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 至 第一六〇
151**時間: 地點:
(話說人家教育子弟,擇師為先。)
(做先生的誤了學生終身大事,真實可恨。)
(東京有個姓張的先生,名字叫做大智,生來一字不通,只寫得一本《百家姓》
(而已。)
(那先生有一件好處,慣會謀人家好館,處了三年五載,得了七兩八貫,並不會
(教訓一字,把學生大事誤盡不顧。)
(有個東家姓楊名梁,因學生無成,死去告於包公台下。)
(告為惡師誤徒事:易子而教,成人是望,夫子之患,在好為師。)
(今某一丁不識,強謀人館。)
(束脩爭多,何曾立教。)
(誤子無成,殺人不啻。)
(乞正斯文,重扶名教。)
(上告。)
(包公看罷,大怒道)
包 公:做先生的誤了學生,其罪不小。
(喚鬼卒速拿惡師張大智來!不多時,張大智到。)
包 公:張大智,你如何誤了人家學生?
張大智:張某雖則不才,頗知教法,但凡教法要因人而施。學生生來下愚,叫做先生的也
無可奈何。就是孔夫子有三千徒弟,哪裡個個做得賢人!況做先生的就如做父毋
一樣,只要兒子好,哪裡要兒子不好!還有一件,孔夫子說道:自行束脩以上,
我未嘗無誨焉。又孟子說道: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看來做主人家的也有難
做處。
因見楊某學生又蠢,禮數又疏,故未能造到大賢地位。
包 公:楊梁你如何怠慢先生?
張大智:(楊梁道)因見先生不善教誨,故此怠慢他也許有的。
張大智:你見我不善教誨,何不辭了我家另請別個?
包 公:(楊梁道)你見我怠慢你,何不辭了我家到別家去?
(二人折辯多時。)
包 公:(包公喝道)休得折辯,畢竟兩家都有不足處。
(張大智又補一訴詞:訴為誣師事:天因材篤焉,聖因人教哉。)
(有朋自遠方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自行束脩以上,三月不知肉味。)
(上大人容某稟告,化三千惟天可表。)
(上訴。)
包 公:(包公看罷笑道)待我考試先生一番,就是主人家的意思。
(遂出下一個題目來。)
(先生就做,又一字不通。)
包 公:果然名不虛傳,主人慢情該有的;先生誤了學生,罪同謀財殺命。
但主人家既請了那先生,雖則不通,該當禮待,以終其事,不可壞了斯文體
面。今罰先生為牛,替主人家耕田,還了宿債;罰主人為豬,今生捨不得禮待先
生,來生割肉與人吃。
(批道:審得師有師道,黑漆燈籠如何照得;弟有弟道,朽樗櫟如何雕得;主有
(主道,一毛不拔如何成得。)
(先生沒教法,誤了多少後生,罰牛非過;主人無道理,壞了天下斯文,做豬何
(辭。)
(從此去勸先生,不要自家吃草;自今後語主人,勿得來世受屠。)
(批完,各杖去訖。)
(第六十則 獸公私媳)
152**時間: 地點:
(話說西吳有姓施名行慶者,欲與媳宋氏私通,一日其子得知,遂自縊而死。)
(行慶大喜,哪曉得其媳宋氏因痛夫身亡,越發不肯與行慶私通。)
(只其子有一美妾,日夜與之交歡,聲聞合郡,人都稱為灰池。)
(他有二孫,年紀尚幼,遂用厚禮聘下絕大孫媳。)
(孫未有十歲,孫媳倒有十六歲,便接過門,盡自己受用。)
(宋氏因丑聲著揚,不忿而死。)
153**時間: 地點:
(未幾,行慶亦被惡鬼拿去。)
(行慶反出狀告:告為不孝事:婦德善事公姑為首,孝道承順意旨為先。)
(媳婦某驕悍異常,兇惡無比。)
(欲求不遂,心事徒掛;反加惡名,致遭屈死。)
(至親宋存見證。)
(孝義何在,合行嚴究。)
(上告。)
(包公看罷,大怒道)
包 公:兒媳不孝,當得何罪?
(再拘宋氏來審。)
(鬼卒拘得宋氏來,宋氏亦訴道:訴為新台事:告不孝,妾不敢辭其名,叫灰池
(,人如何崇其號?與其扒灰,寧甘不孝。)
(上訴。)
包 公:(包公看罷大怒道)原來有這樣事!人非禽獸,惡得如此!
