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  至 第一〇〇

91**時間: 地點:
    (須臾,舟楫似沒於波,然無所苦。)
    (俄到往時之水府,大小倚舟號慟。)
    (訪其父母,父母居止儼然,第舍與人世無異。)
    (韋氏詢其所需,父母)
父 母:所溺之物,皆能至此,但無火化,所食為菱芡耳。
韋 氏:(持白金器數事而遺女曰)吾此無用處,可以贈汝,不得久停。
    (促其相別。)
    (韋氏遂哀慟,別其父母。)
韋 氏:(叟以筆大書韋氏巾曰)昔日江頭菱芡人,蒙君數飲鬆醪春。活君家室以為報,
    珍重長沙鄭德璘。
    (書訖,叟遂為僕侍數百輩,自舟迎歸府舍。)
    (俄頃,舟卻出於湖畔,一舟之人,咸有所睹。)
    (德璘詳詩意,方悟水府老叟,乃昔日鬻菱芡者。)
    (歲餘,有秀才崔希周投詩卷於德璘,內有江上夜拾得芙蓉詩,即韋氏所投德璘
    (紅箋詩也。)
    (德璘疑詩,乃詰希周。)
德 璘:(對曰)數年前泊輕舟於鄂渚,江上月明,時當未寢,有微物觸舟,芳香襲鼻,
    取而視之,乃一束芙蓉也。因而制詩。既成,諷詠良久。敢以實對。
德 璘:(德璘歎曰)命也!
    (然後更不敢越洞庭。)
    (德璘官至刺史。)
    (出《本傳》。)
    (唐晅)
    (唐晅,晉昌人也。)
    (妻張氏,滑州隱士張恭之幼女,即晅姑所出,甚有令德。)
    (開元十八年,晅以故入洛,累月不得歸。)
    (夜宿主人,夢其妻隔花泣,俄而窺井笑。)
    (及覺,心惡之,以問日者。)
主 人:(曰)隔花泣者,顏隨風謝。窺井笑者,喜於泉路也。
    (居數日,果有凶信,晅悲慟倍常。)
主 人:(後數歲,方得歸渭南,追其陳跡,感而賦詩曰)幽室悲長簟,妝樓泣鏡台。獨
    悲桃李節,不共一時開。魂兮若有感,彷彿夢中來。
    (是夕風露清虛,晅耿耿不寐,更悲吟前悼亡詩。)
    (忽聞暗中若泣聲,初遠漸近。)
主 人:(晅驚惻覺有異,乃祝之曰)倘是十娘子之靈,何惜一見相敘也,勿以幽冥隔礙
    宿昔之愛。
    
    
92**時間: 地點:
其 妻:(須臾聞言曰)兒即張氏也。聞君悲吟,雖處陰冥,實所惻愴。是以此夕與君相
    聞。
主 人:(晅驚泣曰)在心之事,卒難申敘。然得一見顏色,死不恨矣。
其 妻:隱顯道別,相見殊難。亦慮君有疑心,妾非不欲盡也。
    (晅詞益懇,誓無疑貳。)
    (俄而聞喚羅敷取鏡,又聞暗中颯颯然人行聲。)
其 妻:(羅敷先出前拜)娘子欲敘夙昔,正期與七郎相見。
主 人:(晅問羅敷曰)我開元八年,典汝與仙州康家,聞汝已死矣,今何得在此?
其 妻:被娘子贖來,會看阿美。
    (阿美,即晅之亡女也。)
    (晅又惻然。)
    
    
93**時間: 地點:
    (須臾,命燈燭立於阼階之北。)
    (晅趨前泣而拜,妻答拜。)
    (晅乃執手敘平生,妻流涕謂晅曰)
流 涕:陰陽道隔,與君久別。雖冥寞無據,至於相思,嘗不去心。今六合之日,冥官感
    君誠懇,放兒暫來。千年一遇,悲喜兼集。況美娘幼小,囑付無人。今夕何夕,
    再遂申款。
    (晅乃命家人列拜起居,徙燈入室。)
    (施布帷帳,不肯先坐。)
流 涕:(乃曰)陰陽尊卑,以生人為貴,君可先坐。
    (晅即如言。)
流 涕:(笑謂晅曰)君情既不易平生,然聞君已再婚,君新人在淮南。吾亦知甚平善。
其 妻:(晅因問)欲何膳?
流 涕:冥中珍羞亦備,唯無漿水粥耳。
    (晅即命備之。)
    (既至,索別器攤之而食,向口如盡。)
    (及撤之,粥宛然在。)
    (晅悉飯其從者。)
    (有老姥不肯同坐。)
其 妻:伊是舊人,不同群小。
流 涕:(謂晅曰)此是紫菊姥,豈不識耶?
    (晅乃記念,別席飯之。)
    (其餘侍者,晅多不識。)
    (聞呼名字,乃晅從京回日,多剪紙人奴婢所題之名。)
    (問妻,妻曰)
其 妻:皆君所與者。
    (乃知錢財奴婢,無不得也。)
其 妻:往日嘗弄一金鏤合子,藏於堂屋西北斗拱中,無人知處。
    (取果得。)
其 妻:(又曰)豈不欲見美娘乎?今已長成。
流 涕:(晅曰)美娘亡時襁褓,地下豈受歲乎?
