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 至 第一四〇
131**時間: 地點:
(此時,三位大人升了法堂,上面供著聖旨龍牌,衙役參過了堂,儀門一開,吩
(咐各犯帶進。)
(盧杞、黃嵩來到大堂,參拜了,然後來到丹墀。)
盧 杞:(只見馮公對刑部大理寺官道)聖上著弟與二位大人同審這案,請二位大人鞫問
。
二 人:(二人一起道)老大人職司風憲,理當應允,弟副審可也。
馮 公:(馮公笑道)如此,弟有僭了。
盧 杞:(便令帶上盧杞)我等奉聖上旨意勘問這事,勿得隱瞞,我等以便回旨。
盧 杞:(盧杞笑道)老夫也無什麼口詞,幸三位先生看同朝份上。
馮 公:老太師這強逼榜眼,私調兵馬,人人皆知,難道這算不得口詞嗎?
盧 杞:(盧杞笑道)大人此言差矣!我堂堂相女,何愁無配,焉有強逼之禮嗎?若說擅
調兵馬,那是老夫因邱魁藐視國法,掛冠逃走,未及請旨,是以權行追趕逃官,
並無別的隱情。
馮 公:國家軍務事重,豈是為臣子的可以權行的?這就是欺君之罪!我還問你,當初那
梅吏部因何身死?目下陳東初因何下獄?從直說來!
盧 杞:這是別的事情,皇上只命你問邱魁一案,因何又將別事扯在裏面?老夫勸大人息
了此念罷!
馮 公:(馮公大怒道)老太師如若不招,下官就要得罪了。
盧 杞:(盧杞笑道)大人此言差矣!梅魁、陳東初只因得罪聖上,阻擋軍機,自取罪戾
,與老夫何干?況老夫身居相位,輔弼太子,縱有些小過失,亦不得大人加罪刑
問。
馮 公:二公,他故意不招,下官就不容情了。
(正欲用刑拷問,只聽得聖旨下。)
(馮公聽了一驚,莫不是殿下說了人情,奏准了天子?心中猜疑。)
(三公只得出門來接。)
(只見一個老太監,捧著聖旨,三人跪接。)
(來到大堂,擺設香案,將皇令供起。)
(見外面搬進許多燔龍棍、刑杖。)
(黃嵩嚇得一驚。)
黃太監:(這黃太監用手指道)這是宗人府的刑杖。皇上命咱家來說,這兩個奸賊,還請
你三人審問,因此發下刑具,將從前欺君誤國的事,款款刑聞。
132**時間: 地點:
馮 公:三位老先生放心,用刑審問這兩個忘八羔子,十有九分送命了。
馮 公:(馮公笑道)公公吩咐我等,也是兩盡其道。方纔公公說,他十有九分送命了,
輔弼太子難道不救他麼?
黃太監:你們還不知道?方纔太子在駕前苦苦保奏,皇上大怒,說道:『這兩個奸賊,害
人不淺,若三法司審不明白,聖上還要親自訊問呢!』故而叫咱家送這刑來。
馮 公:盧杞在哪裏?
黃 嵩:(黃嵩在下面應道)老中貴,弟在這裏受冤枉。
黃太監:我把你這兩個娘娘養的,誰冤枉了你!
黃 嵩:(回身又向眾人說道)咱家無有後代,全靠一個侄兒,乃是陳東初的門生,名喚
黃權,原任是江西一個道官。因他做了一個清官,無有甚麼東西孝敬與他,他就
每每尋事害他。咱家聽見信息,便親自到他相府,求他一個情兒。他說道:『既
是公公的侄兒,只當我的侄兒一樣了,自然照應他。』
馮 公:(馮公等問道)到後來怎麼樣了?
黃太監:到後來虧他照應得好,到那黃上鎮賊案內去了,把他一家一個個殺得乾乾淨淨。
黃太監:(說著,便指盧杞的面罵道)你這兩個狗娘養的,也有今日。
(又將盧杞踢了一靴尖,只聽得哎喲一聲,不知生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 三法司奉旨會審 兩奸賊法場受刑)
(詞云:
( 稔惡總須有報,天公定不徇私。)
(奸巧到底失便宜,萬般機謀何濟?秦鏡當頭照鑒,豈能隱避毫厘。)
(君家自取殺身,只留得臭名千世。)
(詩曰:
( 洋洋得意滿朝綱,赫赫聲名振帝邦。)
(一朝敗漏從前過,難免誅身滅族殃。)
133**時間: 地點:
(話說盧杞被黃太監踢了一足,便倒在地下,哼了一聲。)
黃太監:(黃太監又到黃嵩面前罵道)你這個傷天害理、不顧羞恥的忘八羔子。那日,你
在相府,還假說,些許小事,老公公打發一個人來,吩咐就是了,何必要老公公
親自來做什麼,可是你說的嗎?
