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  至  第七〇

61**時間: 地點:
    (明日,乃盡殺之,而獨步東奔,五日而歸過。)
    (靡、寧、女艾日日閉城而待。)
    (於二月二十三日,望見澆獨步奔來。)
豷 妻:(寧喜曰)大事成矣!
    (遂遣女艾一面入宮設酒宴待澆,自與靡引過國之眾匿伏秘處;一面遣腹心人出
    (迎澆。)
豷 妻:(曰)鹿椒已反去,城中臣民皆逃,惟存宮中耳。
    (澆大驚。)
    (入城,不見一人,乃入宮。)
豷 妻:(宮中妾婢群泣而迎)鹿椒反,不得女艾捍守宮門,則妾皆被擄矣!
    (乃群釃酒為澆洗塵勞苦。)
    (澆勞苦已極,不暇酬酢,接得觥,連飲數十觥,便大啖食物。)
豷 妻:(食未飽而毒已發,捫腹而起,大叫曰)腹痛腹痛。
    (女艾已盡收檢宮中兇器而盡,匿宮中人獨操刀伏於廚。)
    (廚門設坑,澆腹痛身熱,不能自禁。)
    (大呼,宮中無一人。)
    (自至廚取水,墜坑中,女艾刃刺其喉而誅之。)
    (乃呼戴寧、姒靡入宮,鉤出澆屍,陳之於市,乃開城縱過民觀之。)
    (靡等取其頭,懸之以玄旗,默示夏令也。)
    (夏王刃澆身為萬段,過民取而嚼之,立盡。)
    (寧殺澆之子,而縱其妻妾各歸民間。)
    (姒靡速還青州,起二斟國與有鬲之師以來。)
    (靡將中軍,寧將左軍,女艾將右軍,西征有窮。)
    (時浞既誅,親戚未盡,澆既退,又皆復來。)
    (季抒佐豷,率窮之大軍歸窮。)
    (遂據窮都稱王,已五日矣。)
    (三月一日,王師圍窮。)
    (杼望見立旗上有懸首,知為王師也。)
    (窮人不知,尚以為過澆之師,人人惴恐。)
    (季杼在戈數年,結有豷之左右國人中,有心腹七人。)
    (又素用術,得豷之不才子鮒由者心,遂集七人曰)
季 杼:大軍圍城,城中寸草不能留也。何不斬豷而出降?可自免罪乎?
季 杼:(七人從計,乃往說鮒由曰)大軍入城,吾輩寸肉不留也。君王嘗欲殺子,子何
    不斬君之頭?令我出降,眾軍必立子為王矣。
    (鮒由大喜,即挾刃入寢,斬豷之頭而出。)
    (季杼與七人持豷頭標示於城上,大開城門召王師入城,取浞之殘骨,同澆首、
    (豷首,即誅鮒由之首並懸城上。)
    (其城中民,順者盡赦之,不順者乃誅之。)
    (促之助惡親戚舊臣皆誅之。)
    (季杼領眾至艾國,素相善如門氏者,金其家,賞賚之,搜其奸黨誅之,各逆種
    (子女亦誅之,各妻妾子女放去民間。)
    (乃召各民,諭令歸農,禁其偽宮,盡發其車馬器甲從大軍。)
    (又尋誅得羿骨,纛標逆羿之骨與四逆之首,振旅南行。)
    (迎少康於綸。)
    (子季杼,臣靡、寧、艾就邑而朝,備駕百乘。)
    (少康奉乃母與二姚,並請虞君思等,師崇開等,即日就道,整威儀東南行。)
    (求陽翟,夏王之故都。)
    (命寧、艾、靡、抒修輯五廟,掃視諸陵,增立先王之廟,輯宮室,修鈞台,視
    (九鼎告天下諸侯。)
    (豫、冀、青、兗、雍等數州諸侯聞之,皆來推戴少康。)
    (時辛巳冬,少康年四十歲矣。)
    (先以十二月告王相之廟,獻四凶之首骨。)
    (乃以明年壬午為元年元月,即夏王位。)
    (褅五廟,望諸陵,郊天祈地,祭九鼎,坐釣台而朝諸侯。)
    (遂為中興首君。)
    (但不知有何施設,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回 少康王封禪定鼎 季杼捉怪位讓弟)
    
    
62**時間: 地點:
    (卻說少康王元年壬午登極,即命崇開為太師,虞公姚思為太傅,戴寧為太保,
    (姒靡為司馬。)
    (召契之後,相土之孫、昌若之子曹圉為司徒。)
    (召羿之四臣於東夷,三死一生,得賓圉,以為司空。)
    (得賢士世俞於仍,聘以為秩宗。)
    (聘槃木於嵩山,槃木已薨,得其子仲義,以為司寇。)
    (求西嶽先龍之後華靈為司農。)
    (夔之後伯常為典禮。)
    (季格之子壽麻為典樂。)
