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 至 第四〇
31**時間: 地點:
(卻說相州湯陰人姓岳名飛,表字鵬舉,世以農為業。)
(其父岳和能勤儉節食,以濟饑者。)
(耕田有侵其地界,和即割與之,亦不與辯。)
(人借錢谷有負其債者,再不索齲由是鄉人皆感德之。)
(其妻姚氏尤賢,生岳飛時,有大禽若鵬,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未滿月,黃河內決,大水暴至,飛母抱飛坐在甕中,隨水沖激及岸邊,子母無
(事,人皆異之。)
(飛少負氣節,沉厚寡言。)
(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
(生有神力,十二歲時,能拽三百斤弓、八石之弩,嘗學射於豪士周同處。)
32**時間: 地點:
(一日,周同聚集眾士,於平野較射。)
其 人:(周同自逞其能,連中三矢,指謂飛曰)若能如此,方可言射。
謂 飛:請試。
(同即付其所射弓與飛。)
(飛接過弓來,離紅心一百餘步,左手挽弓,右手架箭,然飛終是力大,初弓一
(發破其筶,再發而中,亦連中三矢。)
與 飛:(同悅曰)觀君之力,較君之射,當以功名顯世也。
(飛拜謝,盡得其術,能左右射,隨發隨中,他人莫能及矣。)
(同既死,飛每遇朔望旦,親到其墓,悲哀痛哭。)
(嘗賣衣服與人,旋取酒肉紙燭,到周同墳上祭奠,拜哭罷,挽弓射三矢,後再
(拜而泣,隨埋其祭肉在墳塚之側,徘徊哀切,片時方歸。)
(每月朔望皆如此。)
33**時間: 地點:
(一日,其父問他要這衣服,飛終不言,以杖責之,亦無抱怨。)
(其父候他出外,暗暗察之,才知其所為。)
謂 飛:(父問飛云)爾所從人學射的,多有死者,為何單只泣祭於周同之墓?
與 飛:向日周公獨愛我厚,不消幾日,盡教我射法。今惜其死,無以酬報,但於朔望日
祭之,以盡其禮。
謂 飛:(父又問曰)墓前射三矢者為何?
與 飛:射三矢者,知吾射法由周君而精。
謂 飛:(父又問曰)埋祭肉者為何?
與 飛:此祭肉乃周君所享,飛不忍用。
與 飛:(父憐之,撫其背曰)使爾得為時用,必作殉國死義之士。
與 飛:但將父母遺體上報國家,有何不敢為!
謂 飛:(其父歎曰)我今得子如此,則無後憂矣。
(靖康間,見胡馬縱橫,宋兵畏縮,鄉中好漢皆來就他入山為寇。)
謂 之:(飛謂之)大丈夫不著芳名於史冊,而為鼠竊狗盜偷生於世可乎?
(乃令人於脊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以示不從邪之意。)
(後有人來尋他,就將脊字示之,以此相州豪傑多不從盜。)
(及聞知康王在相州招募軍士,其時父和已死,乃留妻李氏侍養老母,自辭家前
(來應募,因投見劉浩。)
(劉浩看岳飛一表非俗,人材出眾,心中暗喜)
劉 浩:壯士鄉貫、姓名?
岳 飛:離相州七十里湯陰人氏,姓岳名飛。聞康王開大元帥府,招募天下英雄,飛志圖
報效,不辭勞苦而來,所期有在,故願投見。
劉 浩:壯哉其志也!
岳 飛:康王招募榜文,經掛半月,四方豪傑來應者,各專其任。賢士今來,欲得何職?
岳 飛:當今胡馬出入,中原播亂,得人出將入相,奠安華夏,百戰百勝,能掃開沙漠,
迎還二聖,取天下如反掌,救黎民於塗炭,此飛之素志矣。至於碌碌卑任,隨時
興廢者,非飛之所願也。
(劉浩聽罷大驚,急下階,以手攜飛於上坐曰)
劉 浩:素聞閣下擒劇賊陶竣賈進和之名,未曾識面,今來為國出力,非獨某一人之幸,
實天下社稷之幸也!我明早引見,康王必重用閣下。
(飛拜謝。)
(次日康王升府堂,眾官僚參見已畢,劉浩引進岳飛。)
(飛拜伏階下。)
劉 浩:昨日此人不憚馳驅,遠來應募,臣觀其蘊,才智充裕,實堪任用,故敢薦來見王
。
(康王看岳飛果是壯貌魁梧,大悅,謂飛)
謂 飛:即目磁、相二州界上,盜賊猖獗,與你數百騎,前去收捕。候在有功,遂補爾官
職。
(岳飛得令,即拜辭康王,領軍出離相州。)
(忽哨馬報見,有賊首吉倩,聚眾數十萬,劫掠州縣。)
(岳飛見說,遂紮下人馬,吩咐手下)
岳 飛:不可亂動,待我領四人前去收捕此賊。
(言畢,率四騎逕奔賊營。)
(守寨門者支當不住,直到吉倩帳前下了馬,眾賊驚恐,一時不知誰人。)
岳 飛:(岳飛呼吉倩等謂之曰)如今胡虜不順天道,圍逼京師,欽宗蠟丸詔旨,命御弟
康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招兵募馬,入救京城,有功者就便升賞,爾眾人正好輔
義立功,留芳史冊,積其富貴,傳於子孫,豈不美哉!如今潛居草莽之間,偷生
為活,豈是長久之計?今我上奉康王令旨天下兵馬大元帥印榜,特來招諭,爾等
奮其忠義,同救君父,正是轉禍為福之秋,反邪歸正之日,眾人何不自省?若不
從我所勸,明日康王大發人馬剿捕,爾等得與妻女相守否?
