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 至 第二三〇
221**時間: 地點:
(卻說何鑄、曹勛回至臨安,朝見高宗)
何 鑄:臣領詔書通兩國講和之好,見金主,深達陛下至誠之意,金主允臣許歸太上皇梓
宮,及韋太后車駕。著臣先回奏知陛下,金主隨即遣大臣送到皇太后矣。
高 宗:(高宗聞奏大悅)若果金主肯歸吾皇太后及三梓宮,朕當永懷至德,所謂生死而
骨肉者也。
(何鑄、曹勛既退。)
(次日,金宣徽使劉筈齎金主所賜袞冕圭,冊帝為大宋皇帝。)
(仍傳遞送韋太后還國。)
(高宗受冊已畢,設宴款待劉筈,因問之曰)
高 宗:金主許歸太后,約在何日?
何 鑄:(劉筈起而對曰)金主遣臣先傳與陛下,皇太后車駕與臣同日離燕地,不久亦至
矣。
(高宗聞筈所言,喜不自勝。)
(宴罷,次日與廷臣議見太后,當行何禮待之,何鑄)
何 鑄:金主既歸皇太后,陛下須用出郭迎接,以示所重。
(高宗然之。)
(即準備鑾駕,率群臣出離臨安。)
(行至臨平地界,使臣傳韋太后車駕將近。)
(帝聽了,遂出鑾駕迎候。)
(眾百官齊齊擺列道邊。)
(遙聞前面鼓樂喧嘩,車聲轔轔,一行從人擁著皇太后車駕來到。)
(眾百官拜迎路傍,高宗親入接見韋後,母於歡悅不自勝。)
(高宗復登鑾駕,隨太后車駕,一同進入臨安。)
(中外軍民百姓各排門迎接,無不踴躍歡呼,皆言皇太后復還,朝廷社稷之福也
(。)
(高宗迎入內殿,率眾百官朝賀罷,眾臣見太后因久留金國近二十年,北地風霜
(不常,而後鬢髮蒼白,各嗟呀不已。)
高 宗:(高宗再拜曰)寡人以太后之故,屈恥求和,不吝中國所有,悉從之。今已見慈
顏,是寡人之心志滿於此矣。
高 宗:(太后愀然不悅,既而泣下)王以吾車駕南還,遂言滿足心志,其如父兄之恥辱
何?吾近在金國,時聞得本朝兵勢大振,四方從風,其成敗勝負之機實在於王。
若今專憑講和,分天下為南北,權各有歸,又不知久後孰為君,孰為臣,使中原
士民無所專主,禮樂征伐,不統於一人。失先帝創立之洪基,忘不共戴天之讎恨
,非英明剛斷之主哉。若今不即報復,卻使金人養成銳氣,鼓勇南來,則王又能
安處廠隅,而滿其心志乎?
(高宗聞後語默然,惟曰)
高 宗:待寡人與群臣議之。
(是日,因奉太后入居慈寧宮。)
(時紹興十二年秋八月也。)
(越三日,金行人傳到徽宗皇帝及鄭、邢二皇后三梓宮。)
(將到臨安,乞聖旨預行措置。)
(帝聞此消息,即下命中外宰執,沿途迎接梓宮。)
(喪至,帝更易緦服迎候,安奉三梓宮於龍德別殿。)
(仍命廷臣仿舊制,執喪哀臨三日。)
(至冬十月,帝下詔葬徽宗及鄭後於永固陵,以邢後附之。)
(高宗以和好成,復遣使臣沈昭遠、楊願二人詣金國謝恩,及請歸宋行人。)
(教沈昭遠賀金主生辰,楊願賀正旦,賀禮俱用金茶器千兩、銀酒器萬兩、錦綺
(千疋。)
金 主:(曹勛諫曰)陛下遣使詣金謝恩,禮之本。然若以二使為辭,必使外國諸侯聞之
,皆以我無制金人之策,惟將竭中國財物以奉承之,似太怯矣。止宜遣一使,通
命可也。
(高宗不聽,竟遣二人而行。)
(沈昭遠辭帝,迳赴金國,進上賀生辰及正旦禮物。)
(金主大喜,謂眾臣曰)
謂 眾:我知宋帝不負吾國之恩,今遵誓書依期進來禮物,此不失其盟好也。寡人亦須重
報之耶?
耶律德:陛下受賀禮,亦在酌宜處之。如逾禮接受,恐中國有譏吾主專意於財物也,非示
威於外國計。可循契丹例,不用兩接其禮,遣還使人,照依常歲受賀。則諸侯聞
之,皆以陛下重於德義,而無有不悅服者矣。
(金主從其諫,即遣還使人,不受賀禮,仍以宋行人洪皓、張邵、朱弁還國。)
(詔命已下,適兀朮自汴京渡淮北回朝見金主。)
(金主以其久勞師在外,甚撫慰之。)
兀 朮:臣自領兵南下,不能占寸土以歸陛下,甚致損折兵馬,耗費糧草,臣之罪不容掩
矣。
金 主:勝敗兵家之常,非爾之不盡心,皆緣未得地利故也,何罪之有!
