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 至 第一二〇
111**時間: 地點:
(話說昔日秦始皇政者,莊襄王子也。)
(始皇無道,南取百粵,北築長城,東填大海,西建阿房﹔坑儒焚書,使天下人
(民不安。)
(不修國政,併吞諸侯,荒荒離亂。)
(始皇欲立萬世為君,遍遊天下,來到沙丘,帝崩。)
(怕天下諸侯有變,不敢發喪,背地裡將鑾▉車載屍,與鮑魚相雜。)
(趙高與李斯商量詐作詔書,差使命往長城殺太子扶蘇並那蒙恬,卻立二世為君
(。)
(在後趙高引軍閻樂入內,殺胡亥,立三世子嬰為君。)
(子嬰懦弱,托病不出宮。)
(趙高弄權,指鹿為馬,欺壓君臣。)
(趙高入內探帝病,子嬰殺趙高。)
(有胡曾詩為證。)
(詩曰:
( 漢祖西征秉白旄,子嬰宗廟起波濤)
(可憐君有翻身術,兼向秦宮殺趙高。)
(在後,天降聖人,漢高祖劉邦領兵入關,係頸以組,封皇帝璽,降於枳道。)
(這頭回且說個大略,詳細根源,後回便見。)
112**時間: 地點:
(話說秦六年,始皇帝登殿,集大臣文武至殿下,分兩班,山呼萬歲畢,向君臣
(道)
始 皇:寡人登極之後,今已六年,有那齊,燕,魏,趙,韓,楚六國未肯伏。我欲削平
六國,使天下為一統。卿等有何計策?
司 馬:(當有一大臣欣出班奏曰)陛下若論七國,則國勢均平﹔若論氣力,則秦為上國
。何不發使命,齎國書,威伏六國,令它拱手來降,納土於秦,免得戰爭如何?
不來者,差軍發將,取之未遲。
司 馬:(帝聞奏大悅,聖旨問)班中有誰人可充使命?齎國書前往齊,燕,魏,趙,韓
,楚諸邦游說諸侯,早獻地圖納降,免得干戈,百姓枉遭塗炭。這是一項好底勾
當。
(那時有秦公子名曰少官,他自請齎此國書游說六國。)
(始皇大悅,吩咐國書與公子少官。)
始 皇:(那書道是)秦王致書於齊,燕,魏,趙,韓,楚六國大王殿下:秦與諸王兄弟
國也,勢均體敵,相與北面以事周,積有年代。朝會天王之時,推秦為盟主,歃
血而誓,各守本國疆界,綏懷國內人民。我無爾詐,爾無我虞。休萌戰攻侵伐之
謀,共享安淨和平之福。屬者蘇秦,張儀,馳騁辯口,離間諸國,私自結縱合橫
,各有吞噬上國之謀。寡人知之久矣,念欲興問罪之師,實以盟會之言猶在耳,
未忍寒盟,遽為此舉。諸王何不量力度德,自思您土地,人民,與吾國孰強孰弱
?您兵師,車馬與吾國孰寡孰多?您財帛,金寶與吾國孰豐孰嗇?堂堂赧王,尚
且臣附於莊王之世,您自思諸國勢力比赧王為何如?猶敢憑陵大國,不肯臣附?
今遣公子少官來諸國議事,若大王圖全社稷,則輸款投誠,以輿地來獻﹔使四海
一家,則您世受王爵,為秦藩臣﹔保有宗祀,世世不絕。生靈免塗炭之災,兵師
有息肩之日。惟大王實圖利之。若負固不悛,執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
,如疾風之摧敗葉,嚴霜之壓枯葦,惟寡人所欲耳。彼時噬臍,悔之何及!
(六國王接得秦國始皇書,各各開看。)
(其別無話,只是秦帝克伏諸國來降,諸王不悅。)
(有楚襄王,國書會五國王子,會議並秦。)
(遣使者往齊,燕,魏,趙,韓邦通上國書,剋日到楚議事。)
(諸國王接了楚襄王書開看,剋日車駕起程。)
(齊王,魏景關王,韓威惠王,燕孝王,趙孝成王皆到楚地,入朝施禮畢。)
(各奉命而來,楚王安排茶飯,把盞已畢,與諸王言道)
楚 王:聞秦王遣使齎書克伏諸國□□□。這事怎地?
春申君:臣請大王助兵伐秦。
趙 王:(御前李牧進奏諸王)諸王助兵,望陛下依臣所奏。
(大悅,賞御酒犒設李牧)
楚 王:將軍,您言是也。
(各助兵三萬。)
(楚令項梁為將,齊遣鄒闊為將,韓遣馮亭為將,燕遣孫虎為將。)
(楚襄王親為招討。)
(剋日,兵至函谷關,會合諸國人馬。)
(諸國大王各歸本國,點集雄兵猛將,往路中函谷關相會。)
(楚王車駕起行,為招討,預先在關等候。)
(至日,趙有李牧,張耳,陳申,發兵三萬,到關參拜楚王。)
(齊有田儋,鄒闊,鄒興,集兵三萬,至關。)
(韓有馮亭,周光,霍雄,領兵三萬,至關。)
(魏有周霸,鄭安成,龍離足統兵三萬。)
(燕有孫虎,韓廣,景耀龍押兵三萬,至關。)
(各各參見楚王。)
(楚王見諸國兵齊將集,大悅,出宣命,定賞罰:有人生擒秦邦一將者,與千金
(﹔能獲秦始皇者,與諸王共封為六國萬戶侯。)
(諸將歡聲如雷。)
(古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軍中撞出一員猛將,絳袍朱發,赤馬紅纓,身披黃金鎖子甲﹔御前奏楚王道)
蕭古達:奴婢為先鋒,攻破秦邦,生擒秦將,活捉秦皇。
(此人是誰?乃魏國三代將門之子,鄭安平之兒,姓鄭,雙名安成。)
(楚王見了大喜。)
(忽班部中撞出一將,身長九尺,面赤髭黃,穿紅袍,白玉帶,銀鎖甲,金弁冠
(﹔願為先鋒,與鄭安成比試。)
(此人是誰?乃齊國鄒闊將軍也。)
楚 王:(問諸將)那兩個要做先鋒,怎生區處是得?