(吉倩等素知岳飛之名,且被其志誠所感,即置酒款待岳飛。)
(飛亦盡其情而飲,全無疑慮。)
(吉倩忽然淚下,起謂飛)
謂 飛:我等搶掠相、磁二州,作禍深重,今受將軍來招,倘隨將軍去,雖康王見恕,今
元帥所招,皆是相、磁二州豪傑,必然殺我,不如且潛身於此,苟延歲月,以盡
餘喘矣。
岳 飛:今康王以仁義舉兵,招納四方豪傑,賞罰最明,誰敢違軍令擅自殺人以報私讎者
乎!
岳 飛:(岳飛對天折箭為誓)若有誤殺爾等,上天后土可鑒,予與此箭同!
(飛開諭再三,賊皆受命。)
岳 飛:(內有一賊起身大怒,高叫曰)吉大哥休聽此言而自送死!
(言罷,向前以拳劈岳飛。)
(岳飛大怒,只一拳,正打著賊人左眼,血流滿面,睛珠突出,賊人倒地。)
(岳飛進前,左手扯住吉倩衣領,右手拔劍,謂吉倩曰)
岳 飛:爾等若肯從我反邪歸正,萬事皆休。若道半聲不從,爾今性命只在目下!
岳 飛:(吉倩驚恐,雙膝跪下曰)願隨將軍歸順!
(其餘賊黨羅拜於前,乞求寬恕,解甲受降者,凡三百八十餘人,同到相州,進
(大元帥府拜見康王。)
(康王大喜,就封岳飛為承信郎,吉情為偏校,其餘皆受重賞,此兵就與岳飛管
(掌。)
(康王遂命延禧草詔,曉頒諸郡。)
(不數日,河北都漕運張想、京東漕運黃潛善,各領兵來會;惟中山、慶保二處
(被虜攻圍,不得達元帥府。)
(康王又遣使命,招劇賊楊青、常景等皆來順應,又得萬餘眾。)
(自是威聲大震,中原有復興之勢矣。)
(康王剋日統眾離了相州,欲速救京師之圍。)
(大軍前抵黃河,哨馬還,馳報黃河未凍,不可渡。)
(眾軍相顧驚愕。)
(康王即下車步行,至河邊,密禱於天地河神)
康 王:康王本為父兄受莫伸之辱,黎元罹無辜之禍,京師告急,社稷傾危,使祖宗靈氣
未泯,天意復回,此河即凍,渡吾諸軍。如其不然,隨受汨沒。
(康王禱畢,忽見濃雲密布,朔風競起,吹得岸上人馬寒不可立。)
(片時間,風息雲開,眾人視黃河,盡皆凍合。)
(康王大喜,速令諸軍渡河。)
(不移時,眾兵渡了黃河。)
(將近開德地界,前軍報山坡後旌旗飄舞,戈戟如銀,不知何處軍馬。)
(康王驚疑,彼軍來近中軍,主將迳迎康王。)
(康王一見大悅,且看此人是誰?身懷忠義膽,志敵千人軍,乃磁州留守宗澤是
(也。)
(因得康王草詔,統兵二千餘人,自磁州來會,正好此間相遇。)
康 王:(康王撫慰之曰)自離相州,已避金人追捕之厄。今日復得與留守相會,實天幸
矣。
宗 澤:深賀大王脫金人之禍,誠出崔府君之默佑也。
(康王亦以為然。)
(是日,大軍進入開德府,會集各處兵馬。)
(時信州府守臣楊祖募兵一萬、馬一千匹至,潞州知州王麟領兵一千繼至,有張
(竣苗傅、楊沂中、田師中皆領兵至。)
(康王大喜,重頒賞賜,犒勞諸軍。)
(次日,康王車駕離開德府,將抵李固渡。)
(哨軍回報,李固渡有金家人馬守把,不能前進。)
康 王:(康王聞報失色)誰可退金兵,保車駕過李固渡?
(言未畢,麾下轉過劉浩,向前言曰)
劉 浩:臣舉一將可退金兵,以保車駕無虞。
康 王:誰人?
劉 浩:昔在相州收捕強盜吉倩者、現居承信郎岳飛,此人可去。
康 王:然。
(即遣人宣過岳飛,令將所領人馬,前往李固渡剿退金兵。)
(賜飛盔甲、戰袍、鞍馬、兵器。)
(飛受賜,即拜辭康王,領兵出城,依水草屯下大營,吩咐部將吉倩等曰)
康 王:金兵雖是人眾,彼以我南朝無人敵對,其志已驕,你來日初陣,須用出力,我引
兵從後救應,必不致誤。如違吾令者,立斬!
