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 至 第一二〇

111**時間: 地點:
    (自此薛敖曹與二張,在宮則男扮女裝,出外又橫行無忌,強佔民妻,欺奸幼女
    (,無所不為。)
    (風聲傳入狄仁傑耳內,仁傑暗想)
仁 傑:這些寵臣,一齊橫行,全無忌憚,有日撞在我手,決不輕放過他去!
    (不期一日,張宗昌遊獵回來,竟從端武門闖入。)
    (這端武門乃太宗所置,非台閣名臣,不許走此門。)
    (今昌宗走此門,偏偏遇著仁傑,仁傑大怒,叫武士拿下,武士上前,把昌宗扯
    (下馬來。)
    (從行內使見仁傑拿了昌宗,飛報入宮去了。)
    (仁傑至端武門坐下,武士把昌宗推至面前,立而不跪。)
仁 傑:(仁傑怒道)無恥奴才,你何等出身,焉敢不跪!左右,與我打這奴才!
    (武士一聲答應,把昌宗孤拐上打了二十棍,昌宗無奈,只得跪下。)
仁 傑:這端武門,怎許你獻媚小人走得麼?
昌 宗:皇宮內院,由我出入,何況這座中門!
仁 傑:(仁傑喝道)胡說,掌嘴!
    (兩邊一齊答應,把昌宗雪白的臉打了五十個嘴巴,打得鮮血直流。)
仁 傑:我想這廝橫行朝野,全無忌憚,國法難容。左右,與我綁去斬了!
    (武士答應一聲,把昌宗綁了。)
    (正欲行刑,只見武承嗣飛馬跑來,手捧聖旨,大叫)
武承嗣:刀下留人!
    (仁傑起身接旨。)
承 嗣:(承嗣下馬道)老相國,神皇有旨,張昌宗有罪當誅,看朕面上,暫饒一死。
仁 傑:老夫知道了,將軍請回覆旨。
    (承嗣知道仁傑性子執板,只得先回,復旨去了。)
    (仁傑吩咐把張昌宗推回來,喝道)
大聲喝:你這奴才,死罪饒你,活罪難饒!
大聲喝:扯下去,打!
    (武士把昌宗扯下去,打了四十大棍,打得皮開肉綻。)
    (內使得背他入宮。)
    (昌宗一見武後,便倒在他懷中,痛哭萬狀。)
    (武後忙取妙藥,與他擦了棒瘡。)
昌 宗:這老賊決要殺我,幾乎不能與陛下相見。
武 後:那狄仁傑朕尚懼他三分,你如何衝撞他!以後須要小心迴避他些,若再犯他,朕
    也再難與你討饒了。
    (正言間,內侍啟奏)
內 侍:狄國老見駕候旨。
    (武後命宣進宮來。)
    (未知仁傑見駕說出什麼話來,看下文便知端的。)
    (第三十回 薛剛二掃鐵丘墳 仁傑隱藏通城虎)
    (當下仁傑入宮,向武後山呼萬歲,拜伏在地。)
    (武後連忙立起,命內侍扶起,賜坐。)
仁 傑:(仁傑謝恩坐下)張昌宗無禮,該正法斬首,陛下何故赦之?臣已薄責,乞陛下
    發出,廢為庶人,以警天下。
武 後:朕已知道了。國老請回,以後見朕,不必行禮。不知何故,朕見汝來,滿身發戰
    ,以後只行常禮便了。
    (叫內侍送國老回府。)
    (仁傑謝恩出宮。)
    (自古道,邪不勝正。)
    (武后位極人王,淫亂好殺,而獨敬重仁傑,凡仁傑所奏之事,無不俞允,所以
    (武後篡位二十餘年,年豐歲稔,政治不亂,皆仁傑一人之功也,按下不表。)
    
    
112**時間: 地點:
    (且說薛剛一行五人,離了黃草山,直往長安而來。)
    (到了七月十五日午刻,來至長安城外,五人下馬。)
    (薛剛吩咐嘍囉,牽馬在這裡客店歇宿,不可進城,就在此伺候。)
    (吩咐畢,五人遂步行進城。)
    (來至法雲寺,日已沉西,現出一輪明月。)
    (這晚正是盂蘭大會,各庵各寺俱誦經拜讖,施食燄口。)
    (這法雲寺乃武後御建,比別處大不相同,更加熱鬧,那些僧眾忙忙碌碌,俱在
    (各殿上做功德,人山人海,擠擁不動。)
    (這法雲寺的寶塔,卻在寺內殿後一個空園裡邊,無甚熱鬧,所以並無人往來游
    (看,只有兩個小和尚,在塔門首看守燈火。)
    (薛剛五人悄悄來至塔前,兩個小和尚早被吳奇、馬贊抓住了,喝道)
大聲喝:你若喊叫,咱就殺了你!只說徐千歲的首級在那裡?