(那李牧,馮亭,三將奏曰)
項 梁:先鋒不可便付與二將,須索交他兩個比試,決個勝負,與先鋒印者。
(楚王依奏,便令二將比試,勝的掛先鋒印。)
(二人聽得言語,上馬分陣,各擂鼓響。)
(楚王與諸將看爭先鋒。)
(左邊撞出鄭安成,右畔撞出鄒闊。)
(二將馬交,約鬥三十餘合,只見鄭安成敗走,那鄒闊一向趕上。)
(鄭安成暗取套索。)
(鄒闊亦取套索,撇起,去套住鄭安成。)
(鄭安成亦套住鄒闊。)
(二人相拒之際,不防人叢中放一冷箭,把那套索射斷。)
(眾人大駭。)
李 牧:(向前問)放冷箭是誰?
(道聲未了,見幾個軍把一年少後生推出來。)
(李牧覷了大駭,見身上藍縷,志氣猶存。)
(三代將門子,累世先鋒兒。)
(是梁國秦明之孫,姓秦名斌,落於軍中為小卒。)
李 牧:(引秦斌至楚王駕前)大王適間令鄭安成,鄒闊比試先鋒,各人套索不開。有小
兵放冷箭射斷套索,乃是昔日十二國內梁邦秦明上將之孫,姓秦名斌。奴婢舉此
人為先鋒,望陛下從允。
秦 斌:(楚襄王曰)這廝有這般武藝!
(遂賜秦斌掛先鋒印。)
秦 斌:(班部中撞出一將,身披柳葉甲,銀盔蓋頂)大王不可將先鋒印吩咐秦斌!
(抬眼一覷,乃是燕國景耀龍來奏稱)
楚 王:秦斌乃是敗國之臣,未可賜與先鋒。奴婢乞與秦斌比試。
(那時,景耀龍打扮銀盔蓋頂,身披水磨柳葉甲,肩擔一口三尖刀。)
(秦斌亦未有衣甲器械。)
(李牧把衣甲馬刀借與秦斌,打扮了出陣。)
(二將有如水裡搶珠龍,二騎交鋒,有似岩前爭食虎。)
(鬥經二十餘合,秦斌詐敗,景耀龍趕上前,馬不去﹔秦斌將刀撇砍,景耀龍迎
(刀斬落。)
(二刀並舉,雙刃齊施。)
(二將把刀對敵舉落,二人齊將之放。)
(二將迎前拽相。)
(楚王看見大喜,傳令齊賜先鋒者。)
(二將各下馬拜謝楚王。)
楚 王:(問諸將)賜那個將軍為正先鋒?
項 梁:願與秦斌為正先鋒,景耀龍為副先鋒者。
(二將領兵前往秦城京兆府。)
(詩曰:
( 秦謀一統禍臨城,楚領三軍並伐秦)
(猛將雄兵皆用命,生靈塗炭漲氛塵。)
113**時間: 地點:
李 斯:(話說奏始皇帝曰)陛下,今有荊楚襄王為招討,合諸國兵馬約二十餘萬,猛將
數十員,兵臨城下,將至濠前。取王聖旨。
始 皇:(秦皇大驚曰)朕謀天下,併吞一統,豈期諸邦會兵來侵吾國!
眾文武:(敕問官僚)誰退諸邦兵馬?如有功者,必加官賞。
王 翦:(當有出班奏曰)陛下休慮,雖有諸國二十餘萬兵將,小臣乞兵二萬,令李彪,
伊虎為將,臣為主將,退諸國來兵,保王社稷無虞。
始 皇:(大悅)全仗卿在意者。
(王翦在演武亭交兵二萬,出城外下寨。)
(景耀龍先鋒排下二龍爭珠陣。)
(李彪排下半天撒網陣。)
李 彪:(二將監軍施禮畢)秦斌,你等因甚興兵來侵吾國?您若會事之時,出陣一戰,
可決勝負。
秦 斌:奉楚王命,並諸國王命,因為始皇無道,謀吞六國,遣使來投謾書,脅令諸邦納
土,意圖六合混一。是致諸國大王合縱兵至。
李 彪:兵臨渭河,可以一戰。
秦 斌:(怒道)渭河之兵何能為!待我伐秦為荒草之地!
李 彪:(大怒)叵耐小邦結黨侵凌大國,待教諸國一兵片甲不回。
(道了,二騎便鬥。)
(詩曰:
( 二馬騁英豪,凌雲殺氣高)
(非但智鬥智,全憑刀鬥刀。)
(二馬挑戰,三十餘合﹔秦斌敗走。)
(李彪趕將來,殺敗三軍。)
(副先鋒景耀龍身穿黃金鎖子甲,體掛皂羅袍,頭上鐵襆頭,燕尾交加,黑霧纏
(身罩體,座下跨一抱月烏騅,肩擔一條清風利槍,腕懸一百廿斤竹節鋼鞭,出
(陣與秦將打話。)
李 彪:(喝問)來將何人?願聞姓字。
秦 斌:(楚將答曰)咱每是先鋒景耀龍。
李 彪:(那)休走。
(二將場中宛轉,殺氣騰空,約鬥三十合,景耀龍詐敗走,李彪趕將來。)
(不防景耀龍取出弓箭,弓開如滿月。)
(箭去似流星,正中李彪,金盔倒卓,兩腳騰空。)
(詩曰:
( 金風未動蟬先覺,暗使無常總不知。)
(那時,李彪中箭已死。)
(小軍搶得屍首,回歸陣中,先復招討。)
(主將王翦鈞旨,令伊虎出陣,高叫,索來將挑戰。)
(楚王見副將景耀龍果是英雄難敵,再令正先鋒秦賦出陣。)
(施禮打話已畢,二人挑戰。)
(秦斌,伊虎相交,一槍來,一刀去,二人廝殺。)
(詩曰:
( 幽幽不讓梨花舞,滾滾難容柳絮飛。)
(那時,二將交鬥,馬似北海玩珠龍,人似南山爭食虎。)
(約鬥三十餘合,伊虎敗走,秦斌趕將來。)
(被伊虎勒住馬,後趕得快,二馬相並,中一槍,刺落下來。)
(只見金盔倒卓,兩腳登空。)
(小兵搶秦斌回陣後,用金瘡藥救得活。)
(三軍一時敗走。)
(次早,召集諸將問曰)
楚 王:甚人敢出陣,生搶秦將?
