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 至 第三〇〇
291**時間: 地點:
(卻說郭海壽回至太平坊,將菜擔寄放在相識處,還至破窯,將茅門一推進內,
(大呼母親。)
婆 子:(那瞎目婆子)孩兒,你去了未久,何故即回?
郭海壽:母親,方才孩兒挑擔出了大街,未有人與兒採買,方在大平坊上,忽一紙官家牌
票被大風吹來。兒方拾起,早有兩位公差拉扭兒至東岳廟,有位官員,渾身黑色
打扮,面色亦黑。我初不曉他是何人,只道本處官員,妄拿我的,故不肯下跪。
他又查問我。有眾人稟我行孝,此位官員甚為喜悅,賞我白銀五兩,做小經紀供
親,真乃大幸,故特回來安慰母親。
婆 子:他如此愛民,是什麼官員?
郭海壽:母親,你幸雙目失明,如若好目,見了此位官員,只恐嚇壞了你。他面貌十分凶
惡,誰知竟是朝中包待制大人,名包拯,難道母親不聞人說包公是個朝上大忠臣
,為國愛民的清官?
婆 子:原來此官是包拯。孩兒,你且去請他來,做娘的有一重大事與他面訴。
郭海壽:母親,有何事告訴?且說與兒知曉,代稟包公。
婆 子:孩兒,我身負極大奇冤,滿朝大臣除了包公鐵面無私,無可伸訴。我幾代訴,終
必無益,必要與包拯面言方可。
海 壽:(海壽笑道)母親之言,也覺奇了,我母子居住破窯,雖然貧苦,但無一人欺侮
母親,有甚極慘之冤?
婆 子:孩兒,此乃十八年前之事,你那裏得知?速去請他來,為娘自有言告訴。
海 壽:原來十八年前事,果然孩兒不得而知,倘或包大人不來,便怎生是好?
婆 子:你去說我母有十八年前大冤,要當面伸訴,別官不來,包拯定然到的。
海 壽:既然如此,孩兒往請他來,母親且將銀子收好。
(言罷,奔出破窯。)
292**時間: 地點:
(且說張龍、趙虎二人奉令商議,若等候到明日也不中用,不如回去稟復大人,
(悉聽處治也罷。)
(兩人垂頭喪氣,戰戰兢兢,回轉廟宇中下跪,稟道)
啟 稟:大人,小的奉命捉拿落帽風,實乃無影無蹤之物,難以搜來,懇大人開恩。
(包公想了一想道:狂風落帽,原道有什麼冤情警報,所以強押二人去搜求,既
(無別事,也只得罷了。)
(況尹氏之事要緊,不如且先回朝。)
(當下便吩咐起轎,這張、趙二人才放了心。)
(正要喝道出門,忽來了郭海壽,叫道)
郭海壽:大人,我家母請你去告狀。
啟 稟:(眾排軍喝道)該死奴才,你莫非瘋癲,還不速返!
海 壽:我家母有極大冤枉,故來請大人前往告訴,你們不須攔阻。
包 公:(包公聽見便道)不用阻他。
(原來包公性情古怪,辦事也是與人迥異。)
(今日一聽郭海壽之言,想他為什麼反要本官去告狀,想這婦人說得出此言,定
(有緣故,即道)
婦 人:郭海壽,你母親在那裏?
海 壽:現在破窯等候。
(包公聽了,吩咐打道往破窯去。)
(當下郭海壽引道前行,告訴眾人到門,不可叫喝,猶恐驚壞娘親,包公也命不
(用鳴鑼喝道。)
(郭海壽當先,即從太平坊上經過,旁人喚道)
郭海壽:海壽,緣何不往買賣,只管往來跑走?
海 壽:我母親要包公到門告狀。
郭海壽:(眾人道)但不知包公來了麼!
海 壽:後面來的不是包公麼?
