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 至 第一七〇

161**時間: 地點:
    (忽然驚覺,乃是一夢。)
    (次日,以夢訪問群臣。)
散宜生:熊本良獸,又生飛翼,其賢可知。侍立座側,百官拜伏,此必為群臣之表,相君
    左右者也。自東南飛入殿階,賢人當出東南。主公宜獵此方,以求賢者。
西 伯:善。
西 伯:(乃卜之,因而喜曰)今日出獵所獲非龍、非彪、非熊、非虎,其所得者,乃王
    霸之輔。
    (於是,命五百衛士引九龍車,與數文武即日出獵於東南。)
    (駕至洛谷溪邊,有三五漁者或釣或網,休息於磻石之上。)
    (彈竿擊石,相與賡歌。)
    (其歌曰:
    (  憶昔成湯掃桀時,十一征兮自葛始。)
    (堂堂正大應天人,義旗一舉民安止。)
    (今經六百有餘年,祝網恩波將歇息。)
    (懸肉為林酒作池,鹿台積血高千尺。)
    (內荒於色外荒禽,嘈嘈四海沸呻吟。)
    (我曹本是滄浪客,洗耳不聞亡國音。)
    (日逐洪波歌浩浩,夜觀星斗垂孤釣。)
    (孤釣不如天地寬,白頭俯仰乾坤老。)
    (歌罷,拍手大笑。)
    (辛甲聞其笑聲,出谷問其何意。)
漁 者:我等海濱釣夫。
    (辛甲引見西伯,西伯)
西 伯:汝等既是釣夫,何其歌韻趨俗?
漁 者:非小民能歌此韻,前去渭濱之西,有白髮釣翁,道號磻溪,數年常作此歌,以教
    臣等也。
西 伯:(西伯顧謂眾將曰)賢者固在是矣。
群 臣:主公何知?
西 伯:古雲裡有君子而鄙俗化,今渭水漁家皆有清高氣象,非有賢者而何?
    (車馬遂望磻溪而進。)
    (行至數里,又有一起耕牧之夫,荷鋤橫笛,互相歌曰:
    (  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世治有隆污。)
    (龍興雲出虎生風,世人慢惜萊賢路。)
    (君不見兮莘野夫,心樂堯舜與犁鋤。)
    (不遇成湯三使聘,竟抱經綸臥空谷。)
    (君不見兮傅岩子,蕭蕭蓑笠甘寒楚。)
    (當年不入高宗夢,霖雨終身藏版築。)
    (古來賢達辱而榮,豈特吾人終水滸。)
    (且橫牧笛歌清畫,慢叱犁牛耜白云。)
    (王侯富貴斜暉下,仰天一笑皆春風。)
    (西伯在車上聞之,撫膺歎賞,謂從者曰)
西 伯:其中必有賢士,急宜訪問。
    (辛甲復將一起耕牧之夫喚至西伯駕下,西伯慌忙下車)
辛 甲:賢明君子願與相見,俗眼不能深辨。
細 民:(一起細民驚而頓首曰)臣等乃僻谷耕牧野人,非是賢明之士。
西 伯:又何歌韻清絕,皆有賢明氣象?
細 民:非臣等有此清歌,前去渭水溪頭,有一漁翁,制此以教臣等也。
西 伯:其人安在?
細 民:其翁絲不設餌,釣不曲鉤。自言不釣魚鱉,只釣王侯,鎮日垂釣磻溪岸口。大王
    欲訪高賢,直至上流可見。
    (西伯登車,又行數里,將近磻溪;不見釣叟。)
    (遂乃停驂,浩歎徘徊不已。)
    (少頃,碧岩背後轉出一樵夫,扣柯下山曰:
    (  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鼇未遇隱磻溪。)
    (世人不識高賢志,看作溪邊老釣磯。)
    (西伯視之,乃昔日逃囚武吉也。)
    (左右擁至駕前,西伯責曰)
西 伯:吾以汝為投河而死,焉敢罔上逃刑?
武 吉:(武吉頓首曰)非臣敢罔上逃刑,此間有一漁翁,善理陰陽,頗知兵略。與臣結
    漁樵之交,代臣掩卻災星。故臣得至今日,乞望赦罪。
西 伯:(西伯驚曰)其人安在?
武 吉:現隱磻溪石室,小臣時來訪他,因宿一宵。大王欲見此人,小臣願引駕。
    (西伯內喜,遂赦吉罪,令其引駕直至磻溪。)
    
    
162**時間: 地點:
    (卻說姜尚三日以前仰觀天象,見一道祥雲漸逼渭西,因知有賢主至此。)
    (特按釣竿於垂楊岸口,遂隱而不出。)
    (及武吉引西伯駕至,不見子牙,直到石室。)
    (只見林木蒼蒼,清幽雅淡,泉石交接,雲樹相映。)
    
    
163**時間: 地點:
    (須臾,有一童兒出迎西伯與數從臣,同步入於後堂。)
西 伯:(問小童曰)主翁安在?