施行慶,你怎麼做出這樣勾當,還告人不孝?
(行慶再三抵賴。)
包 公:我也聞得你的灰號,如何抵賴?
(宋氏又將家醜說一番。)
包 公:宋存又是何人?
張大智:(宋氏道)就是灰友了。
(包公又叫拘宋存來。)
包 公:宋存,我一見你便有些厭氣,如何又與他做見證?可惡,可惡!先將宋存割去舌
頭,省得滿嘴胡言。
(又吩咐鬼卒割去行慶陽物,把火丸入在他二人口裡,肌肉皆爛,吹一口孽風,
(又為人身。)
(包公遂批道:審得經有新台之恥,俗有扒灰之羞。)
(施行慶何人?敢肆然為之,不顧禮義,毫無羞恥,真禽獸之不若矣!乃反出詞
(告媳不孝耶?天下有宋氏之不孝,幾不識孝道矣。)
(更有宋存作證,甚是無禮。)
(此事何事,此人何人,而硬幫相證乎?且餘又何等衙門,輒敢如此,特加重罰
(以儆。)
批 完:施、宋二老,俱發去為龜;宋氏守節致死,來生做一卜龜行生,把二人的肚皮日
夜火炙以報之。
(各去。)
(第六十一則 獅兒巷)
154**時間: 地點:
(話說潮州潮水縣孝廉坊鐵邱村有一秀士,姓袁名文正,幼習儒業,妻張氏,美
(貌而賢,生個兒子已有三歲。)
(袁秀才聽得東京將開南省,與妻子商議要去赴試。)
張 氏:家中貧寒,兒子又小,君若去後,教妾靠著誰人?
批 完:(袁秀才答道)十年燈窗之苦,指望一舉成名。既賢妻在家無靠,不如收拾同行
。
(兩個路上曉行夜住,不一日到了東京城,投在王婆店中歇下。)
(過了一宿,次日,袁秀才梳洗飯罷,同妻子入城玩景,忽一聲喝道前來,夫妻
(二人急躲在一邊,看那馬上坐著一位貴侯,不是別人,乃是曹國舅二皇親。)
(國舅馬上看見張氏美貌非常,便動了心,著軍牌請那秀才到府中說話。)
(袁秀才聞得是國舅,哪裡敢推辭,便同妻子入得曹府來。)
(國舅親自出迎,敘禮而坐,動問來歷。)
(袁秀才告知赴試的事,國舅大喜,先令使女引張氏入後堂相待去了,卻令左右
(抬過齊整筵席,親勸袁秀才飲得酩酊大醉,密令左右扶向僻處用麻繩絞死,把
(那三歲孩兒亦打死了。)
(可憐袁秀才滿腹經綸未展,已作南柯一夢。)
(比及張氏出來要同丈夫轉店,國舅)
國 舅:袁秀才飲酒過醉,扶入房中睡去。
(張氏心慌,不肯出府,欲待丈夫醒來。)
(挨近黃昏,國舅令使女說與她知:她丈夫已死,且勸她與我為夫人。)
(使女通知其事,張氏號啕大哭,要尋死路。)
(國舅見她不從,令監在深房內,命使女勸諭不提。)
155**時間: 地點:
(且說包公到邊庭賞勞三軍,回朝復命已畢,即便回府。)
(行過石橋邊,忽馬前起一陣狂風,旋繞不散。)
(包公忖道:此必有冤枉事。)
(便差手下王興、李吉隨此狂風跟去,看其下落。)
(王、李二人領命,隨風前來。)
(那陣風直從曹國舅高衙中落下。)
(兩個公牌仰頭看時,四邊高牆,中間門上大書數字道)
國 舅:有人看者,割去眼睛。用手指者,砍去一掌。
(兩公牌一嚇,回稟包公。)
包 公:(包公怒道)彼又不是皇上宮殿,敢如此亂道!
(遂親自來看,果然是一座高院門,正不知是誰家貴宅。)
(乃令軍牌問一老人。)
老 人:(老人稟道)是皇親曹國舅之府。
包 公:便是皇親亦無此高大,彼只是一個國舅,起甚這樣府院!
