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 至 第二五〇
241**時間: 地點:
(且說太祖下命著有司將廖永安等塑像於功臣祠,歲時祭祀,一邊迎永安靈柩葬
(於鍾山之側。)
太 祖:(又曰)滁州城隍與蘇州城隍軍中顯靈,可同和州城隍,共敕封承天監國司命靈
護王,特賜褒崇。其敕書用錦標玉軸與各處有異;至如天王堂東廡之土地神像,
重建金殿遮蓋。
(徐達領命出朝而去。)
242**時間: 地點:
(卻說當初唐時有箇活佛出世,言言無不靈應,甚是希罕,人都稱他做寶誌大和
(尚。)
(後來白日昇天,把這副凡胎就葬在金陵。)
(前者詔建宮殿,那禮、工二部官員,俱奏請卜基,恰好在寶誌長老塚邊。)
(太祖著令遷他去別處埋葬,以便建立。)
(諸臣得令,次日,百計鋤掘堅不可動。)
(太祖見工作難於下手,心中甚是不快。)
(回到中宮,馬娘娘接問道)
太 祖:聞誌公的塚甚是難遷,妾想此段因果亦是不小,主上還直命史官佔卜妥當,纔成
萬年不拔之基。且誌公向來靈異,冥冥之中豈不欲保全自己軀殼?殿下如卜得吉
,宜擇善地與他建造寺院,設立田土,祇當替他代換一般做下文書燒化,庶幾佛
骨保佑,不知殿下主哉何如?
太 祖:這說得極是。
(次早便與劉基佔卜。)
(卜得上好,就著諸工作不得亂掘。)
(太祖自做下交易文書燒化在誌公塚上。)
(因命在鍾陵山之東創造一座寺院,御名靈谷寺。)
(遍植松柏,中間蓋無梁殿一座,左右設鐘鼓樓,樓上懸的是「景陽鐘」。)
(又絡時鑄就銅鐘一口,欲為殿上所用。)
(鑄成之日任你敲擊,祇是不響。)
(那時便都叫道「啞鐘」且有童謠說道)
(若要撞得啞鐘鳴,除非靈谷寺中僧。)
(殿造無梁後有塔,誌公長老耳邊聽。)
(殿成之日,寺僧因鐘鼓雖設,然殿內還須有副小樣鐘鼓,日遂做些功課,也得
(便當。)
(正在商議,忽然有箇頭陀上殿曰)
那頭陀:那『啞鐘』不是好用的。何必多般商議。
那頭陀:(這些僧人與那諸多工作拍手大笑)你既曉得『啞鐘』,用他怎麼?
那頭陀:而今用在這殿中,他就不啞了。
(眾人也隨他說,更不睬他。)
那頭陀:(那頭陀氣將起來大叫道)你們不信,貧僧也自由你。若我奏過朝廷或依了我,
懸掛起來敲得旺旺的響,那時恐怕你們大眾得罪不小,自悔也遲。
(便把袖襖整了一整,向長安一路的往朝裏來,這些人也有的祇說這頭陀想是瘋
(子,不來理他;也有的祇說此鐘多年古物,實是不響,這頭陀枉自費心;也有
(的說我們且勸他轉來,倘或觸動聖怒也在此自討煩惱,便一直趕來勸他。)
那頭陀:既是你們勸我,想你們從中也有肯依我的了,我又何苦與你們作對。
(因也轉身到寺裏來。)
(那些人因他到了都不做聲,開著眼看他怎麼。)
(那頭陀便向天打了一箇信心,就向這鐘邊走了三五轉,口裏念了幾句真言,喝
(聲道)
口 裏:起!