其 妻:無異也。
    
    
94**時間: 地點:
    (須臾,美娘至,可五六歲。)
    (晅撫之而泣。)
其 妻:莫驚兒。
    (羅敷卻抱,忽不見。)
    (晅令下牀帷,申繾綣,宛如平生,但覺手足呼吸冷耳。)
其 妻:(又問)冥中居何處?
流 涕:在舅姑左右。
其 妻:(晅曰)娘子神靈如此,何不還返?
流 涕:人死之後,魂魄異處。皆有所錄,杳不關形骸也。君何不驗夢中,安能記其身也
    。兒亡之後都不記,死時,亦不知殯葬之處。錢財奴婢,君與之則得。至如形骸
    ,實總不管。
    (既而綢繆夜深,晅曰)
既 而:婦人沒地下,亦有再適乎?
流 涕:死生同流,貞邪各異。且兒亡,堂上欲奪兒志,嫁與北庭都護鄭乾觀姪明遠。兒
    誓志確然,上下矜憫,得免。
    (晅聞,憮然感懷,而贈詩)
贈 詩:嶧陽桐半死,延津劍一沉。如何宿昔內,空負百年心。
其 妻:方見君情,輒欲留答,可乎?
贈 詩:(晅曰)曩日不屬文,何以為詞?
其 妻:文詞素慕,慮君嫌猜,故不為耳。
贈 詩:(遂裂帶題詩曰)不分殊幽顯,那堪異古今。陰陽途自隔,聚散兩難心。
    (晅含涕言敘,悲喜之間,不覺天明。)
    
    
95**時間: 地點:
贈 詩:(須臾,聞叩門聲,言)翁婆傳說,令催新婦,恐天明冥司督責。
    (妻泣而起,與晅決別。)
    (晅修啟狀以附之,執手)
執 手:何時再見?
贈 詩:四十年耳。
    (留一羅帛子與晅為念。)
    (晅答一金鈿合子。)
贈 詩:(即曰)前途日限,不可久留。自非四十年外,無相見期。若墓間祭祀,都無益
    。必有相饗,但月盡日黃昏,於野田中,或於河畔,呼名字,兒盡得也。匆匆不
    果久語,願自愛。
    (言訖,登車而去。)
    (舉家皆見。)
    (事見唐晅《手記》。)
執 手:(據云)地下亦受歲。
    (則西施、洛妃輩,至唐時皆當數百歲老人,猶侈談幽遇,不足嘔耶!又云)
西 施:形骸總不管,亦不知葬處。
    (堪輿家猶謂枯骨能福子孫,何也?)
    (齊饒州女)
    (饒州刺史齊推女,適湖州參軍韋會。)
    (長慶三年,韋將赴調,以妻方娠,送歸鄱陽,遂登上國。)
西 施:(十一月,妻方誕之夕,忽見一人長丈餘,金甲仗鉞,怒曰)我梁朝陳將軍也,
    久居此室。汝是何人,敢此穢觸。
    (舉鉞將殺之,齊氏叫乞曰)
齊 氏:俗眼有限,不知將軍在此。比來承教,乞容移去。
將 軍:不移當死。
    (左右悉聞齊氏哀訴之聲,驚起來視,齊氏汗流浹背,精神恍然。)
    (繞而問之,徐言所見。)
    (及明,侍婢白使君,請移他室。)
    (使君素正直,執無鬼之論,不聽。)
    (至其夜三更,將軍又到。)
將 軍:(大怒曰)前者不知,理當相恕。知而不去,豈可復容!
    (遂將用鉞。)
齊 氏:(齊氏乞哀曰)使君性強,不從所請。我一女子,敢拒神明?容至天明,不待命
    而移去。此更不移,甘於萬死。
    (將軍者拗怒而去。)
    (未曙,令侍婢灑掃他室,移榻其中。)
    (方將輦運,使君公退。)
    (問其故,侍者以告。)
    (使君大怒,杖之數十。)
侍 者:(曰)產蓐虛羸,正氣不足,妖由之興,豈足遽信。
    (女泣以請,終亦不許。)
    (入夜,自寢其前,以身為援。)
    (堂中添人加燭以安之。)
    (夜分,聞齊氏驚痛聲。)
    (開門入視,則頭破死矣。)
    (使君哀恨之極,百倍常情。)
    (以為引刀自殘不足以謝其女。)
    (乃殯於異室,遣健步報韋會。)
    (韋以文籍小差,為天官所黜。)
    (異道來復,凶訃不逢。)
    (去饒州百餘里,忽見一室,有女人映門,儀容行步,酷似齊氏。)
齊 氏:(乃援其僕而指之曰)汝見彼人乎?何以似吾妻也?
侍 者:(僕曰)夫人刺史愛女,何以行此?乃人有相類耳。
    (韋審觀之,愈是。)
    (躍馬而近焉,女人乃入門,斜掩其扇。)
    (又意其他人也。)
    (乃過而回視,齊氏自門出,呼曰)
齊 氏:韋君,忽不相顧耶?
