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 至 第一六〇

151**時間: 地點:
    (且說劉猊引一十萬人馬至淮東,韓世忠聞之,以重兵屯於鳳山。)
    (劉猊人馬不能前進,偏校嚴尤曰)
世 忠:韓世忠部下精健,若與對敵,必無勝理。不如引兵趨定遠,乘其無備,或可以成
    功也。
    (劉猊然之,即引兵望定遠進發。)
    (哨馬報知楊沂中。)
    (沂中以兵五千進御,與劉猊前鋒遇於趙家坊。)
    (兩陣對圓,沂中橫刀勒馬於門旗下,大罵曰)
沂 中:逆天狂黨,無故侵擾疆境,今日教爾死在目下。
    (劉猊大怒,舉刀直取沂中。)
    (沂中舞刀來迎。)
    (二馬相交,兵刃並舉,戰到二十餘合不分勝敗。)
    (對陣嚴尤見劉猊戰沂中不下,拍馬挺槍,特來助戰。)
    (沂中背後閃出統制吳錫,躍馬挺槍,抵住交鋒。)
    (兩下金鼓中,彼此俱有損傷。)
    (自是兩下一連放對二十餘日,未決雌雄。)
    (劉猊因糧餉不繼,與部下)
與部下:我孤軍深入,倘沂中知吾軍士乏食,以兵襲之,何以當敵。不如今夜乘月黑引兵
    趨合肥,與劉麟會合而後進,斯保善後計也。
    (眾皆然之。)
    (劉猊與嚴尤、杜習分前後隊退回。)
    (探軍報知沂中:今有劉猊因軍餉不瞻,恐王師攻襲,今夜拔寨退去。)
沂 中:(沂中即下令軍中曰)劉猊退去,必與劉麟兵合。若縱之去,其勢愈大。
下 令:(吩咐吳錫曰)此賊定由藕塘而去,爾可領精兵一千於藕塘中路,據山列陣,分
    二百人,各帶弓弩,埋伏樹林中前五里,候敵人來到,可徉敗引入彎路。吾以大
    軍截出,彼若死鬥,爾當急擊之。信炮起,著令二百弓弩一齊放矢。
      縱不能擒獲劉猊,亦須殺其大半人馬。
    (吳錫領計引兵前去預備,不在話下。)
    (沂中分調已畢,只留下空營,自率四千步騎,乘夜出藕塘追襲。)
    
    
152**時間: 地點:
    (卻說劉猊引本部人馬,拔寨離了越家坊地界,迳趨藕塘而去。)
    (將近平明,正抵藕塘中路。)
    (劉猊軍遙望見靠山旌旗卷舞,知有軍攔阻,即拍馬舞刀向前。)
    (正遇沂中部下統制吳錫,劉猊更不打話,舉刀直奔吳錫。)
    (吳錫舉槍交還。)
    (戰不兩合,吳錫勒馬望後便走。)
    (劉猊驅兵力追近五里,兩邊樹木叢雜,嚴尤曰)
沂 中:吳錫武藝不出公子之下,藕塘路逕交雜,追至此,俱是山隘,倘有伏兵,何以當
    之?
    (劉猊亦大疑。)
    (才待令前軍退出,當頭一聲炮響,閃出一員大將,面如棗色,紫髯剛須,乃楊
    (沂中也。)
    (舞刀躍馬,直取劉猊。)
    (劉倪不敢戀戰,刺斜殺出。)
    (嚴尤從後助戰。)
    (沂中引兵急追。)
    (劉猊走至樹林邊,一聲梆子響,林中二百弓弩一齊矢來,射死戰將杜習,人馬
    (折其大半。)
    (劉猊與嚴尤、姚琮引敗殘軍馬望泗州而走。)
    (不十數里,路傍塵埃起處,二千軍攔住,為頭大將挺槍躍馬而出,乃宋將張宗
    (顏,自泗州來乘背擊之,大殺一陣,死者不計其數。)
    (劉猊奪路而走,後面楊沂中與張宗顏兵合迤邐追襲。)
沂 中:(姚琮曰)公子快走李家灣,吾敵住追兵。
    (劉猊引眾望李家灣逃走。)
    (姚琮勒回馬來戰沂中,只一合,措手不及,被沂中斬於馬下。)
沂 中:(沂中傳令曰)賊人勢解,不可縱留。三軍有能擒獲賊首者,授以上賞。
    (眾人得令,各鼓勇爭先。)
沂 中:(劉猊望見後面喊聲不絕,與謀主李愕曰)適見須將軍銳不可當,果殿前也?