(這鐘就地內平空立將起來。)
(這頭陀把鐘上泥掃子拂拭淨了,看殿上鐘架恰好端正的,便以手指道)
那頭陀:你自飛懸架上去罷。
(那鐘又平地裏又走入殿來,端端正正掛在架子上。)
(看的人堆千積萬,止不住喝采。)
(頭陀便從袖中取出一條楊枝與一箇淨瓶來,將瓶中畫了道符,那瓶內忽然現一
(瓶淨水,便念動幾句梵語將淨水向鐘上周圍灑了三遍,取一紙來焚化在鐘邊,
(把手四下裏一摸,祇聽得鏗然有聲。)
(他便取木植一株撞將過去,那鐘聲真箇又清又亮,這千千萬萬人齊聲道)
口 裏:古怪!古怪!
口 裏:(合寺僧人同那善男信女,納頭拜道)有眼不識活佛,即請師父在此住持。
那頭陀:我自幼出家,法名宗泐。去無蹤來無跡,神通變化,那箇所在能束伏我這幻軀?
近聞大明天子,將我師父誌公的法身遷移到此,且十分尊禮,我因顯這箇小小的
法兒,你們不須在此驚擾。
(正在這邊指示大眾,誰想在那邊監造的內使見他伎倆,飛馬走報太祖。)
(太祖便同軍師劉基及丞相李善長一行人眾,齊到寺來。)
(宗泐早已知道,向前曰)
太 祖:皇帝行駕到此,我宗泐有緣相遇。但今日也不必多言,如過年餘還當再面。
(在人叢中一撞,再不見了。)
(太祖看殿已造完,便擇日遷起誌公肉身,猶然脂香肉膩,神色宛然如生,另造
(金棺銀槨藏貯。)
太 祖:(即發大願曰)借他一日,供養一日。
(槨上建立浮圖,大十圍,高七層,工費百萬。)
(再賜莊田三百六十所,日用一切之資來給誌公供養。)
(天色將晚,太祖便同劉基等從朝天宮轉步而回。)
(忽見一婦人穿著麻衣,在路傍大笑。)
(太祖看他來得怪異,便問)
太 祖:何故大笑?
便吩咐:(婦人回曰)吾夫為國而死,為忠臣;吾子為父而死,為孝子。夫與子忠孝兩盡
,吾所以大喜而笑。
太 祖:汝夫曾葬麼?
便吩咐:(那婦人用手指道)北去數十步即吾夫葬所。
(言訖不見。)
(次早,著令有司往視,惟見黃土一堆,草木蔥鬱,掘未數尺,則塚頭一碑,上
(鐫著:「晉卞壺之墓」五字。)
(棺木已朽腐,而面色如生。)
(兩手指爪繞手背六七寸。)
(有司馳報,上念其忠孝,遂命仍舊掩覆,立廟祭祀。)
(正傳詔令,恰好孝陵城西門之內也掘出箇碑來,是吳大帝孫權之墓。)
便吩咐:(眾臣奏請毀掘行止,上微笑曰)孫權亦是箇漢子,便留著他守門也好;其餘墓
墳都要毀移。
243**時間: 地點:
(明日,正是仲冬。)
244**時間: 地點:
(一日,李善長、劉基、徐達率文武百官上表,勸即皇帝寶位。)
太 祖:(太祖看了表章對眾臣曰)吾以布衣起兵,君臣相遇得成大功。今雖擁有江南,
然中原未定,正焦勞之日,豈可坐守一隅,竟忘遠慮。
(不聽所奏。)
(過了五日,李善長等早朝奏曰)
李善長:願陛下早正一統之位,以慰天下民心。
太 祖:(太祖又對朝臣曰)我思:功未服,德未孚,一統之勢未成,四方之途尚梗。昔
笑偽漢,纔得一隅,妄自尊大,迨致滅亡,貽笑於人,豈得更自路之;果使天命
有在,又何必汲汲乎!