李 彪:(有張晃奏道)小人願往。
(伊虎出陣,二將交鬥。)
(伊虎大敗,歸於本陣。)
(王翦打扮耀日銀盔蓋頂,身穿蜀錦戰袍,肩擔一百二十斤三尖刀,四十八環棹
(刀,跨一匹赤色馬出陣。)
(張晃出陣打話。)
(二騎相交,惹起四野愁雲,震起滿天殺氣。)
(人似南山虎,馬若北海龍。)
(王翦戰三十合詐敗,張晃趕將來。)
(二馬並,王翦舉刀斬落張晃翻身,下腳捎空。)
(王翦刀頭招起三軍啖殺。)
(楚兵大敗。)
(東砍西斲,南傾北倒﹔星羅雲散,七斷八續。)
(楚兵退五里下寨。)
(秦兵具表奏始皇。)
(始皇大悅,聖旨再令王翦退諸國兵馬。)
(王翦進兵至五里下寨。)
(次日,布下四門斗底陣。)
(王翦出陣索戰。)
楚 王:(召集諸將曰)有何人對敵秦將?
李 彪:(當有趙將陳申唱喏道)小人願往。
(二人戰三十合,王翦詐敗,陳申趕將來。)
(不用長刀,拈弓取箭,翻身背射三隻連珠箭,喝一聲)
王 翦:著!
(不知陳申性命怎生?詩曰:
( 似虎將軍還落馬,如龍驍騎只空回。)
(那時,陳申中箭,墜下馬來,眾兵搶歸陣去。)
王 翦:(軍中撞出一員猛將,鬼面馮亭,肩擔一柄銅斧,奔將來,喝聲)王翦休走,咱
來與你決定輸贏!
(王翦與馮亭挑戰五十合,並無勝負,令各收軍,明日卻戰。)
楚 王:(召諸將問)明日何人捉獲王翦?功成者,千金賞,萬戶侯。
召諸將:(有周光奏曰)小人有一計。恁地恁地,今夜為刺客,去刺王翦。
(商議已定。)
楚 王:將軍在意!
(周光準備,等三更時分,去刺王翦。)
(王翦至晚,帳中忽起狂風一陣。)
(王翦思量:今晚必有刺客來呵。)
(傳下軍令,令伊虎照燭,營寨緊緊防備。)
(伊虎令小軍打動更鼓。)
(一更二更,不覺無事﹔轉過三更,有韓國將周光,聽得鼓已三敲,手藏匕首,
(納在袖中,出寨為刺客。)
(來至秦寨,但覺四下小兵困之密陣﹔偷入秦寨,欲入帳前,望見王翦伏在中軍
(桌子上困倦,面前一碗明燈,只隔三四十步,□不知,大踏進幾步,刺殺王翦
(。)
(周光猛著力踏上,怎知帳前三四十步前後,有那陷馬坑,使麻布繃了,將土撒
(在上。)
(周光踏虛,跌落坑內,撞動繩索上鈴子響,四下諸軍拿鉤扯上,押見招討。)
招 討:(喝問)你是誰人?
楚 王:(周光回言)人是韓國周光,特來刺殺招討。
招 討:(笑道)你好大膽!
(令小卒將囚車綁縛,解去獻與始皇。)
(未行之際,有那伊虎告)
招 討:不如且將刺客周光放回楚軍,令他回報楚王,使他早早退兵,免得二國干戈,多
少省事!
招 討:你這話也中。
招 討:(喝令押周光到帳前,向周光道)別人便叵耐您為刺客,便教您死。咱們放你回
去。可報與楚王,休以大國為意。
(分明是伊虎一言半句,救了周光。)
(詩曰:
( 臨危伸出拿雲手,救得天羅地網人。)
(周光謝了招討,歸於本陣,見楚王言前事。)
楚 王:(大驚言)王翦放你回營,真個賢人!
楚 王:(召諸將曰)攻伐秦城不下,計將安出?
李 牧:(有那奏王曰)明日容小人一戰,剋日攻伐秦城。
(楚王依奏,令李牧出陣。)
(次日,只見星沉河漢,日出扶桑,疏鐘傳紫禁之聲,遼水泛紅霞之影﹔曉煙迷
(岸草,寒霧濕庭蕪。)
(辰牌時分,李牧布下方字陣,肩擔蘸金斧,出陣厲聲高叫,索王翦打話。)
(門旗下撞出一員將,乃王翦也,肩擔一百二十斤三尖兩刃刀,排下圓字陣,與
(李牧打話不同,交戰三十合,李牧敗走。)
(王翦趕殺三軍,諸國兵退十里,草坂下寨。)
(楚王見李牧走敗,心中不悅。)
(雖號名將,年已六十,氣力衰乏,怎生敵得那少年的王翦?楚襄王召諸將問曰
()
李 牧:誰人能擒得王翦者重賞。
召諸將:(魏將龍離足出班奏曰)小人願往。
(楚王大喜。)
(見此將身長八尺,披水磨柳葉甲,皂羅袍罩體,肩擔大捍刀,約重一百斤,騎
(匹烏騅馬,厲聲高叫)
出 陣:王翦招討比個勝負阿!