老 人:(老人歎了一聲氣道)大人不問,小老哪裡敢說。他的權勢比當今皇上的還勝,
有犯在他手裡的,便是鐵枷。人家婦女生得美貌,便拿去奸占,不從者便打死,
不知害死幾多人命。近日府中因害得人多,白日裡出怪,國舅住不得,今闔府移
往他處了。
(包公聽了,遂賞老人而去。)
(回衙即令王興、李吉近前,勾取馬前旋風鬼來證狀。)
(二人出門,思量無計,到晚間乃於曹府門首高叫)
二 人:冤鬼到包爺衙去。
(忽一陣風起,一冤魂手抱三歲孩兒,隨公牌來見包公。)
(那冤魂披頭散髮,滿身是血,將赴試被曹府謀死,棄屍在後花園井中的事,從
(頭訴了一遍。)
包 公:既你妻在,何不令她來告狀?
二 人:(文正道)妻子被他帶去鄭州三個月,如何能夠得見相公?
包 公:你且去,我與你准理。
(說罷,依前化一陣風而去。)
包 公:(次日升廳,集公牌吩咐道)昨夜冤魂說,曹府後花園井藏得有千兩黃金,有人
肯下去取來,分其一半。
(王、李二公差回稟願去。)
(弔下井中,二人摸著一死屍,十分驚怕,回衙稟知包公。)
包 公:我不信,就是屍身亦撈起來看。
(二人復又弔下去,取得屍身起來,抬入開封府衙。)
(包公令將屍放於東廊下,問牌軍曹國舅移居何處。)
牌 軍:今移在獅兒巷內。
(即令張千、李萬備了羊酒,前去作賀。)
(包公到得曹府,大國舅在朝未回,其母郡太夫人大怒,怪著包公不當賀禮。)
(包公被夫人所辱,正轉府,恰遇大國舅回來,見包公,下馬敘問良久,因知道
(來賀被夫人羞叱。)
國 舅:(大國舅賠小心道)休怪。
(二人相別。)
(國舅到府煩惱,對郡太夫人道)
國 舅:適間包大人遇見兒子道,來賀夫人,被夫人羞辱而去。今二弟做下逆理之事,倘
被他知之,一命難保。
田夫人:(夫人笑道)我女兒現為正宮皇后,怕他怎麼?
國 舅:今皇上若有過犯,他且不怕,怕什皇后?不如寫書與二弟,叫將秀才之妻謀死,
方絕後患。
(夫人依言,遂寫書一封,差人送到鄭州。)
(二國舅看罷也沒奈何,只得用酒灌醉張娘子,正待持刀入房要殺,看她容貌不
(忍下手,又出房來,遇見院子張公,道知前情。)
國 舅:(張公道)國舅若殺之於此,則冤魂不散,又來作怪。我後花園有口古井,深不
見底,莫若推於井中,豈不乾淨。
(國舅大喜,遂賞張公花銀十兩,令他縛了張氏,抬到園來。)
(那張公有心要救張娘子,只待她醒來。)
(不一時張氏醒來,哭告其情。)
(張公亦哀憐之,密開了後門,將十兩花銀與張娘子做路費,教他直上東京包大
(人哪裡去告狀。)
(張氏拜謝出門。)
(她是個閨中婦女,獨自如何得到東京?悲哀怨氣感動了太白金星,化作一個老
(翁,直引她到東京,化陣清風而去。)
(張氏驚疑,抬起頭望時,正是舊日王婆店門首,入去投宿。)
(王婆認得,訴出前情,王婆亦為之下淚。)
王 婆:(乃道)今日五更,包大人去行香,待他回來,可截馬頭告狀。
(張氏請人寫了狀子完備,走出街來,正遇見一官到,去攔住馬頭叫屈。)
(哪知這一位官不是包大人,卻是大國舅,見了狀子大驚,就問她一個衝馬頭的
(罪,登時用棍將張氏打昏了,搜檢身上有銀十兩,亦奪得去,將屍身丟在僻巷
(裡。)
(王婆聽得消息忙來看時,氣尚未絕,連忙抱回店中救醒。)
(過二三日,探聽包大人在門首過,張氏跪截馬頭叫屈。)
(包公接狀,便令公差領張氏入府中去廊下認屍,果是其夫。)
(又拘店主人王婆來問,審勘明白,今張氏入後堂,發放王婆回店。)
(包公思忖:先捉大國舅再作理會,即詐病不起。)
(上聞公病,與群臣議往視之。)
國 舅:(曹國舅啟奏)待微臣先往,陛下再去未遲。
(上允奏。)
(次日報入包府中,包公吩咐齊備,適國舅到府前下轎,包公出府迎入後堂坐定
(,敘慰良久,便令抬酒來,飲至半酣,包公起身道)
包 公:國舅,下官前日接一紙狀,有人告說丈夫、兒子被人打死,妻室被人謀了,後其
妻子逃至東京,又被仇家打死,幸得王婆救醒,復在我手裡又告,已准她的狀子
,正待請國舅商議,不知那官人姓什名誰?