與部下:(愕曰)此正是宋將楊沂中,公子可速走,不然禍及矣。
    (道尤未了,沂中一軍躍馬而至,叱之曰)
沂 中:賊將早降,免受快刀。
    (劉猊驚慌不迭,與眾軍拚力死戰。)
    (沂中以精騎衝其肋,大呼曰)
沂 中:賊破矣!
    (齊軍大敗,殺得屍橫滿野,血流成渠,遺棄盔甲旌旗無數。)
    (餘眾怖,請降者一萬人。)
    (劉猊不敢更向合肥,望汴京逃走。)
    (沂中探知劉猊去遠,與張宗顏收回軍馬,進駐於濠壽之間,與張俊軍會。)
    (是役也,沂中以五千之眾,退劉猊一十萬精兵,猊僅以身免,其功不在韓世忠
    (下矣。)
    (後人有詩為證:羯鼓聲振動征塵,社稷微危厭用兵。)
    (喜見守臣全鎮宇,痛聞時主失汴京。)
    (旌旗指北英雄出,劍戟凌空虜寇平。)
    (莫謂羽書長奏捷,須憐父老望中興。)
    
    
153**時間: 地點:
    (且說劉麟部兵從淮西係三浮橋而渡,進逼濠壽。)
    (張俊以書約沂中屯兵廬州,邀其歸路。)
    (自以本部兵控連盱眙,深溝高壑堅守。)
    (劉麟大隊人馬進圍濠州,連營合肥境界,聲勢甚盛,人懷內懼。)
    (張俊羽書報於行在。)
    (高宗連日得報,見有光州逼於孔彥舟亦急,又聞劉麟攻擊濠州等處,張皇無措
    (,因手敕命張俊催督沿邊軍馬於二處解調。)
    (詔下,趙鼎)
趙 鼎:近日報到楊沂中有藕塘之捷,彼軍決不宜離淮泗,張俊非劉麟敵也。陛下須詔岳
    飛以兵乘東而下,則可以救各處急矣。
    (高宗准奏,即以敕書召岳飛起復,提兵東下。)
    (詔曰:敕岳飛知:卿奄遭內艱,倚注之深,良用震怛。)
    (然人臣大義,為國忘家。)
    (移孝為忠,斯為兩得。)
    (已降敕命,趣卿起復。)
    (宜體國事之重,略其常禮之煩。)
    (無用抗辭。)
    (即只舊服,乘吏士銳氣,念國家世仇,建立殊勛,以遂揚名顯親之義,斯孝之
    (至也。)
    (故茲親筆,諒悉至懷。)
    (故敕。)
    (紹興六年六月初一日付岳飛。)
    (御押。)
    (岳飛在江州母墳所接了御書,焚香拜讀罷,嗚咽盡哀,復修表章,差人詣行在
    (乞終母喪。)
    (表曰:草土臣岳飛札子奏:臣於四月十八日至江州瑞昌縣界,准樞密院奏勘會
    (岳飛丁母憂,已降指揮起復,臣已具辭奏乞終制外,今月初三日准御前金字牌
    (遞到尚書省札子,奉聖旨不允。)
    (令學士院降詔,仍不得再有陳請。)
    (依已降指揮,日下主管軍馬措置邊事者。)
    (伏念臣叨荷聖眷,過於山嶽。)
    (惟期盡瘁,庶圖報稱。)
    (緣臣老母淪亡,憂苦號泣。)
    (兩目遂昏,方寸亦多健忘。)
    (自度餘生,豈復尚堪器使。)
    (非敢獨孝於親,而於陛下不竭其忠。)
    (正謂災?如此,不能任事。)
    (況臣一介武夫,若學術稍優,謀略可取,亦當勉強措置調發。)
    (臣於二者,俱乏所長。)
    (今既眼目昏眊,又不能身先士卒,賈作勇氣。)
    (苟不罄瀝血誠,披告陛下,則他日必致排擠,上辜委寄。)
    (伏望睿慈,研察孤衷,許臣終制。)
