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 至 第一三〇
121**時間: 地點:
(話說河南開封府新鄭縣,有一人姓高名尚靜者,家有田園數頃,男女耕織為業
(,年近四旬,好學不倦。)
(然為人不善修飾,言行舉止異常,衣雖垢敝不浣,食雖粗糲不擇,於人不欺,
(於物不取,不戚戚形無益之愁,不揚揚動有心之喜。)
(或時以詩書騁懷,或時以琴樽取樂。)
(賞四時之佳景,玩江山之秀麗。)
(流連花月,玩弄風光。)
(或時以詩酒為樂,冬夏述作,春秋遊賞。)
包 公:(謂其妻曰)人生世間,如白駒過隙,一去難再。若不及時為樂,我恐白髮易生
,老景將至。
(言罷即令其妻取酒消遣。)
(正飲間,忽有新鄭縣官差人至家催秤糧差之事,尚靜乃收拾家下白銀,到市鋪
(煎銷,得銀四兩,藏入袖內,自思:往年糧差俱係里長收納完官,今次包公行
(牌,各要親手赴秤。)
(今觀包公為官清正,宛若神明,心懷肅畏,遂帶錢銀另買牲酒香儀之類,逕赴
(城隍廟中散福,不覺貪飲幾杯,出廟之時,錢銀已落廟中。)
(不防街坊有一人姓葉名孔者,先在鋪中,見尚靜煎銷銀兩在身,往廟許願,即
(起不良之意,跟尾在尚靜身後,悄悄入廟,躲在城隍寶座下,見尚靜拜神辭出
(,即拾其銀回訖。)
(尚靜回家,方覺失了錢銀,再往廟中尋時,已不見蹤影。)
(無可奈何,只得具狀逕到包公台前告理。)
包 公:(包公看了狀詞道)你這銀兩在廟中失去,又不知是何人拾得,難以判斷。
(遂不准其狀,將尚靜發落出外。)
(尚靜叫屈連天,兩眼垂淚而去。)
(包公因這件事自思:某為民官,自當與民分憂。)
(心中自覺不安,乃具疏文一道,敬詣城隍廟行香,將疏文焚於爐內。)
(禱告出廟回衙,令左右點起燈燭,將几案焚香放在東邊,包公向東端坐禱祝,
(坐以待旦,如此者三夜。)
(是夜三更,忽然狂風大起,移時間風吹一物直到階下,包公令左右拾起觀看,
(乃是一葉,葉中被蟲蛀了一孔。)
(包公看了已知其意,方才吩咐左右各去歇宿。)
(次日,包公喚張龍、趙虎吩咐道)
趙 虎:你即去府縣前後呼喚葉孔名字,若有人應者,即喚他來見我。
(張、趙二人領命出衙,遍往市街,叫喊半日,東街有一人應聲而出道)
趙二人:我乃葉孔是也,不知尊兄有何見諭?
(張、趙二人)
趙二人:包公有喚。
(遂拘其人入衙跪下。)
包 公:數日前有新鄭縣高尚靜在城隍廟裡失落去白銀四兩,其銀大小有三片,他在我這
裡告你,我亦知道是你拾的,又不是去偷他的,緣何不把去還他?
包 公:(葉孔見包公判斷通神,說得真了,只得拜服招認道)小人在廟中焚香,因拾得
此銀,至今尚未使用。既蒙相公神見,小人不敢隱瞞。
(包公審了口詞,即令左右押葉孔回家取銀。)
(復令再喚高尚靜到台,將銀看認,果然絲毫不差。)
包 公:(包公乃對高尚靜道)你丟了銀子,係是葉孔拾得。我今與你追還,你可把三兩
五錢秤糧完官,更有五錢可分與葉孔以作酬勞之資,自後相見,不許兩相芥蒂。
(二人拜謝出府。)
(高尚靜乃將些散碎銀兩備辦牲物並香燭紙錠,逕往城隍廟還願,深感包公之德
(。)
(第四十八則 啞子棒)
122**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坐廳,有公吏劉厚前來復稱)
包 公:門外有石啞子手持大棒來獻。
(包公令他入來,親自問之,略不能應對。)
包 公:(諸吏遂復包公道)這廝每遇官府上任,幾度來獻此棒,任官責打。
爺台休要問他。
(包公聽罷思忖:這啞子必有冤枉的事,故忍吃此刑,特來獻棒。)
(不然,怎肯屢屢無罪吃棒?遂心生一計,將啞子用豬血遍涂在臀上,又以長枷
(枷於街上號令。)
(暗差數個軍人打探,若有人稱屈者,引來見我。)
(良久,街上紛然來看。)
趙二人:(有一老者嗟歎道)此人冤屈,今日反受此苦。
(軍人聽得,便引老人至廳前見包公。)
(包公詳問因由,老人)
老 人:此人是村南石啞子,伊兄石全,家財巨萬,此人自小來原不能言,被兄趕出,應
有家財,並無分與他。每年告官,不能伸冤,今日又被杖責,小老因此感歎。
(包公聞其言,即差人去追喚石全到衙)
包 公:這啞子是你同胞兄弟麼?
