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 至 第二〇
11**時間: 地點:
(卻說敗兵走投太行山,見馬坤,說知羅清、張吉被贊所誅。)
馬 坤:(馬坤大怒曰)不誅此匹夫,何以泄吾憤!
(即令長子馬華,率五百精勇,殺奔新建寨來。)
(邏卒報知李建忠,建忠)
建 忠:馬坤欺人大甚,吾當出馬擒之。
呼延贊:不勞尊兄神色,侍小弟明日定下計策,擒此惡黨,以伸前恨。
(建忠依其議,下令眾人堅守寨柵,明日出戰。)
(眾人得令,各自整備去了。)
(呼延贊回到帳中,思量捉馬坤之計。)
(俄而睡去,忽見個火球滾人帳中,贊夢中趕將出去。)
(至一所在,盡是金窗朱戶,宮宇巍然。)
(贊直入內,卻不見那火球。)
一 人:(旁邊轉過一人)主人候將軍多時矣。
呼延贊:汝主人是誰?
其 人:請入內便見。
(逕引贊入殿中。)
其 人:(見一員猛將,端然而坐,覷定呼延贊曰)你道天下只你一個會武藝麼?
呼延贊:小人一勇之夫,何足掛齒!
其 人:(那員將道)且去教場中,吾有事講論。
(贊即隨到教場亭上坐下。)
其 人:(那將令左右以鞍馬軍器付與贊)你有甚武藝,試演一遭,與吾觀之。
(贊領諾上馬,將平生所學顯出。)
其 人:(那將笑曰)此不足為奇。
其 人:(喚左右牽過自己馬來,謂贊曰)吾與君較一較勝負。
呼延贊:(贊自思思)適間留一路槍法未使,且與他比較刺之。
(乃上馬與那將場中比較。)
呼延贊:(二人鬥上數合,贊揮起鋼槍,被那將轉過驊騮,挾下馬來,連喝曰)吾弟牢
記此一法。
(贊愕然覺來,卻是夢中,視身上衣甲尚在。)
呼延贊:(贊思奇異,便喚小卒入)此處莫非有神廟乎?
其 人:(小卒曰)離此一望之地,有一座古廟,年深荒蕪,無人祭賽。
(贊於次日帶小卒來看其廟,見牌額寫道:「唐尉遲恭之祠」。)
(步入殿上,見神像與夜來所夢無異。)
呼延贊:怪哉!此乃神力相助也。
呼延贊:(即倒身四拜,當神祝曰)若使呼延贊久後發跡,必當重整祠宇,以報神功也。
(拜罷,與小卒回見李建忠。)
建 忠:賢弟那裡得此衣甲?
(贊道知夜來所夢之事。)
建 忠:(建忠喜曰)此乃神靈相助,吾弟當有大富貴之分。
(正講話間,忽報馬華在外搦戰。)
(贊辭卻建忠,綽槍上馬,引眾人出寨迎敵。)
建 忠:(對陣馬華舉鞭指而罵曰)誅不盡的狂奴!好好將羅清放出,免得自家相並;不
然,碎汝屍為萬段。
呼延贊:(贊大笑曰)汝將來與羅清同一處死那。
(華大怒,舉槍直取呼延贊。)
(呼延贊約退數步,兵刃相迎。)
(未及兩合,被贊挾住槍梢,活活捉住,令人押上山來見李建忠。)
建 忠:(華之敗兵歸報馬坤曰)小將軍被贊活捉而去。
馬 坤:(坤大驚曰)此賊真乃雄勇。
(即令次子馬榮,部健勇二百人,前去救取。)
(贊聽知太行山人馬又到,列下陣勢。)
馬 上:(馬榮橫刀於馬上叫曰)好好將吾兄放出,佛眼相看;不然,殺汝片甲不留。
呼延贊:待擒著汝一同發落。
(即挺槍縱騎,衝過陣來。)
(馬榮掄刀回戰。)
(二人在山坡下鬥上二十余合,不分勝負,贊乃佯輸,走回本陣。)
(馬榮不捨,驟騎急追。)
呼延贊:(轉過坳後,贊按住神槍,專待馬榮將近,綽起金鞭,喝聲)著!
(從背上打下。)
(馬榮口吐鮮血而走。)
(回到寨中見馬坤,說贊英雄難敵,馬坤憂悶不已。)
(坤有女金頭馬氏,見父面帶憂色)
馬 氏:爹爹何故不悅?
馬 坤:今被新建寨副賊呼延贊,捉去汝長兄,又打傷二哥,思量無人敵之,是以納悶。
馬 氏:爹爹不須煩惱,待女孩兒前往擒之。
馬 坤:此人英雄莫敵,只恐汝勝不得他。
馬 氏:當用奇兵捉之,先埋伏勇壯於山側,若戰不勝,引入伏中,必落圈套。
(坤依其言,即與七千人前去對敵。)
(呼延贊知之,當先出馬,大叫)
呼延贊:來將即令寨主歸順,免遭吾焚戮;不然剿汝等無葬身之地。
(馬氏大怒,舞刀躍馬,直殺過來。)
(呼延贊拍馬迎之。)
(二人戰上三贊勒馬趕上一里地位,見山後隱隱有伏兵之狀,遂回馬不追。)
(兩下各自收軍。)
(驊騮(hualiu,音華流)--赤色的駿馬。)
(搦(nuo,音諾)戰--挑戰。)
(十餘合,馬氏跑馬而定。)
馬 氏:(馬氏回見坤曰)呼延贊深知兵法,不能勝之矣。
(坤愈不悅。)
馬 氏:(忽小卒來報)山後一彪軍馬來到,不知是誰。
(坤聞知,即令人哨探,回報第一寨主馬忠也。)
(坤出帳迎接。)
(馬忠與劉氏安下人馬,入寨中相見畢。)
馬 坤:久違賢弟,一向消息不聞。
馬 忠:懷想大哥多日,今特來相訪。
(坤令左右設酒醴相待。)
(眾人飲至半酣,馬忠見坤有憂色)
馬 忠:尊兄何故不悅,莫非以小弟來擾乎?
馬 坤:賢弟道差矣,吾兄弟即同一家人,豈有厭棄之意?爭奈第八寨有新來呼延贊,每
與各寨相講,近日捉去吾長子,無人救得,是以納悶。
馬 坤:(忠聽罷,乃曰)既如此,不須煩惱,小弟當出力相救。
馬 坤:此人亦是勁敵,不可小覷。
馬 忠:自有方略降之。
(即辭卻馬坤,與劉氏,引本部人馬,來至山下。)
(第三回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
12**時間: 地點:
(卻說馬忠、劉氏來到山下,果見對壘呼延贊全身貫帶而出,大呼曰)
馬 忠:殺不盡的黨類,尚敢來相爭耶?
(劉氏拍馬向前,認得分明,乃喝曰)
劉 氏:福郎不得無禮!
劉 氏:(贊聽罷,猛然抬起頭來,見是母親,即丟槍下馬,拜伏路旁曰)不肖子得罪母
親。緣何至此?
劉 氏:汝起來,去見叔叔。
(贊乃隨母入軍中見馬忠。)
(畢,忠曰)
馬 忠:聞汝在耿忠寨裡,誰知在此相鬥?馬坤是我結義兄弟,汝即宜前去伏罪。
呼延贊:前日孩兒擒他長子入山,又打傷馬榮;若去相見,恐有不測之禍。
耿 忠:有我在,無妨。
(贊乃領諾,隨馬忠入坤寨,來見馬坤。)
馬 忠:小兒不識尊兄,冒犯罪重,望乞恕宥。
(坤驚問其故。)
(忠以贊之本末道知。)
馬 坤:不枉相國之子也。
馬 忠:(贊向前拜曰)小姪肉眼不識伯伯,全賴扶持,恕小姪之前衍。
馬 坤:汝本不知,豈有相怪之理?
(即令排筵席慶賀。)
(宥(you,音又)--寬容,饒恕。)
(原諒。)
(坤喚榮出相見,榮見贊似有赧愧。)
呼延贊:冒犯哥哥,萬乞赦宥。
(榮亦以禮待之。)
(是日,寨中大吹大唱,眾人歡飲。)
(有詩為證:
( 豪傑相逢不偶然,一時會聚義全堅。)
(未交扶佐中朝主,先有威聲震太原。)
馬 坤:(馬坤因謂忠曰)吾有一事相稟,未審賢弟允否?
