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 至 第一九〇

181**時間: 地點:
    (話說西京離城五里,地名永安鎮,有一人姓張名瑞,家極富實,有東西兩莊,
    (積穀甚廣,娶城中楊安之女為妻。)
    (楊氏賢惠,處家有法,長幼聽從,呼令無違。)
    (楊氏生一女名兆娘,聰明貌美,針指精通,父母甚愛惜之,常言此女須得一佳
    (婿方肯許聘,年十五尚未適人。)
    (張瑞有二僕人,一姓袁,一姓雍。)
    (雍僕敦厚而勤於事,袁僕刁詐而賣弄其主。)
    
    
182**時間: 地點:
    (一日,因怒於張,被張逐出之。)
    (袁疑是雍一獻讒於主人故遭遣,遂甚恨於雍,每思以仇報之。)
    (忽一日,張瑞因莊所回家,感重疾甚緊,服藥無效。)
差 人:(延十數日,張自量不保,喚楊氏近前囑云)我無男子,只有女兒,年已長大,
    或我不起之後,當即適人,休留在家而致憂慮。雍一為人小心勤事,家務委之亦
    可。
    (言罷而卒。)
    (楊氏不勝哀痛,收斂殯訖,作完功果之後,楊氏便令裡嫗與女兒議親。)
差 人:(兆娘聞知,抱母哭云)吾父過未週年,且無別兄弟,今便將女兒出適,母親靠
    著誰人?女兒緣法還在,願在家陪侍母親,再過一二年出嫁未遲。
    (母憐其言,遂息是議。)
    (時光似箭,日月如梭,張某已過又是三四個月,家下事務,出入苗租,盡是雍
    (僕交理。)
    (雍愈自緊密,不負主人囑托。)
    (楊氏亦無疑慮。)
    (正值納糧之際,雍一見楊氏,說知整備銀兩秤官。)
    (楊氏取錢一篋與雍入城找銀。)
    (雍一領受,待次日方去。)
    (適楊氏親戚有請,楊氏攜女同赴席。)
差 人:(袁僕知得楊氏已出,抵暮入其家欲盜彼之物,逕進裡面舍房中,撞見雍一在牀
    (上打點錢貫,袁僕怒恨起來,指道)爾讓主人逐我出去,爾今把持家業,是何
    (道理?
    (就拔出一把尖刀來殺之,雍一措手不及,肋下被傷一刀,氣遂絕矣。)
    (袁僕摸取錢貫於篋中,急走回來,並無人知覺。)
    (比及楊氏飲酒而歸,喚雍一時不見,進房中尋覓,見被人殺死在地。)
差 人:(楊氏大驚,哭對女云)張門何大不幸,丈夫才死,雍一又被人殺死,惹出其禍
    ,怎生伸理?
    (其女亦哭。)
    (鄰人知之,甚疑雍一死得不明。)
    (當下有莊佃汪某,乃往日張之仇人也,聞是事,告首於洪御史。)
    (洪拘其母女並僕婢十數人審問。)
    (楊氏哭訴不知殺死情由,汪指稱其母女與人通姦,雍一妒奸,故被姦夫所殺。
    ()
    (洪信之,勘令其招。)
    (楊氏不肯誣服,連年不決,累死者數人,而其母女被拷打身無完膚,家私消乏
    (。)
差 人:(兆娘不勝其苦,對母日)女旦夕死矣,只恨無人顧視母親,不能即決,此冤難
    明,當直之於神。母不可誣服招認,以喪名節。
    (言罷,其母嗚咽不止。)
    (次日兆娘果死,楊氏傷感甚至,亦欲自盡之計,獄中多人皆慰勸之,方得不死
    (。)
    (次年洪已遷去,而包公來按西京。)
    (楊氏獄中聞知,重賄獄官,得出陳訴於拯。)
    (拯根勘其事,拘鄰里問之,皆言雍一之死未知是誰所殺,然楊氏母女確無污行
    (,可憐其死者不下數人矣。)
    (拯亦疑之。)
問 之:(次日齋戒禱於城隍司云)今有楊氏疑獄,連年不決,其有冤情,當以夢應我,
    為之明理。
    (禱罷回衙。)
    (是夜拯秉燭於寢室,未及二更,一陣風過,吹得燭影不明。)
    (拯作睡非睡,起身視之,彷彿見窗外有一黑猿在立。)
拯 疑:是誰來此?
問 之:(猿應云)特來證楊氏之獄。
    (拯即開窗看時,四下安靜,悄無人聲,不見了那猿。)
    (拯沉吟半響,計上心來。)
    (次日清早,升堂取出楊氏一干人問之)
問 之:爾家曾有姓袁人否?
拯 疑:(楊氏答云)妾丈夫在日,有走僕姓袁,已逐於外數年,別無姓袁者矣。
    (拯即差公牌拘得袁僕到衙勘問。)
    (袁僕不肯招認。)
    (拯又差人於袁家搜取其物,都將得來看。)
    (公牌至其家,搜得篋一個,內有餘錢數貫,持來見拯。)
    (拯未及問,楊氏認篋箱是當日付與雍一盛錢找銀秤糧之物。)
    (拯審得明白,乃問袁云)
差 人:殺死人者是汝,尚何抵賴,干累於眾?