    (韋遽下馬視之,真其妻也。)
    (驚問其故,具雲陳將軍之事。)
因 泣:妾誠愚陋,幸奉巾櫛,言詞情理,未嘗獲罪於君子。方欲竭節閨門,終於白首,
    而枉為狂鬼所殺。自簡命籍,當有二十八年。今有一事,可以自救,君能相哀乎
    ?
韋 氏:夫婦之情,義均一體。鶼鶼翼墜,比目半無,單然此身,更將何往。苟有歧路,
    湯火能入。但生死異路,幽晦難知。如可竭誠,願聞其計。
齊 氏:此村東數里,有草堂中田先生者,領村童教授。此人奇怪,不可遽言。君能去馬
    步行,及門移謁若拜上官,然後垂泣訴冤,彼必大怒,乃至詬罵。屈辱捶擊,拖
    拽穢唾,必盡數受之。事窮然後見哀,則妾必還矣。先生之貌,固不稱焉,晦冥
    之事,幸無忽也。
    (於是同行,韋牽馬授之。)
齊 氏:(齊氏哭曰)妾此身固非舊日,君雖乘馬,亦難相及。事甚迫切,君無推辭。
    (韋鞭馬隨之,往往不及。)
    (行數里,遙見道北草堂。)
齊 氏:(齊氏指曰)先生居也。救心誠堅,萬苦莫退。渠有凌辱,妾必得還。無忽忿容
    ,遂令永隔。勉之,從此辭矣!
    (揮淚而去,數步不見。)
    (韋收淚詣草堂。)
    (未到數百步,去馬、公服,使僕人執謁前引。)
齊 氏:(到堂前,學徒曰)先生轉食未歸。
    (韋端笏以候。)
    (良久,一人戴破帽,曳木屐而來,形狀丑穢之極。)
良 久:(問其門人)先生也。
    (命僕呈謁,韋趨走迎拜。)
先 生:(先生答拜)某村翁,求食於牧豎。官人何忽如此,甚令人驚。
良 久:(韋拱訴曰)某妻齊氏,享年未半,枉為梁朝陳將軍所殺,伏乞放歸,終其殘祿
    。
    (因叩地哭拜。)
先 生:某乃村野鄙愚,門人相競,尚不能斷,況冥晦間事乎?官人莫風狂否?火急須去
    ,勿恣妖言。
    (不顧而入。)
先 生:(韋隨入,拜於牀前曰)實訴深冤,幸垂哀宥。
先 生:(先生顧其徒曰)此人風疾,來此相喧,可拽出。若復入,汝共唾之。
    (村童數十,競來唾面,其穢可知。)
    (韋亦不敢拭,唾歇復拜,言誠懇切。)
先 生:吾聞風狂之人,打亦不痛。諸生為我擊之,無折肢敗面耳。
    (村童復來群擊,痛不可堪。)
    (韋執笏拱立,任其揮擊。)
    (擊罷,又前哀乞。)
    (又敕其徒推倒,把腳拽出。)
    (放而復入者三。)
先 生:(先生謂其徒曰)此人乃實知吾有術,故此相訪。汝等歸,吾當救之耳。
先 生:(眾童既散,謂韋曰)官人真有心丈夫也!為妻之冤,甘心屈辱,感君誠懇。然
    茲事吾亦久知,但不早申訴,屋宅已敗,理之不及。吾向拒公,蓋未有計耳。試
    為足下作一處置。
    (因命入房。)
    (房中鋪席,席上有案,置香一爐,爐前又鋪席。)
    (坐定,令韋跪於案前。)
    (俄見黃衫人,引向北行數十里。)
    (入城郭,廛裡鬧喧,一如會府。)
    (又北有小城,城中樓殿,峨若皇居。)
    (衛士執兵,立者坐者,各數百人。)
先 生:(及門開,吏通曰)前湖州參軍韋某。
    (乘通而入。)
    (直北正殿九間,堂中一間,捲簾設牀案。)
    (有紫衣人南面坐者。)
    (韋入,向坐而拜。)
    (起視之,乃田先生也。)
    (韋復訴冤。)
先 生:(左右曰)近西通狀。
    (韋趨近西廊,有授筆硯者,乃為訴詞。)
韋 氏:當衙者何官?
先 生:王也。
先 生:(吏收狀上殿,王判曰)追陳將軍。
    (仍簡狀過。)
先 生:(狀出,瞬息間,通曰)提陳將軍。
    (仍簡狀過,有如齊氏言。)
齊 氏:(王責曰)何故枉殺平人?
將 軍:自居此室,已數百載。而齊氏擅穢,再宥不移,忿而殺之。罪當萬死。
齊 氏:(王判曰)冥晦異路,理不相干。久幽之鬼,橫占人室,不知自省,仍殺無辜。
    可決一百,配流東海之南。
將 軍:(案吏過狀曰)齊氏祿命,實有二十八年。
齊 氏:(王命呼阿齊)陽祿未盡,理合卻回。今將放歸,意欲願否?
