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此時飛山虎正要動身,有張忠)
張 忠:劉兄,小弟也要同去。
劉 慶:我此去不過仗著席雲帕,這樣險峻高山,你步行如何去得?倘足踏不住,豈不送
    了性命?
張 忠:昨天探路,近西角深澗下望,到底隱隱,奇奇怪怪好似有人聲音,必有南兵把守
    ,此路必然相通的。只是山拗狹隘,可容一人一馬。或者南兵不在意,小弟出得
    此路就不妨了。況我步走快速,與你席雲差不多些;二人作伴,豈不勝於獨自寂
    寞寥寥?
    (劉慶聽罷,只得應允。)
    (二人帶了乾糧,別過元帥與眾將弟兄而去。)
焦廷貴:張將軍,便宜你了,今走出閻王關去。
    (張忠微笑不言。)
    (當下二人向西方行走了半日,但見好厲害的險峻高山!二人尋路不著,劉慶)
劉 慶:待我上雲頭看此山在何處可通,再跑走吧。
    (張忠應允,住了足。)
    (劉慶駕起雲四方觀望,果見山坳間有南兵幾人帶了短刀,往來巡邏。)
    (劉慶也不去驚他,悄悄下來,對張忠說知。)
張 忠:劉兄,你駕雲下去一刻,出其不意將他打死,我就能爬下山坳了。
劉 慶:賢弟之言不差。
    (即駕雲落下,照定一兵,雙斧砍下,已活不得了。)
    (有二人見了,雙棍打去,劉慶一閃,一斧一個,又倒二人。)
    (一個拿短刀的要走,被劉慶上前一飛腳打倒踏在地上,大喝)
劉 慶:你還要命麼?
張 忠:(那軍慌忙大呼)好漢饒我!
劉 慶:(劉慶喝聲)你是何人,在守巡查?此山可再有別路易於出人否?離蒙雲關有多
    少的路途?可一一實說,如有一字虛詞,即照前三人,一例分為兩段!
小 軍:(這小軍慌忙說聲)好漢,小人說明吧:我乃蒙雲關軍兵,奉命把守巡查,困守
    宋兵的。尚有二公子段虎帶領一百五十名兵丁日夜巡查緊守,今日二公子循山打
    獵去了,眾兵丁一同前往,單剩得我四人,今被好漢打殺三個。望祈饒我。
劉 慶:此外隔蒙雲關多少路途?
小 軍:離關不過十五裏,但此處下山路途崎嶇,難以行走,今值冬初,澗水盡涸,船只
    不能渡上,僅有此山拗,只容一人一馬上山的。小人並無一字虛言。
    (劉慶聽得明明白白,手中拔出利刀,將他首級割下,然後席雲上山一一說知,
    (張忠)
張 忠:這女將倒果厲害,困我師在山,又無出路,單有此山坳,又用兵把守住,只容得
    一人一馬上山。今天幸他打獵去了,只留四個小軍,又被劉兄打死了。不然,小
    弟回去不成,只得與元帥同困守了。
    
    
52**時間: 地點:
    (此時劉慶也不駕雲,借著張忠,扳住奇峰怪石,一步步落此山坳深澗。)
    (落到半中,黑黑暗暗,二人也覺驚駭,又恐扒扳不住,倘一失足,便跌下去,
    (必碎屍了。)
    (扳扒了兩個時辰,方才落到山下,出了山凹,天色已晚。)
    
    
53**時間: 地點:
    (此時乃十月初旬,月色微亮,二人又行數裏,初旬月光已落低了,山路漸漸黑
    (暗,二人躊躇一會,只管往前走路,不覺又走數裏,見有些燈光。)
    (二人望著燈光而來,行近,樹林內有茅庵一所,二人進內借宿求見。)
    (裏面有一道士,童顏鶴發,道骨仙姿。)
    (二人上前施禮,說明來由。)
老道人:二位貴人到此,貧道已備下茶湯、鋪蓋,請裏面坐。
    (二人稱謝,進內吃茶,用過乾糧,二人只因跑走山路辛苦,遂睡於庵中。)
    (不覺忽已天明,二人醒來,哪裏是庵中,原是一間古廟,見有書柬一個遺下,
    (二人驚駭不已。)
    (二人拾起一看,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九回 孫總兵有心陷將 楊文廣不意拿奸)