    (以女艾之子季奇為車正。)
    (是為三公九卿,輔外治命。)
    (二姚為元妃、亞妃,增立庶妃九嬪以治內事。)
    (是長子季杼,年二十歲矣。)
    (命加冠為世子。)
    (生杼之後二年,小姚又生子於綸,名曰無餘,年亦十八矣。)
    (俱命受學於太師。)
    (別以女艾為女正,而封之國土。)
    (封有仍氏,而賚有鬲氏之國,增賜以地。)
    (求斟灌、斟鄩二氏之後,封之。)
    (又求息、郟、寒三侯之後,封之。)
    (是時姬不窟在戎狄之間,罕通中國,就戎地封之。)
    (胤侯之子,先時亦被澆滅其國,求其後,封之。)
    (祀槃架木於嵩,封於某山。)
    (葬羿三臣伯熊等於東夷,廟祀之,求其各子,封之邑。)
    (吉光、有棨氏等助逆者,則奪其封,放其身。)
    (其餘,封滅繼絕,賞善刑淫,舉賢用才,養老恤民,重農禁侈,一切施為,數
    (年舉行明備。)
    (五年丙成,天下諸侯來朝。)
    (九州牧述職,王命舉俊,造秀士,登之司徒,聘遺逸老成,養之上庠,乃大享
    (諸侯。)
    (於是東夷來賓,奏大夏之樂,享之。)
    (九夷班列而舞,惟西戎未來賓。)
    (少康修德彌謹。)
    (是時,東南荒服荊、蠻、閩越之地,尚侏儷裸體,被發文身,雖在禹甸之中,
    (然猶王化之外也。)
    (王命封少子無餘於越奉祀禹王之墓於會稽,而東南漸知有王化矣。)
    (王正心明德,側躬勵政,勤民用賢,以追先王之績。)
    (十年之中,邦畿用治,詣侯尊服。)
    (西戎亦來賓,南荒亦歸順。)
    (十一年壬辰,王乃命駕巡行天下。)
    (始自豫方,祀帝舜於虞都,享虞公姚遂於汾陰。)
    (蓋虞公思已薨,遂其嗣服也。)
    (遂南行微時避地的所在,建台於牧岡,以踐童言。)
    (今鞏縣夏台是也。)
    (享有仍之君焉。)
    (遂東南,而祀太康,享叔成、季升之後。)
    (遂封嵩山,禪少室,會豫方之諸侯,行慶讓之典。)
    (大賚善人,舉俊士,問民老利病,興十草,發倉廩,補不足,士民大悅,民獻
    (詩歌焉。)
    (擬有老叟獻歌曰:燁燁王風,此屋幡然。)
    (皞皞斯民,君王萬年。)
    (有野民之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
    (侯度。)
    (王登鈞天之台,此黃帝問道於慶城子處也。)
    (祀黃帝,而奏鈞天之樂焉。)
    (萬禽皆舞,眾籟畢和。)
    (擬有汝民之歌曰:鈞天之台兮,天際浮。)
    (鈞天之樂兮,音啁啁。)
    (鈞天之治兮,君王體。)
    (遂西入夏陽。)
    (勞仲康幼弟少閼、少容之後。)
    (夏亡時,俱竄在西戎,今封守於此也。)
    (遂觀鼎湖之宮,問黃帝乘龍之跡焉。)
    (擬有童子歌曰:君無問令乘龍,君攸乘兮九龍。)
    (御陰陽兮布甫,斯上居兮元穹。)
    (彼渺茫兮焉往?闖天路兮雲封。)
    (乃封華山,會雍方諸侯,行慶讓賚,舉請問,興草發,補不足。)
    (士民大悅,獻詩歌。)
    (擬有老叟之歌曰:節彼泰華山崔嵬,星雲回薄日月輝,君王樂兮萬民歸。)
    (乃度槐江之山丘時之水上,玄圃祀神英招。)
    (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魂魂。)
    (西望大澤,後稷之所藏也。)
    (望祭焉,乃北回霍山,度管涔,封恒山,會冀方諸侯。)
    (行慶讓賚,舉請問,興草發,補不足,士民大悅。)
    (獻詩歌,擬有野農歌曰:東方融兮,天下和兮。)
    (我樂惟傞兮,君如何兮。)
    (又擬有耆民詩曰:北山吹管,南山應之。)
    (君王有道,下民聽之。)
    (安得衷暌,實惟性之。)
    (乃登喬山,黃帝葬處也。)
    (祀之,為黃帝台焉,今在北京保安州。)
    (過涿鹿,祀顓頊、帝嚳之陵。)
    (又東行,祀帝堯之陵,登封泰山,禪梁父,會青、兗二方諸侯,行慶讓賚,舉