    (因令取長枷監於獄中根勘。)
    (袁僕不能隱,只得吐實,供出謀殺情由。)
    (拯疊成文案,問袁處死,汪某誣陷良人,決配遠惡州郡之軍,遂放出楊氏與一
    (干人,皆感謝而去。)
    (西京傳播此獄若非包公之來,雍一之冤焉能得明,而楊氏雖不肯誣服,況被累
    (死於獄中必矣。)
    (天眼恢恢,報應不昧,使是疑獄決於包公之案,何其神哉。)
    (第六十八回 決客商而開張獄)
    (斷云:
    (  張漢深冤何所訴,建康邸捨得奸商。)
    (包公一念陰陽准,萬里青天日月光。)
    
    
183**時間: 地點:
    (話說東京管下袁州,離城七里,地名萍鄉,有富民姓張名遲,與弟張漢共堂居
    (住。)
    (張遲娶嶺南周文之女為妻。)
    (周氏過張家門二年,生一子週歲,適周母有小疾,著安童來報其女知之。)
    (周氏聞知母疾,與夫商議,要回家看顧。)
    (張初則不允其去,過數月,周氏又道起居歸寧之事。)
    (張見妻堅意要行,只得與之收拾回去。)
    (比及周氏得到母家,母病已痊,見女兒回來,不勝之喜,留待一月有餘。)
    (忽張遲有故人潘某在臨安縣為吏,有些物要送張某,遣僕敬來萍鄉相請。)
    (張某接得故人來書,次日先打發僕回報,許來相會。)
差 人:(潘僕去後,遲與弟商議道)臨安縣潘故人書來相請,我已許赴約而去,家下要
    人看理,爾當代我前往周家說知,就同嫂回來。
    (弟應諾。)
差 人:(次日早,張漢逕離門來到周家,見了嫂,道知)兄將遠行,特命我來接嫂回家
    。
    (周氏乃是賢惠婦人,甚敬其叔,吩咐整備酒禮相待。)
    (張漢飲至數杯,乃云)
拯 乃:路途頗遠,須趁早起身。
    (周氏遂辭別父母,隨叔步行而回。)
拯 乃:(行到高嶺,時五月天氣,日色酷熱,周氏手裡又抱著小孩兒,極是困倦,乃對
    (叔云)正當晌午,望家裡不遠,且在林子裡略坐一回,少避暑氣再行。
差 人:(張漢云)既是行得難,少坐一時也好。不如先把姪孩兒與我先去,回報知於兄
    ,令覓轎夫來接。
拯 乃:(周氏云)如此甚好。
    (即將孩兒與叔先抱得回來。)
    (正值兄在門首候望,漢說與兄知嫂行不上,需待人來接。)
    (遲即僱二轎夫,前至半嶺上,尋那婦人不見。)
    (轎夫回報於張,張大驚,即同弟復來其坐息處尋之,委的不見。)
    (其弟亦疑慮,謂兄云)
婦 人:莫非嫂有甚物事忘在母家,偶記得回轉取之,兄試再往周家探視一番。
婦 人:(遲然其言,逕來周家問時)自離門後已半日矣,哪曾見其轉來?
    (張愈慌,再來約弟,說與未有在家。)
    (二人穿林過嶺,到幽僻處,則見其妻死於叢林中,且無首矣。)
    (張遲哀哭甚至,乃道)
拯 乃:當日不允爾來,堅意要行,惹此大禍,怎得明白?
    (正是:不因此婦身先喪,怎見包公一鑒明?)
    (當日遲與弟僱人抬將屍於外,用棺木盛貯了。)
    (次日周氏母家得知此事,其兄周立極是個好訟之人,即扭張漢赴告於曹都憲,
    (指稱張漢欲奸嫂氏,嫂不從,恐回說知其兄,故殺之以滅口。)
    (曹信其然,用嚴刑拷掠,雖張某受責身無完膚,終不肯誣服。)
    (曹令都官根究婦人首級,都官領人到嶺上尋覓首級,哪裡去討?回報不得,密
    (地開一婦人墳墓,取出屍斷其首來回報。)
    (曹再審勘,張漢含冤,如何肯招?受不過極刑,只得誣服,認個謀殺之情,案
    (卷既成,用長枷監係獄中候決。)
    (就是張之鄰里亦信張漢的有是事,問擬不差。)
    (將近半年,宋仁宗於五台山行香回駕後,東京陰雲不散,四下瀰漫,不辨東西
    (南北。)
仁 宗:(仁宗問於文武)東京城因何自朕燒香回宮之後,連日陰雲?主甚吉凶?
王丞相:(王丞相出班奏云)陰雲乃怨鬱之氣,不主甚麼吉凶。臣聞得近年獄內處決者,
    多有冤枉,內死不明者,怨抑之氣不散,上干天意,故有是應。往年陛下每欲作
    齋醮,正為此也。多因邊庭未靖,此齋醮歇二年未建,今冬又該審獄各郡州之囚
    ,乞陛下廣施仁德,委任得能官再加審實,直待刑正罪當,然後決之若何?可赦
    者即從開之,則陰雲自散,日月開明矣。
    (仁宗允其奏,即降旨著落開封府包太尹先審東京罪人,而後巡審各郡。)
    (旨既下,包拯承上命,開封府衙門審問該就刑律案,正及張漢一款,便喚張犯
    (廳前問之。)
    (張抱悲哭訴前情誣枉之事。)
拯 疑:當日彼夫尋覓其婦首級未有,待過數日都官尋取便能得,此事有可疑。
    (令散枷張漢於獄中,遂喚公牌張龍、薛霸吩咐)
拯吩咐:爾二人前往南街頭尋個卜卦人來,有事商議。
    (二人領命,逕出府衙,行過南街,沒尋個卜卦術士處。)
    (及問得人來,乃教之)
教 之:此去北津橋,有張術士在那裡推卜,可尋他去。
    (二人直來北津橋,果見一老翁鋪下紙張,正待人來推卜。)
近 前:(薛霸近前揖云)開封府包公有請,托煩就行。
    (張術士聞知是包府之命,不敢推阻,就收拾起招子,隨二公人來衙,拜見於拯
    (。)
拯 疑:爾名張術士否?