(遂封兀朮為太師,領三省事。)
(兀朮謝恩畢,既聞詔已歸宋行人,復奏)
檜 復:中國既成講和,息爭罷戰,休養軍士,誠亦善事也。主人既歸以梓宮、太后,德
之至矣。復許歸宋行人一起,甚非其利。蓋聞洪皓等動有經天緯地之才,如縱之
歸,是放虎入山,自遺其患,陛下宜早圖之。
金 主:(金主歎曰)孤失計較矣。
(時報宋行人已出了燕地,金主即下命遣七騎漏夜追之。)
(騎兵急迫至淮西,皓等已在舟中矣。)
(騎兵不及捉獲,自回金國,不在話下。)
222**時間: 地點:
(卻說洪皓與沈昭遠等歸至京師,朝見高宗。)
(沈昭遠復奏知金主不受禮物之意,高宗深服其論,召洪皓、朱弁、張邵入內殿
(見之。)
高 宗:(帝親慰皓曰)朕以太后未歸之時,得卿遺書,著李微持歸,寡人甚喜,以為太
后在金二十年,未知寧否,雖遣使百輩,不如卿一書。今卿留金十五年而還,忠
貫日月,志不忘君,雖漢之蘇武不能過是。
洪 皓:(洪皓頓首奏曰)臣在金國,頗知聲勢。金人所大畏服者,惟有岳飛,至不敢以
名呼之,惟曰『岳爺爺』。及聞其死,諸酋皆酌酒相賀。陛下須念先帝受無窮之
辱,乘其未及御備,早定大計,不可失也。
高 宗:(帝曰)割地之約,已有盟誓。今太后車駕才歸,即若變更,不足以取信於天下
也。
洪 皓:拘小信而失大義,明智者不為也。昔湯武之得天下,若拘小信,則桀、紂不當誅
,天下終不能定也。
陛下今以盟誓自拘,而忘切齒之讎,倘洪基為金人所得,陛下竟為南渡之偏
安。臣等辛苦半生,亦無益矣。
朱 弁:(朱弁亦曰)陛下與金人講和,上返梓宮,次迎太后,此皆知時知機之明。然時
運而往,或難固執。機動有變,宜鑒未兆。盟可守,而詭詐之心宜默以待之;兵
可息,而消弭之術宜詳以講之。金人以黷武為至德,以苟安為太平。虐民而不恤
民,廣地而不廣德,此皆天助中興之勢。若時與機,陛下既知於始,願圖厥終。
(高宗見二人陳論剴切,甚稱善。)
(皓等已退出,次日降下聖旨,以皓、弁所論下丞相府議之。)
(秦檜見詔下,深惡皓等)
秦 檜:老儒輩才得歸國,便有許多話說。
(即奏朱弁以初補官易宣教郎直秘閣,除洪皓徽猷閣直學士、提舉萬壽觀。)
(皓自知忤於秦檜,連疏求退,乞終養老母。)
秦 檜:(帝曰)朕得卿回,正將講論治道,豈可舍朕去耶。
(不允其請。)
(後被檜安置英州,徙袁州,卒。)
223**時間: 地點:
(卻說高宗以太后回鑾,和好既成,深加秦檜之功,進封檜為秦、魏兩國公。)
(詔下,檜自思封兩國是與蔡京職同,辭不受。)
(然檜雖辭,而權柄不下矣。)
(凡是朝廷政令,出其府中,誰敢或違之。)
(時樞密使萬俟卨因事入見秦檜,檜與之交論片時,因問卨曰)
秦 檜:岳飛臨死時,曾有何言?
朱 弁:(卨曰)曾道,『早信道月長老之言,不落風波之難。』
秦 檜:道月長老何如人?
朱 弁:(卨曰)居金山寺,乃通靈和尚也。
秦 檜:岳飛謀反,必是此人指教。
(即差手下提轄官何立,齎信牌前去揚子江金山寺,提取道月長老,解來問罪。
()
(何立領了批文,即日離了臨安,從揚子江迳往金山寺。)
(到於山門之外,只聽得鐘聲隱隱,磬韻錚錚,正遇著道月長老升堂說法。)
(何立纜下船隻,帶領一二人,走在眾僧群內侍立,且聽說了佛法,然後捉他未
(遲。)
(只見那長老到於法座前,整頓袈裟,燃香問訊,皈依三寶已畢,合了掌,大道
(一聲問訊,遂上法座,盤足結跏而坐,瞑目少刻間,吟出一偈云:吾年三十九
(,是非終日有。)
(不為自己身,只為多開口。)
(何立自東來,我向西邊走。)
(不是佛力大,已平落人手。)
(道月長老說偈畢,在法座上奄然而逝。)
眾 僧:(眾僧齊合掌道)師父已圓寂去了。
眾 僧:(何立見長老坐化而死,吃了一驚,乃取出秦檜帖文與眾僧看)今蒙秦太師差牌
,要拘長老,有事究問,不想已坐化而去。只恐其中有詐,使我如何回覆太師?
眾 僧:我師父已知太師差人來拘,故登座說偈而逝。此明白事耳,有何詐偽?
秦 檜:(何立曰)爾眾僧須將長老屍骸燒化了,方可回覆。
眾 僧:(有執事僧曰)此亦不難。
(即令架起柴棚,將長老法身抬上,舉火燒之。)
(不移時,飛燄凌空,一聲震響,眾僧人近前觀之,見道月長老已成幾根白骨。
()
(何立看見,只得與眾人回臨安去了。)
(眾僧乃將道月長老骸骨龕於寺之後塔。)
(第六十九回 陰司中嶽飛顯靈)
224**時間: 地點:
(且說臨安城中,有二達者,一名王能,一名李直。)
(因見岳飛父子銜屈而死,家口遷徙嶺南;那兩耒子秦賊,位至三公師保,官居
(兩國公,一門享福,並無報應。)
(王能心懷不平,歎而謂李直曰)
李 直:天地之間,果有鬼神否?
