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 至 第六〇
51**時間: 地點:
(此時于公巡邊才回,只見軍民搬移不一,又見宮中車輦,已發數百餘輛,在於
(午門之外。)
(公大驚,詢問此事,慌進殿廷奏事。)
(景泰帝聞得公回,即御便殿詢問可否。)
于 公:誰為我陛下畫此南遷之謀,可斬此人,以安宮廷,以定民志,然後出師對敵。
于 公:(因而慟哭於廷,抗聲言曰)京師乃天下之根本,山陵社稷在此,百官萬姓資蓄
在此,帑藏倉儲在此,六官輜重在此。今不守此,將欲何為?若一遷都,則大事
去矣。昔宋高宗南渡之事可鑒也!若京城一失,則敵兵長驅而入,雖山之東西,
河之南北,非復國家有也。
(那時景泰聞奏,頓然開悟。)
(當有內相金英、興安、懷恩等,亦贊公言。)
興 安:(皆稱曰)朝廷有福,賴有此人,實我國家砥柱之臣。
(於是諸臣始有固志,不敢再舉南遷之議。)
(徐珵聞知,深憾于公。)
(惟有朝廷與六宮,得于公力阻南遷之非,得英、安、恩等以固堅帝志,稍稍寧
(息。)
(奈百姓紛紛動搖,搬移不止。)
于 公:(于公思曰)民為邦本。今國本搖動,如何是好?
(即時保差都御史趙榮(即前使敵營者。)
(帝嘉其志升職。)
(、羅守信二人,親自管守九門,不許百姓搬移亂動,如違者,斬首示眾。)
(趙、羅二公,平日忠信素著於百姓,故于公保二公看守京城,又多方曉諭百姓
(。)
(眾百姓見二公忠誠不欺,又見于公威令必行,朝野有法,民心始定,不敢搬移
(。)
(于公見內事稍寧,即遣諸將仍照前出城屯營,嚴整隊伍,守護京城。)
于 公:(復傳號令云)若見敵兵前來衝突,切不可亂動。但見中軍麾動大纛黃旗,聽連
聲子母炮響,一齊攻殺,聞金即止,不可有違。違者定按軍法。
(眾官將等得令,各各準備。)
(于公仍身先士卒而出,又早見敵擁太上在前,蜂擁而來,聲聲喊道)
于 公:送駕還朝。
(于公忙傳令,令百姓人等,俱在城上遙聲答曰)
于 公:我國已立君矣。
太 上:(喜寧與眾敵對城上人道)皇帝在此,何得亂言?
于 公:(于公又忙令軍民答曰)豈不聞社稷為重,我國已立君多日矣。
(各城皆如此回答。)
(也先聞言,盛氣少沮。)
(于公在將台之上,見敵勢少衰,即令右邊白旗隊裡搖旗吶喊,聲聲大叫)
于 公:快留下太上皇帝車駕!
(喊聲齊舉。)
(也先聞喊聲甚急,慌移太上馬轉。)
(公見馬轉,急令麾動中軍黃旗,放起連珠子母炮來。)
(各軍將見旗動炮響,一齊奮為攻殺。)
(銃炮之聲,震動山嶽。)
(也先見我軍凶勇,慌忙奔走,已打死甚多。)
(追趕數里,于公急令鳴金。)
(眾將聞金,即忙收轉。)
于 公:(問曰)小將等正好追殺,何故令某等收軍?