武 吉:(小童曰)今日有數個道友相邀,入山採藥,要在三日後方返。
西 伯:(西伯浩然歎曰)訪賢不遇,是何孤之不幸也。
    (乃取紙筆,書二十八字,置於琴案。)
    (曰:
    (  宰割山河布遠猷,大賢抱負可克謀。)
    (此來不見垂竿老,天下人愁幾日休。)
    (書罷,散宜生)
散宜生:昔者湯聘伊尹於莘野,幣聘三至而後起。欲見賢者,非志誠不能得遇。宜潔誠齋
    戒而後至。
西 伯:善。
    (遂出草堂,發車而歸。)
    (還綠楊岸口,見其釣竿,徘徊不進。)
    (又令取筆紙索句,命使者送於石室曰:
    (  求賢遠出到溪頭,不見賢人只見鉤。)
    (一竹青絲垂綠柳,滿江紅日水空流。)
    (西伯車駕回歧,乃謂文武曰)
西 伯:吾齋戒沐浴再往磻溪。
辛 甲:(辛甲進曰)吾居之民,三分而有其二,今欲見一釣叟,彼必引領赴闕,何齋戒
    沐浴,敬之如神明,尊之如人母乎?
西 伯:(西伯笑曰)敬賢臣之禮,豈敢怠乎?
    (由是,辛甲默然而退。)
    (時紂王十五年,歲次辛酉,秋九月,西伯再訪子牙。)
    (乃撤去戈矛劍戟,獨帶文武,將出岐州。)
散宜生:宜封武吉為引駕將軍,以彰求賢之篤。
    (西伯然之。)
    (遂拜武吉為引駕將軍,令保安車滿輪,先投渭水。)
    (武吉謝恩而出。)
    (大駕徐徐而進。)
    (初,子牙疑西伯因獵而至,非有求賢誠心,故隱不出。)
    (及見西伯遺下之帖,知其心誠志篤,必然再至,乃復出釣磻溪。)
    (端坐釣磯,扶竿不動。)
    (西伯駕至溪頭,令武吉先探在否。)
    (武吉見子牙獨釣溪旁,回告西伯。)
    (西伯下車與群臣徒步行至溪邊,見一人童顏鶴髮,貌偉非常。)
    (子牙垂竿不顧,乃擊石歌曰:
    (  西風起兮白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
    (五鳳鳴兮真主現,垂午釣兮知我稀。)
    (西伯端恭立於石側,待其歌聲已畢,徐曰)
西 伯:孤乃西方侯伯姬昌一也。當今商王失政,天下萬民溺於水火。孤不度德,欲拯民
    庶。爭奈智窮仁薄,不足以副民望。今聞先生道高德重,敢屈歸朝,輔孤不逮,
    實為天下枯槁之幸。
子 牙:臣乃海濱細民,素無深謀遠略。然承侯伯賜問,不敢不盡其愚。當今海內之地三
    分,侯伯獨有其二。其為侯伯獻策者皆曰『可舉東征之兵而取商家天下。』愚謂
    商不可伐,其道有二:商王失德,殄絕彝倫,人神共怒,四海共知。然侯伯祖父
    皆為商家之臣,一不可也;臣嘗上考天文,下驗人事。商家天命未改,成湯恩澤
    未竭。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相與輔弼,二不可也。侯伯惟修
    德政,撫字生民。若夫商穢不悛,民陷既極,天命安有在商?不攻自破矣。
西 伯:善謹奉教,願聞先生名姓。
子 牙:臣之祖貫本在商都,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因避商亂,徙居東海之濱。又
    聞侯伯善養貧老,復遷於此。
    (西伯大喜,顧謂群臣曰)
西 伯:飛熊入夢,信不誣矣。昔吾先祖太公嘗謂數十年後,當有聖人至此,以興吾國。
    然則吾祖太公久望子矣。
    (時西伯與子牙語,日照桑榆上,桑陰未移。)
    (遂拜姜尚為太公,載於後車而歸。)
    (時子牙年已八十二歲矣。)
    (後人鐘伯敬有詩云:
    (  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獨垂釣。)
    (當年未入飛熊夢,幾向斜陽歎白頭。)
    (後子牙果能成周。)
    (唐梁肅先生有詩云:
    (  一顧成周力有餘,白雲閒釣五溪魚。)
    (中原莫道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
    (世傳子牙釣於磻溪邊之石,有腳跡尚在。)
    (宋賢東坡蘇先生題其石云:
    (  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興。)
    (蒼蒼雖有跡,大釣本無鉤。)
    (西伯引子牙歸朝,拜為鎮國大軍師,總領內政。)
西 伯:願聞治國之要。
子 牙:一敬天,二愛民,三親賢而已。
西 伯:然則治天下如何?
子 牙:王者之國富民,霸者之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無道之國富君廩。是之謂上溢
    而下漏,為國大臣不可不知。
西 伯:善。
子 牙:宿善不祥,宜行仁政之實。
    (西伯即日發君廩之粟,以賑鰥寡孤獨,即以大政一與子牙議論。)
    (行至二年之間,西方大治。)
    (第二十八回 姜子牙收服侯虎 周武王拜將伐紂)
    
    
164**時間: 地點:
    (卻說崇侯虎倚紂王寵愛之勢,不敬父兄,苦虐百姓。)
    (百姓投告於西伯,西伯)
西 伯:崇可伐矣。
    (遂調辛甲為先鋒,子牙運籌,自督大兵出城。)
    (子牙督兵,不數日,屯於石樓山下。)
    (子牙下令,戒諸將卒毋得妄進,先揭榜文於城外,數崇侯虎之罪曰:
    (  崇侯虎蠱惑商王,陷害百姓,蔑侮父兄,不敬長上。)
    (決獄不呼百姓,力盡不得衣食。)
    (此所謂為臣不忠,為子不孝,不可為民父母。)
    (今西伯侯親率大兵五萬,前來與民除害。)
    (曾誡三軍入城之日,毋得殺人,毋壞房屋,毋伐樹木,毋傷六畜。)
    (有犯一件,斬首不赦。)
    (爾等崇民急早出降,兔遭塗炭。)
    (榜文至示,軍民知悉。)
    (百姓見榜,自相告曰)
百 姓:此吾之父母也。
    (相率開城投降。)
    (間,崇城百姓三分而降者去二。)
    (崇侯虎聞知大怒,急令姜皓、應彪截住四門,出城者亂斬。)
    (城中百姓悲啼鼎沸,爭攻軍吏,突門而出。)
    (姜皓、應彪不能禁止,反被百姓所傷,逃入見崇侯虎。)
    (侯虎慌忙披掛,率將士殺出西門,列開陣勢以備廝殺。)
崇侯虎:(崇侯虎大罵姬昌)逆賊,爾我皆為商家諸侯,焉得興兵犯界!