    (詩曰:
    (    背主忘恩孫總兵,因將宿怨叛朝廷。)
    (欺君誤國奸臣事,千載臭名洗不清。)
    (當下張忠、劉慶見此處不是茅庵,乃一間無香無火的古廟,上面舊牌匾隱隱有
    (「星君廟」三字。)
    (又見神案上面有一柬,二人拾起一看,上寫著)
    (人情杯酒休貪戀,太白星君贈偈言。)
    (二人看罷,方知昨夜道士,乃太白星君,就是此神像,二人倒身下拜,謝神聖
    (指示。)
    (出了廟門首,乃平街大道,居民、店鋪稠密,但不知此是何方。)
    (一問土民,方知此處乃湖廣地面辰州府,近襄陽城,與河南汴京交界,回朝十
    (餘天可到。)
    (二人歡喜不盡,皆得星君庇護之力。)
    (二人一路行走,談談說說,不覺到了襄陽城。)
    (城中有一總兵把守,此人姓孫名振,乃兵部尚書孫秀之侄,借叔父勢力做了總
    (兵武職,聖上調他鎮守襄陽城。)
    (自狄青取了珍珠旗,回朝參倒了龐國丈,拿了孫秀一同斬首。)
    (這孫振借著朝內一權臣馮拯之勢──他官居吏部,赫赫有權,人人遵仰。)
    (孫振是他女婿,故孫秀被誅,他虧得丈人在內扶持,幸而漏網,不曾被參。)
    (但是他賊心不改,狠毒為人,一心恨著狄青,屢思報仇。)
    (料想他如今勢大封王,不能下手。)
    (此日正在關中安逸無事,忽有守兵報知劉、張二人回朝取救兵之事,孫振聽了
    (一想)
孫 振:我日夜思量與叔父太師報仇,今日既有此機會,何不將他二人用酒灌醉,囚禁住
    了,狄青團於山洞之中,糧草一斷,豈不餓死了他?如此方消我恨也。
    (說罷,吩咐大開關門,出來迎接。)
    (二人一同進了關中帥堂,分賓主坐下,孫振故問來意緣由道)
孫 振:二人將軍奉旨征南,到此何事?莫不是得勝班師麼?
    (二人見問,將回朝取救之事,一一說知。)
孫 振:(孫振聽了說)原來如此。二位將軍如此勞苦,肚中必然飢餓了。
孫 振:(吩咐家丁擺上酒席)二位將軍,淡酒粗餚,休嫌簡慢,請用數杯如何?
二 人:總兵大人那裏話!我弟兄叨擾,實不該當。但我二人公務在身,酒不敢用的。
孫 振:二位將軍一路回來,關山跋涉,勞苦不堪。略飲幾杯,以消悶懷,安息一宵,明
    早起程,豈不為美?況今在於下官處吃酒,也何妨?莫不是嫌下官恭敬不周麼?
    (原來二人也是好酒之徒,劉慶為最,只因太白星君囑咐他不要貪酒,有些靈異
    (,是以初時推卻。)
    (今見擺上香噴噴的佳饌,撲鼻香的美酒,此時二人又見孫振如此謙恭,蜜語甜
    (言,便說)
二 人:總兵大人,你言重了,我兄弟二人哪敢當。
劉 慶:既承美意,吃數杯吧。
    (張忠見劉慶早已允了,也不阻攔,隨即坐下。)
    (這張、劉二人不聽星君指示,貪著杯中之趣,狄青眾將兵多受五六個月之難,
    (後來十五萬人馬死了一半在山洞中。)
    (這是劫數難逃,深屬可憫。)
    
    
54**時間: 地點:
    (當時這奸臣只竭意奉敬,杯杯殷勤敬勸,二人只因一日爬山越嶺,身體勞倦,
    (見酒豈有不貪的?孫振勸上一杯吃一杯,二人飲開胃腸,哪裏還記著星君偈言
    (?初時略忍,待孫振相勸,後來吃了多少杯,大呼小葉)
孫 振:拿酒來。
    (孫振只命人更換大杯,二人不分好歹,只吃得大醉,人事不知。)
    (孫振大悅,吩咐眾家丁將二人綑綁起來。)
    (家丁領命,上前把二人捆得緊固。)
    (二人因酒大醉,全然不知。)
    (孫振又令家丁把二人本章搜出來,拆開在燈下觀看,洋洋喜色。)
    (看畢了,又恐怕二人氣力狠大,即加鐵索監禁牢獄。)