    (取進止。)
    (紹興六年六月初六日臣岳飛謹言。)
    (奏至行在,高宗盡將奏章封還,遣廷臣再三安復,又累降詔命催起。)
    (岳飛不礙已,泣辭母墓,委人掃祭,與男岳雲回至鄂州,整理人馬,望淮西進
    (發。)
    (初,岳飛自收曹成、楊么,凡六年皆盛夏行師,為炎瘴所侵,遂成目疾。)
    (又遭母喪,哭泣太過,及是疾愈重,所居用重絹遮明,不勝楚痛。)
    (因承詔起行,朝廷遣醫官皇甫知常、醫僧中印馳驛繼至,與岳飛療治,又遣內
    (侍齎御札至軍前慰勞之。)
    (詔曰:敕:近張濬奏知卿疾目,已差醫官與卿醫治。)
    (然戎務至繁,邊報甚急,累降詔旨,使卿提兵東下。)
    (卿宜體朕至懷,善自調攝。)
    (其他細務,委之僚佐。)
    (而軍中大計,須卿決之。)
    (想卿不以微疾,遂忘國事。)
    (朕將親臨平江,卿並悉知之。)
    (故敕。)
    (紹興六年六月日付岳飛。)
    (岳飛接詔,不憚艱苦,方欲引兵北行,有統制張憲近前稟曰)
岳 飛:今麾下王俊小名王雕兒,前者平楊么時推病不出,及聞大軍得勝,皆有升賞,獨
    無彼分,因口出怨言。有人傳來,被憲責之。今欲來招討處告我,乞大人示下。
岳 飛:既責了亦罷,若再推不肯出征,則以軍法按之。
    (張憲退出。)
    (岳飛以久息戎事,今又欲征進,遂大開筵席,犒賞諸軍,獨不與王俊即坐而飲
    (。)
    (王俊受辱懷恨,自思:若我後日得半分權勢,必殺這匹夫。)
    (第四十五回 鎮汝軍岳雲立功)
    
    
154**時間: 地點:
    (卻說岳飛大軍離了鄂州,遣人體探偽齊軍馬近在何處。)
    (哨馬報:偽齊人馬於何家寨置鎮汝軍屯兵聚糧,欲為窺唐、鄧之計。)
    (岳飛聞報,即遣牛臯、王貴、董先等領兵一萬,前攻毀之。)
岳 雲:(傍邊轉過岳雲)兒願與牛臯同去立功。
岳 飛:偽齊軍馬精銳,張俊尚不敢迎敵,爾豈能近之!
岳 雲:小兒還要隨父親恢復中原,諒此小敵不能勝,將作何用?
    (於父前堅執要行。)
岳 飛:爾既要去,若能披甲上馬連矢三箭透紅心,方准爾去。如不中,先斬汝首以徇。
    (岳雲得令,欣然取過神臂弓,披甲挽上銀鬃馬,跑出教場,將玉勒搖動。)
    (不想其馬近日朝廷所賜,未曾習練,走得一緊,前足已失,將岳雲連人帶馬掀
    (在塵埃。)
    (岳飛見了大怒,拿下責之曰)
岳 飛:今使爾習騎射於無事之時,尚然如此。倘前遇大敵,何以馭眾。
    (令左右推出斬之。)
張 憲:(帳前張憲等三十九員統制官一 齊跪下)小將軍因新馬未慣驅馳故也,非其才
    力不足,乞招討恕其罪,候立功贖之。
    (岳飛忿氣不息。)
    (眾人苦苦哀告,飛曰)
岳 飛:若不看眾官面上,決斬汝首。速與牛臯領五千人馬去鎮汝軍破敵。若再無功,休
    得生回見我!
    (岳雲拜謝出帳,與牛臯領兵前往鎮汝軍不提。)
    (此岳飛戒其於者,恐其倚父之勢不伏牛臯,故以是禁之也。)
    
    
155**時間: 地點:
    (且說牛臯兵行前望何家寨界屯紮,忽南風驟起,旗幡指北,岳雲入軍中謂牛臯
    (曰)
岳 雲:今日此風,莫非上天賜吾成功乎?
