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 至 第二〇〇
191**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離了李家莊,與公人望陳州進發。)
(行了半日,來到一個地名曰楓林渡,望見渡夫不在船上,乃與唐公云)
包 公:前面有個小店,可往少坐一時,以等渡夫來到。
(唐公應諾,挑行李到茶肆,二人坐下。)
(有茶博士出來,生得醜惡,躬身揖云)
唐 公:秀才們要吃清茶麼?
包 公:行路辛苦,有熱熱的,可將二盞來。
(賣茶大郎轉身入去,不多時持過二盞茶出,與包公二人各吃一盞。)
(包公吃罷茶,乃令唐公取過二百錢還他。)
大 郎:(大郎笑道)秀才好曉不事!吃了兩盞茶,即是五百錢,如何只給我二百錢?
唐 公:茶我曾吃過,只是一百錢一盞,爾店如何過取錢?
大 郎:(大郎怒罵云)不識高低,人偏要你五百錢!不然吃得我幾下拳頭。
(包公見其要行兇,連忙著唐公取五百錢給他。)
(走出店來,渡夫正撐過近岸邊。)
(二人牽驢上渡,只見管渡來討錢,包公)
包 公:該幾多渡錢?
管 渡:(管渡者云)爾二人該五百,驢子該二百,共是七百錢。
唐 公:我二人帶乘驢只該五百錢,如何多要我二百錢?
管 渡:(管渡的喝云)此渡常是依我說討,你敢來逆我言語,便推落水中,看你們要命
否?
包 公:此是官渡還是私渡?
管 渡:雖是官渡,亦要憑我。
唐 公:既是官渡,目今有個包文拯要赴陳州上任,倘若從此渡經過,知爾逼取渡錢若干
,還是如何?
管 渡:包公不來便罷,縱使知的,亦不過打我幾大棒,終不然有個蒸人甑耶?
(包公聽罷,微微冷笑,即令唐公取過七百錢與他。)
管 渡:(上了岸,密問其伙伴)此渡夫名喚著誰?
唐 公:(其伴云)莫要說起,此渡夫乃姓黃,兄弟二人,大者喚一郎,小者二郎,大郎
現在岸邊開茶店騙人茶錢,今成個大家。小郎作渡夫騙人無厭。我雖是他伙伴,
一日只趁他幾文錢,供家而已,其餘都是他得去。
(包公聽罷,著唐公寫記在簿上,因自歎云)
包 公:陳州縣下只因水旱不調,五穀不登,致百姓饑餓。況各處又有如此頑民,使百姓
怎得安生?
(及包公到陳州判斷了趙皇親後,逕差公牌拘到黃二郎,當廳取問。)
(審得大郎開茶店,欺騙平人,著杖八十,用大枷號令州衙數日,面刺雙旗充軍
(,仍將其家財一半沒官,賑濟饑民。)
大 郎:(提過二郎問云)爾恃官渡騙人,近日包老爹來,爾何如也索他重財?今包公新
造一甑,且將爾看蒸得熟否?
(道罷。)
(即著數名無情漢裝起鍋來,將二郎放於甑中,扇著火,一伏時,二郎已蒸得皮
(開肉綻,在甑中死矣。)
(自後奸頑斂跡,畏包公之威嚴猶如猛虎也。)
(第七十三回 包拯斷斬趙皇親)
(斷云:
( 國法嚴明行大辟,包公名譽動當朝。)
(皇親自恃君王寵,一旦冰山日出消。)
192**時間: 地點:
(卻說包公過了楓林渡,行未三十里,望陳州不遠,但見館驛中迎候新官人員不
(計其數,為首耆老問包公云)
包 公:秀才前來,曾見有包相公到否?
包 公:不曾聞說,我們要去訪親戚的。
(言罷直過,逕進南門來。)
(有把門軍擋住不與其入,包公正沒奈何間,適見一婆子行來,叫道腳疼。)
(包公問其緣故,婆子)
婆 子:因迎接包相公走了一日,不到,以此腳疼。
包 公:我借爾乘驢,帶我同入城去。
(婆子應允,即乘卻包拯驢子前走。)
(包公與唐公後隨,進得南門,婆子乃自回去了。)
(包公尋個客店安下。)
(次日起來,吩咐唐公看行李,乃裝作秀才,上街閒行一遭。)
(見一起居民,在衙前唧唧噥噥,嗟歎米價不常,各有憂色。)
文 拯:你們各懷不平,有何事因?