善 長:(善長等復請曰)昔漢高祖既誅項氏,即登大寶,以慰臣民。陛下功德協天,人
命之所在,誠不可違。
(太祖也不回復,即下殿還宮,以手諭諸臣曰)
太 祖:始初勉從眾言,已即王位。今卿等復勸即帝位,恐德薄不足以當之,姑俟再計。
(乃擲筆易便服,帶領二三校尉,竟出西門來訪民情。)
(迅步走到一箇坍敗的寺院,裏面更沒有一箇僧人。)
(但壁間墨跡未乾,畫著一箇布袋和尚,傍邊題一偈道:
( 大千世界浩茫茫,收入都將一袋裝。)
(畢竟有收還有散,放些寬了又何妨。)
(太祖立定了腳,念了幾遍)
太 祖:此詩是譏誚我的。
(便命校尉從內亟索其人。)
(毫無所得。)
(太祖悵悵而歸。)
(走到城隍廟邊,祇見牆上又畫一箇和尚頂著一箇禪冠;一箇道士,頭髮蓬鬆,
(頂著十箇道冠;一條斷橋,士民各左右分立,巴巴的望著渡船。)
(太祖又立定了身,看了半晌,更參不透中間意思,因教敕坊司參究回報。)
太 祖:(次日坊司奏曰)僧頂一冠,有冠無法也;道士頂十冠,冠多法亂也;軍民立斷
橋望渡船,過不得也。
(太祖於是稍寬法網。)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一回 順天心位登大寶 馬娘娘立為正宮)
(兩間淑氣遍林扉,處處蒼生願不違。)
(一座雲山無豹隱,百年天地有龍飛。)
(雞聲帶月鏖輿動,春色迎風天仗暉。)
(最是五湖饒釣叟,從今都許時彤闈。)
245**時間: 地點:
(話說太祖微行看了兩處畫壁,分明曉得是隱諷的,心中忽然儆醒。)
(因諭中書省御史臺臣及刑部官定為律令頒行四方。)
(次日視朝,李善長等復表勸進登皇帝大位。)
太 祖:中原未平,軍旅未息。且當初朱昇來見,我問天下大計,朱昇復我曰:『高築牆
,廣積糧,緩稱王。』此三語,我時時念及;爾等何為急急如此。且此事關係極
大,爾等須一一酌禮而行,不可草草。
(李善長等得蒙允奏不勝之喜,便傳軍令著郭英領民兵三萬,於南郊築壇受禪。
()
(禪禮官議定擇來年戊申歲正月四日乙亥即皇帝位。)
(三日之前壇已告成,一應禮儀俱備。)
(禮官備將行儀申奏。)
(太祖傳旨著群臣共齋戒沐浴,至期同赴南郊。)
(鑾輿所過遠近觀看的填街塞巷。)
(不移時,駕至南郊。)
(怎見這壇的制度?但見:
( 儀遵風后,習禮軒轅。)
(高卑上下,按著山峙川流;長短方圓,合著乾開坤闢。)
(三才八卦排列得整整齊齊;五行四時擺定得端端正正。)
(三百六十步為君壇,四百九十步為祖壇,八百二十步為將壇。)
(一層高一層,包羅萬象:上層圓象天,中層正象人,下層方象地;一級陞一級
(,妙合干支。)
(八方界上立著八面盤龍寶鏡,正是春前修風,春後明風,夏前清風,夏後景風
(,秋前涼風,秋後閭闔風,冬前不週風,冬後廣漢風;週遭臺內列著廿四面絳
(色黃旗,總驗孟春始盈,孟秋始縮,仲夏始出,仲秋始入,季春太出,季秋太
(入,孟夏始緩,孟冬始急,季夏德畢,季冬刑畢。)
(中有十二盤,以應十二月;下有四箇坎,以分南、北、東、西。)
(七十二座或大或小,上契宇宙神祇;二十八位或近或疏,印証天邊星宿。)
246**時間: 地點:
(當時公侯將相諸臣,扶擁太祖高皇帝登壇。)
(壇上列著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雨雷,五岳四濱,名山大川之神,及伏羲
(三皇,少吳五帝,禹、湯三代聖君之位。)
(壇下鼓樂齊作,作了三通。)
(太祖行八拜禮。)