    (辛甲聞言,更不搭話,拍馬直取侯虎。)
    (二人戰至二十餘合,子牙揮太顛、姬旦雙馬夾攻。)
    (侯虎措手不及,被辛甲活捉而歸。)
    (崇應彪見父被捉,拍馬殺出。)
    (辛甲按住鋼刀,架滿弓弦,望應彪直射一箭。)
    (應彪落馬,太顛捆縛而歸。)
    (大兵掩殺一陣,子牙忙令收兵,遂請西伯之駕入崇城。)
    (左右請斬崇氏父子,滅其社稷。)
子 牙:不可。崇侯虎作亂,此來正欲與除暴也,焉可覆其社稷。
    (西伯從之,令斬崇侯虎,懸於城下。)
    (釋崇應彪之綁,立其為後。)
    (召集崇之群臣,安撫百姓,車駕即日西歸。)
    (此子牙一榜收崇侯,為初出磻溪第一之功也。)
    (後人餘季岳有詩一絕云:
    (  渭水溪頭一釣翁,謨謀西伯扇仁風。)
    (只憑一榜收崇邑,能顯先生第一功。)
    (大駕歸至岐州,於是作豐邑,徙都於豐。)
    (過數月,西伯有疾,地震五日,東西皆動,動不出四郊。)
有 司:(有司俱請曰)動為人主,今主上寢疾五日,四面地動,不出國郊,請移都。
西 伯:奈何其移之也?天之見妖以罰有罪,我必有罪,故天以罰我也。今又興兵動眾以
    增國城,懸重吾罪也。
    (不聽,疾亦愈。)
    (明年,疾復作。)
    (自知天命將終,乃宣太公望托孤。)
西 伯:(又謂世子姬發曰)商雖無道,吾之家世稱臣,必當盡守其職。且事太公望當如
    事父。睦愛弟兄,憫恤百姓。
有 司:見善勿怠,時至勿疑,去非勿處。此三者,道之所以處也。
    (姬發再拜受命。)
    (是夕,西伯遂薨,年九十七歲,時商紂王二十年也。)
    (太公望率群臣奉姬發嗣西伯之位,是為武王。)
    (武王葬父既畢,尊太公望為尚父,周公旦為輔召公,奭畢公高左右王師。)
    (君臣合心繼志,述事一遵先王之政,四方諸侯皆行朝貢。)
    
    
165**時間: 地點:
    (當時紂王不理國政,與妲己朝夜遊宴。)
    (妲己乃狐狸之怪,日譖紂王殺無罪之人,彼則夜吸其膏血,其貌鮮妍。)
    
    
166**時間: 地點:
    (一日,宴於摘星樓上。)
    (時當隆冬,遙見河邊有數人將渡。)
    (二三老者揭衣涉河,中有後生者,逡巡不敢下岸。)
有 司:(紂問妲己曰)河水雖寒,老者尚能涉,而少者猶自怯冷,此為何也?
妲 己:妾謂人生一身受父母精血,方得成胎。然陰陽道理,要在父壯母盛。故生子氣脈
    充盈,髓滿其脛,雖至年老,耐寒傲冷。若然陰陽交媾,父老母衰,故生子氣脈
    衰微,髓不滿脛,略至中年,必先怯冷怕寒也。
紂 王:豈其然乎?
妲 己:大王不信,即將此一起渡河者斬脛,視之便知端的。
    (紂王然之。)
    (即令蜚廉活捉五人至於樓下,一人一斧,漸去兩脛。)
    (果然老者髓滿,少者骨空。)
紂 王:(紂王撫掌大笑曰)卿真神人也。
妲 己:妾不特能辨老少陰陽,雖孕腹內陰陽,妾亦能辨。
紂 王:何以知之?