李 直:有。
眾 僧:(能曰)如何見得是有?
李 直:壯士死於國事,精神強良,魂爽不散而為豪傑之鬼;忠良死於冤枉,精神銜恨,
魂爽不散而為冤屈之鬼。爾不聞杜詩有云:『新鬼還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
李 直:(王能聞其言,乃從而問之曰)夜間有聲嘯於樑上者,執燈照之而不見,此乃謂
之鬼乎?
李 直:此不是鬼。
鬼無聲也。
眾 僧:(能又問曰)夜間有形現於堂上者,疾往視之而不見,此謂之鬼乎?
李 直:此不是鬼。鬼無形也。
眾 僧:(能曰)夜間有執物而觸人者,用力奪之而不見,此謂之鬼乎?
李 直:此不是鬼。鬼無聲無形,安有氣而執物乎?
眾 僧:(能曰)鬼既無聲無氣無形,則是無鬼矣。
李 直:天地之間,有形而無聲者,玉石之類也。無聲而無形者,鬼神之類也。然鬼神之
事,有常有反常。漠然而無形無聲,此乃鬼神之常也,而無妖孽矣。從人所為,
上違天命而不知怨,下逆人心而不知報,謀殺人命,死於無辜,銜冤吞恨而無伸
理。此人雖死,則其神精不散,魂爽猶存。於是鬼神反其常,有成於形,有應於
聲。應其所作,而興妖孽以此鬼神實有之矣。汝不聞《左傳》有云:『匹夫匹婦
強死,其魂魄猶能憑於人,以自淫厲。』如此之言,豈無鬼神乎。
眾 僧:(王能曰)如今岳飛之死,秦賊之奸,天下共知。既有鬼神,為何不加報於奸臣
者乎?吾聞在城有伍員之廟,至有靈感。他曾諫吳王,被太宰喜否暗中害之,賜
劍而死。
此神之事,與岳飛相仿。神若有靈,必與岳飛父子雪怨。我今與爾齎一炷香
,往其廟而告之。
李 直:可則可,只不可直言其事。『隔牆須有耳,門外豈無人』。賢友則當仔細,休落
奸人手。
(二人言畢,乃往廟中拈香,拜而祝之曰:嗚呼!神若有知,則能禍人,亦能福
(人。)
(神若正直,則不加禍於君子,而當加禍於小人可也。)
(神乎神乎,有為耳不忠,為子不孝。)
(入為逆子,出於賊臣。)
(天未降刑,尚欲偷生。)
(神宜先懲,以表有靈;有專於祿位,而不知退。)
(上弄國柄,下戮同類。)
(天未降刑,尚欲偷生。)
(神宜先懲,以表有靈;有賣權取福,交結朋族。)
(一言不善,禍發如鏃。)
(天未降刑,尚欲偷生。)
(神宜先懲,以表有靈;令美之色,媚於君側。)
(巧笑未足,已亡其國。)
(天未降刑,尚欲偷生。)
(神宜先懲,以表其靈;受托之勤,而蔽主人。)
(矯傳宣命,陷害忠臣。)
(天未降刑,尚欲偷生。)
(神宜先懲,以表有靈;見冤不解,問禍樂成。)
(含羞取貴,忍垢求榮。)
(天未降刑,尚欲偷生。)
(神宜先懲,以表有靈。)
(神乎神乎,爾曾受枉,爾曾無伸。)
(如何來之所陳,何不施禍於其身?若忠者必有厄,義者必有窮,爾見忠義而獲
(祐,遇奸佞而伸冤。)
(非惟去其民患,抑亦有代於天工。)
(神乎神乎,首依吾言而若是,須當上達於天聰。)
(王能、李直祝畢,不覺眼中迸血,衝冠咬牙,切恨而退。)
(顯神伍員聽其所祝,心中大怒,而體自家冤抑相同,即時駕起雲端,上表天庭
(,乞與岳飛父子伸理冤枉。)
(正是:人心生一心,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是時,岳飛、岳雲、張憲三個冤魂,在於幽冥之中,清清冷冷,襲襲泠泠;於
(黃泉之下,昏昏黑黑,切切淒淒。)
(岳飛手挽著一條繩索,岳雲、張憲手提著己頭,叫屈聲冤,無從伸訴。)
(其銀瓶小姐自撇了母親,投井而死,時來陰府,尋覓父兄。)
(四面無人,幽魂哽咽,只見空中淒風浙淅,苦雨霏霏。)
(正在悲哭,忽見父兄三個。)
(其父認得女兒,向前扯住問著)
小 姐:爾為何獨自來到此地哭哭哀哀?
小 姐:(銀瓶認得是父親音容,而告之曰)我與母親同到臨安,尋見父兄屍首,拋了母
親,投井而死,欲來尋覓父兄,一處完聚。
李 直:(飛謂銀瓶曰)爾為何不在陽間侍奉母親,卻舍了一命,來此尋我?