近 前:(張答云)衰老便是。
拯 疑:令爾代推占一事,須虔誠禱之。
近 前:(張云)大人占何事,敢問主意?
拯 疑:爾只管推占,主意在我自心。
拯 疑:(張正不知何故,只得依儀禱祝,推出一天山遁卦,報與拯道)大人占得此卦,
    遁者匿也,是問個陰幽之事。
拯 疑:卦辭如何道?
近 前:(張云)卦辭意義深淵難明,須與大人自測之。
    (拯玩其辭云:卦遇天山遁,此義由君問。)
    (聿姓走東邊,糠口米休論。)
    (拯看罷卜辭,沉吟半晌,正不知如何解說,便令取官米一斗給賞張術士而去。
    ()
近 前:(喚過六曹吏司,並公差問之云)本處有糠口地名否?
    (眾人皆答無此地名。)
    (拯退入後堂,秉燭而坐,思忖其事,忽然悟來,乃道)
拯 乃:得占辭之義矣。
    (次日升堂,喚過張、薛二公牌,會得張之鄰人蕭某來到,密吩咐)
蕭 某:汝帶二公人前到建康地方,旅邸之間,限三日要緝訪張家事情來報。
    (蕭某以事幹係情重,難以緝訪,慮有違限之罪,欲待推辭,見拯有怒色,只得
    (隨二公牌離府衙,一路訪問張家殺死情由。)
    (事已過多時,哪裡訪得出?根究二日,並無下落。)
    (蕭某與薛、張進退無計,正行來建康旅邸炊餉午,店裡面先有兩客商,領著一
    (個年少婦人在灶前吹火造飯。)
    (二商困倦,隨身臥於牀上。)
    (蕭某悄視那婦人,曾似面熟。)
    (婦人見蕭,亦覺相識,二人頓視良久。)
二 人:(頗悟)此婦人的似張遲娘子周氏,連年說被張弟殺死,今係於獄未決,包府正
    遣我等來訪是事,緣何爾在這裡?莫非天下婦人貌有相類者耶?
    (忖道未罷。)
    (適那婦人顏色戚戚,近前見蕭問喧)
近 前:長者從哪裡來?
蕭 某:我萍鄉人氏,姓蕭者便是。
    (婦人聞說是其夫同鄉,便問)
婦 人:長者所居,曾識張某否?
蕭 某:(蕭某大驚)好似張鄰里周娘子,委的是乎?
婦 人:(周氏汪然淚下云)妾正是張遲妻也。
婦 人:(蕭乃道知張漢為爾誣服係獄之故,周氏泣曰)冤哉,當初張叔先抱孩兒回去,
    妾坐於林中候之,忽遇二客商挑著箬籠上山來,見妾獨自於此,四顧無人,即拔
    出利刃,脅取我所穿衣服並鞋。妾懷懼,沒奈何,遂脫下衣服並鞋與那二客商。
    遂於籠中喚出一婦人,將妾衣並鞋與那婦人穿著,斷取其頭致籠中,拋其屍於林
    裡。拿我入籠中,負擔以行,遍處乞覓錢鈔,受苦萬端。今遇鄉里,恰如青天開
    眼,望垂憐憫,報知吾夫,即來救妾矣。
    (言罷,悲咽不止。)
    (蕭某聽罷,乃道)
拯 乃:目今包衙正因張漢獄事不明,特差我領公牌來此緝訪,不想相遇,正乃千載之機
    。待說與公牌知之,便送娘子回去矣。
    (周氏收淚,進入裡面安頓那二客商。)
    (蕭某來見薛、張二公牌,午飯正熟,蕭某)
蕭 某:可速餐,張家之事今有下落。
    (二公牌忙問其故。)
    (蕭某以前情說與二人知之。)
    (張、薛二人午飯罷,搶入店裡,正值二客與周氏亦在食飯。)
二 人:(二公牌進前喝聲)包府有牌來拘你,可速前去。
    (二客聽說一聲包府,神魂驚散,動走不得,即被二公牌綁縛了,帶婦人直回府
    (衙,報知於拯。)
    (拯不勝之喜,即喚張遲來認。)
    (遲到衙會見其妻,相抱而哭。)
    (拯再審周氏口訴,周氏逐一告明前事。)
    (二客商不能抵諱,招認款服。)
    (拯取長枷監收獄中,疊成案卷。)
    (拯以張漢之枉明白,再勘問都官得婦人首級獻官情由。)
    (都官不能隱,亦供招出難以回報,特開他人墳墓,斷死婦屍首獻官。)
    (拯審實一干犯罪監候,具疏奏達朝廷。)
    (不數日,仁宗旨下)
仁 宗:二客謀殺慘酷,即問處死。原問獄官曹都憲並吏司決斷不明,誣服冤枉,皆罷職
    為民。給客商資帛賞賜鄰人蕭某,放釋張漢,周氏仍歸夫家,周立問誣執之罪,
    決配遠方,都官盜開他人棺、取婦人頭,亦處死。
    (拯依擬判訖,張弟之冤方雪,而疑難之獄一旦決矣。)
    (當彼吏曹於暇日叩問包拯,緣何占卜而知於建康旅邸得遇謀人者。)
拯 疑:陰陽之數,報應不差。當卜占之時,得卦辭未明其義,及再三思之,方解得其辭
    前二句乃是助語,第三句云:『聿姓走東邊』,天下豈有姓聿者?猶言『聿』字
    加一走之,卻不是個建字?『糠口米休論』,必謂『糠口』是著地名,及問之,
    又謂無此地名。想來『糠』字去了米,是個單『康』字,離城九十里有建康驛名
    。且建康是往來衝要處所,客商並集,我亦疑此婦莫被客商帶走,故令彼鄰里有
    相識者往訪之,當有下落。果不出吾所料矣。
    (吏胥深服其論,皆仰包公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矣。)
    (第六十九回 旋風鬼來證冤枉)
    (斷云:
    (  貞節訴冤夫枉死,包公鞠斷動神明。)
    (旋風且入空窯內,律決黃寬正典刑。)
    
    
184**時間: 地點:
    (話說廣州肇慶,在城惟陳、邵二姓最為盛族。)
    (陳長者有子名龍,邵秀有子名厚郎。)
    (陳龍聰俊而家貧,厚郎奸滑而富實。)
    (二人幼年同窗讀書皆未議婚。)
    (城東劉勝,原是宦族,有女惇娘,容貌端莊,溫柔敦重,父愛之。)
    (常教女講《古今烈女傳》,惇娘明敏,一聞父說,便曉大意。)
    (年方十五,詩詞歌賦述之膾炙人口,所以遠近爭欲求聘。)
    
    
185**時間: 地點:
拯 疑:(一日,劉勝與族兄商議云)惇娘年已及笄,來議親者無數,我欲擇一佳婿,不
    論其人貧富,只未知誰可以許否?