妲 己:此亦不外父母之精血而已。夫陰陽交媾之時,父精先至,母血後臨,是為陰包陽
    ,故其胎為男;若待母血先至,父精後臨,是陽包陰,故其胎為女,是以知之。
    (紂王不信,妲己)
妲 己:大王不信,可搜城中孕婦,與大王驗之。
    (紂即令費仲捉得孕婦數十於樓下,妲己逐一指曰)
妲 己:其婦生男,其婦生女。
    (妲令剖孕婦而視之,果皆應驗。)
    (紂王大喜,愈寵妲己,自是恣意任為,無所忌憚。)
    (或斬人脛,或剖孕婦。)
    (妲己日伴遊賞,夜則露其本形,吸此斬剖之血,以益花貌。)
    
    
167**時間: 地點:
    (一日,紂宴群臣於瓊林苑,忽見一狐隱於牡丹叢下。)
    (紂王急令蜚廉射之。)
蜚 廉:但令放金籠雕鳥,攫之可也。
    (紂即令開籠放雕,狐被抓破面,遂匿沉香架後,不見蹤跡。)
    (令武士掘而搜之,但見一大土穴,堆積骸骨,狐已不見。)
    (紂亦不究。)
    (群臣宴罷,各歸本府。)
    
    
168**時間: 地點:
    (卻說紂王入宮,見妲己兩腮俱破,以花葉貼之,乃問其故。)
妲 己:(妲己笑曰)適早被白鶯兒抓破耳。
    (紂亦信之,然不知在牡丹叢下為雕鳥所搏也。)
    (自是,妲己之形夜夜出入宮庭,宦官嬪御多有看見,城中謠嚷。)
    (司空商容聞知,一日乃進一本單說)
妲 己:雲中子與杜元銑除妖之事,似有可信。今城中百姓皆知王宮有妖,大王不信,反
    斬無辜之脛,剖孕婦之胎,以耗國家元氣,而召災變,臣實重為國家憂懼。
    (紂王默思不語。)
妲 己:(妲己忙奏曰)自有摘星樓以來,妾觀天象,並無災異。殺數小民,豈為累德!
    此亦群臣互生異議。
蜚 廉:(紂即怒曰)吾斬元銑有禁在前,爾等又何忤旨?本欲梟爾,姑念先朝之臣,何
    不速退?
    (商容即解下官誥,謝罪出為庶人,百官無一敢言。)
    (自是妲己專寵,紂王惟言是從。)
    (順之者生,逆之者死,百姓人周者紛紛不息。)
    (武王聞紂暴虐滋甚,謂群臣曰)
武 王:先君羑之囚,吾兄肉醬之慘,此念未嘗少置。今商王剖胎斬脛,民陷既極,恐不
    能緩須臾之死,吾甚悲之。今欲舉弔民之師東伐商辛,公等之議若何?
太 公:(太公望奏曰)商德滋昏,生民陷極。若舉兵東伐,乃代天救民,何所不可?況
    先君臨崩,曾囑主公謂時至勿疑。今商命當改,民心西歸,正其時也,東征之舉
    不可遲疑。
    (武王大悅,即令子牙點集諸軍,操兵演武,以備東征。)
散宜生:古者明王命將出師,必須築壇拜將,親為奉轂推輪。如此將得其用,所向皆捷。
    臣等請仿古制,拜將行師,名正言順。
武 王:善。
    (遂令姬奭、辛甲率壯士五百,築壇於城南,高五丈,按金、木、水、火、土之
    (數,歷三層,修天地之宜。)
    (建龍、風、日、月之旗,畫九宮八卦之列。)
    (又將二萬五千壯兵分為五隊,各服五色衣袍,各執五色旗幟,辨按五星。)
    (又令二十八將分作四隊,環繞樓下,以按二十八宿。)
    (燈燭熒熒,奇香馥馥,布擺整齊。)
    (武王駕龍車與群臣來至南郊,戒令百官各循規蹈矩,勿得嘩喧。)
    (武王端恭立壇下,散宜生執笏進曰)
散宜生:主公先登,禱於天地,然後拜將。
    (武王歷階而上,禱罷天地。)
    (宜生又請師尚父登壇,子牙摳衣而上,立於北面。)
    (武王請升將座,子牙三辭而後就位。)
    (武王親捧金印、寶劍,降拜曰)
武 王:商辛失德,四海愁怨。今昭告於天,拜尚父為東征大軍師,兼督內外諸軍事,志
    在順天應人,弔民伐罪,惟尚父圖之。
子 牙:(子牙接劍印曰)天命靡常,惟德是依,惟願愛民敬事。其運籌料敵,尚之職也
    。
    (於是,子牙降座,請武王升南面之位,行君臣禮,再拜謝恩。)
    (子牙中軍,武王親為捧車之轂,推車之輪,滿城百姓咸皆稱羨。)
武 王:克商之兵,尚父當用幾何?
子 牙:東征之兵,只用三萬六千五百人。
武 王:商雖無道,其兵不下百萬,戰將尚滿千員。今尚父以三萬六千之兵,何能克敵?