(太史官弘文館學士劉基讀祭文道:
( 維大明洪武元年,歲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丁亥,天下大元帥
(皇帝臣朱,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天地神祗,歷代聖君之
(靈。)
(曰:天地之威,加於四海。)
(日月之明,照於八方。)
(雲雷之勢,萬物咸生。)
(雨露之恩,萬民咸仰。)
(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聖賢相承,繼天立極,撫臨億兆。)
(堯舜相禪,湯武弔伐;行雖不同,受物則一。)
(今胡元亂世,宇宙洪荒,四海有蜂蠆之憂,及八方有蛇蠍之禍。)
(群雄並起,使山河瓜分;寇盜齊生,致乾坤鼎沸。)
(臣生於淮甸,起自濠梁。)
(提三尺以聚英雄,統一派而救困苦。)
(托天之德,驅一隊以破肆毒之東吳;仗天地之威,連千艘以誅梟雄之北漢。)
(因蒼生無主,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為天吏,以治萬民。)
(今改元洪武,國號大明。)
(仰仗明威,揮靜中原,肅清華夏;使乾坤一統,萬姓咸寧。)
(沐浴虔誠,齎心仰告,專祈協贊,永充不承。)
(尚饗。)
(劉基讀了祭文,壇下音樂交奏。)
(太祖合群臣設三十六拜。)
(祭告之時但見天宇澄清,風和景霽,氤氳香霧,上凝下靄,中星輝露。)
(頓與連朝雨雪陰霾的氣色迥異。)
(人人說是景運休徵。)
(祀畢下壇,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及都城父老,揚塵舞蹈,山呼萬歲,五拜三叩頭
(畢。)
(太祖引世子及諸王子、文武群臣,奉世代神主回城,送入太廟。)
(追尊:
( 高祖考德祖玄皇帝,高祖妣玄聖太皇后;曾祖考懿祖桓皇帝,曾祖妣懿聖
(皇太后;祖考熙祖裕皇帝,祖妣裕聖皇太后;考仁祖淳孝皇帝,批淳聖睿慈皇
(太后。)
太 祖:(上玉璽寶冊,行追薦之禮,因對群臣曰)朕何蒙先德,慶及於躬,今遵行令典
,尊崇先代,對越之間,若或見之者。
(言訖,登輦陞殿,受群臣稱賀。)
劉 基:(命劉基奉寶冊立妃馬氏為皇后)朕念皇后偕起布衣,同甘共苦。常從朕在軍,
自忍飢餓,懷糧以飼朕。又朕素為郭氏所疑,皇后從中百般調停,百計庇護,得
免於患。家之良婦,猶國之良相,未忍忘之。
(退朝回宮,因以語皇后。)
皇 后:嘗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望陛下今日正位以後,時當兢惕,以保久安長治
之業,是所願耳。
(次日設朝,文武朝見畢,命立世子朱標為皇太子。)
(贈李善長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左丞相、太子太師宜國公。)
(贈劉基右丞相、太子太傅安國公。)
劉 基:(劉基再四懇辭不受)臣賦命淺薄,若受大爵必折壽命。
(太祖見他懇切,乃授以弘文館大學士太史令。)
(贈徐達上柱國中書右丞相、太子太保信國公。)
(贈常遇春中書平章鄂國公。)
(其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郭英、馮勝、廖永忠、吳禎、吳良、朱亮祖、
(傅友德、耿炳文、華雲龍等,封爵賜祿。)