海 壽:(眾人一看,果然排軍蜂擁而來,都笑道)這樁奇事古今罕有,這婆子久住破窯
,雙目已瞎,年將五十,財勢俱沒,莫非犯了瘋癲?諒他沒有什麼冤情告訴,又
少見告狀的子民,妄自尊大,反要老爺上門告狀,想來原是包公癡呆。
(你言我語,隨走觀看。)
(海壽一至茅門,停足叫道)
海 壽:大人,這裏就是了。
郭海壽:(回頭又叫道)母親,包大人來了。
婆 子:孩兒,且擺正這條破凳在中央,待我坐下。
(海壽領命擺正。)
(婆子當中坐下。)
(海壽站立旁邊。)
(包公住轎,離茅屋半箭之遙,命張、趙前往叫婦人速來告訴,有甚冤情。)
包 公:(二役領命到門大呼道)婦人知悉,包大人親自到此,有甚冤情,速速出來訴稟
。
婦 人:叫包拯進來見我!
(張、趙大喝道)
張 龍:賤婦人,好生大膽,擅敢呼喚大人名諱,罪該萬死!
婦 人:包拯名諱,我卻呼得,快叫他進來,有話與他商量。
(張、趙二人又覺惱,又覺好笑道)
趙 二:大人目今官星不現了,遇到這癡癲婦女。
二 人:(二人只得稟知包公道)郭海壽的母親,是個癡呆婦人。
包 爺:怎見他是癡呆?
二 人:(二人稟道)他將大人的尊諱,公然呼喚!要大人去見他答話。
包 公:要本官往見他?
(二人稱是,包公)
包 公:這也何妨?
(言罷,吩咐起轎,有眾排軍暗言,包公真是呆官,如孩童之見。)
(更有閒看之人稱言奇事。)
293**時間: 地點:
(當時包公到了門首,張龍跑進茅屋,叫道)
包 公:郭海壽,包大人到來,何不跪接?
婦 人:(婦人接言道)包拯來了麼?喚他裏廂講話。
張 龍:(張龍喝道)賤婦人這污穢所在,還敢要大人進來,休得做夢!
婦 人:(婦人喝道)胡說!我也在此久居了,難道他卻進來不得?必須他到裏廂來,方
可面言。
(張龍聽了,不住搖頭道)
張 龍:大人今日遇鬼迷了,回到京中,烏紗也戴不穩了。
又 來:(又來啟稟道)大人,這婦人要大人進裏邊講話。小人說,此地污穢,不可以請
大人進去。他說,他居住已久,難道大人進去不得?豈不可笑!
(包公聽了,想道:這婦人定然不是微賤之輩,故有此大言。)
(也罷,且進去,看他有什麼冤情。)
(包公想罷出轎,張龍、趙虎二人扶伴。)
(包公身高,故低頭曲腰人屋內,細將婦人一看,約有四旬七八的年紀,發髻蓬
(蓬,雙目不明,衣衫襤褸,面目焦瘦,而風度似非等閒之輩。)
郭海壽:母親,包大人來了。
又 來:在那裏?
包 公:老夫在此。
又 來:包拯你來了麼?
(包公聽了,又氣惱,又好笑)
包 公:婦人,老夫在此,你有什麼冤情?速速訴明。
婦 人:你且近些!
(包公又近些,那婦人兩手一撈,摸不著包公,又將手一招道)
包 公:再近些!
(包公無奈,只得走近,離不上三步,被他摸著了半邊腰帶,叫道)
包 公:包拯,你見了老身,還不下跪麼?
包 爺:(包爺瞪口自語道)好大來頭婦人,還要老夫下跪,是何緣故?
婦 人:你依我跪下,我可訴說前情。
包 公:(包公無奈)也罷,老夫且下跪。
(張、趙二役見大人下跪,也同跪地中。)
(郭海壽見了倒覺好笑起來。)
(當下婦人將包公的臉上左右遍摩,摸至他腦後,愜月三叉骨,將指頭撳了撳,
(撚了幾撚,連說兩聲道)
當 下:正是包拯了,一些也不錯。
(包公好生疑惑,倒覺不解,忙問)
包 公:你這婦人,果有什麼冤情?速速說明!