(眾人得令,俱各整備出戰。)
(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34**時間: 地點:
(卻說岳飛次日部領眾軍,在李固渡平川間排下陣勢,遙望見金家一座軍營,緊
(靠河邊屯紮,沿河俱列旗幟,,各有營寨,只不見金兵來往,不知何意。)
岳 飛:此金將知我軍來,按兵不動,待我兵過了渡,卻舉暗號,那時人馬方出,與我敵
對。
爾等且照各營守禦,待我對敵之時,隨機應變。
(岳飛號令未畢,忽沿河甲光映日,旗影翻天,早有一員金將,一匹馬跑出營來
(。)
(飛視其人,黑臉剛須,睜開環眼,乃金將完顏帖木兒,大叫一聲)
其 人:宋家不怕死的,敢來爭我李固渡?
守陣者出馬!
(只見宋陣門旗開處,一將當先,乃岳飛副將吉倩出馬。)
(吉倩更不打話,舉槍直刺。)
(完顏帖木兒拍馬舞刀來迎。)
(二騎相交,戰不到十合,完顏撥馬望本陣逃走。)
(吉倩見金兵陣動,勒馬從後趕去。)
(將近金營,完顏放起信炮,只見四下伏兵盡起,把吉倩圍在垓心。)
(吉倩見氣勢不利,撥回戰馬突圍而出,直奔回宋營。)
(完顏率金兵亂殺將來,正遇岳飛救應軍到,阻住金兵。)
(岳飛怒氣激烈,大罵曰)
岳 飛:羯奴不順天道,興兵侵我中國,苦我生靈,今日早早席捲而退,萬事皆休。如不
然,立教爾輩身膏草野,命沒黃泉!
其 人:(完顏帖木兒大怒曰)爾宋家有甚強將,敢出大言!
(舞刀直奔岳飛。)
(岳飛舉槍來迎,戰上數合,岳飛賣個破綻,虛掩一槍,往東南便走。)
(完顏帖木兒不捨,一 直趕來。)
(岳飛看其來得近,按住金槍,綽起鋼鞭,望金將當門打下。)
(完顏帖木兒措手不及,翻身便倒,只見眼睛突出,腦髓迸流,死於馬下。)
(岳飛既打死完顏帖木兒,驅動眾軍亂殺,殺死金兵僵屍數里,奪得輜重牛馬無
(算。)
(岳飛鳴金收軍,遣人報知康王,請車駕過李固渡。)
35**時間: 地點:
(卻說康王得岳飛捷音大悅,重賞其功,轉升飛為成中郎,下令大軍過了李固渡
(,進大名府屯紮。)
(忽羽書馳報,東京圍困將危,作急會兵來救。)
(康王聞此消息,與眾將議曰)
康 王:目下大軍尚未來到,東京求救仍緊,爾眾人有何高見?
劉 浩:(劉浩出曰)臣願先領兵救東京之圍,大王可會集軍馬,隨後赴應。
康 王:必須得一智勇之將副之乃可行。
康 王:(言未畢,班將中轉過一人出曰)臣雖不才,願與劉浩同往。
(嚴康王視之,見其人身長七尺,腰大數圍,面如傅粉,唇若抹朱,鼻似懸膽,
(眼相刀裁,端的智勇並兼,武文皆會。)
(此人是誰?乃是成中郎岳飛也。)
康 王:(康王一見大喜)得君同往,寡人無憂矣。
(賜酒三杯,著與劉浩齊救東京。)
(以岳飛為前部先鋒,劉浩為前部主將,點起馬步精兵一十萬,即日起行。)
(劉浩二人領命,辭康王,出離大名府,部眾軍分作三隊,望東京進發。)
(將到渭州,紮下營柵。)
劉 浩:(劉浩謂岳飛曰)將軍可乘我戰馬,帶領百餘騎,往黃河邊境上哨探金兵聲息如
何,然後我這裡方好進兵。
(岳飛即辭別主將,率領人馬,前到黃河北岸。)
(暫將人馬休息片時。)
36**時間: 地點:
(彼時黃河已凍,金兵忽然大至。)
(眾人驚恐,便欲勒馬奔回本營。)
謂 眾:(飛謂眾)金兵雖眾,不知我之虛實。我若回走,使賊人知我兵少勢虛,乘眾來
追,我等死無葬身之地。今趁他人馬才過黃河,隊伍未定,偶然遇我,不知我有
多少人馬,爾等扎住了陣腳,各下馬蘇歇,觀我殺之,必然取勝。
(岳飛言畢,騰身上馬,單刀匹馬,衝入金家營裡來。)
(正遇一員梟將,舞刀而前,望岳飛面門砍下。)
(岳飛大怒,更不打話,用神力將刀直砍將去,只一下,不想正中虜將的刀,入
(刀有一寸多。)
(正在搖拽之間,那岳飛再展神力,把刀拽出來,只一橫,剛過去把虜將的頭連
(甲帶頸砍落塵埃。)
(胡兵見殺了主將,各亂散逃走。)
(岳飛砍了首將,見其陣亂慌,催動戰鼓,眾將一齊向前,殺得胡兵屍橫曠野,