牛 臯:願聞小將軍妙策。
岳 雲:(岳雲於地畫之日)即今彼眾我寡,我軍不利平川,只可依山背澤為陣。敵人見
    吾初到,未知虛實,於林間多設岳家旗號,設為疑兵計。然後則出奇夾擊之,取
    勝必矣。願足下籌之。
牛 臯:(牛臯大喜)此正合吾意。
    (即於平川山谷中多張岳家旗號,頭一隊歸前,用一人騎一馬而牽兩馬,於馬上
    (縛置草人,著以盔甲,脊上插著旗號,以王貴領之。)
    (第二隊歸後,用牛騾駕車,每一輛用二人使車,車上列插旌旗,車後多拴樹木
    (枝梢,順風而進,推起塵土,齊兵難認真假,以董先領之。)
    (牛臯整備以定,與岳雲引精騎出戰。)
    (偽齊探知宋軍來到,於大木栗木依山而陣。)
    (齊將五大王徐文出馬立於陣前,遙望宋兵陣中擁出一少年將,身跨紫驊騮,兩
    (手各執四 十斤銅錘,乃岳飛長子岳雲也。)
龍虎大:(大罵)逆天賊奴,昔朝廷委汝水軍都統制,何乃背君投賊,乃來侵奪父母之邦
    。今日若改邪歸正,則復爾前職。不然,教汝喪在目前。
龍虎大:(徐文詞窮,正欲舉刀出戰,偏軍劉復雄驟馬而出曰)主將看吾擒之。
    (復雄挺槍來戰岳云。)
    (兩馬相交,約戰數合,復雄遮攔不住,撥回 馬望本陣便走。)
    (岳雲揮兵拍馬趕出。)
    (徐文見復雄輸了,遂驟坐下馬,舞手中鋼刀來迎。)
    (兩騎馬就陣上廝殺,岳雲獨戰二將,精神倍加。)
    (約鬥二十餘合,岳雲殺得性激,綽起銅錘,望復雄腦後橫過。)
    (眼前一道電光,復雄頭落屍倒。)
    (牛臯縱兵掩殺,齊兵大敗。)
    (徐文見折了劉復雄,部眾殺奔鎮汝軍來,遙見山林中鼓聲大振,旗幟遮天,俱
    (著岳家字號。)
    (王貴、董先各領兵殺出,齊兵叫曰)
王 貴:岳爺爺軍到矣。
    (各奔走不迭,自相蹂踏死者橫屍蔽野。)
    (徐文引敗殘人馬,逃往東山,欲接劉麟救兵。)
    (岳雲、牛臯縱兵乘勢追襲。)
    (徐文走上五里,忽山後鼓聲大震,一彪軍馬阻住去路,為首一員大將乃宣撫使
    (張俊也。)
張 俊:(大叫)逆賊,欲走何處!
    (舞刀躍馬,直取徐文。)
    (徐文戰力已乏,與俊才交兩合,措手不及,被張俊一刀斬於馬下,餘眾皆被張
    (俊手下軍士生擒。)
    (原彩張俊探知岳飛提兵東下,先領本部人馬埋伏東山,邀截齊軍歸路,正此遇
    (著。)
    (張俊既斬了徐文,梟其首級,與岳雲前軍會合。)
岳 雲:(岳雲入軍中見張濬張俊喜曰)將軍破敵之功不小,吾當奏聞朝廷。
岳 雲:皆仗宣撫威力,小人何功焉。
    (因辭張俊出,遂領兵回。)
    (張俊亦部眾歸於本鎮。)
    (時劉麟在濠州,聞猊敗走,又聞徐文戰死,已知難保。)
    (連夜拔寨遁去。)
    (過廬州,被楊沂中與王德率鐵騎乘勢追襲,劉麟軍馬喪折殆荊沂中急追至壽春
    (而還。)
    (孔彥舟聞岳飛東下,亦解光州圍退走。)
    
    
156**時間: 地點:
    (卻說牛臯與岳雲得勝,人馬回見岳飛。)
    (岳飛止賞眾將之功,岳雲所建功績並隱而不錄。)
    (遣人以捷音報知行在。)
    (都督諸軍樞密使張濬已知岳飛兵勝,探得近日破賊皆其長子岳雲功勞,因歎曰
    ()
張 濬:岳侯畏避恩榮,其子功居第一,皆隱而不紀,廉則廉矣,似未得其公也。
    (乃具表奏聞朝廷。)
    (表曰:岳飛數年之間,復建康,討曹成,平楊么,其子岳雲之功,實居第一,
    (皆被其父隱而不錄,實非朝廷大公至正激勸人臣之道。)
    (伏乞聖明,特賜加恩寵異,庶使邊疆將士能奮勵建功以自責效。)
    (取進止。)
    (紹興六年月日臣張濬謹言。)
    (表進行在,高宗覽之大悅,謂廷臣曰)
高 宗:朕知岳飛父子忠勇,近日捷音來到,正當以優禮遇之。
    (即差內侍齎誥敕升岳云為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
    (詔至,岳飛不與受命,乃具表以辭云。)
    (表曰:河南北諸路招討使臣岳飛札子奏:臣於今月二十六日准誥授臣子岳雲左
    (武大夫忠州防禦使。)
    (臣聞君之馭臣,固不吝於厚賞;父之教子,豈可責以近功。)
    (臣昨恭依睿算,與賊決戰於湖湘之間,雲隨行迎敵,雖有薄效,未曾立到大功
    (。)
    (遽升橫列,仍領郡防,賞典過優,義不遑處。)
    (所有誥命,臣不敢令雲祗受。)
    (伏望聖慈,俯垂天鑒,追還異恩,庶使雲激勵懦庸,別圖報效。)
    (取進止。)
    (紹興六年八月二十 九日臣岳飛謹言。)
    (岳飛三次具表辭男岳雲官職,朝廷皆不准。)
    
    
157**時間: 地點:
    (且說金國兀朮兵屯黎陽,聞知岳飛提勝兵東下,大驚。)
    (即差細作來岳飛軍前體聽消息,卻被巡綽軍所縛,押入帳中見岳飛。)
    (岳飛知其奸細,乃徉責之曰)
岳 飛:汝非吾軍中人張斌乎?我差汝幹事去,緣何被吾軍捉來?