包 公:(內有一耆老答云)時年不熟,所糴之米二停是稻糠,一停是米,故於此歎氣也
。
包 公:(包公見糴米者果然如是)這米與糴幾錢?
文 拯:(糴米人道)先這米糴三十兩一斗,如今聞道包丞相來,減做二十兩一斗。
包 公:你等我一等,我教你糴一斗好米去。
193**時間: 地點:
(當時包公直到廳前,見了倉官,將一把米與倉官看)
包 公:這米糴幾錢?
文 拯:(倉官道)糴二十兩一斗。
包 公:如何都是皮糠稗稻?
(道罷,放開手,故意望倉官臉上一吹,糠皮塵土迷了倉官眼,一時開不得。)
(倉官大怒,喝令左右將包公捉下,登時吊起於官廊前,罵云)
故 意:你這不識高低的野秀才,敢來欺慢趙皇親耶!
(怒猶未息,旁邊轉過糧戶田三叔,早認得是包公,近前稟云)
近 前:此人是小糧戶之親,誤觸大人,乞赦其罪。
(倉官看田三叔分上,乃放了包公。)
(三叔引歸宅舍,設酒相待。)
包 公:足下是誰,識得包某?
近 前:(三叔拜云)相公在定州做太守時,小人解糧到州,已認得大人面貌。
包 公:爾休要與趙皇親知道。
(乃辭田三叔,直去酒務中買酒。)
(原來賣酒務中亦是趙皇親所管,所得甚逾市利。)
(包公進得務中,見買酒客商無數,具管家支撥,酒席頗是齊整。)
(所賣與包公一壺酒與他人不同,包公仔細視之,見別客商者俱是清酒,他一壺
(全是渾酒。)
包 公:(包公怒云)都是買酒之人,如何作兩樣相待?
(遂將酒傾落在地。)
(管務官見了,喝聲左右將包公捉下,便把大枷枷著,令公牌押入土牢中不題。
()
包 公:(只說陳州伺候接包丞相人員屢日接不到,忽朝有衙差五十人來到,眾官便問)
曾與包大人同來?
包 公:(有衙差為首者張龍、李虎云)相公先離汴京半個月,已從小路而來,吩咐我等
今日來此伺候。
(眾官聽罷,各面面相覷,疑道)
拯 疑:包公莫在陳州了?
(衙差眾人遍城究尋包公不見,張龍、李虎尋到土牢,見枷著包公在彼。)
(張龍連忙打開枷,欲扶向府堂坐定,包公喝令叫請眾官來相見。)
(張、李即出廳上報知。)
(眾官聞說,俱入牢中參見,扶出堂上,升公座畢。)
(趙皇親四個都在。)
包 公:(包公叫二十四名無情漢)將黃羅御書、渾金牌面掛起,並將鬆木枷八般法物擺
在廳上。
(眾漢領鈞旨,一時將金牌掛起,排列法具,二十四人齊齊立於兩廊。)
(當下眾官俱各失色。)
包 公:(包公喝令親隨把趙皇親等四名捉下)爾是國之皇親,朝廷委爾等賑濟陳州治下
饑民,望爾替國家出力,與百姓分憂,何得私自務中賣酒,索騙下民,以國家錢
糧滲和糠稻,糶錢入己,罪責難逃。
作急認承,免受刑苦。
(趙皇親、侯包異、馬孔目、楊得昭四個低頭無語,得知是實,當日階下一款招
(承。)
(包公見四人供招明白,疊成文案,即發下以大枷號令於四門。)
(未數日,押赴市曹斬首示眾。)
(包公既斷擬趙皇親等罪訖,當廳吩咐管倉官員將榜文張掛,賑濟三縣饑民一兩
(銅錢、一斗米,口數多者支一石與他。)
(管糧官員承命前去開倉賑濟,哪一個敢起半點私心?果是包公替天行道,三縣
(百姓歡聲動地,滿城老幼無不歌頌。)
(此係包公因赴陳州賑濟,判出幾條公案,且看下回說出甚話文來?)