(血流成渠,眾軍願倒戈納降者聲震山嶽。)
(於是,岳飛鳴金收軍,奪得馬匹輜重不可勝數。)
(回見劉浩,具以破賊之事說遍,且將眾軍功勞逐一記之,犒賞已畢。)
(劉浩將岳飛功勞奏聞康王。)
(康王大喜,升岳飛為秉義郎。)
(於是移前後軍馬,屯紮於濟州,不提。)
(話分兩頭。)
37**時間: 地點:
(卻說金國遣吳開、莫儔入京,集百官議立異姓。)
(執僉書樞密院事張叔夜、御史中丞秦檜,以去時推立異姓,眾莫敢出聲。)
(久之,計無所出。)
(王時雍問於開、儔二人,微言敵意在張邦昌。)
(時雍未以為然。)
(適宋齊愈至自金營,書『張邦昌』三字示之,時雍乃決,遂以張邦昌姓名寫入
(議狀。)
叔 夜:(張叔夜不肯署狀)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因移書金師,請立天子以慰民望。)
(金執置軍中,太常寺主簿張濬、開封寺開曹趙鼎、司門員外郎胡寅,皆逃入太
(學中,不書名。)
(王時雍諭眾以立邦昌意,眾唯唯,獨太學生難之。)
(范瓊恐阻折,遣歸學舍。)
(時雍先署狀,以率百官。)
(御史馬伸乃與御史吳給,約秦檜共為議狀於金師,極言願復嗣君以安四方。)
(且諭張邦昌當上皇時事宴游,黨附權奸,蠹國亂政,社稷傾危,實由邦昌。)
(金人怒,執檜去。)
(丁酉歲,金人奉冊寶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冊即位,國號大楚。)
(遂升文德殿受賀,遣閣門傳令勿拜。)
(王時雍率百官遽拜之,邦昌但東向拱立。)
(閣門舍人吳草率內執事官數百人,皆先殺其妻子,焚所居,降舉義木金門。)
(范瓊詐與合謀,令悉棄兵仗,乃從後襲之,殺百餘人,捕革並其於皆殺之,又
(擒斬十餘人。)
(是日天日無光,百官慘然。)
(邦昌亦變色,唯吳開、莫儔、范瓊等欣然以為有佐命之功。)
(邦昌心不安。)
(唯時雍每於邦昌前言事,必稱『臣啟陛下』,邦昌斥之。)
叔 夜:(時雍勸邦昌坐垂拱殿以見金使,呂好問曰)宮省故吏,驟見御正衙,必有不憤
之意。倘有不測,奈之何哉。
(於是邦昌心中疑懼,恐生後患,尊哲宗廢后孟氏為元祐皇后垂簾聽政,遣使奉
(迎康王於齊州。)
(先是,呂好問謂邦昌曰)
康 王:相公真好立耶?抑姑塞敵意而徐為之圖也?
叔 夜:(邦昌曰)是何言也?
康 王:(好問曰)相公知中國人情所向乎?
特畏女真威耳。女真若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帥在外,元祐皇后在內,此
殆天意。盍亟還政,可轉禍為福。且省中非人臣所處,為今計者,當迎元祐皇后
,請康王早正大位,庶獲保全。
(癸卯歲,邦昌乃尊元祐皇后為宋太后,入御延福宮,而遣人至濟州請康王。)
康 王:(好問又謂邦昌曰)天命人心皆歸康王,相公先遣人推戴,則功無在相公右者。
若撫機不發,以致他人聲罪致討,悔可追耶。
(邦昌乃復遣謝克家往迎。)
(康王不允,謝克家曰)
康 王:張邦昌知天命人心皆歸大王,遣臣迎大王往金陵即大位。
(王意未決。)
康 王:(將帥中轉過副元帥宗澤曰)張邦昌陰與金人結交,而即偽位。今日此賊恐天下
共誅之,故有此請,其言未可深信。伏望殿下開府於南京,其金陵乃祖宗受命之
地,取四方之中,容易漕運。
(王允其請,就命宗澤部領各營將士,護駕南行。)
(以辛彥宗為先鋒,統制丁順副之。)
(祁超為前軍,統制王澈副之。)
(張瓊為左軍,統制孔彥威副之。)
(張濬為中軍,統制趙俊副之。)
(苗傅為右軍,統制劉浩副之。)
(范實為後軍,統制張換副之。)
(復命楊惟中都統制,即日整點人馬起行。)
(次日,康王大軍正行之際,鄜州路經略使張深、陝州守臣劉光世領兵從陳州來
(會。)
(二人拜見康王。)
(康王大悅,即封光世為都提舉。)
(車駕到虞城,西道都總管孫昭遠等領兵相會。)