仁 宗:(兄答云)古人擇姻,惟取婿之賢行,不以富貴論也。在城聞得來陳長者有子名
    龍,人物軒昂,勤學詩書,雖則目前家寒,諒此人久後必當發達,賢弟不嫌,我
    雖為媒,作成這段姻緣可乎?
拯 疑:(勝云)此人吾亦聞知,需待回歸,與女議之,若其歡允,再無疑矣。
    (即辭兄回家,見妻張氏,說將惇娘許嫁陳某之事。)
張 氏:此事由爾主張,不必問我。
拯 疑:(勝云)爾需將此意密道惇娘,試其意向如何?
    (及母遇暇以適陳子之事道知,惇娘亦聞其人,雖則面不敢許,而心深慕之矣。
    ()
    (未過一月,邵某命裡嫗來劉家議親。)
    (劉一心只向陳某家,推惇女尚幼,待來年議之未遲。)
    (裡嫗去後,劉密遣族兄往陳家通意,陳長者貧難,不敢應承。)
劉 某:吾弟以令郎才俊軒昂,故願以女適從,貧富非所論,但肯許允,即擇日過門。
    (陳長者再不推阻,遂應命許婚。)
    (劉某歸達其弟,言陳長者願與其子畢姻之事。)
    (勝大喜,喚著裁縫,即為陳某做好新衣服數件,只待擇取吉日,送女惇娘過門
    (。)
劉 某:(是時邵某聽說劉家之女許配陳子,深懷其恨)是我先令裡嫗議親,故推女未年
    長,卻便許適陳家。此恥不忿,必尋個事陷之。
劉 某:(次日來見其友董先,說與)劉勝太欺人!其女我往議親,卻推阻不允,今返適
    與陳家之子為媳,此恥何堪?
      特來與賢契商議,要尋個事陷他,須教著我機會,久不負忘。
拯 疑:(董先聽罷笑道)足下豈不聞諺語有云:一家有女百家求。彼既有心向陳家,將
    女兒許嫁便罷,君乃富足之家,令郎豈怕沒有美婦婚,何苦要與人結仇乎?
    (邵某不悅,乃云)
拯 乃:往日與賢弟相知,觀今之言,是有違矣。務須教我一個計策,不然吾請教他人。
拯 乃:(董某沒奈何,只得說與)陳家原是遼東衛軍,久失在伍,若是發配,正應陳長
    者之子當行。除究此事,則能違其願,使不得成婚矣。
    (邵大喜,即辭董某而去。)
    (次日邵某具狀於本司,告首陳某逃軍之由。)
    (官府審理其事,冊籍已除軍名,無所根勘,將停其訟。)
    (邵秀家富有錢,上下買囑。)
    (吏胥攢成有司,反覆原籍驗之,果是逃軍,乃拘陳某訂審。)
    (陳之父子不能辯理,當發配充衛之際,正應陳龍該行,軍批已出,父子相抱而
    (泣。)
拯 乃:(龍曰)遭值不幸,家貧親老,況兒又有遠役,此去惟慮父母無依,放心不樂。
長 者:雖則我年衰邁,親戚尚有,旦暮必來看顧。只爾命薄,未完劉家之親,不知此去
    ,還有相會日否?
拯 乃:(龍曰)兒訪得來,正因此親事致恨於仇家,受這大禍,親事尚敢望哉。
    (父子歎氣一宵。)
    (次日,龍之親戚聞得,都來餞行。)
    (龍以親老囑托眾人,逕辭而別。)
    (有詩為證:夜半雞聲促曉行,家貧親老怎堪行?)
    (長安道上依稀柳,多少離人恨不平。)
    (比及劉家得知陳某遭配之事而抑所望,嗟吁不已。)
    (惇娘於閨中知之,心如刀割,恨不及見陳郎一面,每對菱花,幽情別恨難以語
    (人,因書紅箋數首以自怨。)
    (詩云:牡丹紅靚海棠紅,妾在深閨子役東。)
    (國色天香誰是主?教人錯恨五更風。)
    (又云:許君窗下結姻緣,回首東風倍罔然。)
    (已被赤繩先係定,誰知空負一紅箋?)
