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且說廖德明受了楊御史之託,巴不得成就此事,就有托身之地。)
    (回到館中,宿了一夜,次早起身梳洗畢,收拾些乾飯吃了,依舊叫家人拏了王
    (吏部的薦書,竟往白太常的私衙而來。)
    (到了衙前,先將王吏部的書投進去,等了一會兒,方見一個長班出來相請。)
    (廖德明進到廳上,又坐了一歇,白公方纔出來相見。)
    (敘過了來意,吃了茶,白公便問道)
白 公:王年兄稱先生風鑑如神,但學生衰朽之夫,豈足以當大觀。
廖德明:老先生道光德譽,天下景仰,非晚生末學所能淺窺。倘不棄鄙陋,請正台顏,容
    晚生仰測一二。
    (白公將椅子向上移了一移,轉過臉來道)
白 公:君子問災不問福,請先生勿隱。
廖德明:(廖德明定晴細細看了一晌)觀公神凝形正,儼然有山岳之氣象。更兼雙眉分聳
    入鬢,兩眼炯炯如寒星,為人一生高傲,行事清奇古怪,處艱難最有膽量,遇患
    難極重義氣。最妙在準頭隆直,五岳朝歸,這富貴只怕今生享他不盡。只惜神太
    清了,神清則傷子嗣。說便是這等說,卻喜地閣豐厚,到底不是孤相,將來或是
    猶子,或是半子,當自有一番奇遇,轉高出尋常箕裘之外。
白 公:(白公歎道)學生子息上久已絕望,若得個半子相依,晚年之願足矣。若說眼前
    這些富貴,不瞞先生說,真不異浮雲敝屣。
廖德明:據老先生之高懷,雖不戀此,若據晚生相中看來,這富貴正無了期,子息上雖非
    親生,另有一番奇遇。目下印堂紅黑交侵,若不見喜,必有小災,卻不妨。老先
    生可牢記此言,到明日驗了,方知晚生不是面欺。
白 公:多承指教,敢不心佩。
    (正相畢,左右又喚了一道茶來。)
    (吃了茶,白公)
白 公:先生自浙江到京師,水陸三千餘里,閱人必多,當今少年才士,看得幾人中意?
廖德明:晚生一路看來,若論平常科甲,處處皆有。倘要求曠世奇才、名重天下之人,惟
    有楊御史令公子方纔當得起。
白 公:(白公驚問道)是那個楊御史,難道就是敝同年楊子獻麼?
廖德明:是江西諱廷詔的,到不知可是貴同年否?
白 公:正是,他只得一位乃郎,前年中了鄉榜。學生曾見過。其人也只尋常,就是硃卷
    ,也不見怎麼高妙,為何先生獨取此子?
廖德明:若論文章一道,晚生不敢深辨。若從他星命看來,文昌躔斗,當有蘇學士之才華
    ,異日自是第一人,玉堂金馬。不但星命註定,就是他已經鄉薦,今年二十歲,
    仍然終日潛修,尚未肯議婚,只這一段念頭也不可及。老先生不要等閑錯過。
白 公:原來如此,學生到也不知。
    (二人又說了些閑話,廖德明就起身告辭。)
白 公:本該留先生在此小酌三杯,奈一個敝相知見招,往李皇親府上去,已著人來催早
    去,故此有慢先生,多得罪了。
    (隨命家人封了一兩代儀,送與廖德明。)
    (廖德明打一拱受了,再三致謝出門,隨即將此話報與楊御史去了。)
    (不題。)
    
    
12**時間: 地點:
    (且說白公自聽了廖德明一席話,心下就有幾分打動了,便要訪問楊公子消息,
    (又不好對外人說。)
    (恰好吳翰林來訪他,白公就留在書房中小飲。)
    (二人飲到半酣,白公)
白 公:楊子獻的乃郎你曾見過麼?
吳翰林:你為何問他?
白 公:前日敝同年薦了一個相士來,我偶問及他京中誰家子弟多才而賢,他盛稱老楊的
    乃郎,以為後來第一才人,且以鼎甲相期。小弟因為紅玉親事,恐怕當面錯過,
    所以問他,不知他的文字何如?
吳翰林:他是詩二房盧知縣的門生。文字雖未曾見,人是見過的,卻也不曾留心。如今細
    細想起來,也不像個大才之人。就是老楊,從也不見狀誇,若果好時,他怎肯自
    己埋沒了?
白 公:我也是這等疑心。那相士又說他今年二十歲,尚未議婚,說他立志必要登了甲榜
    ,方肯洞房花燭。若果有此志,便後生可畏,定他不得了。
吳翰林:這也不難。到等小弟明日設一席,請他父子來一敘,再面觀其動靜,才不才便可
    知矣。
白 公:此最有理。
    (二人商量已定,又吃了半日酒,方纔別去。)
    (到次日,吳翰林就差長班下兩個請帖,去請楊御史父子即日私衙小敘。)
    