齊 氏:誠願卻回。
將 軍:(王判曰)付案勒回。
齊 氏:(案吏咨曰)齊氏宅舍破壞,回無所歸。
將 軍:(王曰)差人修補。
齊 氏:(吏曰)事事皆隳,修補不及。
將 軍:(王曰)齊氏壽算頗長,若不再生,義無厭伏。公等所見如何?
齊 氏:(有一老吏前啟曰)東晉鄴下有一人橫死,正與此事相當。前使葛真君斷以具魂
    作本身,卻歸生路,飲食言語,嗜慾追游,一切無異。但至壽終不見形質耳。
將 軍:(王曰)何謂具魂?
齊 氏:(吏曰)生人三魂七魄,死則散草木,故無所依。今收合為一體,以續弦膠塗之
    。大王當衙發遣放回,則與本身同矣。
將 軍:(王曰)善。
齊 氏:(召韋曰)生魂只有此異,作此處置可乎?
韋 氏:幸甚。
    (俄見一吏,別領七八女人來,與齊氏一類,即推而合之。)
    (又一人持藥一器,狀似稀餳,即於齊氏身塗之,畢,令韋與齊氏同歸。)
    (各拜而出,黃衫人復引南行。)
    (既出其城,若行崖谷,跌而墜,開目,即復跪在案前,先生者亦據案而坐。)
先 生:此事甚秘,非君誠懇,不可致也。然賢夫人未葬,尚瘞舊房,宜飛書葬之,到即
    無苦也。慎勿言於郡下,微露於人,將不利於使君耳。賢閫只在門前,便可同去
    。
    (韋拜謝而出,其妻已在馬前矣。)
    
    
96**時間: 地點:
    (此時卻為生人,不復輕健。)
    (韋擲其衣馱,令妻乘馬,自跨衛從之。)
    (且飛書於郡,請葬其柩。)
    (使君始聞韋之將到也,設館施?帳以待之。)
    (及得書,驚駭殊不信,然強葬之,而命其子以肩輿迓焉。)
    (見之益悶,多方以問,不言其實。)
    (其夜醉韋以酒,迫問之,不覺具述。)
    (使君聞而惡焉。)
    (俄得疾,數月而卒。)
    (韋潛使人覘田先生,亦不知所在矣。)
    (齊氏飲食生育,無異於常。)
    (但肩輿之夫,不覺其有人也。)
    (情之至極,能動鬼神。)
    (使韋生無情者,齊女雖冤,不復求見,田先生亦必不肯為之出手。)
    (天下冤苦之事,為無情人所誤者多矣。)
    (悲夫!)
    (按《中朝故事》云:唐鄭畋之父亞,未達時,旅遊諸處,留妻與婢在一觀中。
    ()
先 生:(將產,忽聞空中語曰)汝出觀外,毋污吾清境。不然殺汝。
    (妻竟不遷。)
    (及五鼓,娩娠而殞。)
    (道眾乃殯於牆外。)
先 生:(亞夜夢妻曰)余命未盡,為神殺也。北去十里,有寺僧可五十,能活之。當再
    三哀祈。
    (亞趨寺,果見此僧。)
    (亞告之,初不顧。)
先 生:(亞懇再三,僧乃許)從吾入定尋訪。
先 生:(夜半,起謂亞曰)事諧矣。天曉先歸,吾當送來。
    (歸。)
    (三鼓,聞戶外人語,即引妻來。)
先 生:(曰)身已壞,此即魂耳。善相保。
    (囑之而去。)
    (其妻婉如生平,但惡明處。)
    (數年,妻乃別去)
其 妻:數盡矣!
    (故世傳畋為鬼生,事與此相類。)
    (李章武)
    (李章武,字飛卿,其先中山人。)
    (生而敏博工文,容貌閒美。)
    (少與清河崔信友善。)
    (信亦雅士,多聚古物。)
    (以章武精敏,每諮訪辯論,皆洞達玄微,研究原本,時人比之張華。)
    (貞元三年,崔信任華州別駕,章武自長安詣之。)
    (數日,出行於市北街,見一婦人甚美。)
婦 人:(因紿信云)須州外與親故知聞。
    (遂賃舍於美人之家。)
    (主人姓王,此則其子婦也,乃悅而私焉。)
    (居月餘,日所計用,直三萬餘,子婦所供費倍之。)
    (既而兩心克諧,情好彌切。)
    (無何,章武以事告歸長安,慇懃敘別。)
    (章武留交頸鴛鴦綺一端,仍贈詩)
贈 詩:鴛鴦綺,知結幾千絲。別後尋交頸,應傷未別時。
    (子婦答白玉指環一雙,贈詩)
贈 詩:玉指環,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章有僕楊果者,子婦齎錢一千,以獎其敬事之勤。)
    (既別,積八九年,章武家長安,亦無從與之相聞。)
    (至貞元十一年,因友人張元宗寓居下?縣,章武又自京師與元會。)
    (忽思曩好,乃回車涉渭而訪之。)
    (日暝達華州,將舍於王氏之室。)
    (至其門,則闃無行跡,但外有賓榻而已。)
    (正猜疑間,見東鄰之婦,就而訪之。)
王 氏:(乃云)王氏之長老,皆舍業而出遊,其子婦歿已再周矣。
王 氏:(又詳與之談,即云)某姓楊,第六,為東鄰妻。復訪郎何姓?
