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 至 第五〇
41**時間: 地點:
(卻說哨馬報入楊業軍中,業與眾將議曰)
楊 業:既遼兵復出,且級與戰。待我報捷朝廷,糧餉充足,須平定燕幽,然後班師。
(廷翰等然其議。)
(業即遣團練使蔡岳歸奏太宗。)
(太宗聞知連勝遼兵,且大軍直進燕幽,心中大悅,因問遼之消息如何。)
太 宗:(岳曰)遼將不勝其辱,今復益兵來戰。楊主將屯紮瓦橋關。近因糧食不充,未
敢進兵,特遣臣赴闕奏知。
(大宗與群臣商議,欲親征大遼。)
(樞密使張齊賢上疏奏曰:
( 聖人舉事,動出萬全。)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
(若重之謹之,戎狄不足吞,燕薊不足取。)
(自古疆場之難,非盡由戎狄,亦多因邊吏擾而致之。)
(若緣邊諸塞,撫御得人,但使峻壘深溝,蓄力養銳,自逸以處,寧我致人!所
(謂擇卒不如擇將,任力不及任人。)
(如是則邊鄙寧,而河北之民獲休息矣。)
大 宗:(臣又聞)家六合者,以天下為心。
(豈止爭尺寸之土,乘戎狄之勢而已!是故聖人先本而後未,安內以攘外。)
(是知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
(堯舜之道無他,廣推恩於天下之民爾。)
(推恩者何?在安而利之。)
(民既安利,則戎狄斂衽而至矣。)
(疏上,太宗以示趙普、田錫、王禹*數臣。)
太 宗:(趙普奏曰)齊賢所陳,當今之急務也。乞陛下召還楊業之兵,敕帥將嚴設邊備
,則幽燕不能為中原患矣。
(太宗允議,即日下詔遣使,召還伐遼之師。)
(不題。)
42**時間: 地點:
(卻說楊業在關中得聖旨來到,與諸將儀曰)
與諸將:朝廷既有班師之命,可將將士分作前後而行,以防北兵追襲。
延 德:(延德進曰)所難得者機也。大人連勝遼敵,再假十數日之程,直搗幽薊,取其
地輿以歸,上報朝廷知遇厚恩,豈不美哉?
楊 業:吾亦有志如此,奈何君命既下,若不還軍,反有違抗之罪,縱建微功,亦不足償
也。
(延德乃不復敢言。)
(次日,令劉廷翰等固守遂城,自率所部離了瓦橋關,逕望汴京而回。)
(靜軒詠史詩曰:
( 功在垂成詔即行,堪嗟機會竟難憑。)
(陳家谷口忠勤念,千古令人恨不平。)
(楊業既至京都,朝見太宗。)
(太宗深加撫慰,賜齎甚厚。)
(因令設宴犒賞征遼將士,君臣盡歡而散。)
(次日,趙普辭罷丞相之職。)
楊 業:(帝曰)朕與卿自布衣知遇,且朝廷賴卿扶持,何以辭職為哉?
延 德:(普曰)臣已老邁,不能理繁,乞陛下憐巨枯朽之體,允解政事,則生死而肉骨
矣。
(太宗見懇切之甚,遂允其請,罷普為武勝軍節度使。)
(普拜受命,即日辭行。)
(帝於長春殿賜宴餞行。)
延 德:(酒至半酣,帝於席上謂普曰)此行只遂卿之志,遇有急事商議,卿聞命之日,
當即隨使而來,勿負朕望。
(普離席領命。)
(帝深有眷戀之意,親作詩以送之曰:
( 忠勤工室展宏漠,政事朝堂賴秉扶。)
(解職暫酬卿所志,休教一念遠皇都。)
(斂衽(lianren,音臉認)--整一整衣襟,表示恭敬。)
(允解句--此句意為:「如果能解除我的職分,那可真是令死者復生,使腐
(骨長出新肉的好事呀」!)
