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一 至 第二一〇

201**時間: 地點:
    (話說東京城內有林百萬,家道巨富,因重陽日請張員外夫妻飲酒,百萬娘子與
    (張員外娘子是同年生,又同年同月懷孕,酒至五巡,百萬娘子道)
百 萬:上告娘子、員外,奴今與你同年月懷孕,可以指腹為婚,久後以成秦晉之姻,可
    不美乎?
娘 子:(員外娘子)若後生產,一是男一是女,願結為夫婦;如俱是男,願結為兄弟;
    俱是女,願結為姊妹。
    (二家各喜,酒闌而別。)
    (後來林家生男,張家生女,林家遂安排筵席,請張員外做滿月。)
娘 子:(員外席上道)當前曾約林百萬百兩黃金為定禮,遂就以此名千金小娘,林家兒
    子名林招得。
百 萬:員外代兒子取名甚是相稱。
    (員外歡悅,盡醉而散。)
    (不覺時光似箭,日月如梭,林招得年至十五,性格聰明,無書不覽,諸藝皆通
    (,但最喜賭博,不消數載之間,貲財蕩盡。)
    (林百萬遂無以自給,每日只去街坊賣水度活。)
    (員外見他家貧,遂負前約,不肯還親。)
    (招得亦不敢啟齒,情願寫下離書。)
千 金:(千金娘子遂與父母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當初林家發跡之時,已
    將女兒許嫁他人,今見落剝,遂失前言,神明不可誣矣。
    (堅不肯改嫁。)
    (招得忽一日遇著太白星變作老人,手擎一隻白雀,賣與招得。)
    (招得籠養于家,一日,白雀飛去,直入張員外花園中。)
    (千金娘子忽見之,因問及詳細,乃是其夫林招得。)
    (二人相遇之際,各訴平生,綣綣不忍舍,千金)
千 金:今府裡包大人明如日月,清似水潭,何不去陳訴根因,可以續婚。
娘 子:(招得道)貧無週身之貲,如何去告理?
千 金:今夜二更前後,入園中來取黃金十兩與之。
    (相約而去。)
    (不想被本處屠人裴贊知覺,是夜先入園中等侯,招得未到,卻被裴贊殺了梅香
    (,奪得黃金而去。)
    (及招得半夜到園中,只見殺倒婦人在地,招得慌忙扶起,得身上腳下並是血,
    (遂驚走歸去。)
    (次日張員外見殺了梅香,便去都監衙中陳狀告知,隨即差人尋捉凶身。)
    (見血跡到招得家,遂捉了招得,押赴監司衙中,解去開封府薛開府處理問。)
    (當下薛開府受了張員外買賂錢,遂將招得送獄根勘,極刑拷打。)
    (招得無計分說,只得招認了。)
    
    
202**時間: 地點:
千 金:(一日,拯去東京決獄,人報薛開府)包待制漸到府裡。
    (薛開府情知此事定是不明,恐包公回來審出前情,次日便引出招得來赴法場去
    (決。)
    (才方引出,只見雨似傾盆,眾人正群集之際,俄然見包待制勒馬飛來,便問眾
    (人)
包 公:今日有甚事?
千 金:(眾人道)今日薛開府出罪人。
包 公:(待制道)今日雨下闇昧,何可出罪人?定是不明。
    (遂再引招得入獄中散監。)
    (三日後引問招得殺人事因,招得供其事因枉屈不明。)
    (待制便差人尋凶身,更去殺梅香處根探。)
    (公吏到張員外園中,見兩人正在那裡竭魚池,其一人拾得一把刀,公吏遂借刀
    (來觀,見刀鍛上有「裴贊」兩字。)
    (公吏將此刀回報,拯即追本處鐵匠一百三人來,根問此刀是誰匠人打造。)
    (內有一人張強,認得刀子是他工夫云)
千 金:上有『裴贊』字,乃是屠者裴贊著我打的。
包 公:(拯思忖道)昨夜夢見一人,穿紅衣在我身邊走過,今裴字豈不是紅衣之類?想
    殺人者必裴贊也。
    (遂差人追捉裴贊來府究問。)
    (裴贊在階下言辯。)
拯聽罷:既言不是汝殺人,此刀做工的分明認得打造與你,緣何卻在張家魚池裡?可從實
    招來。
拯聽罷:(裴贊苦不肯招認,拯令用長枷送獄根勘,乃設一計)著人喚個妓女來到,令她
    裝作梅香。夜間繞牆叫裴贊名字,作索命之聲,看他有何事說,即彩回覆。
    (妓女承命而去,果是夜靜裡在獄牆上叫。)
拯聽罷:(裴贊驚怕,靠前密囑道)當初不合殺死汝,待等官事息後,日作功果超度汝矣
    ,休來此纏我。
    (次日妓女以裴贊所言稟復包公。)
    (包公審知的實,拘出裴贊,極刑勘問。)
    (贊抵賴不過,只得一一招伏殺梅香事情。)
    (拯判斷訖,依法償命,押赴市上斬死;將林招得疏放訖,具榜招人告取贓錢。
    ()
    (張員外遂告薛開府受其贓錢三萬七千貫。)
    (拯申奏朝廷,敕旨頒下,將薛開府配三千里,永不許回鄉。)
    (千金娘子依前判與招得為夫婦。)
    (成親之時,張家送貲財巨萬。)
    (招得因此致富,其年一舉及第,官至宰相。)
    (此亦可為謀害者之戒,而表張千金不易之節矣。)
    (第七十九回 勘判李吉之死罪)
    (斷云:
    (  刁惡無情犯枉法,包公斬訖去奸民。)
    (從前已謂長無事,自事刑條不顧情。)
    