(國舅聽罷,毛髮悚然。)
(張氏從屏風後走出,哭指道)
張 氏:打死妾身正是此人。
國 舅:(國舅喝道)無故賴人,該當何罪?
(包公大怒,令軍牌捉下,去了衣冠,用長枷監於牢中。)
(包公恐走漏消息,閉上了門,將隨帶之人盡行拿下。)
(思忖捉二國舅之計,遂寫下假家書一封,已搜出大國舅身上圖書,用硃印訖,
(差人星夜到鄭州,道知郡太夫人病重,急速回來。)
(二國舅見書認得兄長圖書,即忙轉回東京,未到府遇見包公,請入府中敘話。
()
(酒飲三杯,國舅起身道)
國 舅:家兄有書來,說道郡太病重,尚容另日領教。
(忽廳後走出張氏,跪下哭訴前情。)
(國舅一見張氏,面如土色。)
(包公便令捉下,枷入牢中。)
(從人報知太夫人,夫人大驚,急來見曹娘娘說知其事。)
(曹皇后奏知仁宗,仁宗亦不准理。)
(皇后心慌,私出宮門來到開封府與二國舅說方便。)
包 公:國舅已犯大罪,娘娘私出宮門,明日為臣見聖上奏知。
(皇后無語,只得復回宮中。)
(次日,郡太夫人奏於仁宗,仁宗無奈,遣眾大臣到開封府勸和。)
(包公預知其來,吩咐軍牌出示:彼各自有衙門,今日但入府者便與國舅同罪。
()
(眾大臣聞知,哪個敢入府來?上知包公決不容情,怎奈郡太夫人在金殿哀奏,
(皇上只得御駕親到開封府。)
(包公近前接駕,將玉帶連咬三口奏道)
包 公:今又非祭天地勸農之日,聖上胡亂出朝,主天下有三年大早。
仁 宗:朕此來端為二皇親之故,萬事看朕分上恕了他罷!
包 公:既陛下要救二皇親,一道赦文足矣,何勞御駕親臨?今二國舅罪惡貫盈,若不依
臣啟奏判理,情願納還官誥歸農。
(仁宗回駕。)
(包公令牢中押出二國舅赴法場處決。)
(郡太夫人得知,復入朝哀懇聖上降赦書救二國舅。)
(皇上允奏,即頒赦文,遣使臣到法場。)
(包公跪聽宣讀,只赦東京罪人及二皇親。)
包 公:都是皇上百姓犯罪,偏不赦天下,卻只赦東京!先把二國舅斬訖,大國舅等待午
時開刀。
(郡太夫人聽報斬了二國舅,忙來哭奏皇上。)
王丞相:陛下須通行頒赦天下,方可保大國舅。
(皇上允奏,即草詔頒行天下,不論犯罪輕重,一齊赦宥。)
(包公聞赦各處,乃當場開了大國舅長枷,放回府中,見了郡太夫人,相抱而哭
(。)
國 舅:不肖辱沒父母,今在死中復生,想母親自有人侍奉,為兒情願納還官誥,入山修
行。
(郡太夫人勸留不住。)
(後來曹國舅得遇真人點化,入了仙班,此是後話不提。)
156**時間: 地點:
(卻說包公判明此段公案,令將袁文正屍首葬於南山之陽。)
(庫中給銀三十兩,賜與張氏,發回本鄉。)
(是時遇赦之家無不稱頌包公仁德。)
(包公此舉,殺一國舅而文正之冤得伸。)
(赦一國舅而天下罪囚皆釋,真能以迅雷沛甘霖之澤者也。)
(第六十二則 桑林鎮)
157**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賑濟饑民,離任赴京來到桑林鎮宿歇。)
包 公:(吩咐道)我借東嶽廟歇馬三朝,地方倘有不平之事,許來告首。
(忽有一個住破窯婆子聞知,走來告狀。)
(包公見那婆子兩目昏花,衣服垢惡,便問)
包 公:你是何人,要告什麼不平事?