(王翦出陣,二馬相交。)
(惹起四野愁雲,震起滿天殺氣。)
(才三十合,龍離足敗走。)
(王翦招起人馬趕殺。)
(人兵東西亂撞,奔走如飛。)
(齊將鄒興撞出陣來,與秦將王翦,不通名姓挑戰,才三四十合,鄒興敗走。)
(王翦急追。)
(鄒興插了槍,取出鵲面寶雕弓,三支狼尾箭,翻身射三支流星箭。)
(王翦閃過三箭。)
(鄒興大敗,將兵虧折了五百餘人。)
(死屍遍地,鮮血坑流。)
(王翦收兵回陣。)
(楚王不悅:連敗數陣,若不抵拒,恐秦兵侵城。)
楚 王:(召諸將會議)今來攻秦不下,難以退兵。恰似騎著虎頭,若不斃虎,虎有傷人
之意。
孫 虎:(有)攻秦不下,緣秦將英豪兵勇。孫虎雖怯,亦願出戰。
(因將人馬布成百勝長蛇陣。)
(但見亞槍來時刀作尾疊,鎧角如鱗﹔旌旗紅耀目中,劍戟排成口內齒﹔使馬軍
(盤牙,昂首縱步,人展玉舒腰。)
(槍排布密,更教將武不能當﹔弓弩齊施,便若高皇難閃避。)
(陣排吞象勢,馬號化龍駒。)
(孫虎上陣索秦將。)
(王翦出陣,見對陣布百勝長蛇陣,俺布五方陣。)
(如何見得?東連甲乙,見一千藍青旗﹔西方庚辛,現二百柄如霜斧﹔北為壬癸
(,皂纛旗下馬如龍﹔南按丙丁,紅旗影裡兵似火﹔黃旗招▉處,戊巳按中央。
()
(王翦出陣,肩擔三尖兩刃,掉刀與孫虎打話不同,二騎交戰。)
(不上三十合,孫虎佯敗,王翦趕將來,卻被孫虎將黃旗一招,變成四門斗底陣
(,掩圍下王翦。)
(有伊虎帶兵衝陣來解圍,也被孫虎兵圍了在荒郊田地裡。)
(齊,燕,魏,趙,韓,楚諸將,皆會兵來圍定王翦,伊虎兩個。)
(小卒走去報丞相李斯,稱王翦招討已被圍在城前十里荒郊田地裡。)
李 斯:(奏上始皇道)王翦被圍,願朝廷發兵去解圍怎生麼!
(始皇降敕:著王賁所部人兵一發前去解圍,救出王翦,伊虎兩個。)
(那時,王賁領兵一萬,出城來到十里荒郊之地下寨,大啖數聲,王翦在內發啖
(,知救兵來到,內外相攻應,殺諸國兵馬大亂。)
(亂戰一場,死屍遍野,鮮血坑流。)
(自辰時亂殺至未時,各各鳴金收兵,折了萬餘人。)
(楚王收兵點檢,約計折了二萬餘人。)
(有胡曾詩為證。)
(詩曰:
( 諸國兵來要伐秦,反遭虧將損人兵)
(思量無計回軍路,秦勇剛強甚怕人。)
114**時間: 地點:
(話說楚王大驚,不合為長,興兵伐秦不下,折將虧兵,恐敵不拒,預先禍及本
(邦,暗思憂慮。)
(召項梁至,問伐秦不下,折將虧兵,萬一不便,禍及本邦。)
(諸將想有謀計可進諫,圖安社稷。)
項 梁:(時沉吟半晌之時)陛下休慮。臣雖無能,不肯出秦之下。當血戰以決勝敗。
(乃定一計,殺退秦兵,密奏楚王。)
楚 王:卿之計是也。
(令項梁領五千兵布下五虎離山陣。)
(詩曰:
( 三敲鼓響陣頭圓,一棒鑼聲如捻指。)
(那時,撞出一員猛將,肩擔一口大刀,厲聲高叫,索打話,乃是王賁。)
(王賁見對陣五虎離山陣,未免擺下二龍混海陣。)
(項梁出陣,二人施禮畢,打話。)
王 賁:(罵曰)項梁,你等楚王輒敢合縱諸國來伐秦,罪犯彌天不小!目今汝等奏上楚
王,早將楚國州郡縣圖獻上始皇,免教荊楚人之受苦。
項 梁:非我楚王合縱結橫伐秦,皆是秦邦始皇無道,先遣使命齎國書,來諸國克伏納土
,意圖六合,致使諸國不從,是致兵來,即非楚王之過。
王 賁:既是楚王不肯獻上一十八郡經圖,剋日興兵並成荒草之地,悔之已晚!
(二將打話已了,二騎來交。)
(場中宛轉,殺氣騰空。)
(一來一往,似鳳翻飛﹔一上一下,如鶻展翅。)
(才三十合,喝交歇令,各人歸陣,卸了衣甲,權歇片時﹔整頓衣甲器械,拍馬
(臨陣,再戰二十餘合,項梁奔走歸陣。)
(王賁自思:此將乃是名將。)
(不敢趕上。)
(歸陣,奏楚王曰)
項 梁:臣詐敗,王賁不趕,難以施計。
楚 王:卿有何妙計施之?
項 梁:此王翦,王賁,英雄難敵。臣施一小計,聊損他兵。
楚 王:爾計何如?