武 後:(唬的小和尚道)在、在、在第七層塔、塔、塔上,有一鐵、鐵、鐵匣便是。
徐美祖:你引我去取下來,便饒了你。
    (小和尚就引了美祖、思泉、薛剛三人走上去,吳奇、馬贊在塔門首守候。)
    (當下美祖三人到了塔頂上,果見一個鐵匣,打開看時,果是兩個首級。)
    (美祖拴在腰間,把兩個小和尚也就殺在塔上,三個送走下塔來。)
吳 奇:(吳奇便問)有麼?
薛 剛:有了,走罷。
    (五人齊出了法雲寺,直奔鐵丘墳而來。)
    (來至墳邊,見那些查巡鐵丘墳的軍士,俱己睡覺,五人把石碑掇倒,將門上鎖
    (扭去,開門而進,排下祭禮,五人倒身下拜,放聲大哭。)
    (吳奇拜畢,就將金紙取出,在墳前燒起來了。)
    (軍士們看見墳內的火光,一齊喊道)
軍 士:不好了,薛剛又來了!
    (四面軍士各取兵器,團團圍住了鐵丘墳,又有幾個軍士,飛報各衙門去了。)
    (墳內五人見軍士圍住,一齊動手,薛剛是兩條鐵鞭,魏思泉是兩口寶劍,吳奇
    (是兩柄金斧,馬贊是兩把銅錘,徐美祖是一對銀銅,五人齊殺出墳來,把那軍
    (士殺了五六十個。)
    (只見武三思領兵迎面而來,五人並力衝殺。)
    (又見武承嗣、李承業領兵周圍殺來,徐美祖大叫)
徐美祖:走罷!
    (五人衝開血路,殺出重圍。)
    (看前面又有人馬吶喊殺來,薛剛)
薛 剛:我們從小路走罷。
    (一直跑進小路,不料卻是一條死路,走不出去,兩邊俱是高牆,後面喊聲漸近
    (,美祖)
美 祖:路窮勢急,這當如何?
吳 奇:牆邊一株大樹,不免爬上去,跳入牆內再處。
    (五人一齊爬上樹,跳入牆內一看,卻是一所花園,忽聽得亭子上有人說話,五
    (人悄悄鑽進假山洞內。)
    (看官,你道這花園是那家的?原來是梁國公狄仁傑的。)
    (仁傑仰觀天文,見罡星落於鬥牛之間,算定今夜有兵火之災,當夜聽得吶喊之
    (聲,遂領家童步入園中,在亭子上閒坐。)
    (看見黑影中有幾個人鑽入假山洞去,仁傑叫道)
仁 傑:好漢不必躲我,我是當朝狄仁傑。
    (五人聞言,鑽出洞來,來在亭子上,一齊跪下求狄國公救命。)
仁 傑:(仁傑忙扶起道)原來是兩遼王後裔,老夫算定今日今時汝等有七日大難,且躲
    在此間。
徐美祖:(又見徐美祖)賢姪為何也來在此?
美 祖:小姪來取家父家叔骨骸,故同此難。
仁 傑:可曾取來否?