呼延贊:(忠起曰)尊兄所命,安敢有違?
馬 坤:小女金頭娘,貌雖醜陋,頗有武藝,若不嫌棄,願與贊結百年之歡。
呼延贊:(忠拱手謝曰)尊兄若肯憐愛,厚德難忘。
(馬坤即令人道知金頭娘。)
馬 坤:(金頭娘笑曰)嫁與亦無妨,只不知呼延贊武藝如何?前日交鋒,未分勝負;今
再與比試,若能勝我,則許從之。
(小卒出,告之馬坤。)
馬 坤:小女幼習未除,要與呼延將軍比試,亦不礙事。
(忠即令贊與馬氏相較。)
(贊領諾,披掛上馬,出場中。)
(馬氏亦貫帶而出。)
(二人於教場中,再決勝負。)
(馬忠、劉氏、馬坤等,立於寨門外觀望,見二人各舉軍器,鬥上二十余合,勝
(負不分。)
馬 氏:(馬氏自恩)贊之槍法極熟,且試他射箭如何。
(即勒轉馬韁,望將台而走。)
馬 氏:(贊思曰)此必欲以箭驚我,待趕去看他如何。
(赧(nan)愧--羞愧。)
(亦驟馬緊追去。)
(馬氏待其相近,彎弓架箭,一連放出三矢,盡被贊閃過。)
呼延贊:偏我不會射箭?
(復回馬,引馬氏趕來,拈弓在手,扣鏃而射之,其矢正中馬氏頭盔。)
(眾人喝彩。)
(馬忠跑出陣來,叫曰)
馬 忠:一家人,休得相並。
(二人乃各下馬,進入寨中。)
馬 坤:贊將軍武藝精乎?
(馬氏低頭不答。)
(坤知其意,即令焚香為誓,將馬氏嫁與呼延贊。)
(贊拜了父母,稱謝馬坤。)
(是日,眾人盡歡而散。)
馬 坤:(次日,贊入見坤曰)小婿回山寨見李建忠,送還小將軍。
(坤大喜,即令人送贊登程。)
(贊歸見李、柳二人,備道會著父母,及與馬氏成親之事。)
建 忠:(建忠喜曰)此事皆非偶然也。
呼延贊:日前捉得馬華,當送還之。
建 忠:如今即是一家,豈有相害之理?
(即著人於寨後取出馬華。)
(馬華疑加謀害,嚇得心驚膽戰,汗透重裘。)
建 忠:茲有喜事相報,幸勿驚疑。
(遂把成親完娶之事,一一次序道知。)
道 知:(華始變憂為喜曰)既如此,列位都該請過小寨相會。
建 忠:將軍先請,吾吩咐手下便來也。
(馬華即辭建忠而去。)
(時柳雄玉不欲行。)
建 忠:若不去,恐彼致疑;正當與之相會,以釋其舊怨耳。
(即日與贊等齊到太行山,令人報與馬坤。)
(坤即出寨迎接。)
(眾人入帳中,相見畢,建忠)
建 忠:如今義同兄弟,患難正當相救,勿使再致相爭,有傷和氣。
(坤大悅,請馬忠、劉氏相見。)
馬 忠:小兒多得賢兄救護,恩德不忘。
建 忠:贊將軍終非久淹之人,他日必當大貴。
(坤令安排筵席慶賀。)
(是日,眾豪傑依次而坐,開懷暢飲。)
建 忠:(酒至半酣,忽報)山下有五千餘軍馬來到,不知是誰。
呼延贊:才得安靜,又有爭鬧。
(便要點人馬迎敵。)
馬 坤:待吾自去看之。
(即引二百人下山探視,卻是幽州耶律皇帝殿前名將韓延壽。)
馬 坤:將軍來此何干?
延 壽:耶律皇帝已歿,今立蕭太后登寶位,我奉令旨,來取將軍回國,共佐新主。
馬 坤:既奉有令旨,敢不回國!將軍且同入山寨,與兄弟等相見,再作商議。
(延壽應諾,將人馬屯於山下,與坤入到山寨。)
(坤令眾兄弟出來相見畢,仍整筵席款待延壽。)
延 壽:(坤席上謂贊等曰)我只因耶律皇帝無道,隱人太行山,今近十五年矣。聽得國
中已立蕭太后為主,有旨來取。寨中約有七千人馬,留二千與汝,同吾女鎮守,
吾率五千,帶華、榮二人回國。若有書來召汝,即便相應。
(贊等領諾。)
(次日坤辭眾人,與延壽高大行山。)
(馬忠籌送出五里路外而別。)
(坤父子帶人馬自赴幽州。)
(不題。)
13**時間: 地點:
(且說呼延贊同眾人回至寨中,招軍買馬,專待朝廷招安。)
(開寶九年三月,宋太祖聞劉鉤嚴設警令,日夕操作軍馬,與趙普等議征伐之計
(。)
太 祖:(普奏曰)未有可乘之機,陛下尚容再議。
(帝意未決。)
太 祖:(適歸德節度使高懷德入奏邊事,乃言)河東文武不睦,陛下宜乘其亂而圖之。
(樞密使潘仁美亦奏親征。)
(太祖乃下詔,以潘仁美為監軍,以高懷德為先鋒,統十萬精兵,剋日離沛京,
(望潞州征進。)
(消息傳入晉陽,劉鈞大驚,即召文武商議。)
劉 鈞:(趙遂奏曰)主公勿憂,宋師連年征戰,軍士懷怨。臣提一旅之眾,出潞州迎敵
。
(劉鈞允奏,即以遂為行軍都部署,劉雄、黃俊為正副先鋒,點兵五萬,前御宋
(師。)
(趙遂得令,即日部兵,來到潞州界下寨,遣人緝探宋兵動靜。)
劉 鈞:(回報)宋師離潞州二十里駐紮,旗鼓相接,聲勢甚盛。
(趙遂得報,次日與劉雄、黃俊,引兵殺奔潞州而來。)
(宋前鋒高懷德已列下陣勢,兩軍對壘。)
(懷德橫槍立馬於陣前,北陣中趙遂躍馬而出,手捻銅刀,厲聲大罵曰)
懷 德:宋將不識時勢,敢侵犯邊界!
(懷德大怒,挺槍躍馬,直取趙遂,趙遂掄刀來迎。)
(兩軍相交,戰上十數合,不分勝負。)
(漢先鋒劉雄,見趙遂勝不得宋將,舉方天干出陣助戰。)
(宋將高懷亮怒目睜睛,舞竹節鋼鞭來敵。)
(劉雄鬥不數合,被懷亮打中頭腦而死。)
(趙遂撥回馬便走,懷德驟馬追殺。)
(潘仁美驅動後軍,乘勢掩殺。)
(北兵大敗、死者無算。)
(高懷德、高懷亮直趕二十里而回。)
懷 德:(趙遂大敗一陣,走入澤州駐兵,與黃俊等議曰)宋兵雄猛,宜遣人往晉陽求救
,以保此城。
跑出陣:(俊曰)事不宜遲,若待宋兵圍城,則難為計矣。
(遂即差人星夜赴河東,奏知劉鈞。)
劉 鈞:趙遂始出兵輒敗,誰可出兵以應之?
丁 貴:(丁貴進曰)此行他將非宋之敵,主公須再召山後楊令公,發兵來救,可退宋師
。
(劉鈞依其言,即遣鄭添壽為使,齎金寶,逕詣山後,來見楊令公,遞上詔書
(曰:
( 北漢主劉鈞詔示:近因宋師入境,命趙遂率兵拒御,潞州之戰,敗走澤城
(。)
(孤以羽書報知,確有燃眉之急。)
(令公擁重兵於山後,志存忠義,當赴國難。)
(詔書到日,宜即發兵來應,勿負孤望。)
(楊業得書,與諸將)
與諸將:往年周主下河東,吾父子大勝其軍,足以振威矣。今宋師又至,漢主復下詔來召
,還當救之。
(道未了,七郎)
七 郎:中原軍馬甚盛,大人此一回且莫發兵,待宋師將困河東,救之未遲。
王 貴:小將軍道差矣!君命召,不俟駕而行。嘗言:『救兵如救火。』若待宋師臨城,
則成涓涓之勢,徒勞無益也。正須亟出兵相援,庶表忠國之志。
(楊業然其言,乃令長子淵平守應州,自與王貴部兵,即日赴晉陽,來見劉鈞。
()
(山呼畢,劉鈞以賓禮相待,賜賚甚厚。)
(業拜謝而退。)
(次日,劉鈞設宴於中殿,款待楊業。)
楊 業:陛下召臣退敵,未能寬慰主憂,何敢受宴?