(只見那婦人淚珠如線,呼道)
婦 人:包卿!我有極大冤情,十八年來無處可訴,前夜夢神人吩咐,想必今日伸冤有賴
。只求大人與我一力擔當,方得一朝雲霧撥開,復見日月。
(包公聽他叫『包卿』,驚得目瞪口呆,忙問)
包 公:不知上坐果是何人,有何冤情?還請見告。
婦 人:(這婦人呼道)包卿且先平身。
(包公果然跪得兩膝生疼,連忙立起身來。)
(不知婦人訴說出什麼冤情,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八回 訴冤情賢臣應夢 甘淡泊故後安貧)
當 下:(當下婦人道)包卿,你乃鐵面無私的清官,審明過多少奇冤重案,只懮我此段
冤情,審斷不明白。
包 公:到底什麼冤情,且細細說來。
婦 人:我原乃先帝真宗天子西官李氏,正宮即今劉后。十八年前,吾與劉氏同時懷孕,
正值真宗天子與寇準丞相往解澶州之圍,禦駕親征,尚未還宮。我在宮中產下太
子,宮娥內監已有知者。過了一刻,正宮劉氏忽又報生公主,誰知就此禍生不測
。
(包公聽了,想道:若是真情,此是李宸妃娘娘了)
包 公:你在宮中有何人起禍?
婦 人:只為正官劉氏心懷妒毒,與內監郭槐同謀。忽一日,劉氏自抱公主到我碧雲宮來
,只言乏乳,要吾乳娘餵乳。當時劉氏假裝美意,懷抱太子,又邀我到昭陽宮飲
宴。我即同行,有內監郭槐抱持太子同往。豈知他們早把太子藏過,我也不知他
等竟施毒計。後來飲宴已畢,要取回太子,他說,郭槐已送太子先回碧雲宮去了
。我並不多疑,回至內宮,有宮娥說,郭槐方才將太子放下龍床,已是睡熟,不
可驚他,又用綾羅袱蓋了。我只道是真情,揭開羅袱,要看太子,不料床上睡的
乃血淋淋的死狸貓,嚇得我昏了過去。方知劉氏、郭槐計害。是時天子興兵未回
,怨海仇山怎生發洩,豈知是夜劉氏、郭槐潑天大膽,又生惡計,謀害於我。即
晚放火毀我碧雲宮,幸得寇宮娥通知,盜取金牌,悄悄教我打扮太監,腰掛金牌
,連夜逃出後宰門。臨去時說明,太子已付陳琳抱去,並又指點我別無去路,且
往南清宮八王爺府中,狄娘娘乃心慈善良之人,定然收匿,且待萬歲回朝,然後
奏明此事伸冤。當日心忙意亂,只得依此而行。
(包公聽了,連忙又跪下道)
包 公:未知狄太后收留否?
婦 人:(婦人嘆道)我乃女流之輩,自人深宮,從不曾到街衢一行,焉知八王爺府在那
方,故尋覓不到南清宮。可憐黑夜中孤身只影,燈火俱無,步行步跌,顧影生疑
。忽覺後面似有人追迫,膽戰心驚,暈跌在民家門首。豈料此家是一寡婦,姓郭
,夫君上年身故,此婦中年,卻已身懷六甲。當夜救我甦醒,問及來由,我亦不
敢說明露跡,偽言夫死,翁姑逼勒改節,不從,私行逃避。此婦為人厚道,收留
作伴,後來生下遺腹子,僅得半載,可惜此婦一命歸陰,只得由我將此嬰兒撫育
。不到一載,又遭回祿,可憐一物未攜,只逃得性命,出於無奈,遠出京城。後
來聞得聖上班師,豈知八王爺上年已歸仙界,未及半載,又聞頒詔先帝歸天。老
身自知還宮無望,守此破窯,屈指光陰,已經十八載了。
包 公:請問娘娘如何度日?
婦 人:言來也覺悲慘,守此破窯,那得親情看顧,只得沿門求乞,以度殘年,撫養孤兒
長大,取名海壽。年交十二,即知孝順娘親,母子相依,實難苦度,幸得他一力
幸勤,尋下些小生意度日。不料連年米價如珠,夏天身受蚊蟲毒噬,天寒不得暖
服沾身,苦挨苦度,直至今日。近數載雙目失明,若非孤兒行孝供養,一命嗚呼
久矣。
(言未了,嚎哭起來,嚥喉噎塞,語不成聲。)
(郭海壽在旁聽得呆了。)
(原來我身不是他產下的,嫡母早歸泉世。)
包 公:(包公吃驚道)娘娘,你兒子既已長成,何不教他引你到南清宮去,何以甘心受
此苦楚?