(那奸賊黃嵩低著頭,不敢言語。)
(黃太監見軍牢手內執一根藤棍,就搶了過來,便向黃嵩身上不住手打了二三棒
(。)
(馮公等上前勸住,黃太監方肯住手。)
(黃太監又罵了一回,方別了三人,繳旨去了。)
(馮公復回身坐下,帶上盧杞、黃嵩道)
馮 公:老太師,皇命在身,刑法實是厲害,趁早說了罷!
盧 杞:問官大人,那梅、陳兩家之案,出自聖意,實系與老夫無干,叫我是如何招來?
馮 公:既是老太師不招,我就要動刑了。
(說了一聲,只見下面抬了刑具,兩邊一齊吆喝,將二賊扯下,揪在地上,脫了
(靴襪,將二賊夾起。)
馮 公:(那二賊喊道)聖上呀,痛殺老臣也!
馮 公:二位大人,是招還是不招?
盧 杞:(二賊下面熬著刑說道)三位問官大人,其實冤枉難招,叫下官從哪裏招來?
馮 公:(馮公大怒道)你還不招,將刑具收緊!
(兩旁聽得,將大刑一收,只聽得哎喲一聲,兩個奸賊早已昏死過去。)
馮 公:可招不招?
盧 杞:(執刑的稟道)犯官昏死了。
馮 公:取涼水噴在頂上。
(于是,眾人取了涼水,噴在二頂門上。)
馮 公:(馮公對刑部大理寺道)二位大人,你看這兩個奸賊,只知往日倚勢害人,誰知
今日受此之苦。
盧 杞:(二公點首道)正所謂『從前作過事,不幸一齊來。』
(說罷,嘆息了一番。)
盧 杞:(只聽盧杞叫了一聲)痛煞我也!
(不一時,黃嵩也悠悠醒轉來,嘆了一口氣,哭哭啼啼,向著盧杞說道)
黃 嵩:恩父,孩兒實難熬刑,不如招了罷!
盧 杞:皇命森嚴,招了也罷。
黃 嵩:問官大人,鬆了刑法,老夫願招了。
(馮公即吩咐兩旁,將刑具鬆了。)
(兩旁聽得,將大刑鬆了。)
馮 公:不怕你不招!
黃 嵩:(便向著刑部大理寺道)兩位大人,這兩個奸賊情願招了。
(于是,鬆了刑具。)
(那二賊又大叫了一聲,齊齊招了。)
(不一時,回復轉來。)
馮 公:老太師,實實地說,事到其間,還有甚麼抵賴?快將梅、陳二人的事情,逐一供
來。
(又隨問黃嵩。)
(黃嵩見盧杞吐出真情,只得將如何設計為媒,如何逼勒姻事,從前如何附黨,
(謀害梅、陳二人,從頭至尾,均皆說出。)
(馮公見他二人齊招了,命值堂取筆硯過來,等他二人畫供。)
(二賊低頭無言,畫了供招。)
(馮公命左右,將他二人都上了刑具,送入刑部牢中,候旨定奪。)
(各官俱散回衙,少不得三人商議奏本不提。)
(單講馮公回到本衙門,著人將良玉、春生請到後堂)
馮 公:二位賢侄,乘此機會,正好上本復還原姓,辯一辯先人冤枉。
二 生:(二生打一躬道)謹遵臺命。
(一齊散了,各歸原衙。)
(備下本章。)
(一宿晚景已過。)
(次日五鼓,馮公等帶著盧、黃二人的口供、本章,又傳眾舉子來至午門。)
(天子早已臨殿,眾官朝拜已畢。)
(馮公等遂將本章呈上,天子龍目觀看,不覺大怒道)
天 子:此賊正是朕心腹之患,若不是眾舉子這番舉動,朕如睡夢之中。當日梅魁叛案,
是朕一時不明,被奸賊蒙蔽,遂將他斬赴西郊。陳日升也被此賊拿入天牢。
(便速傳旨一道,赦陳日升官復原職,夫婦金殿領旨回任。)
天 子:梅魁還有後人嗎?