    
203**時間: 地點:
    (說話包公一日升廳,有一人告李吉在南門外打死人命。)
    (拯即差人前去勾喚李吉到來,當廳理問無辭,承認是實。)
    (包公乃令枷送入獄,根勘明白後,喚諸吏云)
包 公:李吉故肆殺人,合該死罪。
    (便令押赴法場。)
    (諸吏情知大罪合當申州理結,縣屬如何敢擅自結斷?皆驚怕不敢說,包公不由
    (吏說,親寫了案款,將李吉綁死,號令四門。)
    (於是刁惡斂首,百姓安生矣。)
    (第八十回 斷濠州急腳王真)
    (判云:
    (  忠直敢持三尺法,奸雄斂勢息刁風。)
    (謾將案牘從頭數,千載令人慕拯公。)
    
    
204**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自斷李吉後月餘日,濠州知府蔣今部忽聞此事,大怒,便差急腳王真
    (持文書赴縣問其事因。)
    (王真到縣,將文書進呈。)
包 公:(拯見後喝問)王真,你急急回府去,待我自有區處。
    (王真遂問拯覓些盤纏回去。)
    (拯大怒,不允其情。)
    (王真自忖上官差遣,高聲大罵)
自 忖:知縣全不識禮法,如何敢擅自斷大罪殺人?
    (拯怒愈甚,喚過只候人,將王真勘責十三杖,押出縣門。)
    (真遂回府哭告蔣知州被包知縣所責之由。)
自 忖:(知州大怒云)彼只一縣令,敢如此放肆自專朝廷法令耶?
    (道未畢,忽有一吏通報,淮南張轉運現到城裡,知州即忙前去迎接到司,便申
    (告包知縣擅自斷死李吉事因)
週知縣:昨差王真赴縣問罪,又被知縣勘杖十三。
    (轉運問此事大怒,與知州別後,便去定遠縣理問事因,才入縣東門,拯與諸吏
    (來館驛迎接。)
    (轉運見拯來,大怒,便將李吉事問拯。)
拯 判:李吉打死人命,理合死罪,知縣斬首號令以禁後來。
    (張轉運愈怒,令從人以石磨壓拯身上,令其招罪。)
    (拯被苦楚太甚,轉運又見憐之,恕他起來令歸。)
    (且看那一回公案,下節便見。)
    (第八十一回 斷劾張轉運之罪)
    (斷云:
    (  一封疏入君王奏,轉使贓行罷職歸。)
    (正直為人持國法,包公才幹更惟誰?)
    
    
205**時間: 地點:
    (話說包拯得脫身而回,遂與少府主簿一官密謀此事,便差弓手二百人,令去北
    (門藏伏,候轉運過時,見有行李扛箱之類,即群起而奪之。)
    (弓手領諾而去。)
    (良久,轉運果有行李盈途而來,諸卒皆奪之,回見拯。)
拯 判:(拯開其行李,但見金帛無數,盡是贓物,即大罵云)公為轉運,巡行州縣,反
    受官員財物,當奏之朝廷。
    (轉運聞而甚恐,力懇之,不從。)
    (拯遂前往東京,迤邐行到帝城,乃擊鼓。)
    (朝門外監鼓郎官備問事因,拯具以張運使之事告之。)
    (郎官遂接之,便見天子。)
    (拯山呼殿下奏之。)
    (上因覽奏大怒,即罷張轉運之職,仍前發放為民。)
    (第八十二回 劾兒子為官之虐)
    (斷云:
    (  家法尤嚴王法重,忍叫其子虐良民?)
    (離任歸來多寶物,包公怒奏不容情。)
    