(五月癸未,康王兵到南京應天府。)
(次日,王詣鴻慶宮朝見諸臣,各依序而列。)
(有徐秉哲等送法服冠冕乘輿車駕到,張邦昌亦到,朝見康王,伏地號哭請罪。
()
康 王:(康王撫諭久之)卿之事,吾已知矣,不必再敘。
(邦昌拜謝。)
(眾臣復進議勸康王即位。)
(康王因見眾臣力請不已,以是年五月庚寅朔旦即皇帝位於南京,廟號高宗皇帝
(。)
(第九回 李綱奏陳開國計)
38**時間: 地點:
(卻說康王因群臣之請,即位於南京,改元建炎,大赦天下。)
(詔曰:
( 誤國害民如蔡京、童貫、王黼、朱勔、孟昌齡、李彥、梁師成、譚稹,及
(其子孫見流竄者,更不復敘。)
(又詔云:民貸常平錢,悉與蠲赦,青苗錢罷去。)
(祖宗上供,自有常數,後緣歲增,不勝其弊,當裁損以紓民力。)
(比來州縣受納租稅,務加概量,以規出剩,可令禁止。)
(應臨難死節之臣,許其家自陳。)
(應違法賦斂與民間疾苦,許臣庶具陳。)
(辛卯,尊元祐皇后為元祐太后,詔改宣仁皇后。)
(榜文播告中外,止貶蔡確、蔡子、刑恕等。)
康 王:(十月,罷耿南仲,議者謂)陛下欲進兵京城,為南仲父子所阻。
高 宗:南仲誤淵聖,天下共知,朕嘗欲手劍擊之。
(命南仲安置南雄州。)
(又論主和誤國之臣如李邦彥、吳敏、蔡懋、李?、宇文虛中、鄭望之、李鄴等
(,各竄嶺南軍州。)
(以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同知樞密院事。)
(遙尊乾龍皇帝為孝慈淵聖皇帝,尊哲宗廢后孟氏為元祐太后。)
(以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五 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
(大赦天下,改元建炎,召李綱為尚書右僕射。)
(先是綱再貶寧江。)
(金兵復至,淵聖誤和議之非,召綱為開封尹。)
(行至長沙,即率湖南勤王之師入援,未至而京城失陷,至是召拜右相。)
(時黃潛善、汪伯彥二人倚有攀附之功,不得為相,而召李綱,二人甚不悅。)
(李綱至京,入朝高宗,固辭相位。)
(不允,只得就職。)
因 上:(因上疏曰)興衰撥亂之主,非英哲不足以當之。惟其英,故用心剛,足以臨大
事,而不為小故之所搖;惟其哲,故見善明,足以君子而不為小人之所間。在昔
人君,體此道者,惟漢之高、光,唐之太宗,本朝之藝祖、太宗。願陛下以為法
。
高 宗:(高宗深嘉納之)朕欲因民心奮厲,六軍效勇,直出太原、雲中,掃清胡虜,迎
還二帝,卿以為何如?
李 綱:陛下初登大寶,遠方之民猶未週知。即今河北,經虜賊殘破,民無適從,正宜班
詔,宣示遠近,使兩河百姓知中國有主,各引領而望義旗。那時陛下征伐一行,
豪傑響應,親率六軍,直抵沙漠,金兵不患不滅,二聖不患不回,天下幸甚!
(高宗大悅。)
李 綱:(正議論間,忽閣門大使奏曰)監察御史張所公幹回。
李 綱:張所深得河北民心,陛下正可與計大事。
(高宗即命宣人內殿。)
(張所入見帝。)
(起居畢,帝勞之曰)
張 所:近聞卿往河北募其兵士,得幾何?
張 所:臣披罪謫置江州,時河北居民被金兵屢屢打攪,不得安生。及臣以聖德宣佈招募
之,始知朝廷不棄斯民,來應募者,近十七萬人。
高 宗:(高宗大悅)此卿之功能也。
張 所:皆出陛下洪福。
因 上:河東、河北,天下之根本。昨者誤用奸臣之謀,始割三鎮,繼割兩河,民兵無所
係望,陛下之事去矣。
張 所:(帝曰)執政者每請朕居京城,卿意如何?
張 所:陛下若居京城,實有五利:奉宗廟、保陵寢,一也;慰安人心,二也;係四海之
望,三也;釋河北割地之疑,四也;早有定處,而一意於邊防,五 也。夫國之
安危,在乎兵之強弱,與將相之賢不肖,而不在乎都之遷與不遷也。誠使兵弱而
將士不肖,雖曰渡江而南,安能自保!