馮 公:啟奏我主,今科狀元穆榮,即是梅魁之子,榜眼邱魁即是陳日升之子。
(天子聽奏,心中大喜)
天 子:原來二卿還有後人,傳旨即宣狀元、榜眼見朕。
(不一時,又只見二人手捧本章朝拜,天子展開龍目觀看,只見梅璧捧上奏道:
( 翰林院修撰臣穆榮奏,為除奸復姓、白冤陳情事。)
(臣乃一草茅庸才,荷蒙聖上擢用今科榜首。)
(緣臣本姓梅氏,乃已故罪臣吏部都給事、諫察御史梅魁之子。)
(禍因某年,臣父耿直孤忠,事事違抗相意。)
(誰知盧、黃二賊,乃于某年月日,陷臣父入叛黨,蒙蔽聖聰,斬首西郊,又差
(捷騎捉拿家小。)
(臣母子聞知,只得改名潛避。)
(幸邀皇恩察出二臣奸惡,法司審出真情。)
(又蒙聖恩垂問,微臣豈敢隱情。)
(伏乞聖上速正欺君之情由,垂念屈死之忠魂,飭臣仍復原姓,歸葬先人。)
(則臣父雖死九泉,能表不白之污,而臣有顏立于廟廊矣!恭候綸音,不勝待命
(悚僳之至。)
(謹奏。)
(天子覽畢,遂又看春生的本章上奏道:
( 翰林院編修臣邱魁謹奏,為替父白冤、以廣皇仁事。)
(緣臣父陳日升,原任吏部尚書,素性剛毅,兢兢職守。)
(因前吏部都給事梅魁諫阻兵戎,有觸相怒,陷列叛案,斬首西郊。)
(臣父見權臣當道,疏乞歸農,以全骸骨,遠害之念。)
(後因侍郎袁某失利邊廷,盧某乘機陷害臣姐杏元去和北番。)
134**時間: 地點:
(此時聞命,即便裝束送姐北往,未敢阻擋。)
(豈料奸謀百出,欲把忠良除盡,蒙蔽聖聰,將臣父監禁天牢。)
(又假傳聖諭路捉微臣。)
(情急,不意投河遇救,改姓避害,冒名邱魁,今又將臣監禁待罪院,受無妄之
(冤。)
(又蒙聖恩,察出二奸黨所吐露始末根由,仍賜臣父還原職,乃使數年沉冤,一
(朝得蒙天鑒也。)
(再呈者,罪臣荷蒙天恩,擢撰臣登榜首,于本月某日,臣親至相府進謁。)
(不料二奸賊設計,逼臣休妻強贅相府,罪臣不允,再三婉言推卻。)
(二賊見臣不允,復以利害相加之。)
(罪臣一時愚昧,又恐禍生不測,只得掛官逃走,避其權豪。)
(罪臣非敢藐視國法;今蒙恩下問,罪臣不敢隱情。)
(伏乞皇恩裁擇,寬赦無知,不勝免冠待命。)
(謹奏。)
天 子:(天子看過二人本章)著二卿復原姓,且自歸班。
(二人叩首謝恩已畢。)
天 子:(天子又對馮公道)黃嵩欺君誤國,附黨謀害忠良,著全家抄斬。盧杞藐視君王
,擅操國柄,屈忠害良,賣官鬻爵,發絞凳一張,即行絞死;其妻子發回原籍,
地方官收管。黃嵩家財抄洗入宮。
(馮公等領旨去了。)
(不一時,陳公夫婦入朝謝恩。)
(又見天子慰勞了一番,方纔駕轉回宮,眾官俱散。)
(良玉、春生都同陳公夫婦回到私衙,抱頭大哭。)
(陳公翁婿各訴了苦別之情,春生母子各訴了離別之苦,以及良玉、春生同杏元
(小姐分別回來,又被盧杞著校尉捉拿二人,又被黨公搭救逃生,路遇強寇劫二
(人,又被巡更作賊,各自逃散等情。)
(良玉遂將逃散遇馮大人,轉荐鄒大人任所,又轉到鄒府;杏元被神人送到鄒府
(歇下,後來如何得病,如何相會,細細說了一遍。)
(春生也將驚散之後,無奈投水,得遇周漁船撈救,後來將女配之,又被江公子
(搶劫,因女喊冤到邱軍門衙署,問過確情根由,遇良玉之母等情,從頭至尾,
(也細說了一遍。)
(重新大家又哭了一場,方纔歇息。)
(這且不言。)
135**時間: 地點:
(再說馮公等行至刑部牢中,提出黃賊,綁起押至天地壇,早見全家俱已綁到。
()
(不一時,將他全家斬首。)
二 人:(那些看的人說道)這是奸賊的報應。
136**時間: 地點:
(正說之間,只見劊子手將盧杞綁到。)
(那京中百姓,個個指著罵道)
眾百姓:你這奸賊,也有今日!