    (請問,興草發,補不足。)
    (士民大悅,獻詩歌,擬有山童歌曰:巍巍泰山群山宗,嵷隆岉嶼摩蒼穹俯觀目
    (極東海東,旦旦晶耀方生瞳。)
    (君主臨之樂融融。)
    (乃南祀軒轅之都,今曲阜也。)
    (臨羽淵,祀鰥焉。)
    (遂南巡,會徐、楊二方諸侯於途山,修禹績也。)
    (在鳳陽懷遠縣,今有禹會村,非會稽山也。)
    (乃行慶讓舉賚,興草發,補不足,士民歡歌。)
    (擬有牧堅之歌曰:朝出也,飯耕牛。)
    (暮入乎,歸帝邱。)
    (父母乎,歡油油。)
    (旦旦如是,吾不知其由。)
    (有攜畚者和之曰:朝出也,彩靡猶。)
    (歸來乎,為異羞。)
    (稚子也,聲啁啁。)
    (樂乎亡有,何得有乎憂?又南浮大江,少子來迎。)
    (遂往東海,上會稽,循宛委山,祀禹穴,訪藏書之跡焉。)
    (東觀大海,望少昊之國。)
    (閩、越、蠻、夷來朝者,皆會於會稽。)
    (教而不罰,賞而不舉,不以中國之治治之也。)
    (沂浙江西上,浮彭澤,觀三天子都。)
    (上三湘,祀帝舜及二妃焉。)
    (遂至西南大荒天穆之野,聞野人之歌,若曰:天地鴻荒兮廓流,空虛塊比兮音
    (飂。)
    (風雲起伏兮清招,山川曠蕩兮何怊嗂。)
    (麋鹿和就兮吾與優以悠。)
    (是啟王所彩之音也。)
    (王遂張樂而歌九招,訪先王之遺焉。)
    (乃西北行,觀禹穴於石紐。)
    (北行,憩於華胥氏之國,今之藍田也。)
    (還,祀於滎河,告成功焉。)
    (將還都,觀於汾水,忽有霞光起自水中,五色文章,燦爛奪目。)
    (察有一道黃氣,上亙於天,王及群臣測之。)
禹 王:此何祥也?
季 杼:(仲羹曰)想是神龜也。
    
    
63**時間: 地點:
    (須臾有一物浮起,頂寬,若有耳有角。)
季 杼:(華靈曰)此必黃龍耳。
禹 王:(伯常曰)龍則動而不靜,此靜,非龍也。
季 杼:(姒靡曰)必蚊蜃耳。
禹 王:(戴寧曰)蚊蜃者,東方間氣之精也。色不純,氣不中,不在是也。
季 杼:(世俞曰)予觀斯物之氣,根起於白,上亙天,而黃必也。其質似金非金,似玉
    非玉,蓋玉皇之精所成也。其象也,靜而正,華而尊,必天子之器也。
崇 開:(太師崇開乃臨水而睇視之)此寶鼎也。昔黃帝鑄鼎於玉山九年,煉天地之光,
    萃陰陽之色焉。蓋金玉土石不得其形也。鼎成,黃龍下迎,黃帝乘龍鼓風雲而上
    於天。其鼎久安長治則存,否則亡。帝摯之衰,洪水之害,鼎入汾源,不復見者
    數十年。先王佐帝舜平治天下,帝舜之祀於蒲,鼎現於虞。太康之衰,又不知其
    所往。吾聞聖人興天下,治則宗廟之器獻於山川,況此神物哉?是我君王之德,
    治於上下,允成中興,數百年之治,可畿也。
    (王乃命季奇治杭,絕汾流而矚之,果寶鼎也。)
    (群臣不能舉,崇開)
崇 開:至陽者,媚陰。寶鼎極陽,為之主也。若有神力之女子,則可舉。
    (乃召女艾舉之,一舉即起。)
    (王命祭之,定之於夏城,禹王故都,今夏縣是也。)
    (崇開乃為寶鼎之詩,若曰:天地兮奇光,陰陽令灌靈。)
    (日星兮罔象,金玉兮非形。)
    (象君王兮有道,永至治兮中興。)
    (詩成,遂合前諸方所彩獻詩歌,命之樂師,鳴中興之盛,是為中興之樂。)
    (十八年己亥,河水移故道,命商侯子冥治河。)
    (二十二年癸卯,十有一月,王崩。)
    (世子季杼為喪三年,盡哀禮。)
    (太師崇開攝政天下。)
    (諸侯士民聞王之喪,罷市絕音,莫不哀怛。)
    (荒遠感思,如近喪終。)
    (群臣奉世子季抒即夏王位,以丁未為元年。)
    (郊褚,任賢舉土,而天下諸侯來朝,享之中興台。)
    (二年,王親督河工,自巡河至考邱。)
    (聞東海之濱有三壽之山者,當今海州地也。)
    (有巨怪生得似人,而長九尺,領萬眾,能御風乘雲布霧,發火燔民居,暗運民
    (間財貨,聚民間子女為淫。)
    (稍不順者,則雨石而殺人。)
    (王聞之,問左右曰)
夏 王:有妖如此,乃人間之大禍也。誰可收之?
