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一 至 第五一〇
501**時間: 地點:
(當時匡胤分調出師,命造大船數百隻,使唐之降卒教習軍士水戰。)
(數月之後,出沒波濤,縱橫湍浪,勝似唐軍。)
(三月,世宗車駕出大梁,命王環領水軍五萬,自汴河沿潁入淮,軍聲大振,遠
(近皆驚。)
(消息傳入南唐,齊王聞之大懼,差人至金陵求救。)
(唐主集群臣商議退敵之策,太史令呂錦文奏道)
唐 主:南唐與周,勢不兩立,大王當起傾國之師,與之迎敵,彼已深入各地,豈能久駐
乎?
(唐主依奏,命楊守忠領兵五萬,前去迎敵。)
(守忠得旨,即日領兵離金陵,來到紫金山下寨。)
(齊王李景達聞知救兵已到,自己大軍至淮河口結營,與守忠聲勢相依。)
(城中許文稹朱元亦列營於城西,彼此為犄角之勢,約日出兵。)
(時世宗大兵離泰州城十里安營,聽報南唐起傾國之兵而來,便下令各營將士,
(齊心努力,嚴整兵戈。)
(次日,列陣於泰州城下。)
(世宗親自戎裝,同匡胤等一干眾將,來到陣前。)
(南唐楊守忠亦列成陣勢,躍馬舞刀而出,大呼道)
世 宗:吾南唐與汝兩不相涉,何故連年相爭,以苦蒼生?
世 宗:今天下一家,汝主庸愚,敢自霸一方,苦害萬民。朕今天兵到來,汝等知事,當
舉兵來降,不失封爵,若再不悟,禍不免矣。
匡 胤:(守忠大怒道)誰敢先見頭陣,以挫其鋒?
(言未畢,一將應聲而出,乃牙將張兆仁,手執大刀,飛馬搦戰。)
(周陣曹英拍馬舞刀抵住,兩下交鋒。)
(戰有三十餘合,曹英賣個破綻,勒馬誘張兆仁來趕,看看將近,揮起大刀,把
(張兆仁斬為兩段。)
(楊守忠見折了張兆仁,心中大怒,自挺槍來戰。)
(趙匡胤看見,縱赤兔馬,提八環刀,飛出接戰。)
(二將雙器齊舉,兩馬相交,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忽城西許文稹領兵衝入陣來,將世宗軍衝作兩段。)
(李重進恐上有失,拍馬上前,擋住文稹交戰,將至一百餘合,重進輕舒猿臂,
(將文稹捉過馬來。)
(匡胤見重進捉了許文稹,勒馬繞南陣而走。)
(楊守忠隨後追來。)
(匡胤架起連珠箭,射中守忠坐馬,把守忠跌下馬來。)
(周兵向前捉住。)
(唐兵大敗,殺死極多。)
(朱元見勢已危,棄了西營,領眾沿流而走。)
(王環水軍順流而下,鼓噪直前。)
(齊王聽得唐兵大敗,守忠被擒,不敢迎敵,與陳覺棄船,奔歸金陵去了。)
(世宗自將馬軍,與諸將夾岸追擊。)
(唐兵溺水死者二萬餘人,周兵大勝,所得船糧盔甲器具不計其數。)
(世宗收軍還營。)
(次日,分撥諸將,提兵到泰州攻城。)
(劉仁贍聞救兵大敗,病體更重。)
(監軍使周廷構見周兵攻城甚急,與左騎都指揮章全議道)
劉仁贍:今主帥病重,不能理事,城中被困已久,糧草已無。若不迎降,致生民變起,反
為不美。公意若何?