(群臣叩首拜謝。)
(命改建康金陵府為南京應天府。)
(佈告天下改元洪武。)
李文忠:(便宣大元帥徐達曰)朕思胡元未克,中原未收,又閩、廣、浙東、兩廣等處,
尚未歸附,四海黎民未安,此心殊是歉然。卿宜與常遇春、馮勝、郭英、耿炳文
、吳良、傅友德、華高、曹良臣、孫興祖、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
趙庸、康茂才、楊璟、胡美、江信、張興祖、張龍等,率兵十萬,北伐大元,以
定天下。以湯和為元帥,領吳禎、費聚、鄭遇春、蔡遷、韓政、黃彬、陸聚、梅
思祖等,率兵十萬伐陳友定,取閩廣之地。李文忠為元帥,領沐英、朱亮祖、廖
永忠、阮德、王志、吳復、金朝興等,率兵十萬伐方國珍,取浙東之地。鄧愈為
元帥,領王弼、葉昇、李新、陳恆、胡深海、張赫、譚成、張溫、曹興、周武、
朱壽、吳德濟等,率兵五萬取東西兩廣未附州郡。
(四將領命出朝,專候擇日起兵前去。)
(次早,徐達等率領眾將入朝請旨。)
(太祖命禮官將興兵四討救民伐暴的情由做了祭文,上告天地山川之神祗。)
(復命眾將一一向前。)
便吩咐:決不容許妄行殺害,荼毒生靈。
(眾將拜命,陸續分兵往各路進發。)
247**時間: 地點:
(先說李文忠統了諸將軍馬離卻金陵,望浙東而行。)
(不一日,到溫州城南七里外安營。)
(那方國珍得知兵到,便與兒子方明善欲計謀廝殺。)
李文忠:(那明善細思了半晌對父國珍曰)朱兵雄勇難擋,且李文忠所統將校箇箇是足智
多謀之士,若待圍城必難取勝。不若乘其遠來疲困之時先出兵衝殺,或可取勝。
諸 將:(國珍曰)我意亦欲如此。
(即日便領兵一萬前至太平寨排開拒截。)
(哨馬報入營來,文忠便率兵將對陣,卻見明善出馬。)
文 忠:(文忠在旗門之下曰)今主上混一天下指日可成,你們父子不思納款,而區區守
一隅之地以抗天兵,將復為陳、張二姓乎?
文 忠:(明善大怒,罵道)你們貪心無厭,自來尋死耳,何用多言。
(便縱馬殺來。)
(恰有左哨上廖永忠掄刀向前迎敵,兩下喊殺,約有四十餘合。)
(右哨朱亮祖恐難取勝,因提鎗從傍直向明善刺來;明善力怯而走。)
(明兵乘勢趕殺破了太平寨,追到城邊。)
(那明善領著殘兵,急急進城,堅閉了城門不出。)
(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二回 方國珍遁入西洋 白塔寺龍啣大樹)
(上方樓閣海關開,萬里沉香破浪來。)
(空中色相二千約,箇箇禪機百日材。)
(慢說曇花天上墜,還看梅枝赤城頹。)
(老僧誦法金龍見,日夜潮生長翠苔。)
248**時間: 地點:
(卻說明善領了殘兵奔回城中,緊閉著城門不出。)
(李文忠召諸將商議,曰)
李文忠:今日大敗,賊眾心膽俱寒,即宜四下攻打,決可拔城。
(眾將得令。)
(亮祖就遣指揮張浚、湯克明攻打西門,徐秀攻東門,柴虎率遊兵接應。)
(城下喊聲雷動。)
(亮祖自統精銳,不避矢石,駕著雲梯徑從西門而上,捉了員外郎劉本善及部將
(百餘人。)
(國珍看見城破,便帶領家屬出北門衝陣,徑往小路直走海口,落了大洋,遂向
(黃巖上台州與弟方國瑛合兵一處再圖恢復,不題。)
(那朱亮祖奉了元帥李文忠入城撫輯。)
(即日把軍情申奏金陵,太祖看了表章大喜,便令承差到殿前)
太 祖:那國珍遁入海洋,必向台州與弟國瑛合兵據守。事不宜遲,即著中書省寫敕專付
朱亮祖,仍帶浙江行省參政職銜,率馬步舟師向台州進發。