    (是夜,又修本一道,劾奏狄青自提兵到邊廷將已一載,按兵不動,妄差人回朝
    (奏捷。)
    (今劉慶、張忠私自逃回,已經被拿收禁,候旨發落。)
    (另寫密書一封,托岳丈馮太尉在聖上前如此如此,兩路夾攻,方雪得胸中之恨
    (。)
    (是晚,將本章一道封書,外加密書一封,差心腹家將二名,連夜趕上汴京,不
    (表。)
    (又言劉慶、張忠二人睡到五更天,酒醉已醒,方覺渾身被捆了。)
    (又見四面陰風慘慘,垣上一燈,半明半滅,耳邊只聞鐵鏈聲。)
    (定睛細看,兩旁都是犯罪之人,二人大驚。)
張 忠:不好了!我們昨夜在關中吃酒,今日綑綁到牢獄中,眼見得上當了。
劉 慶:張賢弟,孫振這賊要陷害我二人,如今不能回朝取救,元帥與眾人性命休矣。皆
    因我二人違背了太白星君所贈偈言,吃醉了酒,故有此禍耳。
    (當下弟兄惱悔,懷憤大罵)
弟 兄:孫振好賊!我二人無罪被你囚禁,陷害無辜,有誤軍機大事,倘朝廷一知,只怕
    誅戮你全家。
    (不表二人痛罵。)
    
    
55**時間: 地點:
    (再說孫振的家人領了本章密書,前往汴京,不分日夜行程,十數天方到。)
    (經過開封府,進了大城,跑走不遠,只見前面遠遠鳴鑼呼喝之聲喧振不絕,金
    (瓜月斧多少金牌,文武棍不斷而來。)
    (八對看馬,數道清旗,行道之人俱閃避一旁。)
    (孫振家丁二人只得跳下馬,立在一旁。)
    (只見馬旗完後,尚有許多兵丁護擁著一位年少小將軍,生得眉清目秀,威儀堂
    (堂,十分威武,戎裝武扮。)
二 人:(二人看罷說)好一員小將,果然生得威武!看來武職不小,一定是王侯家的小
    將軍了。
    (當下二人因要上本,聽候他耐久了,只因街道寬闊,不上馬在街旁而走,只見
    (護隨小將一人拿著一根槍,剛剛與兩個家丁對撞。)
    (槍頭打著馬頭,這馬咆哮一聲就驚跳起來,四蹄跑開數尺。)
    (也是該當奸謀敗露,這馬向著楊文廣的馬前一撞,擁護之人呼喝狂罵。)
    (楊文廣見有人撞他馬道,也覺大怒,喝道)
楊文廣:好膽大的人,闖道麼?
跪 下:(兩個家人慌張著急雙膝跪下)小人乃襄陽城總爺孫振的家將,奉了主命到京中
    上本章。只因坐馬不熟,一時錯撞,誤犯虎威,小人罪該萬死!望乞寬恕。
楊文廣:你既是孫振家人,上什麼本,因何如此魯莽?說得明白,饒你便了。倘含糊一字
    ,活活打死,你家總爺奈何本官不得!
楊文廣:(兩個家人聽了,呆想一會,便改口道)小的奉命來不是上本,乃送總爺與馮大
    尉的家書。
    (此家人上前慌張錯說上本二字,不知臨行時孫振囑咐千祈,不可與別人知道上
    (本。)
    (今見小將盤潔,故改口說與馮太尉家書。)
    (楊將軍聽了,冷笑)
冷笑一:你初說上本,今見復問,因何說投家書?一時間兩樣言詞,分明胡說可疑!
    (吩咐左右搜他身上,可有什麼夾帶東西否?原來楊文廣叫人搜他身上是虛嚇二
    (人,看他如何光景。)
    (二人聽說要搜他身上,猶恐洩出本章密書的機關,十分著急,面目失色,將頭
    (叩不住,口呼)
二 人:王爺,小人豈敢大膽說謊?果是奉命寄書的,不是上本。一時錯說了,望乞饒恕
    小人之罪!
    (楊將軍聽他言語慌張,面上失色,聽說搜,他手貼胸膛,其中必有詐弊,再喝
    (手下快搜來。)
    (家將十餘名答應,一齊上前將二人扭住,兩個家丁驚得面如土色,兩手緊抱胸
    (膛,大呼)
二 人:你倚王侯勢力欺凌下屬,胡行打搶,難道朝廷就無律法,由人亂搶的?
二 人:(眾家人不由分說,眾家將大喝)快搜,休要聽他!