    
206**時間: 地點:
    (話說仁宗因貶黜了張轉運,甚喜拯之梗直敢言,遂擢為直諫大夫。)
    (其子包秀,年方十六,乃敕授為揚州天長縣知縣,即去赴任。)
    (不想包秀為官愛財貪贓,及任滿,多獲寶貨而歸。)
    
    
207**時間: 地點:
拯 判:(一日,拯公事餘,忽有一吏通報)天長縣知縣任滿已回。
    (拯聞兒歸,甚喜。)
    (及見行李數擔,開視金寶無數,拯核計二年俸錢資財,猶餘一千貫。)
    (拯大怒,奏之朝廷)
拯 判:臣有小兒為天長縣知縣,任滿已回,檢點行李物色,除俸錢猶餘一千貫,今貪財
    虐民,所合自劾。
週知縣:(天子覽奏云)卿於子既無隱,可謂剛直,今依舊授卿子以官職,令其改過自新
    。
拯 判:臣蒙陛下擢為直諫之職,子有罪過,即父之罪也。臣子罷職則幸矣,朝廷豈宜復
    與之官哉?況臣自合貶謫,臣決不敢為直諫矣,乞另受他職,容臣報過。
    (上乃允奏,敕令為定州太守。)
    (拯謝恩,即日辭帝。)
    (臨任之後,政事條理,民懷其德。)
    (後因與朝官不協,遂乃匿其政績不報。)
    (忽一日聞謠言朝廷要來提之,拯乃棄了官職,隱居東京修行。)
    (且看後來因甚復取用,下回公察便見。)
    (第八十三回 判張妃國法失儀)
    (斷云:
    (  受任臨行邦憲重,御街奪駕禮儀刑。)
    (朝廷臣宰雖能隱,鐵麵包公豈順情?)
    
    
208**時間: 地點:
    (話說仁宗一日設朝,文武山呼畢,閣門大使奏)
仁 宗:午門有眾耆老要見陛下說民情。
    (帝召一年老者,各拜於殿階之下。)
    (仁宗問老人陳說甚事,老人)
老 人:臣等是陳州西華縣人,今因陳州三縣連年荒旱,五穀絕收,黎民饑死無數,乞陛
    下憐而賑濟之,則百姓得安,盜賊不起矣。
    (仁宗聞奏,乃云)
仁 宗:朕已知此事,預差趙皇親發十萬錢糧賑濟陳州三縣饑民去了,如何又來告貧?
父 老:小民該死,只得直奏。趙皇親與監倉官侯文異、封庫官馬孔目、管庫官楊得昭三
    人同作弊,三十貫錢只糴一斗米,有二分是稻糠,不堪充食。有錢之家尚可,無
    錢之家死於道路,不忍以視。
拯聽罷:(上聽罷色不悅)朕以國戚為心腹,誰想有如此之罔法耶?
拯聽罷:(乃賞眾耆令退,與群臣商議,問)誰可往陳州賑濟饑民,代朕分憂?
王 相:(忽班部中青州王相公名誠的出奏云)欲救陳州三縣之民,除是包文拯可去,其
    餘者去,民不受惠。
拯聽罷:(上曰)文拯名聲,朕素知之,今現任何官?
王 相:(誠奏曰)此人近除定州太守,為因梗直,與在朝官員不相和睦,臣聞其棄職隱
    居於東京普照寺修行,不知其在否?
拯聽罷:(上曰)朕復宣來任用,可乎?
王 相:(誠又奏曰)此人性烈,恐逃躲別處,待臣親往訪之,知其下落,或肯來。
    (上允奏。)
    (王誠逕辭了仁宗,一行人來到普照寺。)
    (眾長老聽得,迎接入方丈。)
    (坐定獻茶畢,誠問)
仁 宗:此處有包先生否?
王 相:(長老稟道)貧僧不認得包先生。只數月前,寺中有個賴皮包行者,吃著三餐飯
    ,只是去睡,並不理事,未知是否?
    (誠乃令召來相見,已認得正是包文拯。)
    (誠不勝之喜,乃曰)
拯 乃:朝廷欲封足下之官,前往陳州賑濟,君可同我入朝。
包 公:下官職位卑小,如何去得陳州?
拯 乃:(誠云)見朝廷自有高封,只看我襆頭動則便謝恩。
    (文拯承命,即日隨王丞相入朝見仁宗。)
    (朝拜畢,上道知賑濟之由)
文 拯:封卿為三道節度使,代朕而行。
    (文拯視王丞相襆頭不動,俯伏殿階不走,王誠奏云)
文 拯:文拯職小,如何管得皇親?乞陛下重封之,方全得此一椿事。
    (天子乃加封文拯為十五府提督,使得自專斬罰。)
    (帝又恐權勢之人不服,又著十位大臣為保官。)
    (文拯抬頭見王丞相襆頭動,乃叩首謝恩。)
    (出得午門,忽報皇后鸞駕來到,文拯急避於官房,問左右是哪官皇后。)
文 拯:(張龍稟道)乃偏宮張皇后,要往南嶽燒香,問正宮曹娘娘借來鸞駕。
文 拯:偏宮皇后如何敢乘正宮鸞駕,國法何在?
    (即令手下奪其黃羅銷金傘而去。)
    (隨駕宮娥皆驚走入宮中。)
    (次日張皇后入朝奏知仁宗,說被文拯無故奪去銷金黃羅傘。)
文 拯:(帝聞奏大怒,便宣文拯到金階問云)何得輕慢內院后妃,奪其法駕,是何道理
    ?
文 拯:臣該萬死,敢問張娘娘是哪宮皇后?
王丞相:(上曰)是偏宮妃子。
文 拯:既是偏宮妃子,如何做正宮行動?
王丞相:(上曰)朕已許正宮借與六般大禮,前去南嶽燒香。
包 公:陛下偏宮借得正宮儀禮,我王大位可借與六大王坐麼?可知今水旱不調,民有饑
    色,正因國法不正所以致。臣既不能正朝廷,如何去得陳州賑濟?依臣判理,張
    皇后不當僭上,合罰黃金一百兩。如此則國法以明,朝廷可理矣。
    (上聞奏默默然。)
王丞相:(王丞相出班奏曰)包文拯所奏極明,乞陛下准其擬判。
    (仁宗從之,遂下敕罰了張、曹二后黃金入庫。)
    (文拯謝恩辭於帝,明次起柱赴陳州賑濟,仁宗大悅,御賜酒食而出。)
    (且看接何公案?)
    (第八十四回 判趙省滄州之軍)
    (斷云:
    (  刁惡肆狂欺寡弱,包公斷擬問充軍。)
    (恢恢天眼疏無漏,趙省焉逃此日刑?)
    