    
13**時間: 地點:
    (這日楊御史因得了廖德明的信,知道白公已有幾分心允,正要央人去說親,忽
    (見吳翰林長班來請他父子吃酒,便大喜,暗想道)
楊御史:若不是白家老兒聽了廖德明之言,老吳為何請我父子兩個?親事必有幾分妥帖。
    到只愁兒子無真實之才,恐怕一言兩語露出馬腳。欲待托故不去,又恐怕老白生
    疑。
又 想:(卻又想)就去也不妨,他人物也還充得過。況他已是舉人,料不好席上考他。
    (就答應了都來。)
    (打發來人去了,就叫兒子楊芳打扮得齊齊整整的,又吩咐)
又吩咐:你到那裡須要謙遜,不可多言。倘若要你作文作詩,你只回說:『父執在上,小
    姪焉敢放肆。』
    (楊芳應諾。)
    (原來這楊芳生得人物倒也豐厚,只是秉性愚蠢,雖夤緣做了個舉人,若重新問
    (他七個題目,只怕還有一半記不清白。)
    
    
14**時間: 地點:
    (這日到了午後,吳翰林著人來邀,楊御史就領了楊芳,騎馬而來。)
    
    
15**時間: 地點:
    (此時白公已先在衙中多時了。)
    (左右報楊御史來了,吳翰林出來,迎接進廳。)
    (先是白公與楊御史相見,楊御史要讓白公,白公再三不肯)
楊御史:小弟今日特來奉陪,又是舍親處,決無此理。
    (遜了一會,還是楊御史僭了。)
    (吳翰林也見過禮。)
    (就是楊芳與白公見禮,白公也還要遜讓楊芳,楊芳忙推讓道)
白 公:年伯在上,小姪焉敢放肆。
楊御史:(楊御史就用手扯過白公到左邊來)年兄這就不是了,子姪輩當教之以正。
    (白公不得已,只得僭了。)
    (相見畢,讓坐。)
    (楊御史在東邊第一座,白公是西邊第一座,楊芳轉在前面朝上而坐,吳翰林就
    (并在白公一帶,略將椅子扯斜些相陪。)
    (一面茶罷,一面楊御史就向吳翰林說道)
楊御史:小弟屢屢欠情,今日為何反辱寵招?
吳翰林:自從令郎到京,從不曾申敬,今日治杯水酒,聊表微意,到不是為老先生。
楊御史:子姪輩怎敢當此盛意!今日小兒因貪讀書,再不肯來。小弟因說他,豈有承父執
    呼喚不來之理!況又有老年伯在此,領教得一日,勝似讀十年書,所以纔來了。
白 公:令郎如此用功,難得難得!
楊御史:自小就是如此。他母親恐他費精神,常常勸戒,他也不聽,就是前秋僥倖了,人
    家要來與他結親,他決意都辭了。每日只守定幾本書,連見小弟也不丟書,小弟
    嘗常戒他道,書不是這等讀的,他總理會不來。
吳翰林:這等高才,又肯如此藏修,其志不小。老先生有此千里駒,弟輩亦增光多矣。
    (閑話了一會兒,左右報酒席齊備,吳翰林就起身遞酒定席,大家仍照舊位坐了
    (。)
    (吃了半日,白公與吳翰林留心看楊芳舉止動靜,欲要聽楊芳開口說話,但問他
    (話,就是楊御史替他答應,一時看不出深淺。)
    (又吃了一會兒,吳翰林奉楊御史行令。)
    (楊御史謙遜了一會,方纔受了)
楊御史:酒也多,只取紅罷,一紅一杯自飲。
吳翰林:太容易了,還要另請教嚴些。
白 公:令既出了,如何又改,只是求添一底罷。
楊御史:這也使得。
    (因擲下,卻只得一個紅,止該一杯酒。)
    (左右斟上,楊御史吃乾道)
楊御史:就該一個紅字罷,『霜葉紅於二月花』。
    
