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 至 第一五〇

141**時間: 地點:
    (當時自刎而亡。)
    (韓韋提得首級來獻虜王。)
    (虜王遣韓韋將燕王首級封函與西門扛。)
    (西門扛出陣,把燕王首級獻上秦朝上將李信。)
    (李信出陣,接了,回陣告覆招討王賁。)
    (王賁看了果是燕王首級,班師人馬回幽州。)
    (令李信權職,領五萬人兵鎮守燕薊城,取一十六郡經圖回邦。)
    (王賁招討行經數日,回到京兆府。)
    (諸官迎接歸城。)
    (次早,始皇登殿,集文武至殿下山呼。)
    (王賁提燕王首級獻上始皇。)
    (始皇大悅,令將燕王首送歸交赦院。)
    (帝令次日設宴會文武大臣。)
    (賞王賁千金,賜蒙毅白銀千兩。)
    
    
142**時間: 地點:
    (話說燕王殿下高漸離,見國主逃奔遼東,亦自私奔至秦,改名庸保,來伏事東
    (宮扶蘇太子。)
    (此人善擊筑,太子取留,不在話下。)
    (秦二十七年七月,登殿問諸臣曰)
始 皇:朕踐祚以來,國勢高強,兵威將勇,六國已滅其五,尚有東齊未下。
李 斯:(問)舉何人伐之?
李 斯:臣舉王賁為將,攻齊。
李 斯:(帝依奏,宣王賁曰)此事如何?
王 賁:(奏上)我王,古雲養軍千日,用在一朝。臣赤心報國。乞兵二十萬,蒙恬為先
    鋒,蒙毅為副將,董翳為末將。
    (次日,講武殿交兵二十萬,往東齊。)
    (在路行兵。)
王 賁:(齊有細作,打探得聞王賁伐齊,便報與孟嘗君)今始皇令王賁興兵二十萬伐齊
    ,取自鈞旨。
李 斯:(孟嘗君來奏齊王曰)秦皇令王賁提兵二十萬伐齊,取我王聖旨。
    (聽了大驚,敕問)
齊 王:卿等此事若何?
李 斯:(孟嘗君再奏曰)臣乞主將吳辛為先鋒,吳廣為副將,田資為末將,田策為合後
    將﹔乞兵五萬,前去退秦兵。
    (人馬出城,來到齊魏關,團駐人馬。)
    (秦將王賁,路上行兵,來到關前下寨。)
    (兩邊擂鼓揚旗。)
    (秦陣先鋒蒙恬上陣,齊陣撞出吳辛上陣。)
    (二將打話不同便戰。)
    (二將場中宛轉,殺氣騰空。)
    (一來一往,似鳳翻身﹔一上一下,如鴉展翅。)
    (刀來,橫槍隔過﹔槍至,斜抹尖虛。)
    (隔過處,遇空即施﹔斜抹來,逢虛即下。)
    (日下昏籠塵土暗,場中踏遍馬蹄痕。)
    (二將才交三十合,蒙恬詐敗,吳辛趕上來。)
    (被蒙恬一刀斬首翻身落馬。)
    (蒙恬趕殺。)
    (吳廣出陣,為哥哥報仇。)
    (蒙恬出陣戰,交三十合,吳廣敗走。)
    (蒙恬趕將來。)
    (吳廣插了槍,拈弓搭箭,翻身射三隻連珠箭來,都被蒙恬閃了。)
    (吳廣大敗。)
    (蒙恬收兵。)
    (各人回陣。)
吳 廣:(告覆主將孟嘗君招討)聊施一計劫秦寨,恁地恁地。
    (孟嘗君大喜,今夜傳令,令田資,田策為策應將軍,吳廣帶五百人偷營劫寨。
    ()
    (王賁當晚軍中坐定,忽然一陣風過,把風一嗅)
王 賁:今夜有人來劫寨。
    (傳下鈞令,教諸軍提備:李信在左畔,蒙毅在右畔。)
    (諸將依令。)
    (只見得,詩曰:
    (  夜久無雲天練淨,月華如水正三更。)
    (吳廣聽得鼓已三更,提兵前去劫寨。)
    (果見四下小兵困乏。)
    (入到中軍,並沒一兵一卒。)
    (吳廣思之:莫不有計?不如將兵便走。)
    (只見四下鑼聲響,伏兵起:左畔撞出少壯英勇將李信人馬,右畔撞出年少猛烈
    (將蒙毅人兵。)
    (萬弩齊施,諸軍喊殺連天。)
    (吳廣五百人,盡行殺死,只走得吳廣一人性命回歸。)
    (巴得次日天明,齊將田資定計殺秦王人兵,告)
招 討:恁地恁地,殺秦兵報仇。
    (孟嘗君依計,令田策五千人,退十五里下寨,小鬆嶺下左畔埋伏。)
    (令吳廣領五千兵右畔埋伏。)
