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  至 第一〇〇

91**時間: 地點:
    (且說於人自知權柄太重,恐履危機,屢上章乞歸鄉井。)
    (景帝不允復賜第宅褒功。)
    (于公心愈不安,上章懇辭。)
    (景帝必不允,留之愈甚。)
    (于公感朝廷之恩。)
    (每回家中,必與其子冕曰)
于 公:吾本書生,不知兵機。聖主正值憂勤之際,吾分必以死報之,遂不揣調度軍馬。
    區區犬馬之勞,顧荷寵異之重。汝宜砥礪名節,毋忝朝廷官爾爵爾之意。
    (冕承教誨,終身不忘父命。)
    (于公身當權盛之時,正群小側目之際,公一心為國,不計其他。)
    (日則決斷機務,夜則獨處朝房。)
    (景泰平日所賜衣甲、鞍馬、袍帶、涼傘,悉封記於所賜宅內。)
    (時有閒暇,常往一視。)
    (至於俸祿,盡賞有功軍將,家無餘蓄。)
    (數年之間,安內攘外,剖決機宜。)
    (日昃未遑飲食,至晚平章國務。)
    (入朝即面奏其事,出朝手自書疏,夜半乃罷。)
    (公常有大關係於心,不自安者,輒歎曰)
于 公:吾這腔熱血,不知竟灑於何地?
    (聞公此言,不由人不泣下。)
    (忠臣為國忘身如此哉!公殫力勞神,漸染痰火之疾,喘急不能理事。)
    (仍上疏辭職告退。)
    (景帝聞公有疾,即差太監興安問疾。)
    (興安承命到于公宅中,見其自奉菲薄。)
    (且三年前夫人董氏病故,公遂不娶,亦不蓄侍妾,所以子嗣只一人。)
    (公當病時,惟養子于康伏侍,公子冕侍奉湯藥。)
    (興安一見,嗟歎不已)
興 安:此實天賜斯人,輔我國家中興之業。
    (仍傳御音慰諭公疾。)
    (公聞朝廷遣中貴人問疾,帶疾披袍,令子冕扶至中堂,俯拜謝恩。)
興 安:(謝畢,乃對興公曰)某有何能,感蒙聖上垂念腐朽,勞公遠臨,萬死難報聖恩
    !
興 安:萬歲爺聞知先生身體不安,特命某來問慰。吾想公之貴恙,總為國家多事之秋,
    勞神殫力,因此漸染而成,料亦無妨。自古吉人天相,且公素忐忠貞廉潔,天亦
    佑之。不必過慮,請自寬心。
于 公:感蒙聖恩浩大,區區犬馬徽勞,雖萬死不能稍報。恐目下所患之疾深重,頃刻痰
    喘,語言氣塞,呼吸之間,不能上下,只恐死不塞責耳。今蒙寬慰,敢不自調攝
    而煩聖慮,與公厚德也。
    (正談間,于康進堂報曰)
于 康:朝廷又遣兩位御醫董宿、孫瑛來視疾。
    (于公忙令子冕出迎。)
    (二醫進內。)
    (未知診視于公之恙何如。)
    