(帝然之,欲以國事付張所。)
(黃潛善等力譖之,帝遂不果。)
39**時間: 地點:
(卻說李綱自入朝後,高宗五日不召之議論國政。)
(時六月己未朔,李綱入對,內廷見帝,涕淚交流,帝亦為之動容。)
李 綱: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而朝廷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賊既登城矣,猶假
和議已定之說,以疑四方勤王之師。凡都城子女玉帛、乘輿服御、歷代所傳寶器
,下至百工技藝,無不捲擄而去。然後劫遷二聖,並東宮、后妃、嬪御、親王、
宗室,凡係於屬籍者,悉驅以行。遣奸臣傳命,廢滅趙氏,而立張邦昌偽號大楚
。在京侍從百官,皆北面屈膝,奉賊稱臣,莫有一能死節者。自古夷之禍中國,
未有若此之甚。賴天佑我宋,使陛下總師於外,為天下臣民之所推戴而承大統,
此非人力,乃天授也。然而興衰撥亂,持危扶顛,內修政事,外攘夷狄,以撫萬
邦,以還二聖,皆責在陛下與宰相。更得有大過人之智略者,相與圖治,以成中
興之業,天下幸甚。
因 上:朕知卿忠義智略甚久,在靖康時,用力為多。只為同列所不容,故使卿以非罪去
國,致國家有禍如此。那時朕嘗要在淵聖皇帝前言,欲使夷狄畏服,四方安寧,
必須用卿方可。
今朕眇然以一身托於士民之上,賴卿左右扶持,以濟艱危。朕意已決,卿勿
固辭。
李 綱:(李綱叩首泣謝)臣未到朝行在數十里間,聞御史中丞顏岐奏臣為金人所惡,不
當為相;張邦昌金人所喜,宜增其禮,欲使陛下置臣於閒地。然臣愚蠢,但知趙
氏,不知有金人,更望聖慮有以審處於此。
因 上:岐嘗有此言,朕告之以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之所喜。岐無辭而退,此言卿不足
卹。
(綱退出。)
(次日上與群臣議及李綱忠義,侍臣皆奏聖上欲創中興之業,非李綱不可。)
(帝復宣綱入內廷議政。)
(使臣去不多時,綱披命隨使者入,見帝於內殿,同執政奏事訖,留身奏上曰)
使 者:自古人主,惟論一相。相得其人,則朝廷正而天下之事舉;相非其人,則朝廷亂
而天下之事廢。方承平無事之時,猶當考論其朝,而況艱難多事之際乎?譬如負
重致遠,力只足以勝百斤,而使之荷千鈞之重,則必顛踣於道路矣。以今日國勢
觀之,外則強敵凌侮,二聖在其掌握中;內則兵力單弱,四方盜賊竊發,殘破州
縣者,不可勝數。朝廷之上,僭偽之臣,方且保崇信任,與聞國政。州縣之間,
官吏廢弛,顧望進退,視朝廷號令如不聞。當此之時,雖聖賢馳騖,有所不足,
而欲以臣之迂疏,獨任其責,雖三尺之童,有以知其難也。《易》稱,『鼎折足
,覆公饣束』。而孔子以謂智小而謀大,力小而重言,不勝其任也。伏望聖慈博
選天下之有才智者為相,仰佐陛下,共濟艱難;而臣憂患餘生,得以退藏於深渺
,不勝幸甚!
高 宗:卿素以忠義自許,豈可於國家艱危之時,而自圖安閒?朕決意用卿,非在今日,
社稷生靈,賴卿以安,卿其莫辭。
使 者:(綱感泣再奏曰)臣愚陋無取,不意陛下知臣之深也。然今日之事,持危扶顛,
以創業為法,而圖中興之功,在陛下而不在臣。昔管仲語齊桓公曰:『不能知人
,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
能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夫知人能信任之,而參以小人猶足以害霸,況
於為天下而欲建中興之業乎?靖康之初,淵聖皇帝慨然有圖治之意。而金人退師
之後,漸謂無事,不能分別邪正,進君子退小人。而賢否混淆,是非雜揉,且和
且戰,初無定議。至其晚節,專用奸佞而黜忠良。虜騎再來,遂有宗社不守之變
。如臣者,徒以愚直好論事,為眾人不容於朝,使總兵於外,而又不使之得節制
諸將。那時臣自度不足以任責,乞身以退,而又百端讒譖,竄逐遠方,必欲殺之
而後已。賴淵聖察臣孤忠,特保全之,卒復召用,然已無及矣。不想今日遭遇陛
下龍飛,初無左右先容之助,從彩虛聲者,加識擢付以宰柄。顧臣區區,何足以
仰副圖任責成之意!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如臣孤立寡與,更望聖慈察管
仲害霸之言,留神於君子、小人之間,使臣得以盡志畢慮,圖報涓埃,雖死無憾
。
昔唐明皇欲相姚崇,崇以十事邀說,皆中一時之病,類多施,後世美之。臣
常慕其人。今臣亦敢以十事仰干天聽,望陛下量其可行者,願賜施行,臣乃敢受
命。
高 宗:(帝曰)卿有言,許直奏毋隱。朕當審而行之。
(綱即出札子奏陳:一曰議國是。)