婦 人:包卿有所未知,古言『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倘做了蠅投蛛網,
欲脫便難了。
包 公:請問娘娘,當年太子後來怎生著落?
婦 人:方才說至寇宮女通線來救,我尚未說明。那日狸貓換去太子,劉后差寇宮娥將我
兒拋下金水池,幸他不忍加害,奈何欲救難救,幸遇陳琳進宮,始抱太子到南清
宮,由狄氏收養數年。後八王爺歸天,先帝班師回朝,頒詔立八王長子為皇太子
,故我知當今是我親兒。只可憐母在破窯挨苦,受盡淒涼,弄得雙目失明,母子
無依。昨夜三更偶得一夢,只見一神聖自言東岳大帝,言我國今災星已退,有清
官可代明冤。我即問清官是誰,神聖言龍圖閣待制包拯,乃忠梗無私清官,教我
將此段情由訴知,許我散開雲霧,得見光明。我又問陳州地面,多少官員來往,
那知誰是包拯?大帝又言,要知包拯不難,他腦後生成愜月三叉異骨,是以方才
模有異骨,方肯吐露十八年前之冤。若得卿家與我斷明此案,感德如天了。
(言罷,淚下不止。)
(郭海壽想道:可笑母親,既然是當今太后,有此大冤,遭此磨難,對我並不洩
(出,值到今天才知他不是我生身嫡母。)
(但太后遭此大難,不孝要算當今聖上了。)
(又有張龍、趙虎聞得此言,嚇得魂不附體,俯伏地中,不敢抬頭。)
包 公:(包公又請問道)娘娘,那當今萬歲,不知有什麼憑認否?
婦 人:何嘗沒有記認?手掌山河,足踹社稷,隱隱四字為憑,乃是我嫡產的兒子。
(包公叩伏塵埃,吐舌搖頭)
包 公:可憐娘娘遭此十八年苦難,微臣也罪該萬死!
婦 人:包卿言差了,此乃是我該有飛災,若究明此事,斷饒不得郭槐,還要卿家為我表
白重冤,雖死在破窯,也可瞑目了。
包 公:娘娘且自開懷,微臣今日趕回朝中,此頂烏紗不戴,也要究明此冤。望祈娘娘放
開愁緒,且免傷懷。
婦 人:若得大人與我申明冤屈,我復何懮?
包 公:娘娘,且耐著性等候數天,待臣回朝將此事究明,少不得萬歲也排鑾駕自來迎請
。
(婦人應諾。)
(當日包公差人,速喚地方文武官來朝見太后。)
(宮院趕辦不及,須尋座雅靜樓房,買幾名精細丫頭。)
(時當三月初,天氣尚寒,趕辦些暖服佳饌供奉。)
(太后雙目不明,速即延醫調治,若有怠慢,作欺君罪論。)
(兩名排軍如飛分報。)
太 后:包卿不必費心,老身久處破窯,落難已久,又有孩兒侍奉,不必麻煩地方官吏。
孩兒,且代娘叩謝包大人。
海 壽:(海壽領命上前道)大人,我家母拜託於你,祈代伸冤。
包 公:自有老夫擔承。
海 壽:如此我代娘叩謝了。
(包公想道:此人今雖貧民,但與太后子母之稱,倘聖上認了母後,也是一個王
(弟王兄了。)
294**時間: 地點:
(當時還禮起來,連稱)
連 稱:不敢當,為臣理當報效君恩。
太 后:包卿,快些請起。
包 爺:謝娘娘千歲。
(起來立著,細看娘娘發髻蓬蓬,衣衫檻褸,實覺傷心。)
(丟下龍樓鳳閣,禦苑王宮,破窯落難十餘年,幸得孤兒孝養,實乃聖上救母恩
(人。)
(慢說包公思想,眾排軍驚駭,窯外觀看眾民也交頭接耳,都稱奇異。)
(再不想這求乞婦人,是一位當今的國母。)
一 人:曾記前十載到門討食,孩兒尚幼,哭哭哀哀,被我痛罵方才走去。早知他是當今
太后,也不該如此輕慢他,果然海水可量,人不可量。
(眾人聽了,皆是嘆息,這且不表。)
295**時間: 地點:
(此時來了眾文武官,將閒人逐散,不許羅 。)
(只見破窯門首立著包大人,眾官員都來參見)
眾文武:太后娘娘破窯落難,卑職等實出於不知,罪咎難逃。
包 公:(包公冷笑道)老夫道經此地,即知太后在此,可怪你們在此為官,全然不知。
少不得回朝,奏聞聖上,追究起來,你們官職可做得安穩麼?