    (第二十九回 良醫診出病源 御手親燒竹瀝)
    (二御醫至,興安又對公曰)
興 安:吾亦同公子出外相迎。公且安息片時,少間好視公脈。
    (公聞言致謝,乃進房少歇。)
    (興公與二御醫吃茶之際,二醫見公家如此儉約,各相謂曰)
二 醫:一富庶之家尚多侍女僕從,猶且奢靡。況官居極品,身為宰輔,乃能如此,真社
    稷之臣也!
    (歎羨良久。)
    (于公子遂請二御醫同興公直至公房,診視公疾。)
于 公:(御醫見公曰)某等久蒙台台覆庇,未嘗得望見清光。今荷朝命,得謁台前,足
    慰生平。公乃國家柱石,想謀謨殫神,致成此恙耳。
于 公:久聞二位國手高名,奈國事繁多,未遑請教。感蒙皇上聖恩,念及庸朽,勞二位
    垂視。有先生則活,否則棄捐溝壑矣。
二 醫:台台何出此言?某等視公神色五彩不昏,聽公尊音朗朗不萎,望聞二事,已知其
    無傷矣。
于 公:不佞自揣病入膏育。
二 醫:公請寬心,容某細加診切。
    (乃交相診視,細按病源。)
二 醫:公之恙,乃勞神過度,七情所乾,痰鬱於中,火炎乾上。肺受火邪而不能降,故
    加喘急。頻嗽痰壅,脅痛而不能眠。
    (公聞二醫講出病源,果神妙透徹。)
    (即浼二公撮藥。)
二 醫:諸藥俱備,惟少竹瀝。此疾非竹瀝不能利其熱結之痰。京師地寒,筍竹俱少。
    (興安聞御醫之言,乃曰)
興 安:若要取竹燒瀝,除是萬歲山有竹。必須奏過皇爺,方可採取。
    (于公遂令人辦飯,待興公與二御醫。)
    (于公命冕侍陪。)
    (酒飯畢,董、孫二醫與興公辭別于公而出。)
    (二御醫具奏于公得病之源與用藥之方,浼興安帶進宮中復命。)
興 安:(興安進宮見帝)臣婢到于謙家,親傳萬歲爺玉音,慰問謙疾。于謙即扶病謝恩
    。家中並無妾媵,只有一子、一僕,供奉湯藥。所食之物,亦甚菲薄。臣婢看見
    ,正歎嗟間,適值御醫董宿、孫瑛承命診視謙疾,曰:『疾結於脅下,非白芥子
    不能達。疾逆於胸中,非竹瀝不能利。』言諸藥皆有,惟少竹瀝。今京城地寒,
    奈無嫩竹燒瀝。
    (興安奏畢,即呈上二醫所具病源、藥方、奏章。)
    (景帝覽畢,遂問興安曰)
景 帝:何處有竹?
興 安:惟萬歲山有竹。
    (景帝即命駕,親到天壽山來伐竹燒瀝。)
    (復撤御前飲饌,即命興安、舒良齎賜與于謙。)
    (公感恩涕泣,對舒良曰)
興 安:蒙聖恩寵異之隆,萬死難報!
景 帝:(良曰)萬歲爺灼知公為國勞神,遂成痰疾,御醫亦具病源由此,遂親往伐竹燒
    瀝,令某等持來。
景 帝:(公感恩無地,屢曰)雖萬死難報聖恩耳!
    (興安、舒良二人即辭于公,回朝來復命。)
二 人:(早遇數人在朝門外誹謗于公曰)今日朝廷特賜于尚書珍饈、御饌、竹瀝,好似
    唐太宗剪須賜茂公徐世勣之故事也。只恐日後辜思。
    (興安聞言,厲聲叱曰)
興 安:是何言哉!徐世勣乃反覆小人,於節庵忠貞廉士。二主皆為國家而特加異典欽賜
    ,若論人品,徐世勣安能比于尚書乎!
    (眾人聞此,誹謗猶不止,安曰)
興 安:汝眾人只說不要錢財,不貪官爵,不問家計,不顧私怨,日夜與國家公憂出力謀
    畫者,此人何處得來?若果有之,汝眾人何不保舉一人來,與國家出些力,替換
    于尚書,也是你們為臣子之事。且吾與于尚書不十分契厚,亦不過為國家惜此人
    耳。汝眾人不要把私心起謗,公論自然難掩。
    (眾人聞興公之言,皆赧然無以為答而散。)
    (且談于公服竹瀝之藥,果然痊好,即日入朝謝恩。)
興 安:(見上叩首奏曰)臣有何能,感蒙陛下聖恩,垂念腐朽,遣使慰諭,遣醫療治臣
    疾。復蒙陛下躬親伐竹燒瀝,齎來和藥。又蒙聖恩撤賜御前珍饌,天恩浩大。區
    區犬馬,萬死難報。
景 帝:(景帝諭曰)朕為國家,故惜卿爾。
    (復以嘉言慰諭。)
    (于公乃叩謝而出。)
    