匡 胤:(章全嘆道)我等盡心守城,為生民之計也。今勢已如此,自當開城投降,以免
生靈涂炭耳。
(二人議論相合,乃詐作劉仁贍降表。)
(次日,眾將挾了仁贍,開城以降。)
(世宗親至帳中,慰勞良久。)
(仁贍垂頭不語。)
(世宗嘉其忠義,賜賚甚厚,復命左右扶人城中養病。)
(仁贍義不苟取,扶歸府中。)
(世宗下旨,大赦州縣囚徒,百姓有受唐主之書,保聚山林者,悉令復業。)
(其民隱之尚有未便者,著有司官一一條陳奏聞。)
(又下詔封授仁贍為天下節度使兼中書令。)
(仁贍不受,是夕卒於城中。)
(進爵為彭城郡王。)
(時後主聞仁贍死,甚加痛惜,遙贈太師。)
(世宗復以清淮為忠正軍,以族仁贍之節。)
(有詩贊云:
( 固守孤城忠不回,兵窮糧盡病相催。)
(惟公一死真無愧,千古聲名顯似雷。)
(時泰州因被困二年,民人絕食,世宗下詔,開壽州倉庫賑濟饑民。)
(百姓得食,歡聲載道。)
(四月,世宗合諸將進攻濠州。)
(濠州守將黃天祥聽得周師來到,急領兵三千出城迎敵。)
(兩軍對圓,北陣上劉俊橫刀大叫)
世 宗:唐將早早獻關,免受屠戮。
(說罷,縱馬而來。)
世 宗:(南陣黃天祥大怒道)貪心無厭之徒,敢又來犯我城池耶?
(舉起手中槍,拍馬直取劉俊。)
(劉俊掄刀來迎。)
(兩下交鋒,這場好殺,有詩為證:
( 暮雨旌旗濕未乾,殘煙衰草日光寒。)
(沙場達旦連宵戰,祇見番兵空馬鞍。)
(二人戰不數合,正東上一聲炮響,匡胤一騎殺來,把天祥預備的水寨登時打破
(,焚其戰船,一時煙氣蒸天,紅光遍野。)
(黃天祥見失了水寨,無心戀戰,急勒馬退走回城。)
(李重進劉俊等追趕,會合匡胤,水陸夾攻。)
(黃天祥禦敵不住,引敗殘兵退守羊馬城去了。)
(匡胤得了濠州,迎駕入城,因又進言道)
匡 胤:唐軍敗北,勢如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而解。陛下不必親行,以冒矢石,且扎御
營於此城,待臣與諸將直搗金陵,擒取唐主,以靖南方。
世 宗:(世宗大悅道)全賴二御弟等盡心輔朕。
(於是匡胤與李重進合兵先攻羊馬城。)
(城中聞此消息,盡皆驚惶。)
(時水軍元帥江顯明列戰船數百,陳營於渙水之東,知濠州有失,正欲救應,卻
(遇黃天樣殺敗來見,說周師勢銳,不可抵擋。)
匡 胤:(江顯明道)吾與公列水陣於渙水南岸,以禦周兵,一面申奏主上,提兵來救,
庶不至彼之猖獗也。
(天祥大喜,即與顯明列二營於南岸,擺齊戰船,橫浮渙水,堅不可入,牢不可
(破。)
(匡胤兵馬已到渙水,隔岸列成陣勢,乃與步軍使高瓊商議道)
匡 胤:南軍阻水列營,意我不能便渡此河。汝可引兵一千,繞岸登進,候至明日黃昏,
放起一把火來,岸軍一失,水軍自慌,吾引軍對岸殺來,必獲大勝。
(高瓊領令而行。)
(次日午後,匡胤領兵斬寨而出,分付諸將傳弓弩手,亂箭射住水軍。)
(那些水軍遮箭不及,怎敢出戰?因此周師渡過渙水,竟趨南岸。)