(謨(mo,音磨)--計劃。)
楊 業:(普奉詩而起泣曰)陛下賜臣詩,當勒之於石,與臣朽骨同葬泉下。
(太宗聞其言,亦為之動容,君臣各散。)
(趙普至中書省辭僚屬宋琪等,因道主上之恩,不勝感慕。)
宋 琪:主上以公極知之愛,而有眷戀之情。此去不久,當復召也。
楊 業:(普取出御詩涕泣曰)此生余年,無以上報,惟願來世,得效大馬之力。
(琪慰撫甚至,送之而出。)
(普逕赴武勝不題。)
(翌日,太宗設朝,群臣朝見。)
群 臣:(帝謂宰相曰)普有功國家,朕昔與游。今齒發衰謝,不欲勞以庶務,擇善地而
處之,因賜詩以道其意。普感激位下,朕亦為之墮淚。
宋 琪:昨日普至中書省,與臣道及陛下之恩,且言來生願效犬馬之力;今復聞陛下宣諭
:君臣始終,可謂兩全。
(帝然之。)
(以宋琪、李昉知平章事;李穆、呂蒙正、李至參知政事;張齊賢、王沔同僉署
(樞密院事;寇準為樞密直學士。)
(滇等拜受命而退。)
(是歲改元為雍熙元年。)
(冬十月,太宗想起華山隱土陳摶。)
(摶,亳州真源人,嘗舉唐長興中進士不第,遂不復官祿,以山水為樂。)
(因服氣辟谷,日飲水數杯而已。)
(歷二十餘年,乃隱華山靈台觀。)
(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故俗人有「大睡三千,小睡八百」之語。)
(先是摶乘驢過天津橋,聞太祖克汴,乃大笑墮驢曰)
太 祖:天下自此太平矣。
(至是太宗遣使,召之赴京。)
(陳摶得詔,隨使朝見。)
(太宗待之甚厚,謂宰臣曰)
太 宗:摶獨善其身,不乾勢利,所謂方外之上也。
(乃遣中使送拎至中書省。)
(宋琪等延接慇懃,坐中從容問曰)
宋 琪:先生學得玄默修養之道,亦可以教人乎?
太 宗:(傳笑曰)小道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煉丹之事,吐納養生之理,非
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昇天,亦何益於世?今主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
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是君巨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
修煉,無出於此。
(淇深服其言。)
(次日奏對,以陳摶所言上陳,太宗詔賜號「希夷先生」,親書「華山石室」囚
(字贈之,放還華山。)
(摶再拜受命,即日辭帝而出,自回華山不題。)
43**時間: 地點:
(卻說太宗以邊境寧靜,與臣民同享太平之盛,因下詔賜京師百姓飲酒三日。)
(其詔曰:
( 王者賜酺推恩,與眾共樂,所以表昇平之盛事,契億兆之歡心。)
(累朝以來,此事久廢,蓋逢多故,莫舉舊章。)
(今四海會同,萬民康泰;嚴煙始畢,慶澤均行。)
(宜令士庶,共慶休明,可賜酺三日。)
(陳摶(tuan,音團)--宋初道士,字圖南,號扶遥子。)
(著有《無極圖》、《先天圖》等。)
(其學說後被推衍為宋代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亳(bo,音博)
(酺(pu,音葡)--酒。)
(詔旨既下,京都士民,無不歡躍。)
44**時間: 地點:
(至期,太宗親自與群臣登丹鳳樓,觀士民樂飲。)
(自樓前至朱雀門,設音樂,作山車、旱船往來;御苑至開封諸縣及諸軍,樂人
(排列於通路。)
(音樂齊奏,觀者滿城,富貴無比。)
(後人有詩斷曰:
( 烽火煙消鎮節安,君臣作樂夜深闌。)
(幽遼未下中原患,忘卻當年保治難。)
(時雍熙二年春二月也。)
(次日,太宗宴群臣於後苑,召宰相近臣賜酒賞花,謂之)
謂 之:春氣暄和,品物暢茂,四方無事。朕以天下之樂為樂,宜令侍宴諸臣賦侍賞花。
(王音既下,一人進曰)
一 人:小臣不才,願承命賦詩。
(乃平章事宋琪也。)
(即展花箋,援筆立書七言八句以進。)
(其詩曰:
( 聖主飛龍俗美淳,乾坤總是一般春。)
(四方風澤被休教,萬國歸來慕至仁。)
(浩浩舜恩邦盡戴,巍巍湯惠士皆親。)
(微臣有愧無能補,鼓舞昇平沐化新。)
(太宗覽詩大悅,命取王觴賜酒。)
(李防繼進一首曰:
( 侍班上聖擬旒疏,融煦昭然德意孚。)
(飽暖四方咸底定,供輸百姓自無虞。)
(仰風琢貢來蠻佰,披澤謳歌沸道途。)