項 梁:(附耳道)恁地恁地。
楚 王:(大悅)依卿之言。
(項梁先差李仲,韓員,領兵二千去退十五里大樹林下,埋伏左右畔,等候殺秦
(兵人馬。)
(項梁奏楚王,召請諸國大將至御前。)
楚 王:(吩咐諸卿大將)今日定計殺秦兵,恁地恁地。
(諸將依令,準備器械,殺退秦兵。)
(楚王令秦斌策應。)
(偽引兵戰,將軍出陣,厲聲高叫)
項 梁:秦將願來挑戰!
(王翦出陣,與項梁施禮畢,打話不同,二將交戰。)
(才三四十合,項梁敗走,王翦趕上追捉。)
(不見項梁,卻見楚王戴朝天烏紗巾,盤龍絳紅袍,腰縛碧玉帶,腳穿乾皇履。
()
(王翦直奔將來捉楚王。)
(楚王被趕一十五里,捉住楚王。)
(王翦令諸兵將楚王縛了。)
此 人:我不是楚王,吾乃姓李名軒。將軍仔細認著!
(王翦一覷,果是假底楚王。)
(回馬間,只見一下鑼聲,喊殺連天,不知高低,左畔撞出李仲,右邊撞出韓員
(,後面秦斌殺至,前面馮亭,周霸,田儋,孫虎,李牧,張耳,韓廣殺將來。
()
(東砍西斲,星流雲散,七續八斷。)
(王翦殺出,奔走回營,折了二千餘兵。)
(兩下收兵。)
(大悅,問諸將道)
楚 王:自臨陣以來,未嘗有此大捷。今秦兵退敗,諸國可以乘勝回邦。
(當日烹牛犒賞諸軍。)
項 梁:望大王回兵,諸國各差將持兵各守本隘,免致秦兵侵犯。如有秦兵至一國,願諸
國救應。
(楚王令周霸,鄒闊,各兵一千,把斷函谷關。)
(諸將各守本界關隘去處。)
(楚王國書通報諸國大王,各回本所。)
115**時間: 地點:
(話說王翦,王賁收兵歸城,專待來朝五更三點,始皇帝聚集文武,山呼已畢,
(啟奏)
王 翦:陛下,臣有先鋒李彪被失,折兵二千五百餘人。臣收斬得陳申,景耀龍外,伊虎
斬得張晃。伏候聖旨。
項 梁:(秦帝敕問大臣)寡人意圖六合久矣,此事若何?
李 斯:(忽有大臣諫曰)未可侵於六國,且圖養贍三軍,精演武藝,它日圖之未為遲晚
。
(聖旨依奏,令賞三軍,一年四季教演諸軍。)
(詩曰:
( 數年征伐不曾休,權且休兵卻報仇)
(講武儲糧圖再舉,它年六國一齊休。)
116**時間: 地點:
(話說昔日有呂不韋,陽翟大賈人也,家富,為商,往來興販買賣。)
(秦昭王太子安國君中男名子楚,為秦質於趙國。)
(子楚,秦諸庶子,車乘用不饒,呂不韋賈於邯鄲而憐之)
太 子:此奇貨之物。
太 子:(乃往見子楚)安國君愛妾華陽夫人,夫人無子。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餘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呂不韋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
及華陽夫人,立子為嫡嗣。可乎?
李 斯:(子楚乃頓首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呂不韋乃以五百兩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而復以五百兩黃金求奇物玩好
(,西遊秦,求見華陽夫人。)
(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
(華陽承太子間,縱容言)
戚夫人:子楚質於趙,妾願得子楚立以為嫡嗣,以托妾身。
(安國君許之。)
(呂不韋取出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之居。)
(繾綣之娛,不覺有身孕。)
(子楚飲宴中巡,酒酣,呂不韋言筵前無樂,令諸姬舞,歌謳,供應呈示。)
(子楚累舉目觀之,此姬絕色傾城,但見歌喉清亮,舞態婆娑。)
(調弦成合格新聲,品竹作出塵雅韻。)
(琴調古操,棋覆新圖。)
(吟詩聯句追風雅,見於篇中﹔搦管丹青奪造化,生於筆下。)
(玉肌花貌,蓮步柳腰,談論接陪,精神舉措。)
(子楚見姬容貌而悅之,因起為壽,請之。)
(呂不韋乃獻其姬。)
(姬自匿有娠。)
(至大期時,十二月也,果生子名政。)
(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圍邯鄲急,趙欲殺子楚。)
(子楚與呂不韋謀,將金六百斤與守關吏,方且得脫歸秦。)
(昭王薨,太子安國君立為王,華陽夫人為後,子楚為太子。)
(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
(秦王立一年,薨﹔子楚代立,是為莊襄王。)
(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封為文
(信侯。)
(年少,十三歲即位,太后時通呂不韋家。)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
(客,以相傾。)
(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四國,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
(呂不韋乃使其客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
(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
(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召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歸千金。)
(始皇益壯,太后淫不止。)
(呂不韋恐事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太后聞,欲私得之,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拔其鬚眉為宦官,
(遂得侍太后。)
(太后私與通。)
(及至有孕,太后恐人知之,詐卜,當避。)
(時徙宮居雍,毐嘗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私亂,生子二人,皆藏匿之。)
始 皇:(與太后謀曰)王薨,以子為後。
(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連及相國呂不韋。)
(九月,夷嫪毐三族,殺太后所生二子,而遂遷太后於雍。)
(是時,王欲並誅相國呂不韋,蓋為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呂不韋游說者眾
(,故王不忍致法,免相國。)
(齊人茅焦說秦王,迎太后而出。)
(文信侯就國河南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
(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自度,恐秦誅之,乃飲鴆酒而死。)
(詩曰:
( 文信侯臣呂不韋,始皇國後恣姦淫)
(朝廷不賜誅淫法,故使渠人飲鴆亡。)
(始皇八年,韓威惠王卒,立子安為韓王。)
(九年,韓王為元年。)
(九年,楚考列王卒,子悍立為楚幽王。)
(十一年,趙卓襄王卒,子遷立為趙王。)
(天下諸國平寧。)
(十四年,韓王納土為藩臣。)
(至十七年秋八月,始皇登殿排班,但見十樣錦鋪連地角,九金龍盤繞棟樑。)
(殿分八卦,紫雲遮,七寶妝成王御座﹔綠楊影立,迴環盡彩畫宮妝。)
(五鳳樓前,玉女執團團鳳扇,四聲萬歲響連天,三下靜鞭人寂靜﹔兩班文武列
(班齊,一國世尊登寶位。)
(文武朝見,山呼已畢。)
始 皇:(問大臣曰)朕登極之後,已經十七載,意圖六合併為一統,是朕之願。
李 斯:(忽有出班奏曰)臣舉王翦為將,領兵攻韓。
(始皇依奏,宣王翦。)
皇 帝:朕煩將軍統兵攻韓,卿意怎生?