(黃天祥見周師登岸,大驚不迭,領所部兵來迎,正遇匡胤,兩馬相交,兵器並
(舉,戰不數合,天祥敗走。)
502**時間: 地點:
(此時正近黃昏,忽聽南陣一聲炮響,搖旗擂鼓,火把通紅,正遇狂風大作,顯
(明營寨盡被延燒。)
(唐兵大亂,自相踐踏。)
(顯明見勢不好,即棄營逃走俏遇高瓊殺來,阻住去路。)
(顯明心慌,放馬欲逃,不期馬失前蹄,一交翻下,被高瓊趁手一刀,斬為兩截
(。)
(部下盡數投降。)
(高瓊遂與匡胤合兵攻殺天祥。)
(天祥料不能勝,抽出寶劍,自刎而死。)
(正是:
( 可憐節義英雄士,祇見空鞍匹馬回。)
(水軍見主將已亡,降的降,走的走,一時乾淨。)
(匡胤得勝,威聲大震,遠近皆驚,於是會合李重進軍馬,直犯泗州,分門攻擊
(。)
(守城宮范載,知勢難支,開門納款。)
(匡胤入城,禁約部兵,不許搶擄,擾害民間,如違斬首。)
(兵士聞令,整肅而入,百姓盡皆歡悅。)
(正是:
( 王師遍處施仁義,黎庶歸芸如故常。)
(十一月,匡胤兵取通州。)
匡 胤:(守將郭延與部將孫信等議道)周兵勢盛,難與爭鋒,不如歸降,方為上策。
(諸將皆稱其善。)
諸 將:(郭延道)誰可作降表?
匡 胤:(孫信道)參軍李廷珪鄒可作降表。
匡 胤:(郭延命廷鄒為之,廷鄒道)二公乃唐之宿將,屢受國恩,且通州城郭堅固,糧
草充足,正可以擋住周師,或戰或守,以盡臣職。豈可不為備敵,而先為不義之
行耶?
諸 將:(郭延道)吾豈不知?但時勢如此,徒勞無益。公今且順天心,以救生靈之涂炭
也。
(廷鄒堅執不肯。)
諸 將:(孫信以刀脅之道)公不識時務,執意不從,吾先斬汝首,然後迎接周師。
匡 胤:(廷鄒大嘆道)大丈夫以忠義自誓,豈懼一死?吾安肯以堂堂之身,從汝狗彘,
偷生於世間,而作降表乎?
(孫信大怒,一刀將廷鄒殺死於地。)
(次日,舉城降周。)
(有詩證之:
( 男子要為天下奇,忠心不屈貫清微。)
(未經草表先喪命,徒向階前血染衣。)
(匡胤既得通州,長驅直進,兵至楚州。)
(有防禦使張彥卿堅城固守,周兵攻圍四十餘日,再不能下。)
(世宗聞之,自領大兵前來監督。)
匡 胤:(匡胤見駕奏道)楚州守將張彥卿深得民心,為之死守,是以臣等不能即克。近
聞城中糧草不繼,臣與諸將合兵擊之,早晚可破也。
世 宗:御弟可分付諸將,各皆用心,朕當照功升賞,決不負也。
(匡胤受命。)
(次日,即與李重進等分門攻打,將士齊心,軍兵奮力,自早至午,祇見城西北
(角早坍了一闕。)
(曹英身先士卒,手執鸞牌,提劍鼓勇登城,把守城軍亂砍,下面軍士蜂擁上城
(。)
(唐兵遮攔不住,各自下城逃命。)
(曹英開了西門,眾兵齊進,城中鼎沸起來。)
(張彥卿見周兵已至,即與都監鄭招業領兵拒敵。)
(鄭招業殺奔南門,正遇李重進奮勇而來,不待交戰,一刀劈個正著,招業翻於
(馬下。)
(李重進大殺唐兵,往東門而來。)
(張彥卿見勢已急,無可挽回,仰天嘆道)
軍 士:今日得報我主矣!