    
209**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辭帝出朝,計點上任公差,排下儀具,侵早離東京赴陳州。)
    (出城三十里,地名萬鬆林,館驛中坐下,喚過隨衙只候人吩咐云)
包 公:爾眾人且回,待我到陳州十日後卻來跟隨。
    (眾人各領諾而去。)
    (包公只帶吏胥名唐公一人同行,與之私議曰)
包 公:今赴陳州,可裝作白衣秀士模樣,不要從館驛經過,只去茶坊酒店寺觀之處採訪
    不平之事。
    (唐公承命,牽著包公所乘驢子而走。)
    (將近天晚,來到一莊門,包公)
包 公:休去人家打擾,就在此車蓬旁邊安歇。
    (唐公依聽,解下了行囊,安頓包公歇息一夜。)
    (侵早有管莊人趙省,最是個刁徒,橫行鄉曲,人皆懼之。)
    (呼稱其小名為趙大郎。)
    
    
210**時間: 地點:
    (那日趙省見車蓬下有人安歇,大罵不息。)
唐 公:莊主休怒,我官人要往東京赴選,到此天晚,暫投寶莊車蓬下借宿一宵便去,望
    乞恕罪。
大 郎:(大郎聽罷喝道)昨夜莊上不見了兩隻水牛,無尋處,想是你兩個偷了,好將來
    還我,便放你二人去,不然綁縛送官,以作盜論。
唐 公:我是出路之人,水牛偷去何用?
大 郎:(大郎怒云)不打不肯認。
    (即令莊客用麻索吊起二人,要送去官司理問。)
    (趙太公聽知此事,乃云)
趙太公:大郎休得屈人,豈有過路秀才偷牛之理?待我自去訪問個明白。
    (太公出得院來,見弔二人在楊柳樹下,抬著頭早認得是包文拯。)
    (太公見大驚,連忙著人解下麻索,納頭拜云)
太 公:老拙頑子已合死罪,萬乞赦宥。
包 公:爾乃家主,不訓誨兒子守禮法,白晝指平民做賊,當得何罪?且幸是我來,若是
    客商到,不被爾兒所陷耶?國法難容。
    (即具手本呈知本處縣官,擬問趙省滄州充軍,登時起行。)
太 公:(太公哭道)頑子得罪大人,責治不差,只可憐老拙只有此兒,乞寬其罪。
文 拯:律法朝廷設立,我豈敢私?
    (竟發配不恕。)
    (鄉人皆悅。)
    (第八十五回 決秦衙內之斬罪)
    (斷云:
    (  酷虐凶橫行勢要,市曹斬首不容情。)
    (包公正直無私屈,直斷奸頑救庶民。)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