王 翦:告陛下,養軍千日,用在一朝。臣當赤心報國。乞兵二萬,先鋒伊虎,副將洪定
,末將蔡仇,錢糧官甘寧。
(始皇依奏,賜王翦為招討,攻韓邦。)
(次早,演武殿交兵二十萬人馬。)
(詩曰:
( 忙點三軍親起發,當時賞賜與諸軍。)
(取出衣甲器械,分俵散與諸軍。)
(會使槍底槍在手,能射弓者弓便射。)
(兵將一齊離了京兆府,奔往韓邦。)
(韓邦正是晉州地面,小兵探得秦兵攻韓,忙告上大夫張車。)
大 夫:(張車奏上韓王曰)秦邦王翦為將,領兵二十萬攻於本國。
大 夫:(韓王大驚,敕問諸臣)此事怎生?
王 翦:(有大將馮亭曰)願乞兵一萬,出城為我王拒敵。
(韓王依奏,賜兵一萬,付鬼面馮亭,周光,霍雄為將,往三十里平崗坂下寨,
(等待秦兵。)
(至次日,果有秦兵二十萬,先鋒伊虎當頭,肩擔一根清風利刃槍出馬,布下四
(海洪波陣。)
(霍雄布下鱷魚玩水陣。)
(二陣俱圓,門旗下撞出一員先鋒霍雄。)
(秦陣撞出伊虎。)
霍 雄:(問伊虎曰)二國並無征戰,今日因甚兵來?
王 翦:(伊虎回言)咱奉始皇敕命,特來攻取韓邦。
霍 雄:十四年,本國納土為藩,今又侵於疆界,其意不善。
(二將打話不同,二馬交戰,三四十合,伊虎敗,霍雄趕上來殺。)
(副將洪定出陣,與霍雄挑鬥,才三十合不分勝負。)
(良久只見,詩曰:
( 人怒之時馬也怒,將若嗔時馬也嗔)
(龍虎未能爭社稷,爭如兩個上將軍。)
(霍雄詐敗,洪定趕將上來。)
(取弓在手,搭起箭,翻身背射,口呼)
霍 雄:箭中!
(只見洪定人空落馬,二腳登空。)
(詩曰:
( 都來一點無情物,透甲穿袍一命休。)
(秦將洪定已死,小兵搶得屍首回陣告覆王將招討。)
王 翦:(大怒問)誰人為洪定報仇?
(有末將蔡仇,願往報仇﹔統兵五千,排下方字陣。)
(蔡仇上馬,高叫打話。)
(周光出陣,見排下方字陣,便令排下圓字陣。)
(但見左實右虛,前攔後守,金銀甲冑色火煌,錦繡旗翻花爛熳。)
(霹靂駝鼓漸啖,龍鱗畫角齊吹,槍刀一字成行,弓弩兩梢齊展,三軍唱喏,兩
(處陣圓。)
(蔡仇與周光施禮畢,打話不同,二馬相交。)
(才戰三十合,周光敗,蔡仇恐有計,不敢趕上。)
(馮亭肩擔熟銅斧,與蔡仇挑戰。)
(三四十合,蔡仇敗走,馮亭趕殺。)
(三軍星羅雲散,七斷八續。)
(各人鳴金收兵下寨。)
(看看已晚,各差小卒伏路。)
(巴到次日天明,招討王翦,肩擔一柄刀,出陣,厲聲叫索馮亭將軍打話。)
出 陣:(馮亭問王翦曰)因甚兵伐吾邦?
王 翦:吾奉始皇敕命,故來伐韓邦。
(馮亭忿怒,掄起熟銅月斧斲王翦,王翦將刀迎過。)
(王翦舉刀斲,馮亭架隔遮攔。)
(逢虛即下,遇空則施。)
(才五十合,並無分毫勝負。)
(再戰三十合,又無輸贏。)
(各人歇令,明日卻戰。)
(次日,各人整頓器械,佈陣已完,二人出馬交戰。)
(七十餘合,馮亭年老,氣力不加,敗退二十里下寨。)
(是晚,各人牢把寨門,等次早天明,排下陣圓,周光出陣,秦兵蔡仇出馬。)
(二馬交戰,才三十合,蔡仇敗走。)
(周光趕殺。)
(蔡仇回馬,將刀斬落周光下馬。)
(蔡仇啖殺連天,韓兵大敗。)
(馮亭出陣,與蔡仇接戰。)
(才三十合,馮亭詐敗,蔡仇趕殺。)
(被馮亭翻身舉起月斧,砍落。)
(只見蔡仇金盔倒卓,兩腳登空。)
(詩曰:
( 如龍駿騎已空回,似虎將軍還落馬。)
(秦招討王翦,肩擔大刀,出陣與馮亭挑戰。)
(馮亭大敗,退一十里晉州城前下寨。)
(王翦人兵趕上,城前一箭之地駐紮人馬。)
(次日,排下天羅地網陣。)
(王翦出馬索戰。)
(馮亭肩擔月斧,出陣與王翦挑鬥。)
(怎見得交馬?詩曰:
( 二將驟征鞍,盤桓兩陣前)
(征雲籠日月,殺氣罩山川。)
(斧險分毫著,刀爭半米偏)
(些兒心意失,目下掩黃泉。)
(馮亭大敗歸城。)
(馮亭只留得五千人,折了一半,緊緊閉了城池。)
王 翦:(馮亭歸朝,奏上韓王曰)告陛下,臣等年老,氣力不加,拒王翦不過,外折兵
五千,虧將一人,周光被失。伏乞大王令旨。
嚴仲子:(韓王問張車)卿等有何人能退秦兵?