(遂掣出寶劍,自刎而死。)
(手下部兵一千餘人,盡皆自殺。)
(有詩為證:
( 固守堅城勢不回,推恩部下氣相隨。)
(天心已去身全節,義過田橫不泯墜。)
(匡胤既得楚州,隨與李重進收兵屯扎,迎駕入城,出榜安民,開倉賑濟。)
(於時周兵勢盛,所到莫敵。)
(消息傳入金陵,唐主大懼,飲食俱廢,如坐針氈,又恥降號稱臣,乃傳位於太
(子弘冀,遣使奉表,臣事中國。)
(計南唐所管地界,祇有廬州、舒州、蘄州、黃州四郡未下。)
(差使表奏世宗,獻其地土,乞求罷兵。)
(世宗取表視之,見其言詞哀切,情意惻怛)
世 宗:朕本意祇取江北而已,今唐主既能舉國納降,復何言哉?
(乃賜答唐主書云:
( 大周皇帝書達唐主:朕興師,非為貪求土地,殘害人民,實以天下一家,
(各守封域,以撫治人民,永享安靜和平之福,將子子孫孫,實加賴之。)
(通好方新,書旨更不多及。)
(差使領書,回金陵見唐主。)
(唐主看書,心始感激,遂仍差使奉表來謝。)
(其表云:
( 唐國主臣李謹頓首拜表上皇帝陛下:臣遣臣陳覺,奉表天朝。)
(欽奉詔書,休兵息戰,允許和好,容小國仰天涵地育之德,臣不勝銜感。)
(謹獻江北四州,每歲納貢銀一百萬緡,以供上國歲時之用。)
(昧死謹言,伏候赦書。)
(世宗得表,群臣稱賀。)
(江北悉平,共得十四州六十縣。)
(復賜唐主書,諭以)
唐 主:自今以後,朕已罷戰,不須傳位。
(賜錢弘俶高保融等犒軍錢帛數十萬。)
(唐主仍差平章馮廷獻銀錢茶穀共二百萬,赴御營前犒軍。)
(世宗待之甚厚。)
(馮廷復命,稱世宗之德。)
(於是唐主傾心臣服於周。)
(有詩為證:
( 大將南征擁戰旗,歸降納土建功奇。)
(欲知邊境生民恨,烽火年來望眼迷。)
(世宗喜南方平定,下令班師還京。)
(各營得令,無不歡欣。)
503**時間: 地點:
(明日,拔寨起行。)
(正是:
( 天子預開麟閣待,祇今誰數貳師功。)
(駕返汴京,世宗論功封爵,給賞三軍,大開龍宴,慶賞功臣。)
(自是君臣勤政,百姓安樂,置兵戈而不用,漸見太平之象矣。)
504**時間: 地點:
(一日,世宗於文書中得一木簡,長三尺,上寫著檢點作天子五字。)
(世宗駭異,察其所置之人,竟不可得。)
(時張永德為殿前都檢點,世宗心疑,遂命趙匡胤代之。)
(顯德六年,調回征蜀將帥王景向訓等。)
王 景:(時有近臣奏道)昨夜樞密使昌邑侯王朴卒。
(世宗聞奏,親臨其喪,慟哭數日,悲不能止,仰天嘆道)
世 宗:天不欲朕致治耶,何奪朕之速也?