    (眾人撥開衣服,懷內果有本章密書,一齊呈上。)
    (楊將軍接上,冷笑一)
冷笑一:原來是孫振與馮大尉的密書,我想這個奸險小人做出什麼好事來?不是私通南蠻
    ,定是陷害大臣。我有個道理,此私書信又不可獨自開看,不若將二人帶到開封
    府,當著包公拆開此書,一同觀看便了。
    (原來孫振二個家人,一名李四,一名王受,二人分辯不脫,帶著驚慌,只隨著
    (眾人同走。)
    (一路行來,已到了包爺門首,令人通報。)
    (這包爺正上朝回來,在書房觀看各處的文書,見眾將報說無佞府的楊將軍在外
    (相見,包爺聽了,起位吩咐開中門,請進後堂相見。)
    (楊文廣卻不從中門進,卻往角門而入進內,只見包爺雙手拱立而迎。)
    (這楊文廣因何不從中門而進,卻從角門而來?他雖是功臣之後,因襲封王,不
    (過一位將軍之職,況且年少晚輩,是以在角門而進,乃是尊敬前輩之禮。)
    (但不知這楊文廣見包公,將二人如何發落,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回 露機謀傳書得禍 明陷阱奏本伸冤)
    (詩曰:
    (    天機文曲佐君王,大宋稱忠萬古揚。)
    (鐵面無私奸佞畏,丹心報國重綱常。)
    
    
56**時間: 地點:
    (當時楊文廣與包爺見禮畢,坐下。)
包 爺:(包爺呼聲)楊將軍,今日到來,有何見諭?
文 廣:晚生輩今日到來,因有一件機密事與包大人商量。
    (說罷,在袖中將孫振的私書遞與包爺。)
包 爺:(這包爺接過一看)楊將軍,此書乃孫振與馮太尉的家書,如何算得機密事情?
    (楊將軍就將前事說知,兩個家人已經帶到。)
包 爺:(包爺一想)孫振家人寄書,內裏夾著本章與馮拯,上面封皮寫著機密大事,不
    可與別人觀看。其中定有些緣由,怪不得楊將軍起疑。若然你我拆開同看,果有
    奸謀不軌之事,就不相乾了;倘是他家閒言,不關國事,恐馮大尉見怪了。若不
    追究此書,不怕誤了國家大事。
包 爺:(左思右量,又對文廣說道)如今孫振這封書,皮上雖如此寫的,但不知內裏何
    詞,倘果是他家書,不關國事,你我也不相乾;若不拆看,也是不穩。今有一計
    ,將軍暫退後堂,又將孫振兩個家人藏過,待老夫打發家人去請馮拯來,將書拿
    出,強要他拆看。如果是他家書便罷了,若有關朝廷,即時拿了這封書,你我上
    朝啟奏聖上,豈不公私兩全?
楊將軍:包大人高見不差。
    (即時傳命出府,門首楊府家人不必伺候,俱已回去。)
    
    
57**時間: 地點:
    (此時包公差人將王受、李四帶入後堂,又命家將拿上名帖相請馮大尉。)
    (這家丁一直來到馮府,投遞名柬)
包 公:我家老爺在府立候大尉商量一大事,即可起駕,勿延為妙。
包 公:(包拯一見家丁傳遞此柬與轉述包公之言,便吃了一驚)這包拯素不與人交接,
    如今邀我何事?
    (不好推辭,只得吩咐家丁備了大轎,帶家將數十員擁護而來。)
    (此日太尉一路思量,摸不著緣由,不覺到了,早有家丁通報,包公吩咐:大開
    (中門,迎接進大堂相見。)
    (札畢,家丁遞茶。)
包 公:(馮太尉開言呼聲)包大人,多蒙見召,有何見教?
    (包爺見問,冷笑呼聲)
包 爺:太尉,只因你的令婿孫振在邊廷外寄有一封書回來,這寄書之人今日到下官衙門
    來叩首,告說太尉私通外國,為不忠於君。是以奉請前來判明此事。
    (說罷,將書拿出遞與太尉。)
    (馮拯聞言,大驚失色。)
    (原來此話乃包公試探他的,當時馮太尉連忙接書一看,封皮上面寫著)
包 公:此書謹投往馮太尉府中,與岳丈親拆。其中乃機密大事,不可與別人觀看。
    (太尉看罷,暗暗著驚,抱怨於女婿。)
    (包公見他驚駭,拿著書只管沉吟不語,便呼聲)
包 公:太尉,因何手拿此書,緊緊無言?你女婿在邊關通了外國,與著太尉一黨勾連,
    已有出首之人。今日事已敗露,明早我與你上朝面聖,任憑聖上主意如何?
    (太尉聞言,呼聲)
便 呼:包大人,下官有小婿鎮守邊關,蒙天子洪福,焉敢行此滅門之事?就是下官,身
    受王恩如海,怎肯與婿勾連?這事一定是仇家誣賴,假造此書來陷害於我翁婿的
    ,望包大人詳察,如何?