劉 鈞:卿之威望,馬到成功,何患敵人不滅那?但飲數杯,明日出兵未遲。
(業拜受命。)
(是日劉鉤親賜業金卮,君臣盡歡而散。)
(次日,業入見劉鉤謝宴,因請旨出兵。)
劉 鈞:今日卿可部兵前行,若退得宋師,寡人當以重爵處卿。
(業即日辭朝,率精兵前到澤州下寨。)
(齎(ji,音機)--把東西送給別人。)
(賚(lai,音賴)--賜,給。)
(卮(zhi,音支)--古代盛酒的器皿。)
(第四回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
(哨馬報入宋軍中,太祖)
太 祖:朕往年隨世宗下河東,未得利而回。今彼又來救援,可回軍以避其銳。
潘仁美:楊家之兵雖雄,統屬不一。臣與諸將當以奇兵勝之,勿勞聖慮。
(太祖從其言,乃下令出兵。)
(潘仁美與高懷德、黨進、楊光美等商議,懷德)
懷 德:楊業武藝,河東有名者。明日交鋒,可令蕭華打初陣,趙嶷第二陣,吾與弟懷亮
第三陣,君監大軍相應,此作長圍,戰之可勝其兵也。
(仁美大喜,即分遣而行。)
(次日平明,鼓罷三通,蕭華引軍前進,恰與楊業軍馬相遇。)
(兩軍對敵,蕭華捻槍勒馬高叫)
楊 業:北將亟早納降,以免殺傷之厄;不然長驅而進,踏河東為平地耳。
(業提刀縱馬,跑出陣前,左有王貴,右有延昭,厲聲罵曰)
跑出陣:無端匹夫!死在目前,尚敢口出大言哉!
(舞刀驟馬,直取蕭華。)
(華舉槍迎敵。)
(兩馬相交,鬥不數合,被楊業一刀斬於馬下,宋兵大敗而走。)
(業揮動左右趕來,宋陣中一軍擺開,乃趙嶷出馬綽斧,來與楊業交鋒。)
(戰至二十余合,趙嶷亦被楊業一刀,連人帶馬,分為四截。)
(余兵大溃。)
(高懷德聞知大驚,急與懷亮引馬軍一萬來敵。)
(澤州趙遂聞知救兵來到,亦開門以應之。)
(楊業直殺入宋陣中。)
(懷德提槍迎之。)
(兩馬相交,戰有五十余合,不分勝敗。)
(楊業打馬復回,懷德驟馬追之。)
(旁邊轉過楊延昭,截懷德於馬下,卻得懷亮拼死力戰,救援懷德回陣,王貴麾
(軍掩殺,宋兵折去無數。)
(懷德引軍回見潘仁美,說楊業英雄,連斬大將二員。)
仁 美:可見主上商議,徐定戰楊家之策。
仁 美:(仁美奏知大祖)王師已挫一陣,楊家之兵難敵。
太 祖:(太祖歎曰)莫非天意不欲朕平定河東乎?
(即與諸將商議班師。)
楊光美:(楊光美進曰)楊業之眾,已與趙遂相並,聲勢頗振。若今班師而去,倘或敵人
追來,吾軍見北兵之盛,不戰而溃,反取辱於外人也。為今之計,可遣人與楊業
講和,然後回兵,可無後顧之憂矣。
太 祖:誰可為使前往?
光 美:臣願奉詔一行。
(太祖允之,即令文臣草詔,與光美齎往澤州見楊業,道知講和之意。)
楊 業:汝主削平諸國,曾亦有講和者乎?
光 美:(光美厲聲曰)我主英武而承大統,恩威加於諸國,近征逆命,如泰山之壓危卵
,系頸稱臣者,不可勝計。今駕下河東,將收功於指日,但不忍生靈肝腦塗地,
又以將軍名望素重,弗肯相傷。況中原謀臣勇將,擁兵未動,若使聞知河東未下
,車駕淹留,激怒齊至,汝晉陽能保無事乎?將軍能保常勝那?
(楊業被光美說了一篇話,無言可答。)
王 貴:機會難得,將軍可允其議。若使激怒宋人,非河東之利。
光 美:(業乃回報使者)歸奏宋君,吾即部兵回矣。
(平明--天剛亮,黎明。)
(光美辭退,再入別營見趙遂,道知通和之由。)
道 知:(遂喜曰)宋君吾之尊主也。既有通好之意,安敢不從?
(光美辭遂,歸見太祖,奏知允和之事。)
(太祖大悅,乃下詔班師。)
(時軍中亦因糧盡,聞命無不歡悅。)
(次日,車駕由潞州回軍,行至太行山駐紮。)
(有小卒報入寨中,道知宋太祖下河東,不利而回。)
(呼延贊大悅,與李建忠議曰)
呼延贊:吾與河東有切齒之仇。今當下山攔住車駕,問求衣甲三千副,弓弩三千張,與吾
眾人演習。待車駕再下河東,充為先鋒,建功績於大宋,豈不勝於為寇乎?
(建忠然其言,即與人馬五千。)
(贊披掛齊備,引人來於山下,排開陣勢,阻住去路。)
大 悅:(哨馬報入宋軍中)前有賊眾阻住去路。
呼延贊:(前鋒副將潘昭亮出馬問曰)誰敢阻住車駕?
呼延贊:擋住聖駕,不為他事,只求留下衣甲三千副,弓弩三千張,與小將寨中演習。待
聖主再下河東,願充為先鋒,以破仇邦。
大 悅:(昭亮怒罵曰)中原多少英雄,要你無名草寇何用?急早退去,尚留殘生;不然
,擒汝以獻。
呼延贊:贏得手中槍,便放車駕過去。
(昭亮怒激,挺槍躍馬,直取呼延贊。)
(贊舉槍迎戰。)
(交馬兩合,被贊掣出鋼鞭,打死馬下。)
(前軍報入中軍,楊延漢提刀出馬來戰呼延贊。)
(呼延贊虛退幾步,放延漢殺進。)
(不數合,被贊擒於馬上,令手下解入寨中去了。)
(潘仁美聞知其子昭亮被贊所殺,正在憂慮。)
潘仁美:(忽黨進見曰)前有賊兵阻路,殺傷官軍甚眾,公安得高枕無憂?倘主上知之,
何以回答?
仁 美:正在思慮,不得其計耳。
潘仁美:(進曰)吾當部兵戰之。
仁 美:太尉若肯出力,朝廷之幸也。
(黨進即披掛上馬,跑出陣前)
跑出陣:無端匹夫!不度車駕在此,敢來尋死耶?
呼延贊:小將非是邀駕,欲盡忠於王邦耳。衣甲弓弩小事,何故吝惜不與,動此干戈?
(黨進大怒,舞刀直取呼延贊。)
(呼延贊舉槍迎敵。)
(二人戰上數十余合,不分勝負。)
(贊佯輸,走入本陣。)
(黨進驟馬追來,綽起鋼刀劈頭就砍。)
(贊回身閃過,挽住槍梢,盡力一卷,拖翻下馬。)
(眾嘍囉一齊向前捉了。)
(贊亦令解上山去。)
(宋軍中高懷德,聽此消息大驚曰)
高懷德:此處安得有此雄將?
(即跑馬出陣前,與贊交戰。)
(二人鬥上五十余合,不分勝負。)
(騎校奏知太祖。)
(太祖親部侍兵出陣前,見二員虎將鏖戰不止。)
(太祖令楊光美諭旨。)
光 美:(光美跨馬出陣前曰)二將軍且歇,聖上有旨到來。
(高懷德遂勒轉馬韁,呼延贊亦退立於門旗下。)
光 美:阻聖駕將軍有何議論?