眾文武:(眾官員皆躬身懇道)大人,格外開恩,卑職等不知太后落難,實有失察之罪,
求大人海量姑寬。
包 公:(包公閃過一旁道)你等到此,理該朝見太后。
(眾官應諾,即於窯門外,文東武西通名道職,三呼千歲朝見。)
(海壽遠遠瞧見,叫道)
海 壽:母親,外廂許多官員在此叩見。
婦 人:叫他們回衙門理事,不必在此伺候。
郭海壽:(郭海壽踱出道)眾位老爺,聽我家母吩咐,各請回衙辦事,不必在此叩禮。
郭海壽:(眾官員雖聽如此說,卻不敢動身,共啟包公道)卑職等方才奉命,已差人速辦
雅室,挑選丫環,預備朝服。
包 公:如此才是!
郭海壽:(忙進內道)臣包拯啟稟娘娘。
太 后:有甚商量?
包 公:臣為國家大事,即要還朝速辦,故拋下賑饑公務回朝。不想偶遇娘娘一段大冤,
更不能耽擱,已著地方官好生安頓娘娘,臣即別駕,還望娘娘勿得見怪。臣回朝
奏明萬歲,理明此事,即排駕來迎請了。祈娘娘且放寬懷,屈居幾天。
太 后:我久居破窯,何用奢華?且本地官員政務太繁,有煩包卿傳知眾官,一概俱免,
日中不必到來。
(包公辭出窯門,傳諭眾官道)
包 公:太后吩咐日中朝見問安,一概俱免,以省煩勞。此皆太后仁慈體恤之意,但鳳凰
豈可棲於荒草之地?方才我言必當依辦。
(眾官連連共諾。)
(包公言罷,即吩咐起程,眾官相送,眾差役一路喝道而去。)
(不表包公回朝,當有眾官見包公已去,不敢進窯門,只在門外侍候。)
(少刻,有幾位夫人各帶婢女進內朝見請安,請娘娘沐浴更衣。)
(豈知太后也不沐浴,也不更衣)
太 后:在窯中居住十餘載,已經慣了,不必你們費心,各自請回。
(眾夫人俱覺不安,那知太后執性如山,眾夫人只得退出。)
(又有承辦役人,稟道)
啟 稟:眾位老爺,已經覓了雅室一所,可權為宮院。
太 后:(豈知太后又說)破窯久住,不勞眾官多請,且各回衙。
(眾官再三懇求,太后只是不允,眾官無奈,只得於破窯前後,立刻喚工趕造房
(宇。)
(眾官商議,太后不願更衣,只得來求郭海壽,郭海壽)
郭海壽:既我娘親不願更衣,也非眾位老爺之咎,且請回衙,不然反激惱他了。
(眾官無奈,只得聽其自然。)
(太后百味珍饈不用,母子只是恢復淡飯清湯,仍居破窯,丫環一人不用,仍打
(發回去。)
(不言太后諸事,卻說包公趕回京中,一進開封府,天色已晚,到了內堂,夫人
(迎接坐下請安,復問道)
太 后:老爺奉旨賑饑,如今回來,莫非完了公務?