    (眾薦李奇往征之,不克,王親征之。)
    (巨怪方躍雲翔,王令前驅善射者,注矢射之。)
    (矢反墜,巨怪反雨木石擊傷王前軍。)
    (前驅大驚,報王。)
    (王前觀之,巨怪見王乃避而去。)
夏 王:此不可以力除也,是非人耳。
    (乃命女艾察民間有女子受巨怪淫者,將計就計,除之。)
    (時有民間一女,乃巨怪最鐘愛者。)
    (於是,女艾乃藏刃而入居女子之室,命女子他匿。)
    (是夜,巨怪果至。)
    (至則醉醺醺然,喉聲鼾鼾。)
    (叫聲愛姬,我今日與王師戰,力疲,過飲幾杯。)
    (氣迷迷欲睡矣。)
    (不知女艾,之非前女也,近前抱而狎之。)
    (女艾左手故為戲,而捉其喉,右手刃刺其陰。)
    (巨怪叫不出聲,極掙,又脫不得手。)
    (用右爪抓女艾左臉,女艾用肱隔之。)
    (用左爪抓女艾右臉,女艾被傷,乃拔刃而斬其左爪。)
    (巨怪中刃,血注如射。)
    (左爪既斷,雙足大跋,傷女艾下體。)
    (又斷巨怪左足,乃呼女子家人,點火進,使縛其喉。)
    (巨怪受傷負痛,遂現本形,則九尾大狐也,能變化為人。)
問 之:(且言曰)枉費三百年修煉,今日運氣不良,死於汝手。
夏 王:(女艾曰)使爾但修性命,乘風雲不害民,居不淫女子,雖堯舜當年,已自容爾
    。至於今日,今吾王體天地之量,胞與民物,豈不能容汝一畜哉?汝自作孽,非
    氣運之過也。
    (大狐弭目待死。)
    (女艾擒以獻王,王命斬其身萬段,以飼群狗,而懸首於海濱。)
    (當夜,千百怪皆來,群號竊其首去。)
    
    
64**時間: 地點:
    (明日其首不見。)
夏 王:(海濱之民告王曰)是怪多黨,王去必還為害,願王悉除之。
    (王乃命六師大獵海隅。)
    (度海,布師三壽之山,搜洞岩,焚林莽,群怪各四面奔竄。)
    (王命三軍悉射殺之,三壽山乃平。)
    (後人鐘伯敬有詩歎之曰:誰謂天地無窮寬,東海幾多三壽山。)
    (誰謂山林可亂居,三壽山中九尾狐。)
    (山海一狐生九尾,猶惹天王大兵起。)
    (一夜山中萬怪啼,明日焚林靡孑遺。)
    (吁嗟乎!萬怪雖獸各為主,何不全之有其所?山海天地躪蹐爾此詩意外意耳,
    (正意話在女艾。)
    (王既平東海而歸。)
    (是時萬邦協和,士興於仁,民歸於厚,天下稱治。)
    (惟是河不常性。)
    (十年丙辰,商侯冥以治河,沒而薨,死王事也。)
    (王錫命,封其子振繼國。)
    (十八年甲子,王崩。)
    (世子槐終喪三年,乃即夏王位,以丁卯為元年。)
    (在位安靜無事,諸侯朝四夷服如故。)
    (三十四年庚寅,王崩。)
    (世子芒終喪三年,乃即夏王位,以癸已為元年。)
    (諸侯四夷服,獨河不平。)
    (商侯振已薨,子微繼之,尚患河。)
    (三年乙未,王憫河患,自行河治水。)
    (以元圭賓於河,祀河伯焉,河平。)
    (五年丁酉,天下諸侯來朝。)
    (十年壬寅,巡行天下。)
    (十四年乙巳,至於東海,九夷來朝。)
    (十五年,還都。)
    (十六年戊申,王崩。)
    (世子泄為喪三年,乃即夏王位。)
    (元年辛亥,九夷入朝。)
    (而畎夷、赤夷、白夷、玄夷、風夷、陽夷久觀風政,迭為王御。)
    (自啟王而後,未嘗有也。)
    (然亦由少康而來,善人相繼,百年為邦,明德風教,漸被之久,乃至於此。)
    (後人餘李岳集古言,贊之曰:先王耀德,而不觀兵。)
    (禹湯罪已,勃然以興。)
    (啟康之世,可以驗矣。)
    (數數陳師,止而復起。)
    (是知夷狄,不治而降。)
    (不征乃服,戰用愈張。)
    (先王待之,守吾疆裡。)
    (力所未周,且荒弗義。)
    (忍棄蒼黎,鬥彼鱗介。)
    (猗欽夏王,善政百年。)
    (去殺勝殺,誠哉是言。)
    (一是,始分爵命之制,及於夷狄矣!)