    (又云:好事緣何苦不全?君受奇禍妾憂煎。)
    (玉簫已負生前約,金鏡偏教別處圓。)
    (次年春,城裡大疫,劉女父母雙亡,費用已盡,家業消乏,房屋亦轉賣他人。
    ()
    (惇娘孤苦無依,投賴父娣姑家居住。)
    (姑憐念之,愛如己生。)
    (常有人來其家與惇娘議親,姑未知其意向,因以言試云)
惇 娘:爾之父母已喪,身無所倚,先許陳氏之子,今從軍遠方,音耗不通,未知是生是
    死,當絕念矣。況女孫青年,何不憑我再嫁一美郎,以圖終身之計,豈不勝獨守
    空房,寂寞歲月者乎?
    (惇娘聽罷,泣謂姑云)
惇 娘:女孫聽得來陳郎遭禍,本為我身上起,使女兒再嫁他人,是背之不義。姑若憐我
    ,女兒甘守姑家,以待陳郎之轉。遇有不幸,需結來世姻緣。惟再許他適,寧就
    死路,決不相從矣。
    (姑見其烈,再不說及此事。)
    (自是惇娘於姑家謹慎緊密,守著閨門,不遇姑所喚,半步不出堂,人亦少見面
    (。)
    
    
186**時間: 地點:
    (是年十月間,海寇作亂,大兵臨城,各家避難遷徙,惇娘與姑亦逃難於遠方。
    ()
    (次年海寇寧息,民乃復業,比及惇娘與姑回時,室廳被寇燒燬,荒殘不堪居住
    (,二人就租下陽驛旁房舍安下。)
    (未一月,適有官家子黃寬騎馬行過驛前,正值惇娘在灶邊吹火,寬見其容貌秀
    (麗,便問左右居人是誰家之女。)
    (有人識者,近前告以城裡劉某之女,遭亂寄居於此。)
    (寬知之,次日令人來議親。)
    (惇娘不允。)
    (寬以官勢壓之,務要強婚,來議者不息。)
    (其姑驚懼,謂惇娘云)
惇 娘:彼父為官,勢子又高,若不許嫁之,如何能夠在此停泊?
惇 娘:彼要強婚,兒只有死而已。眼前姑且許他,待過六十日父母孝服完滿便議過門,
    須緩緩退之。
    (姑依其言,直對來議者說知。)
    (議親人回報於寬。)
惇 娘:(寬喜道)便待六十日何妨。
    (遂停其事。)
    (忽一日,有三個軍家行到驛中歇下,二軍人炊飯,一軍人倚驛欄而坐。)
    (適惇娘見之,入謂姑云)
惇 娘:驛中有軍家來到,姑試問之從哪處來。若是陳郎所在,亦需訪個消息。
惇 娘:(姑即出見軍人)爾等是何衛來此?
拯聽罷:(一軍應云)從遼衛來,要赴信川投文書。
拯聽罷:(姑聽說聲道著是遼東,便問)遼東衛有陳某,爾識之否?
    (陳某聽罷,即向前揖云)
陳 某:媽媽何以識著陳某?
拯聽罷:(姑氏云)陳某是妾女孫之夫,曾許嫁,未畢婚而別,故識之矣。
陳 某:今女孫曾適人否?
拯聽罷:(姑云)專待陳郎回來,不肯嫁人。
陳 某:(陳某忽汪然淚下云)要見陳某,我便是也。
    (姑大驚,即引入與惇娘道知。)
    (惇娘不信,出見問其當初事情。)
    (陳某將前事說了一遍,方信是真。)
    (二人相抱而哭。)
    (二軍伙問其故,自相喜曰)
二 人:此千里之緣,豈偶然哉?我二人帶來盤纏錢若干,即備筵席與陳某今宵畢禮。
    (於是整頓盤纏,二軍待之舍外,陳某、惇娘並姑三個飲於舍裡。)
    (酒闌人散,陳龍與惇娘進入房中,解衣就寢,訴其衷情,不勝淒楚。)
惇 娘:(次日二軍伙謂陳某云)君初畢婚,不可輕離,待我二人自去投文書,回來相邀
    ,與娘子同赴遼東,永諧魚水之歡。
    (言罷逕去。)
    (於是陳某留止舍中,與惇娘相親。)
    (才二十日,黃寬知覺陳某回來,恐他親事不成,即遣僕從到舍中,捉之至家,
    (以其逃軍,杖殺之,密令將屍身藏於瓦窯中。)
    (次日令人來逼惇娘過門,惇娘憂慮無地,及聞陳某被寬所害,就於房中自縊。
    ()
惇 娘:(姑見而救之)想陳某與爾只有這幾日姻緣,今即死矣,當絕念嫁與黃公子便了
    ,何用自苦如此?
惇 娘:女兒務要報夫之冤,與他同死,寧肯再嫁仇人乎?
惇 娘:(其姑勸之不從,正沒奈何,忽驛卒報)開封府包太尹委任本府之職,今晚來到
    ,準備迎接。
    (惇娘聞之,拱手謝天云)
惇 娘:吾夫之冤可雪矣。
    (即具狀迎包馬頭陳告。)
    (包帶進府衙審實惇娘口詞。)
    (惇娘悲哭,將前事逐一訴知,拯即差公牌拘黃寬到衙根勘。)
    (黃寬力爭,不肯招認。)
惇 娘:(拯思道)既謀死人,須得屍首驗之,彼方肯服,若失此對證,怎得明白?