于 公:諸君豈不聞投鼠當忌器,且勝未足雪恥。萬一窮追不勝,所損實多,況上皇在營
中,今奮力追殺,果能救迴鸞輿,實乃國家萬全之幸。倘窮迫不及,反迫君父於
危亡之地,豈臣子之心哉?所以收軍者,不得不慎也。且宜保全宗社,然後徐用
計謀,救回太上,庶盡臣子之心。
(眾將歎服稱善。)
(景帝聞知大喜,賜于公盔甲一副,蟒衣一套,玉帶一條,金頂黃羅傘一柄,令
(其出入張蓋,以示有功。)
(于公謝恩畢,復上前啟奏曰)
于 公:前者上皇親征,雖雲天數,亦人力之委靡。有見陣而退縮者;有見敵勢凶獗而逃
遁者,有坐失軍機者;有逗留不進者;有觀望不行救援者;以致太上有蒙塵之難
。伏乞一一查勘。有功者,授之爵賞;有罪者,懲之誅罰。庶使人知警勸,各懷
忠效力,必不損威誤國也。
景 帝:(景帝聞奏乃曰)此卿部事,敕卿一一勘量,功罪施行。
(于公領旨辭出回部,取軍冊逐一詳看,即差官校星夜拿來,以正軍法。)
(公方回府,早有官吏進稟,同省親友特來拜謁。)
(未知所謁是何親友。)
(第十八回 舊窗友赴京干謁 西和尚驚死教場)
(于公值朝廷多事之秋,常夜宿朝房。)
(今見敵人遠遁,宗社奠安,生民稍息,才回府中。)
于 公:(早有門上官進稟道)有爺浙江親友特來拜謁。
(呈上柬帖。)
(公看畢,乃曰)
乃 大:快請相見。
乃 大:(報官出來奉請,公下階相迎曰)承諸兄遠來,足慰生平之望。
(此五人者,正是公之好友:乃王尚質號彬庵,王大用號器宇,孫祐號菊莊,吳
(雄號洪宇,和尚號西池。)
(五人各相見禮畢,分賓而坐,各敘間闊之情。)
于 公:承諸兄千里而來,當悉論衷曲。奈國家多事之秋,不能少盡朋友之情,可慨可愧
!
(王、孫、吳諸友答曰)
王 振:弟輩昔年多蒙指教,不意我公名聞天下。重整山河,中興之功,萬世瞻仰,可欽
可賀!
于 公:(西和尚就道)當日于爺在鄙寺看書時,神人早先托夢報稱舉相,今日果然。
王 振:(公遜謝曰)不敢。
(即命設席款待。)
于 公:蒙諸兄見顧,示小弟素志消白、一毫不染,天日可表。雖然巡撫二十年,所有俸
資,盡濟二省饑民,與夫鰥寡孤獨者。亦無所蓄。今蒙降臨,何以報平日相知之
誼。
(席間諸友談話,公遂問起高節庵之事。)
王彬庵:征君高節庵,歸隱西湖。小弟時常訪之,人皆仰誦其清風。今公之大名,震駭天
下,無不感仰其功業。但弟輩鼯技庸才,不能上進,為可赧耳。
于 公:(于公歎曰)高兄才識,勝吾十倍。可惜不樂仕進。吾常欲薦起共理國政。奈高
兄固執。所以中止,待後仍必薦之。
王彬庵:(復顧吳雄曰)兄亦閒居已久,改日薦兄一京職何如?
(吳洪宇稱謝。)
(晚飯畢,公即令于康、于淳送五友到潔靜寺院安歇,仍辭曰)
公 即:吾不能送到,恕罪,恕罪!容日再來奉迓。
(隨送出府門。)
(五人迳到寺中安歇。)
(于公假寐片時,三更起來,酌量事務。)
(五更即趨朝奏事,區盡方略。)
(第三日方才回府。)
(正欲著人請五友相敘,此五友早在公府門候見。)
于 公:(公請進禮畢)朝事忙忙,不得侍陪。多罪,多罪。
王彬庵:(王彬庵便曰)小弟們有一事稟知,未知允否?
于 公:何事見教?
王彬庵:近有失機坐視將官,聞得小弟們與公契誼,特來見小弟們,肯出三千金,一人乞
饒一死。未知尊意若何?
于 公:(公見說即曰)這將官輩平日受朝廷若大俸祿,不肯棄死向前救護。若肯一齊捨
命救援,不致陷有於蒙塵矣。況今國家多事之秋,所重在賞罰,今若饒免其死,
則後人誰肯為國盡忠,出死力退敵乎?此決難免其死者。
于 公:(乃存思半晌)既諸兄見教,鬟時交契,豈可無私。吾有一法,庶使國法交情兩
盡。
王彬庵:(五友忙問曰)何為國法私情兩盡?