婆 子:(那婆子連連罵道)說起我名,便該死罪。
(包公笑問其由。)
婆 子:我的屈情事,除非是真包公方斷得,恐你不是真的。
包 公:你如何認得是真包公,假包公?
婆 子:我眼看不見,要摸頸後有個肉塊的,方是真包公,那時方伸得我的冤。
包 公:任你來摸。
(那婆子走近前,抱住包公頭伸手摸來,果有肉塊,知是真的,在臉上打兩個巴
(掌,左右公差皆失色。)
(包公也不嗔怒她,便問婆子有何事?你且說來。)
婆 子:(那婆子)此事只好你我二人知之,必須要遣去左右公差方才好說。
(包公即屏去左右。)
(婆子知前後無人,放聲大哭道)
婆 子:我家是毫州毫水縣人,父親姓李名宗華,曾為節度使,上無男子,單生我一女流
,只因難養,年十三歲就入太清宮修行,尊為金冠道姑。
158**時間: 地點:
一日,真宗皇帝到宮行香,見我美麗,納為偏妃。太平二年三月初三日生下
小儲君,是時南宮劉妃亦生下一女,只因六宮大使郭槐作弊,將女兒來換我小儲
君而去,老身氣悶在地,不覺誤死女兒,被囚於冷宮,當得張院子知此事冤屈。
六月初三日見太子遊賞內苑,略說起情由,被郭大使報與劉后得知,用絹絞死了
張院子,殺他一十八口。直待真宗晏駕,我兒接位,頒赦冷宮罪人,我方得出,
只得來桑林鎮覓食。萬望奏於主上,伸妾之冤,使我母子相認。
包 公:娘娘生下太子時,有何留記為驗?
婆 子:生下太子之時,兩手不直,一宮人挽開看時,左手有山河二字,右手有社稷二字
。
(包公聽了,即扶婆子坐於椅上跪拜道)
包 公:望乞娘娘恕罪。
(令取過錦衣換了,帶回東京。)
(及包公朝見仁宗,多有功績)
包 公:臣蒙詔而回,路逢一道士連哭三日三夜。臣問其所哭之由。彼道:『山河社稷倒
了。』臣怪而問之:『為什山河社稷倒了。』道士道:『當今無真天子,故此山
河社稷倒了。』
仁 宗:(仁宗笑道)那道士誑言之甚。
朕左手有山河二字,右手有社稷二字,如何不是真天子?
包 公:望我主把與小臣看明,又有所議。
(仁宗即開手與包公及眾臣視之,果然不差。)
包 公:(包公叩頭奏道)真命天子,可惜只做了草頭王。
(文武聽了皆失色。)
包 公:(天子微怒道)我太祖皇帝仁義而得天下,傳至寡人,自來無愆,何謂是草頭王
?
包 公:既陛下為嫡派之真主,如何不知親生母所在?
仁 宗:朝陽殿劉皇后便是寡人親生母。
包 公:臣已訪知,陛下嫡母在桑林鎮覓食。倘若聖上不信,但問兩班文武便有知者。
仁 宗:(仁宗問群臣道)包文拯所言可疑,朕果有此事乎?
王丞相:此陛下內事,除非是問六宮大使郭槐,可知端的。
(仁宗即宣過郭大使問之。)
仁 宗:(大使道)劉娘娘乃陛下嫡母,何用問焉!此乃包公妄生事端,欺罔我主。
(仁宗怒甚,要將包公押出市曹斬首。)
王丞相:文拯此情,內中必有緣故,望陛下將郭大使發下西台御史處勘問明白。
(仁宗允奏,著御史王材根究其事。)
159**時間: 地點:
(當時,劉后恐洩露事情,密與徐監宮商議,將金寶買囑王御史方便。)
(不想王御史是個贓官,見徐監宮送來許多金寶,遂歡喜受了,放下郭大使,整
(酒款待徐監宮。)
(正飲酒間,忽一黑臉漢撞入門來。)
王丞相:(王御史問是誰人,黑臉漢道)我是三十六宮四十五院都節史,今日是年節,特
來大人處討些節儀。
(王御史吩咐門子與他十貫錢,賞以三碗酒。)
(那黑漢吃了二碗酒,醉倒在階前叫屈。)
(人問其故,那醉漢道)
門 子:天子不認親娘是大屈,官府貪贓受賄是小屈。
門 子:(王御史聽得,喝道)天子不認親娘干你什事?