美 祖:已取來了。
    (仁傑遂設席相待,飲酒之間)
仁 傑:武後氣盛未表,帝星不明,廬陵王尚多患難,未可舉手。
薛 剛:小姪欲保廬陵王中興,但恐他忌恨我踢死太子,驚崩聖駕。若去投他,他若拿我
    ,我就不能脫身了。
仁 傑:老夫身雖在朝,心中實欲恢復唐家江山。你若有心中興。老夫當暗裡周全。待過
    了七日,救你們出去,日後便可保廬陵王中興了。
    (說畢酒散。)
仁 傑:(仁傑對五人道)列位房屋內宿,恐不穩便,莫若在地窖內存身方妥。
仁 傑:(進引五人到萬花樓下,令人揭起方磚,指地窖道)此內柴米酒肉水火皆備,請
    下去、過了七日,老夫再來奉請。
    (五人作謝,走下階坡。)
    (見地窖內也起三間大房,燈火照耀,如同白日,果然日用之物件件俱全,遂在
    (內住下。)
    (仁傑在上面把方磚蓋好,披髮伏劍,踏著地窖,蹭罡步鬥,壓鎮五星惡煞,然
    (後自去安寢。)
    (不知後來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一回 王懷義善卜瓦笤 安金藏剖腹屠腸)
    
    
113**時間: 地點:
    (再說諸武人馬直鬧了一夜,並無拿著一個人影,及查點軍土,反被殺了三千餘
    (人,三思只得收兵。)
    (武後一問是薛剛又來祭掃鐵丘墳,殺了半夜,並無拿著一個,心中大怒,下旨
    (緊閉城門,不論皇戚官民人家,一概挨門搜查,務必擒獲正法。)
    (即狄仁傑、張柬之家,也去搜檢一番。)
    (這狄仁傑性子古怪,只不過應名搜檢而已,誰敢十分細搜惹他。)
    (一連三天,滿城搜遍,並不見影。)
    (武後又聞法雲寺不見了徐敬業、徐敬猷首級。)
    (殺了兩個寺僧,武後益發大怒。)
    (聞白馬寺主王懷義善卜瓦笤,即宣入宮,叫他卜笤,看薛剛躲在何處。)
    (懷義取瓦一塊,伏劍在手,踏罡步鬥,唸唸有詞,手起一劍,把瓦斬開,看了
    (一番)
薛 剛:看起笤來,這一行五人,猶如天上星宿,似在面前。又似不在人世,又似藏在空
    處,總是不曾出城。依臣愚見,這賊人定要出城,不如把城門開了,多添軍兵把
    守,凡人出入細細搜檢,斷無不獲之理。
    (武後允奏,依議而行。)
    
    
114**時間: 地點:
    (再說仁傑,到了七日後,開了地窖,放出五人道)
仁 傑:大難已過,我送你們去罷。
    (吩咐家將,預備輕弓短箭,獵犬黃鷹,今日出城遊獵。)
    (又令薛剛五人扮作家將雜在眾家將中,一齊上馬出城。)
    (到了城門首,見那裡搜檢行人。)
    (仁傑喝問何故,門官跑稟)
仁 傑:奉旨查拿薛剛賊黨。
仁 傑:(仁傑笑道)原來如此,今日老夫倒帶了薛剛眾人出城遊獵,你們何不搜檢搜檢
    ?
薛 剛:(門官叩頭道)相爺家將中那有薛剛,怎敢搜檢?
仁 傑:(仁傑又笑道)既不搜檢,老夫就帶薛剛眾人出去了。
    (說罷,一齊縱轡而行。)
    (出了城門,來到僻靜之處,薛剛等五人下馬拜謝,仁傑下馬回禮道)
仁 傑:你們回去,休忘了『忠孝』二字。
仁 傑:(又將平章府令箭一支,付與薛剛道)此去如有關隘查問,只說老夫差往魏國公
    幹,便無人敢阻。
    (薛剛接令箭在手,五人一齊拜別上馬而去。)
    (料前日跟來的小校已先回山去了,一行五人遂星夜奔回黃草山而去。)
    
    
115**時間: 地點:
    (話說狄仁傑打了一日獵,至晚入城回府不題。)
    
    
116**時間: 地點:
    (且說武後自納了張昌宗,諸事盡托昌宗,武三思、武承嗣俱圖謀為太子,賄賂
    (昌宗,欲害廬陵王,因仁傑在朝,不能下手。)
    (其年恰好仁傑安撫回鶻未回,諸武買出兩個軍士,出首廬陵王在房州傳檄諸侯
    (,意欲謀反。)
    (武後疑惑未定,昌宗從旁聳嘴。)
    (武後尚疑不決,著六部議奏。)
    (滿朝是武黨,俱議廬陵王有謀反之意,惟有工人安金藏,大哭於太廟道)
廬陵王:親子尚聽奸讒,疑其謀反,天下休矣!願剖吾腹以明廬陵王之不反。
    (進大呼,自剖其腹,現出肚腸。)
武 氏:(武氏聞知大驚道)朕親子尚不能信,而疑其謀反,令工人如此忠諫,朕之過也
    。
    (下旨有再言廬陵王反者,定夷三族。)
    (不日仁傑回京,一聞此事,入朝正色奏道)
仁 傑:陛下如何聽讒言,而疑廬陵王反,豈親子而再不能容耶?