(謂中國之御四夷,能守而後可戰,能戰而後可和。)
(而靖康之末皆失之。)
(今欲戰則不足,欲和則不可,莫若先自洽,專以守為策矣。)
(吾政事修,士氣振,然後可議大舉也;二曰議巡幸。)
(謂車駕不可不一到京師,見宗廟以慰都人之心。)
(度未可居,則為巡幸之計。)
(以天下形勢而觀,長安為上,襄陽次之,建康又次之,皆當詔有司預為之備;
(三曰議赦令。)
(謂祖宗登極,赦令皆有常式。)
(前日赦書,乃以張邦昌偽赦為法,如赦惡逆及罪廢官,盡復官職,皆泛濫不可
(行,宜悉改正以法;四曰議僭逆。)
(謂張邦昌為國大臣,不能臨難死節,而挾金人之勢,易姓改號,宜正典刑,垂
(戒萬世;五曰議偽命。)
(謂國家更大變,鮮仗節死義之士,而受偽官以屈膝於其庭者不可勝數。)
(昔肅宗平賊,污偽命者以六等定罪,宜仿之以勵士風;六曰議戰。)
(謂軍政久廢,士氣怯惰,宜一新紀律,信賞必罰;七曰議守。)
(謂敵情狡獪,勢必復來,宜於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敵衝;八曰議本政。)
(謂政出多門,紀綱紊亂,宜一歸之於中書,同朝廷尊;九曰議久任。)
(謂靖康間進退大臣太速,功效蔑著,宜慎擇而久任之,以責成功;十曰議修德
(。)
(謂上始膺天命,宜益修孝弟恭儉,以副四海之望,而致中興也。)
(李綱奏陳十事,高宗皆令留榻上,待詳觀有當施行者降出。)
(綱退。)
(次日,降出議國是、巡幸、赦令、戰、守五事施行,餘皆留中。)
(綱又與執政同奏事於內殿,進呈議國是札子。)
因 上:今日之策,正當如此,可付中書省遵守。
(次進呈議巡幸札子,上促留守司修治京城,只備車駕,還闕俟謁宗廟。)
(詔永興軍襄陽府、江寧府,增葺城池,量修宮室、官府,以備巡幸。)
(餘三事皆依次修舉。)
因 上:(綱復奏曰)臣愚瞽,輟以管見十事冒瀆天聽,已蒙施行五事。如議本政、久任
、修德三事,無可施行,自應留中。所有議張邦昌僭逆及受偽命臣僚,此二事皆
今日政刑之大者,乞陛下降處。
因 上:是二者,眾臣中有與卿議論不同,更待款曲商量,然後行之。
李 綱:邦昌僭逆之罪顯然明白,無可疑者。天下皆謂邦昌處虜中歲餘,厚結虜酋,得其
歡心,故破都城,遷二聖、東宮,盡取親王宗室以行,邦昌蓋與其謀,此固不可
知。然邦昌當道君朝在政府者幾十年,淵聖即位,首擢為相,奉使虜中,方國家
禍難之時,如能以死守節,推明天下所以戴宋之義,以感動其心,則虜人未必不
悔禍而存趙氏。邦昌方自以為得計,偃然當之,正位號、處宮禁者,月有餘日。
虜騎既退,四方勤王之師集,邦昌擅降偽詔以止之。又遣郎官分使趙野、翁彥國
等,皆齎空名告身數百道以行。及彥國等囚其使,而勤王之師日進。邦昌知天下
之不與也,不得已乃請元祐太后垂簾聽政,而議奉迎。邦昌僭逆始末如此,而議
者不同,臣請以《春秋》之法斷之。《春秋》之法,人臣無將,將而必誅。趙盾
不討賊,則書以弒君。今邦昌已僭位號,賊退而止勤王之師,非特將與不討賊而
已。其罪為何如?昔劉盆子以宗室當漢室中衰,為赤眉所立,其後以十萬眾降光
武,待以不死。今邦昌以臣易君,其罪大於盆子。不得已以身自歸於朝廷,既不
正其罪,而又尊崇之以為三公,又使得以參與國政,此何理也。議者又謂邦昌能
全都城之人與宗廟宮室,不為無功。而陛下登極,緣邦昌之奉迎。若無邦昌,則
陛下何以自明。臣皆以為不然。譬之巨室之家,偶遭寇盜,主人之戚屬悉為驅虜
,而其僕欲掩家室奴婢而有之。幸主人者有子自外歸,迫於眾議,不得已而歸其
所有,乃欲遂以為功,可乎?今陛下之立,天下臣民之所推戴,邦昌何力之有。
方國家艱危,陛下欲建中興之業,當先正朝廷,而反尊僭逆之臣,何以示四方。
(高宗因李綱劾奏邦昌之奸意切,乃令小黃門宣黃潛善、汪伯彥、呂好問等問之
(。)
高 宗:(帝顧呂好問曰)昔虜騎犯京,卿在城中知其詳,謂當如何?
李 綱:(好問對曰)邦昌僭竊位號,人所共知。既已自歸,惟陛下裁處。
高 宗:吾欲遠竄邦昌以塞眾議,爾等以為當乎?
李 綱:(好問復奏曰)昔德宗幸奉天之時,不挾朱?以行,後以為悔。陛下莫如寬貸邦
昌,以留左右。
李 綱:呂好問之言,首尾兩端,且援朱?以為詞。且德宗之狩奉天,朱?蓋未反也。姜
公輔以其得涇軍心,恐資以為變,請挾以行,德宗不聽,而其後果反。今邦昌僭
逆,豈可使之在朝廷,使道路人指叫曰:此亦一天子哉。
高 宗:(因泣拜曰)臣不可與邦昌同列,正當以笏擊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罷臣職,
勿以為相。
(帝感動。)
汪伯彥:(汪伯彥亦曰)李綱氣直,臣等不及。
高 宗:卿欲如何處置?