(際遇太平何以報?鳳麟為瑞有珍符。)
(參知政事昌蒙正亦進一律曰:
( 恩敷喜動萬方民,御極龍飛際聖人。)
(聖治及將休運啟,嘉祥日送好音頻。)
(均霑有域皆懷德,一視元邦不遂臣。)
(盛世願賡儒館頌,德音榮對玉墀春。)
一 人:(帝覽罷三詩,乃曰)宋平章之詩,詞語優游,太平氣象也;李防詩,清麗可愛
;呂蒙正詩,品格清高,忠勤度量。皆可為法,然視宋平章氣魄絕倫,自與二人
不同。
(因令中官,將三人之詩,勒於賞花亭下,以記君臣共樂之勝。)
(中官承命而出。)
太 宗:國家雖值暫安,而武事不可怠荒。遼薊未平,朕日夕為憂。當今在席武臣及諸王
,各務走馬射箭,以較武藝。
宋 琪:陛下所慮甚遠,誠社稷之福也。
(賡(geng,音耕)--繼續。)
(玉墀(chi,音遲)--墀,台階上的空地。)
(玉墀,代指皇宮。)
(帝即命軍校於後苑隙地,立起箭垛,離百步為界。)
(武官分為兩隊:諸王穿紅,將帥穿綠。)
(詔旨既下,各帶雕弓長箭,跨鞍立馬聽候。)
軍 校:(帝傳今曰)能有射中紅心者,賞與駿馬、錦袍;射不中者,降出藩鎮調用。
(道聲未罷,紅袍隊裡一人,驟馬持弓而出,眾視之,乃秦王廷美也。)
(勒動其騎,挽弓架箭,指定紅心發矢,正中其處。)
(看者暗暗稱奇。)
(廷美射中紅心,竟跳下馬,於太宗御前請命。)
大 宗:(大宗喜曰)吾姪技擅穿楊,真可御武。
(遂賜袍、馬。)
(廷美謝恩而退。)
(忽穿綠班中一將,湧身而出曰)
馬 上:小將願試一箭。
(視之,乃是大將曹彬。)
(縱馬開弓,拈弦架箭,一矢正透紅心。)
(觀者無不歎羨,曹彬亦下馬,拜伏於御前。)
(太宗深加撫勞,賜馬、袍而退。)
(是日君臣盡歡而散。)
(秦王等既出後苑,暮過楚王元佐門首。)
(元佐,帝長子,少聰慧,貌類帝,帝鐘愛之。)
(後發狂疾,時以新瘥不預。)
馬 上:(聞樂聲透於堂中,問左右曰)是誰夜過府門,而樂音透徹?
大 宗:(左右曰)今日聖上宴諸王、武臣於後苑,皆較射為樂。適秦王射勝,賞齎馬、
袍而出,經過門首,送從之樂音也,
馬 上:(元佐怒曰)他人皆侍上宴賞,我獨不在,是棄我也。
(因發憤飲酒,至夜深,放火焚其宮室。)
(城中大驚。)
(官軍一時赴救不滅,可惜雕樑畫棟,繡閣瓊樓,盡成灰燼。)
(次日,太宗知其由,下詔廢元佐為庶人,遷於均州安置。)
(旨令已下,元佐懷慚無及,帶從人逕赴均州。)
(不題。)
(瘥(chai)--病癒。)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
45**時間: 地點:
(卻說耶律休哥等,以宋師既退,欲報遂城之恥,未得機會。)
(每遣人入汴京緝訪,回報宋朝日以賞玩為樂,君臣酣飲之事。)
(休哥聞此消息,入奏蕭后曰)
休 哥:臣以出師未得其利,致敗衄之罪,誠該萬死。且臣職在戎伍,近聞宋朝君臣縱逸
欲之樂,不修國政。今欲部兵宜搗沛京,定其疆界,庶報前日之恥。
休 哥:(後聞奏,乃曰)卿連年出師不利而還,宋之天下,未可即圖,須徐議進取。
馬 上:(耶律沙奏曰)所難得者機會,易失者時月。正當乘其無備,一舉可以成功。
(蕭后見眾人意向如此,乃下旨:以耶律休哥為監軍,耶律沙為先鋒,其下將士
(,各依調遣。)
(休哥得旨,即日辭蕭后,率精兵十萬,由朔、雲等州征進。)
(消息傳入沛京,太宗聞知怒曰)
太 宗:丑羯奴恣生邊釁,朕當親征之。
(因下詔示知。)
太 宗:(宋滇等奏曰)遼眾犯邊,帥臣雲集,何勞陛下親冒矢石,以損威重乎?只須遣
大將御之足矣。
太 宗:(帝意未決,張齊賢亦力陳)若使車駕再動,則百姓勞苦,乞陛下念之。
(帝允奏,乃以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馬步軍水陸都部署,以招討使潘仁美、呼延
(贊、高懷德副之,率兵十五萬眾,征過大遼。)
(曹彬等得命,分遣諸將,剋日入辭太宗。)
大 宗:(大宗渭曰)潘仁美但先趨雲、朔、卿等以十萬眾聲言取幽州,且宜持重緩行,
不得貪利。彼聞大兵至,必悉眾以救范陽,不暇援山後矣。
(彬等受命而退。)
(大軍離沛京。)
(潘仁美、楊業、高懷德率兵三萬,由寰州征進。)
(曹彬、呼延贊由新城進發,正值暮春天氣,但見:路上殘花隨馬足,原中飛絮
(點春衫。)
46**時間: 地點:
(且說曹彬部大眾,來到新城五十里下寨。)
(守新城遼將賀斯,聽得未兵來到,即引騎出城迎敵,兩陣對圓,曹彬盔甲整齊
(,精神抖擻,立於門旗之下,謂遼將曰)
曹 彬:吾主仁明英武,統一天下,為何不速降,以圖富貴?