(二人抱頭痛哭。)
張 憲:(那張憲英魂向前說道)我等受如此屈死,何不去尋一條路哀告上帝,索取奸賊
之命?
張 憲:(四人正論間,只見前面一陣黑雲來到,駕著一位天神,頭戴三叉紫金冠,身披
(銀鎧茜紅袍,手中捻丈八神槍,腰間帶三尺寶劍,身騎白馬,駕著黑雲,駐於
(空中高聲叫道)岳招討,爾父子聽著:我乃吳國行人伍員,知爾等冤屈,我已
(敷奏天庭,今將秦檜絕其宗嗣,他夫婦不久亦死,教永墮地獄,受諸苦楚,無
(有出期。爾父子一門與張憲,且受世間王爵,血食萬年,護國庇民,遇功成行
(滿,佐正天真。爾今即便前去尋他索命。
(言訖,隱而不見。)
(岳飛四人拜謝神明,一齊前去尋此奸賊。)
(正是:莫道冤愆無報日,只爭來早與來遲。)
225**時間: 地點:
(話說秦檜在相府回來,才登德格天樓消遣片時。)
(恰到樓上,便覺眼花繚亂,面前親見岳飛猶如活時,手挽繩索,走上前來,把
(秦檜頭髮揪祝旁有岳雲、張憲兩個,手持著頭,血淋淋的,把秦檜亂打,連聲
(叫著)
秦 檜:老賊!快還我四個人命。
(後面轉過一女子,渾身是水,叫屈連聲,把秦賊往前只一推,從樓梯上直滾到
(地下。)
(忽有使女因捧茶,正見太師死在地下,慌叫老夫人來到看了,嚇得魂不附體。
()
(與婢妾上前扶起,到寢室中,待一更時分醒來。)
(夫人問其緣故,秦檜)
秦 檜:我才到樓上,只見岳飛先在樓上,將我揪住,隨後岳雲、張憲怒恨亂打,聲聲叫
道『還我命來』。忽後面轉過一女子,年近十二三,將我只一推,滾下樓梯來。
今吾遍身骨肉疼痛,恰似刀割,如之奈何?
秦 檜:(王夫人見說,心中戰慄,但曰)丞相須寬心休養,久當平復。
226**時間: 地點:
(自此之後,秦檜精神不在,每日恍恍惚惚,似醉如癡,寢食俱廢。)
(不拘晝夜,但合眼,便見岳飛三四人向前討命。)
(有時如鐵索之聲,有時如刀槍之響。)
秦 檜:(一回叫)爹爹。
秦 檜:(乃是女子之音;半晌喚)孩兒。
(卻似將軍之語。)
(驚雞打狗,閉戶開門。)
(或吹燈而滅燭,或點火而揚灰。)
(或撤東而轉西,或挪南而移北。)
(寂怕著更深夜靜,長愁是驟雨狂風。)
(嚇得那秦檜睡處不敢熄燈,行處不敢獨走。)
秦 檜:(乃與其妻計較)如此怎生是了!
岳 雲:(夫人曰)太師放心養玻嘗聞佛家有解冤釋結之門,薦拔昇天之路。離城不遠有
靈隱寺,乃吳浙第一名山,三寶皈依所在。我同相公預辦香燭齋供,往靈隱中供
佛齋僧,修理法事,懺我夫妻所作罪業,拔他父子早登仙境,自能消其愆矣。
秦 檜:(秦檜聞之大喜)若果有是處,謹仗佛力能消吾夫婦之尤,誠幸事也。
(即吩咐何立安排車馬,明日早詣靈隱寺。)
(何立領鈞旨預整車馬伺候。)
(第七十回 秦檜遇風魔行者)
227**時間: 地點:
(卻說秦檜與王氏一行侍從,迳往靈隱寺。)
(將近山門,寺中僧官已先有人報知,領著眾僧,各執香出十里外迎接。)
(秦檜與王氏隨路觀玩景致。)
(怎見得好景,有詩為證:鷲嶺鬱岧嶢,龍宮隱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發,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接竹引泉遙。)
(秦檜與王氏車馬已到寺門,出轎從東廊而入,見壁上俱是名賢騷客留題。)
(檜甚好文墨,其詩從一讀過,看至後,有一新題云:縛虎何難縱虎難,無言終
(日倚闌干。)
(三人眼內銜冤淚,流入襟懷透膽寒。)
(秦檜看罷,茫然自失,慌問住持曰)
秦 檜:此詩何人所題?
住 持:近日本寺中新來一個風魔小行者寫來,實未識其主意。
(秦檜暗想:頭一句是我夫人在東窗下寫出,再無他人知道。)
(今觀此詩,甚是奇怪。)
秦 檜:(乃謂住持曰)爾可叫此行者來見。
住 持:(住持稟曰)此人風顛不常,言語鄙野,丞相若召來見,恐有衝觸,則一寺僧行
皆及罪矣。
秦 檜:既道風魔,吾豈深責之。速宜叫來。
(住持不得已,迳進廚下,尋得行者,來到法堂前參見秦檜。)
秦 檜:東廊下從末一題,是爾記寫得來?或是自作?明言之,吾重賞汝。
行 者:這詩是爾做來,卻是我寫來。
(檜與王氏聽了,心下悚焉。)
王 氏:(又問曰)既是爾寫來,緣何將『膽』字恁的放大寫?