子 牙:臣聞用兵之道不在眾多,而在仁智。今商辛無道,殘虐其下,雖有雄兵百萬,諒
    其不能盡力。主公以仁者之師,名正言順,以一當百,勇氣十倍。況臣用三萬六
    千五百之名者,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數,已有克敵之術。
武 王:善。
    (即詔子牙次日操練軍馬,以備東出。)
    (次日,子牙升帳召集,揀辛甲、尹逸、祁宏、太顛、閎天一班武將,戒令各率
    (本部,出於教場,操演韜略。)
    (揀定先鋒,然後調遣諸將得令,各率本部至教場中分散屯立。)
    (第一隊殿前驍騎將軍,姓尹,名逸,字存道,青袍鐵鎧,方天畫戟。)
    (領兵七千三百,各服青衣,執青旗,屯於東方;第二隊引車將軍姓辛,名甲,
    (字繼先,紅袍鎧甲,耿自鋼刀,領兵七千三百,各服紅衣,執紅旗,於南方;
    (第三隊耀威大將軍姓祁,名宏,字子開,白袍銀鎧,丈八蛇矛,領兵七千三百
    (,各服白衣,執白旗,屯於西方;第四隊鎮西大將軍姓閎,名天,字英美,皂
    (旗鐵甲,九節神鞭,領兵七千三百,各服皂衣,執皂旗,屯於北方;第五隊鎮
    (國大將軍姓太,名顛,宇守正,金甲黃袍,開四鐵斧,領兵七千三百,各服黃
    (衣,執黃旗,屯於中央。)
    (子牙綸巾羽扇,升坐中軍。)
    (諸將參見畢,子牙取鐵甲一付,重計八十斤。)
    (鋼刀一柄,重計一百二十斤。)
    (高馬一匹。)
    (有能披鐵甲,舞鋼刀,而飛身上馬者,使掛先鋒之印。)
    (諸將惟惟列屯五方,軍吏擊鼓三通。)
    (紅旗隊中搶出一員將官,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眾視之,乃文王之子,武王幼弟姬叔度也。)
    (叔度走過場中,披鐵甲,持鋼刀,拍鞍上馬,左顧右盼。)
    (鼓角齊鳴,眾軍喝采,子牙大悅,即令公子叔度下馬掛印。)
    (叔度正欲掛印,忽皂旗隊下突出大將,豹頭狐目,虎背熊腰,大呼)
子 牙:公子留印,待我來掛!
    (眾人視之,乃殿前都校尉複姓南宮,名適也。)
子 牙:(叔度解印釋刀,南宮适即披甲橫刀,揚聲於場內曰)大丈夫支二百斤鐵從容上
    馬者,何足道哉!
    (乃離馬三百步,踴躍數次,飛身上馬。)
    (眾皆喝采稱羨。)
    (南宮适翻身下馬,奪叔度之印。)
子 牙:(紅旗隊中閃出一員大將,狀貌魁偉,聲音響亮,高叫)二公且勿相爭,此印須
    待我掛。
    (眾視之,乃將軍辛甲也。)
    (南宮适卸甲放刀,辛甲本身之鎧重有五十餘斤,更不卸下,重披鐵甲,掄動鋼
    (刀,踴身跳跨馬上,左馳右突,舞動如飛,在教場內周圍游遍一遭。)
辛 甲:(眾皆曰)此印非辛甲,他人不能掛也。
    (子牙即以辛甲為先鋒,南宮适為副將,令叔度、祁宏為左右翼,閎天、尹逸為
    (保駕。)
    (次日上表,請武王發駕親征。)
    (武王乃留二弟姬旦、姬爽與群臣守國,乃為文王本主載以居中軍,自稱天子。
    ()
    (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
    (即日大兵出城,旗幡掩日,刀戟橫出,浩浩蕩蕩,稱為五十萬,殺奔朝歌。)
    (行至三日,忽一陣狂風從子牙馬前飛塵卷雲而起,子牙袖占一課,今日當有破
    (商大將冠冕從西北而至,眾皆不信。)
    (行近潼關西北角上,有一將年約十五六歲,身長九尺,膊闊一圍,肩拖大斧。
    ()
子 牙:(高叫)西兵且住,等我來!
    (辛甲懼為奸細,射住陣腳,問是何人。)
辛 甲:(其將曰)吾乃西伯侯所收之子雷震也。
    (辛甲見之,莫知其故。)
    (引見姜尚,尚亦不知其故。)
    (奏知武王,武王)
武 王:吾聞昔者先君入商之時,因避雨於燕山。忽然雷破棺中女胎,得一男子,因名雷
    震,莫非也?
    (子牙即召問之,果是雷震也。)
武 王:汝在何處,今日至此?
辛 甲:(震曰)臣自蒙先君恩救,當時有雲中子先生收臣,養於終南山,一十五年終日
    教臣演習武藝。日前吾師觀天象,言商命當改,諒主公必然起兵東伐,故命臣下
    山助陣。臣願一掛先鋒印,力破無道。
武 王:(武王顧謂子牙曰)此子先君所收,亦吾弟也,可改為先鋒乎?
子 牙:軍冊已定,不可輕改。
    (乃封雷震為保駕大將軍。)
    (兵進屯關下,先鋒辛甲回稟)
辛 甲:潼關不開,何計進兵?
子 牙:關主與吾曾有舊約,兵至東伐,彼要相助。汝且按甲勿動,待我修書,招其來降
    。如不納降,然後進兵。
    (辛甲乃退下寨。)
    (欲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九回 子牙檄殷郊助敵 子牙收抬洛陽城)
    
    
169**時間: 地點:
    (當時子牙即修書,遣使上關來見殷郊。)
    (郊與姜文煥朝夕操軍演武,專伺東伐。)
    (有哨馬來報西伯兵至,未知真實,所以未敢放關。)
    (及得子牙之書,拆而讀曰:
    (  尚自違殿下,直到岐州。)
    (感西伯恩義,位絕群僚。)
    (今聞商德滋昏,生民陷溺。)
    (惟我主侯上敬天時,下恤民苦,築壇拜尚為筆師,大發精兵,前欲伐紂。)
    (前承合兵助陣之言,敬有此告。)
    (倘殿下憤雪重仇,深憂民溺,望乞到關會議,共舉征旗,只此直明,引領而待
    (。)
    (殷郊覽罷,大驚曰)
殷 郊:姜尚一貴至此耶!