于 公:但軍職等官,過了鐵,番了黃,文書做絕了,則子孫永不能襲職。他既許兄三千
金一個,兄等止要他三百兩一個,若十二員已該有三千六百金矣。吾只與一個囫
圇死。
王彬庵:(五人復問曰)如何教做囫圇死?
于 公:吾所說不斬首,便是囫圇死,好與他子孫襲職。吾亦憐這班將官,不過見敵勢猖
獗,一時畏死,豈知當今之時,重在賞罰必行。一則明正其罪以警將來;二則吾
也留些陰騭與他們子孫,以便襲職;三則盡了國法,四則全了朋情。但有一說,
諸兄俱要與講事人面講得過,其事才好。
(眾人見說大悅,盡皆稱謝。)
于 公:吾後日有令,准下教場,大操人馬,有功者賞,有罪者罰。務要整肅人馬,選將
練兵,殺退敵兵,迎復上皇歸國,方遂吾為臣之心。
(眾友稱羨不已,即辭回寺中安歇。)
52**時間: 地點:
(明日,五友對講事人並犯官家族,說知于公吩咐之事)
于 公:本身所犯,罪不容誅,但留些陰騭與你們子孫好承襲。若依得所言,即當領教。
否則不能奉諾。
(眾家屬見說有理,皆送三百金一人到寺。)
(西和尚看見許多金銀,驚得渾身發抖不住。)
(王、孫、吳一一收置安藏。)
(諸將家屬,各各準備去也。)
53**時間: 地點:
(晚間于公回府,王、孫、吳等來見公)
于 公:承兄見教,眾皆依允。其物俱已到手,感公盛情,厚德難忘。
(這西和尚喜得魂驚舌縮、口中謝曰)
口 中:多……多……多,謝……謝……謝,老……老……老,爺……爺……爺。
(于公聞其聲言,大笑起來。)
(仍待五友酒席。)
(正飲酒間,二王友問)
于 公:明日聞公到教場閱武,小弟們實乃千載奇逢。亦欲看玩一玩,未知可否?
于 公:兄等要看何難,須要起早先進教場中,就在軟門後邊看甚好。但操演之處,不是
當耍。不可倚著我是朋友,撞將出來,那時不好認是朋友,要以軍法治之,輕則
一捆四十,不是當耍!
于 公:(五、孫等曰)虧你做得這般嘴臉出來。
于 公:(于公笑曰)法令如此,須當仔細。若明日要看,今晚可即在此安歇。明早吾先
著人領諸兄進去。
(談飲多時,公即送五友到廂房安歇。)
(將及五更,五人皆起來。)
(梳洗茶飯畢,于康、于淳即同五人先到演武場來。)
54**時間: 地點:
(此時千軍萬馬在內,大小將官,俱全身戎裝披掛,等候操演。)
(于康、于淳領著五人,徐徐行到教場。)
(早見牌坊結彩,上寫眷「代天施行,賞功罰罪」。)
于 公:(一班軍士見了西和尚,大喝一聲道)兀那禿顱,往那裡走!此是甚麼去處!