包 公:賑饑公務,尚未清楚。但本官因國家大事而回。
(夫人又要詰問情由,包公)
包 公:國家政事,非你所知,不必動問。
(夫人不敢再言,只命人備酒,與老爺洗塵。)
(欲知包公來日面聖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九回 包待制當殿劾奸 沈禦史欺君定罪)
(次日五更,包公進朝,先到朝房,眾文武頓覺驚駭,內有幾位忠良問道)
眾文武:包大人賑饑事已畢了?
(包公回言尚未。)
龐 洪:(有老奸龐洪)既然賑饑未完,大人何以還朝?
包 公:有要事還朝,少停便見分曉。
(龐國丈心中不悅,暗想:這包黑子忽而還朝,不知何故,只願他月月年年不在
(老夫目前,我便心安。)
(少言國丈不喜,時當五更,只聽得景陽鐘撞,龍鳳鼓敲,聖駕登殿,文武官金
(階人覲已畢。)
眾文武:(黃門官啟奏萬歲道)有龍圖閣待制開封府尹包拯,由陳州還朝,現在午朝門候
旨。
(天子傳旨宣進。)
(黃門官領旨,宣進無私鐵面賢臣,三呼萬歲。)
(朝參已畢,天子欣然問道)
天 子:朕命賢卿賑饑,公務完畢否?
包 爺:臣賑饑未了。
天 子:卿公務未了,何故忽回見朕?
包 公:臣啟陛下,臣無事不敢私回,只為奸臣欺君瞞法,國家大事,非同小故,豈容狠
毒眾奸,暗裏誤國。是以不分晝夜,奔走回朝,要奏明陛下,削奸除佞,以兔江
山搖動之懮。
天 子:據卿所奏,奸佞出於何方?即奏朕知。
包 公:臣知奸佞出在朝中!
(君王聞奏,看看兩班文武,不知又是那人動了包黑子之怒。)
(有幾位不法奸臣都是面面相覷。)
天 子:滿朝文武,個個赤膽丹心為國,卿家知道誰是奸臣?
包 公:(包公雙目直視沈禦史)臣啟萬歲,沈國清乃是好佞之臣。
(沈禦史聽了,不覺大駭。)
君 王:(君王聽了)包卿,怎見國清是奸臣?
包 公:沈國清是個欺君誤國、藐視法紀之臣。
(君王正要開口,有龐國丈出班奏道)
龐國丈:臣啟萬歲。
天 子:龐卿有何奏聞?
國 丈:臣奏包拯欺瞞陛下,藐視國法,因何賑饑未完公務,又非奉旨,私離陳州,忽地
回朝,搖脣鼓舌,欺壓朝臣,望我王不可聽他。原命他往陳州賑饑,完其公務,
饑民方得沾恩。
(天子聽罷,正待開言,卻激惱了包公,即道)
天 子:國丈,此事與你無乾,何故多管?
(國丈被他一說,也覺無顏,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君王想道:包拯原乃正直之臣,不奉旨召,一旦忽回,想必因國家有重要事情
(。)
即 呼:包卿有奏,速即言明!
包 公:臣啟陛下,楊宗保領職邊關二十餘秋,辛勞住國,我主亦所深知。即狄王親失去
征衣,旬日討回,又有大功,可以抵罪,五雲汛李守備父子謀害虎將,冒功被戮
,乃按照軍法而辦。豈料李成妻沈氏,不守婦道,膽敢前來告呈禦狀,冒犯天顏
。我主未明刁唆之弊,委曲多端,差孫武前往邊關,誰知不查倉庫,圖詐贓銀,
真乃欺君佞臣。又被莽漢忿怒詐贓,打辱欽差,犯了法律。
(包拯尚未奏完,嚇得國丈魂不附體,急奏道)
國 丈:陛下,包拯乃無憑無據之言,他陳州遠離邊關數千裏,焉能一一概知?況他不奉
宣召,賑務未畢,眾民豈不仍受饑苦?望我王令他仍往陳州救濟饑民,方不誤公
務。
包 公:國丈何須多言,我非為國家大故,必不舍公務而私回。特為國除奸,與你何涉!