    (即日同姜文煥收拾本關軍冊、糧簿,直詣子牙。)
    (子牙延入中軍,各敘款曲,即引見武王。)
    (武王受其軍冊,即封殷郊為東征大將軍,姜文煥為各營都巡檢。)
    (大兵遂過潼關,直抵黃河。)
    (黃河守將胡雷聞知,急引軍弩,列於河口,以拒西兵。)
    (子牙自督先鋒進兵,辛甲回告請計。)
子 牙:(子牙責曰)逢山開路,遇水安橋,乃前部之事,反來問我何計!
辛 甲:船隻已備,但不能抵擋其前。
    (子牙密書數行字與辛甲,辛甲領計歸本寨。)
    (即令南宮适領五百船隻密渡上流,自引數百船隻擺列河下。)
    (將至酉末,令各船燃起火炬,鳴金吶喊,詐若犯。)
    (岸之上胡雷急令萬弩齊射,西船漸漸撐進,岸上之箭發如雨點,然隔河面,箭
    (矢落空。)
    (將至三更,哨馬來報,南宮适部兵已渡上流。)
    (胡雷大驚,抽兵去救上流。)
    (辛甲麾兵諸船,一齊殺上東岸。)
    (南宮适又引兵殺至,胡雷拍馬迎敵。)
    (戰數合,辛甲之兵後攻,胡雷首尾被敵。)
    (正欲殺僻路,走人負容城,辛甲勒馬迫及,大喊一聲,拖翻下馬。)
    (武王大駕亦渡黃河,辛甲解胡雷來見子牙。)
    (子牙斬卻胡雷,令辛甲速進兵攻澠池城。)
    (澠池城主秦敬聞知大驚,堅閉不出。)
    (打書入洛陽,問徐盛求救。)
    (西兵攻打不息,城將陷。)
    (秦敬驚懼,日思無計。)
辛 甲:(澠池城東有軒轅氏古廟,中有木刻千里眼、順風耳二小鬼,乃托為人像,來見
    (秦敬曰)吾乃城東小民,頗能武藝。今西兵攻城,聞主公欲降,小民願出兵解
    (圍。
子 牙:(敬曰)汝姓甚名誰?
二 人:(二人脫虛報曰)小民姓高,名明,弟名覺,至親兄弟。
    (敬賜盔甲,聽其演武,百般兵器慣習如飛。)
    (秦敬大悅,即令掛左右牙將之牌,部兵出敵。)
    (候爾解圍之後,申奏商王,加封官職。)
    (二將領兵出城。)
    (辛甲、南宮适列開陣勢以備廝殺,二將更不打話,拍馬殺入陣中。)
    (甲略抵數合,力不能支。)
    (南宮适拍馬夾攻,刀達又亂。)
    (祁宏、尹逸見前鋒不能抵敵,雙馬一齊殺出。)
    (高明、高覺馬膊相挨,左衝右突,西兵披靡,敗入本寨。)
    (堅守營壘,入中軍告曰)
高 明:高氏兄弟英勇出群,非設奇計不能打入澠池。
子 牙:(子牙大怒曰)吾兵尚欲直攻朝歌,掃除無道。今攻一小城,何請設計!三日不
    能攻破澠池,梟首示眾。
    (辛甲唯唯而退。)
    (子牙即令殷郊、雷震各引本部伏於澠池城下,候在辛甲殺敗,高明兄弟追趕,
    (許爾殺入城中。)
    (二將領計而去。)
    (次日,辛甲改換盔甲,抖擻精神,引兵挑戰。)
    (高明兄弟果然殺出,四馬戰上十餘合,南宮适偷射一箭。)
    (高明右手接箭,左手挽弓射回。)
    (又戰十合,辛甲按住鋼刀,取出流星銅錘,偷打高覺。)
    (高覺以刀隔退,大殺一陣。)
    (二將力乏,又敗逃本寨。)
高 明:(高明笑曰)汝有伏兵在,吾不能趕矣。
    (二將不知其故,雷震、殷郊歸告子牙。)
子 牙:(子牙驚曰)莫非兵機漏泄乎?
二 將:並無人知。
    (子牙默然良久,忽報高明使者遞書到,子牙召人。)
    (其卒手持一牌,書兩行曰)
子 牙:姜尚不必深思苦索,汝之淺謀,皆在吾之胸臆。若不解圍速退,五萬兵片甲不回
    。
    (子牙讀之,叱退小卒。)
子 牙:(大異曰)此必魅邪。
    (是夜,仰觀澠池內妖氣湧湧,即取照妖鏡引之,二將果然露出本相。)
子 牙:原來是此二畜。
諸 將:(諸將請問曰)是何怪也?
子 牙: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根盤屈三千里,其柯向東北,號曰鬼門,乃萬鬼出入之
    所。有四神,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二人性能執鬼。又一名千里眼,一名順風耳
    ,能視聽千里之外。二神監察遠方邪魅,神荼二神即收而斬之。自是軒轅黃帝令
    民間畫神荼、鬱壘像懸於門首,以壓百邪。又刻千里眼二子於神廟,以察百邪。
    此乃千里眼二畜生也。
諸 將:然則何計可破?
子 牙:吾若一設計,彼必聽見,斷不能得破。
    (即召殷郊、雷震二將密囑其計,二將受計而出。)
    (次日,子牙親出陣前,大叫高明兄弟,何不出馬打話。)
高 明:(高明日)釣魚野夫見識,焉能出吾之手。
子 牙:汝武藝頗高,吾今排下一陣,汝敢來打陣乎?