呼延贊:聞宋師征河東,不利回軍。小將願借衣甲三千副,弓弩三千張,留在寨中,招募
壯士演習。待主上再下河東,充為先鋒,以破強敵。此至願也,敢有他意哉?
光 美:(光美聽罷曰)將軍少待,吾奏知主上計議。
(即入軍中見太祖,奏知前軍阻路之由。)
太 祖:朕堂堂天國,何惜三千衣甲弓弩?使彼果能建功,爵祿且不吝也。
(即令軍政司搬過精細衣甲三千副,堅實弓弩三千張,與光美交割呼延贊。)
(光美領旨,即出陣前,遣軍校送衣甲弓彎入贊陣中。)
(贊大悅,因拜受命。)
(引人馬逕歸寨中,與李建忠道知。)
建 忠:既聖旨允賜衣甲弓弩,便當送還擒將,自至駕前謝恩請罪。
(贊然其言,請出楊延漢、黨太尉入帳中相見。)
呼延贊:適間冒瀆將軍,萬乞恕宥。
建 忠:(黨曰)此是吾輩不能曉達勇士之意而遭擒辱,實為慚愧,何為怪乎?
(贊令設酒醴待之。)
(建忠令手下取過黃金二十兩,謂延漢曰)
建 忠:適間衝犯二位,聊作壓驚之資。乞引小弟詣駕前,見主上一面,死生不忘。
呼延贊:(黨進曰)若受勇士之禮,何面目以見天子乎?
(堅辭不受,遂引建忠、呼延贊至駕前拜見大祖。)
(山呼畢,黨進奏知呼延贊本末。)
奏 知:(因言)二人皆欲盡忠於陛下,乞陛下旌獎之。
太 祖:朕之諸命,未隨軍行,權封李建忠為保康軍團練使,呼延贊為團練副使。朕回汴
之後,即遣使宣召。
(建忠與呼延贊謝恩畢,自回山寨聽候不題。)
(第五回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
14**時間: 地點:
(卻說宋太祖回至京師,因途中冒衝暑氣,養疾宮中,累日不朝。)
(延至冬十月,轉加沉重。)
(因遵母后臨終遺命,其弟晉王光義入侍,囑以後事曰)
太 祖:朕觀汝龍行虎步,他日必為太平天子。但姪德昭,當善遇之。再有三事,朕未能
全得,汝宜承之:第一件,河東近邊之地,不可不取。第二件,太行山呼延贊,
當召而用之。第三件,楊業父子,朕愛之,欲召為將。吾觀彼國有趙遂,與此人
通好,必誘他來降;且楊家父子,只圖中原之富貴,可於金水河邊,造無佞宅以
待之,使人通消息於山後,其家必無疑矣。再者,朕中年在五台山,曾許醮願
,蓋因國家多事,未曾還得。汝若值朝廷無事之時,可代朕還。數事牢記勿忘。
(醮(jiao,音叫)--設壇祭神。)
(光義拜而受命。)
太 祖:(太祖又喚其子德昭曰)為君不易,今傳位與叔王,以代汝之勞也。今賜汝金簡
一把,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專誅戮。
奏 知:(德昭曰)君父之命,安敢遺忘?
(太祖囑罷,大聲謂晉王曰)
太 祖:汝好為之。
(俄而帝崩,在位十七年,壽五十。)
(後人詠史詩曰:
( 耿耿陳橋見帝星,宏開宋運際光明。)
(干戈指處狼煙滅,士馬驅來宇宙清。)
(雪夜訪求謀國士,杯酒消釋建封臣。)
(專征一念安天下,四海黎民仰太平。)
太 祖:(時漏下四更,宋後人見晉王,愕然亟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懸於陛下矣。
奏 知:(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次日晉王光義即位,更名靈,是為太宗皇帝。)
(群臣朝賀畢。)
(贈宋後為開寶皇后,遷之西宮。)
(大赦天下。)
(太宗以即位之初,注意將帥。)
(先朝符彥卿、馬全義等皆已物故。)
15**時間: 地點:
奏 知:(一日,謂群臣曰)河東、遼、夏,皆吾敵國。先帝臨崩之時,以太行山李建忠
、呼延贊兩名將屬朕,朕須下詔召之。
楊光美:李建忠等,先帝曾有封授,正宜宣其入朝,任以帥職。陛上欲下河東,是人必能
建功也。
(太宗依其奏,即日遣高瓊為使,赴太行山召取李建忠等。)
(高瓊領命,逕詣山寨,傳宣詔命曰:
( 朕初嗣位,注意將帥。)
(乃者河東未下,烽火有警。)
(今特招募雄勇,再議征舉。)
(近有太行山李建忠、呼延贊,弓馬嫻熟,武藝超群;部士精健,不下數千。)
(朕以先帝之遺命,曾有授封,未頒誥命。)
(今特遣親臣高瓊,齎詔來宣。)
(卿聞命之日,宜即赴闕,勿負朕望。)
(建忠等得詔,拜受命訖,請高瓊入帳中相見畢。)
建 忠:(瓊曰)主上以二將軍之名,遣下官即催赴闕,二公當隨詔而行。
建 忠:既聞君命,豈敢違詔!奈此處與河東隔一帶之地,若將軍馬一同赴闕,彼得乘虛
以奪吾寨。今令呼延贊隨詔面君,吾暫留於此,專待聖駕下河東,則效命從征,
何如?
(瓊然其言。)
(次日與呼延贊同馬氏,部眾二千人,辭建忠,離太行山,不日來到汴京。)
(高瓊引贊朝見太宗畢。)
(高瓊復以建忠留寨之故,一一奏聞。)
(太宗宣贊上殿,見其身軀魁偉,凜凜英風,稱羨不已。)
(贊既退,瓊又奏曰)
太 宗:新將初到,陛下當以府第處之,庶慰來歸之望。
太 宗:(太宗問群臣曰)近城有何壯麗所在?整飾與贊安止。
潘仁美:(潘仁美出奏曰)臣訪得汴城東郭門有所皇府,原是龍猛寨,惟有此處宏敞,現
有壯兵一千看守,此實可居。
(帝允奏,即下旨,著呼延贊皇府安止。)
(贊得旨。)
(次日,引本部與馬氏逕出東郭門,來到皇府第中,卻是一所破房,兩廡倒塌
(,中堂傾圮,庭除深草,屋角蛛絲,全未整理。)
(只有五百守軍,皆是些疲癃老弱之輩。)
(贊甚不悅,憂形於色。)
馬 氏:(馬氏力勸曰)將軍息怒,此不過暫時棲止,待聖上有下河東之舉,吾等便離此
地耳。
(贊依其言,權令軍校掃除安頓。)
(次日,下令部軍,勿忘戎事,每日出教場操練。)
16**時間: 地點:
潘仁美:(卻說潘仁美遣人密探贊之動靜)呼延贊自到府中,不以荒殘為意,惟日夕整飭
戎伍,部下號令嚴明,不敢私自入城擾亂百姓。
(仁美聞報,自忖)
仁 美:此人久後必得大位。
(欲思逐去之計,乃與心腹劉旺商議。)
仁 美:(旺曰)此事不難。彼今新到,未得重職,三日後當來參見大人。待其至,生一
支節,苦虐之,彼被羞辱,必將逃去矣,安用逐為?
仁 美:(仁美大喜曰)此計甚妙。
(即吩咐左右,嚴設刑具以待。)
(第四日,人報呼延贊入府參謁。)
(仁美令召入。)
呼延贊:(呼延贊逕趨階前拜曰)小將蒙樞使提攜,得入於朝,誠願盡忠於闕下,以報先
帝知遇之大恩也。
(仁美半晌不答,已而乃曰)
仁 美:汝曉得先王留下法例麼?