(命具衣冠,以王侯之禮葬之。)
(文武百官俱皆送葬。)
(汴京百姓感念王朴平日待民如子,皆悲哀祭獻,罷市三日,如喪考妣。)
(有詩為證:
( 深明術數佐皇家,輔治新君謀遠夸。)
(正值升平身已故,黎民千古盡吁嗟。)
505**時間: 地點:
(卻說南唐主順中國之後,與群臣議貢獻之禮,宋齊邱奏道)
唐 主:昔日後漢主登極之時,主公曾獻女樂數十名,以免數年之擾,今議貢禮,亦可獻
美貌聰明者與中國,勝似金玉玩好之物,且吾江南得有泰山之安矣。
唐 主:吾觀世宗乃英明之主,非比尋常,倘若不納,是無功而反獲罪矣。
世 宗:(齊邱道)美色人人所愛,漢帝未嘗不英明,不聞棄逐而臨我不測也。望主公速
即行之,必無他慮。
(唐主依議,即令中官取美女。)
(中官領命,選得美女二人,一名秦若蘭,一名杜文姬,送於唐主。)
(唐主見二女果然丰姿出眾,美貌動人,即差禮部尚書王崇質為使,送二美女前
(往中國貢獻。)
(崇質領命,安備車馬,即日離金陵,前往汴京。)
(近臣奏知世宗,世宗召入殿前。)
崇 質:(崇質當階朝拜)小臣奉主命,進獻美女二名,與陛下供優閑之用。現在宮門外
,以候聖旨。
(世宗下旨,宣二美人入朝,伏於階下。)
(世宗舉目觀看,果有國色,遂問其名。)
崇 質:一名秦若蘭,一名杜文姬。
世 宗:(世宗大悅道)名色兩美,足副朕懷。
(旨令收入御樂院。)
趙匡胤:(趙匡胤出班奏道)陛下英明聖德,端理天下,不可受外邦之色。苦受玉帛可以
供給,粳米可以賞軍,今受女色,是使外邦聞之,皆以陛下為愛色之君,必致美
女日進,而政事怠荒,聖德損壞矣。此萬萬不可,望陛下三思。
世 宗:朕自有方略處之,無煩御弟所慮。
(遂不聽諫。)
(乃設宴款待崇質,因而)
因 而:汝主近日仍備武事,治甲兵乎?
崇 質:自歸天朝以來,舉國悉得其主矣,尚何事於治甲修武乎?
世 宗:卿之所見甚明,但朕興師征伐,則為讎敵。今為一家,汝主與朕大義已定,更無
他說。然而人心難料,至於後世,則事不可知。歸告汝主,兵甲城郭,當宜修葺
,為子孫之計。
(崇質頓首受命而辭,取路回金陵,見唐主,奏知世宗所諭之事。)
(唐主感激,遂令守城官吏,凡城池之不完者修葺之,戍兵之單弱者增益之,更
(且整理軍伍。)
(按下不提。)
506**時間: 地點:
(且說世宗自納美人之後,每召入宮侍宴,日則吹彈歌舞,夜則淫樂歡娛,迷戀
(情濃,累日不出視朝,凡一切朝政,皆決於范質王溥二人。)
(二人心不自安,約齊君臣,到趙匡胤府中商議軍國大事。)
(不爭有此一番議論,有分教──憂國勤民,剔盡怠荒歸淳化。)
(應天順庶,掃開蒙翳見重華。)
(正是:
( 披堅執銳於焉釋,端冕垂裳自是新。)
(畢竟眾臣議論何事,當看末回自知。)
(第六十回 絕聲色忠諫滅寵 應天人承歸正統)
(詞曰:
( 詩章進諫冀君聽,意殷勤愛敬。)
(閉邪陳善,焦燎園囿,莫非忠藎。)
(鴻運將開,人歸天應,見彩樓佳信。)
(聖人御極,日月爭輝,華夷歡慶。)
(右調《賀聖朝》)
507**時間: 地點:
(話說世宗自受女樂之後,迷於酒色,日漸怠荒,一切政事,皆決於范質王溥。
()
(二人心懷憂懼,約齊群臣到趙匡胤府中,商議道)
二 人:今主上春秋鼎盛,未建東宮。又受南唐之貢,沉湎酒色,累日不朝,此非經國經
民之為也。公乃國家大臣,未知有何良策,以正君心?
匡 胤:吾正為此事,欲與諸公商議,不意諸公先降,足見忠勤。明日,我與諸公入宮合
奏,看主上聖意若何。
(眾皆欣喜而出。)
(次日,匡胤同群臣入朝,至內殿見世宗)
匡 胤:陛下春秋鼎盛,皇儲未立,終日佚樂,關係非小。臣等冒死進言,乞早立皇嗣,
以副中外之望,遠色勵治,以昭聖德之休。則天下幸甚,臣等幸甚。
世 宗:功臣之子皆未加恩,獨先朕子,豈能安乎?