包 爺:下官也是疑心難定,故請太尉前來一同拆此書,兩家觀看,便知真假了。
包 爺:(太尉聞言,低頭一想)這黑子好不厲害!絲毫作不得人情。若不拆此書同觀,
    定然不允,倘拆開內裏真有私通外國謀反之言,怎推卸得脫?罷了!如有謀反之
    言,不若如此,方始可以保全性命了。
    (主意已定,只得將此書展開,一同觀看。)
    (上寫著:
    (    書奉大尉岳文大人尊前:
    (  向日小婿叔父被誅,仇為狄青,祖父身亡,冤由狄廣,三世仇冤,深如淵
    (海,岳丈不述盡知。)
    (小婿屢思圖報,奈彼勢大封王,實成妄想。)
    (今被女將施法移營,被困高山,料已危急。)
    (茲差劉、張二將回朝取救,到關卻被小婿用酒灌醉,囚禁南牢。)
    (今上本奏他按兵不舉,將降南蠻;劉、張二將私自回朝,現已被獲。)
    (懇求岳丈將本上達天顏,鼎力夾攻,除卻狄青,得雪三世仇冤,則存亡感德汪
    (洋矣。)
    (難逢機會,伏乞留神。)
    (密書投達,拜候佳音。)
    (包公看罷,大怒說)
包 公:原來太尉竟與令婿勾連,陷害忠良,要誤國家大事!
包 公:(太尉此時嚇得面如土色)包大人休得胡疑!下官翁婿實無此事。必然仇家憎惡
    ,故設此毒計暗害的。
包 爺:(包爺冷笑說)現今人贓兩獲,大尉你還強辯,明早在駕前便見明白。
包 爺:(太尉聽了,將密書、本章收入袖中說)既然大人要面聖,老夫明早在朝房伺候
    吧。
    (吩咐家丁,正要上轎起身了。)
包 公:(包公怒道)老馮,你想拿回書去,明日在天子駕前糊涂抵賴麼?我包拯只有頭
    可斷,奸不可留。漫說你是太尉權臣,我要作對,就是王親禦戚,且多不容情。
    (吩咐關了府門,不許放走誤國奸臣。)
    (家丁即把府門關上幾重。)
    (太尉見此光景,料得難以挽回,必要天子駕前奏知,不如將此事推卸在孫振身
    (上,我身洗清再作商量。)
    (只得放下笑臉,呼聲)
只 得:大人,何必動怒?孫振這奴才雖然我的女婿,做此不忠之事,我肯隨他?明日面
    見天子,差人前去扭解回京!
    (言罷,在袖中取出書、本交還包公。)
便 呼:包大人將這書做個憑據。明朝上本,你我出頭。
包 公:(包公接回說)太尉,雖然如此,你還未必全信,今已將令婿的家人帶至了,須
    要審問明白,方知不是仇家陷害的。
    (吩咐傳三班衙役排堂伺候!一言未了,楊文廣又到。)
    (包公一見,呼聲)
包 公:楊將軍來到正好,你與太尉一同到大堂上審問這孫家人,免得明日面見天子,兩
    下含糊抵賴。
文 廣:我也不明何事,但奉陪二位大人吧。
    (太尉無奈,只得隨行到大堂。)
    (一聲雲板響,包公升堂,府門大開,三班衙役侍立,像活閻王殿一般。)
    (又命帶出孫家人兩個,那王受、李四一見,膽戰心驚,跪下)
跪 下:襄陽李四、王受叩見大人!
包 爺:(包爺喝聲)膽大的奴才!焉敢私傳密書,陷害忠良!快把實情供上,免受重刑
    。
二 人:(二人呼聲)大人在上,小的奉命聽差。不是自主。內裏緣由,小人如何得知?
    求大人參詳。
包 爺:(包爺發怒說)你是奉命所差,不知情由,孫總兵將劉、張二將用酒灌醉,收在
    囚牢,你難道亦不知?
    (吩咐拿頭號夾棍來!左右一聲答應,正要動手,二人忙呼)
二 人:大人息怒聽稟!小人一日聽得來了劉、張二將軍,稱說狄王爺困在高山,差二人
    上汴京討救。是晚孫老爺與他吃酒,次日聽說拿下南牢,說是臨陣私逃之犯。即
    時打發小人寄書與太尉,豈知到此衝犯著楊將軍馬道,被拿下搜出密書,送到大
    人公堂上。此非我二人私事,望乞大人開恩。
    (包爺聽稟,即命書吏將二人口供錄明,已畢。)
    (吩咐仍將他二人押下監禁了,聽旨發落。)
    
    
58**時間: 地點:
    (此時包爺離位,呼聲)
忙 呼:大尉與楊將軍且暫各回府,明早上朝相會如何?