呼延贊:小將初到,不省其由。
仁 美:先皇誓書:但遇招伏強人下山,皆要決一百殺威棒,以禁其後。汝今亦當如是。
(贊聽罷,驚然莫應。)
(仁美喝令手下,依法施行。)
(左右得令,將呼延贊推倒於階下,重責一百。)
(可憐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帳下見者,莫不酸鼻。)
(仁美令府門外從人,急策之去。)
(呼延贊回至府中,馬氏接著,見其容顏改色,步履差池,驚問何故?贊將被
(打殺威棒之事,說了一遍。)
馬 氏:既先帝有此法例,亦當順受,將軍只得忍耐。
(言罷,暖過醇酒,遞與贊飲。)
(贊在饑渴之際,接來便飲。)
(酒杯未放,忽然大叫一聲,僕地悶絕。)
(馬氏大驚,倉皇失措,百計扶摩,扶救不醒,遂放聲號哭曰)
馬 氏:吾夫婦本欲盡忠於朝廷,誰想自送其命?
(廡(wu,音武)--堂周的廊屋。)
(圮(pi,音匹)--倒塌。)
(幢(long,音龍)--年老衰弱多病。)
(差池--參差不齊,這裡指蹣跚,踉蹌。)
仁 美:(忽旁邊轉過一者軍曰)夫人不要啼哭,小軍還能救之。
馬 氏:(馬氏泣曰)汝若救得醒,勝如重生父母。
仁 美:(老軍曰)此是將軍被杖之時,必杖上先淬毒藥,浸入肌肉,遇熱酒即發,故悶
絕去矣。待將靈藥解之,立地可醒。
馬 氏:既有此藥,即來施治,報恩有日。
(老軍取過丸藥,調而灌之。)
(呼延贊口通藥氣,漸漸甦醒。)
(眾軍皆喜。)
呼延贊:(贊問老軍)藥丸何此之妙?
馬 氏:(老軍曰)小軍曾遭仇人毒手,受杖而死,得遇方外道人救醒,因而傳得此藥。
(贊以白金重酬。)
馬 氏:(老軍不受,乃曰)將軍居止此處,分明是當朝潘仁美奏陷;適被毒杖,亦必是
此人之計。公若不亟去,性命終難保矣。
馬 氏:(贊聽罷,怒曰)權臣當國,吾等何以立身?
(即下令所部,收拾行李,連夜與馬氏走歸太行山,侵早已到寨外。)
(小卒報與李建忠。)
(建忠不信,出寨視之,果是贊也。)
(即同入寨中,問其所歸之由。)
(贊將被責之事,一一訴知。)
建 忠:(建忠怒曰)此賊蓋因汝殺其子,故設此謀,將以報怨。今且守於此,待聖駕復
下河東,擒此匹夫,碎屍萬段。
(贊然其言。)
(建忠令手下擺酒散悶。)
(忽報:山下一伙人馬來到,不知是誰。)
(建忠即率部軍出寨相迎,乃是耿忠、耿亮也。)
建 忠:(建忠喜曰)正待來請賢兄,不想自至,甚慰吾望。
(即邀入帳中相見,列坐而飲。)
(席間,耿忠)
耿 忠:近聞賢姪受宣入朝,今日何又在此?
建 忠:一言難盡。吾弟正隨使赴闕,欲盡忠於朝廷。不期好相潘仁美,懷著宿怨,屢屢
謀害吾弟。
(遂將前事訴說一番。)
耿 忠:(耿忠聽罷大怒曰)賢弟此處有多少人馬?
建 忠:大約八千餘人。
建 忠:借我二千,同贊去把懷州城圍了,挾其上本,奏知潘仁美之奸,以伸吾姪之冤也
。
(建忠依其言,即日分撥二千人馬與耿忠、呼延贊等,前至懷州府,將城郭圍了
(,城下金鼓之聲,徹於內外,州人無不驚駭。)
(知州事者張廷臣知之,登城觀望,遥見耿忠等,耀武揚威,於城下喊叫。)
廷 臣:汝等來圍城池,將有何意?
耿 忠:我等不為劫掠而來,特為吾姪洗雪不白之冤,
(廷臣不知其故。)
廷 臣:(乃問)要雪何冤?
耿 忠:前日太行山呼延贊,受朝廷之宣命,赴闕面君,被佞臣潘仁美奏陷,又假捏祖制
,加杖殺威棒一百,欲了其命,只得潛歸山寨自保。今朝廷不知其由,反坐贊有
私奔之罪。今特部眾逼城,要求州主奏知此事,除去佞臣,吾等皆願效命於朝廷
也。
廷 臣:(廷臣諭之曰)既有此事,汝眾人且退,勿驚百姓。我當即具本奏知,定得朝廷
復來宣汝何如?
(耿忠乃下令,將人馬退去,離城二十里安下營寨。)
(侵早--一大早。)
(第六回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贊單騎救駕)
17**時間: 地點:
(卻說張廷臣回至府中,寫下奏章,遣人星夜赴閉,奏知太宗曰:臣張廷臣具奏
(:近有太行山呼延贊,受詔入朝。)
(蓋為潘仁美每生計害之,彼不憤逃歸。)
(今陛下建位之初,注意邊將。)
(贊豪傑之才,未顯其能,輒被大臣搆陷,屏逐遠方,非陛下親賢任能之意也。
()
(乞將仁美體察的實,復頒詔宣召,使贊欣然從事,邊陲之功,指日可收,則國
(家幸甚。)
(太宗覽奏,大怒曰)
太 宗:潘仁美何得擅專殺伐,屏逐忠良乎?
(即令右樞密楊光美根究其事。)
(光美得命,遣人請潘仁美至府中,謂之)
謂 之:主上深怒於公,欲究逐呼延贊之事,公有何言?
仁 美:事由下官所為,全仗樞使善覷,當報厚德。
光 美:主上之命,豈可私於公?但得公同入面奏,吾自有救公之策。
(仁美深謝,即隨光美入見太宗。)
仁 美:(帝問曰)卿追究潘仁美之事,果得實否?
光 美:臣受命究問呼延贊歸山之由,實與潘仁美不甚相關。今仁美知罪,隨臣面奏其情
,乞陛下寬宥之。
(太宗聞奏,召仁美於殿前問之曰)
太 宗:呼延贊,先帝經念之將,朕是以宣之入朝,欲顯其能,汝何得屏逐而去?
仁 美:臣以呼延贊之赴闕,心嘗怏怏,欲歸久矣,非因臣所逐也。願再奉詔入山,宣召
赴闕,與臣面證是非。果如贊所言,則甘就斧鉞之誅,萬死無辭也。
(大宗半晌未應。)
八 王:(八王進曰)陛下以將帥經心,仁美雖有罪,願准其請,再往召之。若贊仍奉詔
赴命,則可兩恕其罪矣。
(太宗然其言,乃下詔付仁美,前召呼延贊。)
(仁美領旨,即日出朝,逕詣太行山來,令人報入山寨。)
呼延贊:我遭此賊毒手,性命幾喪,恨莫能雪;今乘其來,殺之以伸我仇,饒他不過。
建 忠:不可,我等正欲立功於朝,豈以小怨而忘大謀?不如承奉聖旨,冀兔私奔之罪。
(贊從其言,乃與建忠出寨迎接。)
(潘仁美進入帳中,宣讀詔書曰:
( 朕以立國之初,首先召卿,欲以及時重用。)
(何以入朝未經一月,竟任意欲行,逕自返騎?且卿文武之才,正當摅忠獻策
(,寧忍懷寶沉埋,自甘久屈乎?再命使來到,即宜赴闕,以補前日私奔之罪。
()
(故茲詔示。)
(建忠拜受命畢,請仁美坐於軍中,二人拜謝曰)
建 忠:重勞樞使奉詔至此,有失遠迎,望乞恕罪。
(仁美見贊,頗有慚色,因答之曰)
仁 美:下官冒觸將軍,深自追悔。今聖旨復來宣召,即宜赴闕,以慰皇上之望。
(建忠大喜,即令盛排筵宴,以待朝使。)
(款留寨中一夜。)
(次日,仁美催呼延贊下山。)
(贊與建忠商議,建忠)
建 忠:仁美當朝大臣,今既領聖旨來召,當隨其赴京,以彌舊怨也。
(贊然之,即裝點衣甲鞍馬,同馬氏隨仁美下山。)
(建忠送出大路而別,自去抽回耿忠等人馬。)
(不在話下。)
(只說呼延贊到京師朝見太宗,首請逃歸之罪:太宗)
太 宗:朕以卿未建奇功,暫留皇城居住,候下河東,則當重用於卿。
(贊謝恩而退。)
(太宗宣入八王,謂之)
謂 之:朕以贊新將,未見其武藝,今欲試觀之,汝有何策?