    (諜者怕死,即詐認之。)
    (岳飛喝退左右,引近前謂之曰)
岳 飛:我前日使爾送蠟書去齊國,約定誘引西太子人馬來,使兩下合兵攻之。爾去了便
    不回報,我復遣人會知齊主,並不見書下落。原來是爾作事不機密矣。汝罪該萬
    死。吾今貸汝,復遣至齊問舉兵日期,宜以死報。
    (諜者連聲許諾。)
    (岳飛即修了書,納於蠟丸中,將其人於股上剖開,以蠟丸填於股內,即將金槍
    (藥塗之,外用綿帛縛定,又賞與銀數兩遣行,叮嚀之曰)
岳 飛:再不許有誤。待殺了兀朮,與齊主成得事後,我當重保爾官職。
    (諜者唯唯拜謝而出,漏夜走回黎陽見兀朮,取出蠟書遞與兀朮。)
    (兀朮看了大驚,誠恐軍中有變,連夜領兵北去。)
    (歸至本國,將岳飛與劉豫約書奏聞金主。)
    (熙宗大怒,遣人前至汴京,詰問劉豫用兵無功之罪。)
    (劉豫恐懼,進表伏罪。)
    (自是始有廢豫之意。)
    (第四十六回 岳鵬舉上表陳情)
    
    
158**時間: 地點:
    (卻說高宗以齊兵已退,兀朮復歸金國,乃賜御書止岳飛東下,且勞問眼目之疾
    (。)
    (詔曰:敕岳飛:比屢詔提兵東下,今淮西賊遁,未有他警。)
    (已諭張濬從長措置,卿之大軍未可遽發也。)
    (如聞卿果以目疾為苦,不至妨軍務否?近差醫官疾馳往卿所看視。)
    (卿宜省思慮,慎服餌,安靜調養。)
    (故茲親筆,以示眷懷。)
    (故敕。)
    (紹興六年九月日付岳飛。)
    (岳飛承詔。)
    (時人馬已到九江,上疏欲乘機征剿,復取中原。)
    (疏進,高宗復降御書嘉獎。)
    (詔曰:
    (  敕岳飛聞:卿目疾少愈,即提兵東下。)
    (委身徇國,竭節事君,於卿見之,良用嘉歎。)
    (今淮西既定,別無他警,卿更不須進發,且回軍鄂州屯駐。)
    (故茲親詔,卿宜知悉。)
    (故敕,紹興六年九月日付岳飛。)
    (岳飛接詔書讀罷,歎曰)
岳 飛:今日不乘此機會取復中原,何時能雪君父之仇而安靖天下也耶!