(藍旗手見了,飛走來拿。)
(于康、于淳指在旗手臉上罵道)
于 康:汝這廝眼珠不生!這是俺爺親友。特著我領進看操演,汝人也不認得。
于 康:(眾旗手見罵)小爺,不要著惱。小人們不知是爺爺親友,通該有罪了。
(皆退去,並無阻當。)
(西和尚初進教場,見許多軍馬威嚴雄勇,已是驚慌。)
(今又見喝見拿,驚得面如土色,聲已出不得,手腳都軟了。)
(康、淳二人只得緊緊的攙他進官廳後邊軟門後,放下五把椅子坐定。)
55**時間: 地點:
(此時西和尚略略少定。)
(不多時,只見前面大吹大打,放炮放銃,一齊吶喊。)
(迎進于公。)
(果然聲出雲霄,震動天地之威。)
(四十八衛人馬,並調來守衛人馬,又有四下勤王之兵,並替回沿河漕運之兵,
(共有百十餘萬人馬,將校有百千餘員,小官不可勝計。)
(于公坐下,眾將官各各參見禮畢。)
(一軍齊喊,果然有撼山動地之威。)
(軍兵操演一陣,真似翻江攪海之勢。)
(操陣畢,將軍冊、兵政功勞簿籍一看,傳令叫請有功將帥四十八員上堂。)
于 康:(公親自簪花賜酒,表裡彩緞銀寶給賞,親送下堂)下官不日奏上加封,煩勞諸
將官齊心竭力,盡忠報國。
(眾將帥唯謝下台,公領大吹大擂游營一匝而出。)
(其餘有把總、指揮、千戶、鎮撫、百戶亦各委官,代簪花賜酒,給賞而出。)
(其小校哨長有功者,悉皆委官給賞。)
(賞畢,少刻押進失機坐視不救及臨陣逃回等官,俱綁進教場來。)
(于公一一查明,喝令)
于 公:把這一十二員失機坐視逃回者,俱一銅錘一個打死,以正國法。
(這西和尚合當命絕,看見綁進十餘人來,就把頭伸出看看。)
(只見一聲鑼鼓響,一銅錘一個,打得血光上衝,軍聲齊喊。)
(西和尚看見一驚,望後跌倒,活活驚死在地。)
(王、孫、吳三人心慌,即忙用手摸時,和尚口中氣絕,少刻面如青靛。)
(眾人不敢高聲。)
(跟隨人見了,即時抬到後邊灌湯。)
(不能得蘇。)
(人皆言驚碎膽矣。)
(于公又驗視諸將校,有對面傷多逃回者免打;傷少者,捆打四十;背後傷者,
(打一百。)
(背後傷乃被敵兵追來,怕死逃回砍傷者,所以重責。)
(無傷逃回者,斬首。)
(軍中見公賞罰嚴明,人皆畏服。)
(仍大書榜示數張,掛於通衢,開示某人某處,明示其功罪。)
(事畢,眾軍將人等,各各跪送,吶喊吹打,送公出教場,回部而去。)
(王、孫、吳三人見公出教場,只得浼人把西和尚扛在僻靜處,著人看守。)
于 康:待我先去稟知老爺。