八 王:陛下欲觀贊之武藝,此事極易,當效先朝御果園故事,便見其能也。
太 宗:單雄信之士,軍中或可有;小秦王之類,難為其人也。
八 王:臣願裝作小秦玉;使呼延贊為尉遲敬德;惟單雄信,陛下千百萬軍中選之。
(太宗允其奏。)
(因命群臣揀選將帥中,誰可為單雄信者。)
(潘仁美終懷毒恨,又欲生計害之,出班奏曰)
潘仁美:臣婿楊延漢,弓馬嫻熟,堪充此職。
(太宗允奏,即下命傳至軍中。)
潘仁美:(延漢受命,自思)此必岳父起害贊之心,特舉我充此職,而與其子報仇也。昔
我被贊所捉,已蒙不殺之恩,臨行又贈黃金。今日若不救他,則為失義人耳。
(遂進八王府中,道知其事。)
八 王:(八王大駭曰)汝若不言,幾乎要弄假成真也。汝且退,我自有方略。
(延漢辭出。)
八 王:(八王入奏太宗曰)陛下聖旨,議擇於帥臣,以楊延漢充作單雄信。臣以延漢為
贊之仇人,恐有不測,反傷朝廷大體。今當於偏將中,另擇一人,或縱有微傷,
不致成隙。
(帝深然之。)
(乃下命,再令群臣於偏裨將校中遴選。)
高懷德:教練使許懷恩,武藝精通,可充此選。
(帝允奏,即令懷恩明日於教場中聽候。)
(群臣奉命而退。)
(次日,教場中族旗四立,軍伍齊備,槍刀出鞘,盔甲鮮明。)
(不移時,太宗車駕來到,文武各官俯伏而迎,依班序立。)
(只聽鼓樂喧天,炮響動地。)
(太宗宣過八王與呼延贊、許懷恩三人入軍中,謂之)
謂 之:朕本欲試卿之武藝,且欲令軍中信服,各宜用心走馬,勿徒自傷。
(八王等各皆受命。)
(太宗因賜呼延贊金鞭一條,賜許懷恩檀槍一柄,賜八王畫弓翎箭。)
(擄(shu,音書)--表示出來。)
(三人拜賜出帳外。)
(那八王跨著高頭駿馬,揮鞭兜轡而走。)
(許懷恩驟馬綽槍來追,虛聲叫曰)
八 王:小秦王休走!
(八王轉過箭垛邊,彎弓探箭,覷定許懷恩射來。)
(懷恩眼快,閃過一矢,挺槍追趕。)
(八王再發一矢,又被懷恩躲過。)
(場中軍士,無不凜然。)
(呼延贊見許懷恩勢氣漸逼,即剗馬提鞭,如真敬德一般,在後大叫曰)
呼延贊:追將慢走!呼延贊救駕來也。
(許懷恩見贊追來,要顯出平生手段,欲擒之以獻,遂勒回馬來敵呼延贊。)
(贊舉鞭策馬,來與懷恩交鋒。)
(二人在場外戰有二十余合,不分勝負。)
呼延贊:(贊自思)我若在此擒他,不見我之威風,待引於御前算之。
(即勒馬佯輸,旋繞教場而走。)
呼延贊:(懷恩激怒曰)不捉此賊,何以明心?
(驟馬亟追。)
(將近御前,贊轉過身,綽起金鞭,將懷恩打落下馬。)
(潘仁美等見之,無不失色。)
(時八王復馬回見太宗。)
太 宗:(太宗大悅曰)不在為先帝所知,贊果真將軍也。
(親賜贊黃金一百兩,駿馬一匹,命子天國寺安止。)
(贊謝恩而退。)
(君臣各散。)
(時值太平興國元年二月初一日,太宗視朝畢,下命詣太廟行香。)
(時諸臣皆於內前立著起屠碑,以防禦駕出幸;若無此者,即為衝攔御駕。)
呼延贊:(忽人報知於呼延贊)今日太宗駕出行香,各官皆在內前立起居碑,將軍何以不
為?
(贊聞報,正不知其由,欲待披公裳迎候,恰遇聖駕來到。)
(當御前者,卻是潘仁美,便問)
潘仁美:誰衝鑾駕?
從 軍:新歸將呼延贊也。
仁 美:(仁美大怒曰)諸臣皆立起居碑,彼何得故違朝例?
(喝騎尉押赴法場處斬。)
(騎尉得令,即將贊
縛而去。)
(當下文武皆不敢言。)
(直待太宗行香已回,八王乃歸府中,經過法場,見有許多兵衛,擁一
縛犯人
(,八王)
八 王:今日聖上行香吉日,何故斬人?
從 軍:侵早聖駕方出,適新歸將呼延贊,不省迴避,得衝駕之罪,今將處斬。
(八王聽罷,大驚曰)
八 王:險些折去一棟樑也。
(即近前令人解縛,帶贊回府,問其衝駕之由。)
近 前:(贊位曰)臣初下山,不省國例。適聖駕出幸,未立起居碑,得罪當死。若非殿
下來救,命在頃刻矣。
(八王憤怒,自思)
八 王:未立起居碑,此乃小節,何以竟至死罪!此必讒佞又要圖害之計。
(因留贊於府中,逕入宮見太宗,奏知其事。)
太 宗:朕本不知,須頒旨赦之。
八 王:陛下深居禁庭,縱有冤枉,不能上達。乞降優詔,以安其心。
(帝允奏,即日降下聖旨,付與八王,給贊執照。)
(剗(chan,音鏟)--光著。)
(此指馬未帶鞍。)
(第七回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贊力擒敵將)
18**時間: 地點:
(卻說八王領旨,歸至府中,見贊賀曰)
八 王:今請得聖旨一道,給君執證。但謹守法令,自保無虞矣。
(贊拜謝而退。)
(不想馬氏聞知夫主犯罪處斬,必拿家屬,與從人密地逃歸寨中去了。)
(贊舉眼無親,嗟歎不已,只得棲止寺中。)
19**時間: 地點:
(卻說河東劉鈞,聽知太宗新立,招伏太行山呼延贊為將。)
太 宗:(乃集文武商議曰)中原宋太祖在日,以孤境為敵國。今彼新立太宗,河東之憂
,其能兔乎?
丁 貴:往年因召楊令公援澤州之圍,講和而回。今軍士蓄銳有年,兵甲堅利,陛下可高
枕無憂。近年之弊,多因預備不固,使敵兵長驅而來。今宜下令各邊關,嚴設堤
防,勿使宋兵輕進,乃為長守之計。我逸彼勞,師費無功,自不敢正視河東矣。
(劉鉤然其奏,即下令於各邊關等處去了。)
(又於晉陽城中,深溝高壘而待。)
(消息傳入汴京,太宗會群臣議征河東之策。)
楊光美:河東預備堅完,未可卒下。陛下欲圖之,須乘彼國有隙,然後進兵,則可決其
成功。
(太宗沉吟未決。)
曹 彬:(曹彬進曰)以國家兵甲精銳,剪太原之孤壘,如摧枯拉朽,尚何疑焉?
(帝聞彬言,意遂決。)
(以潘仁美為北路都招討使,高懷德為正先鋒,呼延贊為副先鋒,八王為監軍,
(統十萬精兵,剋日御駕親征。)
(旨命既下,潘仁美等退朝,於教場中分撥軍馬。)
(呼延贊所部,皆以老弱者與之。)
高懷德:(高懷德進曰)先鋒之職不輕,逢山開路,遇水安橋。今以老弱之兵付贊統領,
倘誤朝廷大事,則招討罪將誰任其咎?
仁 美:(仁美默然良久乃曰)老弱之兵,將付誰部下耶?