    (章武具語之。)
章 武:(又云)曩曾有僕姓楊名果乎?
王 氏:有之。
因 泣:某為里中婦五年,與王氏相善,嘗曰:『我夫室猶如傳舍,閱人多矣。其於往來
    見調者,皆殫才(財)窮產,甘辭厚誓,未嘗動心。頃歲有李十八郎曾舍於我家
    。我初見之,不覺自失,後遂私侍枕席,實蒙歡愛。今與之別累年矣,思慕之心
    ,或竟日不食,終夜不寢。我家人故不可托。脫有至者,願以物色名氏求之,但
    有僕夫楊果即是。』不二三年,子婦寢疾,臨死復見托曰:『我本寒微,曾辱君
    子厚顧,心常感念,久以成疾,自料不治。曩所奉托,萬一至此,願申九泉銜恨
    、千古睽離之歡,仍乞留止此舍,冀神會於彷彿之中。』
    (章武力求鄰婦為開門,命從者市薪(艹芻)食物。)
    (方將具裀席,忽有一婦人掃帚出房掃地,鄰婦亦不之識。)
    (章武訪所從來,雲是舍中人。)
    (又逼而詰之,即徐曰)
章 武:王家亡婦感郎恩情,將見會,恐生怪怖,故使相聞。
章 武:某所來者,誠為此也。顯晦雖殊,誓無疑貳。
    (執帚人欣然而去。)
    (乃具飲饌,呼祭自食,飲畢安寢。)
    (至三更許,燈在牀之東南,忽爾稍暗,如此再三。)
    (章武心知有變,因命移燭背牆置室東南隅。)
    (旋聞西北角悉窣有聲,如有人形,冉冉而至。)
    (五六步即可辨其狀貌衣服,乃主人子婦也。)
    (與昔見不異,但舉止浮急,音調輕清耳。)
    (章武下牀迎擁攜手,款若平生之歡。)
章 武:(自云)在冥錄以來,都忘親戚,但思君子之心,如平昔耳。
    (章武倍與狎昵,亦無他異。)
    (但數請令人視明星,若出,當須還,不可久住。)
    (每交歡之暇,即懇托鄰婦楊氏云)
章 武:非此人,誰達幽恨。
    (至五更,子婦泣下牀,與章武連臂出門,仰望天漢,遂嗚咽悲怨,卻入室,自
    (於裙帶上解錦囊,囊中取一物以贈之,其色紺碧,質又堅密,似玉而冷,狀如
    (小葉。)
    (章武不之識也。)
子 婦:此所謂?鞨寶,出崑崙玄圃中,彼亦不易得。妾近與西嶽玉京夫人戲,見此物在
    眾寶鐺上,愛而訪之。夫人雖(遂)假以相授,云:『洞天群仙,每得此一寶,
    皆為光榮。』以郎奉玄道,有精識,故以投獻,常願寶之,此非人間所有。
贈 詩:(遂贈詩)河漢以(已)傾斜,神魂欲超越。願郎更回抱,終天從此訣。
    (章武取白玉寶簪酬之,並答詩曰)
章 武:分從幽顯隔,豈謂有佳期。寧辭重重別,所歎去何之。
    (因相持泣。)
    (良久,子婦又贈詩曰)
子 婦:昔辭懷後會,今別更終天。新悲與舊恨,千古閉窮泉。
章 武:後期杳無約,前恨已相尋。別路無行信,何因得寄心。
    (款曲敘別訖,遂卻赴西北隅。)
章 武:(行數步,猶回顧拭淚)李郎珍重,無念此泉下人。
    (復哽咽佇立,視天欲明,急趨至角,即不復見。)
    (但空室?然,寒燈明滅而已。)
    (章武乃促裝。)
    (卻自下?歸長安武定堡,下?郡官與張元宗攜酒宴飲。)
    (既酣,章武懷念,因即事賦詩曰)
章 武:水不西歸月暫圓,今人恨望古城邊。蕭條明早分歧路,知更相逢何歲年。
    (吟畢,與郡官別。)
    (獨行數里,又自諷誦。)
    (忽聞空中有歎賞,音調淒惻。)
    (更審聽之,乃王氏子婦也。)
王 氏:(自云)冥中各有地分,今於此別,無日交會。知郎思眷,故冒陰司之責,遠來
    奉送,千萬自愛。
    (章武愈感之。)
王 氏:(及至長安,與道友隴西李昉話,亦感其誠而賦詩曰)石沉遼海淵,劍別楚天長
    。會合知無日,離心滿夕陽。
    (章武既事東平丞相府,因間召玉工視所得?鞨寶,工亦不知,不敢雕刻。)
    (後奉使大梁,又召玉工,粗能辨。)
    (乃因其形,雕作槲葉象。)
    (奉使上京,每以此物貯懷中。)
    (至市東街,偶見一胡僧,忽近馬叩頭)
叩 頭:君有寶玉在懷,乞一見。
叩 頭:(乃引於靜處開視,僧捧玩移時)此天上之物,非人間有也。
    (章武後往來華州,訪遺楊六娘,至今不絕。)
    (王暹女)
    (元和十二年,壽州小將張弘讓娶兵馬使王暹女。)
    (淮西用兵方急,令狐通為刺史。)
    (弘讓妻重疾累月,每思食,弘讓與具,自夏及秋,心終不怠。)
    (冬十月,其妻忽思湯餅,弘讓與具之。)
    (工未竟,遇軍中給冬衣,弘讓遂請同志王士征妻為饌,弘讓乃去。)
    (士征妻饌熟,就牀欲進,忽見弘讓妻自額鼻中分半,一手一股在牀,流血殷席
    (。)