王彬庵:我同你先去。
(二人急急來見于公。)
(公到部理事,至二更方回府中。)
王彬庵:公今日軍威甚盛,把西和尚活活驚死教場中。
(公聞言,亦埋怨彬庵)
王彬庵:誰交你們與他進看?兵權最重,生殺利害之處,誰不寒心。
(公乃嗟呀半晌。)
王彬庵:(復曰)終是他無福消受許多金銀。吾欲取龕盛他,非吾討取之物。
(即令人取一副好沙板棺木。)
王彬庵:(又曰)兄等可抬西池到寺中安殮,可將所得金銀,悄悄盡數藏在棺內,然後蓋
棺,虛將釘釘,用纏索周回紮縛停當。日後回杭,將索割開取出金銀,安葬西池
,庶無遺失之患。
(四友聞言,深相感謝領教。)
(到寺中來一一依于公之言,安殮西池畢,來見于公。)
于 公:兄等且在寺中寬住數日,小弟還有微意奉報。
(公遂薦吳雄為順天府通判,王尚質為鴻臚寺序班,孫祐為太醫院院判。)
(三友感公盛精,俱來致謝。)
于 公:兄等何必謝,不過少盡往日同窗雅契。
(過數日,四友皆辭公,欲回杭州。)
于 公:諸兄不欲在此候缺,當送兄等起程。
(又送百金一人為贐,附書一封,煩送與高節庵,多多致意,容當薦起也。)
(即差八個軍健,護送西池棺木起程,諸友拜謝而行,一路有兵部勘合,驛遞差
(夫送程--聞是于公親友,誰不奉承,直送至杭。)
(四友依于公之言,開棺分金,安葬西池畢,送書到高節庵處去。)
(至今三家尚盛,皆于公之惠也。)
(不題三家之事,且說于公即將眾將校功績具奏。)
(未知若何。)
(第十九回 也先假和索金帛 高磐剖臂納綸音)
(于公具本開列諸將校功績。)
(朝廷旨下,封賞諸將等。)
(將校蒙封受賞,俱願報效朝廷。)
(且談太上皇淹滯邊廷,也先屢使人覘視上皇動靜。)
(其人到上皇所居寶帳之處,只見一紅面長鬚提大刀者,守在帳前。)
(行覘之人,大吃一驚,慌忙奔回,稟復也先。)
(也先不信,又遣心腹人來。)
(忙至上皇帳前,果見紅面之神守把,驚得疾奔而去,報復也先。)
(也先知是關神顯聖,自後不敢懷異心,愈加恭敬。)
(且上皇出帳,常見紅面長鬚之將守帳,因問袁彬。)
袁 彬:此必是關神顯靈來護萬歲爺之駕也。
(上皇遂望空默禱於神。)
(上皇后復位之日,特加「翊天」二字贈神。)
袁 彬:(也先屢見有神護持,思量道)中國天子在此,又做不得俺們可汗。
56**時間: 地點:
(當時即請得知院(官名)伯顏等計議道)
伯 顏:中國天子在此,又做不得俺們這裡可汗,留在此何為?