(第七十四回 斷斬王御史之贓)
(斷云:
( 賣放受財王御史,無情正法包龍圖。)
(黎民惟賴朝廷重,鐵面閻王到處呼。)
194**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既賑濟陳州饑民以後,朝廷聞知其能,遣使宣召赴朝。)
(陳州百姓聽知,俱各遮道留之,不忍其去,包公再三慰之。)
(自離任赴京,於路吩咐從人不許騷擾民人。)
(來到桑林鎮借歇,次日於天齊聖主廟中坐下,喚過董昭、薛霸近前吩咐云)
近 前:我借東嶽廟歇馬三朝,地方有不平之事,許來告首。
(董、薛領鈞旨,曉諭本處百姓知之。)
(忽有一個住破窯的婆子聞知,走來告狀。)
(張龍、李虎把住門,見婆子臭污特甚,不與其進。)
(婆子於門外喊叫,包公知之,令喚入。)
(婆子進至階前,包公見那婆子兩目昏花,衣弊垢惡)
包 公:汝是何人?要告甚麼不平之事?
那婆子:(那婆子連罵聲)說起我名,便該犯罪。
(包公笑問其由,婆子)
婆 子:我的冤情除是真包公來方斷得,恐爾不是真的。
包 公:你如何認得是真包公還是假包公?
婆 子:我眼看不見,要摸腦後有個肉塊的方是真包公,那時則伸得我之冤枉。
包 公:恁爾來摸。
(那婆子走近前,抱住包公頭,伸手去摸,果有肉塊,知是真的,連在拯臉上打
(兩巴掌。)
(左右公差皆失色,包公不以為嗔,徐問)
包 公:婆子有何事?但說來。
那婆子:此事只能你我二人知之,相公要遣去左右公差,才好告明。
(包公即屏去其手下,婆子以前後無人,放聲大哭道)
包 公:說起情由,海樣似深。我家住毫州,亳水縣人。父親姓李名宗華,曾為節度使。
上無男子,單生於我。為困難養,年十三歲就在太清官修行,尊為金冠道姑
。
195**時間: 地點:
一日,真宗皇帝到宮行香,見阿奴美麗,納為偏妃。太平二年三月初三日,生下
小儲君。是時南宮劉妃子亦生一女兒,因與六宮大使郭槐作弊,將其女兒來換我
小儲君而去。老身氣悶在地,不覺誤死女兒,被困於冷宮。
196**時間: 地點:
當時張園子知此事冤屈,五月初三日見太子遊賞內苑,略說起情由,被郭大使報
與劉后得知,用絹絞死了張園子,殺他家一十八口。直待真宗晏駕,我兒接位,
赦冷宮罪人得出。我為無人倚托,只得來桑林鎮覓食度日。今遇相公來此,乃是
天開眼之日也。望奏上我王,伸妾之冤,得母子相認,其功乃千載之不朽矣。
包 公:娘娘生下太子時,有何留記為驗?
婆 子:生下聖上之時,兩手紋不二,那妃子挽開看時,左手有『山河』二字,右手有『
社稷』二字。
(包公聽罷,即抱婆子坐於椅中下拜)
包 公:娘娘,望乞赦罪。
(因令取過錦衣裳換著帶回東京。)
(及包公朝見仁宗,仁宗賜與酒不飲,上問云)
包 公:卿在陳州多有功績,朕聞悅而召見一面,今日賜酒,卿何不飲?
包 公:臣近日害了濕溫病,吃不得酒。
仁 宗:(上云)可著壓官視卿。
包 公:縱有神醫妙藥,亦醫不得。
仁 宗:(上云)卿有何事,但說不妨。
包 公:陛下須赦臣罪,則敢說。
仁 宗:(上曰)赦卿無罪。
包 公:(包乃奏云)臣蒙召而回,路逢一道士,連哭了三日三夜。臣問其所哭之由,彼
云:『山河社稷倒了。』臣怪,又問之:『如何山河社稷倒了。』道士云:『當
今無真天子,以此山河社稷倒了。』
仁 宗:(上笑云)那道士誑言之甚,朕左手有『山河』二字,右手有『社稷』二字,如
何不是真天子?
包 公:望我王把與小臣看明,又有所議。
(仁宗即伸開手與包公眾臣視之,果然。)
包 公:(包公叩頭奏道)真命天子,可惜只做著草頭王。
(文武聽奏皆失色。)
包 公:(上微怒云)我太祖皇帝仁義而得天下,傳至於寡人,何謂是草頭王?