匡 胤:臣等受陛下厚恩,已是過寵,安敢以子孫受爵為望?乞陛下從群臣之諫,以定國
計。
(世宗見群臣意切,乃降旨,封皇子為梁王,冊立東宮。)
(時梁王年方七歲,生得聰穎過人。)
508**時間: 地點:
(當時群臣謝恩已畢,正欲陳詞諫正,適世宗心生厭倦,命各暫退。)
(眾臣祇得辭駕,怏怏而出。)
(無奈世宗日事荒淫,怠廢朝政。)
(又於內苑起造一樓,名曰賞花樓,命教練使馮益監造。)
(不消一月,把賞花樓蓋造得十分齊整,華美非凡。)
(怎見得好處?有《西江月》一詞為證:
( 畫棟飛雲渲染,雕梁映目新鮮。)
(檐牙高啄接青天,錦繡羨他名款。)
(異品奇珍列滿,吹彈絲竹俱全。)
(君王從此樂綿綿,美色香醪賞玩。)
(工事已完,馮益覆旨奏成。)
(世宗大喜,重賞馮益。)
(駕至賞花樓,設宴與二姬賞玩。)
(又下旨,命文武官員各獻奇花異卉,栽種內苑。)
(這旨一下,那些忠臣良宰,心皆不悅,憤憤不平,祇有那等希圖進用之臣,不
(吝千金,購求異卉,紛紛進獻。)
(有詩嘆云:
( 異草奇花不足求,貪淫失政乃為憂。)
(嗣君小弱何堪立,兵變陳橋自有由。)
509**時間: 地點:
(且說鄭恩病愈起來,聞知此事,即來見匡胤道)
鄭 恩:二哥,今主上不理朝政,日夕與美人淫樂,倘外邦聞知,干戈蜂起,民不聊生,
如何是好?我與二哥竭力苦諫,不可坐視。
匡 胤:非吾不欲苦諫,奈主上不聽,其如之何?
鄭 恩:近聞聖上命百官獻花,吾與二哥何不以獻花為名,內藏諷諫之意,或者少有補益
,亦未可知。
匡 胤:此法最妙。
(次日,百官各自進花。)
(匡胤與鄭恩亦至內苑,直趨花樓,來見世宗。)
(世宗正與二美人酣飲,見匡胤到來,便問)
即 便:二御弟亦來進花麼?
匡 胤:比聞旨下,臣等安敢有違。
世 宗:卿進何花?
匡 胤:(匡胤執梅花近前奏道)此乃江南第一枝。
(世宗命中官取來,供在瓶中)
世 宗:此花因甚便稱第一?
匡 胤:此花乃臨寒獨放,幽香潔白,不與凡流並比芳妍,故為第一。臣有一詩,以詠其
美,願為陛下誦之:
一夜東風著意吹,初無心事佔春魁。
年年為報南枝信,不許群芳作伴規。
(世宗聽罷大喜,亦命杜文姬吟詩一首以贊之。)
(文姬承旨,便吟道)
世 宗:梅花枝上雪初溶,一夜高風激佔東。
芳卉池塘冰未泮,柳條如線著春工。
(世宗聽文姬之詩,稱贊不已。)
鄭 恩:(忽鄭恩大踏步上樓)臣亦有花來獻。
(世宗命左右取來視之,乃是一枝枯桑。)
世 宗:(世宗笑道)這是枯桑,三御弟獻他何用?
鄭 恩:臣獻此花,與眾不同。汴京城中若無此樹,則士民凍餓。臣有俗詩一首,敢吟與
陛下助興。
世 宗:(遂而吟道)竹籬疏處見梅花,盡是尋常賣酒家。
爭是汴梁十萬頃,春風無不遍桑丫。
(世宗勉強喜悅,賜趙鄭二人酒食。)
(二人飲了幾杯,立於欄桿之外,見獻花者紛紛而進。)
(迨至日暮,世宗謂二人道)
世 宗:卿等此時未歸,有何事議?