    
16**時間: 地點:
    (此時是十月初旬,正是白雲紅葉,故楊御史說此一句,蓋為時景而發。)
    (說完就將盆子遞與白公。)
    (白公要遜楊芳,楊芳不肯,白公就擲了,卻是兩個紅。)
白 公:(白公吃一杯)『萬綠叢中一點紅』。
    (蓋默喻紅玉之美。)
白 公:(又吃一杯)『紫道紅不以為褻服』。
    (又喻婚姻非等閑可求也。)
    (說完即送楊芳。)
    (楊芳欲推辭,吳翰林笑說道)
吳翰林:難道叫主人替客?
    (楊芳推辭不過,只得受了)
只 得:父執之前,小姪告飲一杯,不敢放肆。
吳翰林:豈有此理,不必過謙。
白 公:通家之飲,何必太拘。
    (楊御史料推辭不過,只得)
只 得:恭敬不如從命罷。
    (楊芳沒奈何,立起身來一擲,卻不湊巧,倒是三個紅。)
只 得:(左右斟上一杯,楊芳吃了)『一色杏花紅十里』。
白 公:(白公心下想道)雖然不暗時景,或者自道其少年志氣,倒也使得。
    (第二杯酒,楊芳酒便吃了,酒底卻費思量。)
白 公:(假推未乾,捱了一會,忽想起來)御水流紅葉。
    (楊御史聽了,自覺說得不雅,又不好說不好,又不好替說,只得微笑了一聲。
    ()
    (白公也不做聲,轉疑是楊芳有意求親,故說此話,反不覺其窘而偶然撞著。)
    (到了第三杯,楊芳實是沒了酒底,只推辭吃不得,再三告免。)
    (吳翰林原自有心,那裡肯放,白公又在旁幫勸,楊芳推不過,只得拿起酒來,
    (顛倒在《千家詩》上搜索。)
    (楊御史初意,只道酒底紅字甚易,一兩個量他還說得來,不料擲了三個紅,見
    (楊芳說不來著急,又不好替他說,要提醒他一個經書與唐詩中的,知他不曉得
    (,只得在《千家詩》上想了一句,假做說閑話道)
楊御史:如今朝廷多事,你我做侍臣的,日日隨朝,淡月疏星,良不容易。到不如那些罷
    歸林下的,甚是安閑。
    (此乃楊御史以淡月疏星提醒楊芳,口中雖然說著,卻以目視楊芳。)
    (白公與吳翰林一時解不出,因含糊答道)
白 公:正是如此。
    (楊芳見父親以目視他,知是提醒,又聞淡月疏星、侍臣之言,一時想起,滿心
    (歡喜。)
吳翰林:(因將酒吃乾)一朵紅雲捧玉皇。
    (白公會過意來,轉贊一聲)
白 公:好。
    (楊芳見白公贊好,遂欣欣然將盆送與吳翰林。)
    (吳翰林擲下個紅,也吃了一杯)
吳翰林:『酒入四肢紅玉軟』。
    (令完了,吳翰林便斟一大杯送楊御史謝令。)
    (楊御史接了酒,一面飲,一面看著楊芳)
楊御史:詩詞一道,固是風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終舉業有妨,必功成名立,乃可述心
    寄興。似汝等小生後進,只宜專心經史,斷不可因看前輩名公淵博之妙,便思馳
    騖。此心一放,收斂便難。往往見了人家少年俊才,而不成器者,多生此病痛也
    ,最宜戒之。
吳翰林:(因回顧白公道)年兄,你道小弟之言是否?
白 公:年兄高論,自是少年龜鑑,然令郎天姿英邁,才學性成,又非年兄可限也。
    (吳翰林見楊御史酒吃完了,就要送令與楊芳。)
    (楊御史見了,慌忙立起身來說道)
楊御史:要送令自是白年兄,然酒多了,且告少停。
白 公:(白公亦立起身說道)也罷,且從命散散,換過席再飲罷。
    (吳翰林不好勉強,遂邀三人過廳東一所小園子裡來閑步。)
    (這軒子雖不甚大,然圖書四壁,花竹滿階,珠覺清幽,乃是吳翰林習靜之處。
    ()
    (大家到了軒子中,四下裡觀看了一回。)
    (楊御史與白公就往階下僻靜處小便,惟吳翰林陪楊芳在軒子邊立著。)
    (楊芳抬頭,忽見上面橫著一個扁額,題的是「弗告軒」三字。)
    (楊芳自恃認得這三個字,便只管注目而視。)
    (吳翰林見楊芳細看,便說道)
吳翰林:此三字乃是聘君吳與弼所書,點畫遒勁,可稱名筆。
吳翰林:(楊芳要賣弄識字,便答道)果是名筆,這軒字也還平常,這弗告二字寫得入神
    。
    (卻將告字讀了常音,不知弗告二字蓋取《詩經》上弗諼弗告之義,這告字當讀
    (與谷字同音。)
    (吳翰林聽了,心下明白,便模糊應道)
吳翰林:正是。
    (有詩道得好:
    (  利口善面,龍蛇莫辨。)
    (只做一聲,醜態盡見。)
    