石 全:他原是家中養豬的人,少年原在本家莊地居住,不是親骨肉。
(包公聞其言,遂將啞子開枷放了去,石全歡喜而回。)
(包公見他回去,再喚過啞子教道)
包 公:你日後若撞見石全哥哥,你去扭打他無妨。
(啞子但點頭而去。)
123**時間: 地點:
(一日在東街外,忽遇石全來到,啞子怨忿,隨即推倒石全,扯破頭面,亂打一
(番,十分狼狽。)
(石全受虧,不免具狀投包公來告,言啞子不尊禮法,將親兄毆打。)
包 公:(包公遂問石全道)啞子若是你親弟,他罪過非小,斷不輕恕;若是常人,只作
鬥毆論。
石 全:他果是我同胞兄弟。
包 公:這啞子既是親兄弟,如何不將家財分與他?還是你欺心獨佔。
(石全無言可對。)
(包公即差人押二人去,將所有家財各分一半。)
(眾人聞之,無不稱快。)
(第四十九則 割牛舌)
124**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任開封府時,有姓劉名全者,住在城東小羊村,務農為業。)
125**時間: 地點:
(一日,耕田回來,復後再去,但見耕牛滿口帶血,氣喘而行。)
(劉全詳看一番,乃知牛舌為人割去。)
(全寫狀告於包公道:告為殺命事:農靠耕,耕靠牛,牛無舌,耕不得,遭割去
(,如殺命。)
(氣追上告。)
(包公看了狀詞,因細思之,遂問劉全)
包 公:你與鄰里何人有仇?
包 公:(全無言對,但告)望相公作主。
(包公以錢五百貫與他,令歸家將牛宰殺,以肉分賣四鄰,若取得肉錢,可將此
(錢添買牛耕作。)
(劉全不敢受,包公必要與之,全受之而去。)
(包公隨即具榜張掛:倘有私宰耕牛,有人捕捉者,官給賞錢三百貫。)
(劉全回家,遂令一屠開剝其牛,將肉分賣與鄰里。)
(其東鄰有卜安者,與劉全有舊仇,扯住劉全道)
鄰 里:今府衙前有榜,賞錢三百貫給捕捉私宰耕牛者不誤。你今敢宰殺麼?
(隨即縛住劉全,要同去見包公,按下不提。)
126**時間: 地點:
(卻說包公,是夜睡至三更得一夢,忽見一巡官領一女子乘鞍,手持刀,有千個
(口,道是丑生人,言訖不見。)
(覺來思量,竟不得明。)
(次日早間升廳問事,值卜安來訴劉全殺牛之事。)
(包公思念,夜來之夢,與此事恰相符合,巡官想是卜安,女子乘鞍乃是安字,
(持刀割也,千個口舌也,丑生牛也。)
(卜安與劉全必有冤仇,前日割牛舌者必此人也,故今日來訴劉全殺牛。)
(遂即將卜安入獄根勘,獄吏取出刑具,置於卜安面前道)
包 公:從實招認,免受苦楚。
(卜安懼怕,不得已乃招認。)
(因與劉全借柴薪不肯,因致此恨,於七月十三日晚,見劉全牛在坡中吃草,遂
(將牛舌割了。)
(獄吏審實。)
(次日呈知於包公,遂將卜安依律斷決,長枷號令一個月。)
(批道:審得卜安,乃劉全之仇人也。)
(挾仇害無知之物,心則何忍。)
(割舌傷有用之畜,情則更惡。)
(教宰牛而旋禁,略施巧術。)
(分賣肉而來首,自謂中機。)
(豈知令行禁違,情有深意。)
(正是使心用心,反累其身。)
(姑念鄉愚,杖懲枷儆。)
(批完,眾皆服包公神見)
(第五十則 騙馬)
127**時間: 地點:
(話說開封府南鄉有一大戶,姓富名仁,家蓄上等騾馬一匹。)
128**時間: 地點:
(一日,騎馬上莊收租,到莊遂遣家人興福騎轉回家。)
(走到中途,下馬歇息。)
(有一漢子姓黃名洪,說自南鄉來,乘著瘦騾一匹,見了興福,亦下騾兒停息,
(遂近前)
近 前:大哥何來?