    (田資為引戰將。)
招 討:(孟嘗君大悅)此計甚妙。
    (齊陣撞出田資,立馬當頭,厲聲高叫。)
    (秦陣撞出蒙毅。)
    (二將大戰三十合,田資敗走,蒙毅疾追。)
    (田資回馬再戰二十餘合,大敗。)
    (蒙毅招起人夫,追殺十五里。)
    (只聞一棒鑼聲,左畔田策五千人馬撞出,右畔吳廣五千人馬撞出。)
    (田資勒回馬頭殺進。)
    (蒙毅被齊兵陷在小鬆嶺下,殺得三軍大亂,死屍遍野,鮮血坑流。)
    (只走得傷刀中箭之軍,約三五百人。)
    (蒙毅點兵,折了五千餘人。)
    (歸秦陣,告王賁招討。)
    (招討提兵來至小鬆嶺下團兵,擂鼓搖旗,布五方陣。)
    (只見五方旗團團旋轉,兩刃刀密密環圍﹔長槍密布等兵來,弓弩連排防陣後﹔
    (遠看旗號似團花,近睹劍鋒如雪白﹔刺繡門旗飛兩邊,一員猛將出離軍,乃是
    (李信,厲聲高叫,索齊陣有甚名將,願求挑戰。)
    (齊陣田策看見擺下五方陣,便排下一字陣對它。)
    (怎見得一字陣?但見前排一字,後列三重﹔白旗白號占西方,皂纛皂雕居北界
    (﹔槍排柳葉成行密布向前,刀列雁翎上路先排向後﹔風吹紫號兩邊開,一位將
    (軍臨陣上。)
    (田策臨陣,與李信打話不同,才戰三十合,田策敗走。)
    (李信趕將來。)
    (田策撥回馬,再戰二十餘合。)
    (李信敗走。)
    (田策趕上。)
    (不用長刀,拈弓取箭,翻身背射一箭,喝聲)
李 信:中!
    (只見田策落馬而死。)
    (詩曰:
    (  爭知一點無情物,透甲穿袍一命終。)
    (田策已死。)
    (李信趕殺將來,齊兵大敗,退□□□□下寨。)
    (王賁兵趕將來,至齊城下寨。)
    (吳廣上陣,索秦將出戰。)
    (蒙毅出馬,打話不同,便戰。)
    (少頃,蒙毅敗。)
    (吳廣趕將來。)
    (前馬不去,後馬趕將來,二馬相並,蒙毅舉刀斬卻吳廣。)
    (齊兵大敗,入城緊緊把住不出。)
齊 王:(孟嘗君奏)虧折三員上將,折兵三萬餘人。秦將威猛難當。
齊 王:(問田文)何如?
李 信:(田文奏曰)不可敵,只可降。
    (齊寫退疆地五百里,十車金寶,齊王開城,遂降王賁。)
    (王賁領兵二十萬入城,差李信權職,拘囚齊王,逼令索討七十二郡經圖,降秦
    (納土。)
    (齊王無計,令差鄒闊,限半月,具經圖降秦。)
    (果半月,經圖來到。)
    (監收齊王,班師回國。)
    (至京兆府。)
    (次早,始皇登殿。)
眾文武:(階前山呼已畢)臣取齊邦已了,七十二郡經圖,十車金寶,拘收齊王,前來納
    降。
    (帝聞奏大悅,令將齊王拘收陽周,後齊王餓而死。)
    (始皇滅齊,並天下,乃為一統。)
    (兩班文武,賀王萬全之喜,洪福齊天。)
    (方稱皇帝。)
    (乃為水德,天下尚黑。)
    (帝設宴,待文武。)
    (詩曰:
    (  遍地舞茵鋪錦繡,當筵歌拍捧紅裙。)
    (酒至七盞,忽有長扶蘇奏上)
太 子:父王,今日設宴待臣僚,筵中無樂,臣兒見收得家童上客庸保,善擊筑,可以筵
    間供應。
    (帝令宣至庸保。)
    (庸保至殿下,山呼畢。)
皇 帝:筵前無樂,聞卿善擊筑,卿何不擊之?
    (庸保謹領敕旨,遂擊筑。)
    (帝聞之甚妙,但渠人應有筵席,令庸保擊筑。)
    (此日,座中忽有一大臣欣出奏曰)
司 馬:此擊筑之巨,非乃庸保。乃是燕王殿下高漸離也。
    (始皇惜其善擊筑,重赦之。)
    (不覺半載,稍益近之。)
    (有高漸離思之,意圖為主報仇。)
    (每日帝令擊筑取樂,高漸離進退無疑。)
    (忽一日,高漸離將刀置築中,進帝邊擊之。)
    (四近少有近臣,使舉築撲秦皇。)
    (秦皇便閃走,高漸離趕撲。)
    (秦皇奔走。)
    (絳綃宮內,有內侍,見秦皇奔走,高漸離後追。)
近 臣:(內侍呼)陛下將劍砍之!