只見盧:(只見盧杞二目中掉下淚來)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眾百姓:(那看的說道)你這奸賊今日怕死,何不當初做個好人?
(言還未了,只見絞凳已到,剝去衣裳,用繩將奸賊絞起。)
(頃刻之間,一命嗚呼,早赴幽冥去了。)
(馮公遂命地方保甲看守尸登,方纔回衙收拾本章。)
(要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 雪沉冤封官賜爵 代巡狩剎佞除奸)
(詩曰:
(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有人無得運時。)
137**時間: 地點:
(話說天子絞了盧杞、黃嵩二人,在宮中思想一日,發出一道御筆詔書,差了一
(個老內監,捧至午門宣讀。)
(又著傳宣官飛騎,將東初夫婦、梅良玉、春生,傳齊午門外跪著,老內監開讀
(綸音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為君治國,必得赤心匡輔克承,相業弘猷。)
(朕御極以來,遭奸相盧杞蒙蔽,以致屠戮忠良。)
(幸蒙皇天垂念社稷蒼生,致彼奸謀露敗,已正典刑。)
(凡有內外大小官員,洗心滌慮,佐輔皇家。)
(凡有當日附黨以權,出入奸門者,許自行遵旨細陳,著九卿合議。)
(故臣梅魁,朕念忠烈頗嘉,無軻受戮,著賜御祭一壇,追封太子太保吏部尚書
(,地方官動帑豎造忠烈牌坊。)
(凡在京王親侯伯,在外大小文武官員,俱著前往祭奠。)
(吏部尚書陳日升,勤勞王事,赤膽無私,著升文華殿大學士;妻吳氏,誥命一
(品夫人,命將盧杞府第賜與居左住。)
(左都御史馮樂天,忠心為國,見識宏深,著升為武英殿大學士。)
(翰林院修撰梅璧,少年博學,克承忠愍,著即升翰林院大學士;孀母邱氏,賜
(誥命一品夫人;妻陳氏杏元,為國和番,感神護送還鄉,貞烈可嘉,又命使女
(替身,致兩國和好,永息兵千,皆彼之功,著賞蟒衣一襲,玉帶一圍,封為貞
(烈郡主,正一品夫人;二妻鄒氏雲英,封為孝義郡主,從一品夫人。)
(翰林院編修陳春生,練達時務,大有儒風,著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在翰林
(院行走;妻周氏玉姐,封為正二品賢惠夫人;妻邱氏雲仙小姐,封為都察院政
(德從二品夫人。)
(黨進、陸福齋、鄒伯符,再策邱弘山並大理寺刑部尚書,俱著加三級,候另為
(升用。)
(梅璧開喪之後,著馳驛歸葬,凡過地方,俱著迎送。)
(付勘合火牌訓部可給都代巡一顆,賜上方寶劍一口,交梅璧于路巡視。)
(貪官污吏,以及土棍鄉豪,飭卿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其餘眾舉子,尚義可嘉,俱著賜進士第,候另為升用。)
(欽哉謝恩。)
(各官望闕員山呼萬歲已畢,內監進內繳旨不提。)
(單表陳公捧著聖詔,一齊俱至相府。)
(各官俱來恭賀參謁。)
(此刻梅良玉也將行李發來相府,眾官都寫表謝恩。)
(春生又上迎親的表章,次日天子批准。)
春 生:(本章道)
梅良玉、陳春生俱著該事畢之後,刻部行文,著二親妻之父母,親自來
京完娶。朕于五鳳樓前,欽賜二卿喜宴。欽此欽遵。