武 後:朕已知過,國老不在,無人計議。國老如有賢能之士,保舉一人,朕即用為右相
    ,倘國者再有公事不在,朕可與議政治。
仁 傑:張柬之老練明決,處事忠直,足堪為相,陛下宜急用之。
    (武後點首,即拜張柬之為右相,並同平章事。)
    (未知武三思、武承嗣謀求為太子之心,又做出何事來,欲知端的,再看下回分
    (解。)
    (第三十二回 月姑迷惑武三思 魯仲會遇通城虎)
    
    
117**時間: 地點:
    (再說武三思、武承嗣日夜謀求欲為太子。)
    (到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是夜月色如銀,武後在璣花樓與張易之、張昌宗飲灑觀
    (月,武後摟著昌宗粉頸道)
武 後:朕自與卿相見,寸步不離,但願生生世世,長如此月圓矣。
昌 宗:陛下萬壽元疆,但儲君未立,內外保無議論?
武 後:朕萬歲後,廬陵王當承大位,何議論之有!
昌 宗:陛下差矣,請問廬陵王姓什麼,陛下姓什麼?若以廬陵王承大位,他姓李,決改
    周為唐,而武氏七廟絕矣。陛下若立一姪為太子,後承大位,必尊陛下為大周開
    基之主,武姓立國之君,傳於萬世,血食無窮。奈何以武家既得之天下,而復還
    李氏乎?乞陛下思之。
武 後:卿言誠是也。朕今如夢初醒,但承嗣浮躁,惟三思勤謹,可承大位。
    (即下旨宣武三思入宮議事。)
    (孰知三思這晚獨自步入花園玩月,忽聽牆外有女子哭泣之聲。)
    (遂即開了花園後門,走出來看。)
    (只見月光之下,有一美女,年約二八,生得如花似玉,滿身穿白,在井邊啼哭
    (,見了三思,望井中便跳。)
三 思:(三思急忙趕上抱住)你這女子,為何半夜來尋死?
那女子:(那女子收淚道)爺爺呵,一言難盡。奴家姓花,名月姑,自幼許配韓家為媳,
    不料丈夫夭亡,父母逼奴改嫁,故此逃出尋死。
    (三思見了這般美女,嬌聲滴滴,早已魂落天外)
三 思:我非別人,乃是趙王武三思。你今不必尋死,你若肯從孤家,當納為正妃如何?
    (月姑低頭不語,三思便來抱住,月姑並不推辭,二人遂入花園,在假山洞內雲
    (雨起來了。)
    (外邊聖旨來宣他三次,家人內外並尋他不著,直鬧了一夜。)
    (天明,張柬之聞知此事,報於仁傑。)
    (仁傑此時臥病在牀,忽聞此報,急急帶病入宮,武後一見問道)
武 後:國老有何話說,帶病見朕?
仁 傑:(仁傑痛哭奏道)臣聞陛下欲立三思為太子,所以特來冒死而諫。當初太宗皇帝
    櫛風沐雨,親冒矢石,以定天下。傳至高宗,高宗以太子托之陛下,而陛下欲以
    傳之他族,無乃非高宗之高耶!況姪與子孰親,陛下若立廬陵王,則千歲萬歲後
    ,配食太廟;若立三思,自古至今未聞姪為天子,而肯立姑於廟者乎!陛下為何
    聽信讒言,而誤至於此?