懷 德:所言老弱,非盡不堪用者,比斬堅入陣,則有不及。當以此軍,分統隨駕之將。
前軍皆選精勇,均分與小將、呼延贊統之。
(仁美無奈,只得如此。)
(卒(cu,音促)--同「猝」,很快。)
(次日入請御駕起行。)
(太宗以國事付太子少保趙普分理,以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以斷燕薊援師
(。)
(太宗分遣已定,即日車駕離了汴京,望河東征進。)
(但見:族旗閃閃,劍戟層層。)
(不則一日,兵至懷州。)
(忽哨軍報入第一隊中:前有伏兵攔路,不知是誰。)
(呼延贊聽得,便引所部跑出軍前來看,卻是李建忠、耿忠、耿亮、柳雄玉、金
(頭馬氏一起。)
(贊執槍下馬,立於道旁曰)
呼延贊:哥哥何故不守山寨,來此為何?
建 忠:往日馬氏回寨中報知,說汝犯罪被戮,我等抱憤多時。今聞御駕來征河東,是以
部眾擋住去路,要捉害汝之人報仇也。
(贊聽罷,乃稱感八殿下相救之由。)
(言未畢,高懷德一軍已到,知是贊之兄弟,乃曰)
高懷德:既於此相逢,事非偶然,何不奏知天子,同征河東,以取富貴?
建 忠:此我等之素志也,願效命以爭先。
高懷德:(高懷德即傳奏太宗御前)今有贊之兄弟八員猛將,願隨陛下征進。
太 宗:(太宗大悅曰)此一回取河東必矣。
(即宜授建忠等八人為團練使之職,候平定河東回朝,領受誥命。)
(建忠等謝恩而退。)
(有詩為證:
( 聖主龍飛重俊良,英雄雲集豈尋常!)
(干戈直指風聲肅,管取河東獻域疆。)
(次日,大軍到天井關下寨。)
(守關將鐵槍邵遂,有萬夫不當之勇,聽得宋兵來到,與部將王文商議迎敵。)
王 文:宋師勢大,難以交鋒,將軍只宜堅守。遣人求救於晉陽,待援兵來到,前後擊之
,可以取勝。
太 宗:日前劉主之命,勿使敵人輕進。今正好乘其疲乏,一戰可破,何待救兵乎?
(即部兵出關迎敵。)
(兩陣對圓,宋陣上先鋒呼延贊,挺槍躍馬,跑出陣前)
跑出陣:北將何以不降,自取滅亡之禍?
太 宗:汝今急早退去,猶不失為勝也;不然,教汝等片甲不回。
(贊大怒,舉槍直取邵遂。)
(邵遂掄刀來迎,兩騎相交,二將戰上三十余合,不分勝負。)
(贊欲生擒邵遂,乃佯輸,走回本陣。)
(遂不捨,驟馬追之。)
(贊覷其來近,回轉馬,大喝一聲,將遂活捉於馬上。)
(後人有詩贊曰:
( 兵馬南來勢氣雄,將軍志在建奇功。)
(旌旗展處風雲變,敵將身亡頃刻中。)
(次隊高懷德見贊贏了敵將,率兵殺入。)
(北兵大敗,死者甚眾。)
(北將王文不敢迎敵,乘騎走投陸亮方而去。)
(宋兵遂襲了天井關。)
(太宗駐軍關中。)
(贊縛邵遂以獻。)
太 宗:留此逆臣無用處。
(令左右押出斬之,梟首號令訖。)
太 宗:(次日,兵到澤州,守將袁希烈聞知宋師已到,與副將吳昌商議曰)宋兵利銳,
且呼延贊世之虎將,若與交鋒,難保必勝;當用守計,老其師則可。
跑出陣:(昌曰)澤州城高池深,軍士精勇,戰守之計,皆不可少。仗小可平生之學,出
退宋兵,如其不勝,守亦未遲。
(希烈從其言,與兵五千。)
(吳昌全身貫帶,開東門,列下陣勢。)
(對面宋先鋒呼延贊,橫槍跨馬,立於門旗之下。)
呼延贊:(吳昌曰)我主漢王,自守一方,何故窮侵無厭?
呼延贊:我大宋以仁義之兵,而清六合,惟有河東未下,汝輩如魚游釜中,死在頃刻,不
降何待?
(吳昌大怒,舞刀躍馬來戰。)
(呼延贊舉槍迎敵。)
(兩騎才交,宋兵鼓勇而進,北軍先自擾亂。)
(吳昌勢力不支,跑馬望本陣逃走。)
(贊乘勢掩之,昌見宋兵雄勇,不敢入城,率眾繞出汾澗遁去。)
(贊殺得性激、逕驟馬追之,大叫)
呼延贊:賊將休走!
(昌回頭見贊追緊,按住刀,彎弓架箭,一矢放來,被贊閃過。)
(吳昌愈慌,只顧前走,忽連人帶馬,陷於汾澤中。)
(贊部下向前捉住,降其部下二千餘人。)
(贊將吳昌解見太宗,太宗令推出斬之。)
(下令急攻城池。)
(昌之敗卒走入城中,報知希烈,希烈大驚曰)
希 烈:不依吾言,果致喪師,如何能退勁敵?
(道未畢,其妻張氏,乃絳州張公瑾之女,形貌極丑,人號之為「鬼面夫人」,
(卻有一身武藝,萬夫難近。)
(聞得丈夫之語,近前謂曰)
近 前:將軍休慌,妾有退敵之計。
希 烈:城中勢若燒眉,夫人用何妙策?
張 氏:宋兵勢大,須以智而破之。君明日先部軍伍出戰佯輸,引敵人入於叢林之下,吾
預埋伏射騎於此待之,四下返擊,必獲全勝。
(希烈然其計,下令分遣已定。)
(次日,部精兵六千出城迎敵。)
(兩軍擺開,宋將呼延贊首先出馬,高叫)
呼延贊:賊將如何不獻城池,尚敢來戰耶?
希 烈:今特擒汝,以報吳昌之仇。
(言罷,舉斧直衝宋陣。)
(贊躍馬舉槍交鋒。)
(兩下吶喊。)
(二人戰上二十余合,希烈跑馬便走。)
(贊率部將祖興乘勢追之。)
(將近叢林,希烈放起號炮,聲徹山川。)
(張氏伏兵齊起,千弩俱發。)
(宋兵死傷者不計其數。)
(贊知中計,勒馬殺回,正遇張氏阻住,二馬相交,戰不兩三合,被張氏刺中左
(臂,贊負痛衝圍而走。)
(祖興部余眾隨後殺出,希烈回馬追到,將興一斧劈落馬下。)
(宋兵大敗。)
(希烈與張氏合兵進擊,勝了一陣,乃拔軍入城。)
(贊歸至軍中,深恨張氏這一槍之仇。)
張 氏:(與馬氏議曰)今日之戰,不得其利,折去大將祖興,部下傷損大半。
馬 氏:是誰出戰,能勝吾眾?
呼延贊:袁希烈不足懼。其妻張氏,槍法不在吾下,且有智識,若令嬰城而守,則澤州未
可卒攻。
馬 氏:此無慮也,彼之伏兵,只用得一番。我亦以計取其城。
呼延贊:汝有何計?
馬 氏:且將各營按下,只說因被敵人傷重左臂,不能出戰。彼聞此消息,必怠於防守。
卻令老弱之眾,罷卻戎事,日於汾澗中洗馬,似有回軍之狀。吾與君伏精兵於城
東高阜之處瞭望,俟其出兵,通約高將軍先戰,我等乘虛搗入城中,則澤州唾手
可取矣。
呼延贊:此計足伸我恨!
(即密下號令,各營按兵不出。)
(果然數日間,哨馬報知希烈,希烈急請張氏議之。)
張 氏:前日匹夫被我傷著一槍,宋軍中若無此人,眾心必怠。宜乘其虛,出兵擾之,宋
師不足破矣。
希 烈:善。
(即點下精兵七千,揚旗鼓噪,出南門衝擊。)
(宋師不戰而走。)
(希烈自以為得計,驅兵直殺入中堅。)
(高懷德當先抵住交鋒。)
(兩馬才合,後軍報道:宋兵已攻入東門矣。)
(希烈大驚,即跑馬殺回。)
(恰遇呼延贊突至,厲聲曰)
呼延贊:賊將休走!