(旨意一下,二人又至宮門謝恩。)
(隨後禮部擇了開喪日期,送與梅良玉,此乃天子因梅璧有代天巡狩之行。)
(故因此擇起日期。)
(梅良玉吩咐打轎到大相國寺,誰知和尚早已安排定當。)
(良玉進了山門,先參拜佛像,然後方到梅公靈柩。)
(哭拜了一番。)
(只見粧飾煥然一新,梅璧又致謝了和尚一番,方回轉相府。)
(光陰迅速,不覺又是開喪日期。)
(先一日,良玉便在寺中宿了。)
(次日五鼓,換了麻衣孝服,伏于柩邊。)
(只見那些五府六部,大小官員,王侯駙馬,都奉天子聖旨,俱來祭奠,真是絡
(繹不絕。)
(外面陪賓客,少不得陳公父子,馮、黨二公。)
(不一時,天子賜了御祭,差了黃老公公,來代天子行禮。)
(拈香已畢,黃太監又在諸人面前罵了一回盧杞,又贊嘆了一番忠良。)
(于是,同了眾王侯駙馬、文武官員,俱向良玉一躬,各謝辭而去。)
(不覺幾天喪事已畢,脫了孝衣,又換上了朝服上朝謝恩。)
天 子:(天子又面諭道)卿授巡狩之職,而一路要細訪民情,如有盧杞、黃嵩二賊餘黨
,在彼地方傷害黎庶者,即便施行。
天 子:(梅壁稽首拜謝了龍恩)臣蒙皇恩,委任巡狩,怎敢不盡心竭力報效?但臣有一
己之私,不揣愚昧,敢瀆聖聰。臣父在日,曾代臣定侯氏之女,即儀征令侯鸞也
。因臣父遭奸賊陷害,只身無倚,隨身只有一書童,被難真州,意欲投他收養,
以度殘喘。不意妻父陡起不良之心,不念親情,竟欲將臣置之死地。幸得書童代
替,遂死獄中。是臣在生之身,皆出之義僕替死耳。望乞聖恩,賞一微官之職,
以獎其恩義也。
天 子:(天子點頭道)忠孝節義,皆出之卿家一門也,可敬可羨。書童給他七品之職,
卿與他在地方官庫撥銀,建墳立基,以旌其報主之義也。
(良玉領了聖旨,謝恩出朝,又忙忙碌碌拜謝文武官員。)
(又過了幾日,兵部送勘合火牌,那都察院送了執事、衙役,于是發了船只,將
(梅公的柩抬往船中。)
(良玉辭過了陳公夫婦、春生,並合朝官員,排開執事,一路長行,出了都城,
(上了官船,取路而行,何等威嚴赫赫,氣宇昂昂。)
(一路府縣迎送,俱聞他是都巡,又奉旨歸葬,各預先打聽,備辦祭禮。)
(真果是逢州過州,逢縣過縣,巡行一回。)
(那些貪酷的官兒,也不知斬了多少,那清廉正直官員,即行飛報保奏。)
(所以,一路庶民歡聲載道,德政鋪途。)
138**時間: 地點:
(那日,到了真定府,便吩咐衙役道)
又吩咐:本院先要進城去私訪,你等可慢慢上岸來。
(于是,換了儒巾衣服,帶了二個小小的書童,信步緩行。)
(來到城邊,逢人便問)
書 童:此處官府如何?
(那百姓們,早已知道按院將到,不敢多言,所以,問不出一個實信來,只得信
(步走進城內,又行了幾步,抬頭只見一所大廟宇。)
(他因走了許多路,背足腿酸痛,便低聲向書童道)
又吩咐:你只稱我是相公,不可走漏風聲。
書 童:曉得。
書 童:(便到廟前,看見山門上寫著)敕賜大佛禪寺。
(中間山門關著,東首山門有人出入行走。)
書 童:(那西首山門,貼著一張告示,上寫著)本府正堂示諭:
一應閑雜人等,勿許入內窺探。倘敢故違,定行拿究,不得姑寬。特示
。
(梅學士看了,心中)
心 中:庵觀寺院,乃天下人之公所,怎麼知府不許人出入?其中必有別故。
(一面想,一面走出山門,回身走到二山門,卻是關著,要敲門方纔得開。)
又 想:(因又想)那知府既有告條,必然衙中有什麼事在內。本院是個外人,怎好敲門
?