    (正遲疑問,忽案前一陣狂風過處,那陣風:拔木飛沙神鬼哭,冤魂靈氣逐而來
    (。)
惇 娘:(拯見得風起怪異,遂喝聲道)若是冤枉,可隨引公牌而去。
    (道罷,那陣風從拯之座前復繞三匝,有值堂公牌是張龍、趙虎,即隨風出城二
    (十里,直旋入瓦窯裡而沒。)
    (張龍、趙虎進窯中看時,見蘆草遮著一男子屍身,面色尚未變,乃回報於拯。
    ()
    (拯命人抬得入衙來,令惇娘認之。)
    (惇娘一見是其夫屍身,抱而痛哭。)
    (及驗身上傷痕,乃是當日被黃寬不停打死之傷。)
    (拯再勘問,黃寬不能隱,遂招服焉。)
    (拯疊成文案,問寬償命,追錢埋殯,著惇娘文領。)
    (複根究出邵秀買囑吏胥陷害之情,決配遠方充軍。)
    (惇娘令親人收管,每月官給庫錢若干贍養。)
    (拯初任本府,判訖此事,得其明決,肇慶百姓無不仰敬,稱以為神。)
    (第七十回 枷判官監令證冤)
    (斷云:
    (  疑獄連年能決斷,包公明鑒鬼神欽。)
    (秋毫萬里浮雲淨,一念真同天地心。)
    
    
187**時間: 地點:
    (話說西京城離東門二十里,地名獅子鎮,居人稠密,有富家姓呂名盛,排行第
    (九,鄰里敬其有錢,皆以九郎呼之。)
    (娶城中王貴恩之女為妻。)
    (王氏性格溫良,處事有方,長幼皆敬服之。)
    (王氏過門二年,生一兒名呂榮,聰明才貌,勤於詩書,年十五,何提學考入庠
    (補廩。)
    (當日,九郎指望兒子前程,加一奉承上司,交結有名官員,甚有面情。)
    (然九郎為人性度驕傲,又倚錢勢,王府尹新除到任,糧戶皆出廓遠迎,九郎以
    (其子在學,自恃有官宦面情,不去迎接。)
    (王府尹點查得出,懷記在心,思得個機會處要深根之。)
    (忽一日,呂有家僕李二,因上元佳節西京放燈甚盛,內外人家都聚於報恩寺玩
    (賞鼇山。)
    (李二探得主人們都出來看燈,九郎有妾名春梅,容貌清麗,李二欲私之。)
    (恰值那夜春梅正在廚下收拾,李二撞將入去,故問云)
九 郎:爾日前有甚麼話對我說,遇我不得閒暇,未及細問,今夜主家都出去看燈,我亦
    閒些,有甚話快說來。
惇 娘:(春梅笑云)賊奴才,日前我那裡見爾之面,將些言蘸我。若漏此語與主母知之
    ,叫你皮亦去一層矣。
九 郎:(李二道)今夜難遇此機會,爾需憐我,久不敢忘也。
    (春梅也是個水性婦人,情亦易動,當下向得他來,恐主母知之罪責不免;欲待
    (逆他,怎禁那李二哀告。)
    (正在遲疑間,適九郎回家取香,正待進房,恰遇見李二與春梅在燈下議論。)
九 郎:(九郎大怒云)小僕賊敢戲吾之愛妾!
    (李二走閃不及,被九郎拉出來,綁於柱上杖之。)
    (李二不勝其楚,惟乞饒命而已。)
    (比及王氏與婢從回來,見綁打李僕,慌問其故。)
    (九郎以調戲春梅之事說知。)
王 氏:丑聲不可外傳,既李僕不道,逐之於外便了,怒責之何益?
    (九郎忿乃解,進入房裡。)
    (王氏令人解下,亦此責之,逐離出門。)
    (李二不勝其恨,忿然去了。)
    (未及半年,九郎上莊與錢客廖某算帳。)
    (廖有子最奸惡,將所借錢批,俱改作完帳執與九郎爭辯。)
    (九郎怒激不能平,令數家人捉之而歸,鎖於舍裡,務逼其招認。)
    (監係一二日,呂家緩於提防,忽夜被其人剪斷鎖鐐,越牆而走,正不知逃往何
    (處去了。)
    (九郎見走其人,即著家僕復往莊上緝探,莫非逃回原家?)
    (及群僕來莊上訪問時,未有動靜,持報九郎知之。)
    (九郎疑慮其有他故。)
    (當彼李二聞此消息,正恨主人,沒個機會報他之仇,即具狀於王府尹處,告首
    (呂九郎謀殺廖某之子,棄其屍於江中。)
    (王府尹審了狀子,大笑道)
九 郎:呂九郎恃他有錢,藐視官府,今日亦撞在我手中來矣!
    (即差公牌拿得呂九郎來,根勘其謀殺人之由。)
九 郎:彼欠吾錢,只賴已還,所以不忿其詐,委的係於舍中,欲其自明,不意脫逃。豈
    有殺人而無跡哉?
王 氏:(王府尹叱云)謀殺其人,棄屍於江以絕跡,何尚抵賴?
    (喝令用嚴刑拷掠。)
    (呂九郎受苦已極,不肯誣服。)
    (王府尹令監禁獄中根勘。)
    (雖是其妻王氏以夫受刑,將竭家私營救,而王府尹百端究竟,務要問九郎個償
    (命。)
    (九郎之子累經省憲訴直,審覆案卷,數年不得明白,正是:要見此情真與假,
    (須添公案一回新。)
    (次年,宋仁宗敕命開封府包太尹案視西京獄事,拯領命回西京而來。)
    (九郎之子呂榮欲待見母道知,正見王氏倚著案幾而立,顏色憔悴,眉頭不展。
    ()
九 郎:(榮逕上問母云)事有前定,非人力所能勝,母何故戚戚於是?
王 氏:爾父只生著你,只為家有餘錢,不守本分,小事而成大禍,今係獄中,逃者不知
    去向,連年未決,正慮此事。久則案卷堅固,爾父問死必矣,此冤哪裡伸直?為
    此事故憂懷,令母怎得心安?
