應路上事體,保全途中母子無虞。至於兩人在那裡收拾起身之事,全
仗足下與胡鴻照管停當,下官感激不盡,當有後報。
鄒巡簡:此正小官與胡鴻報答恩主之日,敢不隨便盡心,曲護小公子到府?恩主作速寫起書來,小
官早晚即行也。
(朱景先遂一面寫起書來,書云:銓不祿,母亡子夭,目前無孫。前發蜀時,有成都女子
(張氏為兒妾,懷娠留彼。今據舊胥巡簡鄒圭及舊役胡鴻俱言業已獲雄,今計八齡矣。遺
(孽萬里,實係寒宗如線。欲致其還吳,而伶仃母子,跋涉非易。敢祈鼎力覆庇,使舟車
(無虞非但骨肉得以會合,實令祖宗借以綿延,感激非可名喻也。銓白。
(一樣發書二封,附與鄒巡簡將去,就便賞了胡鴻,致謝王少卿相弔之禮。)
(各厚贈盤費,千叮萬囑,兩人受托而去。)
(朱景先道是既有上司主張,又有舊役幫襯,必是停當得來的,合家日夜只望好音不題。
()
328**時間: 地點:
(且說鄒巡簡與胡鴻回去,到了川中,鄒巡簡將留尚書的書去至府中遞過。)
(胡鴻也回覆了王少卿的差使,就遞了舊茶馬朱景先謝帖,並書一封。)
(王少卿遂問胡鴻這書內的詳細,胡鴻一一說了。)
(王少卿留在心上,就吩咐胡鴻)
王少卿:你先去他家通此消息,教母子收拾打疊停當了,來稟著我。我早晚乘便周置他起身就路便
是。
(胡鴻領旨,竟到張家見了福娘,備述身被差遣直到蘇州朱家作弔大夫人的事。)
張福娘:(福娘忙問)朱公子及合家安否?
胡 鴻:公子已故了五六年了。
(張福娘大哭一場,又問公子身後事體。)
胡 鴻:公子無嗣,朱爺終日煩惱,偶然說起娘子這邊有了兒子,娘子教他讀書,苦守不嫁。朱爺
不信,遂問得鄒巡簡之言相同,十分歡喜,有兩封書,托這邊留制使與王少卿,要他每設
法護送著娘子與小官人到蘇州。我方才見過少卿了,少卿叫我先來通知你母子,早晚有便
,就要請你們動身也。
(張福娘前番要跟回蘇州,是他本心,因不得自由,只得強留在彼,又不肯嫁人,如此苦
(守。)
(今見朱家要來接他,正是葉落歸根事務,心下豈不自喜?一面謝了胡鴻報信,一面對兒
(子說了,打點東歸,只看王少卿發付。)
(王少卿因會著留制使,同提起朱景先托致遺孫之事,一齊)
王少卿:這裡完全人家骨肉的美事,我輩當力任之。
(適有蜀中進士馮震武要到臨安,有舟東下,其路必經蘇州。)
(且舟中寬敞,盡可附人。)
(王少卿知得,報與留制使,各發柬與馮進士說了,如此兩位大頭腦去說那些小附舟之事
(,你道敢不依從麼?馮進士吩咐了船戶,將好艙口分別得內外的,收拾潔淨,專等朱家
(家小下船。)
(留制使與王少卿各贈路費茶果銀兩,即著鄒巡簡。)
(胡鴻兩人齎發張福娘母子動身,復著胡鴻防送到蘇州。)
(張福娘隨別了自家家裡,同了八歲兒子寄兒,上在馮進士船上。)
(馮進士曉得是縉紳家屬,又是制使、茶馬使所托,加意照管,自不必說。)
(一路進發,尚未得到。)
(這邊朱景先家裡,日日盼望消息,真同大旱望雨。)
329**時間: 地點:
(一日,遇著朝廷南郊禮成,大貴恩典,侍從官員當蔭一子,無子即孫。)
(朱景先待報在子孫來,目前實是沒有,待說沒有來,已著人四川勾當去了。)
(雖是未到,不是無指望的。)
(難道虛了恩典不成?心里計較道)
朱景先:寧可先報了名字去,他日可把人來補蔭。
(主意已定,只要取下一個名字就好填了。)
朱景先:還是取一個甚麼名字好?
(有恩須憑子和孫,爭奈庭前未有人!)