武 後:(武後大喜道)國老若不明言,幾為小子所誤。朕今決意立廬陵王,即下旨召他
    進京便了。
    (仁傑聞言謝恩,武後命內侍扶仁傑上車,送回府去。)
    (那三思同月姑在洞內直睡到日高三丈,方才醒來,遂攜月姑回房中,方知昨夜
    (召為太子,連忙入宮,已立廬陵王矣,直氣半死。)
    (過了幾月,仁傑病危,忙請柬之到牀前坐下,叱退左右)
仁 傑:我年已七十,死不足惜,但恨不能日見中興耳。我今定下三條大計,可保中興。
    (遂取出三個錦囊,付於柬之)
張柬之:第一個,可以保全廬陵王入長安。第二個,可以制伏諸武;第三個,可以救駕出
    京。仁兄依計而行,定然中興,弟雖死在九泉,亦含笑矣。
    (柬之收了錦囊。)
    (哭別而去。)
    (又過幾日,狄仁傑薨,遺表謝恩,武後得報,哭暈幾番,即下詔贈為梁王,賜
    (祭田千畝,命其子狄謹扶柩歸葬,按下不表。)
    
    
118**時間: 地點:
    (且說房州廬陵王駕下,文是魯仲,武是馬登,二人最為廬陵王所重。)
    (馬登久欲與薛剛上本,只是礙著武後要拿他,不便開口。)
    (那廬陵王也念及薛剛就是踢死御弟,不過是人叢中擠倒了誤踏死的,他如何敢
    (踢死太子,就是驚崩聖駕,也是父皇的年數,將他一門殺盡,其實可哀,也有
    (意欲薛剛保他中興天下,這話也是廬陵王自己說不出的話。)
    (魯仲也知道廬陵王的心跡,只因他說不出口,也不便提及薛剛。)
    
    
119**時間: 地點:
    (一日,廬陵王忽然歎氣落淚,魯仲)
魯 仲:千歲為何不樂?
廬陵王:孤想我祖太宗親冒矢石,定有天下,子孫世守,不料母后廢孤於此,今又殺宗室
    親王四百餘家,改唐為周,稱帝長安,移唐宗廟。孤念及此,不覺傷心。大夫何
    以教我中興天下?
魯 仲:臣一介庸才,不堪當此大任。千歲要思中興,必須聘請山西太原府屈浮魯來,為
    人文武全才,與之計議,決能中興。千歲可備黃金千兩,白璧二十四雙,明珠二
    十四粒,彩緞百端,付臣前去聘請,大事可成。
    (廬陵王允奏,即修下請書,備禮裝車,點二十名軍校相從。)
    (魯仲即辭駕起身,奔太原而來。)
    (行到黃草山,忽一聲鑼響,搶出數百嘍囉,把魯仲挑翻下馬,一索捆了,相從
    (軍校也都捆了,將車上禮物也都搶上山去。)
    (把魯仲推至寨中,薛剛)
薛 剛:你是那裡差來的官,往那裡去送禮?
魯 仲:要殺便殺,何用問我?
徐美祖:不然,我這裡也不肯胡亂殺,若與我們沒有仇恨,我就放你,只要你說明白。
魯 仲:我是奉房州廬陵王的差。
    (薛剛、徐美祖止聽說:『廬陵王』三字,即起身親自下來,與魯仲解去捆縛)
徐美祖:足下是廬陵王駕下何人?
魯 仲:(魯仲暗想)古怪,難道廬陵王名聲如此之大,山中草寇都敬重他,這也奇了。
徐美祖:在下乃廬陵王駕下大夫魯仲,奉千歲的旨,往太原聘請賢人屈浮魯,那車上即是
    聘禮。
    (薛剛聽了,吩咐)
薛 剛:速把魯大夫的從人放了綁,車上禮物不許亂動,快備酒筵,與大夫壓驚。
魯 仲:好漢尊姓大名,何以聞吾主之名而不加誅,反如此相待?
薛 剛:(薛剛笑道)我也自然有個名姓,少待便知。請問大夫,有一個武國公馬登,可
    在房州麼?
    (不知魯仲如何答對,請看下回,便知端的。)
    (第三十三回 銀安殿共議中興 房州城設立擂台)
魯 仲:(當下魯仲)馬登現在房州保廬陵王,足下果是何人?