包 公:既陛下為嫡派之真王,如何不知親生母所在?
仁 宗:(上云)朝陽殿劉皇后便是寡人親生母。
包 公:臣已訪知陛下嫡母在桑林鎮覓食而已,不信但問兩班文武,便有知者。
仁 宗:(上問及群臣曰)包文拯所言可疑,朕果有此事乎?
王 相:此陛下內事,除是問六宮大使郭槐,可知端的。
(上即宣過郭大使問之。)
問 之:(大使奏云)劉娘娘乃陛下嫡母,何用問焉?此乃包相妄生事端而欺我王。
(上怒甚,待要將包公押出市曹斬首。)
包 公:臣若屈死,有告狀處。
問 之:(上曰)天下只有寡人,從何處去告?
包 公:訴於上帝以陛下忤逆不孝,焉得無告處?
(上聞奏,半晌不知所為。)
王 相:文拯此情必有其故,乞陛下將郭大使發下西台御史處勘問個明白,然後回報。
(上允奏,著御史王材根究其事。)
(王御史承旨,將郭大使於西台極刑拷勘,枷禁牢中。)
197**時間: 地點:
(當時劉后恐漏泄事情,密與徐監宮商議,將金寶買囑王御史方便。)
(不想王御史是個贓官,見徐監官送來許多金寶,遂歡喜受了,放著郭大使,整
(酒款待徐監宮。)
(正飲間,忽一黑臉撞入門來。)
王御史:誰人?
王 相:(黑漢道)我是三十六宮四十五院都節使,今日是年節,特來大人處討些節儀。
(王御史吩咐門子與他十頭錢,賞之三碗酒。)
(那黑漢吃了三碗酒,醉倒在階前叫屈。)
王御史:(人問其故)因甚叫屈?
拯吩咐:(那醉漢道)天子不認親娘是大屈,官府貪財受寶是小屈。
(王御史聽得,喝道)
王御史:天子不認親娘,干你甚事?
(令左右把黑漢吊起在衙裡。)
(左右正弔之間,人報)
二 人:南衙包丞相來到。
(王材慌忙令郭大使復入牢中坐著,即出迎接包公。)
(不在,只有從人在外。)
王御史:包大人何在?
董 超:大人言在王相公府裡議事,我等特來伺候。
(王御史警疑,乃引董超入內,見吊起者正是包公也。)
(董超眾人一齊向前解了。)
(包公發怒,令拿過王御史跪下,就府中搜出珍珠三斗、金銀各十錠。)
包 公:爾乃枉法贓官,當正典刑。
(即令推出市曹斬首示眾。)
(當下徐監宮已從後門走回宮中去了。)
(且看下回如何分解。)
(第七十五回 仁宗皇帝認親母)
(斷云:
( 子母依然相認會,劉妃妒忌竟遭刑。)
(包公名譽傳天下,於此方知國法明。)
198**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既斬了王御史,即日以其贓物具奏於天子。)
(仁宗見贓證,沉吟不決,乃問)
仁 宗:此金寶誰人進用的?
包 公:臣訪得卻是劉娘娘宮中使喚徐監宮送去。
(仁宗乃宣過徐監宮問之。)
(徐監宮難以隱諱,只得當殿招認)
仁 宗:是劉娘娘所遣,不敢違阻。
(仁宗聞說,龍顏大怒云)
仁 宗:既是我親母,何用私賂買囑於王御史?其中必有緣故。
(乃下敕發配徐監宮邊遠充軍,著令包公拷問郭大使因依。)
(拯領旨回轉南衙,以郭大使加刑究問。)
(郭槐苦不肯招。)
(包令押入牢中監禁,喚過董超、薛霸二人,吩咐)
拯吩咐:賞爾酒食,汝二人用心去密察郭槐事因。
董 超:相公不必憂慮,小人自有計較得他個明白來回報。
(二人逕入牢中,私開了郭槐枷鎖,將過一瓶好酒與之飲,因密囑云)
二 人:劉娘娘傳示,著你不要招認,事得脫後,自有重報。
二 人:(郭大使不知是計,飲得酒醉了,乃云)爾二牌軍善覷方便,待回見劉娘娘說爾
二人之功,亦有重用。
(董超參透其機,引入內牢,重用刑拷勘道)
董 超:郭大使,你分明知其情弊,好自招承,免受苦楚。
(郭槐受苦難禁,只得將前情供招明白。)
(次日董、薛二人呈知於包公。)
(包公見了大喜,執郭槐供狀入奏仁宗。)
(仁宗看罷,召郭槐當庭審之,槐又奏云)
仁 宗:臣受苦難禁,只得胡亂招承,豈有此事?