行 者:(行者笑曰)我『膽』字大,又不如你膽更大,上不怕天,下不怕地。
(夫人王氏見行者言語詖遁,謂檜)
謂 檜:此人張狂風勢,丞相何必泥問之。
(檜默然,惟點頭而已。)
(頃間,眾僧請丞相行香。)
(檜遂與王氏行到殿上,參拜諸佛。)
(但聞香風靄靄,鐘鼓鏗錚,行禮畢,復轉到方丈。)
(茶湯已罷,遂進上齋供。)
(眾僧拜跪階前,請丞相、夫人人後堂受齋。)
(檜已進於後堂,坐立不安,心下只猶豫行者言語,仍令人喚過行者。)
眾 僧:(眾僧俱進前稟曰)適間風行者見太師於法堂,胡言亂語,不識忌諱,望太師寬
恕,不必再召他。
謂 檜:只引得來,吾自有事問之。
(眾僧不敢再告,復來尋,見行者正在廚下,向灶燒火。)
住 持:(住持責之曰)才間秦太師敬來寺中,修設齋醮,見爾風顛亂語,要問汝之罪。
今又著來喚汝,急前去伏謝,不得再有狂言。
(行者惟呵呵含笑不已,手挾著火筒,迳走到太師面前跪倒。)
(檜令何立以齋賞之。)
(何立領命,將過兩個大齋,賜與行者。)
(行者接過手來,將兩個饅頭用手劈開,把裡面餡都傾在地。)
行 者:(檜怒責之曰)吾之所賜,行者何得將餡都傾了?
行 者:我傾餡,趕不上爾傾餡。
謂 檜:壞卻一個則可,何得兩個都壞了?
行 者:我壞兩個,更強似爾壞了三四個。
(秦檜聽了,愈加不悅。)
王 氏:(夫人王氏問之曰)爾風魔症侯,從長而得,或幼少沾受?
行 者:夫人問我如何?
王 氏:若是從長染此症侯,則可調理。吾令丞相請人為爾醫治。
行 者:不瞞夫人說,小行者此症候,實長大因在東窗下傷涼得來。
(王氏驚懼莫對。)
秦 檜:若果如是,吾即召人醫汝。
行 者:我這病如今醫不得了。
秦 檜:既非幼少沾疾,如何醫不得?
行 者:今來無了藥,家無了附子,如何解得此病?
王 氏:(夫人王氏)丞相不須再三問此瘋狂人,任從其去矣。
秦 檜:雖是顛魔言語,其實寓有譏諷深意。某心下如何不詳問之?
(檜疑貳莫決。)
秦 檜:(又謂行者曰)爾有法名否?
行 者:小人法名守一。
秦 檜:爾委的自能詩,或人教爾寫得來?
行 者:我因瘋得了胡言胡語,才能作出來。
秦 檜:既是爾能吟詩,指我為題,當面前做得一篇,即與披剃為僧,給與度牒。
(行者合掌拜謝,將火筒於地上吹開,畫出詩來:久聞大德至公勤,占奪朝中第
(一勛。)
(都總忠良扶聖主,堂宣功業庇生民。)
(行者寫了四句,下韻不湊。)
秦 檜:爾既能題詩,如何不做全篇?
行 者:若見詩全,爾之死期近矣。
秦 檜:(左右叱之曰)丞相跟前休得亂道。
秦 檜:我不怪汝,即宜湊起下韻。
(行者又將火筒於地畫寫云:有謀解使諸方用,閉智能令四海遵。)
(賢相一心調國政,路行人道感皇恩。)
(秦檜看詩罷,教何立在會司部給與度牒,著他剃頭為僧。)
行 者:我不去,我不去。你殺了人,卻著我去剃頭。
(檜倚住倚屏,半晌間心下躊躇。)
行 者:(瞧見行者將火筒在手中戰戰兢兢執之)爾手所執火筒,緣何不放於廚下?
行 者:此火筒有些歹處,雖戰戰兢兢執之,亦不敢放下。
秦 檜:只是一節竹,有何歹處?直說將來我聽。
行 者:有人吹著他,便送得一火鬼灰飛煙滅。雖是一節竹,他兩頭相通,若不是我拿住
呵,少時引得狼煙來,壞了人家舍積。
(王氏因見行者言語有在,亦自驚疑,阻檜曰)
王 氏:丞相只顧問此風魔之人,得何因由?觀其言語題詩,都寓著藏頭繼意,又省不得
,問之重教惑亂心曲也。
行 者:詩既省不得,只怕不是順理做的。爾看那橫行麼?
(秦檜聞其說,將其詩橫看,乃寓八字)
秦 檜:久占都堂,有閉賢路。
秦 檜:(檜大怒)吾乃朝中宰相,誰不懼?諒爾這小禿,敢如是無禮?
(即令左右推出階前杖之。)
(左右領令,將行者才待拿下,行者扯住案腳,大叫曰)
行 者:我觸犯丞相,只是無禮,不曾殺了大臣,如何便要杖我?