薛 剛:且再少待便知。
    (遂設席款待魯仲。)
    (魯仲心中猜疑半日,忽然一觸。)
忽 然:(擎杯問道)足下莫非兩遼王之子,是三爵主薛剛麼?
徐美祖:大夫猜著了。
魯 仲:原來果是三爵主,失敬了!
薛 剛:大夫今日至此。乃是天緣。我有一言相告:大夫到太原,回房州時見廬陵王,為
    我呈一事,如廬陵王肯赦我萬斬之罪,我願糾集人馬。保他中興天下。
魯 仲:若說廬陵王,乃仁德之君,那裡要追究你的罪,他卻常常歎傷你家受戮,心欲你
    保他中興。爵主今既有此心,包在魯仲身上,回去奏知主公,定即差人來召你。
薛 剛:大夫回奏,只要放我的罪,我自到房州朝見。若來召我,萬一武後知道、不但薛
    剛性命難保,而且累及廬陵王。
魯 仲:(魯仲點頭道)所見極是。
    (魯伸到了次日,拜別起身,薛剛把禮車令人先送下山去,又取白金二百兩相送
    (,親送下山,方才拜別。)
    (魯伸直奔太原而來,一日來到太原府,問到屈浮魯家,投了名帖。)
    (屈浮魯迎至廳堂,行了禮,從人把禮物送上。)
屈浮魯:(屈浮魯忙問道)魯尼從何至此,此禮因何而設?
魯 仲:在下是房州廬陵王駕下上大夫,小主聞先生之名,特備禮物,差在下來聘請大駕
    前往,以圖大事,有詔在此。
    (浮魯吩咐排香案,俯伏山呼,開讀了詔書,謝了恩,收了禮物,備酒款待魯仲
    (。)
    (到了次日,浮魯收拾行李,同魯仲起身,望房州而來。)
    
    
120**時間: 地點:
    (一日,來到房州,魯仲先入內奏知,廬陵王即下旨召浮魯進見。)
    (浮魯入銀安殿,山呼朝見,廬陵王答以半禮,賜坐)
廬陵王:孤久仰先生大才,今蒙不棄,惠然而來,孤之大事,望托先生,幸勿見卻。
浮 魯:小野之人,有何才德,蒙千歲以重任委臣,臣敢不盡心竭力!有何大事,乞賜明
    言。
    (廬陵王屏退左右,只留魯仲、馬登)
馬 登:唐家不幸,母后專權,移唐七廟,殺戮宗室,大權悉歸諸武,國家亡於別姓。孤
    欲中興天下,重整社稷,乞先生為孤謀之。
浮 魯:千歲被貶此地,實為孤立,欲圖中興,誠為費力。但臣只能為主坐謀,至於交鋒
    對敵,須得這一個人,方能成其大事。但此人有萬斬不赦之罪,未敢出頭保駕。
廬陵王:天下為重,總有大罪,亦當赦免。你所薦者是何人?
浮 魯:就是兩遼王第三子薛剛。
廬陵王:先生不言,孤也難以開口。薛剛當日踢死皇子,也是人擠倒了,不知誤踏死的,
    他敢踢死太子麼!就是父皇驚崩,也是年數該盡。母后無端將他一門殺盡,孤心
    甚為不忍,久有赦他之心。但不知他的下落,他焉知孤有赦他之心?
魯 仲:那薛剛在那黃草山,同吳奇、馬贊落草,
廬陵王:大夫何以知之?
    (魯仲就把奉聘被劫自始至末-一說明。)
廬陵王:他既說不叫召他,他何由知孤赦他,他怎敢來朝見?
浮 魯:這卻不難,千歲在教場中搭一座擂台,待臣打一百日擂,傳諭湖廣十五府人等,
    有人打擂,得勝者賞千金,封為御營都教師。此旨一傳,包管薛剛決來。臣趁此
    可以通知千歲赦他之意,又可以挑選武將,保駕中興,此為一舉兩得。再令薛剛
    回山糾集人馬,以圖舉義。
    (廬陵王允奏,即封浮魯為都教師,一面傳諭湖廣十五府,一面傳旨教場搭擂台
    (。)
    (這旨一傳出去,都要來打擂台,不知後事若何,再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吳奇馬贊打擂台 浮魯薛剛同見駕)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