    (士征妻驚呼,告營中軍人妻。)
    (諸人來共觀之,競問,莫知其由。)
叩 頭:(共曰)又非昏暝,二婦素無嫌怨。
    (遂為吏所錄。)
叩 頭:(弘讓奔歸,及喪所,忽聞空中婦悲泣云)某被大家嗔,將看兒去。君終不見棄
    ,當懇求耳。
    (先是,弘讓營居後小圃中,有一李樹,婦云)
子 婦:君今速為某造四分食,置李樹下。君則向樹下哀祈,某必得再履人世也。
    (弘讓依言陳饌,懇祈拜之。)
子 婦:(忽聞空中云)還汝新婦。
王 氏:(便聞王氏)接我以力。
    (弘讓如言,接之。)
    (俄覺赫然半屍薄下,弘讓抱之。)
王 氏:(遽聞王氏)速合牀上半屍。
    (弘讓持半屍到牀,盡力合之,無少參差。)
王 氏:覆之以衾,無我問,三日。
    (弘讓如其教,三日後聞呻吟。)
王 氏:(乃云)思少(饣?)粥。
    (弘讓以飲灌其喉,盡一杯。)
王 氏:(又云)且無相問。
    (七日則泯如舊。)
    (但如項及脊徹尻有痕,如刀傷,前額及鼻貫胸腹亦然。)
    (一年平復如故。)
    (生數子。)
    (龐子肅親見其事。)
    (羅愛愛)
    (羅愛愛,嘉興名妓也。)
    (色藝冠絕一時,而性復通敏,工於詩詞。)
    (風流之士,趨之若狂,呼為愛卿。)
    (嘗以季夏望日,與郡中諸名士會於鴛湖之凌虛閣,玩月賦詩。)
    (愛卿先成四絕,坐皆擱筆。)
其 詩:畫閣東頭納晚涼,紅蓮不及白蓮香。一輪明月天如水,何處吹簫引鳳凰。  月
      出天邊水在湖,微瀾倒浸玉浮圖。掀簾欲共嫦娥語,肯教霓裳一曲無?  
    曲曲欄杆
      正正屏,六銖衣薄懶來憑。夜深風露涼如許,身在瑤台第一層。  手弄雙
    頭茉莉枝,
      曲終不覺鬢雲欹。?環響處飛仙過,願借青鸞一隻騎。
    (愛卿自此才名日盛。)
    (同郡趙氏子者,行六。)
    (父亡母存,家世貴富,慕而聘焉。)
    (愛卿克修婦道,趙甚重之。)
    (未久,趙子有父執官太宰,以書自大都召之,許授以江南一官。)
    (趙子躊躇未決,愛卿勸之使行。)
    (既卜期,置酒中堂,請趙子捧觴為太夫人壽,自制《齊天樂》一闋,歌以侑之
    (。)
其 詩:(辭曰)恩情不把功名誤,離筵又歌金縷。白髮慈親,紅顏幼婦,君去有誰為主
    ?流年幾
      許,況悶悶愁愁,風風雨雨。鳳拆鸞分,未知何日更相聚。  蒙君再三吩
    咐:向堂前
      侍奉,休辭辛苦。官誥蟠花,宮袍制錦,要待封妻拜母。君須聽取,怕日落
    西山,易生
      愁阻。早促歸程,彩衣相對舞。
    (歌罷,堂中皆淚下。)
    (趙子乘醉解纜去。)
    (至都,而太宰殂矣。)
    (無所投托,遷延旅邸,久不能歸。)
    (太夫人以憶子故感病。)
    (愛卿竭力調護,半載竟不起。)
    (愛卿哀毀如禮,親為營葬於白苧村。)
    (甫三月,而張士誠陷平江。)
    (江浙參政楊完者,率苗兵拒之於嘉興。)
    (不戢,軍士大掠居民。)
    (趙子之居,為劉萬戶者所據。)
    (見愛卿姿色,欲逼納之。)
    (愛卿紿以甘言,沐浴入房,以囉巾自縊而死。)
    (萬戶奔救無及,乃以繡褥裹屍,瘞於後園銀杏樹下。)
    
    
97**時間: 地點:
    (未幾,張氏通款,楊參政為所害,麾下星散。)
    (趙子始間關海道,由太倉登岸,逕回嘉興。)
    (則城郭人民,皆非故矣。)
    (所居已成廢宅,但見鼠竄於梁,鴞鳴於樹,蒼苔碧草,淹沒階逕。)
    (求其母妻,杳不知處。)
    (惟中堂巋然獨存,乃灑掃而息焉。)
    
    
98**時間: 地點:
    (明日,行出東門外,至紅橋,則遇舊使蒼頭於道,呼而問之,備述其詳。)
其 詩:(遂引至白苧村葬母處,指鬆楸而告之曰)此六娘子之所植也。
王 氏:(指塋壠而之告曰)此六娘子之所經理也。
    (趙子大傷感,隨往銀杏樹下,發視之,貌如生焉。)
    (趙子撫屍大慟。)
    (乃沐以香湯,披以華服,買棺附葬於母塋之側。)
王 氏:(哭之曰)娘子平日聰明才慧,流輩莫及。今雖死,豈可混同凡人,便絕音響。
    九泉有知,願賜一見。雖顯晦殊途,人皆忌憚,而恩情切至,實所不疑。
    (於是,出則禱於墓下,入則哭於圃中。)
    (將及一旬,其夕月晦,趙子獨坐中堂,寢不成寐。)
    (忽聞暗中哭聲,初遠漸近。)
王 氏:(覺其有異,急起祝之曰)倘是六娘子之靈,何吝一見而敘舊也?