大 宗:(賀斯怒曰)汝無故兵入吾境,贏得手中刀,即便投降?
曹 彬:(彬顧謂諸將曰)誰去擒此賊?
(一將應聲而出,乃呼延贊,挺槍躍馬,直取賀斯。)
(賀斯縱騎舞刀來迎。)
(兩下吶喊,二將戰上三十余合,賀斯力怯,撥回馬便走。)
(呼延贊奮勇追上前去,兜背一槍,刺落馬下。)
(遼兵遂溃。)
(曹彬驅動後軍,乘勢取了新城。)
(次日,兵進飛狐嶺。)
曹 彬:(守將昌行德,知宋兵已到,與招安使大鵬翼等計議曰)宋軍勢大,難以迎敵,
不如解甲投降,庶免軍士之苦。
大 宗:(鵬翼等曰)宋兵遠來,必然疲乏,正好破之,如何便思屈膝?
(遂帥所部軍馬迎敵。)
(遠見宋兵漫川塞野而進。)
大 宗:(鵬翼令軍士團住陣腳,當先出馬,大罵宋軍)貪心無厭,深入吾境,殺得汝片
甲不回。
(宋陣中呼延贊挺槍出戰。)
(大鵬翼掄斧來迎。)
(兩馬相交,戰上五十余合,贊乃佯輸,走入陣中。)
(鵬翼驟馬趕來。)
(贊冷眼窺其漸近,大喝一聲,鵬翼措手不及,被贊捉於馬上。)
(宋師湧進,賊兵降者無數。)
(曹彬將鵬翼斬於城下號令。)
(羯(jie,音杰)--古時北方的民族。)
(剋日--約定或限定的時日。)
(次日,呂行德舉關迎降。)
(宋師又下飛狐嶺,長驅進於靈邱。)
(守靈邱遼將胡達,引兵迎戰。)
大 宗:(宋將呼延贊躍馬厲聲出曰)來將速下馬投降,兔受誅戮;不然,視前日為例。
曹 彬:(達怒曰)猖狂匹夫!擒汝以獻吾主。
(即掄刀直衝宋陣。)
(呼延贊舉槍交還。)
(二將戰上一百回合,不分勝負。)
呼延贊:(贊思)此賊勇力過人,須以智取。
(即勒回馬繞陣而走。)
(胡達拍馬追之,轉過陣前,贊按下長槍,掣出金鞭。)
(敵將追騎剛到,呼延贊睜睛舉鞭,劈腦一聲響,胡達一命悠悠,死於鞭下。)
(曹彬驅軍掩擊,賊兵大敗,遂襲了靈邱,得其降卒五千,牛馬輜重無算。)
曹 彬:(曹彬謂贊曰)近來之戰,將軍功績居多,吾固不及也。
呼延贊:皆出元帥之妙算,小將何功之有?
(彬大服其量。)
(因遣人報捷於大宗。)
太 宗:(太宗驚曰)彼安得進兵如是之速那?