李 綱:邦昌之罪,理當誅夷。
陛下以其嘗自歸貸,免死而遠竄之。其受偽命者,謫降之可也。
(高宗允奏,詔竄邦昌,安置潭州。)
(受偽命臣僚王時雍、吳開、莫儔、李覿等皆貶遠方,後並賜死。)
(贈劉韋合為資政殿大學士,李若水為觀文殿學士。)
(詔諸路訪死節之臣以聞。)
(次日,李綱入對內廷)
李 綱:近世大夫寡廉恥,不知君臣之義。靖康之禍,能仗節死義者,在內惟劉韋合、李
若水,在外惟霍安國,願加贈恤。
(帝從其請,又贈安國為延康殿學士。)
(即日封李綱兼御營使。)
(因詰國勢及靖康以來之得失,綱遂)
李 綱:今國勢不逮靖康間遠甚,然而可為者,陛下英斷於上,群臣輯睦於下,庶幾靖康
之弊可革,而中興可圖。然非有規模而知先後緩急之序,則不能以成功。夫外御
強敵,內銷盜賊,修軍政、變士風、裕邦儲、寬民力、改弊法,省冗官,誠號令
以感人心,信賞罰以作士氣,擇帥臣以任方面,選監司、郡守以奉行新政,俟吾
所以自治者。政事已修,然後可以問罪金人,迎還二帝。此謂規模也。至於所當
急而先者,則在於料理河北、河東。蓋河北、河東者,國之屏蔽也。料理稍就,
然後中原可保,東南可安。今河東所失者,恒、代、太原、澤、潞、汾、晉,餘
郡猶有也。河北所失者,不過真定、懷、衛、濬四州,其餘二十餘郡,皆為朝廷
守。兩路士民兵將所以戴宋者,其心甚堅。皆推豪傑以首領,多者數萬,少者亦
不下萬人。
朝廷不因此時置司遣使,以恩慰撫之,分兵以援其危急,臣恐糧盡力疲,坐
受金人之因,雖懷忠義之心,援兵不至,危迫無告,必且憤怨朝廷。金人因得撫
而用之,皆精兵也。莫若於河北置招撫司,河東置經制司,擇有才略者為之。使
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棄兩河於敵國之意。有能全一州、復一郡者,以為節度
、防禦團練使,如唐方鎮之制,使自守。非惟絕其從敵之心,又可資其禦敵之力
,使朝廷永無北顧之憂,最今日之先務也。
李 綱:(帝善其言,問曰)誰可以任其職?
李 綱:張所、傅亮二人,才智充足,可當其任。
(高宗即封張所為河北路招撫使,傅亮為河東路招撫使。)
(是日,二人領職已去。)
40**時間: 地點:
(卻說宗澤在襄陽,聞金人有割地之謀,遣人入京上疏,奏知高宗。)
(高宗設朝,閣門大使進上宗澤章疏奏。)
(高宗於御案揭開視之。)
(其疏云:天下者,太祖之天下。)
(陛下當兢兢業業,思傳之萬世,柰何遽議割河之東西,又議陝之蒲解乎?自金
(人再至,朝廷未嘗命一將、出一師,但聞奸邪之臣,朝進一言告和,暮入一說
(以乞盟,終至二聖北遷,宗社蒙恥。)
(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朝黜陟,以再造王室。)
(今即位四十日矣,未聞有大號令,但見刑部指揮雲,不得騰播赦文於河之東西
(、陝之蒲解者,是褫天下忠義之氣,而自絕其民也。)
(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
李 綱:(帝覽其言而壯之,因問李綱曰)宗澤其人可任否?
李 綱:陛下欲中振王室,綏復舊邦,非澤不可。
高 宗:(帝笑曰)澤在磁州時,凡下令一切聽於崔府君。
李 綱:古人亦有用權術假於神以行其令者,如田單是也。澤之所為,恐類於此。
京師根本之地,新經擾攘,人心未安,非得人以鎮撫之,不獨外寇為患,亦
有內變可憂。使澤當職,必有可觀。
(帝大悅,即封澤為東京留守知開封府事,遣使者齎誥命詣襄陽見宗澤。)
(宗澤正府中議事,聞天朝有使命來到,即出帳迎接。)
(使者宣諭聖諭聖旨已畢,澤叩首謝恩領受。)
使 者:(遂排筵席款待使臣)朝廷眾臣節目,誰人秉政?
(使臣以李綱為對,澤曰)
宗 澤:靖康之初,若用此人為政,豈有二聖塵蒙之禍?今李丞相復用,天下百姓蒙福矣
!
(酒罷,打發使人回朝,自走馬赴任。)
(前至東京按視,樓櫓盡廢,兵民離居其中,盜賊縱橫,人情洶洶,並不得安業
(。)
(澤坐在府堂,召鄉老問之。)
宗 澤:(皆言)自金兵剽掠過後,敵騎留屯河上,金鼓之聲日夕相聞。城中居民罷乎農
桑,幾二年矣。今得相公來此為民之主,實吾百姓再造父母也。
(澤各安慰而遣之。)
(次日出榜文張掛四門,下令)
下 令:從今軍民不安生業,仍為盜賊者,贓無輕重,並從軍法。
(澤威望素著,及見其軍令嚴肅,由是盜賊屏息。)
(遠近聞之,無不悅服。)
(澤又遣軍民修治樓櫓,深溝高壑,預備防守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