(萬里已迎遺腹孽,先將名諱報金門。)
(朱景先輾轉了一夜,未得佳名。)
朱景先:(次早心下猛然道)蜀中張氏之子,果收拾回來,此乃數年絕望之後從天降下來的,豈非
天錫?《詩》云:『天錫公純嘏。』取名天錫,既含蓄天幸得來的意思,又覺字義古雅,
甚妙,甚妙!
(遂把『有孫朱天錫』填在冊子上,報到儀部去了,准了恩蔭,只等蜀中人來頂補。)
(不多幾時,忽然胡鴻復來叫見,將了留尚書、王少卿兩封回書來稟道)
胡 鴻:事已停當,兩位爺給發盤纏,張小娘子與公子多在馮進士船上附來,已到河下了。
(朱景先大喜,正要著人出迎,只見馮進士先將帖來進拜。)
(景先接見馮進士,訴出留。)
(王二大人相托,順帶令孫母子在船上來,幸得安穩,已到府前說話。)
(朱景先稱謝不盡,答拜了馮進士,就接取張福娘母子上來。)
(張福娘領了兒子寄兒,見了翁姑與范氏大娘,感起了舊事,全家哭做了一團。)
(又教寄兒逐位拜見過,又合家歡喜。)
朱景先:(朱景先問張福娘道)孫兒可叫得甚麼名字?
張福娘:乳名叫得寄兒,兩年之前,送入學堂從師,那先生取名天錫。
朱景先:(朱景先大驚道)我因儀部索取恩蔭之名,你們未來到,想了一夜,才取這兩個字,預先
填在冊子上送去。豈知你們萬里之外,兩年之前,已取下這兩個字作名了?可見天數有定
若此,真為奇怪之事!
(合家歎異。)
(那朱景先忽然得孫,直在四川去認將來,已此是新聞了。)
(又兩處取名,適然相同,走進門來,只消補蔭,更為可駭。)
(傳將開去,遂為奇談。)
(後來朱天錫襲了恩蔭,官位大顯,張福娘亦受封章。)
(這是他守貞教子之報。)
(有詩為證:
( 娶妾先妻亦偶然,豈知棄妾更心堅?)
(歸來萬里由前定,善念陰中必保全!)
(第三十三卷 楊抽馬甘請杖 富家郎浪受驚)
(敕使南來坐畫船,袈裟猶帶御爐煙。)
(無端撞著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緣。)
(這四句詩乃是國朝永樂年間少師姚廣孝所作。)
(這個少師乃是僧家出身,法名道衍,本貫蘇州人氏。)
(他雖是個出家人,廣有法術,兼習兵機送之國。)
姚廣孝:(道衍私下對燕王說道)殿下討得臣去作伴,臣當送一頂白帽子與大王戴。
(「白」字加在「王」字上,乃是個「皇」字,他藏著啞謎,說道輔佐他做皇帝的意思。
()
(燕王也有些曉得他不凡,果然面奏太祖,討了他去。)
(後來贊成靖難之功,出師勝敗,無不未卜先知。)
(燕兵初起時,燕王問他)
燕 王:利鈍如何?
姚廣孝:事畢竟成,不過廢得兩日工夫。
(後來敗於東昌,方曉得「兩日」是個「昌」字。)
姚廣孝:此後再無阻了。
(果然屢戰屢勝,燕王直正大位,改元永樂。)
(道衍賜名廣孝,封至少師之職。)
(雖然受了職銜,卻不青留髮還俗,仍舊光著個頭,穿看蟒龍玉帶,長安中出入。)
(文武班中曉得是他佐命功臣,誰不欽敬?)
330**時間: 地點:
(一日,成祖皇帝御筆親差他到南海普陀落伽山進香,少師隨坐了幾號大樣官船,從長江
(中起行。)
(不則數日,來到蘇州碼頭上,灣船在姑蘇館驛河下。)
(蘇州是他父母之邦,他有心要上岸觀看風俗,比舊同異如何。)
(屏去從人,不要跟隨,獨自一個穿著直裰在身,只做野僧打扮,從胥門走進街市上來行
(走。)
(正在看玩之際,忽見喝道之聲遠遠而來。)
(市上人雖不見十分驚惶,卻也各自走開,在兩邊了讓他。)
(有的說是管糧曹官人來了。)
(少師雖則步行,自然不放他在眼裡的,只在街上搖擺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