(只得回身出來,又走到廟後。)
(只見有個後門,卻是半掩半開。)
(梅學士挨身而進,卻連僧人也沒有一個在此。)
(信步走進,只見有三間經房,上面設立一香案,供奉甚是豐滿,卻一個人無有
(。)
侯 鸞:(走進經房,只見上面供著一靈位,上寫)唐故相國盧公太師之位,
(旁邊刻著一行細字,是「門生侯鸞奉」。)
(良玉一見之時,看看四下無人,伸手將牌位藏在袖內,往外就走。)
(轉彎,只有一個老道人,口中喊道)
口 中:你是什麼人?敢進來探望!
梅學士:不可大呼小叫,本院乃代天巡狩。
(那道人聽見是按院,便跪伏在地,只是磕頭。)
梅學士:不知者不罪。本院今日私行,偶而遇見冤家,卻不可走漏風聲。
口 中:(道人磕頭道)小人不敢。
梅學士:你雖然如此,心中未必,隨我來。
(那道人怎敢支唔,只得跟隨了梅學士出了後門,帶了書童,依舊路而回不提。
()
(再言侯鸞看眾和尚在經堂用齋畢,也不解其意,正與那主壇的道人說閑話,忽
(見有一個小道人,慌慌張張說道)
侯 鸞:不好了!稟太老爺,那盧太師的牌位,不知是怎麼不見了。
(侯鸞聞言,吃了一驚。)
(正在驚慌之際,只聽得山門外衙役敲門稟道)
侯 鸞:方纔報馬報道,說按院大人已入境了。
侯 鸞:(侯鸞嚇得面如土色)此刻梅按院到了哪裏?
和 尚:(衙役稟道)此刻已進察院了。
(侯鸞即忙換了冠帶,坐轎竟奔察院而來。)
(方至轅門,耳聽奏樂一遍,一說道)
侯 鸞:傳真定府進見!
(侯鸞聽傳,嚇得魂不附體,只得將手本呈上,戰戰兢兢,在東角門跪下。)
只 得:(門吏報名道)真定府知府進見。
(那裏齊聲虎威喝道。)
(侯鸞提袍端帶,曲背躬腰,從旁邊道來至大堂滴水檐前,自己)
自 己:真定府知府侯鸞稟見大人。
(參見已畢,待立一旁。)
(不知按院說些什麼,侯鸞生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九回 微服私訪斬侯鸞 建坊立碑祭先祖)
(詞云:
( 蓋世英雄好漢,這老爺時運不濟。)
(身穿一件破爛衫討飯,虎背熊心豹膽。)
(論文曾讀孔孟之書,武冑闖過昭關。)
(時來臨潼鬥寶,運退端陽避難。)
(詩曰:
( 蓋世英雄不可論,運退時乖不似人。)
(奸黨善惡終有報,遲遲早旱看分明。)
139**時間: 地點:
(話說侯鸞參見已畢,待立一旁。)
侯 鸞:(只見梅學士問道)貴府可是儀征縣令升補此地的嗎?
侯 鸞:(侯鸞一躬到地道)是。
梅學士:本院見貴府行色匆匆,想必是遺失了甚麼?
侯 鸞:卑府方纔聽得大人入境之事,故而驚慌,別無他故。
梅學士:貴府目下可得佳婿否?
(侯鸞一躬到地,半晌回答不出。)
梅學士:(梅學士大怒道)貴府目下可得了才子,堪配令嬡麼?
侯 鸞:(侯鸞慌忙打一躬道)卑府雖有小女,不幸亡故久矣,大人何以知之?
梅學士:你這個奸賊,可知罪嗎?
(侯鸞見按臺變色不好,未免心中懷著鬼胎,便戰戰兢兢跪下道)
侯 鸞:卑府知罪,實該萬死。大人入境,卑府因聞報遲,未曾遠接,伏乞大人寬宥。
梅學士:非罪你接遲,乃是附勢叛黨。你可曾失了一柄麼?