(令左右將黑漢吊起在衙裡。)
(左右正弔間,人報南衙包丞相來到。)
(王材慌忙令郭大使復入牢中坐著,即出來迎接,不見包公,只有從人在外。)
包 公:(王御史因問)包大人何在?
門 子:(董超答道)大人言在王相公府裡議事,我等特來伺候。
(王御史驚疑。)
(董超等一齊入內,見吊起者正是包公,董超眾人一齊向前解了。)
(包公發怒,令拿過王御史跪下,就府中搜出珍珠三斗,金銀各十錠。)
包 公:你乃枉法贓官,當正典刑。
(即令推出市曹斬首示眾。)
(當下徐監宮已從後門走回宮中去。)
(包公以其財物具奏天子,仁宗見了贓證,沉吟不決,乃問)
仁 宗:此金寶誰人進用的?
包 公:臣訪得是劉娘娘宮中使喚徐監宮送去。
(仁宗乃宣徐監宮問之。)
(徐監宮難以隱瞞,只得當殿招認,是劉娘娘所遣。)
(仁宗聞知,龍顏大怒道)
仁 宗:既是我親母,何用私賄買囑?其中必有緣故!
(乃下敕發配徐監宮邊遠充軍,著令包公拷問郭大使根由。)
(包公領旨,回轉南衙,將郭大使嚴刑究問,郭槐苦不肯招,令押入牢中監禁。
()
(喚董超、薛霸二人吩咐道)
二 人:你二人如此如此,查出郭槐事因,自有重賞。
(二人逕入牢中,私開了郭槐枷鎖,拿過一瓶好酒與之共飲,因密囑道)
二 人:劉娘娘傳旨著你不要招認,事得脫後,自有重報。
二 人:(郭槐大使不知是計,飲得酒醉了乃道)你二牌軍善施方便,待回宮見劉娘娘說
你二人之功,亦有重用。
二 人:(董超覷透其機,引入內牢,重用刑拷勘道)郭大使,你分明知其情弊,好好招
承,免受苦楚。
(郭槐受苦難禁,只得將前情供招明白。)
(次日,董、薛二人呈知包公,包公大喜,執郭槐供狀啟奏仁宗。)
(仁宗看罷,召郭槐當殿審之。)
仁 宗:(槐又奏道)臣受苦難禁,只得胡亂招承,豈有此事。
仁 宗:(仁宗以此事顧問包公道)此事難理。
包 公:陛下再將郭槐弔在張家園內,自有明白處。
(天子依奏,押出郭槐前去.包公預裝下神機,先著董超、薛霸去張家園,將郭
(槐吊起審問。)
(將近三更時候,包公禱告天地,忽然天昏地黑,星月無光,一陣狂風過處,已
(把郭槐捉將去。)
(郭槐開目視之,見兩邊排下鬼兵,上面坐著的是閻羅天子。)
王丞相:張家一十八口當滅麼?
判 官:(旁邊走過判官近前奏道)張家當滅。
王丞相:郭槐當滅否?
判 官:郭大使尚有六年旺氣。
判 官:(郭槐聞說,口聲)大王,若解得這場大事,我與劉娘娘說知,作無邊功果致謝
大王。
王丞相:(閻王道)你將劉娘娘當初事情說得明白,我便饒你罪過。
(郭槐一一訴出前情。)
(左右錄寫得明白。)
王丞相:(皇上親自聽聞,乃喝道)奸賊!今日還賴得過麼?