    (正是奸臣誤國,志士失心。)
    (言罷泣下,因作《小重山》詞一律題於壁云。)
    (詞曰: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籠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紹興六年九月下旬,岳飛復上表,乞終母服。)
    (表曰:草土臣岳飛札子奏:九月初五日,臣領兵至九江府,奉御書令臣領兵回
    (鄂州屯駐。)
    (伏念臣孤賤之跡,幼失所怙。)
    (鞠育訓導,皆自臣母。)
    (國家平燕雲之初,臣方束髮從事軍旅。)
    (但期盡瘁,不知有家。)
    (自從陛下渡江以來,而臣母淪陷河朔。)
    (凡遣人相繼道路,始能搬挈得脫虜禍,因驚悸致疾,遂以纏綿。)
    (臣以身服戎事,未嘗一日獲侍親側,躬致湯藥之奉。)
    (今者遭此大難,茶毒哀告,每加追念,輒欲無生。)
    (而陛下恩眷有加,即命起復提兵東下。)
    (今淮西既定,別無他警。)
    (臣重念為人子者,生不能致菽黍之歡,死不能終衰?之制,面顏有靦,天地弗
    (容。)
    (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
    (如內不克盡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
    (伏望聖慈矜憐餘生,許終服制。)
    (取進止。)
    (紹興六年某月日臣岳飛謹言。)
    (岳飛表上,朝廷不允其請。)
    (忽張濬遣呂祉入奏邊事,高宗召進內殿。)
呂 祉:樞密近來措置邊防,一應便宜行事就緒,因遣臣具奏以聞。
呂 祉:(帝喜,顧謂尚書趙鼎曰)朕可謂得人矣。今張濬治兵於外,甚得其宜,豈中原
    興復有望乎。
趙 鼎:此非專出濬力,皆忠臣義士戴宋恩渥,齊願報效所為也。依呂祉所陳,得非掩他
    人之績而獨居功於濬耶。
    (帝手詔遣呂祉於鎮江獎渝張濬。)
    (呂祉領詔,至鎮江見張濬。)
張 濬:(張濬問呂祉曰)見君上曾有何語?
    (呂祉一一以趙鼎對高宗言白之。)
張 濬:趙宰何以小覷我哉!
    (因懷恨之,每具表奏他事,則內語意微侵趙鼎。)
    (高宗遇覽張濬疏奏,謂鼎曰)
高 宗:他日張濬與卿不和,必呂祉所致也。
趙 鼎:臣初與濬同政事,蒙陛下恩寵井隆,猶如兄弟。因呂祉離間,遂爾睽異。今張濬
    成功,當使之展盡底蘊,維持國運。
      濬當留,臣當去位。乞允臣骸骨歸鄉,此陛下之盛賜也。
高 宗:(帝曰)卿志何以遽促哉。如的願歸休,須亦待召濬還議之。
    (即下詔召張濬回朝。)
    (張濬承詔,率師還自鎮江,入見帝。)
張 濬:(帝曰)召卿回,欲議趙鼎去就計。
張 濬:趙鼎,國之元臣,多知舊政。陛下宜優詔留之以理朝廷。
    (高宗從張濬奏,遂寢其事。)
    (十二月,集群臣復議遷都。)
    (趙鼎與折彥質請帝回蹕臨安,以據天下之勝,而擊中原之望。)
張 濬:天下之事不倡則不起。三歲之間,陛下一再臨江,士風百倍。今六飛一回,人心
    解體。乞乘勝攻河南,而車駕幸建康。進則可以恢復故疆,退則以示金人不敢來
    寇也。
    (又言劉光世沉湎酒色,驕惰不戰,不可為大將,請罷之。)
趙 鼎:(趙鼎復執於帝前曰)擒劉豫而得河南固易然耳,能保金人不內侵乎。且光世累
    世為將,將卒多出其門,今無故而罷之,恐人心不安。
    (濬不悅。)
    (高宗止從張濬所議,大駕幸建康;罷劉光世淮西宣撫使職,降為萬壽觀使,以
    (其兵隸都督府,命呂祉節制之。)
    (趙鼎因與濬不合,求退益力。)
    (帝允其請,罷知紹興府。)
    
    
159**時間: 地點:
    (卻說通問使何蘚還自金國,入朝高宗,以洪皓之書奏聞,高宗始知太上皇帝及
    (太上皇后崩。)
    (帝得書,痛哭不勝情。)
高 宗:(下示諸臣曰)朕不能奉太上皇帝生事之道,死不能盡終葬之儀,誠天地罪人也
    。卿等何以見議?