296**時間: 地點:
君 王:(當時君王點首道)包卿,你在陳州,果然怎知邊關委曲情事,也須細言朕知。
包 公:臣啟陛下,臣在陳州,不但邊廷之事明晰,即朝中奸權欺君壞法之事,一一盡知
,容臣細奏。前數天朝內奸臣主唆匪人,叩閽上呈禦狀,我主但聽一面之詞,準
狀發交沈國請審辦。聖上那知他心存私意謀害功臣,不究孫武詐贓,獨究失去征
衣,嚴刑焦廷貴,不能成招。膽大沈國清假造口供,以欺陛下,若非佘太君進朝
分辯,焦廷貴固難免死,即功勳元老也要一旦傾殞。此等欺君昧法之人,留為國
患,必須徹底澄清,才是國家之福。
(一番言語,嚇得沈禦史、孫侍郎暗暗驚怕,連國丈也覺心怯。)
君 王:(君王大呼道)包卿,你果能明其內中原由,且細細奏來。
297**時間: 地點:
(當時包公將三月初三在陳州路逢怪風冒體,疑有冤情,是夜在北關築臺,聽候
(申訴,恍惚間只見女鬼稱言尹氏名貞娘,說丈夫是西臺沈禦史沈國清等情說了
(一遍。)
(君王聽了此言,向沈國清道)
君 王:此姓名可是卿之妻否!
包 公:(文班內有內閣大臣文彥博欣然出奏道)尹氏乃臣中表之戚,少有賢德,素稱堅
貞,正是沈國清所配發妻。
298**時間: 地點:
(當時君王聽了點頭,再問沈國清。)
(但他方才聞聽包公之言,已聽出神了,不禁毛骨竦然,心膽戰兢,不敢抬頭,
(君王詢他,答言不出。)
(君王見此,滿心疑惑,因問他何以口也不開。)
(旁首國丈好生著急,想來機關定然敗露了。)
君 王:包卿,這尹氏可有枉屈告訴於你?
包 公:據尹氏訴說,丈夫沈國清,食君之祿,深負君恩。沈氏是他胞妹,只因妹丈李成
父子冒認了狄王親功勞,被楊元帥所殺,故特來京要為其夫報仇,沈國清挑唆他
告禦狀。聖上準狀,差官查庫,孫武欺君詐贓,丈夫身入奸黨,向他勸諫,不特
不從,反遭其毆辱。又思丈夫作此虧心之行,日後終無好結果,故氣憤自縊,只
望丈夫改善離奸。此等賢婦,可以留芳青史。臣得此一信,趕速回朝,分辨清白
,奏聞陛下,速辦眾奸。倘或忠良被其一網打盡,聖上江山誰與保守?
(君王聽了包公之言,便道)
君 王:朕知道矣!
(三個奸臣聽了,心中搖搖,不知如何是好。)
君 王:(卻聽君王呼道)包卿,惟據鬼魅之言,作不得真,算不得憑。況前數天寡人已
差官前往邊關,召取狄、楊二臣回朝了,且待寡人親自問供,不必卿家費心,且
不要耽擱在此,速回陳州賑救饑民,待完公務回朝,厚報卿勞。
包 公:陛下,若楊元帥領守邊關,無事平寧之日,尚且不可一無離職,何況目下兵臨城
下之秋,若楊、狄二帥召取進京,邊疆重地,萬一有失,江山即難保守,這是斷
然動不得的。臣鬥膽已將禦賜龍牌,阻攔奉旨欽差止步,恭候聖命追轉。若論陳
州賑饑,賑濟普遍,不日即可功竣。故臣敢於交與州官代辦,決無誤民之虞。茲
有此警報,陛下勿雲鬼魅之事,盡屬虛妄,臣曾歷歷見之於夢,只有自裁自忖。
臣拿得定是真情,故敢力辯,以分清濁。伏乞我王發臣司辦,是非公私,斷不誤
的。
(君王還未開言,沈國清忍耐不住,進階俯伏道)
君 王:臣也有奏言。
君 王:卿家有何奏言?