(乃遣使詣靈邱,令彬待仁美之眾,一同進兵,庶能克敵。)
(曹彬得旨,正在沉吟之間,忽報)
曹 彬:潘招討大軍已出雄州,特來與元帥相會。
(彬大喜,即遣騎軍迎候。)
(翌日,仁美來到靈邱,人見曹彬,道知已克寰、朔等州,降其刺史趙彥章、節
(度副使趙希賢等十數人。)
曹 彬:此皆出於招討致勝之功。今主上有旨,候在齊發,我等當整兵前進。
(仁美然其言,即日領軍,望啄州而行。)
47**時間: 地點:
(卻說耶律休哥等,兵屯雲州。)
(聽得宋師已進涿州,下令眾軍亟進,於涿州城南下寨,與宋營只去五里之地。
()
休 哥:(休哥召耶律沙入謂曰)宋師深入吾地,勢必跋涉。汝引馬軍二萬,屯於城南,
堅壁而守。候其用力稍竭,出勁兵襲之。
(耶律沙依令去了。)
休 哥:(休哥又謂華勝曰)汝以步兵一萬,屯靈邱險地,設伏於林中,以絕宋之糧道。
(華勝亦領計而行。)
(休哥分遣已定,夜則令輕騎入宋營掠其單弱,晝則以精銳張其聲勢。)
(是時,曹彬督諸將於城下溺戰。)
(遼兵按營不出。)
(宋師望見遼師精銳,不敢輕進。)
(夜間不勝其擾。)
(一連駐了十數日,軍中糧餉不繼。)
曹 彬:(遣人打探)近日糧草屢被遼兵所掠,不能前進。
(曹彬大驚,與仁美等議曰)
曹 彬:吾眾深入敵境,糧餉不繼,倘被遼帥得知,出兵來襲,是自取其敗也。不如撤圍
退雄州,以待運餉充足,再議進取。
(仁美然其言,即下令將軍馬退入雄州,遣人人汴京奏知,以援饋餉。)
(太宗聞奏,大驚曰)
太 宗:豈有敵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糧?失策之甚也。
(急遣使止曹彬等,令其引兵沿白溝河而進。)
(使者得命,逕詣雄州見彬,傳示敕命。)
(彬等聞命,與諸將商議進兵。)
潘仁美:賊勢方銳,且地理不熟,莫若據雄州待之,為上計也。
高懷德:(高懷德進曰)若逗留不行,使敵人知吾糧盡,乘虛來襲,反為失計;不如先聲
而進,或可得志。
(彬見眾論紛紛,不得已,乃下令:軍士各裹糧帶食而進。)
(將近涿州,耶律休哥聽得宋師驟至,令人道知耶律沙等,乘虛出兵。)
(又遣耶律吶部兵一萬,埋伏巢林待敵。)
(休哥分遣已定,自與耶律奚底引勁卒,出歧溝關迎戰。)
(將近日午,宋師行了一日一夜,且兼暑月,人馬饑渴。)
(恰遇耶律休哥軍馬一齊擺開,威勢甚壯。)
(宋師頗有懼怯。)
(南將高懷德首先出馬,大罵)
高懷德:遼賊速降,饒你一死。
(耶律奚底激怒,縱騎舞斧,直取懷德。)
(懷德舉槍來戰,兩馬相交,戰將五合,奚底撥馬便走,懷德引騎追之。)
(曹彬催動中軍而進。)
(耶律休哥接住交鋒,且戰且走。)
(宋師已入關口,忽巢林一聲炮響,耶律吶伏兵齊起,將宋師衝作兩截。)
(曹彬大驚,跑馬便回。)
(番兵萬弩競發,彬所坐馬已中流矢而倒。)
(正在危急之際,呼延贊一騎衝到,急叫曰)
呼延贊:主將可隨吾殺出。
(贊在前,彬在後,擠死殺透重圍。)
(時耶律沙之兵,抄入潘仁美陣後,將仁美圍在垓心。)
(高懷亮力戰不退。)
(贊保彬走回本陣,見南方殺氣連天,謂彬曰)
潘仁美:必是宋師遭圍,吾往救之。
(即勒馬而進。)
(正遇仁美頭盔盡落,徒走而來。)
(贊殺散追兵,保仁美而回。)
(懷亮與耶律沙大戰,後面無接應軍馬,被耶律沙趕到關口,一刀斬之。)
(比及高懷德衝圍來救,耶律休哥揮動遼兵追殺。)
(懷德血映袍銷,從騎喪折殆盡。)
(耶律吶部兵又到,箭如飛蝗。)
(懷德臂中巨弩,拔矢灑血復戰,手斬番兵數十。)
(見勢危迫,料不能退,乃思曰)
懷 德:吾為宋朝大將,莫被敵兵所辱。
(遂馬上自刎而亡。)
(可憐高懷德兄弟二人,竟死於難。)
(靜軒讀史至此,有詩曰:
( 血戰當年報主志,斬堅入陣幾千重。)
(英雄功績今何在?回首沉吟夕照中。)
(垓(gai,音該)心--戰場的中心。)
(高氏兄弟陣亡之後,耶律休哥等合兵一處,乘勢追趕。)
(又值暑雨暴下,宋師無復行伍。)
(呼延贊保著曹彬、潘仁美等,走到馬河,聞後軍報道)
呼延贊:高懷德兄弟二人,俱戰死陣中。
(彬等不勝哀感。)
(忽聽戰炮連天,耶律休哥追兵殺來。)
(曹彬不敢停留,連夜渡河而走。)
(遼兵已追及,殺死及溺河中者,不計其數。)
(休哥等以宋師已渡河去,乃收軍還營。)
(次日,河中浮屍蔽滿,水亦為之不流。)
(岐溝關下,委棄盔甲輜重,積如丘山。)
(曹彬等退保新城。)
(計點將士,折去六萬余人,遣人入汴上表請罪。)
(太宗聞奏,大驚曰)
太 宗:此是寡人慮事不週之過矣!