    (二人無語,相辭去了。)
    (太尉回到府中,一夜思量,此事只好推在孫振身上,就可抵賴了。)
    (到次日五鼓上朝,早有文武在朝房等候。)
    (不一會,天子臨朝,文武同參已畢,只見包爺俯伏,天子傳旨平身賜坐,包爺
    (謝恩坐下。)
仁 宗:(仁宗天子說)包卿有何本奏與寡人?
包 爺:(包爺離坐奏說)襄陽孫振總兵,差人上本,事關重大,老臣不敢隱諱。有本求
    陛下龍國觀看。
    (將本呈上,仁宗接本,看罷大怒)
仁 宗:誰知狄青往邊關按兵不動,妄差人奏捷,虛耗軍糧,縱眾三軍好淫婦女,軍民受
    害,將已叛降。劉慶、張忠臨陣私回到襄陽城,幸虧得孫振拿獲,不知作何究竟
    。如此欺君誤國之臣,若不早除,終為後患!
    (包爺聞言,又呼)
又 呼:這本不足為奇。還有一書更見相反之奇。
    (說罷,又將書呈上。)
    (仁宗看罷,大驚說)
仁 宗:包卿,孫振本上說狄青按兵不動,將投降敵人,因何這書又說被困高山,女將施
    法,特差二將回朝取救。孫振要報仇,用酒灌醉二人,已收禁了,托馮卿奏朕?
    好生不明,卿且奏來。
    (包公就將楊將軍拿到孫家人審問的口供呈上,天子大怒說)
天 子:此賊擅敢欺君作弊,暗害忠良,若無楊卿拿獲,包卿稽查,險些屈害功臣,誤了
    軍國大事。
    (傳旨立拿馮老賊,再差人到襄陽拿孫振舉家進京,一同治罪。)
    (旨下,即將太尉去了衣冠,馮拯大呼冤屈。)
仁 宗:(仁宗大罵)老奸賊,你翁婿勾連,蒙君作弊,罪重如山,該滅滿門,還敢在朕
    前叫屈!
天 子:(大尉呼聲)陛下開恩!容臣細奏,死也甘心。
    (天子開言傳旨,放他轉來。)
跪 下:臣婿孫振,素日為官不仁,心歪意毒,幾番訓勸,不但不聽,反因諫成仇,至今
    音問不通。誰料他今又心懷不善,差人上本,暗寄私書,未到臣門,已被楊將軍
    拿下。累及老臣,皆由此賊。老臣身居閣府,深沐皇恩,焉敢欺君誤國?今日我
    主盛怒之下,豈不屈了老臣麼?臣一死何足惜,只是冤屈無伸,遺臭萬年,痛恨
    不已!
    (仁宗是仁慈之君,聽他言詞懇切,向包卿說)
仁 宗:朕想他未必知情,一時猶恐屈錯於他。不如待解到孫振審問,然後正罪吧。
    (即時傳旨,暫發天牢。)
    (太尉欲要強辯,惟恐包爺在駕前想出不好計來,反性命不保。)
    (不如暫下天牢,差人通知孫振投了南蠻,無人對證,可全性命。)
    (不知後事若何,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聞被困議將解圍 憶離情專心訓子)
    (詩曰:
    (    懮國懮民是帝王,鹽梅輔弼賴忠良。)
    (調和鼎鼎賡揚治,君聖臣賢化萬民。)
    (卻言馮太尉押往天牢而去,仁宗主又說)
仁 宗:包卿,今禦弟困在高山,不知差何人領兵解圍才好?