(希烈不敢戀戰,溃圍而走。)
(贊勒馬追之。)
(不上半里之遥,趕近前來,綽起金鞭,打落馬下而死,盡降其眾。)
(有詩為證:
( 精兵排下勢如龍,慷慨英雄幾陣中。)
(敵國未平心激烈,奪旗斬將顯威風。)
(時張氏殺過城東,遇馬氏大殺一陣,只剩得數百騎,走奔蜂州去了。)
(高懷德兵合,遂取了澤州。)
(贊遣人奏報太宗,太宗大悅,遂命車駕入城駐紮。)
(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
20**時間: 地點:
(卻說來兵攻下澤州之後,於翌日進抵接天關。)
呼延贊:(守將陸亮方乃與王文商議曰)宋師長驅而來,當何計以退之?
王 文:關隘險固,只可堅守,待宋師糧盡,一鼓可破矣。
(亮方然其言,遂按兵不出。)
(宋前鋒呼延贊屯紮關下,令部下急攻。)
(關上亂放弓矢木石之類,軍士不能近前。)
(贊無計可施,與李建忠議曰)
近 前:陸亮方堅守此關,將以何計取之?
建 忠:關勢危險,難以卒下,若急攻之,徒傷軍士無益。為今之計,莫若撤圍而待,乘
有可取之機,然後進兵,庶不徒費軍功也。
(贊沉吟半晌,退入軍中。)
建 忠:(又過了數日,贊遣人緝探關前消息)關上守愈堅固,人馬不能近。
(贊越憂悶。)
建 忠:(忽報)營外有一老卒,要見將軍。
(贊令喚入。)
老 卒:(老卒至帳前曰)聞將軍攻此關不下,特來獻策,以成將軍一大功績。
建 忠:(贊愕然曰)汝有何計,以取此關?當保奏天子,不失汝之富貴。
老 卒:此關地勢極高,故名接天關。守將陸亮方,不過是一勇之夫,進攻亦易。內有王
文輔之,此人智謀宏遠,用兵得術,若使固守不出,則將軍之眾,雖守一年,亦
只如此。將軍不知山後有一小徑,雖是崎嶇,實只此路可入,卻是李大公把截。
若將軍遣人問之借此而過,直至河東北境,但然無阻。
(贊聞之,大悅)
大 悅:此天叫汝教吾,實皇上之洪福。
(即留老卒於營中,候功成日保奏之。)
老 卒:小可不願升賞。
(逕辭而去。)
老 卒:(營軍人報)適老卒出外,忽然不見,惟有一陣清風耳。
(贊驚訝之,即望空而拜。)
(次日,遣柳雄玉步兵五千,往李太公關中借路。)
(雄玉部兵,逕從山後小路,直抵關下,遣人通知去了。)
(守將李太公,名榮。)
(有二子:長曰李信,次曰李杰,二人皆有武藝。)
(太公聽知宋兵圍了接天關,因亦嚴守此地。)
雄 玉:(忽報)宋將遣人來見太公。
(太公令喚人間之。)
雄 玉:(來卒曰)我大宋兵取接天關,關中守備嚴固,未能卒下。聞此處有路可進河東
,特問太公借路。倘能成功,朝廷重加封贈。
雄 玉:(太公聽罷,笑曰)此處乃是河東咽喉之地,今前關與我相為聲勢,以拒宋師。
若許汝進兵,則是割肉喂人,自取其敗也。吾不殺汝,急回報知主將,有勇者早
來交鋒。
(差人驚怕,走回報與柳雄玉,道知不許進行之由。)
(雄玉大怒,部兵關下搦戰。)
(忽聽關上一聲鼓響,卻是李信部五百健卒,斬關而下。)
(雄玉退步不迭,被信刺死關前。)
(李信大殺宋兵一陣而回。)
(雄玉部下走歸報知呼延贊,贊大驚)
呼延贊:事圖不成,而損大將。若使敵人兩下合兵來戰,何以御之?
(即與建忠商議別計,建忠)
建 忠:事可謀其先,乘前關不敢出兵,可令高將軍攻之;吾等率兵先取此關,若得是處
,則此關可下矣。
(贊然其計,即便遣人報知高懷德出兵,自與建忠率所部來關下搦戰。)
建 忠:(守軍報入帳中,李太公與二子商議曰)宋兵來戰,何以退之?
呼延贊:(李信曰)彼眾我寡,難以力敵,可遣人於接天關期約,令其來助,方可議戰。
(太公依其言,即遣人逕詣前關知會。)
呼延贊:(陸亮方與王文議曰)宋師過不得此關,從背路攻擊,倘或彼處不保,則我關亦
危矣,君當率兵亟往救之。
王 文:將軍所見極是,小將願行。
(即引精兵三千,前來三鎮關相助。)
(李太公得王文來到,不勝之喜,因與商議迎敵。)
王 文:平川之地,利於急戰。公宜堅守此關,吾與令郎合兵破之。
(太公然其言。)
(過了一宵,次日,王文與李信開關出戰。)
(宋將呼延贊亦排下陣勢,馬上指王文罵曰)
馬 上:喪敗之將,不即獻關納降,尚來尋死耶?
王 文:(王文笑曰)宋軍知足不辱。今日殺汝片甲不回。
(言罷縱騎舞方天戟來戰呼延贊,贊援槍迎之。)
(兩下交鋒)
(戰未數合,王文佯輸而走。)
(贊久知王文善於用兵,要生擒之,驟馬追去。)
(一聲炮響,關左一彪兵殺來,乃李信也,舉槍繞贊之後殺來。)
(贊怒激,趕近前,揮起一槍,將王文撥於馬下。)
(部兵競進捉之。)
(贊再回馬與李信交鋒。)
(信見王文被捉去,心慌膽怯,不敢久戰,即收兵走入關中。)
(贊亦勒軍回營。)
(軍校解得王文來見,贊親出帳外,手解其縛,請入坐中,謝曰)
軍 校:適間冒觸閣下,望乞恕罪。
王 文:小可被捉之將,生死系於將軍,何故慇懃若是耶?
呼延贊:小將本是河東出身,今歸命大朝,盡忠則一也。公有如此膽略,何以屈節於叢棘
,投珠於暗地乎?不若同事宋主,以建奇功,留轟烈之名於後世耳。
(王文被贊說了一遍,沉吟半晌乃曰)
沉吟半: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文也,愧非賢臣,願從將軍帳下,早晚聽命。
(贊大喜,因問攻取之計。)
王 文:事當隨機應變,今李信以吾被擒,必死守不出,將軍其奈之何?不如先取接天關
,然後來攻此處,有何難哉?可令李將軍率壯兵埋伏前關下,小可乘今夜,衝將
軍之陣,亮方必出兵來應,將軍部兵繼我而進,其關立破矣。
呼延贊:此計極妙,只不可走漏消息。
(即分遣佈置已定。)
(贊先引羸卒來接天關攻擊。)
呼延贊:(陸亮方聽知宋兵復來,自思)此必後關難進,故又來攻此地。
(乃令部下嚴兵固守。)
(將近二更左右,贊令軍士點起火炬,吶喊放炮,並力攻擊。)
(關上連發矢石抵之。)
(忽東北角王文引兵衝圍來到,宋兵大亂。)
(王文直殺至關下,高叫)
王 文:宋將戰敗,關上可出兵接應。
(守軍聽得是王文口氣,報知亮方。)
(亮方遂部兵接應。)
(忽關旁邊轉過呼延贊,斷北兵為兩截,王文乘虛殺回。)
(亮方知事有變,即勒馬跑走,被贊一槍刺於馬下。)
(李建忠伏兵齊起,殺入關中。)
(北軍進退無路,皆棄甲拜降。)
王 文:(平明,眾將都集,贊不勝之喜,乃謂王文曰)此一座雄關,非足下妙算,即守
一年,亦不能過也。
王 文:僥倖成功,何足掛齒?
(贊遣人報捷於太宗,太宗車駕逕進接天關,望河東一帶之地矣。)
(哨軍報入三鎮關,李太公大驚曰)
太 宗:宋師真乃神兵也。
(即引二子棄關逃入河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