其 詩:(即聞言曰)妾即羅氏也。感君相念,雖在幽冥,實所惻愴。是以今夕與君知聞
    耳。
    (言訖,如有人行,冉冉而至。)
    (六五步許,即可辨其狀貌,果愛卿也。)
    (淡妝素服,一如其舊,惟以囉巾擁頸。)
    (見趙子禮畢,泣而歌《沁園春》一闋,其所自制也。)
其 詩:(詞曰)一別三年,一日三秋,君何不歸?記尊姑老病,親供藥餌;高堂埋葬,
    親曳麻衣。
      夜卜燈花,晨占鵲喜,雨打梨花晝掩扉。誰知道,恩情永隔,書信全稀。 
     干戈滿目
      交揮,奈命薄時乖履禍機。向銷金帳裡,猿驚鶴怨;香羅巾下,玉碎花飛。
    要學三貞,
      須拼一死,免被旁人話是非。君相念,算除非畫裡見崔徽。
    (每歌一句,則悲啼數聲。)
    (悽愴怨咽,殆不成腔。)
    (趙子延之入室,謝其奉母之孝,營墓之勞,殺身之烈,感愧不已。)
其 詩:(因問)太夫人安在?
王 氏:尊姑在世無罪,聞已受生人間矣。
其 詩:(趙子曰)然則,子何以尚滯鬼錄?
王 氏:妾之死也,冥司以妾貞烈,即令往無錫宋氏托生為男子。妾與君情緣之重,必欲
    俟君一見,以敘懷抱,故延歲月。今既相見,明日即往托生也。君如不棄舊情,
    可往彼家見訪,當以一笑為驗。
    (遂與趙子入室歡會,款若平生。)
王 氏:(雞鳴敘別,下階數步,復回頭拭淚云)趙郎珍重,從此永別矣!
    (因哽咽佇立。)
    (天色漸明,瞥然而逝,不復有睹。)
    (但空室悄然,寒燈半滅而已。)
    (生起促裝,逕往無錫。)
    (則宋氏果生男子,懷妊二十月矣。)
    (然自降生後,哭不絕聲。)
    (趙子請見之,一笑而哭止。)
    (因述其事,遂名之曰羅生。)
    (趙子自此往來不絕,若親戚云。)
    (胡馥之婦)
    (上郡胡馥之,娶婦李氏。)
    (十餘年無子而婦卒。)
    (哭之慟。)
李 氏:(婦忽起坐)感君慟悼,我不即朽,可於燈後見就。依平生時,當為君生一男。
    (語畢還臥。)
    (馥之如言,不取燈燭,暗而就之。)
李 氏:(復曰)亡人亦無生理,可作側屋見置。伺滿十月,然後殯爾。
    (後覺婦身微暖,如未亡。)
    (既十月後生一男,男名靈產。)
    (《異苑》載:晉穎州荀澤,以太元中亡。)
    (恒形見還,與婦魯國孔氏嬿婉綢繆。)
    (遂有妊焉,十月而產,產悉是水。)
    (又蘄水李婆墩何生,娶黃岡熊斌女。)
    (生聰俊嗜學。)
    (暴死,然常與婦共枕席。)
李 氏:(曰)汝無畏,吾與汝緣分未絕。
    (歡如常時,但身冷如水,久之始罷。)
    (此事常有之,乃是精魄強盛,不易消散耳。)
    (《漢書》謂武帝崩,畢葬,常所幸御者,悉出茂陵園。)
    (自婕妤以下,上幸之如平生,旁人弗見也。)
    (大將軍光聞之,乃更出宮人,增為五百人,因是遂絕。)
    (而曹孟德亦有銅台?帷之命以待。)
    (或然,實不盡然也。)
    (賈生宣室之談,未知曾及此否。)
    (王文獻妻)
    (陝西王文獻貢士,其妻美而夭,哭之數月不止。)
    (一夕奠,妻至曰)
其 妻:感君悼念,來了宿緣。
    (文獻逡巡引避。)
其 妻:無害也。
    (登榻求宿,文獻甚懼。)
    (妻強之,並衾而去,宵則復來。)
    (荏苒旬日,殊忘其死。)
    (而妻每至則簡較奴婢,紉飾衣衾,亦不異生時。)
    (親戚交勸其弗納,文獻以舊愛故不忍舍。)
其 妻:(往復歲餘,乃持夫嗚咽曰)已托生某地。
    (遂去。)
    (而文獻益追思之。)
其 妻:(乃悟曰)吾生人,與鬼交,殆非佳兆乎!