(差官星夜火速諭知。)
(亮祖拜命,遂進天台。)
(那天台縣官湯盤聞知兵到,出二十八長亭迎降。)
(亮祖在馬上安慰了黎庶,著湯盤仍領舊職撫理本縣地方。)
(自己兼程直到台州城下,那台城將近二十里,土色如硃,古來因曰赤城。)
(城外二十五里有沿江嶺,一人一馬單騎過得,上邊逼峻的高山,下邊絕深的江
(水。)
(這城是唐時尉遲敬德築成的,極其豎固。)
(城中有箇紫巾山,紫氣氤氳,渾如巾幘。)
(東門一湖,碧水流通海脈。)
(過東二十里田地就是海邊。)
(海邊有箇白塔寺,這塔也是尉遲公發心蓋造,磚上至今俱有敬德名字。)
(寺中沉香大士甚是靈顯。)
(原來說有本寺老僧,每東方日出,誦經念佛,見海內一條金龍,聽得木魚嚮聲
(便來聽法。)
(這老僧因將佛前供養飯食,日日撒潑海中,口道)
老 僧:金龍來喫。
老 僧:(一夜之間,忽夢觀音說曰)明日庵前當有金龍啣來一株沉香到岸,你可打撈上
岸,供在佛前,關了庵門,不許一人來往。約定百日方可開門。
(老僧夢中領命。)
(次早起來,果見金龍啣著一株大樹,遠遠地搭到岸邊。)
(老僧見了金龍,依先施食。)
(那龍兒把香放下,餐些飯食自去。)
(老僧從海邊拖起木頭,果是一株沉香,便同大眾扛進庵中,閉了庵門,看說果
(是何如光景。)
(每日為見白燕飛去飛來,在窗欞內出入。)
(約將九十餘日,忽見管門道人報說)
老 僧:檀越王員外,揀定某日合家來寺燒香,特著管家者先來通信。
老 僧:曉得了。
(庵中不免打點些香燭、果餅、點心、菜蔬。)
249**時間: 地點:
(至期王檀越男男女女果是合家來到。)
(老僧依著夢中言語,囑咐道人)
老 僧:檀越來時,俱從東邊方丈內迎接,不得開大殿正門。
(道人得了法旨,依令而行。)
(誰想從中女眷,定要上大殿燒香還願,老僧十分不肯。)
(王檀越那曉的事,竟叫從人開著殿門而入。)
250**時間: 地點:
(此時恰是到九十九日,大士寶像一一都完。)
(正開門時,祇聞得一陣異樣的清香,人人噴鼻。)
(殿上毫光萬道,雲間仙樂齊鳴,百千箇花花禽鳳,擁著一箇白色鸚哥,從香風
(中飄渺而來。)
(人人觀看。)
(老僧心中祇因不曾滿得百日之數,便不快懷。)
(週迴在大士像邊細看動靜,恰有右手一箇小拇指尚是頑香一轡,未曾雕琢,老
(僧因而讚嘆。)
老 僧:(那王檀越就裏對老僧說)我家中恰好請有塑像巧手一人,可喚來雕完,以成勝
事。
(一邊喚得來時,那匠人方纔動手,誰知這香指兒應刀而折。)
(從今隨你裝塑,此指祇不完,果是奇異。)
(話不絮煩。)
(恰說朱亮祖帶了人馬,徑至台州城邊搦戰;一邊把令牌一面,邀廖永忠入帳,
(說如此而行。)
(永忠得令去訖。)
(再令阮德、王志、吳復、金朝興四將,領兵二千前至白塔寺側,埋伏左古,來
(夜行事,不題。)
老 僧:(那方國珍與弟國瑛及子明善三人商議,曰)這赤城形勢最是險阻,今我們合兵
一處迎敵,必然取勝。
(便放了吊橋出城對敵。)
(未及十合,明善力不能支,轉馬而走。)
(朱亮祖乘勢勦殺,力氣百倍。)
(國珍父子三人連忙驅眾入城。)
(亮祖因吩咐四下圍住,祇留東門聽其逃走。)
(約莫初更,亮祖令軍中砍木伐薪縛成三丈有餘的燔燎一般,立於城外。)
(布起雲梯,縱鐵甲軍五千從西右而上。)
(城中見四下火光燭天,軍民沒做理會,驚得國珍兄弟父子膽怯心寒,開了東門
(,徑尋小路往海邊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