(即下詔遣使,召曹彬班師。)
(使臣領旨,到新城宣知。)
(曹彬等得旨,以副將米信守新城,自與大隊回沛京,朝見太宗,伏於階下。)
太 宗:(太宗慰之曰)不知地勢,遭賊兵所算。卿等今後當以是為戒。
(彬謝恩而退。)
(帝下詔,令呼延贊屯定州,田重進屯靈邱,以防遼兵再入。)
(贊等領命而去。)
(不在話下。)
(曹彬自以出師無功,悶悶不悅,因上表力辭兵柄。)
(太宗允奏,乃下詔降為房州刺史,又追念高懷德之功,官其二子高磷、高風為
(代州團練使之職。)
(曹彬既受命,即日赴房州而去。)
(自是閉門讀書,不與人事相接。)
48**時間: 地點:
(卻說耶律休哥大勝宋師,遣人奏捷於蕭后,且請欲舉兵南下。)
(蕭后得報大悅,因遣使詣啄州止之曰)
蕭 后:須候秋高馬肥,然後進兵。
(休哥等得旨,乃按兵不行,邊報傳入京師,已知遼兵留鎮雲州,將為再寇之計
(,太宗得報,與群臣商議拒御之策。)
八 王:(八王進曰)遼兵勢頗猖獗。陛下只須敕邊將修理戰具,隨機剿捕,使敵人疲於
奔命,邊患自息矣。
(太宗然之,即下詔傳諭近邊帥臣。)
(不題。)
49**時間: 地點:
(一日,太宗坐朝元殿,與侍臣議曰)
太 宗:先帝在日,於五台山許一香願未酬,臨崩之際,矚朕親往還之。今值國事少息,
將備法駕一行,卿等當為朕料理。
(玉音既下,寇準出奏曰)
寇 準:先帝雖有此命,然事當急其本而緩其未。近來與遼兵戰鬥連年,士馬不寧。且五
台山實乃遼之限界,耶律休哥擁重兵於雲、朔等州,倘陛下車駕一動,敵人窺知
,乘勢來阻我眾,那時誰為陛下計哉?寧可遲緩數年,候邊境安息之時,還之未
晚。此時決不可行也。
(太宗半晌未應。)
潘仁美:臣舉一人,保陛下前往,萬無一失。
太 宗:所舉是誰?
仁 美:代州刺史楊業長子楊淵平,此人文武兼全,敵人畏懼。若護車駕而行,猶如泰山
之安。
(太宗大悅,遂下詔:以楊淵平為護駕大將軍,帶禁軍二萬,前往五合山。)
(淵平得旨,準備戎伍伺候。)
(不日,太宗車駕離沛京,三軍迤儷望太原進發。)
(時值初秋天氣,但見:
( 落葉蕭蕭風乍冷,雁聲悲切客情孤。)
(第十六回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
50**時間: 地點:
(卻說大字車駕既離沐京,一路行來,看看望見五台山不遠。)
(寺僧智聰長老,率眾迎接於龍津驛。)
(車駕來到寺門外,引班官迎太宗進入方丈中龍椅坐定。)
(文武列於兩班。)
(帝因下命,著儀司官齎過香禮與寺憎,於供佛案前擺列齊備。)
(群臣隨帝詣佛殿中。)
(寺僧敲動鐘鼓。)
太 宗:(太宗躬下拜禱曰)朕今此來:一者為先帝之願,特來賽還;二者為生民臻太
平之福,仰仗洪慈;三者乃願皇圖鞏固,四海清寧。
(帝祝罷,主典僧宣讀誥文畢。)
(是夕,太宗宿齋於元和宮。)
太 宗:(次日,眾臣奏曰)陛下香願既酬,車駕當即還京,恐有細作不便。
太 宗:朕深居九重,難得來此,與卿等暫留一日而行。
(眾臣再不敢奏。)
(太宗遂令寺僧引路,邀侍臣步出寺外,觀望景致。)
(果見一座好山:前控幽州,後接太原,端然限界;中聳出一奇峰,層巒疊翠,
(萬峰在目。)
(有詩為證:
( 擁翠拖藍疊秀奇,巍然勢下別華夷。)
(分明指處尖峰頂,縹緲雲霞接漢齊。)
(太宗看之不足,因指前一望之地問曰)
太 宗:野草連天,卻是何處?