呂 榮:兒為父係獄之後,間關千里,不辭跋涉,經省憲訴告冤情,爭未遇明宰,以致連
    年不決,兒子夜裡未曾安寐。目今此獄當得明白。
    (母問其故。)
呂 榮:朝廷委開封府包太尹按視兩京,不久來到。兒聞此人明見萬里,燭事如神,想吾
    父之冤在此雪矣。
    (王氏聽罷,即令呂榮迎候包公陳告。)
    (數日,拯到西京,特開府衙理事。)
    (呂榮首先陳告。)
    (拯審狀,喚呂榮問之。)
    (榮以前事訴了一遍。)
    (及拯取案卷根勘,都擬九郎謀殺情由。)
    (拯復審再三,乃云)
拯 乃:都似成案擬議,則爾父該償命的實,何用復訴?
呂 榮:(呂榮泣云)若得某謀死屍首證驗,父之償命是所甘心。
    (拯亦疑之,令榮於外伺候。)
呂 榮:(乃齋戒沐浴,次日入城隍司,將牒文宣讀訖,焚化紙錢,喚過廟祝謂之云)我
    未入城時,聞城隍及判官甚著靈異,今為呂九郎疑獄未決,我將先問此事,限爾
    三日要報應。若是三日無報應,則廟祝杖七十,判官用大枷枷了;五日無報應,
    則廟祝杖八十,判官該決六十七十。
    (言罷,逕回府衙去了。)
    (廟祝承限之後,日夜驚心,惟恐不得下落,每朝於城隍案前慇懃禱祝,望乞顯
    (靈,以免杖責。)
    (將近二日,忽九郎於獄中似寐非寐,舉手大呼曰)
九 郎:其人將到矣,我須出與之證理。
    (獄中罪犯見者,皆疑其狂語。)
九 郎:(次日拯升堂,適見一人慌慌忙忙走入衙來,伏於階下呼曰)我西莊廖某之子,
    特來自首。
    (拯見其雙手如被人所縛,抱住頭不放,乃問其來故。)
九 郎:(其人云)乞放開我縛,容直說來。
拯 疑:請城隍赦爾解之。
拯 疑:(道罷,那人垂下手,備言)當日實欠呂九郎錢鈔若干,不合改批圖賴之,被其
    所禁,乘夜脫走於三百里外躲避。不想昨日被數人來捉住,縛我手於頭,跟逐至
    此。
    (拯聞之愕焉,意其為城隍所驅,就令獄中取出呂九郎認其人。)
九 郎:(九郎見著大叫云)冤家,我道你已死,遭累坐了許多年獄,今日亦有相會時乎
    !
    (那人低首服罪。)
    (拯根勘當初告首者是誰,卻乃其僕李二。)
    (問其致仇之因,九郎訴明李僕欲私其妾,知覺遭責逐之,故懷恨報怨。)
拯 判:(拯判下)李二罔陷舊主,延成疑獄,決配遠惡之軍;廖某逋欠主人錢鈔,脫逃
    負累,決杖七十,配二千里。
    (具疏劾奏王府尹之奸罪,而釋呂家之冤獄矣。)
    (第七十一回 證兒童捉謀人賊)
    (斷云:
    (  張匠夫婦成誣案,包公一鞫釋其冤。)
    (謀人已致經年獄,洗雪當時枉得平。)
    
    
188**時間: 地點:
    (話說潞州城南所居,韓、許二姓甚盛。)
    (韓姓有名定者,家道富實,與許二自幼相交。)
    (許二家貧,與弟許三作鹽儈,常往河口覓客商趁錢度活。)
    
    
189**時間: 地點:
    (一日,許二與弟議道)
許 二:買賣我兄弟們都會做,只是欠缺本錢,難以措手,若只是商買邊覓些微利趁口,
    怎能夠發達。
許 三:兄若不言,我常要議取是事,只說沒討本錢,還是他來到,我若教爾本錢,便是
    與你去,汝將何說?
許 三:常聞兄與韓某相交甚厚,韓富家,積有餘錢,何不問他借得幾百錢做本,待我兄
    弟起勝,包些利息還他,彼又得所益,豈不兩相美乎?
許 二:爾說本是,只恐他不肯。
許 三:待他不肯再作主張。
    (許二依其言。)
    (次日逕來韓家,特作相望之意。)
許 三:(韓某出,見許二笑云)多時不會老兄,正在思慕。請入裡面坐。
    (許二進入廳後坐定,韓吩咐家下整備一席酒出來相待,二人對席而飲。)
    (酒至半酣,許二舉-句言云)
許 二:久要見賢弟議一事,不敢開口,特恐弟意不允,今日又將來與賢契議之。
許 三:(韓云)老兄自幼相知,有甚話但說不妨。
許 二:要於江湖販買些閒貨,缺少銀兩湊本,故來見弟商議,要借些錢,不知肯作承否
    ?
許 三:(韓云)老兄還是自為?有伙伴同為?
    (許二不隱,直告以其弟許三同往。)
    (韓某初則欲許借之,及聞說與弟相共,就生個事故推托道)
許 二:目下要秤辦官糧,未有剩錢,此則不能應命。
    (許二知其推故,再不開言,即告酒多,辭之而去,韓某亦不甚留。)
    (當下許二未回,許三在家等候回信,必謂兄借得銀兩回來,及許二家來,怏怏
    (而已。)
    (許三見兄不悅,乃問)
拯 乃:兄去問韓某揭借本錢,想必了事,何又憂悶?