(仁宗以其事不明,顧問包云)
仁 宗:此事難理。
包 公:陛下再將郭槐弔在張家園內,自有明白處。
(上依奏,押出郭槐而去。)
(包公預裝下神機,先著董超、薛霸去張家園將郭槐吊起審問,將近三更時候,
(包公禱告天地以了,忽然天昏地黑,星月無光,一陣狂風過處,已把郭槐捉得
(將去。)
(郭槐開目視之,見兩邊排下鬼兵無數,上面坐的乃是閻王天子。)
閻 王:張家一十八口當滅麼?
(旁邊轉過判官,近前)
近 前:張家當滅。
閻 王:郭槐當滅否?
判 官:郭大使尚有六年旺氣。
判 官:(郭槐聞說,即叫聲)大王若解得這場大事,我與劉娘娘說知,作無邊功德致謝
。
閻 王:你試說劉娘娘當初事情明白,我便救你。
(郭槐於王前一一訴出前情,左右錄寫得甚是明白。)
閻 王:(上親聽聞,乃喝問)郭奸賊,今日抵賴得過麼?朕是真天子,非閻王,判官乃
包公也。
(郭槐嚇得啞口無言,低著頭,請快死而已。)
(上命整駕回殿,天色漸明,文武咸集,仁宗與眾官道知其事。)
仁 宗:(眾官拜賀云)此乃陛下之大幸,又出乎包公之功能也。
(仁宗即命排整鸞駕,迎接李娘娘到殿上相見,帝母二人悲喜交集。)
(文武慶賀,乃令官娥送人養老宮去訖。)
(仁宗要將劉娘娘受油鍋之刑以泄其忿,包公)
包 公:王法無斬天子之劍,及無煎皇后之鍋,我王若要她死,著人將丈二白絲帕絞死,
送人後花園中。郭槐該落鼎鑊之刑。
(仁宗允奏,遂依包公決斷,後宮絞死劉皇后,殿前烹殺郭奸臣。)
(自是包相之名遠邇通知矣。)
(第七十六回 阿吳夫死不分明)
(斷云:
( 姦情已露聲音裡,鞫問能伸死者冤。)
(千載包公名不泯,枉魂瞑目幾經年。)
199**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守東京之日,治下寧靜,奸雄斂跡,每以判斷為心,案牘不致留滯。
()
(皇佑元年正月十五,乃上元令節,包公同胥吏去城隍廟行香畢,回到白塔前巷
(口經過,聞有婦人哭丈夫聲,其聲半悲半喜,並無哀痛之情。)
(拯記在心,回衙即喚過值堂公差鄭強問云)
婦 人:適來白塔前巷口有一婦人哭著甚人?
包 公:(強告云)是謝家巷口劉十二日前死了,他妻阿吳在家啼哭。
拯思之:這人死定是不明,莫是阿吳害了丈夫性命,如何哭聲半悲半喜?
(便差人去喚阿吳來,問其夫因何身死。)
差 人:(阿吳供道)妾身夫主劉十二,以販賣萊為生,於前月因氣疾身死,埋在南門外
五里牌後。今家有小兒子,全無倚賴,以此悲哭。
(拯聽罷,看那婦人臉上似搽脂粉之色,因思)
拯聽罷:彼守服,如何好整飾?
(隨喚著土公陳尚監下阿吳,同去墳所啟棺,檢驗丈夫有無傷痕,即來回報。)
(陳尚領命,帶伙伴前去五里牌掘開墳墓,揭棺檢驗,屍身並無痕傷。)
拯聽罷:(尚回報)劉十二身上並無痕傷,病死是實。
婦 人:(拯拍案怒道)是陳尚必有情弊,故來我跟前遮掩,限三日若再無明白,決不輕
恕。
(陳尚歸家憂悶,雙眉不展,臉帶愁容。)
(其妻阿楊問尚有何事憂悶,尚具以此事告知。)
阿 楊:曾看試死人鼻中否?