    
    
65**時間: 地點:
    (卻說王泄在位十四年,甲子歲,崩。)
    (世子不降為喪三年。)
    (丁卯元年,即夏王位。)
    (三年,九苑之戎弗靖,當在西北甘肅大夏之間。)
    (王命西方諸侯伐之。)
    (四年克之,獻俘於廟。)
    (八年,九苑復叛。)
    (諸侯請復伐之。)
夏 王:不可復也。吾既伐之,既克之矣。是非吾力之不足也,則吾德不足以服之、教不
    足以來之也。
    (於是,任賢使能,正禮和樂,行仁於邦畿,布惠於天下,施教於諸侯。)
    (巡狩述職,以待隆賞賚,興發補助不間。)
    (時禮士不衰,設鼗鐸以待。)
    (直言天下之士,見王行政,禮賢士,莫不來歸,諸侯亦率命惟謹。)
    (民大悅,而天下和。)
    (數年之間,九苑聞王教化,四海悅服也,思向化。)
    (王以十一年丁丑巡狩天下。)
    (十二年至西戎,而九苑已服。)
    (十四年至東海,九夷馴服如故。)
    (十五年還都,天下諸侯及東之九夷、西之九苑,盡來朝。)
    (夏後氏之盛至此而極矣!王在位五十九年,承平最久,安享亦最久。)
    (蓋一代之衰,即於久安。)
    (長治之中,密伏無端之釁矣。)
    (然不降王之為君,非以位安為可樂者也。)
    (能不忘敬懼,自明其德,故能久於天位而無危禍。)
    (人君至五十六年之久而無過者,難有也。)
    (後人馮猶龍贊之曰:器久而壞,木久而蠹。)
    (井久而淤,羞久而腐。)
    (天地之間,久難為固。)
    (事久而弊,情久而衰。)
    (勤久而惰,安久而危。)
    (是以凡久,其終易隳。)
    (夏有不降,商有太戊。)
    (惟此二王,久於其怙。)
    (久於其道,是以久故。)
    (桀久亡夏,紂久亡商。)
    (開元天寶,兩截唐皇。)
    (吁嗟嗚呼!乃是不蘉。)
    (王仁和義肅,既能久位,又明於知人,決於大幾,不拘故轍。)
    (王之子孔甲不肖。)
    (王恐身後群臣照已前數世舊例立之。)
    (遂於病時,預屬位於弟扃。)
群 臣:(召公卿囑之曰)天下,大物也。小器不勝治天下重任也,怠力亦不勝。寡人之
    子,器小而力怠者也。吾死願群賢以吾弟為事。吾弟也,雖無大力,亦無怠情。
    庶乎!其可承吾事也。若屬之子,有夏其衰矣!
夏 王:(太宰駒濡曰)先王之世,以位傳子,已至於斯,已成定矩。今忽違之,起疑而
    亂常,不可。
群 臣:(司徒於寬曰)今日人心不如上世,故今日之道但循所承之世。堯舜之世,人心
    古樸,天下艱難,故不傳子不以為異。今日人心薄,天下安,不傳子則起爭端矣
    !不可。
夏 王:(少宰史和曰)先王禹已行之於子,何獨君王今日而疑之?
    (眾論紛然,皆以為不可。)
    (王惑之,命群臣且退。)
群 臣:(王自擁衾而思)將以群臣為是,則我子實不肖,豈可反以位害之?反亡我國家
    ?將以我心獨是,奈何群臣之心皆同,而獨不同於我?想群臣皆非賢聖,皆是隨
    波混流,拘常局,見吃飯、著衣之伙耳!安得先王少康之世,崇開、靡寧之輩而
    特語之哉?是時,崇開等久薨。崇開士臣亦四五易耳。惟有崇開之弟子洞矩者,
    年已老,致仕山居。
    (王於夜間心疑不決,忽夢見四天風雪,日月慘淡,雲霧暗閉,山河搖動。)
    (王於其中驚悸不定,乃澄神默禱天地:安得清平世界如舊乎?禱不數語,只見
    (南極雲開,獨見天駟四星,四星甚明。)
    (王既視之的,乃復禱於四星。)
    
    
66**時間: 地點:
    (忽然雲霧盡散,風雪皆霽,日月山河如舊。)
    (王大快,一呼而克,方知是夢。)
    (王心想:拆其字義。)
    (天駟者,房也。)
    (房者,戶也,方也。)
    (戶者,室之洞也。)
    (方者,矩也。)
    (吾臣之中能決我疑、定我志、安我國家者,其惟洞矩乎?此人雖老,實可論大
    (策也。)
    
    
67**時間: 地點:
    (明日,遂召洞矩。)
    (那洞矩已在山中住了三年,朝廷政事,他全不與聞。)
    (正在家中靜坐,忽一念及國中王疾,而子不肖,君臣必有異議。)
    (思維之間,忽一陣風從戶拂席。)
夏 王:(洞矩心卜之曰)此信風也,弱而長,大而和。其有王命來乎?