(張車,二大臣奏曰)
嚴仲子:秦兵二十萬,王翦英雄難退。望陛下修書,臣為使命,往齊,趙借兵解圍。
(韓王依奏,急令修書付張車往齊,嚴仲子往趙。)
二 人:(再奏曰)乞差馮亭送小臣過陣。
(王依奏,令馮亭持兵出城,開城放下吊橋,渡了人兵,城前佈陣,索來將打話
(。)
(甘寧出馬,與馮亭交戰。)
(二馬相交,才三十合,甘寧敗走,馮亭趕殺來,衝破陣,送得張車,嚴仲子出
(往外國求救。)
(二人走馬如飛登程。)
(馮亭回陣,收兵歸城,緊緊守把城門。)
(王翦見馮亭收兵入城不出,傳令限三日準備攻城。)
(二十萬人兵四畔圍繞,大啖三聲,唬得,詩曰:
( 當坊土地拒行藏,巨霸靈神難別辨!)
(但見城頭塵落紛紛,河內魚兒豁辣﹔唬得生靈盡皆驚,嚇得三軍心膽顫。)
小 卒:(謂馮亭曰)城前人兵發喊。
小 卒:(馮亭聽得,入朝奏曰)目即人兵攻城發喊,取自大王敕旨。
(唬得大王跌倒,近臣扶起,將些兒安魂定魄湯救得,良久方醒。)
近 臣:(敕問馮亭曰)今王翦攻吾邦,此事怎生?
小 卒:(馮亭啟奏曰)陛下無危,臣且保城池,待使命往齊,趙借兵解圍若何?
(馮亭奏王上城觀望:果然秦兵圍繞,無計可退。)
(傳下鈞旨,使諸軍傳箭巡更,持鈴喝號,守保城池。)
117**時間: 地點:
(話說張車為使往齊邦,入城來見孟嘗君,下了國書。)
(孟嘗君看了心憂。)
(待次日齊王登殿,集群臣商議。)
齊 王:(孟嘗君出奏曰)有韓國使命見在朝門下,願見吾王,未敢擅便,伏候聖旨。
(令宣使命至階下,山呼已了)
齊 王:韓國有難,望發救兵解圍。
(聽得不悅,敕問大臣)
齊 王:此事若何?
(無人敢奏。)
齊 王:秦邦剛勇,將卒英雄,本邦無將持兵,不敢發救。
小 卒:(張車伏階啟奏曰)切念微臣遠奔皈投救難。何況韓與齊乃唇齒之邦,陛下若不
發救,唇亡齒寒而已。韓今不能保,大國之危豈可安枕而臥乎?望陛下發兵救應
。
齊 王:(再敕問大臣)何人持兵救韓邦之難?
小 卒:(有鄒闊奏曰)陛下如發兵救韓,只宜勝,不宜敗。萬一喪敗,恐秦將乘勢侵於
本邦,難以當敵。望陛下審思而已。
齊 王:(張車再奏)若大王無兵救解,則本邦必亡,秦兵豈不侵於陛下境界?乞望大王
聖鑒。
齊 王:待朕同諸臣商議。
118**時間: 地點:
(話說嚴仲子為使命,齎國書投冀州,入城見平原君。)
(次早,平原君來朝)
趙 王:見有韓國使命在外,未敢自擅,伏候敕旨。
(趙王令宣至。)
(嚴仲子至階下,拜罷,遞上國書。)
(拆開了,王不悅。)
嚴仲子:(使命曰)韓王無事,只是假兵解圍,退秦兵。
趙 王:(王敕問大臣曰)此事若何?
嚴仲子:(有廉頗啟奏曰)李牧見持兵在北疆,鎮守匈奴,朝中無將堪行。臣等年來老耄
,自用持備本國。誠恐前出後空。
(敕旨,吩咐使命曰)
趙 王:休誤了卿國家大事,本邦無將可救。
(俯伏階前,拜大王曰)
嚴仲子:唇亡齒寒,若不發兵救,誠恐大王上國難保。
(趙王無計,發兵不得。)
(嚴仲子再三啟奏。)
趙 王:難以發兵。
(嚴仲子階前撞死。)
(趙王並文武官見之,可惜烈漢忠臣,見無兵可救,回邦難保殘生。)
(趙王令武士抬去北邙山下葬。)
(詩曰:
( 躬傳使命來求救,其奈鄰邦坐視何)
(不得援兵甘自死,忠臣義氣不容磨。)
119**時間: 地點:
(話說張車在齊國俟候三日,齊王不肯與兵解圍。)
(張車只得奔回來。)
(到中途,聞得趙王不肯發救,嚴仲子撞階而死。)
(張車思之:無救兵回邦,性命難保﹔不如挈出太阿寶劍,在中途亦自刎而死。
()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晉城,韓國相將半月有餘。)
(王翦傳令,剋日攻城。)
(馮亭上城,日日觀望齊,趙二國救兵解圍。)
(不見使命回來。)
(不覺一旬過了無信。)
(馮亭累見王翦攻城。)
王 翦:(馮亭奏韓王曰)張車,嚴仲子往齊,趙求救,相將一旬餘日,並無音信。目即
城前秦兵攻擊,取王敕旨。
王 翦:(韓王大驚,問馮亭)卿等如何?