    (秦皇每負劍,遂忘了,遂得左右呼言,帝遂拔劍以擊高漸離。)
    (高漸離跌倒。)
    (左右近臣縛住,秦皇令誅高漸離身死。)
    (詩曰:
    (  忠孝燕臣為故主,將刀藏築撲秦皇。)
    (漸離不懼身誅死,留得聲名萬代揚。)
    (自高漸離既誅之後,始皇不令大臣居近。)
始 皇:(忽有秦宗室奏曰)天下人來諸侯事秦者,大抵為其主。但一切人皆不可與之近
    。
    (帝依奏。)
    (凡有諸侯國人,非秦地所生者,一切逐去。)
    (李斯亦在逐客數中。)
李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秦繆公求士,西取由餘於戎,東得
    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
    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取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
    制鄢郢。東據成臯之險,割膏腴之地,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
      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
    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至崑山之玉,有隋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
    建翠鳳之旗,樹靈鼍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
    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
    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彩。所以飾後宮
    ,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
    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
    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
    而已矣。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
    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
    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辭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
    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
    國,卻賓客以怒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以藉寇兵
    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
    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始皇看罷,依奏。)
    (遂拜李斯為廷尉。)
    (李斯謝恩了,供職。)
丞 相:(忽有王綰奏道)陛下新得燕,齊,荊楚之地,相去遐邇,不為置公,無以鎮之
    。請立諸王子分鎮,可安反側也。
    (始皇下其議廷尉。)
李 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成屬疏遠,互相攻擊如仇。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
    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候不便。
始 皇: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為天子守土,故稱監。)
    (收天下兵器,聚咸陽,銷以為鐘,鑄金人十二,鹿頭龍身,神獸也。)
    (鐘鼓之跗,以猛獸為飾,重各十石,置宮庭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傑於咸陽,約十三萬戶。)
    (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
    (,殿屋復道,樓閣相屬。)
    (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李斯丞相領聖旨,發文字,下諸郡守監,收兵器,各解赴朝廷。)
    (令匠人鑄金人十二,鹿頭龍身,神獸鐘鼓也。)
    (詩曰:
    (  始皇吞並混中原,帝業將圖萬世安。)
    (兵器盡銷防慮遠,誰知揭木解為竿。)
    (秦二十八年,登殿,謂文武曰)
始 皇:寡人謀圖六合,果愜朕意。意往東行郡縣,怎生?
李 斯:陛下可擇吉日,車駕東行。
    (帝大悅,令司天台官,選擇東行。)
    (台官准敕旨,選定八月十五日最吉。)
    (秦皇帝令文武官僚護駕東行,李斯先發。)
    (聖旨文字下天下諸郡守監,準備迎車接駕。)
    (天下諸郡守監科討牛羊絹帛酒物,迎接聖駕。)
    (帝敕令太子扶蘇監國,守宗廟。)
    (始皇帝是日離朝,好看皇親附馬按駕隨君。)
    (宰相盡攀鞍,齊離鳳闕﹔九卿臣皆上馬,盡出朝門。)
    (路行不使平頭輦,宣過龍車馬駿負。)
    (東海業龍身得罪,罰歸座下載明君。)
    (早把金鞍親搭起,上面鋪了袞龍巾。)
    (君王才上龍車馬,文武齊呼萬歲聲。)
    (始皇御駕東行郡縣,上鄒嶧山,在東海之下,立石頌功業。)
    (上秦山,偶值風雨昏暗,不知道路,乃駐車。)
    (怎見得風雨?但見天摧地裂,岳撼山崩,滄海震怒﹔鐵錘打中始皇車﹔太華山
    (前巨靈神,一擘三峰裂。)
    (詩曰:
    (  一風撼折三竿竹,十萬軍聲萬馬奔。)
    (始皇等待霧開,見五鬆遮蓋車駕。)
    (秦始皇遂封為五大夫。)
    (後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一上高亭日正哺,青山重疊片雲無。)
    (萬年鬆樹不知數,若個虯枝是大夫。)
    (帝封畢,至山巔立石頌德。)
    (從陰道下,禪於梁甫。)
    (遂游東海而來。)
始 皇:(忽遇道士徐甲來上書奏)東海有三神仙山,山上有長生不死仙藥。
皇 帝:卿如何得去?
始 皇:(徐甲再奏曰)陛下可選五百童男,童女,著一使前去。
    (帝依奏。)
    (令近便州郡監,選索童男,童女五百,限十日,如過期賜罪。)
    (果十日,使命討到童男,童女五百,來獻帝。)
    (帝大喜,令徐福將軍入海求神仙。)
皇 帝:(徐甲奏曰)願陛下往浮江,至於湘山祠。
    (帝依奏,令車駕來到湘山等候。)
    (徐福入海求神仙。)
    
    
143**時間: 地點:
    (忽然望見一廟宇,來至祠下,但見裊裊祥雲影裡,騰騰紫霧陰中,巍峨廟宇對
    (名山,幽邃殿庭號福地﹔中央棟高標螭尾,依稀上接蒼穹。)
    (琉璃瓦密砌龍鱗,彷彿直高侵碧漢。)
    (沉香栱子刻成彩鳳翻身,檀木闌干琢就金鸞展翅。)
    (便殿磚鋪紅瑪瑙,獻台石砌碧琉璃。)
    (周回散水,鏤金獅子猙獰﹔屈曲簷楹,碾玉連環瑩淨。)
    (門外蒼鬆踞虎,階前古檜蟠龍。)
    (兩廊佳木秀宮槐,千載廟碑存古篆。)
皇 帝:(廟門金牌寫道)三神仙之祠。
    (才方來到,敕問)
始 皇:湘君何神?