    (乃命家人掃門。)
    (已自起席,整衣冠。)
    (甫畢,果有王之使命至,則召人受顧命。)
夏 王:(洞矩拜辭,命曰)臣衰朽,不足以任大事。
群 臣:(王之使者曰)寡君將有疑以問於夫子,非徒爵夫子也。又何辭焉?
    (洞矩不能辭,乃行。)
    (竹冠而布袍,至於王都朝王。)
    (王見洞矩來,大喜。)
群 臣:(問洞矩曰)予以寡人召子,所為何意?
夏 王:(矩對曰)王得無有所顧,問其在子弟之故乎!
夏 王:(王大喜曰)子何以知之?
群 臣:(矩對曰)見王之氣,長而色深,思遠而心疑,是以知之。
夏 王:(王大喜曰)子真崇太師之復生也。子且謂寡人之意向何如?
群 臣:(矩曰)王之意有於子足之間,欲舉賢而授之耳。
群 臣:(王大悅)何以知其然也。
夏 王:(矩曰)臣見王之色和而貌不呢也,思遠而意不私也,是以知之。
夏 王:(王又喜曰)是真知寡人之心者也。顧群臣之議,子知之乎?
群 臣:(矩曰)群臣之議,必俱以為不可耳!
夏 王:此又何以知之?
群 臣:(矩曰)此易以知也。群臣中無遠識之人,而王之見乃超常之事,故以為不可耳
    !
夏 王:然,顧子謂如何?
群 臣:(矩曰)夫帝王之事,順乎天。天之意,在乎人。人之當否,是之謂時。時值其
    偶然,天不得不如之。天女口其偶然,人不得不從之,是之謂隨時。時者,天人
    之理。而隨時者,帝王之道也。炎帝之時,曷嘗不與其子?帝摯之時,不時矣。
    而己身之不有親,與其弟,是為帝堯。夫己身可不有天下而與弟,又何必子乎?
    帝堯子不肖,則又與其臣。夫臣可與,又何必弟乎?向使帝摯必執之於其身,則
    安有陶唐氏之大治?帝堯必執之於其子,又安有虞氏之大化?是以帝王,子賢則
    與子,弟賢則與弟,臣賢則與臣,無私意也,無拘方也。故外不至於亂天下,害
    民命;內不至於子孫流毒,以至天下恨而共戮,致後嗣慘滅而宗社喪亡也。若夫
    今日王庭之群臣,則觀其現前衣裳飲食,旦夕苟安不悟而已矣!是知王之不與子
    首,乃全其子;而與弟者,乃其通一時之變,而全社稷也。
夏 王:然。
    (遂召弟肩至臥前,囑以居位保民,修德行政,任賢用才。)
    (召群臣定議,即以洞矩為太師,輔肩攝政。)
    (癸丑十月,王崩。)
    (洞矩率王子孔甲承位,弟扃及群臣諸侯為王喪。)
    (三年之中,洞矩已老,不能久攝政。)
    (於期年,外率群臣奉扃即夏王位,以丁卯為元年,王扃猶素服治事臨民。)
    (二年戊辰,服告闋,乃郊於天地,褅於祖宗,坐中興台,而朝諸侯。)
    (修政明刑,國中安靜,天下順服如故。)
    (又承平二十年,丙戌王崩。)
    (群臣奉王之子廑為三年喪,以已丑為元年,即王位。)
    (六年,諸侯來朝。)
    (十年中,國中無事,天下亦無故。)
    (十一年,河水又溢。)
    (乃遷居西河,今彰德府、安陽縣是也。)
    (十二年,巡行天下。)
    (於是定為制,十二年一巡狩,六年一朝。)
    
    
68**時間: 地點:
    (卻說王廑以十三年狩至西戎。)
    (西戎之九苑者,先年久服夏後,是時少間。)
    (九苑之不才子弟陸者,羨王之車馬衣冠,欲盜之。)
    (乃昧其父兄,暗糾其不才子弟之群三百餘人,欲夜劫王。)
    (王衛士方息於雪山之陽。)
    (日將暮,王微服與近臣育棨、崇開之孫郅昭,登高而望鳴沙,遠則黃河之水如
    (從天上飛來,濛帶南北。)
    (近則乎沙漠,漠目極千里,無有止絕,不知東西。)
    (其間楊柳依稀,羌氈點綴,西風時至,驚起白埃。)
    (王望之,悵然懷居。)