沈國清:臣妻尹氏乃急病身亡,並非怨忿自盡,何來鬼魂警報,求請伸冤的幻事?此乃包
拯與臣有隙,狂妄誣言,伏乞我主,睿聖天聰,勿準包拯妄言誣奏,仍命他速往
陳州賑濟饑民為上,免他在朝妄生枝節。
包 公:臣也有奏,前時臣借聖上三件活命的寶貝,曾救了不少民命。今尹氏身死,望我
主再借三般寶口與臣,將尹氏救活,然後細細審詢,定知內中委曲之事,免叫忠
良受屈。
沈國清:臣妻身亡多日,已經備棺成殮,掩埋墳中,皮骨已消化了,焉有死而再生之日?
包拯強言妄奏,無非思害臣一命。望我主勿降此旨,方免死者不安。
(這一番話激得包公怒氣勃勃,呼道)
即 呼:沈國清!休得謊言,你妻子尹氏,曾經誥命,現受王恩,死了尚不備棺成殮,將
屍掩埋泥土中。你乃一刻薄之徒,今日駕前尚敢誑奏,說什麼備棺成殮,什麼屍
體消化!
(沈國清聽了此言,心中猶如火炙,渾身發抖,不敢復辯。)
(當日尹氏身亡時,沈國清在國丈前未曾言及,如若龐洪得知此事,定然要叫他
(備棺埋土的。)
299**時間: 地點:
(此時國丈氣得面色青紅,呆呆看著沈國清,想道:不該土掩這王封誥命的夫人
(,實乃欺君辱爵,倘被包拯起了屍,實是罪名重大,怎能輕赦!)
(不表龐洪自語,當下包公駕前請旨起屍,君王準旨,即道)
龐 洪:依卿所奏,可將尹氏起屍,召回欽差,免取楊、狄二臣。此案重大,卿須嚴加細
究,審明復旨定奪。
包 公:臣領旨!
(天子又命內侍取出先帝時高麗國入貢三件還魂活命寶貝,付賜包公已畢,忽班
(中閃出孫兵部啟奏。)
(他一來不服包公多事,二來幫助著孫武兄弟,連忙俯伏金階道)
孫 武:臣兵部尚書孫秀有奏,據包拯所說,尹氏的屍骸,埋於土中,如若起不出屍,包
拯也該有誑奏欺君之罪。
包 公:臣也有奏,臣據尹氏告訴之詞,已知其屍骸在於沈府後花園內桂花樹旁泥土之中
。伏祈我主詢問沈國清,便知真否。
嘉祐君:包卿之言甚是。
包 公:沈卿此事有否?
(沈禦史聽了,心中又驚又亂,身發寒顫,料想也瞞不過,只得)
只 得:臣妻尹氏,果是埋掩於後園桂樹旁土內。
(嘉祐君聽了,龍顏大怒,喝道)
嘉祐君:無禮欺君的賊臣!斷難赦恕,王封命婦,不肯備棺成殮,全無夫婦之情。倫常倒
置,敗壞三綱,莫此為甚!
(喝令值殿將軍將此欺君賊臣之輩拿下,登時剝削冠帶,即國丈也難開口求饒。
()
(一班奸黨盡吃驚慌,滿朝文武惟有駭笑。)
(是日包公領了三般法寶,別了聖駕,帶了沈禦史出朝而去。)
(天子退朝,文武各散。)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回 賢命婦獲救回生 忠直臣溯原翻案)
300**時間: 地點:
(當時朝房內與沈禦史厚交的官員,你言我語,都說沈國清不通情理,將上封誥
(命夫人不備棺成殮,暴露屍骸於土中,原是欺君重罪。)
(今被包拯拿定破綻,倘或起屍,被他救活,沈國清難免過刀而亡了。)
(不言奸黨紛紛議論,且說包拯自己忖度,倘將孫武縱回,只恐他情虛要尋短見
(,反為不美,即令張龍、趙虎領了三般國寶,又邀了孫侍郎帶同沈禦史往他府
(衙而去。)
(只有孫兵部倒也心上不安,不知包拯果能起屍與否,又見他邀了孫武兄弟,以
(故放心不下,便同至沈府而來。)
(當日包公緣何抹煞李太后之事不提,單奏楊、狄、孫、沈之事,只因尹氏的屍
(骸過不得七天,倘至七天,就難以還陽了,故以救活性命為先,將李太后之事
(暫且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