(伯顏聞說,即勸道)
伯 顏:莫若俺們留個好名兒,與後代稱揚。
袁 彬:(也先便問道)怎的留個好名兒?
伯 顏:何不請天子出來,與他立約盟誓,共結和好,送他歸國,使後人贊揚太師仁德,
留了一朝天子,不害他反送他歸國,這個不是留個好名兒?
袁 彬:(也先道)說得是。
袁 彬:(正欲差人請上皇立誓送歸,只見喜寧忙上前說道)如今且未要送還,宜假送歸
為名。等俺們索些金帛彩緞滿足,那時送上皇爺回來遲。
(也先見說,仍依其計。)
(喜寧自從降順也先,反唆也先如此行計,又將我中國虛實告之。)
(也先依寧言,果差人假請上皇到營)
上 皇:天可汗在此,又做不得俺這裡可汗。今日特請天可汗立約盟誓,送歸本國,永結
和好,再無侵擾了。
(上皇聞言,大喜曰)
上 皇:深感太師仁德,知院好情。若得返國,多以金帛彩緞相酬,永結和好。
(於是也先練選數十萬人馬,以送上皇為名,喜寧引導,因而擄掠。)
(駕至大同城下,上皇命袁彬在城下大叫,討取金帛犒賞。)
(當有大同守將都督郭登,察知也先假送上皇,即在城上叩拜答曰)
上 皇:臣職在守邊,安有金帛?
(遂不開城門。)
上 皇:朕與郭登有親,何故見朕不開關出接?
(也先遙見城中有備,遂同喜寧領上皇仍投紫荊、倒馬等關而來。)
(關上人望見上皇在前,不敢施放炮箭,亦不敢下關開門。)
(因前次迎接被敵焚劫,故此不開。)
(上皇候了多時,不見有人下關迎接,即命袁彬大叫道)
上 皇:萬歲親自到此,可急開門。
(關上並不見一人答應。)
(袁彬心慌,只得把頭觸門,大叫道)
袁 彬:我是寫字校尉袁彬,見有駕牌為照,非是奸細。
(即將駕牌照看,城上人看見,方知端的,乃開關放過吊橋,放袁彬進城,審問
(端的。)
(當有廣寧伯劉安、都御史孫祥、知府霍瑄等,出城來見上皇,哭叩於地)
上 皇:不料陛下蒙塵,臣等之罪也。
上 皇:(上皇因私語劉安曰)今彼輩未有實心送朕歸國,況有喜寧唆撥引導,不懷好意
,汝等可急回。
(安等聞諭,慌忙拜辭上皇而轉,即命閉關。)
(也先復擁上皇而去,又放火燒關,大肆搶掠。)
(九邊將士,一時喧沸,烽煙警起,震動京師。)
(人民仍復慌亂起來。)
(于公聞報。)
于 公:(即忙入朝奏曰)彼敵專以假送上皇為名,索取金帛。乞賜臣謙親到邊關,督厲
將士,以圖方略。
于 公:(景泰聞奏,喜曰)得卿親往,朕復何憂。
(即降旨委謙巡邊。)
(公領旨逕趨邊境。)
(將士聞公臨邊,人皆畏懼思奮,各各遠迎。)
(公傳令不許諸將官擅離泛地。)
(邊將得令,各候按臨。)
(公復傳令:邊關將士軍民人等,若見敵兵擁上皇前來,仍照日前俱各答應道:
(『我國已立君多日,不敢開關,亦無金帛』等語。)
(如違者,定以軍法示眾。)
(九邊軍民聞令,喧嚷遂息。)
(于公巡至大同,大同守帥郭登謁見曰)
于 公:郭某手下有敢死士數百,欲劫駕返國,已差夜不收楊總旗暗暗報知太上皇去也。
于 公:郭元戎此謀雖好,但乘危行險,可看便宜而行,若不可行,即止。吾自有破敵迴
鸞之策。元戎素有將略,不必吾叮囑也。
(公遂巡至宣府,早有總兵楊洪謁見。)
于 公:總戎素在邊廷,父子戮力,將士齊心,可謂有大功於我國家矣!何土木之師,不
以精兵救援朝廷?念公老將,遂起公任事。今汝子楊俊,因私怒擅殺都指揮姚貴
,朝廷屢欲加罪。吾念他有萬人之敵,奏保曲有其罪。此後當盡心報國,以全功
名,不可怠了往日名節。
(楊洪領諾,唯唯而出。)
(公又巡至獨石,守帥朱謙謁見。)
于 公:吾觀獨石城池一帶,城皆虛空,多有坍損、汝為鎮帥,宜乘時修整。此處正是國
家藩屏重地,今棄此不修,非但宣府難保,京師亦為之動搖。公雖有將才,然一
人難以獨任。
(乃即飛章奏保都督孫安才堪大任,朝廷即敕孫安到來。)
(于公仍授以方略:從獨石度龍門等關,且守且築,以保無虞。)
(安等領諾而出。)
(於是各關將帥,尊于公親囑之令,準備建功,以報朝廷。)
(且談喜寧原是邊外人,因土木之變,仍復降順也先,反為也先心腹。)
(又唆也先領眾假送上皇為名,索取金帛。)
(寧已得萬數,自為得計,在也先面前誇功。)
(袁彬頗知,忙來奏聞上皇。)
上 皇:逆賊如此。朕已知道,只憑天去。
(初九日,喜寧復領也先率兵十餘萬,仍搶掠到紫荊關來。)
(當有守關總制都御史孫祥親見上皇在敵營,忙叫開關,奮不顧身,領一千人馬
(下關。)
(一來迎謁上皇,二來實欲奪駕進關。)
(一邊慟哭,一邊下關。)
上 皇:(眾將一齊阻曰)上皇雖陷敵營,當徐圖救駕。今彼勢其盛,不可造次!
上 皇:(孫都督聞言,張目大慟曰)汝等何言!吾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前次見上皇
,不能竭心盡力,迎劫歸國。今又見君父在彼蒙塵,為臣子者,安用命哉!