(左右只管亂拖將去。)
王 氏:(夫人王氏勸之曰)他本是瘋癲之人,太師何必深怒之?丞相可以寬容。
(檜從其勸,遂叫放了。)
王 氏:(夫人曰)令此風行者去西廊下吃飯,休使再在丞相面前亂語。
(眾僧人恐懼,一齊向前,把行者推向西廊下。)
行 者:(行者連叫)慢推著,夫人令我去西廊下吃飯,她卻要往東窗下飼飯。
(言罷,一直走往西廊下去了。)
(秦檜與夫人心下快快,自相謂曰)
自 相:好怪哉,我此一來,本待設齋供佛,懺解罪尤,不想遇著這風行者,說出我平昔
所為,不由我心中不展轉也。
謂 檜:(夫人曰)如今佛事完成,丞相須回府,又作計較。
(檜即吩咐何立,備奉僧人經錢,整車轎回府。)
(何立領諾措置去了。)
(寺中僧行各拜謝送出山門外。)
(秦檜歸至臨安,後其病稍愈,每升堂,日晏乃出,百官伺候起居,必待檜有命
(然後敢退。)
(時岳州齎到公文,檜聞說「岳」字,即懷畏懼,因奏將「岳州」改作「純州」
(。)
(話分兩頭。)
(昔者大理寺丞週三畏,因屈問於岳飛,乃棄職歸山。)
(自知秦檜後必根究捕獲,嘗密遣人於臨安體探消息。)
(近日,人報秦檜於靈隱寺修禮佛事悔,言欲懺釋罪愆,週三畏聞之,歎曰)
秦 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秦賊之謂也。
懺悔其能免耶!
(即與一二童僕,欲為遠遁之計。)
(行至鄂州,坐息郵亭中,於壁上題詩一首云:自古高官必有危,全忠全孝豈全
(局。)
(武昌門外千株柳,只見楊花不見飛。)
(週三畏題罷即行,入於丹霞山之絕頂,修煉自養。)
(人罕見之,後不知所終。)
228**時間: 地點:
(卻說金主自講和以後,日與大臣議論國政。)
(忽報廢齊王劉豫死,金主)
金 主:劉豫初事朕,即封為齊王,以為南朝藩鎮,那時朕甚愛重之。及因敗折本國人馬
,不能承朕志,罷黜之,數年間寥寞無能為矣。今聞其死,寡人不覺傷感。
耶律德:(左丞相耶律德)陛下懷及遠人,德之至矣。以是推於天下,何所不服哉!
金 主:中國使臣王倫現留本回未遣,寡人欲封為平灤二路都轉運使,爾眾臣以為可乎?
耶律德:只恐其人重義,不肯就職。
金 主:朕以劉豫禮待之,後必肯從。
(即下詔往河間召王倫入見,金主以其至,謂之)
謂 之:寡人甚愛行人文學,今將封爾平灤二路都轉運使,宜即就職。
王 倫:臣奉命而來,非降也。今以是職授臣,何所謂哉?
金 主:行人若肯委心歸順,就領是職,久後當重用爾。不然,難以歸中國矣。
王 倫:臣未離京師時,已將此頸付於度外,今因不受他國封爵見殺,名亦正也,復何恨
焉。
金 主:(金主怒曰)爾道我國無利刃乎?
王 倫:刃雖利,非殺行人者耶。
(金主益怒,命武臣將帛勒之於階下。)
(倫知難免禍,遂冠帶南向再拜慟哭曰)
金 主: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輔兩朝,天下所知。今臣將命被留於金,金主欲污以偽職,臣
敢愛一死以辱君命哉!
(金主令左右用刑,一時間將王倫縊死於階下。)
(金主命曳出之,後葬於燕山。)
(於是金都城雨雹二日。)
(聞者哀之。)
(河間消息傳人京師,高宗聞得金主殺了行人王倫,大怒,欲起傾國之兵,與金
(主決一雌雄。)
高 宗:(樞密使萬俟卨奏曰)陛下勿以小忿而損國計。朝廷以初議和,軍士終得休息。
今因殺行人之故,又復勞動士馬,未見其利也。縱金主失盟,陛下正在守德以待
,候府庫財充,糧料贍足,乘久養之銳氣,干戈一 臨,丑虜可滅矣孫。
(高宗怒未息。)
(忽報提舉太平觀劉子羽卒,前中丞何鑄亦奏曰)
何 鑄:邊庭將士日已喪亡,陛下且寬征伐,以待天命也。
(高宗允奏,遂寢其事。)
(第七十一回 弒熙宗顏亮弄權)
(冬十二月,有星孛於西南,高宗下詔求言。)
(時,張濬被貶連州,聞帝有求言之詔,欲上疏論時事,以母太夫人許氏年高,
(恐言之必被禍,累及其親,惟怏怏悵然而已。)
(每臨席坐,必出奮怒之聲。)
張 濬:(其母問之曰)有何激切而若是哉?