潘仁美:此幽州也,古來建都之地,最是好光景。
太 宗:朕當與文武諸臣,前去遊玩一回。
八 王:(八王急奏曰)幽州乃遼主蕭后所居之地,陛下若往,是自投機阱也。速宜整車
駕還京,免遭恥辱。
太 宗:昔者唐太宗平定了遼東,未嘗不親臨戰陣。今朕有千軍萬馬在此,豈懼蕭后哉!
汝眾臣但隨朕去無慮。
(八王再不敢諫。)
(即日車駕離五合山,前至邠陽城地面。)
(忽見旌旗蔽日,塵霧遮天。)
(哨報:前有番兵攔路。)
太 宗:誰可去探視?
(一人應聲而出,身長六尺,威風凜凜,乃保駕將軍楊淵平也)
一 人:臣前去擒取阻兵。
(大宗允奏,淵平率馬軍殺奔前來。)
(番陣旗門開處,一員遼將,生得面如黑鐵,眼若流墾,使一柄大桿刀,跨一匹
(赤鬃馬,乃耶律奇,高叫)
淵 平:宋人好好退去,饒汝一死。不然,自取擒戮矣。
淵 平:(淵平怒曰)蠢爾番蠻,尚不縮頭遠避,敢來阻駕尋死那?
(即挺槍躍馬,直取番將。)
(番將舞刀來迎。)
(兩下吶喊震天,二將戰做一塊。)
(耶律奇力怯,撥馬便走。)
(宋兵乘勢趕入。)
(番兵大亂,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淵平追去五里,回見太宗,奏知殺敗番兵之事。)
(太宗大悅,車駕遂進邠陽駐紮。)
(臻(zhen,音針)--達到。)
(邠(bin,音賓)--同「豳」。)
(耶律奇收殘軍人幽州,奏知蕭后)
奏 知:今有宋帝車駕,駐在邠陽,臣被殺敗而回。
(蕭后太驚,因問帝駕何以來此?近臣)
近 臣:前日在五台山還願,便來遊玩。
奏 知:(後曰)往者眾臣尚要興師去伐宋地,今有此機會,何不出去擒之?
奏 知:(言未畢,天慶王耶律尚奏曰)臣願部兵前往,擒取宋帝以獻。
近 臣:(後曰)更得一人助卿為上。
令 公:(馬韃令公韓延壽進曰)臣願同往。
(後大悅,即與騎軍一萬前去。)
(耶律尚即日部軍出幽州,前抵邠陽城下,圍城四匝,水泄不通。)
(太宗車駕困在邠陽,深自悔恨,因令楊淵平出兵退之。)
淵 平:遼眾初至,其勢甚銳,若即與交鋒,必不能勝,須停數日,一戰可退。
(太宗允奏。)
(是時,耶律尚親督番兵,於城下緊攻,喊聲雷動,城中震駭。)
(太宗登敵樓觀望,只見四下番兵,烏屯雲集,連營數裡攻擊。)
太 宗:(謂侍臣曰)番兵眾甚,如何脫離此處?
潘仁美:陛下勿憂。今有楊業,屯堅兵於代州與幽州連境地方。得一人前往諭救,必能退
敵。
太 宗:誰可往代州諭救於楊業?
淵 平:(淵平應聲而出曰)臣當一往。
(太宗即付與敕旨。)
(淵平密藏,披掛上馬,開東門殺出。)
(正遇番將劉弼攔住,淵平更不打話,奮怒一槍,劉粥翻鞍落馬。)
(淵平乘勢殺出重圍,逕投代州,來見父親。)
(將敕旨進上,道知)
道 知:聖上被圍邠陽,四面皆是番兵,父親當盡引代州之眾。前去救駕。
(令公得旨,遂發兵起行。)
(父子八人,離了代州,望邠陽而來。)
(哨馬報人番營,告知天慶王。)
告 知:(天慶王集諸將議曰)楊業乃勁敵也,此來救駕,父子必將死戰。我眾人誰敢抵
當?不如將軍馬撤退,放他入城,然後復兵圍之,不消一月,將他君臣盡困死於
城中。
(眾然其計。)
(乃下令將軍馬撤圍,退離五里之地。)
(哨騎報入楊業軍中。)
(楊業聞此消息,乃曰)
楊 業:番人不戰而退,必有謀矣。我眾人且入城見駕,徐圖脫離之計。
淵 平:父親所見極明。
(即整軍馬入城中,朝見太宗。)
太 宗:(太宗大喜曰)不是卿來赴援,敵人安肯退去?朕聞卿名為遼人所畏,信不誣矣
。
楊 業:番人夷狄之性,意不可測,此去必將復兵來困。望陛下即整車駕,臣父子拼死殺
出。
太 宗:朕明日準定回駕。
太 宗:(話聲未絕,忽報)番兵長驅而來,仍舊圍了城郭。
太 宗:(太宗驚曰)不出卿之所料。
楊 業:番兵眾盛,車駕難以輕出。待臣審視敵人聲勢,然後定計破之。
太 宗:卿當盡心籌度。
(業承命而退。)
(次日,楊業率眾子登敵樓觀望,見番兵八面分屯齊備,軍馬雄偉。)
令 公:(令公歎曰)若此堅兵,吾父子雖能殺得出去,如何能保眾文臣無傷,縱使諸葛
復生,不能施其計矣。
淵 平:終不然束手於此而待斃那?