    (明年舉進士,授給事中,迄無他患。)
    (王敬伯)
    (晉王敬伯,字子升,會稽人。)
    (美姿容,年十八仕為東宮扶侍。)
    (休假還鄉,行至吳通波亭,維舟中流,月夜理琴。)
    (有一美女子,從三少女披幃而入,施錦被於東牀,設雜果,酌酒相獻酬。)
    (令小婢取箜篌作《宛轉歌》。)
    (婢甚羞澀,低回殊久)
女 子:昨宵在霧氣中彈,今夕聲不能暢。
    (女迫之,乃解裙巾出金帶長二尺許,以掛箜篌,彈弦作歌。)
    (女脫頭上金釵,扣琴而和之。)
女 子:(其歌曰)月既明,西軒琴復清。良宵美醴且同醉,朱弦撥響新愁生。歌婉轉,
    婉以哀,願
      為星與漢,光景共徘徊。
其 妻:悲且傷,參差共成行。低紅掩翠渾無色,金徽玉軫為誰鏘。歌婉轉,清復悲,願
      為煙與霧,氤氳共容姿。
    (天明,女留錦四端,臥具、繡枕、囊並?各一雙為贈。)
    (敬伯以象板牙火籠、玉琴軫答之。)
    (來日,聞吳令劉惠明亡女船中,失錦四端,及女郎臥具、繡囊、?等。)
    (簡括諸同行,至敬伯船而獲之。)
    (敬伯具言夜來之事,及女儀狀,從者容質,並所答贈物。)
    (令使簡之於帳後,得牙火籠箱內,篋中得玉琴軫。)
    (令乃以婿禮敬伯,厚加贈遺而別。)
女 郎:(敬伯問其部下之人)女郎年十六,名妙容,字稚華。去冬遇疾而逝。未死之前
    ,有婢名春條,年十六;一名桃枝,年十五。皆能彈箜篌,又善《婉轉歌》,相
    繼而死,並有姿容。昨從者,是此婢也。
    (敬伯因號其琴曰「感靈」。)
    (僧安淨)
    (鄱陽柴步龍安寺,舊有高氏婦影堂,不記何時所立。)
    (寺輪撥行童,分司香火。)
    (紹熙三年,有安淨者主之。)
    (慕悅畫像,因起淫佚之想。)
女 郎:(每夕禱之曰)娘子有靈,不惜垂訪。
    (如是累旬。)
    
    
99**時間: 地點:
    (一日黃昏後,遇夫人身披素衣,立於殿角。)
女 郎:(顧之曰)亦識我乎?
其 妻:(淨曰)不識也,敢問為誰氏?
子 婦:無用見語。我今宵錯到此,尚無投跡之地。
其 妻:(淨曰)茲不難辦,正恐不如意耳。
子 婦:但得粗容一身,更何所擇。
    (淨即邀諸其室,請暫寓止。)
子 婦:既占汝牀,汝卻宿何處?
其 妻:不敢言。
    (婦乃解衣先寢。)
    (時房內無燈,淨遂從之。)
    (婦略不拒,極盡繾綣。)
    (聞五更鐘聲,遽起,約今晚再會。)
    (往反半月,淨頗疑其所從來,且未嘗分明睹厥狀。)
    (一夕,至差晚,適明燈在傍。)
子 婦:何故有燈?
其 妻:方書寫看經文疏了。
    (婦使去之。)
    (淨便得熟視,全與高氏像同。)
    (燈既滅,乃扣鄉里姓氏,不肯答。)
其 妻:(淨曰)豈非高孺人乎?
子 婦:何必苦苦相問。我平生本端潔之人,緣汝祈祝不已,故爾犯戒。今既相認得,誼
    難復來。料因緣只合如此,郎亦情分太淺薄矣。
    (隨語不見,自是遂絕。)
    (婦人影堂供僧寺,亦是不韻事。)
    (胡氏子)
    (舒州胡未孚,言其叔父頃為蜀中倅。)
    (至官數日,其子適後圃,見牆隅小屋,垂箔若神祠。)
子 婦:(有老兵出拜曰)前通判之女,年十八歲,未嫁而死,葬於此。今其父去,官於
    某處矣。
子 婦:(問容貌如何,老兵曰)無所識。嘗聞諸倡言,前後太守,閱婦人多矣,未有如
    此女之美者。
    (鬍子方弱冠,未受室,聞之心動。)
子 婦:(指几上香爐曰)此香火亦大冷落。
    
    
100**時間: 地點:
    (明日,取熏爐花壺往為供,私酌酒奠之,心搖搖然冀幸一見。)
    (自是日日俱往焉。)
    (精誠之極,發於夢寢,凡兩月餘。)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