興 福:我送東人往莊上收租來。
(二人遂草坐敘話,不覺良久。)
二 人:(洪忽心生一計道)大哥你此馬倒好個膘腴。
興 福:客官識馬麼?
二 人:(洪道)曾販馬來。
興 福:我東人不久用高價買得此馬。
二 人:(洪道)大哥不棄,願借一試。
(興福不疑其歹,遂與之乘。)
(洪須臾跨上雕鞍,出馬半里,並不回韁。)
(興福心驚,連忙追馬。)
(洪見趕來,加鞭策馬如飛,望捷路便走。)
(那一匹好馬平空被刁棍拐騙而去。)
(興福愕然無奈,自悔不及,只得乘著老騾轉莊,報主領罪。)
(仁大怒,將福痛責一番,命牽騾往府中逕告。)
(時包公正坐公座,興福進告。)
包 公:何處人氏?
興 福:小人名興福,南鄉人,富仁家奴僕,有狀告上。告為半路拐馬事:潑遭無賴,駕
言買馬,騎試半里,加鞭不知去向,止留伊騎原騾相抵。馬上郎不知誰氏之子,
清平世豈容脫騙之奸。乞追上告。
(包公問那個棍徒姓名,福道)
包 公:途遇一面,不知名姓。
包 公:(包公責道)鄉民好不知事,既無對頭下落,怎生來告狀?
興 福:(興福哀告道)久仰天台善斷無頭冤訟,小民故此申告。
包 公:(包公吩咐道)我設下一計,看你造化如何。你歸家,三日後再來聽計。
(興福叩頭而去。)
(包公令趙虎將騾牽入馬房,三日不與草料,餓得那騾叫聲嘶鬧。)
(過了三日,只見興福來見包公。)
(包公令牽出那騾,喚興福出城,張龍押後,吩咐依計而行,令牽從原路拐編之
(處引上路頭,放韁任走,但逢草地,二人攔擋衝咄,那騾逕奔歸路,不用加鞭
(。)
(跟至四十里路外,有地名黃浪村。)
(只見村裡一所瓦房一扇茅屋,那騾遂奔其家,直入茅屋嘶叫。)
(洪出看見自家騾回,暗喜不勝。)
129**時間: 地點:
(當時張龍同興福就於近邊鄰人家探訪,那黃洪昂然牽著一匹騾馬,竟去放在山
(中看養。)
(龍隨即帶興福去認,興福見馬即走向前,勒馬牽過,洪正欲來奪,就被張龍一
(把扭住,連人帶馬押了,迤邐而行,往府中見包公。)
包 公:(包公發怒道)你這廝狼心虎膽,不曉我包某麼?誆騙路上行人馬匹,該當何罪
?
(洪事實理虧,難以抵對。)
(包公吩咐張龍將重刑責打,枷號示眾,罰其騾於官,杖七十趕出。)
(興福不該與之試馬,亦量情責罰,當官領馬回去。)
(遂批道:審得黃洪,以無賴子見馬欺心,自負於伯樂之顧;興福以無知豎逢人
(托意,不思量趙氏之奸。)
(豈知有馬不借人,逕被以騾而駁去。)
(既不及追其人,又未經識其地。)
(幸物類之有知,借路途以相逐。)
(罪有斯得,名法莫逃,合行重究,從公處罰,昭示後人,休學騙馬。)
(第五十一則 金鯉)
130**時間: 地點:
(話說揚州城東門有一儒家,姓劉名真,字天然,幼而聰明,樂讀詩書,未結婚
(姻,篤志芸窗,甘守清貧。)
(當宋仁宗皇佑三年開科取士,即備行李前往東京赴試,怎奈盤纏稀少,在途中
(淹延日久,將到京都,科場已罷。)
劉 真:(劉真歎道)我如此命薄,不得就試。
(收拾餘資,就賃開元寺僧房肄業。)
(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正遇上元佳節,京中大放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