皇 帝:(偶見神仙奏曰)堯女舜妻。
    
    
144**時間: 地點:
    (忽然見起一陣大風,怎見狂風僽雨?風雷大作,雨雹齊施﹔電光射一道金蛇,
    (雲勢驅千里鐵騎。)
    (當初道擺柳搖鬆,頃刻飛沙走石。)
    (千林敗葉走空飛,萬里黃沙隨地卷。)
    (烏風大作,走石飛沙。)
    (見了這般,大怒曰)
始 皇:寡人特來,願求不死藥,卻有這般魍魎邪神,飛沙走石,雨滂沱,唬寡人!
    (敕令武士,伐湘山樹,焚其山。)
    (武士領帝旨,各人手持斧刀斲伐樹。)
    (只見現出一鬼來,怎見得人怕?陰陰密密霧內,叆叆叇叇雲中,見凜凜歛歛身
    (軀,現鄒鄒查查相貌,窩窩突突眉,迭迭薄薄眼,瑰瑰賴賴肉,胳胳▉▉筋,
    (生幾根采采色色血晶髭,披一帶吉吉枓枓硃砂發,著一領斑斑爛爛虎豹皮褌,
    (披一副廓廓驗驗龍鱗甲。)
    (詩曰:
    (  勒腰繡帶飄飄動,▉腳陰雲靄靄生。)
    (只見那鬼領娘娘敕旨,東砍西伐,武士人翻倒在地。)
    (秦皇頭旋眼花,卻見廟祠團團而倒。)
始 皇:(唬得始皇大驚曰)神仙休來驚怖寡人,令武士休伐樹焚山也!
    (卻見依然無事。)
    (始皇方知神仙之靈通顯跡,本來求不死之藥,今日反禍於身。)
    (五百童男,童女並徐福,盡喪其身。)
    (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東巡玉輦委泉台,徐福般船尚未回)
    (自是祖龍先下世,不關無路到蓬萊。)
    (當初東巡之時,在泰山路前逢一山鬼,手捧白璧來獻帝,對始皇道)
始 皇:明年祖龍當死。
    (道罷,悠忽不知去向,乃知是山鬼送讖語也。)
    (龍者,君也,知是始皇明年死,但不敢聞奏始皇也。)
    
    
145**時間: 地點:
    (話說韓人張良,五世相韓。)
    (韓被始皇滅了,虜韓王安。)
    (張良欲為報仇,聞始皇東巡郡縣,不久來矣。)
    (先募壯士至陽武縣博浪沙等候。)
    (始皇過來,墜石打死始皇,為韓王報仇。)
    (不數日,始皇車駕東遊至陽武縣博浪沙中而過。)
    (張良令力士操鐵錐,墜石打車。)
    (始皇車駕正過其間,只見墜石打將來,石從車駕邊跳過去,誤中副車。)
    (唬得始皇頂門失了三魂,腳板上去了七魄。)
    (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嬴政鯨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虜諸侯。)
    (山東不是無公子,何事張良獨有仇?)
始 皇:(問李斯)何人墜石,敢打寡人車駕?