    (忽見夕煙之中,如有群童,衣胡氈而騎胡羊,若上若下,若神若人,飄渺而來
    (。)
    (至於王前,吹羌笛而歌。)
    (其一歌曰:王人兮猗,朝發兮縣圃。)
    (夕至今明河,王人兮猗。)
    (其二歌曰:金繩交界兮西極哉!牛渚東回今天來來。)
    (天津水流兮傾漸台,輦路令水泠。)
    (王人兮危哉!其三歌曰:六龍飛行雲霧冥,天河雨來下國平。)
    (金天風高霜露冷,夜漫漫兮天苑驚。)
    (王人兮勿寧。)
    (歌音勁急,聲徹而去。)
    (王問左右,此何神也?郅昭曰)
崇 開:此金天氏少帝之神也。歌聲之中含有盜音,王必備之。
    (王乃命育棨記其音。)
崇 開:(又命司馬之官,靡之孫閎陘曰)左右言今夜有盜,可預防之。
    (閎陘領旨,乃戒甲士備夕。)
    (是時,八月晦夜,陸果部三百餘人,乘黑而至,來盜王馬。)
    (王馬固驊騮、駿馬大嘶而蹄之,不敢近前。)
    (乃盜王車,車中有甲士,不為聲。)
    (陸乃入王居,王衛士捍之。)
    (館鳴鋒二聲,車中甲士皆出,盡殲陸等三百人。)
    
    
69**時間: 地點:
    (明日,懸首於門,車遂還冀,方巡青、兗、徐、揚諸州,十六年還都。)
    (王思雪山少昊之神之音,使典樂之官,協而歌之。)
    (於是始歌西音,而夏後氏之樂為之一變矣!十九年乙丑,王崩。)
    (仍歸國於不降王之子孔甲,孔甲復有位。)
    (不知後來竟作何狀,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孔甲事鬼二龍降 劉累豢龍事孔甲)
    
    
70**時間: 地點:
    (卻說夏王廑既崩逝,國人自以其位屬孔甲。)
    (孔甲原是不降王之子,論親與分,固當得天下。)
    (但幼以不肖見棄於父,今年已六十矣。)
    (公卿以為,長、老可踐實物祚且固。)
    (諸大臣初執舊額之意也:國中為王。)
    (廑之喪一年之後,孔甲續大位。)
    (以己酉為元年,仍居西河。)
    (孔甲為廑王之喪未終,遂飲酒食肉,甚至大醉。)
    (二三年間,多選妃妾,朝夕為樂,沉湎蠱惑,不理政事。)
孔 甲:(大司徒雲盛切諫曰)先王之有天下也,兢兢惕惕,猶懼不克。保天位盛德大業
    ,而不自侈。故堯、舜之世,君臣一堂,尚吁嗟業脞,隳怠而戒,滿假督謙損,
    蓋有天下若斯之難也。皇祖禹跋涉山川,足跡遍於大地,乃有天下。惟是惡旨酒
    、拜昌言、念民過而自引罪,何其勞也?是以能安。太康逸豫,遂至失國。此亦
    自危必得,自樂必失之明證也。君王自樂如此,縱不效先王,其如君位何?
    (孔甲明納此言,陰仍行彼事。)
    (雲盛又薦國中賢士元長戎於孔甲,孔甲亦羈縻之,實不與爵祿。)
    (又孔甲之母族親有為元士者,曰若瀕,為戚而切諫孔甲。)
    (孔甲奪其祭田而逐之。)
    (舉朝臣士無復有忠言者矣!)
    (又孔甲好事鬼神,役民多作青帝廟、白帝廟、赤帝廟、黑帝廟、黃帝廟。)
    (又役民作元女台、素女台、青女台、神女台、宓妃閣,而民怨自此起矣!又廣
    (招巫規,妄言神怪,聚多妖眾,鳴鐘擊鼓,吹笙鼓簧,唱歌哄贊。)
    (四望空虛而招之,謂之迎神。)
    (焚香禮拜,陳肴設酒,歡呼誦聖,謂之宴神。)
    (披髮舞象,開鐵啖鐵,指幽說謬,謂之降神。)
    (狂歌浩嘈,雄吹猛鼓,澆酒潑羹,焚帛燎脂,謂之送神。)
    (又密室煉鬼,荒郊聽鬼,川澤山林招鬼,衣服宮室藏鬼,而巫風自此竟矣!)