何 鑄:(濬具言告母曰)兒因星變諫上,已被謫黜。今聖上有詔求言,吾將具疏陳論時
事,恐累及吾親,而不敢言之故也。
張 濬:(許氏笑曰)吾兒所慮,有愧先人多矣。昔爾父在紹聖初舉制科策有曰:『臣寧
言而死於斧鉞,不忍不言而負陛下。』至今此策使人讀之,見其忠義凜然。爾食
朝廷俸祿,欲言時事以遂乎志,被一 婦人所掣,非大丈夫也。
(濬聞母言,意遂決。)
張 濬:(即上疏言)當今事勢,如養大疽子頭目心間,不決不止。遲則禍大而難決,疾
則禍輕而易治。惟陛下謀之於心,謹察情偽,使在我有不可犯之勢,庶幾社稷安
全。不然,後將噬臍。異時以國與敵者反歸罪正議,此臣所以食不下咽,夕不能
安也。
(高宗覽疏,以示於秦檜。)
秦 檜:天下已太平矣。張濬所陳,意欲陛下復用兵,以毒下民也。乞再貶之,以為懲戒
。
高 宗:疏章所論,亦時政之大綱,不允則已,何必仍謫之哉。
(遂不聽。)
(檜語塞而退,次日不由上知,矯詔貶張濬於鄆州,群臣莫敢言者。)
高 宗:(清遠軍節度副使趙鼎聞知濬上疏復被貶,乃歎曰)吾與濬同列於朝,政事相親
,猶如兄弟。今吾二人因忤於秦檜,兩遭謫出。今濬拳拳忠於朝廷,連被遠放,
吾且病羸,其能久任乎。
高 宗:(鼎因感慨深切,得疾愈重,自知不能起,先書墓中石,記其住居鄉里,及朝廷
(除拜歲月日,題銘旌云)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秦 檜:(遺言囑其子汾曰)秦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不然,禍及一家矣。但我死
後,乞請骸骨歸葬。
(遂不食而死,時五十九歲。)
(時十七年冬十月也。)
(高宗聞趙鼎卒於清遠軍,傷悼不已,因謂廷臣曰)
因 謂:鼎忠貞事朕,雖唐之魏征亦不過是。初曾決策,北伐中外,諸臣不及者遠矣。值
國事倥傯之日,而遂物故,朕實重感之也。
秦 檜:(簽書樞密院事樓炤奏曰)鼎之雄才,舉國莫及。為不附和議,貶卒於外。然其
忠心貫於日月,誠不愧古之賢相也,致使陛下稱羨不已。臣等亦當退思補過,以
慰陛下之萬一。
(高宗大悅,即下詔以趙鼎靈柩歸葬。)
高 宗:(樓炤復奏曰)此鼎之初志耳。陛下若成之,則鼎九原感戴也。
(詔下清遠軍,當道官司優具喪儀,將趙鼎靈柩歸鄉里以葬,不在話下。)
229**時間: 地點:
熙 宗:(卻說金國司天台官律耶禮奏知熙宗)臣昨觀天象,見南北二顆星,一主將位,
一主相職,其大如斗,從天上墜下,流光四散,應南朝本國損一將相;又且近北
帝星不明,更防本國有賊臣竊盜神器之禍。
(熙宗聞奏,正猶豫間,忽邊庭有文書來到,中國前左丞相趙鼎已卒。)
(熙宗聞報嗟呀,自謂台官所奏不差,實未知吾國所喪者是誰。)
(未數日,又報金太師領三省事兀朮卒。)
(眾臣皆驚,熙宗涕然淚下)
眾 臣:兀朮既死,吾國勢孤矣。
(兀朮既卒,熙宗與眾臣商議,誰可復居重任,總理國事。)
眾 臣:(眾臣皆以)完顏亮太祖之孫,是人名望素重,陛下若委任之,可保金國無事也
。
熙 宗:卿言正合孤意。
眾 臣:(副左丞宗賢諫曰)完顏亮為人栗急,性忌殘忍,非國之瑚璉也。陛下宜再擇有
德者任之。若用完顏亮,必起蕭牆之禍矣。
(熙宗不從其諫,即封完顏亮為平章政事,進為右丞相。)
(亮既得政,諂譽金主,引用有勢望子孫,漸黜退其違己者。)
(熙宗大悅,復升完顏亮為太保,領三省事,號與兀朮同矣。)
(完顏亮寵遇日隆,立朝益無忌憚。)
(眾百官緘口,莫有敢言之者。)
(自是熙宗退朝,日與完顏亮宴於後池,極其歡樂,必完顏亮醉,方許退出。)
(亮離後池,嘗值日晡之際。)
(完顏亮或醉不能舉動,熙宗則命宮妃扶掖而出。)
(因是完顏亮遂有篡逆之意,只是未得機會也。)
(國之政事,委於裴蒲皇后聽理。)
(熙宗坐朝日少,惟思飲酒縱樂。)
(朝官以裴蒲後理政,往往因之以取宰相。)
(金皇統九年五月,熙宗與眾臣議曰)
熙 宗:寡人欲繼嗣備承大統,爾眾臣以為可否?