(乃不聽眾官之諫,急領人馬衝出關來。)
(也先等見來官之勢甚急,又多帶人馬,不是參駕模樣,心中甚疑。)
上 皇:(喜寧早已瞧見,忙對也先道)俺見來官不懷好意,要用心提防。
(也先聞寧之言,吩咐一齊放箭。)
(孫都督不知喜寧引導作姦,但見萬弩齊發。)
上 皇:(孫祥連聲喝曰)吾來參駕,如何亂射。
(言未畢,項上與身中早中三箭矣。)
(手下將士,急救回關,把關緊閉,齊來看孫都督,可憐一箭透咽而死。)
(袁彬見亂箭射死孫都督,忙與通事岳謙來對也先道)
袁 彬:太師一向仁德,既有心與中國天子通好,如何又令人射死他將官?恐傷太師仁德
。
上 皇:(也先道)是俺一時見關上有許多頭目擁來,心中疑惑,因此放箭,不料傷了他
性命。汝今說明,下次不如此了。
(是日也先與喜寧領眾復奔至水盡頭,當有都指揮盛廣出見上皇,奉上銀三千兩
(。)
57**時間: 地點:
(明日又送彩緞、羊肉、酥酒、蜜食之類。)
(是日俱屯紮在貓兒莊。)
(第三日到八寶山。)
58**時間: 地點:
(此時,景帝差季鐸等齎賞銀並聖母太皇太后寄來貂裘、衝冠、龍袍、衣服到來
(,方知是郕王即位。)
(上皇聞知甚喜,明日發季鐸等回。)
(鐸等辭歸,忽有夜不收楊總旗來見袁彬說道)
上 皇:奉郭都督將令,先遣某等五人夜不收來,暗請上皇到石佛寺,待也先尋覓不見時
,便乘隙入城去。
(袁彬聞說,即時來奏上皇。)
上 皇:朕命在天,此危險之事,決不可行。
(袁彬聞諭,忙傳旨道)
袁 彬:萬歲爺不肯允從。
(楊總旗只得去回覆郭帥。)
袁 彬:(第二日,通事岳謙對袁彬曰)喜寧時時唆撥也先,除非去得喜寧,上皇方有歸
日。
袁 彬:是,是。
(即將岳謙的話奏知上皇。)
上 皇:朕盡知逆賊為也先心腹。既如此,汝可悄悄代朕寫二封書,一封奉上太后,一封
與當今。
(袁彬領旨,暗暗寫完。)
(呈上看畢,便差岳謙同哪哈二人帶去。)
(岳謙、哪哈潛地到京,至彰義門外,正要打話,只見城上人望見二人是敵兵打
(扮,連忙亂箭射來,二人不能開口,岳謙早被兩箭射倒在地。)
(哪哈見勢不好,飛馬奔回來見也先道)
飛 馬:南朝自家人都不認得,反把岳謙射死了。
(也先聽得,忙傳號令,急擁眾直奔到德勝門來。)
(將上皇藏在德勝門外空房之中,又將人馬擺開陣勢。)
(待敵久之,不見我兵出來。)
(知有準備,就緩緩抽兵退回。)
(二十四日,仍朝北行到老營。)
(得知院妻子宰羊烹酒,迎接上皇。)
(二十七日,宰殺牛馬做筵席,在蘇武廟中。)
(上皇宴散,出帳仰觀天象。)
上 皇:(對袁彬曰)帝星明郎,朕在此決不久。
袁 彬:(袁彬叩頭答曰)萬歲爺仁德敷民,終當返國。
59**時間: 地點:
(此時上皇在暖車寶帳之中,忽下大雪,厚高三尺。)
(惟上皇所居寶帳,一毫無雪。)
(又常見火光燄起,隱隱若有龍盤其上。)
(邊人見之,皆齧指嘖嘖道)
上 皇:此真天可汗也!
(也先亦常見真龍護帳,厚雪無侵,輒相驚畏,甚加恭敬。)
(每日設宴款待上皇,或彈篪撥琵琶唱曲,親自把盞。)
(眾頭目齊跪敬酒。)
60**時間: 地點:
(自此為常。)
(只是上皇在營中思歸心切,屢被喜寧唆撥也先,不得返國。)
(前者喜寧夏唆也先殺害袁彬,因此上皇大怒。)
(又命袁彬密寫旨書二封,隨即要喚護從總旗高磐帶回朝來。)
高 磐:此旨臣難帶回。
上 皇:為何難帶?