李 斯:可令武士捉獲。
    (武士趕上博沙山,追捉。)
    (果有一隊強兵,發喊墜石。)
    (韓國殘兵殺至,武士當敵不住,被石打殺百餘人。)
    (武士奏上始皇。)
    (始皇大驚,令武士同李信領兵趕上,殺退韓兵。)
    (韓兵大敗。)
    (張良奔走,往說六國反叛秦皇。)
    (秦皇車駕,往瑯邪,回京兆府。)
    (二十九年,在中春陽和,方起駕東遊。)
李 斯:(三十一年,徐廣奏曰)更黔首自田土也。
李 斯:(三十二年之碣石,令燕人盧生入海,還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
    (始皇驚,胡者,想必胡虜侵國。)
    (遂令蒙恬來問何如。)
蒙 恬:須用發將鎮守邊疆。
    (帝令蒙恬,興兵三十萬,北伐匈奴,抵拒收河南地四十四縣,可築長城。)
    (因地形,用制險塞。)
    (臨洮至遼東之地延袤萬餘里,鎮壓邊疆。)
    (蒙恬領聖旨,起發大兵三十萬,為招討,往河南,起集萬民,赴沙場,築長城
    (萬里。)
    (威振匈奴。)
    (始皇滅六國,天下一統。)
    (本指望從一世傳至二世,三世及於萬世,為天子。)
二 世:(俄有童謠云)亡秦者胡也。
    (於是乃遣蒙恬築城,以防胡人也。)
    (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祖舜宗堯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牆內,虛築防胡萬里城。)
    (蒙恬往北塞為招討,管領三十萬人,文字下諸郡,三丁抽一,來赴沙場,築起
    (城牆,不問士宦豪傑之家,盡行起發赴場,如違,差兵捉拿斬首號令。)
    (宋朝王荊公有詩道:詩曰:
    (  秦皇築城何太愚,天實亡秦非北胡。)
    (一朝禍起蕭牆內,渭水咸陽不復都。)
    (三十四年,丞相奏帝)
李 斯: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習學法
    令。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相與非法。聞令下,則各以其
    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
    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則便。臣請史官,非『秦記』者皆燒之
    。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有偶語詩書棄市。是古非今者,族
    。所不去者,唯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耳。若欲有學法者,斬首。
    (後坑儒四百餘人,孔子之後,家藏詩書於屋壁,秦皇只留「周易」之書,乃是
    (卜筮之書也,不毀。)
    (其餘詩書盡行焚毀無留。)
    (始皇又以咸陽人多,先王宮殿小,乃營作朝宮於渭南上林苑中。)
    (南儒章碣有詠史詩道:詩曰:
    (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始皇作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
    (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
    (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阿房宮未成,乃發驪山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令分作阿房宮。)
    (計宮有三百,關外四百餘。)
    (徙驪邑五萬家。)
    (士農不事十歲。)
李 斯:(有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獄吏得親幸,博士備員弗
    用,大臣,皆受成事。士畏忌諱,諛佞不敢端言其過。事無大小,皆決於上。貪
    於權勢。
    (於是侯生等乃亡去。)
始 皇:(大怒曰)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
    或為妖言,以亂黔首。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
    (咸陽。)
    (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始 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若重法繩之,
    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
    (始皇怒,令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築城牆,即便啟行。)
    (三十七年冬十月,始皇出遊。)
    (左丞相李斯從,右丞相去疾守。)
    (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十一月,行至雲夢,浮江,下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上會稽,立石刻頌秦
    (德﹔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病益甚,乃令中車府令行符璽事,為璽書,賜扶蘇曰)
公 子:與喪會咸陽而葬。
    (書在趙高所,未授使者。)
    (秋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
    (李斯見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載轀涼車中。)
    (獨子胡亥,趙高,並所幸者五六人知之。)
    (趙高者,生而隱居。)
    (始皇聞其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使教胡亥決獄。)
    (胡亥幸之。)
    (趙高有罪,始皇令蒙毅治之。)
    (毅當高法應死。)
    (始皇以高敏於事,赦之,復其官。)
    (既雅得倖於胡亥,又怨蒙氏,乃與丞相李斯言)
趙 高: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群臣皆莫知。
    (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轀涼車。)
    (後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年年遊覽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經。)
    (堪笑沙丘才過處,鑾輿風起鮑魚腥。)
    (始皇已崩。)
    (李斯秘不發喪。)
    (乃將帝屍與鮑魚同載,使臣下只聞鮑魚腥氣,不知始皇屍肉臭腐也。)
趙 高:(謂公子胡亥曰)上崩,無詔封王諸子。
胡 亥:明父知子,父之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
趙 高:不然。方今天下之權,存亡在子與高及丞相耳。
胡 亥:廢兄扶蘇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強因人之功
    ,是不能也。三者逆德,而天下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食矣。吾不為也。
趙 高: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願子遂之。
胡 亥:(歎曰)今大事不發喪,禮未終,豈宜以此事幹丞相哉!
    (趙高與丞相謀。)
李 斯: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趙 高:高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皇以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皇帝二十
    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好士,即位,必當以蒙恬為丞相。
    君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趙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
    ,未嘗見過,可以為嗣。
李 斯:君其反位。斯奉王之詔,聽天之命。
趙 高: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明聖?
李 斯: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
趙 高: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天下,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制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
    賊,君何見之晚?
李 斯:晉易太子,齊桓兄弟爭位,紂王殺親戚,三者餘逆天而宗廟不血食。斯其由人哉
    。安足為謀!
趙 高: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則長有封候,世世稱
    孤。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李 斯:(乃仰天垂淚曰)獨遭亂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
    (乃與高詐為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
始 皇:(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扶蘇為人子不孝,賜劍自裁。將軍蒙恬與太子居外,不
    匡正,亦宜賜死。
    (遂發使命,齎鴆酒,封劍而去,往到長城。)
    (太子扶蘇,來接聖旨,拆開看,道是)
蒙 恬:扶蘇為人子不孝,賜劍自裁。蒙恬居外不匡正,亦宜賜死。
蒙 恬:(使命斟下鴆酒,與扶蘇服曰)汝不怨望朝廷!
    (扶蘇先逼殺蒙恬飲鴆酒。)
蒙 恬:(告使命曰)不知皇帝先賜主公死麼,後賜蒙恬死?