    
92**時間: 地點:
    (自此以後,于公所食之物,皆是御院尚食監齎來。)
    (雖醬醋小菜果品,一應雜色之物,皆是御監中出來供給。)
    (真古今罕有之事,亦帝之異典,公之隆遇也。)
    (于公一日在部理事,早有人)
早有人:近日總兵石亨招養亡命無賴之徒童先為幕賓,屢卜休咎。寵廬旺等冒功,克減糧
    餉。又石彪乃今之驍將,一門同握京軍。特來稟爺,恐非安國家之計。
    (于公聞言,深為有理,乃令范廣、陳逵訪之。)
    (廣等防得果有其事。)
    (于公深慮石亨貪婪,部下又多奸險之徒。)
    (雖一時不敢妄為,奈左右之人乎。)
    (乃思久之,遂奏遣石彪為大同游擊。)
    (亦是公兩全之意。)
    (亨反切齒恨之,心中忿怒曰)
于 公:吾因向有一面之交,待他極厚。他反屢屢抑我兵權,劾吾將校。今又離間我叔姪
    。吾必欲思計以陷之。方雪吾胸中之忿!
    (時景帝得疾,于公正朝服趨朝,欲面奏數事。)
    (忽有中貴出,宣言曰)
于 公:聖體不安,不能臨朝。今日眾官暫退,有事在後日奏。
    (于公聞之,心中甚憂,群臣亦皆不樂。)
    (公與眾臣俱叩拜於午門外,問安畢,各散。)
    
    
93**時間: 地點:
    (明日于公又整朝服於午門外問安。)
    (至後日,是景泰八年正月元旦。)
    (于公與眾臣俱候景泰坐朝受朝賀,又病不能設朝。)
    (適御醫董宿出,眾問之。)
于 公:(宿曰)今日御體略安。據吾診脈,聖體難痊。
    (于公聞言,心下惶惶。)
    (眾人俱散。)
    (忽至後日傳旨出,皇帝病痊,欲出行郊禮。)
    (公與眾聞之大喜,各各候駕出。)
    (少刻,內臣又傳出曰)
于 公:萬歲爺因見疾稍愈,強欲行郊禮,不期反勞,適間嘔血甚多,不能成禮。
    (眾聞言懼驚愕。)
    (于公心中憂慼尤甚。)
    (景泰因這番復病,遂居外殿,惟太醫董宿與宦官三十餘人伏侍。)
    (日則進藥,夜則衛榻。)
    (至初七日,于公憂極,懇請見帝問安。)
    (景泰遂召公於榻前,公俯伏問安。)
上 皇:朕自登極以來,謹守祖宗之法。前者該郊祀日期,朕因蒙天地祖宗默佑,身體少
    安,欲親行祀典,不覺反勞嘔血矣。
于 公:(于公俯奏曰)陛下聖壽無疆,還宜保重。且陛下敬天法祖心誠,天必祐之,勿
    煩聖慮也。
    (景帝即令董宿診脈。)
景 帝:(宿曰)聖體安矣。
上 皇:若如此,後日朕當受朝。
    (公叩辭出,心中甚憂。)
    (且皇儲未定,萬一不虞,事情重大。)
    (後日候帝坐朝,率群僚上疏,請復沂王為太子。)
    (至初十日,于公專候坐朝,又不聞鐘鼓之聲。)
    (于公憂懼殊甚。)
    (眾官知景泰病重,亦憂皇儲未定。)
    (于公與眾皆欲請沂王復為東宮,惟內閣王文之意不然。)
眾 官:今日吾等會議,定期後日早封進。
    (忽有旨出:有大事在十二日早會議來說。)
    (眾官聞言,即欲散回。)
李 賢:(惟吏部侍郎李賢對學士蕭鎡曰)今日且未可散,乘眾在此議定,必以復太上皇
    太子,是正理也。
王 文:(只見王文對眾官曰)今日只請立東宮,安知朝廷之意在誰?
    (眾官見王文之言,始知王文有異謀。)
    (眾官遂散。)
    (至十二日早,王文、于謙、陳循、商輅、蕭鎡等並眾官,會集於左掖門下,同
    (寫草稿奏疏。)
王 文:(起句云)乞早建元良,以安人心事。
陳 循:(當有蕭維貞舉筆對眾曰)吾更一字何如?
對 眾:更一何字?
陳 循:(維貞曰)更建字為擇字何如?
    (眾皆從之。)
李 賢:(惟李賢)擇之一字,似非復立之意。
于 公:(于公即曰)若上後日坐朝,即當奏上。如不坐朝,當奏請沂王監國。其意有在
    矣,看上意何如?
    (果乃復散。)
    (至十四日五更時分,于公在朝房歇,專聽鐘之聲,其時又不聞鐘聲響,心中憂
    (甚。)
    (公乃走出朝房,會集大臣,議請沂王監國,眾官甚喜。)
    (時宗伯姚夔見王文未到,即邀公與數大臣到其家。)
    (眾遂寫稿畢。)
眾 官:此事是吾等所為之事,內中若有一人先泄其議者,係貪功喜事之人。
    (期在十六早進其稿,遂留於姚夔家。)
    (眾與公遂辭姚公將出。)
眾 官:(忽有邊報,報公曰)小人們探知,邊敵由李家莊將侵京都。
    (于公聞報,遂辭眾先回部調度,急發牌令人戒飭,各邊將謹守關隘,無得懈惰
    (。)
    (于公心憂上疾愈甚,邊報又至。)
    (乃復差孫繼宗、衛穎、陳逵等,領人馬往李家莊、馬駒橋、易州等處添兵固守
    (,差范廣備禦京城。)
    (仍差人發牌,著石亨、張、張等眾用心提督,固守京城九門。)
石 亨:(石亨見牌心喜)于尚書中吾計也。
    (誰知石亨見皇儲未定,意欲復立上皇,貪功報怨,滅深謀險至矣。)
    (後上皇復位之日,何嘗有北敵犯邊之事。)
    (當日亨見牌到,即命童先先卜景泰病體。)
上 皇:(先曰)不起矣。
石 亨:汝可再卜一卦,成得大功否?
上 皇:前已對主公預言,不過數月,應有一門封爵,某亦叨庇。正此時也。且皇帝在南
    宮,何必他求。
    (亨聞此言大悅,乃即遣杜清星飛來問萬祺。)
    (未知若何。)
    