高 明:(高明日)汝且排來,待吾觀看。
    (子牙即將各寨士卒分為九隊排開,八門內設日月二宮星辰垣位。)
    (又令南宮适、姬叔度、祁宏、尹逸各引四十九名壯士,分作四隊排列紫薇垣之
    (四方,以按二十八宿。)
    (又令雷震著青袍,執銅錘;殷郊著紅袍,帶火箭,立於天門左右,以按雷電二
    (神。)
    (又令太顛、武吉、閎天、辛甲、姜文煥共引三千四百旗手,旋繞陣內,以按五
    (行二十四氣。)
    (高明看見,謂高覺曰)
高 明:老賊排下天陣,又以旗鼓集處以蔽吾見。
子 牙:(覺曰)然則當從何門打入?
高 明:(高明日)直取天門打入。
    (次日,子牙大叫)
子 牙:高明識吾陣乎?
高 明:(高明出馬曰)此乃天陣,焉有不識。
子 牙:汝敢打陣乎?
高 明:(高明日)破此天陣,猶如反掌,焉為不敢!
    (遂引高覺拍馬殺入天門。)
    (子牙將太白之旗一揮,諸將金鼓亂鳴,旌旗雜舞,九宮混亂,八門改變。)
    (高明兄弟欲尋武王之座,陣中昏黑,左衝右突不能得出。)
    (欲舒千里之眼,則有旗幡掩映,不能得見。)
    (欲開順風之耳,而金鼓亂震,又不得聞。)
    (自辰至午,困於陣中。)
    (子牙指揮諸將殷郊等連放數支火箭,高明、高覺將露本相。)
    (雷震掄起銅錘,望高明一打。)
    (金光燦爛,二將乘空而走。)
    (諸將亂殺一陣,遍尋不見高明兄弟,子牙急令乘勢打入澠池。)
    (秦敬聞高明兵敗,大驚無措,即欲從西門走洛陽。)
    (辛甲追及,斬之。)
    (西兵入城,收其府庫,出榜安民。)
    (忽報城東軒轅廟有木刻二小鬼,俱被劈去頭顱。)
子 牙:端的是此二畜生耳。
    (即令焚卻破廟,大兵望洛陽而進。)
    (先是,孤竹國君有二子,長名伯夷,次名叔齊,二人以遜國,俱逃歸周。)
    (西伯侯待其為大賢,處居洛陽城。)
    (至是,武王車駕至洛陽,兄弟二人乃即武王之馬首,拒諫於前曰)
武 王:父死不葬,愛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
    (武王心知其賢,亦不罪之。)
    (左右欲殺夷、齊,太公)
太 公:不可,此義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伐紂有天下,伯夷、叔齊恥食周家之粟,乃隱於首陽山彩蕨薇而食。)
    (作歌曰:
    (  登彼西山兮,彩其聲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後遂餓死於首陽山。)
    (後人有《古風》以其義者,今並錄於此云:
    (  商澤涸,商民苦萬狀,呻吟思樂土。)
    (獨夫之心日益驕,周家沛作援民雨。)
    (噫嘻!此心將何舉。)
    (諄諄秉義留車輿,成成宗廟已丘墟。)
    (收羽藏身隘周粟,君不見首陽山下人,至今千古揚芳譽。)
    
    
170**時間: 地點:
    (卻說洛陽城乃徐芳、徐蓋兄弟為守,蓋有二子,長曰升,次曰變,俱有智勇。
    ()
太 公:(兄弟正在堂上議戰守之策,忽衛卒報曰)西兵五十萬,戰將一千員,今出潼關
    ,梟高明兄弟,直逼澠池,殺秦敬,大軍已至洛陽城下。
太 公:(徐芳聽罷,大驚曰)誰人前去敵住西兵?
    (其弟徐蓋出,請兵願往。)
    (徐芳與軍五千,令左右從其出城。)
    (太公聞洛陽城中徐家父子兵強,不可輕敵。)
    (乃傳令命祁宏、高毀以下六隊之兵,各執青、黃、赤、白、黑五色之旗,各披
    (五色之衣,擺下一陣,名曰「六甲神陣」。)
    (命南宮适引戰徐蓋,將陣勢擺開。)
    (蓋父子之兵,更不打話,手持長槍,直望南宮适殺來。)
    (適即詐敗,走歸本陣。)
    (徐蓋追入陣內,太公用手一揮,六隊精兵混作一團,將徐蓋圍在核心。)
    (徐升、徐變正慾望陣殺去,以救其父,卻被殷郊邀其來路。)
    (二子忙奔歸城,告伯父發救兵。)
    (徐芳不許,徐升兄弟怒髮衝冠)
殷 郊:我父為朝廷受困,不念兄弟之情,亦念朝廷之難,何故不發救兵以救我父?
    (升、變遂擒徐芳來見太公,獻了洛陽城。)
    (太公擁武王車駕入城,斬了徐芳,釋卻徐蓋父子,加封官職。)
    (大軍遂進汜水關,令人報與關主尤項得知。)
    (尤項只欲堅守不出,具表入朝歌取救。)
殷 郊:(忽階下一人,身長九尺,腰闊十圍,怒目填胸而進曰)大丈夫當橫行天下,與
    國家出力,奈何效兒女子,縮首待擒哉!