    
17**時間: 地點:
    (正說完,楊御史與白公小便完走來,大家又說些閑話,吳翰林就復邀上席,又
    (要行令。)
    (楊芳讓白公,白公又推楊芳,兩下都不肯行。)
    (楊御史也恐行令弄出醜來,便乘機說道)
楊御史:年兄既不肯行,小兒焉有妄動之理,倒不如淡淡領一杯為妙,只是小弟不該獨僭
    。
白 公:見教得是,但酒要吃得爽利。
楊御史:知己相對,安敢不醉?
    (吳翰林遂叫左右各奉大杯。)
    (四人一頭說,一頭吃,又吃了半日,大家都微有醉意。)
    (楊御史恐怕白公酒酣興起,要作詩賦,遂裝作大醉,同楊芳力辭,起身而別。
    ()
    (正是:
    (  客有兩雙手,主有四隻目。)
    (掩雖掩得卻,看亦看得著。)
    (楊御史父子別去不題。)
    
    
18**時間: 地點:
    (卻說吳翰林復留白公重酌,就將楊芳錯念弗告之言說了一遍。)
白 公:我見他說酒底艱難,已知其無實學,況他又是《詩經》弗告二字再讀差了,其不
    通可知,相士之不足憑如此。
吳翰林:(吳翰林笑道)你又來自愚了,相士之言未必非,老楊因甥女前日題詩,故特遣
    來作說客耳。
白 公:(白公連連點頭道)是是是,非今日一試,幾乎落他局中。
    (二人又說了一會兒,又飲了幾杯,方纔散席。)
    (正是:
    (  他人固有心,予亦能忖度。)
    (千機與萬關,一毫不差錯。)
    
    
19**時間: 地點:
    (且說楊御史自從飲酒回來,只道兒子不曾露出破綻,心下暗喜道)
心 下:這親事大約可成,但只是央誰人為媒方好?
又 想:此老倔強,若央了權貴去講,他又道我以勢壓他。莫若只央蘇方回去,彼此同年
    ,又是相知,再沒得說了。
又 想:(主意已定,正要去拜蘇方回,忽長班來稟道)昨日都察院有傳單,今日公堂議
    事,此時該去了。
楊御史:我到忘了。
又 想:蘇方回少不得也要來。
    (遂叫左右備馬,竟到都察院公堂來。)
    
    
20**時間: 地點:
    (此時眾御史都已來了,蘇御史恰好也來了,大家見過。)
    (卻原來是朝廷要差一官往北番迎請上皇兼送寒衣,因吏部久不推上,故有旨著
    (九卿科道會議薦舉。)
    (故都察院先命眾御史私議定了,然後好公議。)
    (眾御史議了一回,各有所私,不好出口,都上堂來打一恭道)
蘇御史:迎請上皇,要隻身虜廷,不辱君命,必須才能智略,膽氣骨力兼全之人,方纔去
    得,一時恐難亂舉。容各職回去,思想一人報堂,以憑堂翁大人裁定。
    (堂上應了,大家遂一哄散去。)
    (正是:
    (  公事當庭議,如何歸去思。)
    (大都臣子意,十九為存私。)
    (眾御史散了,楊御史連忙策馬趕上蘇御史)
楊御史:小弟正有一事相求,要到尊寓。
蘇御史:年兄有何事,何不就此見教?
楊御史:別的事路上好講,此事必須要到尊寓說,方纔是禮。
    (二人一面說,一面並馬而來。)
    (不多時,到了蘇御史私衙,二人下馬,同進廳來坐下。)
蘇御史:年兄有何見教?
楊御史:別無他事,只因小兒親事,要求年兄作伐。
蘇御史:令郎去秋已魁鄉榜,為何尚未畢婚?
楊御史:小兒今年是二十歲,前年僥倖,敝鄉曾有人議親,只因他立志要求一個賢才之女
    ,所以直遲至今。前日同年兄在白太玄家飲酒,見他令媛能代父吟詩,則賢而有
    才可知。小弟歸家與小兒說知,小兒大有懷求淑女之意。小弟想,白年兄性氣高
    傲,若央別人去說,恐言語不投,不能成事。同年中惟年兄與彼相契,小弟又叨
    在愛下,故敢斗膽相求,不知年兄肯周旋否?
蘇御史:此乃婚姻美事,小弟自當贊襄。但只是白年兄性情耿直,年兄所知。他若肯時,
    不論何人,千肯萬肯;他若不肯,任是知己也難撮合。但年兄之事,在令郎少年
    高才,自是彼所深慕,必無不允之理。今日遲了不恭,明早小弟即去,道達年兄
    之命,看他從違,再來奉覆。
楊御史:(楊御史打一恭道)多感多感!
    (說罷了,就起身別去。)
    (只因這一說,有分教──塞北馳孤飛之客,江南走失旅之人。)
    (正是:
    (  意有所圖,千方百計。)
    (成敗在天,人謀何濟。)
    (蘇御史去說,不知允與不允,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回 白太常難途托嬌女)
    (詩曰:
    (  緩急人生所不無,全憑親友力相扶。)
    (蘇洪大節因為使,嬰杵高名在立孤。)
    (仗義終須收義報,弄讒到底伏讒辜。)
    (是非豈獨天張主,人事從來不可誣。)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