包 爺:南蠻困我師於高山,所怕的是妖術邪法耳。據臣主見,除非是無佞府楊家的人馬
    方能解此重圍。二者,襄陽孫振,不用差兵部前往擒拿,有劉慶、張忠被他囚禁
    ,即降旨調二人扭解這孫振回朝對證。不然,遲緩時日,恐這逆賊生變了。
天 子:卿言不差,今差卿到無佞府調楊家能將領兵便了。
    (包公領旨,辭駕往無佞府而來。)
    (一到楊家,命家人通報,佘太君聞知,與楊文廣接旨,包爺到了中堂,將聖旨
    (宣讀,詔曰:
    (    奉天承運大宋帝詔曰:自朕為君,四海頗寧,全賴文武忠勇,以)
    (安天下。)
    (向日,宋太祖恩賜天波無佞府第,可見卿門忠勇。)
    (茲南蠻)
    (反叛,禦弟狄青領兵征剿,已被困於高山。)
    (朝中雖有武將,然精於)
    (法力者,惟爾楊家,舍爾楊家眾將,孰能敢當此任?旨到日,望太君)
    (挑選奇能者,總領三軍,以解邊關圍困。)
    (危急甚於燃眉,莫虛朕意)
    (方睹楊門忠勇尚存。)
    (包爺宣罷,佘太君與楊文廣叩頭謝恩,站起請過聖旨。)
包 爺:(包爺開言說)太君,聖上要你們選能將一員,領兵解圍,立此一段功勞。
太 君:(太君聞言呼聲)大人,老身家中自從丈夫老令公辭世,八子為國相繼而亡,至
    今孤兒寡婦,單剩楊文廣,大人盡知,哪裏還有能將英雄?懇求大人轉奏當今,
    免誤了國家大事才好。
包 爺:老太君,聖上不是必要你們領兵,皆因敵人女將法術高強,滿朝文武無精於法術
    者,故聖上特諭旨尊府,挑一員上將破除邪術,包管成功。為國分勞,太君何必
    推辭?你家數位夫人,個個精於法力,聖上所知,教下官如何復旨?
太 君:包大人,非是老身推辭,只為我楊家自從別山後歸投大宋,輔太祖立下血戰之功
    。豈知後來父子被奸臣所害,相同歸世,提起令人下淚。你心想來,忠義之士受
    此惡報,如何不心灰意冷?如今南蠻反叛,狄王親遭困,倘不依旨領兵,斷乎不
    能。既如此,大人暫且請回,明朝老身上朝,面聖奏聞,我家便教媳婦帶領文廣
    孫兒領兵罷了。
    (包公大喜,即時辭別太君,文廣送出府門,去了。)
    (按下慢說。)
    
    
59**時間: 地點:
    (再說狄千歲家中,公主娘娘二子,一名狄龍,一名狄虎,弟兄二人乃一胎雙生
    (,身體相貌一般無二,年方十六歲,天上左輔,名粥臨凡。)
    (弟兄二人生得儀容俊美,骨格清奇,日在書館勤習詩書、閒操武藝。)
    (公主用意教導,二子操練兵馬純熟,刀槍精通,不用多表。)
    (這公主娘娘自從丈夫提兵征南,一別光陰一載,前者星犯太陰,果然兵動於南
    (,終朝掛念,惟望早日得勝班師。)
    (但星犯太陰,出師必不利於主帥,究不知如何,吉凶未卜,想來不覺潸然淚下
    (。)
    (又到狄龍、狄虎弟兄進宮房向母請安,公主一見說)
公 主:我兒,為娘倒也是安。但你兄弟二人好在書房習學詩書,閒時操演弓馬,休要生
    疏了。猶恐你父得勝回朝,歸家就要考校的。
弟 兄:(弟兄二人說)為兒謹依母命。
    (起來要出官房,抬頭看見母親眼中含著珠淚,二人一齊跪下說)
二 人:母親為何不樂起來?
    (公主見問,便說)
公 主:我兒,為娘思量你父起兵征南,至今將已一載,音信不聞。未知勝敗,未卜吉凶
    ,為娘日日擔懮。倘有疏失,如何是好?故以傷心。
便 呼:(二子聞言說)母親,我父奉旨提兵,此乃藉天子洪福,定是旗開得勝,母親何
    須過慮?