朕是真天子,非閻王也,判官乃包卿也。
(郭槐嚇得啞口無言,低著頭只請快死而已。)
(上命整駕回殿,天色漸明,文武齊集,天子即命排整鑾駕,迎接李娘娘到殿上
(相見。)
(帝、母二人悲喜交集,文武慶駕,乃令官娥送入養老宮去訖。)
(仁宗要將劉娘娘受油鍋之刑以泄其忿。)
包 公:王法無斬天子之劍,亦無煎皇后之鍋,我主若要她死,著人將丈二白絲帕絞死,
送入後花園中;郭槐當落鼎鑊之刑。
(仁宗允奏,遂依包公決斷。)
(真可謂亙古一大奇事!)
(第六十三則 斗粟三升米)
160**時間: 地點:
(話說河南開封府陳州管下商水縣,有一人姓梅名敬,少入郡學,家道殷實,父
(母俱慶,只鮮兄弟。)
(娶鄰邑西華縣姜氏為妻。)
(後父母雙亡,服滿赴試。)
包 公:(屢科不第,乃謂其妻道)我幼習儒業,將欲顯祖耀親,榮妻蔭子,為天地間一
偉人。奈何蒼天不遂我願,使二親不及見我成立大志已沒,誠天地間一罪人也。
今輾轉尋思,常憶古人有言,若有腰纏十萬貫,除非騎鶴上揚州。意欲棄儒就商
,遨遊四海,以伸其志。豈肯屈守田園,甘老丘林。不知賢妻意下如何?
王丞相:(姜氏道)妾聞古人有云:『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君既志從商,妾當聽從。
但願君此去以千金之軀為重,保全父母遺體,休貪路柳牆花。若得稍獲微利,即
當快整歸鞭。
(梅敬聽得妻言有理,遂收置貨物,逕往四川成都府經商,姜氏餞別而去。)
(梅敬一去六載未回,一日忽懷歸計,遂收拾財物,竟入諸葛武侯廟中祈簽。)
(當禱祝已畢,求得一簽云:逢崖切莫宿,逢湯切莫浴。)
(斗粟三升米,解卻一身曲。)
(梅敬祈得此簽,茫然不曉其意,只得起程而回。)
(這一日舟子將船泊於大崖之下,梅敬忽然想起簽中「逢崖切莫宿」之句,遂自
(省悟,即令舟子移船別處。)
(方移舟時,大崖忽然崩下,陷了無限之物。)
(梅敬心下大驚,方信簽中之言有驗。)
(一路無礙至家,姜氏接入堂上,再盡夫婦之禮,略敘離別之情。)
(時天色已晚,是夜昏黑無光。)
王丞相:(一時間姜氏燒湯水一盆,謂梅敬道)賢夫路途勞苦,請去洗澡,方好歇息。
(梅敬聽了妻言,又大省悟,神簽道:「逢湯切莫浴」,遂乃推故對妻道)
遂 乃:我今日偶不喜浴,不勞賢妻候問。
(姜氏見夫言如此,遂不催促,即自去洗澡。)
(姜氏正浴間,不防被一人預匿房中,將利槍從腹中一戮,可憐姜氏姣姿秀美,
(化作南柯一夢。)
(其人溜躲房外去了。)
(梅敬在外等候,見姜氏多久不出,執燈入往浴房喚之,方知被殺在地,哭得幾
(次昏迷。)
(次日正欲具狀告理,又不知是何人所殺。)
(卻有街坊鄰舍知之,忙往開封府首告梅敬無故自殺其妻。)
(包公看了狀詞,即拘梅敬審勘。)
(梅敬遂以祈簽之事告知。)
(包公自思:梅敬才回,決無自殺其妻之理。)
包 公:(乃對梅敬道)你出六年不回,你妻美貌,必有姦夫,想是姦夫起情造意要謀殺
你,你因悟神簽的話,故得脫免其禍。今詳觀神簽中語云:『斗粟三升米』,我
想官鬥十升只得米三升,更有七升是糠無疑,莫非這姦夫就是康七麼?
遂 乃:(梅敬道)生員對鄰果有一人名喚康七。
(包公即令左右拘喚來審,康七亦不推賴,叩頭供狀道)
包 公:小人因見姜氏美貌,不合故起謀心,本意欲殺其夫,不知誤傷其妻。相公明見萬
里,小人情願伏罪。
(包公押了供狀,遂斷其償命,即令典刑。)
(遠近人人歎服。)
(第六十四則 聿姓走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