    (又好祥瑞而不可得,則好怪異。)
    (九年,天降乘龍在於平野,有雌有雄,孔甲親往觀之。)
崇 開:龍見此,是祥瑞。
    (遂役民建台於其地,築周垣環之,台曰御龍台,垣曰養龍垣。)
    (不知龍不欲登台,又不喜垣。)
    (孔甲命土正之官養之。)
    (龍不馴服,不飲食。)
孔 甲:(孔甲大怒)土正不合龍意,故龍不馴服。
    (遂殺土正。)
    (又役民鑿養龍池,池方數百丈,周環以木,又包以城,命水正遷龍於池。)
    (水正不得龍行,孔甲言這水正也不合龍意,故不得龍行。)
    (又殺水正。)
    (命虞人往遷龍,虞人親挽龍行。)
    (龍怒,以肉抵殺虞人。)
    (孔甲又命庖正以膳饈養龍,龍見膳饈又不食。)
    (孔甲言這庖正也不合龍意,遂殺庖正。)
    (又命司農以五穀養龍,龍見五穀又不食,孔甲)
孔 甲:司農也不合龍意。
    (遂斥司農。)
    (大司徒雲盛等上書力諫曰:
    (  夫君人者,為其代天以養民,不聞其養異物也。)
    (養異物而一無害於人猶且不可,況乎殺人而養之哉?夫君以仁民,臣以輔君之
    (仁,承君之命以普利施惠於民。)
    (民得其養,臣乃得職。)
    (臣效其職,君乃有道,而後天降禎祥,地發苞符,此理之自然之應治之象也。
    ()
    (今王無所於德民,不顧其養而徒好酒色,以亂德惑神鬼以役民,淫逞不已。)
    (至於養龍,夫龍者,天地之靈物,山川之間積陽之氣所煉而自成也。)
    (其上者,能幽能明,能短能修,能變能化。)
    (修之可亙千里,短之可藏指。)
    (巨之可移山嶽,細之可入孟盤。)
    (上下飛騰,人莫測其際。)
    (雷、電、風、雨、雲、霧,以神其成靈,而妙其施雨於天下,澤及庶匯,龍之
    (德也。)
    (其次,凝神山谷,煉奇川澤。)
    (久者數百歲,暫者亦百餘年。)
    (含土成珠,化毛成鱗。)
    (或山雉之精,或龍門之鯉,或靈山之蛇,化不一而同歸,形有異而理同,皆陽
    (之積也。)
    (其藏也,冬雪不凝,夏炎不至,居搞壞而不食,浴黃泉而不飲,自養之至也。
    ()
    (及其乘時而起,或有激而出,皆能崩山震地,消石蕩谷,迅雷驟雨,沸川騰澗
    (,襄陵坂,漂城郭,視市間民物如蟻蛭之易摧也。)
    (即不能登天衙,發霖澍,其勢固自逞於江海,發於淵潭,洞坎席鮫,綃而宛轉
    (,弄明珠而戲,詠鑊鼋鼍而不屑,吞魚蝦而若罔也。)
    (奈之何墜我田原、需我飲食乎?臣聞之,虎豹在原,不如犬彘,人皆惡之。)
    (聖賢在市,不如販夫,人皆笑之。)
    (國君失位,不如匹夫,匹好人皆害之。)
    (今龍本昇天處淵、行雲施澤之物而處於平野,局於台垣,入於污池。)
    (是猶聖賢之失德而逐塵於市,人君之失位而寄食於野人之家也。)
    (是尚可以為祥瑞而必養之乎?故臣愚,願王修德行政,上感於天,將雲雷自至
    (,風雨自起,而龍上升於天;恭默靜處,悔過思道,精凝如淵,將山川發雲水
    (澤時,至而龍深入於淵。)
    (是則王能通貫天地而御神物也。)
    (或者天實儆王,故降斯物以象俾王,自度懼而反其德,以回於天,人而協於上
    (下,用全夏祀,未可知也。)
    (是龍之失道,王之鑒也。)
    (若乃盡智敝力,求以養之,至於殺人,又何鑒焉?且夫天地之間,萬品之物,
    (養於人者,人實殺之。)
    (食於人者,人亦食之。)
    (羞人之至靈,萬物不得而儕也。)
    (君人者,貴民人而賤萬物,是以能君人也。)
    (今龍而下降,需食於人。)
    (人將養之,則亦狗彘牛羊之等,可殺而食者耳!又何愛焉?君人者,豈宜以養
    (人者害人?以其不宜愛而害吾所宜愛,殺至靈之人,媚不靈之物,又何以為君
    (人乎?)
    (孔甲見疏,發怒不聽。)
    (原來雲盛是靡之後,貴戚大臣顧命定策,立孔甲者也。)
    (故孔甲雖不肖,只得敬畏之。)
    (但默違之耳。)
    
    

返回 開放文學

訪問統計