高 磐:喜寧因見前次岳謙帶書回朝,不料被我國守城之人射死,後於屍邊搜出所帶旨書
,上寫著喜寧逆惡之事,故此喜寧教也先道:『但有人回南朝去的,都要搜檢明
白,方才給與號箭。若無號箭,即是私逃,逕拿去開剝了。』以此這紙書實難帶
去。臣命不足惜,恐誤大事。
(上皇見奏,沉吟半晌,無計可施。)
上 皇:(只見高磐復奏曰)臣有一計。若要帶去,乞另寫於小紙,細細密密寫了,臣自
有處。
(上皇見奏,即命袁彬複寫小紙細字二封呈上。)
(上皇看畢,遞與高磐。)
(磐跪地捧接,即用薄薄羊皮一塊,包裹御旨畢,腰中取出小刀一把,就將自己
(左膊上大劃一刀,即把羊皮旨書納進肉裡,連血連皮,用刀瘡藥敷上。)
(果然只見血露刀痕,不見有書在內。)
(上皇與袁彬見之,歎息曰)
上 皇:此足見汝用命之勇也。朕得返國,重加爵賞。但要小心。
(高磐唯唯領命。)
上 皇:(上皇復諭磐曰)汝今回朝,若當今不坐朝時,汝可先見于謙,令其用謀先擒喜
寧,則也先無人引導,朕得返國矣。
(高磐領命拜辭上皇,急急而行。)
(也先果一路有人把守搜檢,將磐一一搜過。)
(只見血痕,不知有書在內。)
早有人:(磐復哄曰)特到南朝取討彩緞,賞賜你們。
(故各部俱放過,俱給與號箭。)
(高磐不分星夜,負痛馳歸。)
(第二十回 于公相形置地銃 楊俊誘捉喜寧回)
(不談高磐之事,且說于公一日趨朝面奏曰)
高 磐:臣昨聞探事人來報,也先大選人馬,有再犯我國之謀。伏乞陛下賜臣親到邊方,
料度機宜,設計破敵,必不誤國。
(景泰聞奏大喜。)
高 磐:(面諭曰)一切便宜,任卿裁度。
(于公即辭朝回部,親領數十軍將,俱扮作夜不收模樣。)
(公亦裝扮如此,雜在眾人之中,去到邊方,看其地脈。)
(正行不數百步,猛省曰)
于 公:吾失忘了一件要緊之物,快令人取吾主上所賜金頂黃羅傘來。
眾 官:老爺今日扮作某等模樣。又要取黃羅傘來何用?
于 公:汝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吾今如此打扮,邊上軍士,一時不知是我。倘有觸犯
,不處,則損軍威;處之,又犯無知。或者有認得我的,他不知我私行來看地脈
,只道我私行覺察他隱密之事,使彼反生疑慮,吾故取傘隨行。邊軍見吾之傘,
知吾來度地脈,用計破敵,彼必用心把守,不敢怠緩,故令人取來。
(眾軍聞言,各各歎服。)
(公一路來觀地脈,察敵必犯的來路。)
(果然守邊人等,見了二十餘人潛地過來,一齊吶喊。)
(正欲打下炮石,公即令人張起黃傘,守邊軍士看見,知是于爺,就不敢打下炮
(石。)
(守泛地軍將,通欲下墩迎接。)
(公忙傳令不得擅離,違者治罪。)
(諸軍聞令,各各遵守,不敢出迎。)
(公相了地脈形勢,一一與眾暗立標的、記號已畢,急急回到附近關津。)
(命工匠照式造地雷,並銅將軍、佛狼機等銃炮。)
(其銃炮形如斗大,可藏藥若干,又可安鉛彈若干,造成數千。)
(其藥線長有丈餘者,或六七尺者。)
(另用竹筒打通節眼,盛藥線在內。)
(雖經風雨,亦不損壞。)
(一里埋二十個,十里埋二百個,四散埋有千數。)
(令軍士暗暗埋於敵人必由之地。)
(其藥線之頭,俱露出在地上。)
(又用亂柴燥草引火之物蓋覆好了,仍用本色土泥罩上,人莫測認。)
(于公埋銃已完,復到大同,與郭登計議,又造下著地龍、飛天網、積水櫃、懸
(溜柵等項。)
(待敵到來,發其機軸,無不有當。)
(于公與郭登佈置已畢回京。)
(路上又思起喜寧。)
(他知我中國虛實,各路關津險要。)
(若不用計先擒此賊,倘被他識破,所誤不小。)
(正思計時,早有人報稟道)
早有人:有邊外總旗高磐,從北地回朝。兼有上皇密旨要見爺。
(于公見報,便令)
于 公:快排香案接旨。
(一邊喚高磐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