趙 王:(馮亭啟奏曰)來日若無救兵相助,臣只得托大王洪福,出城交戰,恐被攻擊,
孤城難以抵拒。
(果到次日,馮亭帶霍雄領兵五千出城,排下東鬥陣。)
(霍雄出馬索秦將打話。)
(王翦擔刀上陣,排下西鬥陣。)
(各通姓名,施禮了。)
王 翦:(言與霍雄曰)將軍急令韓王,晉州獻與我王,次將二十二郡納還秦國。諸將官
各加舊職,韓王歸秦邦為臣。如不從,先捉來將,攻破城池,活捉韓王,殺虜生
靈,百姓受苦,悔之何及?
霍 雄:啟覆招討,若要吾邦,頓然不允。須用苦死交戰一場,然後商議。
(王翦拍馬掄刀,與霍雄挑鬥,才三十合,刀舉斬了霍雄,殺敗了韓國人馬。)
(馮亭軍中見霍雄被斬了,忿怒生嗔,肩擔熟銅斧來,好生與王翦定論勝負,分
(過太平。)
(王翦與馮亭二人,好生分個勝敗,一上一下,一來一往,打成一團,練成一塊
(。)
(才五十餘合,王翦敗走,馮亭擔斧趕將來。)
(前馬不去,後馬趕得來快,二馬相並,馮亭被王翦刀舉砍落。)
(可憐喪了馮亭!詩曰:
( 果是三魂歸地府,多因七魄見閻君。)
(王翦斬了馮亭上將,殺了韓兵亞地如算子,地下鮮血似坑流。)
(叢中聽得人叫遏爺聲,趕殺入城,奔入韓王宮殿,先擒了韓王。)
(殺虜嬪妃美女,劫掠藏庫金銀。)
(洗宮蕩殿。)
(六宮化為荒草地,四苑變作戰爭場。)
(六街人馬遭迍,可惜晉州韓民反被秦兵殺虜遍。)
(討虜三番,然後招降。)
(百姓有命之者,赴往皈降﹔無命之者,橫屍暴露。)
(王翦招討文榜招降:官員仕宦,潰散殘兵,各限三日赴司投拜。)
(如過,許諸色人等捉拿赴官,定行斬首。)
(三日限內,招到殘兵計五千八百餘口﹔仕宦人等二百五十餘人。)
(差官下二十二郡取討降書地圖,限十日呈納,如有不伏者,勾喚赴官,依法斷
(治施行。)
(各路州縣,接得文字,得知韓王被虜,諸將皆亡,未免具降書投降。)
(果然半月餘日,諸郡盡數申官歸降。)
(王翦招討取了二十二郡經圖,虜回韓王。)
(令伊虎權職鎮守。)
(王翦回軍,百官迎接,歸朝奏上始皇)
眾文武:獻上韓王並二十二郡經圖。臣翦令伊虎鎮守韓邦,伏候聖旨。
(始皇聞得大悅,賞賜王剪御宴,金銀,絹帛等物各賜一百。)
(仍將韓王囚係。)
(改韓邦為潁州。)
(詩曰:
( 可笑韓王不自量,從它五國犯秦疆)
(不虞齊趙無兵援,將死城崩國已亡。)
120**時間: 地點:
(話說趙王敕令李牧往代州雁門關鎮壓匈奴,以防寇盜。)
(李牧每日在雁門關歌樂飲宴,能伎藝者重賞,朝歌暮樂,使匈奴不得入。)
(探知得李牧每日飲宴作樂,謂虜王曰)
小 卒:李牧將軍在關,每日歌樂者何如?
小 卒:(忽有一將,名曰黑答麻,告大王曰)李牧貪歡無備,小將乞兵一萬,破關捉李
牧,獻大王,是小臣之功。
(大王不准其奏。)
大 王:李牧追歡宴樂,非有侵咱之心,不可攻也。
小 卒:(又有馬亂吞告大王曰)既是李牧無心侵害,小臣每趕驢馬去雁門關牧養。
大 王:看養,怕甚的?休相惱著。
(馬亂吞帶二百餘人,趕馬千餘數,到雁門關前牧養。)
探事人:(忽有報李牧曰)匈奴有人牧養驢馬者。
李 牧:休管者,咱在關裡為界,它在關外由它。
(匈奴牧養,相將兩月,無事。)
李 牧:(馬亂吞回奏郎主曰)果是李牧居關。
(李牧不用征戰,使匈奴自懼。)
(李牧乃上將,鎮關無危。)
(後有代州太守陸琦,常探李牧歌樂,不殺匈奴之卒,恐有反叛之心,修表差流
(星飛奏冀州趙國大王司馬尚府投下。)
(次早,司馬尚奏上趙王。)
(王即覽表觀看。)
張 表:臣陸琦表上:蒙大王令旨,差琦代州太守,整治萬民。竊見今歲以來,匈奴人趕
馬雁門關前牧養﹔有鎮守關將李牧,每因飲酒歌樂,不殺匈奴。恐戎人侵疆,不
想見李牧卻有歹心。臣若不奏,致生靈受苦,誠惶誠恐,頓首頓首,伏乞聖鑒不
錯。趙七年五月□日,臣陸琦表上。
(趙王聞奏不悅,令司馬尚舉一人,代李牧歸朝問罪。)
司 馬:(尚奏曰)臣舉嚴廣代李牧回朝。
(趙王依奏。)
(嚴廣走馬往代州雁門關,李牧拜詔了,牌印交付嚴廣,鎮守邊界。)
趙 王:(李牧回)卿如何不殺匈奴之人,與那廝放馬關前牧養?
李 牧:(啟奏曰)非臣不殺,匈奴之卒不曾侵於本界,致此不殺。
(王遂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