    (眾視之,乃東海人氏,姓烏,名文畫。)
    (能在陸地上行舟,勇名蓋世。)
文 畫:(尤項曰)吾聞西兵有姜尚獻謀,殷郊效力。其兵自出岐州,一路破竹而下。今
    以區區小關之眾,欲抗三十萬雄兵,何啻以孤羊投群虎哉!
文 畫:關主何壯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文畫視姜尚、殷郊不若肌上之肉,汝何太怯哉
    ?
    (乃單馬殺下關來,尤項只得點兵隨助。)
    (西兵先鋒南宮适橫眉怒氣,欲攻關城。)
    (只聽一聲鼓響,舉頭一望,烏文畫吶喊連聲,從關上殺來。)
    (其人雄威壯大,鎧重袍新,手橫丈八蛇矛,身坐千里追風,昂昂凜凜。)
    (南宮适自思岐州一路順風偃草,並無對手,今日此漢想是勁敵。)
    (抖擻精神,前問來者何人。)
文 畫:豈不識吾陸地行舟烏文畫耶?
    (南宮适更不打話,掄起神斧,直取文畫。)
    (文畫舞動蛇矛來刺,一來一往,兩馬相爭,鬥上六十餘合。)
    (南宮适神威少剉,西兵陣上突出辛甲,接住兵威。)
    (好個烏文畫,真蓋世英雄,又與辛甲鬥上四十餘合,並無懼色。)
    (辛甲心下思量,文畫槍法精神,不能抵擋,當以鐵箭除之。)
    (佯兵敗走,文畫鞍馬後追。)
    (辛申按住鋼刀,挽滿月弓,一聲弦響,一箭正中文畫心胸。)
    (文畫眼力高強,翻身一閃,接住鐵箭。)
    (辛甲連發二十四弦,都被文畫左閃右避,盡行收了。)
    (文畫自思平生未遇此敵手,乃佯馬敗歸。)
    (辛甲拍馬忙追,文畫按住蛇矛,從掩心甲內取出流星銅錘,認著額門回頭一打
    (,卻被辛甲用刀閃過,似海拋毬。)
    (二人再欲合馬廝戰,紅日沉西,兩下鳴金收軍,各歸本寨。)
    (南宮适與辛甲來見太公,具述交鋒之事。)
太 公:此人可以計破,不可與之抗力。
    (次早,太公升帳,聚集諸將各吩咐畢,復命辛甲為引戰,諸將各受命而行,太
    (公與周武王乃在雞鳴山頂以觀廝殺。)
    (次日,辛甲領五千兵離汜水關南雞鳴山下擺開陣勢,烏文畫引精兵前來,謂辛
    (甲曰)
辛 甲:昨者不是日色西沉,難饒你命,今日又敢出馬?
辛 甲:不必多言,今日與你決定雌雄。
    (二人拍馬相持,鬥上五十餘合,自辰至未,不分勝負。)
    (諸般兵器盡皆比試。)
    (將申末,辛甲佯馬往荊索谷而走。)
    (文畫以其力弱不能支抵,加馬後迫。)
    (辛甲且戰且怯,引至谷內。)
    (時紅日沉西,東山月出。)
    (文畫追之不上,正欲勒馬收軍。)
    (太公從雞鳴山上將旗揮動,谷口將士盡用木頭大石塞斷歸路。)
    (紅光一起,四圍山上火勢連天。)
    (文畫進退無路,本部五千兵卒盡燒死於荊索谷口。)
    (此是太公先排下火煉紅爐之計,以待文畫也。)
    (後鐘伯敬有詩曰:
    (  陸地行舟倚勢強,橫行西陣莫能當。)
    (子牙一試洪爐火,蓋世英雄爛額亡。)
    (尤項聞文畫敗死,開關出降。)
    (武王駕入汜水關,賞勞諸將,出榜安民,大兵遂渡盂津河。)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回 孟津河白魚入舟 太公遺計收五將)
    (先鋒辛甲創造大舟,接武王之駕,駕至中流,適有白魚長競八尺,躍入武王舟
    (中。)
子 牙:此吉兆也。
    (即令取之。)
    (駕登東岸,屯營下寨。)
    (是夜,有火光一派自上而下,流行而覆於武王之屋,頃刻又化為鳥,其聲魄,
    (其色赤。)
    (次日,武王問子牙曰)
武 王:此主何吉兆?
子 牙:白者商家正色,舟者國家之義。白魚入於王舟,此天命歸周之兆。火赤者,周家
    正色,火鳥覆於王屋,亦周室當興之兆也。
    (武王大喜。)
    (時諸侯聞西伯伐商,皆發兵至,不期而會於孟津。)
    (武王停駕伺候,不期數日,陸續而至者八百餘國,皆獻玉帛而告於武王曰)
武 王:商德滋昏,侯伯合宜征之,以救下民。
    (於是,武王將諸侯之兵分作八隊,前後相顧,緩緩而行。)
    (子牙之車將行,忽起狂風,飛砂走石,拔木揚塵,將子牙之蓋傘吹折其柄。)
    (眾皆驚懼,武王望見,急令前鋒旋師。)
諸 侯:(諸侯譜曰)侯伯出岐州,一路無敵,焉可因一陣之風,棄商不伐?
武 王:汝等未知天命耳。
    (即日班師,退修德政。)
    (諸侯各個歸國,不在話下。)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