婦 人:(尚云)此人原是我收殮,鼻中不曾看。
阿 楊:聞有人曾將鐵釘插放人鼻中,壞了人性命,何不勘視此處?
(尚亦疑糊,即依其妻所言,再去看驗一次,劉十二鼻中果有鐵釘二根,從後腦
(愛中插入,遂取釘歸呈待制道知。)
(包公便將阿吳根勘。)
(阿吳初不肯招,及上起刑具,阿吳只得招認為因與張屠通姦,恐丈夫知覺,不
(合謀害身死情由。)
(案卷既成,拯遂判下)
包 公:阿吳謀害親夫,押赴市曹處斬;張屠奸人妻小因致人死,發配極惡軍州當軍。
(判擬既定,司吏依令施行。)
(此可以為貪淫謀殺親夫者之戒。)
(只因此件公案,又判出二冤枉事來,下回便見。)
(第七十七回 判阿楊謀殺前夫)
(斷云:
( 阿楊枉使謀夫計,包宰嚴刑處極刑。)
(舉一能交冤滯雪,枯骸怨氣得開明。)
200**時間: 地點:
(話說包公當下已決阿吳謀殺丈夫情由,遂問陳尚)
包 公:是誰人教你如此檢驗?
阿 楊:(尚告云)當日小人領旨前去檢視劉十二屍身,無有認傷痕處,台前云要在小人
身上根究,歸家憂悶。
不想小人妻室倒有見識,教我如此檢驗,果得明白。
(尚道罷,堂上諸吏復道)
諸 吏:既陳尚之妻有如此見訓,不是個等閒婦人,乞相公支酒錢,賞齎阿楊。
拯聽罷:汝諸吏所言有理。
(即便差人去喚阿楊來給賞。)
(差人去不多時,阿楊既到,拯賜以錢五貫、酒一瓶,阿楊歡喜拜辭受之。)
(才方出衙,拯喚回阿楊來問云)
阿 楊:當初陳尚與你是結髮夫妻?是半路夫妻?
阿 楊:(阿楊復道)妾身前夫早亡,再嫁與陳尚為妻。
拯聽罷:前夫姓甚名誰?
阿 楊:姓梅,名小九。
拯聽罷:得何疾身死?
(阿楊見包公問得情切,不覺失了色,乃勉強對云)
阿 楊:他染瘋癲,得病而死,埋在南門外亂葬崗上。
拯聽罷:是你前夫也身死不明。
(便差王亮押阿楊同去墳所檢驗梅小九屍骨。)
阿 楊:(阿楊思量道)亂葬崗有多少墓,終不然個個鼻中有釘!
(遂乃胡亂指個別人墓與差人。)
(掘開視之,並無傷痕,檢驗鼻中,又無緣故。)
阿 楊:人稱包相公如秋月之明,今日此事直欲逼人於死地,豈得謂之明官哉?
(王亮正沒奈何之際,忽見一個老人,年七十餘歲,扶杖而行,前來問亮在此有
(何事。)
拯聽罷:(亮告道)是包待制差來檢驗梅小九身死不明,今掘開墳墓揭棺視之,身上並無
傷痕,只恐不是梅小九之墓。
(老人聽罷,指著阿楊)
老 人:你休要胡指他人墳墓,枉拋了別人骸骨,叫你一行人受罪。上界見此黑氣沖天,
特差我來指示他的墳墓,代之伸冤。
老 人:(老人指與王亮看)這個是梅小九墓。
(言訖,化陣清風而去。)
(亮遂掘開取棺檢驗,果見鼻中有二顆釘,亮即押阿楊回報。)
(拯遂根勘得阿楊亦曾謀殺前夫是實,將阿楊押赴市曹處死。)
(聞者無不稱快。)
(此真見包公明如星月,恩及枯骨;誠可以懲戒後人,徒生謀計,終及喪身之報
(也。)
(第七十八回 兩家願指腹為婚)
(斷云:
( 張女不忘原昔盟,包公判就續前姻。)
(風清案牘琴堂靜,生下轟轟烈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