    (第三十回 啟南宮英宗復位 掩北斗學士登台)
    
    
94**時間: 地點:
    (且說萬祺見清到,問其來意。)
    (清乃密達其事,萬祺即低語杜清曰)
萬 祺:皇帝居南宮,今星臨度,宜當復位,何必他求。可急回氣石公說,事不可緩也。
    (清聞言忙回覆石亨,亨知與童先暗合。)
    (乃即與掌兵官張、張、曹欽等商議。)
曹 欽:吾咋日遇見徐天全(有貞號)說:『公等知之否?吾聞得王文、王誠已遣人齎金
    牌敕符,去取襄王世子矣。』吾聞此言,正欲見石公議此。若他們事成,則吾等
    束手看他們享富貴也。
石 亨:吾正為此事而來。
    (遂道迎復太上之意。)
曹 欽:正合吾意,事不宜遲。
    (欽即令人暗暗到南宮通知其叔曹吉祥去了。)
    (又令人邀姪婿吳瑾同來商議。)
    (少刻瑾到,眾言其事。)
吳 瑾:此天下之大事,社稷之功,必須得老成人素有才望者計議方好。
眾 官:老成者,惟許彬、楊善耳。
石 亨:事不宜遲,吾等明日即往見許公去。
    (言畢各散。)
    (十六日早,于公並眾官正欲清稿,忽旨出,待十八日視朝。)
    (公與眾惶惶而退。)
    (惟公部事完,即處朝房專候內有消息。)
    (是日京師亂傳王文、王誠齎金牌敕符,取襄王世子去。)
    (石亨遂同張、曹欽等,拉楊善一齊來見許彬,俱道復立上皇之意。)
袁 彬:此盛德事,社稷功也。雖然,奈吾老矣,行步不前,不能宣力。吾聞徐天全經濟
    才也,此人多謀,諸君即往謀之。
石 亨:(眾人問曰)徐君莫非向者治水之人。
袁 彬:(許彬曰)是也。
石 亨:此人果有才能。
    (遂辭許彬,一齊來到徐有貞家。)
    (各道迎復上皇之意。)
有 貞:吾有心久矣,但不得其助耳。諸君曾聞王文、王誠取襄王世子之謠?
眾 官:聞此言,所以見許太常計議。許公言公特來相見。
有 貞:(有貞即問曰)南宮可有人達知否?得有人內應,方能成事。
眾 官:已有曹吉祥、蔣冕等在內。前日已暗遣人達知矣。
有 貞:如此甚好。吾又聞得昨日有邊報道,北兵又來寇犯。宜乘此機會調兵,以備非常
    為名,吾等行事,則莫得而測。
有 貞:(眾人聞有貞之言,首肯者數次)此果有計謀者,許太常之薦不差。
有 貞:(有貞請眾人坐定)待吾細觀天象,然後行事。
    (有貞自得了異書,天文、地理,原無不曉。)
    (於宅中後園起一高台,常去觀天象。)
    (當晚有貞上台踏罡作法,觀看星象一回,即下台出來。)
有 貞:(眾人忙問曰)天象何如?
有 貞:在今夕可為。
    (有貞遂命家人割雞和血,同歃之,與眾即便起行,仍與家人訣曰)
有 貞:我此行,事成,社稷之福;不成,家族之禍。吾歸則人,不歸則鬼也。
    (囑畢,乃急急與石亨、張等暗收各門鎖鑰,開門納千餘兵守護而行,是夜漏下
    (三鼓矣。)
    (有貞復令還鎖諸門,取鑰投水竇中。)
石 亨:此何為者?
有 貞:苔不鍽鎖,萬一內外夾攻,則事去矣。
    