始 皇:(使命曰)賜太子先飲酒而死,後令蒙恬死。若不先飲鴆酒,有違父王聖旨,為
    人之子,不得不孝。
    (扶蘇先服酒已死。)
    (蒙恬未肯服鴆酒而亡。)
蒙 恬:(使命曰)太子先死,將軍只得俱亡,何乃推延?
蒙 恬:吾乃何罪?
始 皇:(使命言之蒙恬曰)君之過矣,而卿弟蒙毅有大罪,法及內史。
蒙 恬:今臣將兵三十餘萬,雖係囚,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
    之教,以不敢忘先王也。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
蒙 恬:(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
    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服鴆酒自殺。)
    (李斯謀藏詔書,遣使詐敕賜扶蘇死。)
    (後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樹邊時。)
    (至今谷口泉嗚咽,猶似秦人恨李斯。)
    
    
146**時間: 地點:
    (話說胡亥發喪。)
    (至咸陽,趙高,李斯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於驪山,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
    (大海機相灌輸。)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後宮非有子者,皆令從死。)
    (死者甚眾。)
    (或言工匠為機藏,皆知之。)
    (大事畢,盡將工匠賜鴆酒,盡皆死也。)
    (皇帝即位,年方二十一歲,與趙高謀曰)
二 世: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效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強,威服海內,今晏然不巡行
    ,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
    (春,二世東行郡縣,至遼東而還。)
    (夏,至咸陽。)
    (二世乃尊用趙高,申法令。)
二 世:(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伏,官吏尚強,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奈何?
趙 高: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主上生平不喜底。
    (二世乃行誅殺大臣及諸公子,以過罪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三郎蓋謂中郎
    (,外郎,散郎,官名也。)
    (郡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二 世:(皇帝曰)先帝營阿房宮,今釋弗就,是彰先帝舉事過也。
    (復作阿房宮,盡征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度不
    (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皆令自齎糧食。)
    (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
    (秋七月,戍卒陽城人陳蘄。)
    (是時,發閭左戍漁陽。)
    (九百人屯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路不通,度已失期,乃召令徒屬曰)
吳 廣:公等皆失期,當斬。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王侯
    將相寧有種乎!
    (眾皆從之。)
    (乃詐稱公子項燕,稱大楚。)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入據陳。)
    (陳勝既入陳,張耳,陳餘詣門上謁。)
    (陳中父老請立陳勝為楚王。)
    (涉以問耳,餘)
楚 王:秦為無道,暴虐百姓,將軍出萬死之計,為天下除殘。
    (九月,沛人劉邦起兵於沛下﹔相人項梁起兵於吳﹔狄人田儋起兵於齊。)
    (劉邦字季,為人隆準龍顏,寬仁愛人,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初為泗上亭長。)
楚 王:(秦十二里一亭,亭置二長,主督盜賊,為縣送徒人往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
    (至,皆亡之,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逃矣。
    (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劉季被酒,夜經澤中,有一大蛇當道。)
    (季援劍向前揮之,其蛇兩段,白氣上升空中。)
楚 王:(夜有一白衣老嫗哭而言曰)吾子西方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被赤帝子斬之
    。
    (道罷,忽然不見。)
    (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白蛇初斷路難通,漢祖龍泉血刃紅)
    (不是咸陽將瓦解,素靈那哭月明中。)
    (劉季亡匿於芒碭山澤岩石伴間,數有奇怪。)
    (沛中聞之,子弟多往附之者。)
    (沛令欲以沛應之,掾主吏曹參曰)
蕭 何: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
    (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劉季。)
    (時劉季之眾已數千百人矣。)
    (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門迎劉季,立為沛公。)
    (曹參,蕭何等為收沛中子弟,得三千人,以應沛公。)
    (外有項梁者,楚將項燕子也。)
    (常殺人,與兄子項籍避仇吳中。)
    (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怒之。)
項 梁:(籍曰)書足以記名姓,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力過人。)
    (會稽太守殷通聞陳勝起,欲發兵以應勝,使項梁及桓楚將。)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
項 梁: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有項籍知之耳。
    (乃出誡姪子項籍提刃居外,梁復入與太守坐曰)
項 梁:請召項籍,令使命去召桓楚。
    (太子許諾,召籍入。)
    
    
147**時間: 地點:
項 梁:(須臾,梁瞬視籍曰)可行矣。
    (於是,籍遂拔刃,斬太守頭。)
    (項梁持太守頭,佩其印綬。)
    (門下大驚,擾亂。)
    (籍所擊殺數十百人。)
    (一府皆懼,人莫敢起。)
    (項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
    (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項梁為會稽太守,項籍為裨將,巡下縣。)
    (籍是時年方二十四,力敵萬夫,有拔山舉鼎之威。)
    
    
148**時間: 地點:
    (話說田儋者,故齊王族也。)
    (儋從弟田榮,榮弟田橫,皆豪傑人。)
    (陳王令周布徇地至狄,狄城田儋,佯縛其奴,之庭欲謁見狄令,因擊殺狄令,
    (而召豪吏子弟曰)
太 守: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也。
    (田儋遂自立為齊王,發兵以擊周布。)
    (周布軍還去。)
    (田儋率兵東略齊地。)
    (二年冬十月,泗川監平將兵圍沛公於豐。)
    (沛公出與戰,破之,令雍齒守豐。)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二世數誚讓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恐懼,乃阿二世意,以書對曰)
李 斯:明主能行督責之術,以獨斷於上﹔群臣百姓救過不給,何變之敢圖?