許 二:不道你怎知。才見韓某,就留我飲酒,待席中問及借本錢之事,測其意似肯應承
    。及說與弟相共,彼遂以他事推故,不允借矣,似此謀事不成,反致取笑,是以
    憂悶也。
    (許三聽罷,乃劉兄云)
許 三:韓某太欺負人,終不然我兄弟沒他錢本就成不得事?雖待再計議之。
    (遂復往河口尋覓客商去了。)
    (時韓某有養子名順,聰明俊達,韓甚愛之。)
    
    
190**時間: 地點:
    (一日,三月清明,與朋友出往郊外踏青,順帶得碎銀幾兩在身,欲作逢店飲酒
    (之資。)
    (是日遊至晚邊,眾朋友已散,獨韓順飲著幾杯酒,不覺醉來,遂伏興田驛半嶺
    (亭子上睡去。)
    (恰遇許二兄弟過亭子邊,許二認得亭上伏睡者是韓某養子,遂與許三說知。)
    (許三恨其父因借錢不肯,常要害他,及聽得兄說其人是他養子,怒激於心,謂
    (兄云)
許 三:休怪弟太毒,深恨韓某無理,今乘晚間四下無人,待謀此子以泄日前之忿。
許 二:由弟所為,只宜謹密,休待事露便了。
    (許三取出利斧一把劈頭砍下,正是:可憐青春年少子,今日一命喪須臾。)
    (許二兄弟既謀殺韓順,搜身上藏有碎銀數兩,盡剝劫而去,棄屍於途中。)
    (當地嶺下是一村人居,內有姓張名一者,原是個木匠,其住房屋後面便是興田
    (驛。)
    (時張木匠要赴城中某處造作,趁早離門,五更初攜器監行來半嶺。)
    (忽見一死屍倒在途中,視之遍體是血,似被人所謀。)
許 二:(張匠驚道)今早出門不遇好采頭,待回家明日再行。
    (逕抽身而轉。)
    (及午邊韓定知之,急來認時,正是韓順。)
    (其父不勝痛恨,遂集里鄰驗視,其致命處則斧痕也。)
    (持隨血跡尋究來,正及張木匠之家。)
    (鄰里皆道是張木匠謀殺無疑。)
    (韓亦信之,即捉其夫婦解官首告。)
    (本司審勘,鄰證合口指說是張木匠謀死,張夫婦有口不能辯,惟仰天呼屈,哪
    (裡肯招!韓某並逼根勘,夫婦不勝拷掠,遂爭誣服。)
    (本司官見其夫婦爭認,亦疑之,只監係獄中,連年不決。)
    (正是:世有枉情何以理,除是包宰得伸平。)
    (是時包太尹正承仁宗敕旨,審決西京獄事,道經潞州。)
許 二:(所屬官員各出廓迎接拯入潞州,開公廳坐定,先問有司)本處有疑獄否?
近 前:(職官近前稟云)他無疑獄,惟韓某告發張木匠謀殺其子之情,張夫婦爭著供招
    ,事有可疑。即今監候獄中,年餘未決。
拯聽罷:(拯聽罷乃云)不以情之輕重係獄者,動經一年,少者亦有半載,百姓何堪?或
    當決者即決,可開者即放之,斯不負朝廷委任,而下民亦得安生。都似韓某一椿
    ,天下能有幾罪犯得出?
    (職官無語,懷慚而退。)
    (次日包拯轉來小帽,領一二公人自入獄中見張木匠夫婦細詢之。)
    (張匠悲泣嗚咽,將前情訴了一遍。)
    (拯思被謀之人,不合頭上砍一斧痕,且血跡又落爾家,今彼不肯甘服,必有緣
    (故,須再勘問。)
    (拯離獄中,次日又入審問,一連數遭,張匠所訴皆如前言,拯不得其明處,亦
    (在遲疑之間。)
    (正鞫問時,見一小孩童,手持一帕飯,送來與獄卒,連說幾句私語,獄卒點頭
    (應之。)
拯聽罷:(拯即問獄卒)適那孩童與爾道甚麼話?
    (獄卒不敢正對,乃復拯他事云)
拯 乃:那孩童報道小人家下有親戚來到,令今晚早轉些。
    (拯知其詐,逕來堂上,發遣左右散於兩廊,呼那孩童入後堂,吩咐庫子李十八
    (取四十文錢與之,訪問適見獄卒有何話說。)
    (孩童口快,直告云)
拯吩咐:今午出東街,恰遇二人在茶店裡坐,見我來,用手招入店內。那人取過銅錢五十
    文與我買果子,待我受了錢,卻教我獄中探訪:『今有甚麼包拯相審勘,看所勘
    死事,其夫婦何人承認。』是此緣故,別無他事說。
    (拯聽罷,即命張龍、趙虎吩咐)
拯吩咐:爾隨這孩童,前往東街茶店裡捉得那二人來見我。
    (張、趙二公牌領旨,便跟孩童逕到東街店裡。)
    (正尋人間,正值許二兄弟在那等候孩童回報,不提防公牌來到。)
    (張、趙搶進,登時捉住許二兄弟,解入公廳見拯。)
張 氏:(拯根勘之云)你謀死人,奈何要他人償命?
    (初則許二兄弟尚抵賴不肯認,拯令孩童證其前言,二人驚駭不能隱諱,供出謀
    (殺情由。)
    (及拘韓某問之,韓某方悟當日許二來揭借銀兩不允,致恨之由。)
    (拯審實明白,遂問許二兄弟償命,而放張木匠夫婦。)
    (民謂包公決此獄,如代上天之命,千載之下何其鑒哉!)
    (第七十二回 除黃郎兄弟刁惡)
    (斷云:
    (  茶店脅錢遭發配,渡夫嚇騙受嚴刑。)
    (包公過處風雷動,法令轟轟豈順情。)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