    
95**時間: 地點:
有 貞:(忽然天色晦冥,眾人惶惑,忙問有貞曰)此象若何?
有 貞:時至矣。
    (口中唸唸有詞,人不得而知。)
    (遂急趨至南城。)
    (城門鐵錮牢密,扣之不應。)
    (有貞即令人取巨木懸架,令數人舉起擊之。)
    (俄聞城中隱然開門聲。)
    (有貞復令勇士逾墉進去,與外合兵,遂毀壞一處城垣而進。)
    (復見內中隱隱有燈火來,眾人望見,大喜曰)
有 貞:燈來,必有人到也。
有 貞:(言未畢,只見有數十內監出來問曰)事體若何?
    (石亨、有貞)
有 貞:特來迎請上皇復位。
    (內監曹吉祥、蔣冕等,忙引進內。)
    (不多時,上皇出問曰)
上 皇:汝等是何官?
有 貞:(眾皆俯伏答曰)臣等謹請陛下光復寶位。
    (太上猶遲疑。)
    (有貞等極陳天命有歸,民心願戴,且時不可失。)
太 上:卿等是誰?
    (有貞一一宣其姓名。)
太 上:于謙、王文得知否?
眾 官:不知。
    (有貞急呼兵士舉輦,共扶太上登輦。)
    (有貞在前引導。)
    
    
96**時間: 地點:
    (忽然天色明朗,星月交輝。)
    (有貞忙催眾呼噪,直入奉天殿。)
    (有貞遂扶太上升御座。)
太 上:(太上顧有貞曰)此事是卿為耶,朕失遇卿矣。
    
    
97**時間: 地點:
    (須臾鳴鐘擊鼓,俱傳報上皇復位。)
    (群臣皆拜賀。)
    (其夜于公尚宿朝房,公子于冕四鼓時見有兵行動,不知何為。)
    (少刻,忽聞得城南內呼噪甚急。)
于 公:(于冕慌來報知于公曰)南城呼噪甚急,想太上欲行復位也。
于 公:(于公叱之曰)小子無知,此乃國家大事。若果上病危,群臣不立沂王,當請上
    皇復位。自有天命,汝可自去。
    
    
98**時間: 地點:
    (須臾聞得鐘鳴鼓響,公神色不亂,徐徐整朝服趨朝。)
    (將入朝時,范廣聞變,率兵至闕下。)
    (于公見廣,忙呵止之,即入朝就班。)
    (將行禮,忽殿上傳旨下:拿王文、于謙等,未知若何。)
    
    (第三十一回 逢相意誑上奏疏 吐丹忠親寫供狀)
    (上皇復位,群臣黎庶,無不歡喜。)
    