令 公:計策雖有,只是難得盡忠之人耳。
淵 平:(淵平笑曰)大人往日常言,要以死報宋君。今吾父子自到宋朝之後,主上設極
富貴之第宅相待,思無以報德;今遇息難,若有計可施,不肖情願舍死向前。
令 公:(令公喜曰)汝若肯成吾計,可保君臣無虞。我明日奏知主上,即便主行。
(淵平全無難色,凜凜然下了敵樓。)
(翌日,令公朝見太宗)
令 公:臣昨觀敵兵,甚是利銳。陛下若要脫此災厄,除非學漢朝紀信救高祖離榮陽之計
:詐獻降書與番人,在西門迎受;臣保車駕與侍官,從東門而出,則可保矣?
太 宗:此計雖妙,誰肯學紀信所為乎?
令 公:臣長子淵平願承此計。乞陛下急作降表,遣人通知番營。若更遲緩,恐事有漏泄
不便。
(太宗聽罷,惻然曰)
太 宗:朕以汝父子恃寡人,未沾大恩,今日何忍損卿之至親以救孤?非仁者之所為也。
淵 平:(淵平進曰)事已急促,若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雖留臣之父子,亦無益於事
。今若救得陛下出此重圍,留萬代之名,是臣子當行之事,又何惜焉?
淵 平:(語未畢,守城軍來報)南門漸崩,番人將攀堞而上。
淵 平:陛下快脫下御袍。臣父與六郎延昭、七郎延嗣保車駕出東門。小臣與弟二郎延定
、三郎延輝、四郎延朗、五朗延德出西門詐降。不然,君臣難保。
(太宗不得已,卸下御袍,龍車、法駕之具,盡付淵平。)
(淵平)先遣人齎降書前去。)
(番將天慶王接得宋帝降文,與眾人商議。)
韓延壽:宋人遭困出降,此事必實。然不過與其講和放回,寧有加害之理?亦請回書,與
使者復命。
(次日,宋軍於城西插起降旗。)
(番眾遂遠離一望之地,等待宋君出城。)
(太宗急同文武,率輕騎出東門,望汴京而走。)
(於是淵平端坐車上,黃旗數面,前遮後擁,隱隱而出。)
(番將天慶王率眾將,戎伍齊備,於城西旗下高叫)
淵 平:既宋朝天子情願納降,請出車駕相見,決無傷害之意。
(淵平在車中聽得,令左右揭起羅幔,見番王坐於馬上,旁若無人。)
淵 平:(怒曰)不誅此賊奴,何以雪吾恥也!
(即拈弓搭箭,指定項下射去。)
(一聲響處,天慶王應弦而倒。)
(正是:
( 一時主將成何事?頃刻番臣箭下亡。)
(淵平既射死番王,閃出駕外,厲聲叫曰)
淵 平:吾乃楊令公之子淵平是也!有勇者來戰。
(番兵大驚。)
(激怒了韓延壽,下令番兵齊起,捉此匹夫!即挺槍躍馬,直殺過宋陣。)
(淵平鞍馬未備,迎敵不及,被延壽一槍刺落車下。)
(延定正待來救,耶律奇拍馬而出,二將交鋒。)
(延定雖勇,部下先溃,被番兵爭前湧進,斬斷馬足,掀翻戰場,千軍亂蹂而死
(。)
(延輝見勢不利,衝出重圍而走。)
(不上一里,蘆葦草內長鉤套索,一齊並起,先把延輝坐馬絆倒。)
(延輝身離雕鞍,已遭番兵所屠。)
(延朗知兄被傷,慌忙殺出。)
(背後韓延壽、耶律奇精兵皆至,四下圍繞。)
(延朗衝突不透,遂被北眾所獲。)
(部下騎軍戰死殆盡。)
(第十七回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