張 濬:太上皇帝既已崩矣,陛下須當嚐膽圖報,請遵以日易月之制成服,得以爰整干戈
    ,駕征北漠矣。
    (高宗詔外朝從之,中宮仍循古禮,致喪三年。)
    (詔下,諸鎮咸知道君皇帝及寧德皇后鄭氏相繼而崩,皆發奮思致復仇雪恥。)
    (百官齊上表請遵以日易月之制,惟知嚴州府事胡寅上疏,請致喪三年,乞上衣
    (墨臨戎,以化天下。)
    (帝覽疏,欲遂終服。)
張 濬:天子之孝,不與士庶同。欲終三年之喪,必思所以奉宗廟社稷。今梓宮未返,天
    下塗炭,願陛下揮淚而起,斂發而趨,一怒以安天下之民。
    (帝從之,乃命濬草詔,告諭群臣。)
    (濬又請命諸大將帥三軍發哀成服,使中外感動。)
    (帝皆從之,隨以王倫為奉迎梓宮使如金。)
    (次日,張濬上疏,乞求退位。)
    (疏曰:陛下思慕兩宮,憂勞百姓,臣每感慨,的期誓殲敵仇。)
    (十年之間,親養缺然,爰及妻孥,莫之私顧。)
    (其意亦欲遂陛下孝養之心,拯生民於塗炭。)
    (昊天不弔,禍變忽生,使陛下抱無窮之痛,罪將誰執。)
張 濬:(念昔陝蜀之行,陛下命臣曰)我有大隙於北,刷此至恥,惟爾是屬。
    (而臣終隳成功,使敵無憚。)
    (今日之端,自臣致。)
    (乞賜罷黜,取進止。)
    (疏上,高宗不許。)
    (第四十七回 岳飛奏請立皇儲)
    (紹興七年正月,有徙都建康之命,作太廟。)
張 濬:(帝謂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邁,朕思之不遑寧處,今屈己講和,正為此耳。
    (言罷號慟甚戚。)
張 濬:(翰林學士朱震奏曰)陛下可循唐建中故事,請遙尊為皇太后,亦盡陛下孝思之
    意。
    (帝從之。)
    (廷臣有舉議北征者。)
    (高宗召岳飛赴行在。)
    (春三月,岳飛扈從至建康,帝升岳飛為湖北京西宣撫使進拜太尉,以王德、酈
    (瓊兵屬之。)
張 濬:(詔德、瓊曰)卿聽飛節制,如朕親行。
    (時韓世忠、張濬皆久貴立功,而飛少曾事俊為其列將,一 旦拔起,爵位與齊
    (,俊深忌之,始與之有隙矣。)
    (岳飛每朝見,數以恢復為意,以為劉豫者,金人之屏蔽,必先去之,然後可圖
    (。)
    (帝詳問其進取之機,飛因慷慨手疏上言。)
    (疏曰:臣自國家變故,以來陛下於戎伍,實有致身報國復仇雪恥之心。)
    (仗社稷威靈,粗立薄效。)
    (陛下錄臣微勞,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
    (一介賤微,寵榮超躐,有逾涯分。)
    (又蒙益臣軍馬,使濟恢圖。)
    (臣實何人,敢不報稱。)
    (臣謂金人立劉豫於河南,蓋欲荼毒中原,以中國而攻中國,粘罕因得休兵觀釁
    (。)
    (望陛下假臣日月,得便提兵直趨京洛,據河陽陝府潼關以號召五路叛將。)
    (叛將既還,王師前進,彼必棄汴而走河北,京畿陝右可以盡復。)
    (然後分兵濬、滑,經略兩河,則劉豫成擒,金人可滅。)
    (社稷長久之計,實在此舉。)
張 濬:(帝覽疏大悅)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
張 濬:(復召至寢閣,命曰)中興之事一以委卿。
    (飛退出,遂圖大舉。)
    (會帝以秦檜為樞密使,欲專主和議。)
    (及聞岳飛陳北伐之計,深忌之,言於帝曰)
秦 檜:岳飛所志,宏略過人,陛下可詔之詣都督府措置邊務,必見成效。
    (帝從之,即下詔著令岳飛詣都督府參贊軍事,自是岳飛見上有常也。)
    (飛因至都督府來見張濬,張濬與之握手極歡。)
    (二人依次序坐定,交論邊務事。)
謂 飛:(濬謂飛)副統制王德總戎已久,淮西軍所信服,吾欲以為淮西都統制,命呂祉
    以督府參謀領之,足下以為如何?
謂 飛:昔劉光世所部之兵,俱淮西反叛逃亡之徒,若調治制馭非其人,致變作亂如反掌
    之易耳。況王德統制酈瓊,並列輩也,豈肯相讓。
      一旦使居其上,必然不服,致生爭端,悔之晚矣。且呂尚書終是書生,未曾
    慣習軍旅,不足以服眾。若依飛論,當於大將中選名高望重能服諸將者委任之,
    方得妥帖。
張 濬:既王德、呂祉不足任,然則張竣楊沂中其人如何?
謂 飛:張宣撫飛之舊帥也,飛足曉其人,暴而寡謀,酈瓊平昔所不信服。沂中比王德才
    相上下,豈能御此軍哉。
張 濬:(濬怫然曰)濬固知非太尉不可受斯任也。
謂 飛:都督以正問飛,飛不敢不盡愚情以對,豈以得軍為念哉!