    (二世悅。)
    (於是,行督責益嚴。)
    (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
    (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
    (秦民益駭懼,思亂。)
李 斯:(剿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
    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蠭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
    立楚之後也。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得楚懷王孫心。)
    (夏六月,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望也。)
    (郎中恃恩專恣,以私怨誅殺人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說二世曰)
趙 高: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也。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
    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陛下不如深
    拱宮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
    ,天下稱聖主矣。
    (二世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常居禁中,事皆決於趙高。)
    (高聞李斯以為言,乃見丞相曰)
二 世:關東群盜多,今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臣欲諫之,為位卑賤,不敢言。此
    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
李 斯:吾欲言之久矣,今時上居深宮,欲見無階。
趙 高:請為君侯上聞語君。
    (於是,趙高待二世方宴樂,婦人居前,告丞相曰)
令 人:可奏事。
    (丞相至宮門,怒曰)
二 世:吾嘗多閒日,丞相不奏事﹔吾方私燕樂,丞相輒來奏事!
趙 高: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太守,與寇盜通同。且丞相外權重於陛下。
    (二世大怒,遣使按驗三川守監與盜通,同狀,下斯就獄,根勘招伏。)
    (二世大怒,令趙高治之,責李斯與子李由反謀狀。)
    (李斯,李由雖無罪犯,枉受其罪,只得枉招。)
    (款狀奏上二世,喜曰)
二 世:微趙高,幾為丞相所賣!
    (遂具五刑,論腰斬咸陽市。)
    (出獄,與其中子俱執手,顧謂其中子曰)
李 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狗兔,豈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滅三族。)
    (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望南歸)
    (功臣不解謀身退,直待雲陽血染衣。)
    (二世乃以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皆就趙高決之。)
    
    
149**時間: 地點:
    (話說項梁興兵已破章邯。)
    (章邯引兵至定陶。)
    (再破秦軍,有驕色。)
宋 義:(諫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臣為君畏之。
宋 義:(梁弗聽,乃令宋義使於齊,中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臣論武信君項梁軍必敗
    。
    (既而章邯已破項梁,乃渡河北擊趙。)
    (趙數請救於楚。)
李 斯:(高陵君顯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兵果敗,兵未戰而先見
    敗。
    (楚王召宋義以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以救趙。)
    (諸別將皆屬。)
    (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初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關者為王。)
    (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
    (獨項羽怨秦之殺項梁,願與沛公西入關。)
項 羽:(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剽悍猾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懷王乃不許項羽,而遣沛公。)
    (西略地,收陳王。)
    (項梁散兵卒以伐秦。)
    (三年冬十月,宋義行兵至安陽不進。)
項 羽:秦圍趙急,宜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
宋 義: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
    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義。
項 羽: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豆,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
    ,不引兵渡河。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弱秦強,國家安危,
    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十一月,項羽即其帳中斬宋義,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焚廬舍,持三
    (日糧,以示士卒必死。)
    (於是,與秦兵遇,九戰,大破之。)
    (高陽人酈食其,為裡監門。)
    (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裡中人。)
項 羽:(食其見謂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之所願從游。
宋 義:(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輒解其冠,溲溺其中,未可以儒生說
    也。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
    (酈生至,入謁沛公,方踞牀,令二女子洗足。)
    (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路入高陽感酈生,逢時長揖便論兵。)
    (最憐伏軾東遊日,下盡齊王七十城。)
    (沛公召見酈生。)
酈 生:(長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
    (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生上坐,謝之。)
    (酈生因言六國縱橫時事。)
    (沛公大喜,賜酈生食。)
酈 生:(問曰)計將安出?