侯 鸞:卑府頗知禮法,謹守官箴,乞大人訪察諒之。
梅學士:(梅學士笑道)本院方纔在大佛寺中,拾得一件東西,不知你認得否?
(于是把盧杞牌位丟下去。)
(侯鸞一見,嚇得頂門上失了三魂,九宮飛去了七魄,只是連連磕頭。)
梅學士:(梅學士用手指著大罵道)你這奸賊,只知趨奉權臣,不顧禮倫,可記得你在儀
征那一般惡狀,為何將一個平白之人,認作叛黨,沉冤獄底,是何道理?今日犯
在本院手裏,還有什麼理論?
侯 鸞:(侯鸞只顧磕頭)求大人筆下超生,保全犯官命罷!
(梅學士拔出令箭,即命巡捕官押著,摘了印信。)
(不一時,印信取到。)
(隨命本地同知護印又將侯鸞摘了冠帶,取過上方劍,令旗牌委官將侯鸞押赴市
(曹斬首。)
(不一時,兩邊刀斧手將侯鸞綁解,監斬官帶了上方寶劍,十字街頭,口中宣著
(犯由)
口 中:欽命天下都代巡,訪拿逆叛犯官一名侯鸞,斬首示眾。
(念罷,炮聲一響,只見人頭落地。)
(監斬官回至察院,交了寶劍。)
(梅學士一面拜本進京,一面發牌巡視大名府,即日起馬。)
(那真定府合城官員,送出十里長亭交界地方不提。)
140**時間: 地點:
(再說那大名府,早已打點侍候迎接按察院,那些官員俱已提心吊膽,暫且不言
(。)
(再講那鄒公,聽得女婿做了按院,奉旨歸葬,便差人出境迎接。)
(自己歡喜,便與夫人、二位小姐說道)
自 己:老夫眼力不差,今梅生已得高魁,聖上又十分壟愛,欽命巡視天下,不日即到大
名府,我已差人去迎接。
(夫人聽說,十分歡喜,便說道)
梅夫人:恭喜老爺。
鄒 公:夫人,彼此一般。
(只見那二位小姐,口中不言,心內不知怎樣歡喜。)
梅夫人:(夫人又向鄒公說道)梅生這正是苦盡甜來。
鄒 公:正是。
(不多幾日,梅學士早已上了察院,發放了那些官員的案卷已畢,方纔上轎。)
(掛了代天巡狩的執事,訪拿貪官污吏的高腳牌,辦理軍民冤枉的吊筒,一對對
(排列兩行。)
(左右軍排道,手中捧的是上方寶劍,右堂官背的是王命旗牌。)
(那般的威風凜凜,如同御駕親臨。)
(不一時,已到鄒府門首,下了大轎。)
鄒 公:(只見鄒公笑嘻嘻迎接道)賢婿一向久闊,恭喜。接連又欽奉聖命,巡視天下,
老夫聞知,不勝歡喜。
良 玉:(良玉一躬道)岳父大人,小婿因為功名,久違臺教,本當早為造謁,因有聖命
在身,望大人恕之。
(鄒公便攜著良玉的手,來到大廳上面。)
良 玉:(良玉搬了一張椅子)岳父大人請上,容小婿拜見。
鄒 公:賢婿一路風霜,只行常禮罷!
(于是,謙遜一會,鄒公纔受了兩禮。)
(隨後又到後堂,拜過了夫人,便說道)
梅夫人:聖上有旨,欽召岳父進京。小婿歸葬父柩,待巡視畢,即便回京繳旨,皇上在五
鳳樓前親看迎娶。不知詔可到否?
鄒 公:老夫久已得知京報,不日收拾起程。
(便吩咐家人安排席宴。)
(不多時酒宴齊備,于是入席,各飲數杯,又談了些京中之事。)
良 玉:岳父在上,小婿聖命在身,不能久待,候復命之日,再親敬二位大人。
(即便告辭。)
(鄒公隨即備了祭禮,著人隨了良玉的船只,一路奔常州而來。)
(梅學士到一處,必親自細訪一回,判斷一方。)
(那一日,到了常州地方,早見府縣官員迎接。)
(船只已抵碼頭,將柩請回府第,隨即差人往山東接太夫人回來治喪、開吊。)
(只見那合省官員,遠處皆是委官員來,近處的官皆親自前來祭奠。)
(正是: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