    (張濬不悅。)
    (岳飛即辭而出,自度有忤張樞密意,乃再上表乞終母制。)
    (表曰:草土臣岳飛札子奏:乞終守服,奉聖旨不允。)
    (伏望聖旨檢會所奏,特許臣終制。)
    (取進止。)
    (紹興七年某月日臣岳飛謹言。)
    (表上,朝廷見其哀切再三,准其終服。)
    (詔下,岳飛以張憲於鄂州總攝軍事,即日與子岳雲回至江州廬山,仍守母喪服
    (,不在話下。)
    
    
160**時間: 地點:
    (卻說張濬見岳飛辭解兵柄,大怒,上書奏)
張 濬:岳飛所請終母之制者,實欲並領劉光世淮西之軍,因失望乃推終母喪服求去,其
    意實在於要君也。
    (因保舉兵部侍郎張宗元監管岳飛人馬。)
    (雖是監領,實使管之矣。)
    (仍擢王德為淮西都統制,領劉光世人馬,以都督府參謀軍事兵部尚書呂祉節制
    (之。)
    (高宗皆准其奏。)
    (張宗元到鄂州,見岳飛所演部伍井井有法,繩然不亂,嗟歎不已。)
岳 飛:(因諭眾將曰)岳招討真將才也。爾等一依其法操習,不可更改。
張 濬:(張宗元即具奏曰)鄂州軍馬上下相和,將士銳氣,人懷忠孝,皆岳飛教養而成
    ,乞陛下優詔復任之。非惟朝廷倚仗為重,雖襄漢一路亦賴之以安矣。
    (奏聞,高宗大悅,即下詔召岳飛入朝。)
    (岳飛承詔,當日起離江州,迳趨建康朝見。)
    (高宗傳旨,令侍官引入便殿賜坐,因謂之曰)
因 謂:張宗元甚稱卿才,朕亦知之。
      卿亦知之。卿宜早定大計,以紓朕憂也。
    (岳飛避座,叩首流血奏曰)
岳 飛:陛下欲恢復,必先正國本以安人心,幸甚。
因 謂:(帝曰)前日婁寅亮亦言其事,意與卿同。
    (遂敕戶部官廣搜太祖之後有福氣聰明出眾者,送至朝廷。)
    (先選到趙伯琮留養宮中,稍長學業於資善堂。)
    (岳飛辭出,迳詣資善堂,見孝宗皇帝英明雄偉,退居私第而喜曰)
岳 飛:中興基本,其在是乎!
    (家人問其何如,飛曰)
岳 飛:適見聖天子社稷得人矣。
    (次日,高宗召岳飛入朝問軍旅,謂飛)
謂 飛:卿在軍中曾得良馬否?
謂 飛:馬不論其有力,在有德者,是為良馬也。臣昔有兩馬,甚愛其能,每一日料用數
    鬥,清水飲一石。
      水草不潔淨者,終不濫用。臣按重鎧而乘之,初不甚疾行,有百里之上,才
    見其能。自午至酉,還能行二百餘里,縱鞍甲不卸,亦無汗出。是馬受用雖多,
    卻不濫用。氣力雖大,卻不逞先,乃致遠之材也。因征楊么,此二馬相繼而死。
    臣今所乘之馬,一日料豆不過數升,水草皆不揀擇。臣方上馬,攬轡未定,便欲
    跑嘶而走。行無百里之許,力盡汗出,再不能動。此馬濫用雖少財易滿,氣力好
    逞則易乏,乃駑鈍之材也。
高 宗:(高宗喜曰)卿之議論甚高。
    (乃加以岳飛食邑五百戶,遣還江州駐紮。)
    (岳飛既退,次日上表辭解太尉之職。)
    (表曰:草土臣岳飛札子奏:五月二十五日進奏宮報內降白麻一道,除臣太尉。
    ()
    (臣聞命震驚,莫知所措。)
    (臣三具奏乞追寢恩命。)
    (今月初二日,准尚書省札子。)
    (五月三十日三省同奉聖旨,依累降詔旨不允,不得再有陳情者。)
    (伏念臣本無寸長,誤應器使。)
    (且陛下方以太上梓官未還,作興文武,雪恥群狄。)
    (高名大爵,正當謹與,以激勵天下。)
    (而臣何功,率先濫及?伏望聖慈特垂天鑒,察臣悃愊,原非飾辭,退還大命。
    ()
    (庶己微分少安,不陷清議。)
    (臣仰冒天威,不勝惶懼隕越之至。)
    (取進止。)
    (紹興七年六月初十日臣岳飛謹言。)
    (岳飛四上表,朝廷皆不准。)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