    
99**時間: 地點:
于 公:(此時景泰病危,耳中聞得鐘鼓響,乃問內使曰)今日鐘鼓響,敢是于謙設朝?
太 上:(內使答曰)聞得眾官請太上皇帝復位。
    (景泰聞言,乃曰)
乃 復:哥哥做亦好,朕無憂矣。
    (越二日,景泰崩。)
乃 復:(上既復位,乃問有貞曰)朕今復位,改年號不改。
有 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陛下初復大位,宜新天下耳目,以成中興之治。
    (於是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
    (復命有貞草詔,以誥天下。)
    (即命有貞以本官兼翰林院大學士,入內閣,典機務。)
    (是日于公入朝,欲就班行禮。)
    (忽有旨下,拿于謙、王文、范廣並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下獄,因有
    (貞誑言共謀迎立外藩之故。)
    (又有旨逮內閣陳遁、商輅、蕭鎡,尚書俞士悅,江淵、項文曜、古鏞、丁澄、
    (沈敬俱下獄,以其知王文之謀,故縱之也。)
    (即日出章綸於獄,升為禮部侍郎。)
    (升許彬為吏部左侍郎,薛瑄為右侍郎。)
    (又論迎復功,維封石亨為忠國公,食祿一千五百石。)
    (張為太平侯,食祿一千三百石。)
    (為文安侯,食祿一千二百石。)
    (封楊善為興濟伯,食祿一千石。)
    (吳瑾加侯爵,增祿三百石。)
    (封徐有貞為武功伯,食祿一千二百石,世指揮使,入閣辦事,並封其三代如爵
    (,又賜章服玉帶,復諭前隨駕功。)
    (升袁彬、哈銘並為錦衣指揮僉事。)
    (高磐為錦衣同知。)
    (把台蔣信已故,贈忠勇伯,徐有貞遂矯旨令法司將王文、于謙、范廣等嚴加拷
    (掠。)
    (必令招迎立外藩之事。)
    (王文不勝憤辯。)
于 公:不必究問,但取紙筆來,待吾寫出迎立供詞,省勞法司勘問。
    (法司即討公紙筆。)
    (公提筆即寫供詞云:
    (  供狀人于謙,年六十一歲,係浙江錢塘縣民籍。)
    (於永樂十八年中鄉科,十九年登進士。)
    (二十一年奉命差往廣東平祭瑤僮,犒勞官軍,清查功績。)
    (一軍稱廉明,瑤民懷德綏服。)
    (回京遂陳瑤疏,蒙恩復差巡按江西。)
    (有枉民滯獄,一鞫而知,全省皆稱明察。)
    (因見寧府強橫,劾其不法者二人。)
    (又見長蘆一帶馬夫,快船夾帶私鹽萬萬,某亦不避權貴,各置之於法。)
    (至今河道肅清,民無阻擾。)
    (還京復命。)
    (宣德元年,扈駕往征漢王,收伏漢庶人。)
    (庶人當殿不服,反出不遜之語。)
    (某曆數其罪,詞嚴義正,漢庶人無敢再言。)
    (二年,山西、河南災荒,蒙聖恩親擢巡撫侍郎,敕往二省。)
    (某遍歷諸處,問民疾苦,出示勸諭。)
    (良民尚義,捐貸資粟。)
    (仍捐已俸糶谷,以賑饑民,以備荒歲,全活億萬。)
    (每至汴城,見黃河水勢洶湧,民遭漂溺。)
    (趁民間農暇之時,令其預為椿柳,以被卷掃之害。)
    (又曠廓乏人家之處,捐俸令人種樹、濬井、建亭,使行者無枯渴之苦,往來有
    (少憩之處。)
    (久慮別省流民,居住無棲,乃編成伍甲,給與空閒田地,造房屋耕住,俱為良
    (民。)
    (出役數十年間,晝夜區畫,興利除害。)
    (二省人民,建某生祠於白茅橋畔。)
    (正統十一年還朝,因觸怒權臣,降某二級,仍差巡撫二省。)
    (十四年,今皇上親率六軍,蒙塵北地。)
    (初十日,京師大震。)
    (某望北號哭,急啟太皇太后,乞命郕王監國。)
    (是日,群臣見馬順呵散儀仗,因忠憤激發,共擊死馬順,廷中大亂,無復朝綱
    (。)
    (郕王見駭,欲回宮者數次。)
    (某忙奔前掖,留王住定,一一處分,慰肅百竂,奏滅奸羽,群臣帖然就列。)
    
    
100**時間: 地點:
    (一日之間,區畫百端,飛符整飭,袍袖盡裂,幾舄盡穿。)
    (翌日蒙太皇太后進爵尚書,某固辭不受。)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