酈 生: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
    ,令下足下。
      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
    (於是遣酈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
    (號酈食其為廣野君。)
    (酈生常為說客,奉使諸侯。)
    (初,丞相趙高,欲專秦權,恐臣不聽,乃先設驗。)
丞 相:(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
二 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
    (問左右,或默或言。)
趙 高:(陰中謂諸臣曰)有人言鹿者,以法治之。
    (後群臣皆畏趙高,莫敢言其過。)
    (鹿之與馬,非有疑似相類之形,指鹿為馬,人莫敢言,則瞽其君之目矣。)
    (以忠言為欺,以讒言為信,而人莫敢議,則聾其君之耳矣。)
    (二世不知驗焉。)
    (固不待陳勝,吳廣,劉季,項羽之入關,而望夷之賊已迫,至被殺,而終不悟
    (也。)
    (趙高前數言關東盜,毋能為也。)
    (及項羽虜秦將王離等,章邯等軍數卻,燕,趙,齊,楚,韓,魏皆立為王,率
    (其眾西響。)
    (沛公將數萬人已圖武關。)
    (趙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詐病不朝見。)
    (因與女婿咸陽令閻樂謀置易上,更立子嬰,閻樂將吏卒千餘人,入望夷宮。)
    (殺二世胡亥。)
胡 亥:告閻樂,吾乞一郡為王。
胡 亥:(閻樂弗許)願為萬戶侯。
    (閻樂又弗許。)
胡 亥:(又曰)願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
趙 高:(閻樂曰)臣受命於丞相,誅陛下。
    (道未畢,引兵進殺二世。)
    (有胡曾詩為證。)
    (詩曰:
    (  一朝閻樂統群凶,二世朝廷掃地空。)
    (唯有渭川流不盡,至今猶繞望夷宮。)
    (閻樂報趙高。)
    (趙高將二世寶璽佩帶,左右百客莫肯從之上殿。)
    (高自知天意,不敢篡奪,乃與群臣公子曰)
趙 高:秦故國稱王。只有始皇帝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則秦地益小,不可以
    空名為帝,宜降為王,如故。
    (乃立子嬰為秦王,授之璽。)
    (子嬰即位。)
趙 高:(子嬰曰)丞相趙高殺二世,恐群臣誅之,乃佯以義立我,使我齋見廟,我稱病
    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
    (高令人請子嬰謁宗廟,已數人催促,子嬰不行。)
丞 相:(果自往向子嬰曰)宗廟重事,王奈何不行?
    (子嬰暗藏伏武士數十人在帷幕後,則殺趙高於秦宮,夷其三族。)
    (有胡曾詠史詩為證。)
    (詩曰:
    (  漢祖西征秉白旄,子嬰宗廟委波濤。)
    (誰憐君有翻身術,解向秦宮殺趙高。)
    (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沛公破秦軍,至灞上,子嬰以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
    (天子璽符,到軹道旁,歸降沛公。)
    
    
150**時間: 地點:
    (當時,諸將請誅殺子嬰。)
召諸將:(沛公道)始懷王遣我,故以我為人寬容大度。且它人已降服,殺降不祥。吾不
    為也。
    (乃以子嬰屬吏。)
    (沛公西入咸陽,還兵灞上,召父老豪傑,來與之約。)
召諸將:(問父老曰)爾等苦秦苛虐之法已久,諸侯當來約先入關者,得為王,今吾先入
    關,當為關中王。今與爾等約法令三章:有殺人者,教爾者如殺﹔傷人底及做盜
    賊底,各以其罪治之。其餘秦王嚴法,一回除去。凡我之興師此來,為誅無道秦
    與爾父老除害,非敢有所侵奪。爾父老每休怕懼。
    (父老聽得此言,喜歡之甚。)
    (各牽牛扛酒,來沛公軍前犒軍。)
    (只怕沛公不來關中為王也。)
    (項羽為見沛公已入關中,怏怏不悅。)
    (統率章邯兵攻新安田地,將秦降卒二十萬人,一夜盡行坑殺,不留一人。)
    (沛公遣兵去函谷關隘處守把了。)
    (項羽長驅而來,攻破了關,把咸陽城內盡行戮誅,把咸陽宮室不問官民底,將
    (一炬火燒蕩一空。)
    (火至三月不滅。)
    (發兵將始皇塚掘了,取去殉葬金寶。)
    (把那秦皇底骸骨撒放荒郊。)
    (正月,項羽入關,尊懷王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
    (立沛公為漢王。)
    (徙魏王豹為魏王。)
    (徙趙王歇為趙王。)
    (徙燕王廣為遼東王。)
    (徙齊王市膠東王。)
    (立鄭昌為韓王。)
    (分封六國後,各罷兵就國。)
    (當年十月,項羽令人促義帝就國,密地令將軍吳芮,黔布等伏兵江中,將義帝
    (殺了。)
    (詩曰:
    (  義帝南遷路入郴,國亡身死亂山深。)
    (不知埋骨窮泉後,幾度西陵片月沉。)
    (沛公聽得義帝被項羽謀殺了,統兵來至洛陽新城田地裡下寨。)
    (有三老董公向馬前攔住,進說沛公,上書一道。)
項 羽:(書曰)吾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必明其為賊,敵乃可
    服。項羽無道,放弒其主。天下之賊也。夫仁不以勇,義不以力。大王且率三軍
    ,為之素服,以□□□□□□四海之內,莫不仰德,此三王之舉也。臣願王圖之
    。
    (沛公看了再三,稱善。)
    (即日為義帝發喪,臨□舉哀三日。)
    (然後遣使告報諸侯。)
項 羽:(乃□檄之道)天下共立義帝,北面而事之為君﹔今項羽殺之,大逆不道。今寡
    人悉發關中兵作楚。如三河之士,有倡義願從諸侯王擊項羽者聽。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