與 眾:(宗賢諫曰)國既有嗣,東宮德譽日聞,足可以代天位。陛下如再立之,適以起
其爭端也,非善後計哉。
熙 宗:上國有四五王者,亦使鎮領封疆,各守其位,遇有一登大寶,則眾心自服矣,何
爭之有。
耶律德:(耶律德復諫曰)昔者封王爵各酋一方,非立繼嗣之謂,實使居藩鎮以輔翼王室
也。今陛下若復立一東君,則權柄不一,必有後患矣。
(熙宗見眾臣諫之意切,遂退入後宮,與裴蒲後商議。)
熙 宗:(後曰)此事出陛下意。據臣妾論之,極悖理也。
(熙宗心不能平。)
(過數日,後每以言激之。)
(熙宗怒,嘗欲殺後,恐眾臣議論,故銜心下。)
(朔日,熙宗臨朝罷,退入後宮。)
(宮妃奉進宴席,熙宗縱酒自遣。)
(適裴蒲後朝見,勸熙宗飲酒,至半酣,後曰)
熙 宗:陛下屢日縱飲,中外皆以太保完顏亮將起叛逆意,陛下須謹慎之。
熙 宗:完顏亮是寡人親信之臣,豈有是事?爾休聽眾臣所言。
耶律德:(後曰)大詐似忠。正是諂譽陛下,得近侍左右,而起謀意也。
(熙宗默然,後亦不敢再諫。)
(金主將就寢,忽大風驟雨,雷電震壞寢殿。)
(見鴟尾有火,飛入金主寢內,霎時間四 處通紅,將熙宗龍牀幃幔皆燒著。)
(宮人大驚,忙扶熙宗趨出別殿避之。)
(熙宗被酒未醒,宮中烈燄迸天。)
(裴蒲後恐奸人乘勢作亂,不開宮中門鑰,惟令眾侍官即時救滅其火。)
(近三更,火勢方滅,止是燒了後宮寢殿。)
(次日又大風壞民居官舍五十所,瓦木人畜皆飄颺十數里,死傷者數百人。)
(熙宗以天變特異,肆赦重罪,因問廷臣曰)
熙 宗:天變若是,誰使為之?
耶律德:(副丞宗賢奏曰)完顏亮專權自恃,橫行中外。又日前台官奏,北邊帝星失明。
今顏亮每有不軌之謀,故天示大變以警陛下也。
(熙宗不悅,即放顏亮於雲中,以修天譴,不提。)
230**時間: 地點:
(卻說完顏亮被奪去官職,放逐出雲中,怏怏不已,自曰)
自 相:他日若得大位,當以宗賢骨為泥粉,方雪吾恨也。
(因與心腹人堇孛太濟、完黑豹議曰)
堇孛太:吾以得大位在掌握中,誰知已被放出。是謀之不成,反得其禍也。
堇孛太:金主荒淫,縱酒無度,不久必取於公也。
自 相:(亮曰)汝焉知後當復取?
堇孛太:金主之側,皆公昔日所引用之人。彼深感公德,豈肯忘之而致公於度外不報哉?
吾是以知公必復取也。
(亮未信,密地遣人於金國體探消息。)
(越兩月,人報)
其 人:金主日前因縱飲宮中,裴蒲皇后言激其怒,被金主以手刃殺之,復立胙王妃撒卯
納於宮中。每要取用太保,眾臣力阻之未果。又殺其左司郎中三合,即今要取太
保代其職矣。
其 人:(亮聞之大喜)若果如是,足遂吾志也。
(言未畢,,忽使臣齎金主詔命來雲中,復召完顏亮為平章政事。)
其 人:(亮得詔,望北謝恩畢,著使臣先回,與堇孛太濟議曰)事不宜遲,遲則有變。
稱此機會,大位可圖也。
堇孛太:公可隨詔入朝,吾以精壯士傍立,遇金主迎候公,即刺殺之。復教完黑豹部領軍
馬一萬,埋伏城外,候內有動靜,乘勢殺人。金主近臣皆公之故舊,必無不從者
矣。
其 人:(亮大悅)此計甚妙!
(即日準備停當。)
(次日離雲中,迳詣燕京,入見金主。)
(金主聽得完顏亮來到,親出御階前迎候。)
(亮先入,堇孛太濟與侍從壯士一擁而進,中官阻當之)
堇孛太:禁闕中豈許諸人亂入!
堇孛太:(堇孛太濟叱曰)金主有召,誰教爾阻攔?
(完顏亮近金主前掣出短刀,金主見勢不利,大叫曰)
金 主:完平章果有謀意,吾未信,今日做將來也。
堇孛太:(即叫)文武何在?
(言未畢,完顏亮一刀刺透咽喉,熙宗血噴而倒。)
熙 宗:(武臣劉嘉遠撞出曰)謀君賊休走!
(舉銅錘望完顏亮打來,顏亮躲過。)
堇孛太:(堇孛太濟喝曰)匹夫敢無禮也!
(一戟刺中嘉遠胸膛而死。)
(中外哄動,欲來救護。)
(完黑豹一彪人馬從城外殺入,金主前後侍臣盡完顏亮所薦,皆不動手,誰敢再
(出放對者。)
下 令:(亮即下令)金主荒淫無度,縱酒殺了裴蒲皇后,及忠貞之臣左司郎中三合。今
吾殺之,復立賢君以安金國。敢有異議者,以劉嘉遠為例。
(眾臣緘口,中外恐懼,只得聽允也。)
(亮即以撒真太后臨朝,自於外殿聽政。)
(封堇孛太濟為左丞相,完黑豹為金吾大將軍,以宗室蕭裕為尚書左丞,蕭玉為
(禮部尚書。)
(其金主近侍親臣,各就原職。)
(搜羅致仇臣僚殺之。)
(惟宗賢、耶律德知機,預先備下走路,比及完顏亮入燕都,宗賢與耶律德逃往
(中國,隱匿江湖不出,竟能免於禍矣。)
(時,完顏亮誅其親屬,復殺太宗子孫七十餘人,黏沒喝子孫三十餘人,諸宗室
(五十餘人。)
(太宗、黏沒喝後皆絕矣。)
(第七十二回 東陽市施全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