匡 胤:臣等見陛下累日不朝,有荒政事,為此冒死上言,願陛下勿事流連,親臨國政,
則社稷有磐石之安矣。
世 宗:朕向因干戈擾攘,並無少安。今日稍得閑暇,與二姬賞玩,聊敘一時之興耳,豈
得遽云荒政?且人生在世,如弱草棲塵,爭榮有幾?況今幸值中平之世,卿等亦
得與親知故舊,暫圖歡樂,以盡餘年,不亦可乎?而乃日事言詞,徒多瑣屑耶?
鄭 恩:陛下不聽臣等之諫,恐有不測,悔之晚矣。
(世宗不答,拂衣而入。)
(鄭趙二人出了宮門,私相議道)
二 人:主上荒淫如此,若不設計,勢不可為。
匡 胤:與你同見范樞密商議可也。
(二人來見范質,說知其故。)
范 質:昨日司天監奏,有火星下降。旨發該部禳解。為今之計,可乘禳災之舉,焚其賞
花樓,庶可以挽回聖上之心。
鄭 恩:此計大妙,不可洩漏。
(次日,密令守宮軍校,準備救火之具。)
(將近二更,鄭恩躲於賞花樓下,聽得鼓聲聒耳,鄭恩於近宮邊放起火來。)
(其夜正值東風大起,一時之間,風助火勢,火逞風威,照耀得滿天通紅,遍苑
(雪亮。)
宮 官:(宮官報知世宗道)行宮火起。
(世宗大驚,親自看火,祇見火已延及樓閣。)
鄭 恩:(鄭恩近前大喊道)陛下速避,火勢近矣。
(世宗驚慌無措,鄭恩負了便跑。)
(二姬且哭且行,高聲喊救。)
(忽見匡胤轉出,叫道)
匡 胤:速來,速來。
(二姬祇道真心救他,急奔前來。)
(被匡胤左挾若蘭,右提文姬,向火焰裏祇一拋,可憐!正是:
( 粉面頓然成粉骨,紅顏頃刻變紅灰。)
510**時間: 地點:
(此時軍士望見匡胤將二姬燒死,各把水器齊來救滅了火,早見新造宮樓變為白
(地。)
(次日,匡胤同文武朝見稱賀。)
世 宗:二美人何在?
匡 胤:火勢甚大,莫能相救,想已燒死矣。
(世宗聞之,痛悼不已,拂袖還宮。)
(群臣各退。)
(有詩為證:
( 忠臣至此亦堪憐,何事謀姬向火燃。)
(若使陳橋袍不著,千年忠義屬誰看。)
(世宗自被火驚,日日思想二姬,漸成疾病,不能視朝。)
(適鎮軍節度使韓通團奏邊務事情,聞知世宗有疾,入宮待問。)
(世宗說知得病之由。)
韓 通:臣聞此舉皆趙鄭二人所為。幸陛下善保龍體,不必以二姬為念。
世 宗:朕已知之,然趙鄭實朕之親臣,不忍加罪。
(韓通謝恩而退。)
(回至府中,心下暗想道)
心 下:主上倘有不測,朝中惟此二人專權,彼若以舊怨致釁於我,我何能堪?
(乃召心腹李智商議其事。)
心 下:(李智道)君侯公子尚未婚配,近聞符太師有次女,乃主上親姨,亦未擇配。君
侯何不乘此入宮奏知主上,與之聯姻,日後符娘娘當國,君侯可保無慮矣。
韓 通:(韓通大喜道)此計甚妙。
(次日進宮,朝見世宗,奏知此事。)
世 宗:朕當與子成之。
(即日召符太師入宮,將韓通姻事說知。)
太 師:(符太師)既蒙陛下聖諭,臣安敢有違?奈幼女嬉習未除,尚容再議。
(世宗允奏。)
(韓符二人辭駕出宮回府。)
(韓通以為世宗主婚,必然能成,遂乃打點行聘。)
(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