公 主:(公主娘娘聽了說)我兒,你二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父與娘上年一夕在於
    西樓設宴,有南方賊星直犯太陰南角,有兵刀之患,出師不利於主帥。今日你父
    提兵去了,是以為娘過於思慮。
二 人:(二人同說)母親,古雲吉人自有天相。吾父王今日提兵,為征南主帥,大宋天
    子乃有道之君,藉聖上福庇,自然逢凶化吉,轉禍成祥,請母親放心。前兩月打
    發家人狄成上汴京探聽父王消息,也該回來了。
    (母子三人正說之間,只見庭前來了老家人狄成,往汴京回來)
狄 成:有要話達稟娘娘。
    (公主聽罷,教他快來稟達。)
    (不一會,狄成進來跪下,呼聲)
又 呼:娘娘,小人叩稟:前時奉命到京打聽數天,一樁大事好不怕人!只因我家千歲兵
    到南方,連戰連捷得勝,後被一員女將用邪法連人帶馬將大營移困在高山上了。
    差張忠、劉慶回朝取救,路經襄陽,卻被總兵孫振用酒灌醉,毀了求救本章,拿
    回了二位將軍人南牢。反說他臨陣私回,我家千歲按兵不動,日費鬥金,縱兵害
    民,將降南蠻,與密書囑馮太尉傳本。幸得楊文廣將軍擒他家人,搜出私書,在
    包大人府中審出緣由,奏知聖上。天子大怒,將太尉囚禁了,又差人到襄陽捉拿
    孫振。又聞挑選楊家將出兵解圍,故小人不分星夜趕回來報知娘娘。世子。
    (母子三人聽了,嚇得魂不附體。)
公 主:(公主罵聲)奸賊!我夫困於山洞中,二將爬山越嶺回來取救,你倒欺心要報私
    仇,不顧十餘萬人生命,耽誤軍機!幸得上天憐念,洩漏奸謀。如今聖上雖然調
    遣楊家將前去解圍,算來已有兩月多,只不知千歲死生存亡。
    (說罷,放聲而哭,珠淚紛紛。)
    (二子見母痛哭,忙呼)
忙 呼:娘親,父王被困邊廷,但糧草豐足,如今不過兩月餘。今包公究出奸由,父王無
    罪,母親不必傷懷。孩兒明日上京,面見天子,會同楊文廣一齊興師前去解圍,
    父王無害了。拿了孫振方消我恨!
公 主:(公主聞言怒道)你二人滿口胡言!乳臭孩兒,又未經陣伍,如何出敵交鋒?你
    父乃英雄名將,行伍之中身經百戰,今日尚然遭困,未卜存亡。何況你弟兄初習
    武藝的孩童!
    (二子聞言不樂,呼聲)
忙 呼:母親,孩兒雖然年少,有些感念之恩。為子盡孝,為臣盡忠,豈有父困在邊廷遭
    難,子在家中坐視,可謂孝乎?況兒年輕弱冠,文可略達,武已超能,豈有坐享
    家中,不去救父之理?
    (公主聞二子之言,心中著急起來)
公 主:兒啊,非是為娘攔阻你救父。但你弟兄從小不曾遠離膝下,況千里程途,遠征南
    地,為娘好不心優!今聖上已降旨楊家將帥提調兵馬,此去定然救出你父。只須
    差家將回京打聽此事如何,方為正理。
    (此是公主無可奈何之說,勸阻二子,乃父母愛子之心,將夫妻情分丟在一邊,
    (反說寬心來勸弟兄二人,恐他當真要去隨征之意耳。)
二 人:(二人又呼)母親,父王困於山峽之中,至今兩月有餘,未知生死。母反說此寬
    泛之言,乃為孩兒年少,前去打仗衝鋒,惟恐有失。這也請老母放心,有志不論
    年輕,無志空長百歲。昔日周瑜年方十八歲,他就執掌大權,退曹兵百萬於赤壁
    ;甘羅十二之年為相於秦廷;近唐之羅通,年少十四掛帥平定北夷,英名冠世;
    唐末史建唐年交十五,大破王彥章於寶雞山,英雄出於少年。歷觀少年幼將,多
    少建立奇勳,與國家出力!孩兒雖不及古之人,但君父之難,孩兒斷不坐視安享
    ,而為天地間之罪人也!
    (說罷,不住地叩頭哀告。)
    (公主見二子參透其中意見,暗暗心頭喜悅,喜他敏慧志高。)
    (但二子自小嬌生慣養,猶如掌上明珠,又再無三兄四弟。)
    
    
60**時間: 地點:
    (如今要遠去馳馬掄刀,沙場險阻,倘有疏虞,悔之不及。)
    (想來二子智慧明白,難以言語恐嚇於他。)
    (罷了,不若如此可能嚇退二人的,遂喝聲)
二 人:好兩個道子!我養育你一場,做盡多少勞心事,才得你兄弟長大成人,盡些孝道
    。豈知你年今十六就不依母命,再三勸諭還是執拗,可惜我數載劬勞已成烏有,
    但命該招此逆忤之兒!
    (說罷悲泣不止。)
    (弟兄二人一見,驚慌起來,呼聲)
又 呼:母親,孩兒焉敢逆娘之命!不過是出於無奈。既是娘親不欲孩兒前往,就罷了。
    何須動怒!
公 主:(公主聞言止淚說)我兒,非是為娘懊惱,只因你弟兄不遵訓誨,是以傷心起來
    。
    (說罷,弟兄起身又說)
弟 兄:今孩兒不去也罷,但於心放不下。要到汴樑,一來探聽實信,二來相謝包公,以
    見厚情。未知娘親意下如何?
    (公主聽了,沉吟一會說)
公 主:既然如此,老家人狄成隨你二人前去吧。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